尿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合集下载

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

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重要排泄物之一,通过分析尿液成分可以了解人体的健康状况和代谢情况。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报告时,有许多因素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影响尿生成实验报告的因素,并提供一些解决方案。

1. 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尿液成分的重要因素之一。

摄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食物会导致尿液成分的变化。

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增加尿液中的尿素氮含量,而高盐饮食则可能导致尿液中钠离子的增加。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要求,以减少饮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 水分摄入水分摄入对尿液生成有着直接的影响。

当人体缺水时,肾脏会减少尿液的产生,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相反,过多的水分摄入会增加尿液的产生量。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控制水分摄入,以保持尿液生成的稳定性。

3. 药物影响许多药物可以影响尿液成分和生成过程。

例如,利尿药会增加尿液的产生量,而某些抗生素则可能导致尿液中细菌的增加。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告知医生或实验室工作人员他们正在使用的药物,以便进行相应的调整或排除。

4. 活动水平身体活动水平也会对尿液生成产生影响。

剧烈运动会导致大量的出汗和水分损失,从而减少尿液的产生。

相反,长时间的静坐或休息会使尿液生成减少。

因此,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尽量保持正常的活动水平,以减少该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 疾病状态某些疾病状态也会对尿液生成产生影响。

例如,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尿液产量减少或尿液成分异常。

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进行相关的健康检查,以排除潜在的疾病因素。

为了减少以上因素对尿生成实验报告的影响,以下是一些解决方案:1. 严格控制饮食: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遵循特定的饮食要求,以减少饮食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这可以包括限制特定食物或饮料的摄入,以及遵循特定的饮食时间表。

2. 控制水分摄入:在进行尿生成实验之前,受试者需要控制水分摄入,以保持尿液生成的稳定性。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检验结 果的影响因素
整理课件
1
尿液生成
整理课件
2
尿液检验目的
1.协助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和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炎症、结核、结石、 肿瘤、肾脏的移植排斥反应以及肾衰竭时,尿液成分会发生变化, 治疗后好转。因此,尿液检验是泌尿系统疾病最常用的不可替代的 首选项目。
2.安全用药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常 可引起肾脏损害,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应经常观察尿液变化,以确 保用药安全。
10项尿液分析仪:在9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比密测定。
11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维生素C测定。
12项尿液分析仪:在10项基础
上增加了尿色和浊度测定。整理课件
15
尿液干化学工作原理
尿液干化学试带是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 燥,作为试剂层,固定在塑料底层上,并在表面覆盖一层起 保护作用的尼龙膜,作为反射层。尿液浸入试带后与试剂发 生反应,产生颜色变化。
整理课件
21
尿胆红素检测原理:采用偶氮反应法。在强酸介质中,尿胆 红素与二氯苯胺重氮盐耦联成红色化合物。试剂模块发生由 黄色→红色的颜色变化。
尿胆红素检测干扰因素: ①当患者接受大剂量氯丙嗪治疗,或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 生素C、亚硝酸盐,或含有盐酸苯偶氮吡啶代谢产物时,使胆 红素呈现假阴性; ②尿液中含有吩噻嗪或吩嗪类药物时,可使胆红素呈现假阳 性;
整理课件
5
(3)24h尿:患者上午8时排尿一次,将膀胱排空,弃去尿,此
后收集各次排出的尿,直至次日上午8时最后一次排尿的全部尿。
尿中某些成分24h不同时间内的排泄浓度不同,如肌酐、总蛋白
质、电解质等,为了较准确地定量分析这些成分,必须采集24h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

尿液干化学分析原理及影响因素尿液是人体内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化学成分可以反映人体的代谢状况和健康状况。

尿液干化学分析是通过将尿液样品置于高温和低湿的条件下,使其干燥并形成固体,再进行化学分析的一种方法。

该方法具有快速、简便、可靠等优点,在临床医学、生化学以及毒理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1.蒸发干燥:尿液样品首先被置于高温下,其中的水分被蒸发去除,从而使尿液干燥。

在高温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增强,使得水分子逃逸,从而使尿液中的水分蒸发。

2.化学反应: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在干化过程中与加热器壁或其他样品成分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固体物质。

例如,尿液中的蛋白质可在高温下与加热器壁反应生成氨气。

3.冷凝:尿液中的气体或固体物质经过化学反应后,在低湿的条件下,被冷凝成为可测量的物质。

冷凝是在高温干燥的基础上通过降低温度将气体或固体物质从气态转化为液态。

4.分离和测量:冷凝后的物质可以通过进一步的分离和测量来确定尿液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常用的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

尿液干化化学分析的结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尿液的保存、温度、pH值、样品制备等。

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影响因素:1.尿液保存:尿液样品应尽快进行干化分析,长时间的保存容易导致化学成分的降解和挥发,使分析结果不准确。

2.温度:尿液样品在高温下进行干燥,温度的选择会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如果温度过高,可能会导致样品中的化学物质发生分解或失去活性。

3.pH值:尿液的pH值是影响化学反应的一个重要因素。

pH值偏低或偏高都可能影响尿液中一些化学物质的稳定性和反应性,从而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4.样品制备:尿液样品的制备过程中,如沉淀与过滤的时间、溶液稀释等因素都会对尿液中的化学成分含量产生影响。

总之,尿液干化化学分析作为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方法,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生化学领域。

在进行尿液干化化学分析时,需要注意尿液的保存、温度、pH值和样品制备等因素对结果的影响,从而保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Ab s t r a c t : O b j e c t i v e T o a n a l y s i s t h e i n l f u e n c i n g f a c t o r s o f u r i n e t e s t i n g s t r u c t u r e , c o n t r o l f o r h o s p i t a l u r i n a l y s i s q u a l i t y p r o v i d e s t h e
f a c t o r s , a c c o un t i ng or f 1 0% o f t h e t o t a l ; 5 c a s e s e x a mi ne d f a c t o r s o f u r i ne , a c c o u n t i n g or f 6. 25 % o f t h e t o t a l , 2 c a s e s o f u r i ne s a mpl e p r e s e r v a t i on
f a c t o r s , a c c o un t i ng or f a t o t a l o f 2. 5 %. Con c l us i o n A c o mpr e he ns i ve a na l y s i s o f he t f a c t o r s a f f e c t i ng t he t e s t r e s u l t s , t h e ma n a g e me n t a c c o r d i ng t o
c a s e s , a c c o u nt i ng f o r 6 2. 5 % o ft he t ot a l ; 1 6 c a s e s o fpa t i e n t s wi h t dr ug u s e f a c t o r s , a c c o u n t i n g f o r 21 . 2 5 % o ft h e t o t a l ; 8 c a s e s ofu ine r c o l l e c t i on

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

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第19卷第49期 137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李亚红,徐晓光(赤峰市敖汉旗医院,内蒙古 敖汉)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

方法结合工作实践以及参考相关的文献资料,对使用干化学法进行尿液测定时影响尿液分析结果的常见因素进行分析,为提升尿液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提供相应的参考。

结果经过分析发现,使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液中不同成分时,影响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也会有一定差异,主要与尿液标本质量、是否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试带及试纸条情况、患者用药等多种因素有关。

在使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液时,应当将可能存在的影响检测结果的因素排除,以保证检测结果准确性,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断及治疗。

结论采取干化学法进行尿液测定应当将可能存在的干扰因素排除,保证标本合格,仪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严格按照规范程序操作等,从而提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自动分析;干化学试带;尿液;检测结果;影响因素中图分类号:R446.12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49.088本文引用格式:李亚红,徐晓光.干化学法测定尿液的影响因素[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49):137,152.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e by Dry Chemical MethodLI Ya-hong, XU Xiao-guang(Chifeng Aohan Banner Hospital,Aohan, Inner Mongoli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e by dry chemical method. Methods Combined with the work practice and related literature, the common factors affecting urine analysis results by dry chemical method were analyzedin order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urine analysis results. Results after analysis, it was found that when different components of urine were determined by dry chemical method, the relative factors affecting the test results were also different, which were mainly related to the quality of urine specimen, whether to strictly follow the standard operation, the test strip and the test strip,patients’ medication and other factors. When using dry chemical methods to measure urine, the factors that may affect the test results should be excluded in order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test results and better guide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Conclusion The determination of urineby dry chemical method should eliminate the possible interference factors, ensure that the specimen is qualified, the instrument is in the normal working state and operate strictly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procedure, so as to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the detection results.KEY WORDS: Automatic analysis; Dry chemical test strip; Urine; Test results; Influencing factors0 引言尿液分析在临床中是一种常用的检测方法,而尿液分析仪的普遍广泛应用也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提供了方便。

尿液分析前各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黄世若

尿液分析前各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黄世若

尿液分析前各因素对检验结果影响的探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浦北县人民医院(535300)黄世若目前,检验结果已成临床医生诊断疾病、观察疗效、判断病情发展和预后不可缺少的重要依据,但是影响尿液检验结果的因素更为众多且复杂。

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大致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质量控制[1]。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医院引进了各类型的自动分析仪,大大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

而且,卫生部和各省临床检验中心开展的室间质量评估加以监督,使之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而对于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还比较薄弱,往往忽视了分析前质量这一重要环节,造成检验结果不能如实地反映患者疾病甚至误诊。

本研究对造成尿液检验结果误差的一些分析前因素进行探讨。

1生理因素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影响检验结果的生理因素可分为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2种类型。

主要有年龄、性别、药物、饮食、生理性波动等,现分述如下。

1.1年龄:年龄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可用不同的参考范围来辨别。

1.2性别:不同性别,如女性月经周期时,一般应避免月经期采集尿液标本,防止混入阴道分泌物,红细胞的增多往往伴随蛋白的阳性[2]。

男性患者须避免前列腺液和精液的污染影响检验结果。

1.3药物、饮食:如尿中含高浓度维生素C可使葡萄糖、隐血试验呈假阴性。

1.4生理性波动:尿苯丙酮酸定性检查,苯丙酮酸患者白天排出的量与晚上相比更高,故在白天检查可提高阳性率。

1.5采尿时间:有些尿液分析项目随着时间而变化,如急性胰腺炎,发病12~16h尿淀粉酶才开始升高;尿胰蛋白酶Ⅱ水平腹痛第1天阳性率最高,随后阳性率降低。

2标本处理、贮存对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2.1标本处理:尿液本身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及在体外易发生改变的特点[3],因而标本应及时处理,如尿苯丙酮酸在室温中不稳定,标本要冷藏,测定时标本恢复室温。

2.2标本贮存:留取标准依据《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4],所采集标本均在2h内完成全部检测;尿卟啉检查,尿液要新鲜且留尿置棕色瓶中,因胆红素会被光破坏,应尽量避免光照。

尿液分析仪分析尿液的影响因素

尿液分析仪分析尿液的影响因素
尿液分析仪分析尿液的影响因素
检验科 秦雯
• 1 尿蛋白 • 尿蛋白检测主要用于肾脏疾病及其它相关疾病的诊断、治 •
• • •
疗、预后等。影响因素: (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液的PH值产 生变化,或者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测试结果。特 别是含有奎宁、奎宁丁和嘧啶等药物时,尿液呈碱性 (PH>8.0),超过了试纸本身的缓冲能力,可能出现假阳 性结果。排除方法是用稀酸或稀碱将PH调至5~7再进行测 定。 (2)尿液分析试纸主要检测的是尿液中的白蛋白,对于 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他蛋白,因此,在尿液中含有 其他种类的蛋白时(如球蛋白、粘蛋白、本周蛋白),干 化学法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 (3)多种物质(大多为药物)对尿蛋白的测定结果都有影 响,如青霉素可以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季铵 盐、喹啉等可使试纸出现假阳性。 (4)标本含生殖系统分泌物(如前列腺液、精液)或较 多细胞成分时,可引起假阳性。
4 比重 尿液比重测定可以估计肾脏浓缩功能。由于尿液 比重还受年龄、饮水量、出汗等因素的影响,故 多次测定比单次测定更能反映肾脏浓缩功能。影 响因素有: (1)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 物质,如奎宁、嘧啶等药物,这些物质的存在都 会影响尿液比重的测定。当尿液PH 值>7时,应 在测定结果上加上0.005作为强碱尿的校正。在尿 液分析仪上一般都有自动校正功能。 (2)尿液分析试纸实际上测定的是尿液中的离子 浓度,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 剂等)对测定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 10 维生素C • 尿液中维生素C含量的高低对白细胞、红细
胞、葡萄糖、亚硝酸盐等多个项目可产生 干扰,因此,维生素C检测的作用在于提示 其它项目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防止假阴性 的出现,使各项干化学检测结果更准确、 更科学。

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尿液分析仪检测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三组患者采 用不同按压 时间后局 部 出血情 况 比较 , 见表
1。
及长时 间输液患 者 , 尿量 增加 , 且大部 分患 者急于人 厕 , 配 不
表 1 三 组 患 者 采 用 不 同按 压 时 间后 局 部 出血 情 况 比较
( n=5 ) 0
合影响局部按压 时间。
引 起 静 脉 留 置针 拔 针 后 针 眼 局 部 按 压 出 血 所 需 时 间 延 长 原 因可 能 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有 关 : 管 穿 刺 处 的血 细 胞 凝 聚 块 血
保 证 尿 液 干化 学 分 析 质 量 的 条 件 是 : 器 的稳 定 , 带 质 仪 试 量 可 靠 , 存 方 法 正 确 , 则 干 化 学 分 析 将 失 去 它 的 分 析 作 保 否
静脉 留置针可 以避免反 复穿刺 给患者 带来 的痛 苦 , 还便 于危重患者 的抢救和搬运 , 别适用 于危重患 者和穿 刺困难 特 的老人 、 儿童 、 肿瘤 、 神志不清和躁动及手术 的患者 。 凝血机制正常的患者 , 用头 皮针静 脉输液拔 针后 按压 使
尿 液 分 析仪 检 测 结 果 准 确 性 . 影 响 因素 的
尿常规是临床检验检 测频率 最高 的项 目之一 , 十一项 尿 干化学检测包括 : 比重 、 白、 萄糖 、 体 、 红 素 、 尿 蛋 葡 酮 胆 尿胆
原 、 硝酸盐 、 细 跑 、 细胞 、 碱度 、 生素 C 亚 红 白 酸 维 。在 多 数 情
原酶, 且允许细菌与尿液充分作用 ( 在膀 胱停 留间隔 >4h左 右 ) 否则 出现假 阴性 … 。 , . 干化 学法在测定血尿时存 在一定 的局 限性 , 如尿 中维生 素 C的存在会导致 干化 学法红细胞检 查 的假 阴性 ; 在泌尿 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尿液分析结果的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r78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5-0515(2010)010-0142-01
尿液分析是临床常用的检验项目,简便易行,尿液分析结果对临
床疾病诊断尤其肾病诊断、治疗、疗效判断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随着尿液分析仪的使用,它大大提高了实验室的工作效率和实验的精密性,但许多中间环节和影响因素都直接影响尿液分析的准确性,
造成假阳性、假阴性。

对其原因浅析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本的采集:2009年12月到2010年5月,门诊患者新鲜尿液2000例,收到样本后1小时内检测完毕。

1.2 仪器与试纸条:采用优利特500b尿液分析仪及优利特11g试纸条,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仪器每天用指控尿液随时同标本检测。

1.3 手工方法:按全国检验操作规程操作。

2 结果
干化学法与手工法结果见表:
3 讨论
随着先进仪器的使用,传统手工法正在逐步被忽略。

但从比较图表看葡萄糖/白细胞蛋白/隐血/蛋白质符合率低于90%,对肾病患者尿液分析进行镜检,是完全必要,下面将常见的影响因素作如下分
析和总结。

3.1 尿蛋白: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变质的尿液会使尿液的ph值
产生变化,或者尿液本身过酸、过碱都会影响测试结果。

尿液呈碱性(ph>8.0),可能出现假阳性。

②尿液分析试纸对于白蛋白的敏感度远远超过其他蛋白,在尿液中含有其他种类的蛋白时,干化学法
的测试结果可能为阴性。

③药物对尿蛋白的测定结果都有影响,如青霉素可以使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季铵盐、喹啉等可使试纸出现假阳性。

④标本中混入前列腺液和精液时易引起假阳性[1]。

3.2 红细胞:①尿液中含有对热不稳定酶、肌红蛋白或菌尿,可引起假阳性;②分析试纸不仅可以测试红细胞,还可以测试血红蛋白,可引起试纸测试结果与镜检结果的不一致,应加以区别。

③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时,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④尿路感染时,由于细菌产生过氧化物酶,易使测试结果产生较高的假阳性。

3.3 白细胞:①分析试纸只与粒细胞浆内的酯酶起作用,因此,分析试纸只能测定中性粒细胞,不能测定淋巴细胞,在肾移植患者发
生排斥反应尿中以淋巴细胞为主时,会得到阴性结果。

②尿液被甲醛污染,或含有高浓度胆红素,或使用某些药物时可出现假阳性;尿蛋白>5g/l,可使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测结果为阴性,③高比重尿、高糖尿、室温较低均可造成白细胞测定结果偏低。

3.4 比重:①尿液标本必须新鲜,不能含有强碱、强酸等物质,这些物质的存在都会影响尿液比重的测定。

②尿液分析试纸实际上测定的是尿液中的离子浓度,尿液中的非离子化合物(如葡萄糖、造影剂等)对测定结果必然有一定的影响。

3.5 ph值:①检测时尿标本必须新鲜,放置过久细菌分解尿液成分
可导致尿液ph值改变。

②当肾脏分泌的尿液含有过多的碳酸氢盐和碳酸缓冲对时,放置时间过长,使尿液ph值增高。

③在测定过程中,试带浸泡时间过长,尿ph值呈减低趋势。

3.6 葡萄糖:①因为尿糖分析试纸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当尿液中含有比色素还原能力更强的物质时,可使测试结果偏低甚至出现假阴性。

②抗生素对班氏法有影响,而对干化学法的测试结果无影响。

③高浓度的酮体尿可引起假阴性;尿液比重增高,可降低试剂带对尿糖的敏感性。

④异烟肼、链霉素、磺胺类、阿司匹林、氨苄青霉素等可致假阳性。

⑤试剂带采用的是酶促反应,测定的结果和温度及时间有关,因此应在规定的温度和时间内测定。

3.7 亚硝酸盐:①当尿液中缺少硝酸盐时,即使有细菌感染也会出现阴性结果;尿液在体内的留存时间太短会因为硝酸盐来不及还原而得到阴性结果。

②留取标本的样杯必须清洁,并及时送检,以免存放时间过长使细菌生长而出现假阳性结果。

③使用利尿剂后,尿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降低,可能出现假阴性;尿液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时,也可能出现假阴性。

④高比重尿可降低反应的灵敏度,尿中的亚硝酸盐离子<1.0mg/l时,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3.8 尿胆红素、尿胆原:①标本必须新鲜,以免胆红素被氧化成胆绿素,强烈的阳光会加速此反应,放置时间长可使尿胆原氧化成尿胆素。

②尿液中含有高浓度的维生素c或亚硝酸盐时,会抑制重氮偶合反应,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③由于分析试纸无尿胆原阴性的梯度,因此,分析试纸不能用来检测尿胆原的减少或消失。

④尿液中
的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胆色素原、吲哚、胆红素等,可使测试结果出现假阳性。

3.9 尿酮体:①尿样必须新鲜,检测应该及时,尿液被细菌污染,酮体消失测试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

②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早期,尿中的酮体主要是β-羟丁酸,很少或没有乙酰乙酸,这样检测的结果可能是弱阳性或阴性。

③服用双胍类降糖药,如降糖灵后,由于药物抑制细胞呼吸,也可能出现酮尿。

④氯仿、乙醚和磷中毒患者尿酮体阳性。

3.10 维生素c:①分析试纸只能测定还原性的维生素c,当尿液含有氧化性物质可氧化维生素c,是测试结果偏低。

②维生素c在碱性尿中极不稳定,易分解,因此尿标本应及时检测。

参考文献
[1] 刘长德,张艳《尿液常规检测影响因素分析》实用医技杂志2004年8月
作者单位:150006 黑龙江省中医医院南岗分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