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pdf

合集下载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及药物作用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及药物作用

【教学对象与学时】一、教学对象:五年制本科二、学时:4学时【目的要求】1、观察血容量增加、血糖增加、速尿等因素对尿液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2、熟练掌握膀胱插管术3. 学习BL-420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对血压的监测【课堂提问及解答】影响尿液生成的环节和因素有哪些?【实验原理介绍】影响尿液生成的环节和因素:(一)肾小球的滤过功能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2、囊内压;3、血浆胶体渗透压;4、肾血浆流量。

肾小球有效滤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当动脉血压降到80mmHg 以下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就会相应下降,于是肾小球滤过率就会减少。

另外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还有肾血浆流量。

当流量加大,肾小球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就减慢,肾小球滤过率就增加。

(二)肾小管、集合管的重吸收和排泌功能1、肾内自身调节⑴、球-管平衡:正常情况下重吸收率65-70%⑵、小管液溶质浓度:渗透性利尿当小管液中光浓度高时渗透浓度↑,重吸收减少,相应尿量增多。

叫做渗透性利尿。

2、神经体液调节⑴、肾交感神经:滤过↓;肾素↑;近曲小管和髓袢重吸收↑⑵、ADH: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增加髓袢升支粗段重吸收水、内髓部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

调节因素:(a)血浆晶体渗透压↑→(+)下丘脑前部渗透压感受器→ADH↑;(b)循环血量↑→(+)心房、胸腔大静脉容量感受器→迷走神经→ADH↓;(c)动脉血压↑→(+)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迷走神经→ADH↓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血压↓→(+)牵张感受器、NaCl↓→(+)致密斑感受器]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⑷、心房钠尿肽等体液因素:心房钠尿肽促NaCl和水排出【重点和难点】一、重点生理盐水扩容、静脉推注高浓度葡萄糖、股动脉快速放血以及给予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和速尿等药物后,尿量发生变化的机制。

二、难点(1)快速静脉推注液体的方法;(2)膀胱插管术及尿液的收集。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93)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93)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此作业得分93分仅供参考)一、实验目的1、学习膀胱插管技术测定尿量的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对尿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加深对尿生成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与排泄三个相互联系的环节。

肾小球滤过的动力是有效滤过压,而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肾小球的有效滤过压可受动脉血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血浆流量等因素的影响。

肾小管和集合小管的重吸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肾小管溶液中溶质浓度和抗利尿激素等。

肾小管溶质溶质浓度增高,可妨碍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因而使尿量增加;抗利尿激素可促进肾小管与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

三、实验材料1、实验对象:家兔(2kg以上)2、器材与药品: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头皮针。

生理盐水,20%乌拉坦溶液,20%葡萄糖溶液,呋塞米(速尿),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垂体后叶素,班氏试剂。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一)手术操作1、称重、麻醉、固定:取家兔一只,称重后按5ml/kg的剂量自耳缘静脉给予20%的乌拉坦溶液麻醉。

麻醉完成后将家兔固定于手术台上。

2、剪去家兔下腹部被毛,在耻骨联合上方沿腹正中线做一长3-4cm的皮肤切口,沿腹白线切开腹壁,暴露膀胱,用手将膀胱轻轻移至腹外。

首先清楚辨认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然后在膀胱顶部血管较少处剪一纵行小切口,插入膀胱插管并用线结扎固定。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肾形盘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

手术结束后,用浸有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腹部切口处,以保持腹腔内温度。

(二)尿液生成影响因素研究1、记录正常尿量(滴/min)。

2、生理盐水对尿量的影响: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38℃生理盐水20ml,观察尿量的变化。

3、葡萄糖对尿量的影响:先收集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试验(用班氏试剂进行),作为对照。

尿生成的因素影响

尿生成的因素影响

尿生成的因素影响
尿生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食、水分摄入、药物、生理状态和疾病等。

1. 饮食:摄入大量的水果和蔬菜,特别是富含水分的食物,可增加尿量。

高盐饮食则可能导致尿量减少,因为盐分会使人体保持更多的水分。

2. 水分摄入:水分是尿液的主要成分,水分摄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尿量。

如果水分摄入不足,尿液会变得浓缩,尿量减少。

3. 药物:某些药物可以影响尿量。

例如利尿剂可以增加尿量,而某些药物,如利钠平或抗利尿激素,可以减少尿量。

4. 生理状态:身体的生理状态也会影响尿量。

例如运动、出汗和热天天气可导致身体水分丢失,尿量减少。

而在怀孕期间,由于身体代谢加快,孕妇的尿量通常会增加。

5. 疾病:某些疾病也会影响尿量。

例如尿路感染、尿崩症和糖尿病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尿量的改变。

尿路感染通常会导致尿量减少,尿崩症可能会导致尿量过多,而糖尿病则可能导致多尿。

总之,尿生成的因素包括饮食、水分摄入、药物、生理状态和疾病等多个方面,对尿量和尿液的浓度都有影响。

对于尿量的变化,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
断。

若尿量变化明显或伴有其他症状,应及时就医。

生理实验报告 尿生成

生理实验报告 尿生成

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和利尿药的作用实验目的1.学习膀胱插管2.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原理尿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选择性重吸收和分泌,凡是能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都能影响尿生成和尿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麻醉气管插管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左侧颈总动脉膀胱插管实验记录正常尿量:13d/min20ml生理盐水:20d/min2uADH:6d/min10ml葡萄糖:16d/minNE: 8d/min速尿:25d/min剪断并结扎右迷走神经:1d/min结果分析快速注射生理盐水时:1.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血浆白蛋白稀释→血浆胶渗压↓→有效滤过压↑→GFR↑→尿量↑2.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血容量↑→左心房扩张→心肺感受器(+)→迷走神经传入↑→抑制ADH的合成与释放→远曲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3.大量快速输入生理盐水→肾血浆流量↑→血浆胶渗压升高的速度减慢→滤过平衡点靠近出球小A端→产生滤过作用的毛细胞血管长度↑→GFR↑→尿量↑注射ADH:1.主要:ADH与V2受体结合→兴奋性G蛋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cAMP↑→激活蛋白激酶A→AQP-2镶嵌在管腔膜上→管腔膜上的水通道↑→对水的通透性↑→渗透浓度梯度→重吸收的水量↑尿量↓2.增强髓袢升支粗段对NaCl的重吸收,增加内髓集合管对尿素的通透性→提高髓质渗透浓度,有利于尿的浓缩,尿量↓注射葡萄糖时:葡萄糖浓度超过肾糖阈→小管液葡萄糖浓度↑→渗透压↑保留一部分水→Na+被稀释→重吸收Na+↓,小管液中Na+↑→渗透作用→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1. NE+α受体结合→入球小A和出球小A收缩→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有效滤过压↓→GFR↓→尿量↓2. NE+近球细胞β2受体→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增加肾小管对钠离子的吸收→尿量↓3. NE+ 近端小管和髓袢上α1受体→对钠离子、氯离子和水的重吸收↑→尿量↓注射速尿:呋塞米抑制髓袢升支粗段Na+-K+-2Cl-同向转运体→降低管内外渗透浓度梯度→尿量↑刺激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传入释放Ach→心肌细胞M受体→心率↓→心输出量↓,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尿量↓。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实验报告

尿液生成的影响因素一、实验目的学习膀胱插管技术,学习尿量的记录和测量方法。

观察神经体液因素(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呋塞米、垂体后叶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二、关键词尿生成;尿量;影响因素三、实验材料家兔;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ml、20%葡萄糖5ml、0.01%去甲肾上腺素0.3ml、呋塞米1.5ml、垂体后叶素0.33ml;手术剪、镊子、止血钳、玻璃分针、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及针头、微机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棉线若干、婴儿秤。

四、实验步骤1.静脉麻醉从兔耳缘静脉注射氨基甲酸乙酯。

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2.颈部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3.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

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使插管的引流管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由引流管流出的尿液,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并关闭腹腔。

5.改变影响因素(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20ml,记录尿量变化。

(2).快速静脉注射20%葡萄糖5ml,记录尿量变化。

(3).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0.3ml,记录尿量变化。

(4). 静脉注射呋塞米5mg/kg,记录尿量变化。

(5). 缓慢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即0.33ml,记录尿量变化。

五、实验结果六、讨论分析1.快速注射生理盐水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在2~3分钟后尿量稍有增加。

原因可能是是静脉快速注射大量生理盐水后,血浆蛋白被稀释,使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肾小球有效滤过压增加。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怀化医专人体机能实验中心 周阳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目的
1.学习家兔动脉血压直接描记和利尿实验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以及呋塞米与葡萄糖对家兔的利尿作用, 并分析其作用机制。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
实验原理
1.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排 泌三个环节。凡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并引起尿量的 改变。
b.注射呋塞米0.5ml/kg,连续观察第1分钟、第5分钟、第10分钟、第15分钟、第20 分钟尿量的变化。
三、实验结果
家兔处理前后尿量与血压的变化
观察项目
尿量(ml/min)
血压(mmHg)
处理前
处理后 处理前
处理后
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0ml
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段 静脉注射去甲肾上腺素 静脉注射20%甘露醇 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
二、实验方法
1.手术操作
(2) 颈
b. 颈 外
部静

脉 插
术管

二、实验方法
1.手术操作
(2) 颈
b. 颈 外
部静

脉 插
术管

固定插管
二、实验方法
1.手术操作
(2) 颈
c. 颈 总
部动

脉 插
术管

分离颈总动脉,穿双线
二、实验方法
1.手术操作
(2) 颈
c. 颈 总
部动

脉 插
术管

眼科剪做一斜切口
二、实验方法
1.手术操作
(1) 麻 醉 与 固 定
二、实验方法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尿生成的过程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包括饮水量、体液平衡、营养摄入、荷尔蒙调节以及肾功能等。

利尿药则是一类能够增加尿液产生或减少尿液排泄的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下面将详细介绍尿生成的影响因素及不同类型的利尿药的作用。

一、尿生成的影响因素1.饮水量:饮水量直接影响尿液的产生。

当人体需要水分补充时,饮水量增加,导致尿液的产生增加;相反,当人体摄入的水分减少时,饮水量减少,尿液的产生也相应减少。

2.体液平衡:人体的体液平衡包括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和血液等组成部分。

体液平衡失调时,可影响尿液的生成。

当体内水分过多时,血液中的水分增加,导致尿液产生增多;相反,当体内水分不足时,血液中的水分减少,尿液产生减少。

3.营养摄入:摄入含有较多水分的食物或饮品可以增加尿液的产生,而摄入含有较少水分的食物可以减少尿液的产生。

4.荷尔蒙调节:荷尔蒙对尿生成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例如,抗利尿激素ADH(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抗利尿激素)可以减少尿液的产生;而催利尿激素如ANP(心房利钠肽)和BNP(脑钠肽)则可以增加尿液的产生。

5.肾功能:肾脏是尿液产生的关键器官,肾功能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尿液的生成。

肾脏在尿生成过程中通过对血液进行过滤、重吸收和分泌等过程,将废物、毒素和多余的物质排出体外。

如果肾脏功能不全,尿液的产生将受到影响。

利尿药是一类能够影响肾脏滤过功能和尿液生成的药物。

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利尿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利尿酮酸:利尿酮酸能够通过抑制酮体的重吸收及增加酮体的排泄,从而增加尿液的产生。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心力衰竭等疾病。

2.利尿嘧啶类:利尿嘧啶类药物通过抑制髓袢升支上升肢的袢管重吸收水分和钠离子,减少尿液的浓缩。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和水肿等疾病。

3.利尿噻嗪类:利尿噻嗪类药物通过抑制近曲小管上升肢的袢管重吸收钠离子,减少尿液的浓缩。

该类药物常用于治疗高血压、水肿和肾脏疾病等。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

尿生成的影响因素、药物的利尿作用姓名:学号:班级:一、实验目的1.学习膀胱插管技术测定尿量的方法。

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对尿量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加深对尿生成过程的理解。

二、实验材料1.实验动物:家兔(体重2.0kg以上)2.器材: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兔手术台,膀胱插管,注射器,头皮针。

3.药品:生理盐水,20%葡萄糖溶液,呋塞米,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垂体后叶素,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班氏试剂。

三、实验方法和步骤1.麻醉:将家兔称重后,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按5ml/kg剂量自耳缘静脉注射麻醉。

2.固定:家兔仰卧位固定。

3.备皮:剪取家兔颈部,下腹部被毛。

4.手术1)颈部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2)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

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膀胱同尿道的通路。

5.观察项目1)记录正常尿量(滴/min)2)生理盐水对尿量的影响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38℃生理盐水20ml,观察尿量的变化。

3)葡萄糖对尿量的影响先收集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试验作为对照,然后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20%葡萄糖溶液5ml,观察尿量的变化。

在尿量变化增多时,再去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试验。

尿糖定性试验方法:试管内加1ml班氏试剂,加入数滴尿标本,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

冷却后观察溶液和沉淀物的颜色改变,蓝色为阴性(-),若颜色变为绿色(+)、黄绿(++)、土黄色(+++)、或砖红色(++++),则为阳性且其含糖量依次升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药理学教研室学生实验室
实习名称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利尿药的作用
上课类型实验课
实验的目的、意义
本实验观察这些因素对尿量生成和电解质排出的影响。

初步了解利尿实验方法。

实验的内容
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每公斤体重1克从兔耳缘静脉注射,进行麻醉,插入
动脉插管,描记动脉血压。

耳静脉恒速20-30滴/分输注生理盐水。

尿液的收集方法可选用膀胱插管或输尿管插管法。

1.静脉注射37℃的生理盐水20毫升,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2.剪断迷走神经,用保护电极以中等强度的电刺激,反复多次的刺激右侧迷走神经末梢端(稍近心脏的一端),使血压下降到50毫米汞柱左右,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3.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毫升,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4.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5.取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实验,然后静脉注射50%葡萄糖溶液5毫升,观察动脉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在尿量明显增多时,再取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实验,并绘制时量曲线,保留给药前后尿液。

6.静脉注射0.6%酚红溶液0.5毫升,用盛有10%NaOH溶液的培养皿盛接尿液。

如果尿中有酚红排出,遇NaON则呈现红色。

计算从注射酚红起到排出酚红
所需要的时间。

7.静脉注射呋噻米,剂量为每分手体重5毫克,观察尿量变化,并绘制时量曲线,保留给药到病除前后尿液。

8.分离一侧股动脉,插入塑料插管进行放血,使血压迅速下降到50毫米汞柱左右,观察尿量变化并迅速褊生理盐水,观察尿量和血压的变化。

思考题或实验结果分析
尿液的生成过程和影响因素?
注意事项
1.收集并记录每分钟尿量和5分钟尿量,连续5次。

最后,将给药前后收集的尿液用电位滴定法测定Cl-,用化学法和光焰法测定Na+和K+。

计算给药前后相同时间内排出离子的变化。

2.本实验需多次静脉注射,应注意保护兔耳静脉。

静脉穿刺从耳尖开始,逐
步移向耳根。

3.手术操作者应轻柔,避免损伤性尿闭,腹部切口不可过大,剪开腹膜时隔
不久应避免损伤内脏。

4.尿糖定性实验试管内加班氏试剂1毫升,再加尿液2滴。

在酒精灯上加热煮沸。

加热时一定要注意振荡试管,防止溶液煮沸时溢出试管。

冷却后观察尿
液和沉淀的颜色。

如溶液的颜色由绿色转至黄色或砖红色,表示尿糖实验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