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范本

合集下载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详细版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221(管理制度范本系列)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详细版The Daily Operation Mode, It Includes All Implementation Items, And Acts To Regulate Individual Actions, Regulate Or Limit All Their Behaviors, And Finally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详细版提示语:本管理制度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的规则或运作模式中,包含所有的执行事项,并作用于规范个体行动,规范或限制其所有行为,最终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

,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1.0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2.2 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氨气等气体。

3.0 职责3.1 供应部负责对公司所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采购;3.2 物资部负责对仓存有毒有害气体的保管;3.3 安全部负责定期对物资部仓存和使用部门所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查和培训工作。

4.0 有毒有害气体的理化特性和中毒症状4.1 一氧化碳气体4.1.1特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接近于空气密度。

冰点为-207℃,沸点-190℃。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1. 引言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工业生产、矿山开采、化工等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气体。

由于其对安全和环境的潜在风险,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成为现代工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介绍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法律法规的基础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的制定应当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

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

同时,还可以参考国际上关于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的经验和标准,如美国环境保护局(EPA)制定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标准等。

3. 有毒有害气体的分类在制定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时,首先需要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分类。

根据其毒性和危害程度,一般可以将有毒有害气体分为以下几类:•烟尘类气体:包括烟雾、燃烧产物等;•有害化学物质类气体:包括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氨气等。

对于不同类别的有毒有害气体,其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也有所区别。

4.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的目标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的目标是保护员工和环境的安全,减少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确定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评估方法;•制定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对相关人员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的培训;•建立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的责任体系。

5. 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评估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和评估是制定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的前提。

在制度中应指明有毒有害气体的监测方法和监测频率,以及评估有毒有害气体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程度。

根据监测和评估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

6. 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措施和管理要求应当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和规定。

根据不同类别的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措施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技术措施:如采用密闭设备、改进生产工艺等,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工程控制措施:如安装通风设备、气体处理设施等,控制有毒有害气体的扩散和排放;•个体防护措施:如佩戴呼吸防护设备、穿戴防护服等,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1. 引言有毒有害气体是企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不安全物质之一,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造成潜在威逼。

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以及环境的可连续发展,本制度旨在明确有毒有害气体的防治管理要求,确保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排放和暴露,降低工作环境中的风险。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和相关部门,包含生产车间、试验室等单位。

3. 总体要求•全面排查有毒有害气体的来源和特性,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供应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保证员工使用个人防护措施;•定期检测有毒有害气体的浓度,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掌控;•定期组织对员工进行有毒有害气体防治方面的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本领;•建立循环经济体系,减少有毒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排放;•遵守国家有关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

4. 管理标准4.1 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查与分类•对公司生产过程涉及的全部有毒有害气体进行全面排查,认真了解其特性、来源和危害。

•依据气体的特性和危害程度,将有毒有害气体分为A类、B类和C 类,并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4.2 有毒有害气体的掌控措施•针对不同类别的有毒有害气体,订立相应的掌控措施,包含技术掌控、工艺改进、设备改造等。

•依照“优先采用技术措施、辅之以管理措施、个体防护措施作为最终手段”的原则,确保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实现国家标准。

4.3 个人防护措施•依据工作岗位和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确保员工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含呼吸防护器、防护服等。

•定期检查员工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换损坏或过期的装备。

4.4 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监测•配备相应的气体监测仪器,定期监测关键区域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并建立相关记录。

•当有毒有害气体浓度超出国家标按时,立刻采取掌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

4.5 员工培训与演练•对接触有毒有害气体的员工进行定期培训,包含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防护措施、急救知识等。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2篇)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2篇)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管理规定的目的在于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防止因接触有毒、有害气体而引发中毒事故。

适用范围包括但不限于工厂、实验室、工地等作业场所。

二、管理责任1.公司应聘请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有毒、有害气体防控工作,确保制定和实施有效的管理方案。

2.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员工关于有毒、有害气体的认识,掌握相关防控技能。

3.各部门负责人应划定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区域,明确责任和操作规范,落实相关的防控措施。

4.员工应按照规定操作,并积极参与安全培训,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

三、有毒、有害气体检测与监测1.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的特性,制定相应的检测计划和频次,确保检测工作的有效性。

2.检测设备和仪器应经定期维护和校准,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3.监测结果必须及时记录,并保存一段时间以备查阅。

如发现浓度超标情况,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四、事故应急预案1.制定完善的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应急预案,并进行定期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

2.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药品,确保在事故现场能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援。

3.对员工进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相关知识培训,掌握急救的基本技能,提供必要的急救指导和援助。

五、防护设备和措施1.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和浓度,提供适当的防护设备,如呼吸器、防护服等。

2.防护设备应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使用和有效性。

3.严格监督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设备,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六、作业许可制度1.制定严格的作业许可制度,要求有毒、有害气体作业必须经过专业人员的审核和批准。

2.作业前必须进行风险评估,明确事故风险等级,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方案。

3.对涉及有毒、有害气体作业的员工进行岗前培训,确保其具备必要的操作技能和知识。

七、教育与培训1.定期开展有毒、有害气体防控方面的教育宣传,提高员工的防护意识。

2.安全管理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针对不同的岗位进行专业培训,使员工掌握相关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生命健康,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有毒、有害气体可能存在的生产、经营单位。

第三条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气、苯、甲醛等。

第四条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应当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五条有毒、有害气体产生、使用、储存、运输、处理等环节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

第六条有毒、有害气体中毒应急救援工作应当遵循及时、准确、有效的原则。

第七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现场监督检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及时查处。

第八条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责任追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

第二章有毒、有害气体管理第九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制定和执行有毒、有害气体管理制度,明确责任、措施和要求,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第十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系统,及时了解气体浓度、流动状况等信息。

第十一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进行气体分析,确定可能存在的有毒、有害气体及其浓度范围。

第十二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气体分类、标识,确保工作人员能够正确识别和辨别有毒、有害气体。

第十三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和健全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配备必要的防护设施和设备。

第十四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定期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检查、维护和排放治理,确保生产经营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超标排放。

第十五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控制气体浓度,确保工作场所气氛中的有毒、有害气体不超过允许浓度。

第十六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加强职业卫生监测,及时发现和控制有害气体的产生和扩散。

第十七条有毒、有害气体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工作人员进行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防护培训,提高其防范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意识和能力。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模版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模版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健康,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的发生,保护员工的合法权益,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使用、储存、排放、运输有毒、有害气体的单位或场所。

第三条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具有毒性或有害性的气体,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二氧化氮、硫化氢等。

第四条按照有毒、有害气体的性质和特点,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确保有毒、有害气体不泄漏或泄漏量在允许范围内。

第五条各单位和场所必须制定和完善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二章管理要求第六条各单位和场所应当建立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防护措施的责任制度,明确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权限。

第七条单位和场所应当定期对有毒、有害气体的储存、使用、排放、运输等环节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相关设施和设备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八条对于有毒、有害气体的使用,单位和场所应当制定明确的操作规程,并向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第九条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的区域必须标明警示标志,设立防护措施,对周边区域进行有效的隔离和喷洒防尘剂等措施。

第十条单位和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如防毒面具、护目镜、防护服等,并定期检查和维护这些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情况。

第十一条单位和场所应当配备专业的急救设备,并及时安排专业人员进行急救培训,以应对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件的发生。

第三章应急处理第十二条对于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的发生,单位和场所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并向相关单位和当地政府报告。

第十三条在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发生后,必须迅速扑灭明火,并确保漏出的气体不继续泄漏,同时采取措施避免气体蔓延,保护周边环境和人员的安全。

第十四条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发生后,应当立即组织有关人员撤离险区,采取措施进行警戒和防护,避免其他人员进入受影响区域。

第十五条单位和场所应当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并建立相应的救援队伍,随时应对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及时进行救援和抢救。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示范文本

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示范文本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某某管理中心XX年XX月有毒有害气体防治管理制度示范文本使用指引:此管理制度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0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 适用范围2.1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2.2 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氨气等气体。

3.0 职责3.1 供应部负责对公司所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采购;3.2 物资部负责对仓存有毒有害气体的保管;3.3 安全部负责定期对物资部仓存和使用部门所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查和培训工作。

4.0 有毒有害气体的理化特性和中毒症状4.1 一氧化碳气体4.1.1特性: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接近于空气密度。

冰点为-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

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预防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维护生产安全,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生产经营单位和其他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

第三条有毒、有害气体是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的对人体有害的气体,包括但不限于一氧化碳、硫化氢、氯气等。

第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防治制度,明确责任分工,确保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防治措施第五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可能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并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气体浓度不超过安全标准。

第六条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严禁超标排放。

第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提供作业人员所需的防护设施,并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为从事有毒、有害气体作业的职工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九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应对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能力。

第十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与控制系统,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防止有毒、有害气体泄漏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责任和处罚第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对防止有毒、有害气体中毒事故的发生负有主要责任。

第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对于违反本管理规定的行为,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罚,包括但不限于罚款、吊销许可证等。

第四章附则第十四条本管理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十五条本管理规定解释权归xxx(发布单位)所有。

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根据本管理规定的要求,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确保有毒、有害气体中毒防治工作的落实。

第十七条其他使用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可以参照本管理规定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定,并报相关部门备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内部管理制度系列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制度(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编号:FS-QG-10186有毒有害气体防治制度Toxic and harmful gas prevention system说明:为规范化、制度化和统一化作业行为,使人员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提高工作效率和责任感、归属感,特此编写。

1.0目的为了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坚持防御和救援相结合的原则,为强对有毒有害气体的有效控制,最大限度地降低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保障员工生命以及财产安全,保护环境,特制定本制度。

2.0适用范围2.1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的采购、运输、验收、储存、使用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场所;2.2本公司所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氨气等气体。

3.0职责3.1供应部负责对公司所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采购;3.2物资部负责对仓存有毒有害气体的保管;3.3安全部负责定期对物资部仓存和使用部门所使用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查和培训工作。

4.0有毒有害气体的理化特性和中毒症状4.1一氧化碳气体4.1.1特性: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纯品为无色、无臭、无刺激性的气体。

分子量28.01,密度0.967g/L,接近于空气密度。

冰点为-207℃,沸点-190℃。

在水中的溶解度甚低,但易溶于氨水。

空气混合爆炸极限为12.5%~74%。

4.1.2长期接触一氧化碳气体对人体的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影响:神经系统:头晕、头痛、耳鸣、乏力、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脑衰弱综合征的症状比较多见,神经行为学测试可发现异常,多于脱离CO接触后即可恢复。

心血管系统:通过调查资料,结合动物实验研究,提示在低浓度CO的长期作用下,心血管系统有可能受到不利影响。

4.1.3中毒症状:接触CO后如出现头痛、头昏、心悸、恶心等症状,于吸入新鲜空气后症状即可迅速消失者,属一般接触反应。

a)轻度中毒者出现剧烈的头痛、头昏、心跳、眼花、四肢无力、恶心、呕吐、烦躁、步态不稳、轻度至中度意识障碍(如意识模糊、朦胧状态),但无昏迷,在离开中毒场所吸入新鲜空气或氧气数小时后,症状逐渐完全恢复。

b)中度中毒者除上述症状外,面色潮红,多汗、脉快、意识障碍表现为浅至中度昏迷。

及时移离中毒场所并经抢救后可渐恢复,一般无明显并发症或后遗症。

重度中毒时,意识障碍严重,呈深度昏迷或植物状态。

常见瞳孔缩小,对光反射正常或迟钝,四肢肌张力增高,牙关紧闭,并可出现大小便失禁。

脑水肿继续加重时,表现持续深度昏迷,体温升高达39~40℃,脉快而弱,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或发紫,四肢发凉,出现呼吸异常。

c)重度中毒患者经过救治从昏迷中苏醒的过程中,常出现躁动、意识混浊、定向力丧失,或失去远、近记忆力。

经过积极抢救治疗,多数重度中毒患者仍可完全恢复。

少数出现植物状态的,表现为意识丧失、睁眼不语。

重度中毒者中还可出现其他脏器的缺氧性改变或并发。

出现严重的心肌损害或休克;并发肺水肿者肺中出现湿啰音,呼吸困难。

4.2二氧化硫气体4.2.1二氧化硫气体理化特性二氧化硫又名亚硫酐,为无色有强烈辛辣刺激味的不燃性气体。

分子量64.07,密度2.3g/L,比空气重。

溶点-72.7℃,沸点-10℃。

溶于水、甲醇、乙醇、硫酸、醋酸、氯仿和乙醚。

易与水混合,生成亚硫酸(H2SO3),随后转化为硫酸。

在室温及392.266~490.3325kPa(4~5kg/cm2)压强下为无色流动液体。

4.2.2二氧化硫气体的影响a)对人体的影响:二氧化硫属中等毒类,对眼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吸入高浓度二氧化硫可引起喉水肿、肺水肿、声带水肿及(或)痉挛导致窒息。

b)慢性影响:长期接触低浓度二氧化硫,引起嗅觉、味觉减退、甚至消失,头痛、乏力,牙齿酸蚀,慢性鼻炎,咽炎,气管炎,支气管炎,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及免疫功能减退等。

4.2.3二氧化硫气体中毒症状急性中毒:吸入二氧化硫后很快出现流泪,畏光,视物不清,鼻、咽、喉部烧灼感及疼痛,咳嗽等眼结膜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

较重者可有声音嘶哑、胸闷、胸骨后疼痛、剧烈咳嗽、心悸、气短、头痛、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及上腹部疼痛等。

检查可见眼结合膜充血水肿,鼻中隔软骨部粘膜小块发白的灼伤,严重者发生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甚至呼吸中枢麻痹,如当吸入浓度高达5240mg/m3时,立即引起喉痉挛、喉水肿,迅速死亡。

液态二氧化硫污染皮肤或溅入眼内,可造成皮肤灼伤和角膜上皮细胞坏死,形成白斑、疤痕。

4.3硫化氢硫化氢气体的防治管理参见《硫化氢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相关内容。

4.4氨气4.4.1氨气的理化特性氨气相对分子质量17.031,比空气轻,在标准状况下的密度为0.7081g/L,氨气极易溶于水,无色有刺激性恶臭的气体,熔点-77.7℃,沸点-33.5℃,相对密度(水=1)0.82(-79℃),相对密度(空气=1)0.6。

4.4.2氨气对身体的影响a)氨对接触的皮肤组织都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以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组织蛋白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

氨的溶解度极高,所以主要对动物或人体的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常被吸附在皮肤粘膜和眼结膜上,从而产生刺激和炎症。

可麻痹呼吸道纤毛和损害粘膜上皮组织,减弱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氨被吸入肺后容易通过肺泡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破坏运氧功能。

进入肺泡内的氨,少部分为二氧化碳所中和,余下被吸收至血液,少量的氨可随汗液、尿液或呼吸排出体外。

b)短期内吸入大量氨气后可出现流泪、咽痛、声音嘶哑、咳嗽、痰带血丝、胸闷、呼吸困难,可伴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乏力等,严重者可发生肺水肿、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状。

若吸入的氨气过多,导致血液中氨浓度过高,就会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而引起心脏的停搏和呼吸停止,危及生命。

长期接触氨气,部分人可能会出现皮肤色素沉积或手指溃疡等症状。

5.0管理制度5.1采购5.1.1不得从未取得有毒有害气体生产许可证或有毒有害气体经营许可证的单位采购有毒有害气体;购买有毒有害气体时应索取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标签,不得购买无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技术说明书和有毒有害气体安全标签的有毒有害气体。

5.2运输5.2.1有毒有害气体在运输时,须有国家交通管理部门的许可和相关资质和上岗证,并有明显的危险标识。

5.3验收5.3.1有毒有害气体入库前均应按合同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和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出入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

5.3.2包装外形应无明显外伤,附件齐全,无泄漏现象,包装使用期应在规定期内,逾期不准延期使用。

5.4储存5.4.1储存方式和设施的安全要求a)有毒有害气体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者专用储罐内,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有毒有害气体,必须在专用仓库、储罐内单独存放。

b)应当根据有毒有害气体的种类、特性在库房内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高温、防火、防爆、泄压、防毒、消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等安全设施,并按照国家标准和有关规定进行维护、保养,保证安全要求。

储存或生产场地应当设置通风、报警装置,并保证在任何情况下处于正常使用状态。

c)有毒有害气体专用仓库,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对安全、消防的要求,设置明显的标志,有毒有害气体专用仓库的储存设施应定期监测。

d)相互禁忌与灭火方法不同的有毒有害气体不能混存,必须分间、分库储存,并在醒目处标明储存物质的名称、性质和灭火方法。

e)储存有火灾、爆炸性之有毒有害气体的仓库内,其电气设备和照明灯具要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电力装置设计规范》的要求。

5.4.2仓库周边防护距离的要求有毒有害气体的储存设施与周边环境的距离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家有关规定。

5.4.3储存单位人员的安全要求a)储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当由有关部门对其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的考核,合格后方可任职。

b)储存有毒有害气体的仓库和储罐,必须配备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其库房应设置专人管理,管理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后方可任职。

d)储存有毒有害气体仓库和储罐的保管员应经过岗前和定期培训,持证上岗,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中发现有毒有害气体有泄漏或包装破损时应向上级报告并采取应急措施处置。

5.4.4有毒有害气体的储存a)仓库应阴凉通风,远离热源、火种,防止日光曝晒,严禁受热。

库内照明应采用防爆照明灯。

库房周围不得堆放可燃材料。

b)钢瓶入库验收要注意:包装外形应无明显外伤,附件齐全,封闭紧密,无漏气现象,包装使用期应在试压规定期内,逾期不准延期使用,必须重新试压。

5.4.5储罐的管理与检测a)各种承压储罐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我国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其液面计、压力计、温度计、呼吸阀、阻火器、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完整好用。

b)闪点低于28℃,沸点低于85℃的易燃液体储罐,无绝热措施时,应设冷水喷淋设施,设施的电器开关设置在远离防火(护)堤处。

c)易燃、可燃液体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内,不应有与储罐无关的管道、电缆等穿越,与储罐区有关的管道、电缆穿过防火(护)堤时,洞口应用不燃材料填实,电缆应采用跨越防火(护)堤方式铺设。

d)储罐的保管员应定期对储罐进行检查,确保储罐的安全使用,并做记录。

e)公司安全部应每三年邀请质量监督局对储罐进行检验。

5.5生产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处置本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主要产生硫化氢气体、一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

5.5.1硫化氢气体的处置见《硫化氢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5.5.2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必须经酸雾吸收塔处理。

5.5.3一氧化碳气体处置见《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

6.0奖罚6.1违反本制度规定者依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进行处罚。

7.0相关文件7.1《硫化氢气体中毒应急救援预案》7.2《安全生产管理制度》7.3《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制度》8.0记录请输入您公司的名字Foonshion Design Co., Lt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