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合集下载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

梧州骑楼规划设计说明

梧州“骑楼城”规划设计说明一、导言随着广西旅游大省地位的确立,广西东大门梧州市的旅游业将获得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2002年8月,自治区主席李兆焯、副主席袁凤兰经过深入的调研考察,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设、旅游发展要以山、水、城为三大核心内容,尤其是要在建设河东防洪堤的同时全面改造河东区,将其建成富有特色的“骑楼城”,并以此作为梧州旅游的“品牌”和“亮点”。

梧州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北纬23°18'~24°18',东经110°18'~111°40'之间。

市区东西长33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312.2平方公里。

梧州市地处浔江和桂江的交汇处,两江交汇后称西江,由西向东横贯梧州市区。

桂江由西北蜿蜒流入,将市区分为河东、河西两个城区。

梧州“骑楼城”的规划用地位于河东区,紧靠桂江、西江,面积约2平方公里。

历史上梧州市曾是广西的第一大商贸城市,而河东区正是梧州市的商业经济中心。

曾经存在有大量的商行、洋行,广泛分布着具有历史意义、本土特色的骑楼建筑。

时至今日,骑楼建筑已经日益破旧、衰落,曾经记载着梧州市辉煌历史的骑楼商行及老字号商铺,大量湮没在民居之间。

骑楼建筑的风格特点、所形成的空间环境,是梧州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保护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骑楼建筑、骑楼街区,保持其建筑风貌和空间形态,使本规划设计的主要任务。

我们根据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综合考虑房地产、旅游、商贸开发、提高市民居住质量、改善商业条件等规划目标,把梧州骑楼城建设成为便民、利民的“民心工程”。

二、骑楼发展概况1.骑楼建筑的概念及特点所谓骑楼建筑,即建筑临街而建,二层沿街挑出,底层架空形成柱廊的一种独特建筑形式。

骑楼建筑多为2~4层。

底层前部为骑楼柱廊,后部为店铺,二层以上为住宅;临街立面为西式造型或中西结合。

骑楼建筑并排联立,形成连续的骑楼步行通廊和沿街立面,即成为骑楼街。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

浅谈海南骑楼建筑的发展及对其保护的思考摘要:海南海口骑楼街区可算海口年岁最高的历史街区,自骑楼建筑风格流入海南以来,近代骑楼建筑构成了海南建筑的特色种类之一。

由于历史和人为破坏等原因,现在的骑楼老街遭到许多不同程度的破坏,对骑楼建筑文化的维修需要更多的关注与重视。

关键字:骑楼,南洋风格,年久失修,历史文化一.延续了一百六十多年的骑楼故事i[所谓骑楼,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

我国传统意义上一般多指我国南方地区,无论城镇乡村,人民大众为满足使用、安全、舒适等要求,于面街出入口部分楼层或屋顶要素“骑”在人行道上,左右绵延成公共敞廊的建筑或建筑群。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

海口骑楼老街建筑保留规模大、保存完好,2009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海口的骑楼一般是2至5层建筑,下段为骑楼列柱,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延街立面经常在各层窗台以下的墙面或檐口窗楣等处加以丰富的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所有的装饰与纹样自下而上逐渐丰富,与周边建筑融为一体。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海口被设为对外贸易出口,《天津条约》签订后,海口成为中国沿海十大通商口岸之一。

海南当时正是南洋的商贸中心,底层设敞廊的骑楼建筑在此流传。

海口的骑楼建筑与海南的自然条件有机结合,同时与形成了地道的“南洋”风格商业街。

海口骑楼建筑风格呈多元化的特点,既有中国传统建筑成分,又有对西方建筑店铺的立面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细部装饰,并且还有明显地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影响的拱券和图案。

海口骑楼的华丽壮观,在我国及东南亚都是绝无仅有的。

如今海口的骑楼建筑连绵,二、三层楼则“骑”在人行道上,骑楼街的柱廊让行人避免阳光辐射和突然而来的暴雨。

海口骑楼老街为不仅承载了海南的历史文化,也为海南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

ii按人类学分析,影响海口骑楼建筑的人口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种:(1)英法等国殖民人士。

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研究获奖科研报告1引言骑楼街作为肇庆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肇庆历史长河中的一块瑰宝。

近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肇庆骑楼街等文化遗产的保存状况令人担忧,本文旨在研究肇庆骑楼街如何保护与开发。

2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现状及问题2.1肇庆骑楼街简况肇庆城区的骑楼街始建于清末明初,东至正东路的阅江楼,西至城中路的宋城酒店,绵延将近2 000米。

骑楼的建筑特色风格是肇庆的独特风貌,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

城中路东起东门斜坡,西至西门斜坡全长1 200米,宽16米位于古城墙中部。

民国时期,古城墙还没有拆除时城中路是肇庆最繁华的街道之一,后因民国政府拆除了古城墙而变得更加繁华。

据了解,肇庆城区的城中路、正东路段骑楼街已作为历史文化街区列入名城保护规划,但正东路段近年修缮较多外观较为完整,而城中路段部分楼房外墙已出现剥脱和倒塌的现象,甚至有些已是危破房。

2.2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现状骑楼街是彰显肇庆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部分。

从阅江楼往西,文庙、文昌阁、宋城墙、两广总督府遗址、丽谯楼等古建筑隐逸在老街路旁。

此外,骑楼之间还有很多宋、明、清时期的小巷,如学前巷、五经里、兴贤里、中衙巷、米仓巷等等。

近几十年来,骑楼街年久失修,偶有骑楼拆建。

其中肇庆城区城中路段骑楼街虽列入名城保护规划,但仍有部分楼房外墙已出现剥脱倒塌现象;其交通布局也已不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骑楼底下还有很多商铺开着但已经恢复不了当初的繁华,曾经肇庆城区的繁华地段现已逐渐落没。

2.3肇庆骑楼街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1)肇庆城中路骑楼街部分骑楼受损肇庆城中路骑楼街部分骑楼受损严重。

走进肇庆城中路骑楼街,就可以看到很多骑楼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骑楼建筑墙体部分脱落,甚至有几座骑楼已经倒塌。

往前走一小段,便有一家旅店,这是一座旧式骑楼,骑楼房顶砖柱已经断裂,屋内的木质顶梁柱被严重腐烂,且有白蚁蛀过的痕迹,外墙脱落严重,不时有碎石瓦砾掉落,旅店目前已无人经营;再向前走一百米左右,有一家“模范理发店”,据说这家店铺上世纪60年代便已经在此经营,如今店铺后墙裹着一块白布,写着危险勿近的字样,墙皮早已脱落,露出发黄的墙面,外立墙严重裂开,骑楼的左边顶部部分被掀开,由一根木头支撑着。

古镇旅游发展考察与分析——以赤坎古镇为例

古镇旅游发展考察与分析——以赤坎古镇为例

古镇旅游发展考察与分析——以赤坎古镇为例摘要:开平赤坎古镇的专业考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是实地考察,导游讲解;第二是专家讲座,科学分析。

报告三个部分分别为:实地考察结果、专家讲座内容、分析与建议。

通过面对面的考察与分析以及了解古镇的发展规划现状,对古镇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实地考察;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一、实地考察(一)旅游吸引物1. 骑楼:赤坎当地的骑楼主要是由华侨出资建筑,其装修材料部分是从国外购买的。

比如窗户上的彩色玻璃——据导游员的介绍这些玻璃在当时非常昂贵,大概是要1000元/小块。

不过,这里的骑楼不仅仅是“昂贵的”,还是“宝贵”的。

因为这里的建筑都是西方的建筑艺术并与本土建筑艺术相结合的结果,是侨民打造的中西结合的独特产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但是大概是由于年久失修,有些地方的玻璃已经被打碎,破坏了整体建筑群的完整性,每每让路过的游客扼腕痛惜。

2. 赤坎影视城:赤坎影视城有一条堤西路,300多米的骑楼就绵延在这条路上,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共有600座。

因为这里蕴含有旧广州、香港的韵味,所以被誉为“电影街”。

这里还曾经拍摄过《让子弹飞》、《十月初五的月光》和《风雨西关》等影视作品,所以备受旅游者的青睐。

3. 关族图书馆:据导游员介绍,古镇的部分发展得益于两大家族——司徒族和关族相互的竞争。

而关族图书馆就是关氏家族流传下来的一间,但我们并没有机会深入了解。

4. 景辉楼:景辉楼风情展馆是赤坎镇名医张景辉的故居。

5. 欧陆风情街:欧陆风情街是赤坎古镇一条有名的美食特产街,也是本次导游带我们游赏的重点。

街上贩卖很多的开平特产,比如开平腐乳、梨膏糖、淮山米饼等等;沿路还有一些客栈,例如碉民部落客栈、潮人驿站;路边也有一些小贩在摆摊买一些特色小吃,比如麦芽糖、棉花糖、甘蔗糖水等等。

(二)基础设施建设1. 基础设施建设:(1)厕所:古镇的厕所尤其简陋,没有设置门,让游客的处境变得非常尴尬,许多需要上厕所的同学对厕所望而却步。

广西梧州骑楼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广西梧州骑楼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二、梧州骑楼现状
1582亿美元上升 到 2010年 的 4000亿美 活动是一个包括食、住 、行、游、购 、娱等要 功能不 断健全和完善,为企业提供信息 、
元。当今世界服务贸易迅速 发展 ,全球经 素在内的综合性文化 经济活动 。因此 ,要 技术 、人才 、经营、管理、安全 等多种 支持。
有完善的城市基 础建 设,包括城市公共交 规 范旅游企业行 为,坚 决防止服务设施不 人才。适 当选送 一部分管理人员到 国外学
通、邮政通讯、供 水供 电、城市容貌等 。 符合标准、经营服务不规 范、价格欺 诈、恶 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下大力气培养 自己的
(二 )打造完善 的旅游产业体系。旅游 性竞争等现象 的发生。要使行业中介组织 人才。一
之多 ,堪称 中国最大 、最 密集的骑楼建 筑 一 , 集 中体现在 商业 骑楼 的身 上,成 为梧
一 、 梧州骑楼 文化概述
群,享 ‘中国骑楼城”之美誉。2002年梧 州近代城市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 的载体 。
(一)梧 州骑楼的产生和发展 。从清朝 州市政府成立 了“中国骑楼城 ”工程建 设 梧州骑楼 出现在清末晚期,但它 留存
般是两 到三层 ,底楼 的一半 为店铺 ,一半 里 ,含有 22条 骑楼 街,560栋骑楼建筑 , 性在建筑风格上的表现。这种 自然的适应
为人行道 ,二 、三楼 则“骑”在一楼的店铺 街道 总长度 达 7公里 ,其规模之大 、数量 性、社会的适应性 、人 文的适应 性三者统
及人行道上 ,故名“骑楼 ”。
(四)培 养高素质 的旅游专业人 才。长
际旅游服 务贸 易提 供 了一个 良好的 国际
(三 )加 强对旅游场所、旅游 经纪机构 期 以来,安徽 的旅游企业都在 国内发展 ,

海口骑楼老街课件

海口骑楼老街课件
湛技艺。
骑楼老街的建筑布局和空间利用 充分体现了人文关怀和实用性。
社会文化价值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的文化地标 ,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和 体验。
骑楼老街促进了海口市的文化 交流和发展,为海口市的文化 产业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骑楼老街反映了海口市人民的 传统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对 于传承和弘扬海口市的文化遗 产具有重要意义。
骑楼老街是海口市的 历史文化名片,见证 了海口市的发展历程 。
骑楼老街反映了海口 市在不同历史时期的 社会、经济和文化状 况。
骑楼老街保留了大量 的历史遗迹和文物, 是研究海口市历史的 重要资料。
建筑艺术价值
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 了中西建筑元素,具有很高的艺
术价值。
骑楼老街的建筑细节精致,如雕 刻、彩绘等,反映了工匠们的精
促进经济繁荣
02
通过保护和更新骑楼老街,吸引游客和商业活动,带动街区的
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
培养人才队伍
03
加强历史建筑保护和社区发展方面的人才培养,为街区的可持
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升旅游品质
加强骑楼老街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和游客体 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旅游。
修缮维护
公众参与
加强公众对骑楼老街保护的认识,通 过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的保护意识,鼓 励居民参与保护工作。
对有价值的建筑进行全面调查和评估 ,制定修缮计划,对破损严重的建筑 进行维修和加固,保持其原有风貌。
开发策略
文化旅游
将骑楼老街打造成海口市的文化名片,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吸引 游客前来参观游览。
商业开发
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3
现状问题

骑楼社会实践报告

骑楼社会实践报告

一、前言骑楼,作为一种独特的建筑形式,在我国南方地区尤为常见。

它具有浓郁的岭南特色,承载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为了深入了解骑楼的历史、文化内涵以及现实意义,我们小组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骑楼社会实践调查。

现将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二、实践目的1. 了解骑楼的历史渊源、建筑特点和文化内涵;2. 调查骑楼在现代社会中的保护和利用现状;3. 分析骑楼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4. 为骑楼的保护和利用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实践内容1. 调查骑楼的历史渊源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我们了解到骑楼起源于唐代,盛行于宋、元、明、清时期。

骑楼建筑最初为商贾用于遮阳、避雨,后逐渐演变为民居、商铺等。

骑楼在岭南地区得到广泛传播,形成了独特的岭南风格。

2. 调查骑楼的建筑特点骑楼建筑具有以下特点:(1)外观:骑楼建筑通常为砖木结构,外观简洁、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2)空间布局:骑楼建筑内部空间宽敞,便于商业活动和生活居住。

(3)采光通风:骑楼建筑采用骑楼式设计,使得室内采光、通风良好。

(4)装饰艺术:骑楼建筑常采用木雕、砖雕、石雕等装饰手法,展现了岭南地区的艺术特色。

3. 调查骑楼的文化内涵骑楼建筑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商业文化:骑楼建筑便于商业活动,促进了岭南地区商业的繁荣。

(2)民俗文化: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独特的民俗风情。

(3)宗教文化:部分骑楼建筑融合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展现了岭南地区的宗教文化。

4. 调查骑楼的保护和利用现状目前,我国政府对骑楼的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果。

在许多城市,骑楼得到了修复和保护,成为旅游景点。

然而,部分骑楼因年久失修、过度开发等原因,面临拆除或损坏的风险。

5. 分析骑楼在城市建设中的价值与意义(1)历史文化价值:骑楼是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2)城市景观价值:骑楼建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城市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商业价值:骑楼建筑便于商业活动,有助于推动城市经济发展。

肇庆骑楼老街景点介绍

肇庆骑楼老街景点介绍

肇庆骑楼老街景点介绍
引言概述:
肇庆是广东省的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众多的骑楼老街景点。

这些骑楼老街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

本文将从六个大点来介绍肇庆骑楼老街景点。

正文内容:
1. 骑楼老街的历史渊源
1.1 肇庆骑楼老街的起源
1.2 骑楼老街的历史发展
1.3 骑楼老街的文化特色
2. 肇庆骑楼老街的建筑风格
2.1 骑楼老街的建筑特点
2.2 骑楼老街的装饰艺术
2.3 骑楼老街的建筑保护与修复
3. 肇庆骑楼老街的文化底蕴
3.1 骑楼老街的历史事件
3.2 骑楼老街的传统习俗
3.3 骑楼老街的文化活动
4. 肇庆骑楼老街的特色商业
4.1 骑楼老街的传统手工艺品
4.2 骑楼老街的特色小吃
4.3 骑楼老街的传统商铺
5. 肇庆骑楼老街的旅游资源
5.1 骑楼老街的景点介绍
5.2 骑楼老街的周边景点
5.3 骑楼老街的旅游服务
6. 肇庆骑楼老街的保护与发展
6.1 骑楼老街的保护意义
6.2 骑楼老街的保护措施
6.3 骑楼老街的未来发展规划
总结:
肇庆的骑楼老街景点是广东省独具特色的文化遗产,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通过介绍骑楼老街的历史渊源、建筑风格、文化底蕴、特色商业、旅游资源以及保护与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欣赏这些骑楼老街景点。

希望肇庆骑楼老街能够得到更好的保护和发展,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骑楼旅游资源开发
骑楼建筑承载着海口的历史,见证了海口的发展。

本文通过从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其文化特质,进行骑楼的开发与保护,希望对其的旅游开发能有所借鉴意义。

它是西方敞廊式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商住楼房建筑形式,这种建筑适应南方潮湿多雨,夏季阳光强烈的天气和商业楼宇密集等情况而建造的。

楼下做商铺,楼上住人。

其跨出街面的骑楼,既扩大了居住面积,又可防雨遮晒,方便顾客自由选购商品。

是东南沿海城镇一种极有特色的建筑形式。

骑楼最先于英国传往印度,与当地建筑结合,以后传至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以及两广、福建和海南等地。

旅游一词古已有之,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社交活动。

从最早的自然景观游览到社会景观感悟以及现在的文化遗产旅游,人们逐渐将视线从鬼斧神工的自然唯美,转向因人类活动而产生的社会景观美,而如今逐步倾向于文化历史的残缺美,对于现在层出不穷的文化遗址旅游我想就是这样的一个表现吧。

历经磨难而开始踏上坦途的人类社会,其实是建立在支离破碎的历史记忆和具象遗迹基础之上的。

这一点,我们从世界性的文化巡游过程中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华夏的圆明园
废墟、埃及的卢克索神庙以及置放在法国罗浮宫内的断臂维纳斯……太多现实的历史图景在无声地向我们吟唱,前人所创造的璀璨文化流传至今的,往往是这一种残缺之美,虽是“文明的碎片”,但却承载着太多的历史跌宕,却是一个城市的印记和符号,也是人们感情的寄托。

正因如此,那些几近忘却的文化遗产,在保护的前提下慢慢得到有效利用而向旅游产品转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旅游产业化的快速发展,文化遗产资源逐步向旅游产品转化,将文化遗产开发为旅游产品已经成为当前旅游开发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充斥着人们的生活,如丽江古城的开发不仅完整的保留了文化遗产的历史性,也很好的开发了文化遗产的商业性,借此吸引了无数游客前去。

随着海南省国际旅游岛的开发建设,各种旅游产品也在不断增多。

在这大背景下,文化遗产——骑楼的旅游开发,也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骑楼”在《辞海》中的解释是:“南方多雨炎热地区邻街楼房的一种建筑形式,将下层部分做成柱廊或人行道,用以蔽雨,遮阳,通行,楼层部分跨建在人行道上。

”这是一种顺应近代南方经济繁荣需求而出现的商业建筑。

海口最早的骑楼建于1849年,地点在四牌楼街又叫城内街,就是现在的博爱北街。

《天津条约》签订以后,英法
在海口设立领事馆,随后建有大量洋行、商厦、教堂、医院建筑,到20世纪30年代,已发展至现在的规模。

这些建筑风格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

建筑风格丰富多彩,具有重要的建筑历史和旅游开发价值。

对于海口骑楼文化遗产的开发,我想首先要看见它本身带有的历史性:一者,像骑楼这样的文化遗产是有别于兵马俑,莫高窟,乐山大佛等具有长时间的时代遗留物,或是宗教文化建筑。

骑楼只是西方古代建筑与中国南方传统文化相结合演变而成的建筑形式近代商业建筑。

在现如今繁华的商厦帝国社会里,骑楼的存在有时就略显破落。

骑楼的历史文化也许不及其他古迹,但是骑楼却显现了一个时代人们的智慧精华、情感归宿,我们应该看见她的商业性及她的审美价值。

二者,文物价值、遗产价值、文化价值并不等同于旅游价值,这是需要引起开发者注意的问题。

对于海口的旅游大部分的旅客更关注的海南岛的阳光,沙滩,海水,往往忽略了一些历史的痕迹。

而当某方面价值突出的文化遗产被开发出来,公之于众、示之于人时,它的价值并未转化成旅游价值,游客有时并不买账。

因此,许多地方历史虽然非常悠久,文化积淀也非常丰厚,但是真正能够被发掘出来并能够被青
睐的东西却非常有限,那么如何更好地向人们展现当时的历史文化就变成一个重要的话题了。

再者,对于骑楼的情感归宿是不可替代的。

在其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积淀了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历史人文色彩丰富多样,历史上曾有十三个国家在这里开设了领事馆、教堂、邮局、银行、商会;还有露天戏台和社区活动空间合二为一的宗庙空间;室外随处可见的土地爷祭拜点;“老爸茶”的独特风俗,以及当时衣锦还乡的华侨富商为家乡建起的家族式连排骑楼,如邱氏祖屋、饶园等。

这些都形象地记录了海口市由无到有,发展成为一个繁荣的沿海大都市的历史,也体现了海口城市区位与东南亚一体的热带地方特色。

而如今这些建筑仍然发挥着海口市旧城老街的主要商业功能,也有人们居住在这样的商业骑楼里。

人们对她寄托的情感不仅仅限于她的商业功能,还有叶落归根的归宿感,以及劳动与智慧结晶的成就感。

旧时的骑楼是洋行、茶楼、旅馆、货栈、戏院的聚集地。

在那个年代,相当之繁华,街上甚至还有寺庙;而现在巷子仍有传统的裁缝店、各类平民服装鞋店、茶楼、小食店,一家家生意兴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风格的“解放电影院”,仍以毛笔楷体写着宣传板招揽顾客,其实在骑楼这样的环境里常常会埋藏着百年老字号。

虽然文化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但是他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进的,城市的文化只有把握
住文化的时代性,才能够把握住当前社会的文化脉搏,因此,骑楼也需要与时俱进。

既要保持南洋街上拥有的历史记忆,又要延续旧时南洋街的繁荣昌盛,充满魅力的展现海南人民沧桑而又美丽的百年风土人情文化。

首先我想对于骑楼的商业价值,依然是可以很好的保留。

骑楼原本就是商住两用的建筑,外有特色的欧式刻画。

现如今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有像骑楼这样有大面积的欧式商业气息的建筑群确实令人眼前一亮。

其次,骑楼的文化底蕴需要大家共同保护。

例如坐落在得胜沙的“冼夫人庙”、琼剧戏院等,就连此街区埋存的名人轶事、社会风尚和民间风俗等人文资源,我想都是海口骑楼文化丰富内涵的体现。

对于“冼夫人庙”的留存,如同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无论作为当地民众的精神寄托,还是作为岛外旅客的旅游地点,她都身兼不可推卸的责任。

再如,将那些民俗经过收集,通过举办展览或以骑楼博物馆的形式,对其进行宣传保护,展现海门作为百年商埠的历史故事,从而扩大海口骑楼的影响,致力于将其打造成海口标志。

当然,我想这其中交通成为骑楼发展的一大瓶颈。

由于早些年,建筑的缺陷以及对城市规划的有限知识,道路相对比较狭窄,这也成为人们骑楼开发的一大难题。

笔者认为,可以局部多点,将大片骑楼划分为各具特色的步行街。

骑楼的街道分布本身就有不同行业的划分,大可借用早些的自然划
分,将人们常去的购物区建设成为海口大型步行街。

北京有王府井,广州有上下九,海口也应该有自己的商业街,作为城市的老中心,她也可为旅客增加一道新的风景线。

海口骑楼街区是中西建筑艺术相结合的旷世奇葩,对海口骑楼老街的保护和旅游开发是全社会,各行业协力合作的大事。

希望能通过科学规划,借鉴成功的改造经验,抓住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机遇,进行综合开发,将其建设城一个具有海口地域特色的南洋骑楼城,创造一个精美优雅,交通便捷,高档舒适的文化旅游区。

也希望骑楼旅游开发不再是如何将历史遗迹如何转化为旅游产品并再次商业化的问题,而是将其变成一种文化的延续,一个城市的永恒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