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不同的史料和分辨史料的价值
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

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主要是考察考生对于历史资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及对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价能力。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历史人物的生平事迹,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考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分析史料的来源和性质,判断其真实性和可靠性。
对于不同的史料,需要结合其产生的背景、作者的立场和目的等因素进行分析。
2. 对史料进行解读和概括,提炼出关键信息。
在解读史料时,需要注意细节和大意,避免断章取义。
3. 对史料进行分析和评价,挖掘其历史价值。
对于同一事件的不同史料,需要进行比较和鉴别,以获得更为全面和客观的认识。
4.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评价。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需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
5. 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避免主观臆断和偏颇之词。
在解答过程中,要保持严谨的态度,力求言之有物、言之有理。
总之,高考历史史料价值类题主要考察考生对于历史资料的分析、解读和评价能力,以及对于历史知识的运用能力。
考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知识,具备较强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同时还要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逻辑性。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史料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有关史料运用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闫功迅摘 要: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
这两种素养都涉及了历史史料及其运用。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有关史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如何鉴别史料、史料的运用原则或方法。
在历史学习中,充分认识到史料的重要性和了解史料的相关知识是很重要的,这对学生以后的学习和研究意义重大。
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使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这两大核心素养得以提升。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史料运用;核心素养 我们知道,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是高中历史学科的两大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
通过这两种素养的概念,不难看出,这两种素养都涉及了历史史料及其运用。
所以,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把有关史料的一些基本知识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向学生进行介绍,这有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了解不同史料的价值及其存在的不足我们知道,史料有很多种形式。
按照史料的表现形式,可以划分为文字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民俗史料;按照史料的学术价值,可以划分为直接史料和间接史料(或者称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
不同形式的史料,表现出来的价值也不一样,存在的局限也有差异。
文字史料是指用文字作为记录形式的资料。
主要包括两类:一是以纸质为载体的资料,如官方或私立的史书、各种文书档案、地方史志、人物传记谱牒、笔记、书报期刊、各种信件等;二是以电子媒介为载体的资料。
文字史料的价值在于它是最主要的史料载体,能够使文化知识得以流传后世。
其局限在于,无法反映前文字阶段的人类历史,往往受个人立场、个人因素、时代因素、政治因素的影响,致使文献中出现错误,需要综合分析各种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去伪存真,发现探索历史真相。
上海市初中历史中考复习策略(学生版)(1)

2022中考历史复习策略201考什么02怎么考03如何复习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的 相关内容,范围为《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的教材内容。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结合上海市初中历史学科教学实际,确定评价标准。
(一)评价目标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1.2 了解历史的时序,初步掌握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历史思维2.1 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时间和空间术语描述史事,在具体的时 空条件下对历史事物进行考察。
2.2 区分史料的不同类型,认识史料的不同价值,提取史料的历史信息。
2.3 运用史料作为证据来论证观点或对具体史事作出解释与评价。
历史价价值观3.1认同祖国和中华民族,理解和尊重各国优秀文化传统。
3.2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智慧,培养真善美的价值观念。
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课文目录单元导言课文标题大事年表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文明成果历史人物课文目录、标题、导言、大事年表中不一定有,但是非常重要的历史知识孚培优优奥孚培优奥孚培优奥试卷结构题号题型题量分值一综合题2-4题约10分二综合题2-4题约10分三综合题2-4题约10分合计6-12 题30分1 .试卷总分:30分 2.考试时间: 40分钟3.考试形式:开卷考试,分为试卷与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必须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
允许考生携带《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中国历史》第一、二、三、四册和《义 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世界历史》第一、二册。
教科书中不得夹带材料。
历史知识1.1 知道重要历史事件的经过及结果、重要历史人物的事略、重要历史现 象的基本状况、 人类文明的主要成果。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导读:本文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素养1:时空观念时空观念是指对事物与特定时间及空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的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能够知道分割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2:史料实证史料实证是指通过严格的检验获取可信史料,并据此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知道史料是认识历史的唯一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重构历史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3:历史理解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能够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理的想象,更好地感悟和理解历史上的各种事物;能够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事实之间的差异;能够在同情理解的基础上尽可能实事求是地建构自己的历史叙述;在对历史和现实的认识中,能够体现出尊重和理解他人、客观处理问题的态度。
素养4:历史解释历史解释是指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能力。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区分历史叙述中的史实与解释,知道历史解释可以不同形式出现在历史叙述中,并能对各种历史解释加以理解和评析;能够客观论述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够认识历史解释的重要性,学会从历史表象中发现问题,对历史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作出解释;面对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能够以全面、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加以看待和评判。
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例4 (2014·广东高考)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盛世危言》
(全国通用)2016届高考历史 考前三个月 第二部分 专题三(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含解析)
一、辨别史料真伪与价值
如何考证史料的真伪。辩伪:就是运用相关的知识和方法考辨历史文献中的伪书和伪文,以获取真实可靠的史料。要考辨真伪就一定要有证据,证据一般有三种类型,即书证、物证和理证。书证,是指各种书籍文献;物证,是指实物或遗迹;理证,是指利用常识和推理证明。要辨伪必须全面收集各种材料,认真分析,辨定真伪,只有真实可靠的材料才能用作证据。
A.可以预示历史的走向
B.可以改变历史的走向
C.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必然
D.与历史现象吻合属于偶然
理论指导
何谓谣谶?谣,是歌谣;谶,为预言。简单地说,谣谶就是以谣为谶,用歌谣的形式演绎对未来的预言。谣之所以成谶,源于两种基本的思维。一是相信语言的神秘力量,二是相信已知和未知事物之间存在着某种神秘联系,历史上的谣谶多是诳人之举,其人为因素非常明显,其目的无非是借谣谶以实现其政治企图,或穿凿附会,事后释谶,历史也最终给人们留下了足够的附会空间,谣谶与历史上某些现象的吻合只是偶然现象,并不是必然,并不能预示历史发展的走向,不能作为批判历史的依据。
认识不同的史料和分辨史料的价值ppt课件

文献资料
《史记》甲骨文 居延汉简
实物资料
兽骨 金字塔
口述资料
大槐树传说
大槐树传说
按照资料值的不同分为第一手资料
和第二手资料
当事人根据亲身
经历写成
同时代的人记录
第一手资料 原始资料 下来的
历
(直接的证据)
史
资
料
第二手资料
距离那个时代较近 的人记录下来的 后人的说法
(间接的证据)
后人写的历史著作等
表现形式
过 去 是 怎
文 甲骨文 中国相当古老的文字记载
献 竹木简 纸发明前的文字记载
资 史书 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
料
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
样
实
字和音像资料
被物文 记资物
过去的人们遗留下来的实物
载料
下 口 传说 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
来 的
述 资 料
口
述 历
可以弥补历史文献的不足
史
请你说一说:
“问我祖先来何来处,山 西洪洞大槐树”。传说山 西省洪洞县有棵大槐树, 官府曾把人们骗到那里, 然后又强迫他们迁到其他 地方居住。
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
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比如端
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 传说大多是人包们括口:耳传相说传和的口产述物历。史它。不等于历史, 但是口述资料,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使人 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大槐树的传说
“问我祖先来何来处,山西洪洞大槐树”。传说山西省 洪洞县有棵大槐树,官府曾把人们聚到那里,然后又强 迫他们迁到其他地方居住。
中国最古老的“书”——竹木简
居延汉简
甘肃出土的居延汉简,可以说是众多简牍中璀 璨夺目的明珠之冠。
七年级新教材 综合探究八过去是怎样被记下来的2

口述 资料
传说、口述历史
分辨史料的价值
当事人根据亲身经历写成
第一手资料
历 史 资 料
(直接的证据)
原始 资料
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 距离那个时代较近的人 记录下来的
第二手资料
(间接的证据)
后人的说法 后人写的历史 著作等
康 熙 大 帝 的 尊 容
9.11事件XX报社图片报道
《9.11事件猜想》
表现形式
原始文件、档案、 第一手 信函、日记、回忆 资料 录、照片、文物古 迹、实物等
特点
证据直接, 准确性、 科学性强
第二手 资料
传说、后人写的历 史著作等
证据间接
3、连一连
文献资料
开国大典录像资料
第一手资料
楼兰古城遗址
《三国志》
实物资料
第二手资料 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清明上河图》
口述资料
“郑和船队后裔”探谜 1994年,美国女作家雷瓦西在为郑和撰写的传记《当中国称 霸海上》中叙述了自己在肯尼亚邂逅传奇:一个黑人告诉雷瓦西, 他是中国人的子孙,是数百年前肯尼亚帕泰岛中国船遇难幸存者 的后裔。后来,中国记者一行4人考察了帕泰岛上最古老的村子 上家村,传说中的中国沉船水手就是从这里上岸的(有人解释 “上家”这个发音来自“上海”,可能遇难的中国船来自上海)。 记者在上家遗址中发现了和中国农村常见的形状相似的墓地,它 极有可能是中国水手的墓地。记者还参观了被当地渔民打捞上来 的陶罐,从双龙戏珠的图案上可以判断这是中国的产品。 问题一:请将上面划线部分的资料分类: 《当中国称霸海上》 文献资料: 文物资料: 陶罐 口 上家 口述资料: 问题二:中国记者获得的资料哪些是第一手资料,哪些是第二手 资料? 《当中国称霸海上》、上家 第一手资料: 陶罐 第二手资料:
综合探究八 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案)

综合探究八认识不同类型的资料、分辨史料的价值(导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历史资料的不同分类及价值,掌握各种资料记载历史的一般方法;了解历史的途径。
2.学会运用多种信息论述问题,利用多种资料辨别信息的价值,掌握发现历史,认识社会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利用身边的教材,学会从各种资料中获取历史信息,尝试通过多种渠道,运用多种方法收集分析不同的资料,促使学生参与社会、认识社会和研究社会,对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辨别是非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历史是怎样被记载下来的,明白历史记载的困难和重要性,从而关注历史,关注现实生活,珍惜现实生活。
2.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热爱中国历史文化、乡土文化。
3.在处理资料的过程中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激发自主学习探究的热情,强化利用资料、分辨资料的参与意识。
【学习重难点】重点: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不同资料,体会一些历史方法的运用。
难点:有效地收集、识别和处理不同资料,体会一些历史方法的运用;体验探究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思考能力。
【课前自学与课内交流】一、课前预习1、了解历史必须依靠历史资料,我们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分为、和口述资料。
2、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出土文物等。
人们可以通过实物资料来。
3、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的资料,包括、、、回忆录、采访记等。
二、课堂互学1、历史资料根据它的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哪几种?2、历史资料(史料)"就是可以据以为研究或讨论历史时的根据的东西。
根据史料价值,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资料(primary source)以及第二手资料(secondary source)。
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但二者的界限经常并不明确(例如史记,如果是涉及到西汉时期,那么就是第一手资料;如果是涉及到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西汉以前的,就是第二手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秉笔直书的史官
两千多年前,有个叫崔杼的大臣把自己的国君 杀了,史官根据事实在简册上写上某月崔杼杀国君。 崔杼大怒,把他杀了。继任的两位史官都这样记录, 结果都被杀了。到第四位史官还这样写,崔杼问: “你难道不爱惜性命吗?”史官回答说:“忠实历 史是我们的本分,我不能因为贪生怕死而失掉本 分。”崔杼叹了口气,不再杀了。当这位史官走出 来时,正遇到第五位史官捧着竹简和笔走过来,说 “我是怕你也丢掉性命,正准备来继承你呢!”。
了解过去,不仅要掌握基本的纪年方法,还 要借助各种类型的资料,这样,我们才能依照时 间线索,根据各种资料,还原过去曾经发生的事 情。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 资料、口述资料
1、什么叫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有哪些?
文献是用文字、图形、符号、声频、视频等技术 手段记录人类知识的一种载体,或理解为固化在 一定物质载体上的知识。 现在通常理解为图书、期刊等各种出版物的总和。 文献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等其他 文字和音像资料。
居延新简内容非常丰富,它不仅记述了居延地 区屯戍活动的兴衰,而且保存了西汉中期到东汉 初年的重要文献资料,这些文书涉及当时的政治、 经济、军事以及文化、科技、哲学、民族等领域。
读一读
你了解它们吗?
《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史记》有130篇,记载了从传说 中的皇帝到汉武帝时期二三千年的历史。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 史。
《汉书》 是中国第一部断代史,记载了从刘邦建立汉朝到王莽 败亡 近230年的历史,是研究西汉的宝贵资料。作者班固花了 近30年的时间编写。
主持编写《资治通鉴》的是司马光。为了考辨史实的真伪,对 同一历史事件,往往要参考几种不同的材料。它是中国第 一部 编年体通史,它按年、月、日顺序,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 1300 多年的历史。
野考 外古 发学 掘家
在 进 行
北 京 人 头 盖 骨
李 白 手 迹
西 汉 初 的
纸
新
石 器 时 代 陶
《 金 刚 经 》
五 代 钱 币
器
四 羊 方 尊
吴明 道清 子青 之花 画瓷
周口店发现的兽骨化石
化石:远古生物的遗 体、遗物或遗迹埋藏 在地下,变成了石头 一样的东西
考 古 学 家 在 进 行 野 外 发 掘
思考:当我们的祖先创造了文字后,历史我
们可以通过保存下来的文献资料来了解,那我 们又该如何了解文字出现之前的历史呢?
文物: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 下来的遗迹或遗物。
文物主要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 和科学价值 。
山顶洞人的骨针和装饰品,经过考古学家的 测定,距今已有18000年了,是我国远古先民们 使用过的,根据这个的描述,你会想到原始 人 的生活是怎样的?
有时发现古老的文物,还需要考古学家的帮助
地下发掘、水下考古
发现历史之——面对面篇
照片中的人们在操控的是什么机器?
1946年2月15日,世界 上第一台通用电子数字计算 机“埃尼阿克”(ENIAC) 宣告研制成功。
实物 资料不一 定就是年 代非常久 远的古董
“埃尼阿克”( ENIAC )至今不到70年的历史, 但它已经属于计算机的“远古时期的文物”了
甲骨文: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是中国发 现最早的成熟的文字,也就是我国最早的文献资 料。
中国最古老的“书”——竹木简
居延汉简
甘肃出土的居延汉简,可以说是众多简牍中璀 璨夺目的明珠之冠。
居延简中其最早的纪年为武帝太初三年(公元前 102年) ,最迟者为建武七年(公元31年),以宣帝 时期为多。
史书是人们了解历史的最重要文献。
古时候的历史是由什么人来记载的呢?
当时的历史是由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 撰写的。
过去,只有史官和少数文人学者才能撰写历史。 现在,普通人也可以书写历史或参与书写历史。
比如,写自己的历史: 自传 写家族的历史: 家族史(家谱) 写学校的历史: 校史
写社区的历史: 社区史 写村落的历史: 村落史
中国24史
• 《史记》(汉·司马迁)、 • 《汉书》(汉·班固)、 •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 《三国志》(晋·陈寿)、 • 《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 廉)、《魏书》(北齐·魏收)、《北 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 《隋书》(唐·魏征等)、 • 《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 •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 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 (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 (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 (清·张廷玉等)。
哪些属于口述资料呢?
原来许多民间传说就属于口述资料。比如端
午节的传说、牛郎织女的故事等都属于口述资料。 传说大多是人包们括口:耳传相说传和的口产述物历。史它。不等于历史, 但是口述资料,是对历史文献的一种补充,使人 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历史,
从这些史官身上,你学到了哪些品质? 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秉笔直书……
你认为做一名史官,应具备哪些素养? 高尚的史德,渊博的学识,深厚的文学 功底……
文献资料的范围除了书籍之外,也变得越来越广泛: 包括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
它文字和音像资料
文献资料作用:基本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
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这说明我国远古先民们已经开始使用针了;
这说明他们已经有衣服穿了,并且有审美的意
识。。
资料: 碑文的破译揭开古埃及神秘的面纱
古埃及象形文字在4世纪时就消失了,没人能读 懂。18世纪末,一位法国人在埃及发现一块石碑, 碑上分别用希腊文、象形文字和埃及俗体文字刻 了一篇铭文。由于希腊文是可以读懂的,法国语 言学家商坡良便对比三种文字,破译识读了象形 文字。同时更多的刻有象形文字的古埃及文物、 遗址被发现,人们开始渐渐了解古埃及历史。
文物的作用是什么?
第一,文物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文字产生以 前的历史;
第二,文物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纠 正文献记载的错误;
第三,文物可以帮助我们破译古老的文字, 再现历史。
文献和文物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依
据,那么在文字产生以前或没有文字、文 物不是很丰富的时候又怎样帮助我们了解 过去?口耳相传的东西可不可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