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研究所简介

合集下载

肿瘤科基本简介

肿瘤科基本简介

肿瘤科基本简介肿瘤科是医学的一门重要科目,该学科侧重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早期识别、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

通过年代的演变和发展,肿瘤科已成为现代医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人类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保护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肿瘤科的主要研究领域1.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主要探讨肿瘤的起源以及其发展和转移的机制,以期通过深入的理论研究找出有效的治疗方法。

2. 肿瘤早期诊断:早在肿瘤发生之初就进行诊断,是提高肿瘤疾病治愈率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

3. 肿瘤治疗:涵盖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等一系列的治疗手段,其目的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并尽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 肿瘤预防:发现和控制肿瘤的危险因素,以减低肿瘤的发病率,例如进行健康教育,推广健康生活方式。

二、肿瘤科的历史与发展肿瘤科的发展历程可追溯至古代医学的实践中,但真正成为医学专业科目是在20世纪初。

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生物医学技术的进步,肿瘤科学在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均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三、肿瘤科的重要性肿瘤科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本科目能有效研究和控制肿瘤这一类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严重疾病。

细胞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等基础研究方法和临床研究方法的深入应用,为肿瘤的早期诊断、病理分型、治疗选择、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等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四、当前的肿瘤科研究肿瘤科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发现新的肿瘤防治方法,利用最新的技术和理论,如基因疗法、免疫疗法、靶向疗法等进行治疗,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率和增强患者的生活质量。

总的来说,肿瘤科是一门与人类生命健康密切相关的重要学科,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涉及生命科学的许多领域,其实践的严谨和重要性在医学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今后的肿瘤科研究,将继续探索新的理论、技术和手段,以期在肿瘤防治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详解

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详解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

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

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

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

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

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

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

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

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

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

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

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

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

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占地面积6356平方米,拥有实验室空间10500平方米;设有11个研 究组(室);有在编职工111人,在读研究生68人 。
历史沿革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958年11月,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病理科选派10位医技人员,建立组织化学和组 织培养两个实验室,成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其时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建制与所址均属肿瘤医院,受市卫生局和上 海第一医学院双重领导。
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顾健人、王红阳、杨胜利 。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设有国家重点实验室、肿瘤流行病研究室等11个研究组(室)和 动物实验中心、科学研究公共平台 。
国家重点实验室:癌基因及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网资料显示,研究所占地面积6356平方米,拥有实验室空间10500平方米,分别位于两 个区域,其中徐汇区斜土路7500平方米,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3000平方米 。
研究所多次荣获国家和上海市各级人才计划,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育部新世 纪人才计划、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曙光学者和上海市东方学者等。
“十二五”期间,研究所从国外重点引入了6名高层次人才到所工作(其中973首席科学家各1名),有16人 次先后入选了国家和上海市的各类人才计划,其中包括国家杰青、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领军人才、教 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科技启明星、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国家和上海市重 点人才计划等 。
《肿瘤》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上海市肿瘤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和世 界卫生组织癌症研究合作中心共同主办的专业性学术刊物,1981年创刊,双月刊(2006年1月起改为月刊),A4 开本,每月25日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31-1372/R,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0-7431。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是中国顶尖的肿瘤研究机构之一,以其杰出的科研成果和卓越的医疗贡献而闻名于世。

这个机构的故事充满了艰辛和奋斗,是一群医生和科研人员为了战胜癌症而坚定不移的追求的故事。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创立于1958年,当时是中国成立的第一家专门从事肿瘤研究的机构。

成立之初,这个研究所只有一小部分的科研人员和研究设备,但他们有着非常大的激情和决心,致力于战胜这个致命的疾病。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上海市肿瘤研究所逐渐壮大。

他们引进了国内外一流的科研人才,建立了先进的研究设备和实验室,成为了中国肿瘤研究的领军机构之一。

在这里,他们不仅开展了基础科学研究,还开展了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致力于将科研成果更快地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研究方向非常广泛,涵盖了肿瘤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等多个领域。

他们致力于寻找肿瘤的发生机制和致病因子,探索新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提高肿瘤的早期诊断率和治疗成功率。

他们的科研成果不仅在国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在国际上受到了广泛的认可。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中,还有许多令人感动的瞬间。

在一次重大科研项目中,他们面临了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然而,科研人员们毫不畏惧,日以继夜地工作,最终攻克了一个个难题,取得了重大突破。

在另一个项目中,他们与多家医疗机构合作,成功地将一种新的抗癌药物引进到中国,为许多患者带来了生的希望。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成功离不开科研人员们的努力和奉献,他们默默地付出,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只为了给每一个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他们的故事充满了泪水和欢笑,但最重要的是他们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科学、热爱生命的心。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的故事还远未结束,他们仍在继续探索未知的领域,努力寻找更有效的肿瘤治疗方法和药物。

他们相信,只有不断进取,才能为患者带来更好的希望和未来。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是中国肿瘤研究的领军机构,他们的故事是一部充满奋斗和希望的传奇。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
申请书
项目名称:
申请者:
所在单位:
联系电话:
E-mail:
申请金额:
预计研究年限:
申请日期:年月日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
基本信息:
经费预算
预算指标说明:
材料费:指项目实施过程中购置试剂、药品、动物实验等等费用;
报告正文
一、项目的立项依据(包括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二、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四、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五、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研究结果
六、工作基础与工作条件(与本项目相关的研究工作积累和已取得的
工作成绩;已具备的实验条件,尚缺少的实验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
七、申请者和课题组主要成员简介
项目负责人签字及部门审核意见表。

肺癌早期诊断项目建议书(申报市政府资料)

肺癌早期诊断项目建议书(申报市政府资料)

清大德人“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芯片”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议书清大德人生物科技研发有限公司2008年5月清大德人“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芯片”生产基地的项目建议书一、项目背景“肺癌早期诊断的蛋白芯片”产业化项目,已申报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正在申报国际发明专利,该项目是国家“十五”科技攻关计划课题,也是国家高科技研究“863”计划的重点项目。

它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快捷、价廉、准确率高的肺癌早期诊断技术方法,进一步提供了在健康人群或高危人群中筛查肺癌的应用,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该产品的市场独占性和竞争力很强,到目前为止国内外还没有任何能无创早期检测诊断肺癌技术和产品。

该产品技术难点多、门槛高,并受专利保护(申请号:200510073552.0) ,正申请国际专利。

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早期诊断肺癌的蛋白芯片”是一种全新的诊断肺癌的蛋白质芯片,以及由此蛋白质芯片衍生的诊断试剂盒。

该蛋白质芯片包含了23个用于早珍的肺癌血清标志物,12个最核心的标志物已经被申请专利;使用该蛋白质芯片可以检测被检人血液样品中这12种蛋白质各自相应抗体的含量,联合分析这12种蛋白质的相应抗体的检测结果,可以判断被检人是否为肺癌患者。

二、项目投资2.1项目投资规划肿瘤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项目是个系列产品,它包括“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食官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肝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胃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等,按照国家科技攻关要求,立项一个、开发一个、产业化一个的精神,考虑到国内国际市场状况,我们优先开发“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同时,我们将整个开发与产业化规划为三期,第一期主抓“肺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的中试、GMP认证、取得国家食品与药监局的生产批文;第二期在总结第一期的基础上,开发“食管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第三期开发“肝癌与胃癌早期诊断蛋白质芯片”;与此同时,我们把投资计划分列如下:第一期:科研投资2130万元土地50---100亩,400—8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830万元生产设备900万元办公、试验、公寓350万元流动资金800万元第二期:科研投资17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830万元生产设备800万元流动资金500万元第三期:科研投资1300万元GMP高洁净车间630万元生产设备700万元流动资金300万元按照项目整个规划要求,该项目达产后,总投资为1217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为5440万元,无形资产5130万元,流动资金1600万元2.2投资商介绍清大德人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清大德人百奥奇(集团)有限公司是经国家工商管理局核准并在北京市工商局登记的高科技股份公司。

(整理)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整理)哈尔滨血液肿瘤研究所简介.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基本情况介绍一、概况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是于1983年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血液科的基础上组建的。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已成为以血液病、恶性肿瘤为研究重点的集临床、教学、科研一体化的临床研究所。

该所也是黑龙江省的重点学科,是全国四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

1.建科时间1961年由孙守良医师在内科系中开始收治白血病病人,同时检验科王少威主任开始进行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当时每年收治二十余名血液病病人住院治疗。

1972年建立了血细胞形态室,由孙守良、王少威、马军开展血液学常规工作,并进行出凝血项目检查。

当时床位为8张,孙守良为临床主任,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马军为血液形态室主任。

主要收治白血病,再障贫血,血小板减少紫癜,并首次在省内发现海兰组织增多症病人。

1974年临床开展了白血病的化学治疗,以VCP治疗急性淋巴白血病,并在本院首先诊断了浆细胞白血病(当时国内仅三例),孙守良医师并在杂志上发表。

形态室开展了血细胞读片会,发现了少见的恶性组织细胞病及尼曼匹克氏病等罕见病例。

1977年临床实验室开展了血友病系列实验,已能准确诊断各类型血友病,同时用中药治疗过敏性紫癜及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78年血液病病床已增加为10张,建立了血液病门诊。

孙守良为主任,下有李淑珍,刘正贤,王桂兰医师。

血液室由马军负责,下有李丽华,赵小秋,王宏伟技师,王少威为检验科主任。

已经形成了血液内科、血液室为中心的诊断治疗中心。

每年收治近200名血液病病人。

1979年,成立了内科血液研究室,孙守良为主任,当时临床已有12张病床,医师有刘正贤,李淑珍,王桂兰,王丹,张杰伦等。

1980年马军赴日本新澙大学及东京大学血液学研究,并进行造血干细胞培养。

同年建立了血研室,负责人为马军。

1983年,马军学成回国,并带回自己节省下的钱购买的倒置显微镜,库尔特细胞计数仪,血小板功能仪,二氧化碳培养箱等二十万元设备。

由市科委批准成立了哈尔滨血液病研究所,分为两部分:临床主任孙守良,床位15张;血研所所长为马军,研究室四个。

肿瘤研究所情况简介

肿瘤研究所情况简介

肿瘤研究所1、研究所简介肿瘤研究所为非独立研究机构,主要由肿瘤外科、肿瘤内科、放射治疗科等科室组成,以大量的临床医疗工作为重点,同时肩负临床教学及科研任务。

肿瘤内科成立于1987年11月,为宁夏首家肿瘤化疗专科。

主要从事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食管癌、肝癌、泌尿生殖系肿瘤、软组织肿瘤的化学治疗、内分泌治疗以及免疫支持治疗等。

其中肺癌、乳腺癌、淋巴瘤、胃癌、大肠癌及生殖系肿瘤的化学治疗和内分泌治疗是本研究方向的重点。

本科室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是一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学术队伍。

长期以来科室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拓宽对外联系,结合临床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科室的知名度,增加了科室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自94年起先后有17项新技术新业务获院级奖励;1项获区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8项获区级及院级科研立项。

近年来发表论文50余篇。

获宁夏自治区优秀科学论文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

放疗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影像学及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主要从事肿瘤放射治疗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

对全身各种恶性肿瘤进行根治性、姑息性及术前、术后放射治疗。

近年来随着先进设备的引进,开展了近距离后装腔内治疗;大面积不规则野的照射技术;头体部固定架在放疗中的应用;乳腺癌保乳术后的放射治疗技术;全身电子线照射技术;半束照射技术;超分割治疗技术;头体部肿瘤的X-刀治疗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等新技术、新业务,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已发表论文60多篇,科研立项3项,获卫生厅科技成果三等奖3项,自治区科协优秀论文二等奖3项、三等奖6项、鼓励奖4项。

肿瘤外科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点。

专门从事各种实体肿瘤的外科治疗。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乳腺癌、消化道肿瘤、胸部肿瘤及甲状腺肿瘤的手术治疗。

自91年以来,全科医务人员在各类医学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127篇。

其中获宁夏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一等奖2项,3等奖3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简介
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最早于1999年7月由第一军医大学基础部病理教研室提出成立"第一军医大学肿瘤研究所",研究所挂靠病理学教研室,实行"室、所合一"的运转方式。

2004年第一军医大学整体移交广东省后更名为"南方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

2006年7月,肿瘤研究所与病理学教研室剥离,并挂靠南方医院,独立运转。

2007年9月,肿瘤研究所回归大学,挂靠在基础医学院,由学校下拨1000万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在生命科学大楼3楼长臂端建设肿瘤研究所的实验和办公场地。

2008年4月,肿瘤研究所正式开始运行。

2008年9月,肿瘤研究所也正式加入肿瘤学科,开始招收肿瘤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肿瘤研究所建设现状:
1.实验室建设和设备购置
在学校和学院领导的直接关心下,肿瘤研究所迅速完成了实验室的设计和规划,并在学校基建处和设备处的帮助下,于08年4月底完成了实验场地的装修、实验室家具的添置及部分仪器设备的安放。

同月,肿瘤研究所开始独立运转。

到目前为止,肿瘤研究所已完成了学校重点学科建设经费全部1000万和省211工程一部分经费(150万左右)仪器设备的投资,引进了Clin Prot,流式细胞分选仪以及小动物整体成像系统等一大批仪器。

目前实验室配置相对完善,可以基
本上完成肿瘤学方面的实验。

2.实验室人员配置
肿瘤研究所现有14名在职职工,其中高级职称9人,正高级5人,副高级4人,中级2人,实验员3人。

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4人。

现任肿瘤所所长为中科院院士姚开泰教授。

3.承担课题及发表论文研究所从成立以来,共承担课题18项,其中11项目前在研,包括了国家863、973分题各1项,国家重点基金1项以及国家面上基金多项,在研经费为753万元。

共发表SCI 收录论文18篇。

研究所所长:姚开泰
职务: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
研究所地址:南方医科大学生命科学楼3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