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卫黄河合唱+钢琴伴奏谱
《保卫黄河》-九年级音乐下册PPT课件

演唱形式 音乐形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齐唱 二部轮唱 三部轮唱
齐唱
同心协力的抗日队伍 抗日浪潮此起彼伏
抗日队伍不壮大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 抗日
渐强记号
这个渐强记号, 更加形象的表现 出歌曲的情绪变化, 展现了我们国家 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以及全国人民打 败日本鬼子的必胜决心。
1939年人民音乐 家冼星海和现代著名 诗人光未然联合创作 《黄河大合唱》, 包 括《黄河船夫曲》、 《黄河颂》、《黄河 之水天上来》、《黄 水谣》、《河边对口 曲》、《黄河怨》 《保卫黄河》、《怒 吼吧, 黄河》。
•黄河大合唱第七乐章《保卫黄河》
光未然
(1913~2002 ) 中国诗人, 文学 评论家。原名张 光年。湖北光化 人。主要作品 《五月的鲜花》 等。
情绪:歌曲以雄伟, 磅礴的, 高亢激
越振奋人心的情绪表达了作曲家的爱国之 情。
情景:生动的表现了抗日军民前赴后
继、英勇战斗、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 国而奔赴战场的壮丽情景。表现了中华 民族的优秀儿女奋起斗争的英雄形象。
小结:
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 以及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 变化, 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 最终汇聚成了一股强大的, 不可战 胜的革命力量, 打败日本侵略军。
冼星海
(1905-1945), 广 东番禺人, 人民音乐家。 出身于贫苦的船工家庭。 在中学时开始学习音乐。 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 学院。1929年赴法国巴黎 深造。1935年结业于巴黎 音乐戏剧学院由著名作曲 家杜卡领导的高级作曲班, 并于同年回国参加抗日救 亡运动。
1939年冼星海与诗人光未然在延安相见, 听其朗诵 《黄河吟》, 听其讲述黄河呼啸奔腾的壮丽景象遂荡起共 鸣, 乐思如潮。一星期之内, 完成了该作品八个乐章的 全部乐谱。写就了这一时代的中华民族的音乐史诗。
保卫黄河(简谱)

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欣赏
保卫黄河
——钢琴协奏曲《黄河》第四乐章
冼 星 海原曲 殷承宗、储望华
编曲 盛礼洪、刘 庄
请聆听乐曲片段。这段旋律你熟悉吗?是什么 演奏形式?
这段旋律是《保卫黄河》,演奏形式是钢琴协奏曲。
钢琴协奏曲 是由钢琴与乐队协同完成的大型器作品, 称为钢琴协奏曲。在演奏过程中,钢琴与乐队相互配合, 表现出丰富的艺术效果。
请再次聆听、熟悉第四乐章主题。
请完整聆听第四乐章《保卫黄河》采用自由变奏曲式创作。 变奏曲 是指主题及其一系列变化反复,并按照统一的 艺术构思而组成的乐曲。“变奏”一词,原义是变化,意 即主题的演变。变奏曲所用的变奏手法各不相同,作曲家 可新创主题,也可借用现成曲调,然后保持主题的基本骨 架而加以自由发挥,手法有装饰变奏、对应变奏、曲调变 奏、音型变奏、卡农变奏、和声变奏、特性变奏等。另外, 还可以在节拍、速度、调性等方面加以变化而成一段变奏。 变奏少则数段,多则数十段。变奏曲可作为独立的作品, 也可作为大型作品的一个乐章。
请聆听乐曲第三变奏,与第一、第二变奏有何不同?
旋律发展手法 力度、速度 音乐形象
请聆听乐曲第四变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请聆听乐曲第四变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主奏乐器 力度、速度 音乐形象
请聆听乐曲第五、第六变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请聆听乐曲第五、第六变奏,音乐有什么变化?
节奏 力度、速度 音乐形象
请聆听乐曲引子部分,你有什么联想?
引子由铜管乐器演奏,采用了《怒吼吧!黄河》的音调 为素材,仿佛向全中国人民发出的战斗号召。
请聆听乐曲第一、第二变奏,与主题有什么不同?
请聆听乐曲第一、第二变奏,与主题有什么不同?
《保卫黄河》PPT

下安 改后 为( 歌在 词冼 )星
海 同 志
陕
1939年4月13日冼 (星开 始海 谱 抱曲) 病1939年3月26日
作词人:光未然
光未然,男,(1913—2002),原名张光 年,在他89年的人生岁月中,经历了颠沛 流离、激昂奋进、风华正茂的青年时代, 他一生笔耕不辍,每天记日记,他开蒙甚 早,并利用一切机会如饥似渴地学习外语、 中国古典文学,如诗经、楚辞、古代文论、 文字学等,并潜心研究戏剧、音乐,阅读 了大量外国文学名著和社会科学方面的著 作。他创作了组诗《黄河大合唱》《五月 的鲜花》《屈原》等诗作。
分段 演唱形式 音乐形象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齐唱 二部轮唱 三部轮唱
齐唱
同心协力的抗日队伍 抗日浪潮此起彼伏 抗日队伍不断壮大
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共同抗日
对比人声合唱与钢琴协奏曲
• 合唱曲是声乐曲,有歌词,通俗易懂,可以 根据歌词发挥自己的想象;协奏曲是器乐曲, 没有歌词,理解难度大一点,但可以充分发 挥自己的想象力。不论是合唱曲的《保卫黄 河》还是钢琴协奏曲的《保卫黄河》,表达 形式虽然变了,但音乐所表达的爱国精神是 一致的。
分段听赏
二轮唱
《保卫黄 河》 强调重拍
三部轮唱 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 音不断的加强,表现抗日的 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第四段 器乐部分
1.齐 唱 2.力度加强,速度加快, 音调升高
随着速度的加快、力度的加强以及 旋律音调的升高等音乐要素的变化, 表现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最终汇 聚成了一股强大的,不可战胜的革 命力量,打败日本侵略军。
M
音乐欣赏课
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
保卫黄河
-.
歌曲创作过程:
《保卫黄河》大合唱音乐分析

Northern Music 45
注:上述标“单”、“二”、“三”、“四”字的分别代表 此部分由一、二、三、四个声部构成。
(二)曲式分析 引子。在深情的朗诵之后,引子以长音引入,之后由“附点 及连续三次模进之后高八度重复”元素构成的充满华夏情的旋律 为展开主题旋律埋下了伏笔。 A乐段。此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在明朗的C大调 上以强的力度奏响了以下行分解主和弦为头部材料的激昂奔放的 旋律。该旋律非对唱,但却是对唱的效果(以两小节为单位进 行)。第二乐句在中强的力度下变成了以四小节为单位的“对 唱”,且以两小节为单位的“头音”都是属音,好似是此乐句 的水平线。第三乐句恢复了强的力度,并且继续以属音为“水平 线”,一气呵成此旋律。重音及空拍的使用使本乐句充满了信 心、力量,有着必胜之志。 A1乐段。此乐段运用男女二声部对A乐段进行了演绎。女声 部(高声部)旋律结构与A乐段完全一样。低声部与高声部运用 错位一下的方式营造了波涛汹涌、飞流奔腾的黄河景象。 A2乐段。此乐段变成了三个声部(女高、男高、男低)的轮 唱,“龙格龙格龙格龙”的衬词使用及相应旋律,被业内音乐人 士称为“神奇的设计”。高中低上声部交替轮唱效果犹如涨潮的 滚滚黄河水,气势非凡。 间奏。此间奏共由三个乐句构成,第1-2乐句与A乐段完全相同, 第三乐句的连续模进使音乐气势到了极致,并顺利引出了下一乐段。
2016年第21期 (总第309期)
北方音乐 Northern Music
NO.21,2016 (CumulativelyNO.309)
《保卫黄河》大合唱音乐分析
张超群
(山西大学音乐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保卫黄河》钢琴曲介绍

《保卫黄河》钢琴曲介绍
【实用版】
目录
1.钢琴曲《保卫黄河》的背景和创作
2.《保卫黄河》歌曲的特点和风格
3.钢琴曲《保卫黄河》的结构和表现形式
4.《保卫黄河》在我国音乐历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正文
《保卫黄河》是我国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这首歌曲采用齐唱、轮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钢琴协奏曲《黄河》始创于 1969 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是根据《黄河大合唱》改编而成。
《保卫黄河》这首歌采用了民间打击乐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为素材,使歌曲显得明快、豪放、音乐形象分外鲜明,并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
全曲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强烈的节奏感,展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军民英勇抗战的精神风貌。
钢琴曲《保卫黄河》的结构分为序曲、主题和尾声三个部分。
序曲部分以激昂、磅礴的气氛为整首曲子奠定了基调。
主题部分采用了民间打击乐的节奏和广东狮子舞音乐旋律,通过丰富多彩的音符和富有力度的和声,表现出黄河的壮丽景象和英勇的抗日军民。
尾声部分则是对主题部分的再现和总结,使整首曲子呈现出完整的结构和统一的风格。
在我国音乐历史中,《保卫黄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
这首
曲子不仅在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我国军民的斗志,而且在和平建设时期仍然具有很强的鼓舞作用。
同时,《保卫黄河》作为一首具有鲜明民族风格
的音乐作品,对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和民族音乐的传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钢琴曲《保卫黄河》是一部具有深厚历史背景和鲜明民族风格的音乐作品。
经典爱国歌曲《保卫黄河》歌谱及歌词

经典爱国歌曲《保合唱》第七乐章。歌曲采用齐唱、轮 唱的演唱形式。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是抗日军民广为传播的一首歌曲。 本文是小编精心收集的,仅供参考 !
经典爱国歌曲《保卫黄河》歌谱及歌词 mv 保卫黄河 - 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词: 光未然 曲: 冼星海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2
1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 .word 版本可编辑 .欢迎下载支持 .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风在吼 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人音版(五线谱)九年级下册音乐《保卫黄河》(一等奖课件)

拓展延伸
黄河大合唱 共有八个乐章 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 2.《黄河颂》(男高音或男中音独唱) 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 4.《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 5.《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 6.《黄河怨》(女高音独唱) 7.《保卫黄河》(轮唱) 8.《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
课堂小结: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他养育了我们中国13亿人民,几 十年来这部典作品广为传唱,经久不豪。过去的人们用自己 的鲜血保卫我们的母亲河,保卫我们家乡,保卫我们祖国, 如今,在改革开放的年代里,母亲河优秀民族文化沉积而成 的坚忍不拔、永不言败的品格,依然存在于华夏儿女的血脉 里,在华夏儿女的中渡,她数励看中国人民赴后继,自强不息。 没有强大的国,有幸福的家。黄河的伟大精神是华夏儿女建 设相国、振兴中华永恒的主题。现在我们更应珍惜和平, 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 才无愧于炎黄子孙。
我们来一起欣赏第一部分,想一想,歌曲采用了怎样的演唱形式?
(齐唱的演唱特点是许多人一起演唱同一段旋律,作者运用这种 演唱形式,想表达一种怎样的心情?(希望全国人民齐心协力, 共同抗日)
欣赏第二部分,听一听,在歌词、旋律都一样的情况下,它的演 唱形式有什么不同?有几个声部演唱?他们演唱的顺序一样吗?
分段赏析
我们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是有两个声部进行演唱的所以 称为?轮唱(二部轮唱)
那么刚才欣赏的这一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 创作意图?(抗日浪潮此起彼伏,波涛汹涌, 前仆后继,一浪推一浪)
分段赏析
第三部分在演唱形式中又加入了三部轮唱与二部 轮唱不同(随着人们不断的加入,声音不断的加 强,表现抗日的力量从小变大,由弱到强)。
感谢各位莅临指导!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保卫黄河》教学设计(2)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五线谱)《保卫黄河》教学设计 (2)一. 教材分析《保卫黄河》是一首具有强烈爱国主义情感的合唱作品,选自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下册。
歌曲以豪迈激昂的旋律和铿锵有力的歌词,表达了中国人民保卫家园、抗击侵略者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保卫黄河》,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怀,培养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对合唱形式有一定了解。
但他们在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方面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保卫黄河》的曲调和歌词,能够熟练地演唱这首歌曲。
2.培养学生对爱国主义情怀的认同,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集体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歌曲的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2.合唱的协调性和统一性。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为学生示范演唱,让学生跟随模仿。
2.互动法: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合唱效果。
3.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怀。
4.欣赏法:让学生欣赏优秀合唱作品,提升音乐素养。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歌曲介绍、合唱技巧、爱国主义情境等内容。
2.音响设备:播放歌曲和合唱作品。
3.乐谱:《保卫黄河》的五线谱和简谱。
4.合唱道具:如红旗、鲜花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保卫黄河》的背景和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呈现(5分钟)教师播放《保卫黄河》的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3.操练(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的五线谱和简谱,指导学生掌握高音部分和节奏难点。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熟练地演唱歌曲。
5.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的合唱作品,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爱国主义情怀和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