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词汇: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词汇,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等各类实词和虚词,以及一些常用短语。

2. 语法:掌握本单元所学的语法知识,如简单句的基本句型、时态的用法、名词的数和所有格等。

3.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练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让他们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细节和作者的观点,并能够回答有关问题。

4. 写作:通过写作练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写出段落的主题句、支持句和结尾句,使用正确的语法和拼写规则等。

5. 听力和口语:通过听力和口语练习,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能力,让他们能够听懂和表达简单的日常用语和情景对话。

综上所述,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要点主要包括词汇、语法、阅读理解、写作、听力和口语等方面。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应该注重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一年级1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1单元知识点总结

一年级1单元知识点总结一、英语1. 日常用语学习日常用语,例如问候语、感谢语、道歉语、请示语等。

2. 字母认知学习26个字母的形状、大小写、发音及拼读。

3. 单词学习学习一些简单的常用单词,如家庭成员的称谓、动物、水果、颜色、数字等。

4. 句型学习学习一些简单的句子结构,例如“这是……”、“我喜欢……”、“这是我的……”等。

二、数学1. 数字认知学习数字1-100的读写、大小比较等。

2. 数学运算学习简单的加减法、相加与相减的关系。

3. 几何图形认知学习认识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等基本的几何图形。

4. 时间和日期学习认识小时、分钟和日历的基本用法。

三、自然1. 自然界中的物体学习认识常见的自然界物体,如天空、地面、水和空气等。

2. 自然科学实验学习进行简单的自然科学实验,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动植物认知学习认识一些常见的植物和动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四、综合实践1. 书写训练学习进行简单的书写训练,如书写数字、字母、词语、句子等。

2. 手工制作学习进行简单的手工制作,如剪纸、折纸、画画等。

3. 生活常识学习一些生活常识,如饮食、穿衣、卫生、安全等。

4. 健康教育学习一些简单的健康知识,如保护眼睛、锻炼身体、饮食均衡等。

五、美术1. 色彩认知学习认识各种不同的颜色和色彩的组合。

2. 线条运用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进行描绘和构图。

3. 美术作品欣赏学习欣赏一些简单的美术作品,了解一些简单的艺术常识。

六、音乐1. 自然声音学习认识自然界中的一些声音,如风声、雨声、鸟叫声等。

2. 音乐节奏学习简单的音乐节奏和打击乐器的基本演奏方法。

3. 歌曲欣赏学习欣赏一些简单的儿歌和歌曲。

七、体育1. 肢体基本动作学习认识并练习一些基本的肢体动作,如走路、跑步、跳跃、投掷等。

2. 小游戏学习一些简单的小游戏,培养团队合作和竞技精神。

总结以上就是一年级第一单元的知识点总结,涵盖了英语、数学、自然、综合实践、美术、音乐和体育等方面的知识。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二单元知识点梳理

新⼈教版七年级⽣物上册第⼀、⼆单元知识点梳理第⼀、⼆单元⽣物与环境、结构层次1.⽣物的特征:⑴⽣物的⽣活需要,如绿⾊植物从外界吸收、和,通过制造出⾃⾝所需的;动物取⾷、捕⾷。

⑵⽣物能进⾏。

绝⼤多数⽣物需要吸⼊,呼出。

⑶⽣物能排出,如⼈出汗、呼出⽓体和排尿,植物落叶。

⑷⽣物能对外界刺激,如狮发现斑马后追击,斑马奔逃;含羞草受碰合叶。

⑸⽣物能和。

如蘑菇从⼩长⼤,植物产⽣种⼦,种⼦萌发,鸟产卵,狼产仔。

⑹除以外,⽣物都是由构成的。

⑺⽣物都能和变异。

2.构成了⽣物圈,它上达约⾼空,下达约深处,包括、和。

⽔圈中⼤多数⽣物⽣活在以内的⽔层中。

是⼀切⽣物的⽴⾜点。

⽣物圈为⽣物⽣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有:、、、、、。

3.影响⽣物的环境因素包括和。

⾮⽣物因素有⽣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物⽣活的。

⽣物间的关系有、、等。

4.⽣物对环境有影响。

⽐如植物对空⽓湿度有影响,植被越多,周围空⽓的湿度越。

5.在内,叫⽣态系统(最⼤的⽣态系统是6.右图为某⽣态系统中的⾷物⽹,据图回答有关问题:⑴图中⽣产者是,属于⽣态系统的部分。

该⾷物⽹中共有条⾷物链,最长的⼀条⾷物链可表⽰为。

⑵该⾷物⽹中数量最多的⽣物是,最少的⽣物是。

通过和,⽣态系统进⾏着和流动。

⑶在这个⽣态系统中,各种⽣物的和总是维持在的状态,说明⽣态系统有⼀定的。

如果⼈类⼤量猎捕狐狸,野兔和⽼⿏的数量会,最后会导致被破坏。

⑷图中所有动物可统称为。

其中,兔与草、鹰与⿏的关系是。

⑸若要构成⼀个⽣态系统,图中还缺少的是和。

7.右图为⽣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植物的作⽤是。

⑵图中细菌和真菌的作⽤是。

⑶图中消费者是和。

如果⼈们⼤量捕杀鸟,使鸟的的数量减少,则⾍的数量会。

⑷构成⽣态系统的⾮⽣物部分是、、等。

⑸如果植物被喷过农药,则植物、鸟、⾍三者中体内农药含量最⾼的是。

8.某同学习惯⽤右⼿写字,他使⽤显微镜时眼睛和镜筒的相对位置应该是( )9.⽤低倍物镜观察蚕⾖叶下表⽪时,甲、⼄、丙、丁四位同学分别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如图所⽰。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知识树

四年级上册语文一单元知识树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知识树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单元主题:本单元主题为“自然奇观”,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课文解析:本单元包括《观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火烧云》四篇课文,这些课文分别介绍了钱塘江大潮、雅鲁藏布大峡谷、鸟的天堂和火烧云等自然景观。

学生需要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相关的生字词和表达方式。

语文百花园:本单元的语文百花园包括“语海畅游”、“语林采英”、“口语交际”和“习作”四个栏目。

“语海畅游”主要测试学生对本单元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语林采英”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口语交际”要求学生介绍一处自己熟悉的景点,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习作”要求学生写一写自己的观察所得。

单元目标:本单元的单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相关的生字词,能够流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以上是一般性的知识树内容,具体的知识点可能因教材版本、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

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实际情况来构建知识树。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点归纳
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生字和生词:这是最基础的知识点,需要掌握每个课文中的生字,包括字形、拼音和笔画顺序。

同时,也要理解课文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成语的意思。

2. 课文理解: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包括课文的主题、主要情节和人物关系等。

3. 语言表达:一年级的学生开始学习口头表达和简单的书面表达,需要能够进行基本的看图说话和写话练习。

4.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课文和其他简单的文章,能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例如: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文章中出现了哪些人物或事物?等等。

5. 写作练习:一年级的学生需要能够进行简单的写话练习,包括看图写话、写日记等。

以上是对于一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考点的简要归纳,具体内容还需要根据教材和教学大纲来确定。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第一单元知识梳理一、教材分析教材简析:本单元教材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一,围绕“丰富多彩的课余生活”这个主题来组织。

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在教室里读书,在操场上游戏;去科技馆参观,去少年宫演出;到小河边钓鱼摸虾,到森林里采集标本、在快乐的生活里,我们一天天张大,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不同民族的小学生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1、我们的民族小学在学校里快乐地学习蒲公英盛开,草地变成绿色2、金色的草地蒲公英带给我们快乐可爱的草地蒲公英变色的原因有趣的蒲公英假日里我和爸爸爬天都峰3、爬天都峰天都峰高、险、陡老爷爷和我互相鼓励爬上天都峰4、槐乡的孩子:从小离不开槐树槐米的用途:入药、做染料、交学费采摘槐米的经过——感受到劳动的快乐日积月累语文园地一我的发现口语交际二、教学目标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天的美景,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趣。

学会本单元生字。

3、使学生主动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练习用“我会读”中的词语说句子。

三、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我国各族儿童间的友爱团结以及它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大自然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3.体会“我”和老爷爷如何在相互鼓舞下,坚定信心战胜困难的。

4.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四、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刚刚由低年级升入中年级。

开始学习第一组课文,首先考虑的是衔接问题,这一组是低年级和中年级两个年级语文教学的接口处。

除了识字还是教学的重点外,还要求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初步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要逐步完成由低年级向中年级教学的过渡。

五、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大的学习情境中学习,把这个单元的语文学习变为学生语文实践的过程。

每一课的学习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单元,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活动。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
在进行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时,可以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确定学习目标:明确自己在学习这一单元内容时的目标和要达到的
能力水平。

例如,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原理、应用技能等。

2.审阅学习材料:仔细阅读相关学习材料,如教材、课件、习题集等,对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提取关键概念:根据学习材料,将其中的关键概念提取出来,并进
行整理和分类。

例如,一个关键概念可能有多个相关的子概念,也可能是
其他概念的基础。

5.补充细节内容:在梳理逻辑关系的基础上,根据需要补充相关的细
节内容,如定义、公式、图表等。

6.制作总结框架:根据梳理的逻辑关系和补充的细节内容,制作一个
总结框架,将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分类。

该框架可以按照主题、子主题、
细节等进行层次化展示。

单元知识结构分析的好处是能够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知识的内在结构,从而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内容。

同时,通过梳理逻辑关系和制作总结框架,还能够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的整合和记忆的加强。

最后,结合复习和
巩固的过程,可以提高学习者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和应试能力。

总之,单元知识结构分析是一种对学习内容进行组织和分类的方法,
通过梳理逻辑关系和制作总结框架,使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种方法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记忆力,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树
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知识树可能包括以下内容:
1. 小数乘法:包括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以及运算定律和性质,如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等。

2. 数对: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具体内容可能因教材版本、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建议查看相应教材教辅以获取准确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元知识结构的梳理
二、易错易混知识点解析
1 国际格局与国际局势
1世界上各种力量对比趋于平衡/势均力敌时就会形成一种新的国际格局(世界格局)而国际局势只是一种政治形势,国际关系中的任何事件都有可能带来国际局势的恶化,但不一定会导致国际格局的改变2世界局势更多的偏重战争与和平的、紧张与缓和这样的国际关系判断;世界格局则是指影响国际关系或者是世界局势的国与国、国际集团与国际集团等利益体之间的实力对比基础上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体系,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等;
2混淆二战后国际政治格局中的几个重要概念的关系问题
在学习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时,很多同学分辨不清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冷战、美苏争霸等几个重要历史概念之间的关系。

所谓雅尔塔体制(雅尔塔体系),就是美、英、苏三国首脑主要通过二战后期雅尔塔等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而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二战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抗;20世纪50年代后期逐渐被美苏争霸的局面所代替,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以苏联的解体而结束•雅尔塔体制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集中体现;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美苏争霸是冷战的产物。

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美苏争霸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

3对“冷战”的理解不到位
1)“冷战”含义: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为首的东西两大阵营之间除直接军事对抗以外的一切敌对行为。

当然在“冷战”期间并不代表世界上没有爆发战争,局部地区爆发的“热战”同样是冷战局面下的体现。

(2)“冷战”主要表现为美苏对峙,全方位的对抗。

在政治上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苏联成立共产党和工人情报局;经济上,美国提出援助欧洲的“马歇尔计划”,苏联成立经互会进行对抗;军事上美国成立北约政治军事组织,苏联成立华约组织。

杜鲁门主要的出台,标志着“冷战”正式形成;华约成立标志着两极格局的正式形成。

苏联解体标志着冷战局面的结束。

(3)原因国家利益和社会制度的矛盾,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其争夺霸权的障碍必须予以压制,但由于苏联实力的增强以及大战刚结束,世界人民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美苏双方不愿也不敢卷入全球战争。

4)“冷战”下的国际关系突出表现为美苏对峙、美苏争霸等,在欧洲德国的分裂,在亚洲朝鲜半岛分裂;在美洲出现了古巴导弹危机。

同时在局部地区出现“热战”,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

(5)“冷战”的影响: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肆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甚至不惜大举用兵,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但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彼此都不敢轻易动武,又使得近半个世纪没有爆发新的世界大战;“4.对不结盟运动兴起的作用和影响理解不到位
(1)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和1955年的亚非会议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高涨。

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新独立的广大亚非国家主张团结起来,推动了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961年,在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亚等国倡议下,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举行。

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2)特点:不结盟运动奉行非集团、不结盟的政策。

不结盟运动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不结盟不是消极的中立,而是积极的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

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冷战”实现世界和平与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3)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形成推动了国际政治力量由美苏两极向多极化方向转化。

不结盟运动所确立的不结盟、独立自主的原则和反帝、反殖的立场,以后受到越来越多的第三世界国家的承认和支持,从而促进了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壮大。

不结盟运动作为第三世界最大的政治性国际组织,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中强大而充满生气的政治力量,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显著的作用三重难点解析
一、20世纪以来,国际格局的变动及中国的国际地位
•1近代国际格关系的基本特征:欧洲为中心(一战前)—欧美为中心(一战后)—美苏为中心(二战后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20世纪70 年代)
•2国际格局的变动(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变化?)•3启示
•国家的经济实力是影响国际格局变动的关键性因素,所以我们要抓住机遇,加强与各国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的科技和管理经验提高我们经济发展水平,同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建立创新性国家,增强我们的综合实力[知高考考什么]
1.对国际格局变动的认识
(1)国际格局变动的根源是各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新的国际格局是建立在新的力量均势的基础上,是各国力量相互斗争和妥协的产物。

(3)决定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的根本因素是综合国力(科技力量、经济力量、军事力量等)。

(4)国家力量与国家利益是处理国际关系的立足点与出发点。

2.美苏“冷战”局势的发展演变对新中国外交产生的影响
(1)1949~1955年,美苏两极格局形成:苏联支持、援助中国,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遏制中国。

新中国加入社会主义阵营,推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接受苏联的经济技术援助;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20世纪50年代后期起,赫鲁晓夫推行霸权政策,苏中关系开始恶化,美中关系继续对立。

中国在外交上,既反苏也反美。

(3)到20世纪70年代初,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全面恶化;美国改善对华关系。

(4)进入20世纪8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攻势,苏联处于守势。

苏中关系走向缓和,美中建交后不和谐的音符时常出现。

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5)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外交上坚持开放,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四巩固练习
•【典例1】1951年4月,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六国在法国巴黎签订了为期50年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的条约》,简称为《巴黎条约》,这意味着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启动。

西欧国家开始走向联合的根本目的是()• A.增强西欧经济实力 B.摆脱美国的控制• C.加强自身政治安全D.恢复欧洲霸主地位•【典例2】人们称美苏“冷战”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下面是一次课堂讨论中,同学们对美苏“冷战”的讨论各自发表的看法,你认为比较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 A.邱吉尔的“铁幕演说”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开始• B.“冷战”导致了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 C. “冷战”不诉诸于战争维持了世界的和平局面• D.“柏林墙”的出现是美苏对抗、“冷战”的产物
•材料一美国外交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造成一种局势,俾使我们和其他国家都能塑造出一种免于威胁的生活方式。

在对德国和日本作战中,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我们的胜利乃是战胜那些想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

•——杜鲁门总统1947年3月致国会的咨文•材料二图一柏林墙的修筑图二中国人民志愿军图三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材料三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而不是对抗的时代,我们一直在进行谈判,我们在谈判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在这些地区,对抗可能导致爆炸性的局面……现在,当我们环顾我们所处的世界时,我们发现美国已经不再处于十分突出的地位或者完全支配的地位了。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的讲话》•材料四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98年2月8日在访问意大利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

然而个别国家(指美国)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新华网
•(1)材料一中,杜鲁门所说的“把其意志和生活方式强加在别国头上的国家”主要指哪一国家?(2分)
•(2)材料二的三幅图片再现了两极格局下的某些具体场景。

根据图片简述两极格局对国际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6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尼克松时代美国的对外政策有何变化并举例说明。

(6分)
•(4)依据材料四,概括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外政策的主要特征。

分阶段简述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演变过程。

(6分)
(1)国家:苏联。

(2)①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形成全面冷战、局部热战的局面。

②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又避免了新
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摆脱美苏控制和维护自身独立,组成不结盟运动。

(3)变化:以谈判为主要方式(或转向守势)。

举例:1972年访问中国;1973年从越南撤军。

(任举一例)
(4)建立单极世界(或推行强权政治)。

演变过程:①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

②20世纪六七十年代多极化趋势开始出现。

③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
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大大加强(或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