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各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下册数学1~8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

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口算时要注意:(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2)0乘以任何数都得0;(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1)被除数÷除数=商(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

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

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三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时、分、秒。

1. 钟面的认识。

-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秒针走1小格是1秒钟,走1大格是5秒钟。

- 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1小时 = 60分;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1分=60秒。

2. 时间单位的换算。

- 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乘进率。

例如:3小时换算成分钟,因为1小时 = 60分钟,所以3小时 = 3×60 = 180分钟。

- 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除以进率。

例如:120秒换算成分钟,因为60秒 = 1分钟,所以120秒 = 120÷60 = 2分钟。

3. 计算经过时间。

- 可以用数格的方法。

例如,分针从3走到7,走了4个大格,每个大格是5分钟,所以经过了4×5 = 20分钟。

- 也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

例如,上午8时开始上课,9时20分下课,经过的时间是9时20分 - 8时=1小时20分。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 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 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例如:35 + 28,可以把28拆成20和8,先算35+20 = 55,再算55+8 = 63。

- 口算两位数减两位数,可以把减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先减整十数,再减一位数。

例如:56 - 38,可以把38拆成30和8,先算56 - 30 = 26,再算26 - 8 = 18。

2. 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 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

例如:320+180,个位0+0 = 0,十位2+8 = 10,满十向百位进1,百位3 + 1+1(进位的1)= 5,结果是500。

- 笔算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时,哪一位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和本位上的数加起来再减。

例如:540 - 360,个位0 - 0 = 0,十位4 - 6不够减,从百位退1当10,14 - 6 = 8,百位4(退1后)- 3 = 1,结果是180。

三年级上册语文前四个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语文前四个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生字识词、词语活用1. 概述生字识词和词语活用的重要性和作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生字识词和词语活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通过认真学习生字和词语的意思和用法,可以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提高语文水平。

在阅读和写作中,灵活运用词语也是至关重要的,能够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传达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 对指定的主题文字的解释和举例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单元中,生字识词和词语活用是重点内容。

通过学习生字,如认识生字的笔画、读音和意思等,可以拓展学生的词汇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

而词语活用则是指学生学会运用词语来进行语文表达,可以通过补充词语、替换词语或者短语来让文章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语文表达更加生动。

3. 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举个例子,比如在课文中出现了一个生字“春天”,学生可以学习认识这个生字的意思,并且通过老师的指导学会使用“春天”这个词语进行句子表达,如“春天的阳光明媚”,“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等等,这样就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字和词语的用法。

第二单元:古诗词鉴赏1. 分析古诗词鉴赏的重要性和意义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学习古诗词,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审美情感和语感。

古诗词鉴赏也是对语文素养和审美情操的培养。

2. 对指定的主题文字的解释和举例在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二单元中,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古诗词,如《静夜思》、《春晓》等经典诗句,可以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和内涵,了解作者的情感和表达。

同时也可以通过赏析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语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结合实际例子进行说明举个例子,比如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静夜思》,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听诵古诗词,感受其中的意境和情感,然后通过问答的方式进行鉴赏,比如“诗中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等等,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古诗词的魅力和意义。

第三单元:修辞手法1. 探讨修辞手法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和应用修辞手法是语文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通过学习修辞手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表达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文章更加生动、丰富,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年级数学前三单元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前三单元的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前三单元的知识点
第一单元:时分秒
1时=60分,1分=60秒。

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里面有5个小格。

时针走5小格,刚好走了1大格,就是1个小时。

时针走1圈,走了12大格,刚好走了60小格,就是12时。

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圈是60分钟,也就是1小时。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

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

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认识整千数、整百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加减法。

掌握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培养估算意识。

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三单元:测量
毫米、分米的认识:会用厘米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并
在实际测量中引出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通过测量活动,实际感受1毫米和1分米大约有多长,会用毫米和分米作为长度单位进行估计。

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长度单位,会用这些长度单位进行测量。

能完成有关的计算和应用,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三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知识点语文

三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知识点语文

三年级上册一到四单元知识点语文一、第一单元知识点。

- 字词。

- 会认“坝、汉”等生字,会写“晨、绒”等字。

注意“晨”字的结构,上面是“日”,下面部分的笔画顺序要记清。

- 多音字“好”(hǎo、hào),如“好奇”中读“hào”。

- 内容理解。

- 这篇课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 文中描写了同学们不同民族的服饰,以及上课、下课的情景,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情。

- 字词。

- 认读“荒、笛”等生字,正确书写“落、荒”等字。

“落”是多音字,在“落下”中读“luò”,在“丢三落四”中读“là”。

- 注意文中一些描写花的词语,如“簌簌”形容花朵飘落的样子。

- 内容理解。

- 这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泰戈尔以孩子的视角,把花儿当作孩子来写。

- 课文想象丰富,描绘了花孩子们在地下学校上学、下雨放假出来玩耍的情景,充满了童真童趣。

- 字词。

- 学会“背、诵”等生字,书写“圈、段”等字。

“背”在“背诵”中读“bèi”,作动词表示“用脊背驮”时读“bēi”。

- 理解“私塾、照例”等词语的意思。

- 内容理解。

- 讲述了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勇敢向先生提问的故事,体现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4. 语文园地一。

- 识字加油站:认识一些表示身体部位的生字,如“腰、臂”等,了解这些字与身体部位的关系。

二、第二单元知识点。

- 字词。

- 认读“洼、印”等生字,会写“铺、泥”等字。

“铺”是多音字,在“铺满”中读“pū”,在“店铺”中读“pù”。

- 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含义。

- 内容理解。

- 描写了秋日铺满梧桐落叶的水泥道的美景,把落叶比作“金色巴掌”,充满了诗意。

- 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写出了水泥道的美以及自己对这种美的喜爱之情。

- 字词。

- 会认“钥、匙”等生字,正确书写“盒、颜”等字。

- 文中有许多描写颜色的词语,如“五彩缤纷、橙黄橘绿”等,要积累。

三年级数学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1-3单元知识点总结

三年级数学1-3单元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数的认识
1.千以内数的认识:
(1)通过具体事物或画图形,能够感受到数的意义,用描述性的语言来表达数的意义。

(2)学会运用数来表示一些物体的数量,会用数来进行简单的交流。

(3)认识数位,知道每个数位所表示的数值。

2.数的比较:
(1)掌握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正确地比较出两个数的多少。

(2)能够正确地读、写大数。

第二单元:加减法
1.加减法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方法:
(1)加法: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减法:从总数里去掉一部分,求剩下多少的运算。

2.能够正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
(1)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减)起。

(2)个位满10向十位进1;十位满10向百位进1。

(3)计算加减法时,可利用数的组成、加法的意义、减法的意义进行记忆和计算。

第三单元:认识钟表
1.认识钟表的基本知识:
(1)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

(2)时针走一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一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一小格是1秒。

(3)时针走一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是60分钟或1小时;时针走一大格,秒针走一大圈,是60秒或1分钟。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1-8单元知识点汇总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1-8单元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27页)第一单元基础知识必记一、易读错的字早晨(chén) 绒(róng)球花粗(cū)壮荒(huāng)野照例(lì)放假(jià) 衣裳(shang) 双臂(bì) 背诵(sòng) 挨(ái)打二、易写错的字晨:上边是扁“日”,下边不要少写一横。

装:上半部分右边是“士”,不是“土”。

荒:中间部分是“亡”,不要多写一点。

舞:共有十四画,第十三笔是竖折。

扬:右面的第一笔是横折折折钩。

要写得左窄右宽。

三、会写词语早晨绒球花汉族鲜艳服装打扮朗读安静停在粗壮穿戴校园敬爱国旗敬礼铜钟教室树枝这些好奇招引古老枝干影子落下荒野口笛跳舞狂欢处罚放假互相所有能够猜想扬起双臂四、多音字教⎩⎪⎨⎪⎧(ji ào)教室( ji āo)教书 好⎩⎪⎨⎪⎧(h ǎo)好听( h ào)好奇 觉⎩⎪⎨⎪⎧(ju é)觉得( ji ào)睡觉 假⎩⎪⎨⎪⎧(ji ǎ)假话( ji à)放假 背⎩⎪⎨⎪⎧( b èi)背诵( b ēi)背负 圈⎩⎪⎨⎪⎧( qu ān)圆圈( ju àn)羊圈五、形近字⎩⎪⎨⎪⎧汉(汉字)叹(叹气) ⎩⎪⎨⎪⎧服(服装)朋(朋友) ⎩⎪⎨⎪⎧静(安静)净(干净) ⎩⎪⎨⎪⎧粗(粗心)姐(姐姐) ⎩⎪⎨⎪⎧落(落下)洛(洛阳) ⎩⎪⎨⎪⎧狂(狂欢)犯(犯人) ⎩⎪⎨⎪⎧猜(猜出)清(清水) ⎩⎪⎨⎪⎧扬(表扬)杨(杨树)⎩⎪⎨⎪⎧避(避开)臂(双臂)六、近义词鲜艳—艳丽 好奇—新奇 打扮—装扮 洁白—雪白 安静—宁静 轰响—轰鸣 狂欢—狂喜 突然—忽然 觉得—感觉 流利—流畅 详细—详尽 认真—仔细 清楚—明白 鸦雀无声—悄然无声七、反义词安静—热闹 招引—驱赶 洁白—乌黑 湿润—干燥 出来—进去 扬起—放下 主动—被动 认真—马虎 清楚—模糊 糊里糊涂—一清二楚 鸦雀无声—人声鼎沸八、词语搭配【动词搭配】(打)招呼(朗读)课文(跳)孔雀舞(做)游戏(看)热闹(走过)荒野(吹着)口笛(站)墙角(收起)戒尺【形容词搭配】(敬爱)的老师(可爱)的小学(古老)的铜钟(粗壮)的枝干(洁白)的粉墙【数量词搭配】一(条)小路一(间)教室一(所)小学两(只)猴子九、词语归类【ABB 式词语】一条条一个个【AABB 式词语】急急忙忙高高兴兴【“一×一×”式词语】一字不漏一声不响十、句子积累1. 拟人句: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一到四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混合运算掌握加减乘除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理解括号的作用,会正确使用括号进行混合运算。

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第二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掌握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会进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计算。

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能够正确读、写万以内的数。

会进行简单的估算,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第三单元:四边形认识四边形的特征,掌握四边形的分类,会区分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

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会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证明。

了解周长的概念,会计算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

第四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认识余数,理解余数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计算。

了解整除和除尽的概念,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或除尽。

会进行简单的验算,培养验算意识和验算能力。

复习知识点:复习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括号的作用。

复习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认识并理解万以内的数位。

复习四边形的特征和分类,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周长的概念。

复习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和特点,认识余数、整除和除尽的概念,会进行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和简单的验算。

数学园地:了解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如时间、人民币换算等,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

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数学游戏和活动,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学习一些数学小知识,如数学符号的读法和写法、数字的排列组合等,丰富数学知识储备。

进行一些简单的数学思考和探索,如数字规律、图形变化等,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年三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1、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是按顺时针排列的,(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南与西北)相对,(西南与东北)相对。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通常所说的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南、西北、西南、东北。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做题时先标出东、南、西、北。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就到了哪里。

(在转弯处要注意方向的变化)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为中心点(观测点) 处画“米”字符号,再进行判断。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①北斗星(指北极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⑤、大雁秋天从北方迁徙到南方⑥、旗子的飘向与风向相反⑦、流水的方向与来自方向相反8、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9、我国地处北半球,树叶茂盛的一面是南方,树叶稀疏的一面是北方。

10、被伐树木的年轮稀疏的一面是南,稠密的一面是北。

补充: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1、只要是平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口算除法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 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3、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3)除法估算:493÷8≈,把493估成480,而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近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所以493÷8≈60。

(4)应用题中如果有大约等字,一般是要求估算的。

4、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百位上够除,商就是三位数;百位上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哪一位有余数,就和后面一位上的数合起来再除;④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在这一位上商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⑤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4、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

(如:30÷5 = 6)5、被除数的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6、被除数的中间没有0,商的中间可能有07、被除数的末尾没有0,商的末尾可能有08、笔算除法:(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最大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最大的被除数=商×除数+最大的余数;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2)除法验算:→用乘法没有余数的除法即被除数÷除数=商验算:商×除数=被除数或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的除法即被除数÷除数=商···余数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或被除数-余数)÷商=除数9、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10、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11、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1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13、能被2除,没有余数,这个数的个位上只能是0、2、4、6、8能被5除,没有余数,这个数的个位上只能是0、5能被3除,没有余数,如果这个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相加能被3除,则这个数一定能被3除,没有余数1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位数的判断方法,被除数的最高位大于等于除数时,商是三位数;当被除数的最高位小于除数时,商是两位数。

15、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用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补充:第三单元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图的特点:有利于数据的比较,更容易分辨相同项目的区别。

例: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

→(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8、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9、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10、0乘任何数都得011、两个数的积不一定大于这两个数的和12、因数中有几个0,积的末尾不一定就这几个013、因数的末尾有0,积的末尾一定有0补充:第五单元面积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周长。

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单位不同,无法比较。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4、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已知长方形面积求长:长=长方形面积÷宽求宽:宽=长方形面积÷长已知长方形周长求长:长=长方形周长÷2-宽求宽:宽=长方形周长÷2-长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求边长:边长=正方形面积÷边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正方形周长÷45、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1厘米=10毫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1千米=1000米6、面积单位换算: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7、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相邻两个常用的周长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8、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9、常用的周长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遇到面积填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遇到长、宽、或周长填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10、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11、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面积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周长也不一定相等。

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相等;面积相等的两个正方形,周长也相等12、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

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A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比教室的地板砖稍大点)。

13、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归类:什么样的问题是求周长?(缝花边、围栅栏、围栏杆、池塘或花坛周围小路长度、围操场跑步的长度等等)什么样的问题是求面积?或与面积有关?(课本等封面大小、刷墙、花坛周围小路面积、给餐桌配玻璃、给课桌配桌布、洒水车洒到的地面、某物品占地面积、买玻璃、买镜子、买布、买地毯、铺地砖、裁手帕等等)(2)、长方形或正方形纸的剪或拼。

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新的图形后的面积与周长。

从一个图形中(通常是长方形)剪掉一个图形(最大的正方形等)求剪掉部分的面积或周长、求剩下部分的面积或周长。

要求先画图,再标上所用数据,最后列式计算。

(3)、刷墙的(有的中间有黑板、窗户等):求要用到的面积等于大面积减去小面积。

测量房间、菜园、教室、操场的面积通常用平方米为单位。

补充:第六单元年、月、日1、重要的日子:1月1日元旦节,3月8日妇女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5月4日青年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2、年、月、日部分1. 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一年有7个大月每个月有31天(1、3、5、7、8、10、12),4个小月一个月有30天(4、6、9、11)。

平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月。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特殊月3、熟记全年天数:平年365天,闰年366天。

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

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4、、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整,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把一加。

5、、季度: 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季度。

一、二、三月是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四、五、六月是第二季度(有91天)七、八、九月是第三季度(92天)十、十一、十二月是第四季度(有92天)。

平年上半年181天,闰年上半年182天,下半年都是184天。

6、求有多少个星期?用天数÷7。

→如:31天 31÷7=4(个)……3(天)平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一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7、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①一般用公历年份÷4,正好余数是0,就是闰年;②公历年份是整百的年份÷400,余数是0,就是闰年。

公历年份是整百的闰年有:1200年,1600年,2000年,2400年;8、经过的天数的计算: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9. 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8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

小华今年12岁,他是(2001年)出生的。

10.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会计算到今年(或任一年)建国多少周年。

如:到1999年是建国(50周年);到今年10月1日是建国(60周年)。

11、计算已知某天星期几,求给定某天星期几:已知M月N日是星期一,求M月P日是星期几?(P-N)÷7=整数····余数,如结果没有余数,则这天是星期一;若有余数,则从星期二算起,算到余数一样大,这天就是星期几例、已知xx年2月1日是星期一,求xx年3月8日是星期几?因2月有29天,则(29-1+8)÷7=5···1,所以xx年3月8日是星期二24时计时法(1)、普通计时法转化为24时计时法:①从凌晨0时到中午12时,时刻相同,去掉时刻前的时间限制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