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pbac 标准

PBAC(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是一种安全模型,它基于用户的角色和属性来决定是否授予用户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权限。
PBAC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只有当用户拥有某些特定的属性或角色时,才允许访问特定的资源。
在PBAC标准中,通常包括以下组件:
访问请求:用户向系统请求访问特定资源。
访问控制决策:系统根据用户的属性、角色和访问规则来决定是否允许用户访问该资源。
访问授权:如果用户的请求被批准,系统会授予用户访问该资源的权限。
访问监控:系统会监控用户的访问行为,确保他们遵守访问规则和权限。
PBAC标准通常包括以下特性: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PBAC模型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决定是否授予访问权限,而不是根据用户的身份或角色。
灵活性:PBAC模型可以灵活地定义访问规则和权限,可以根据不同的业务需求进行调整。
安全性:PBAC模型可以有效地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数据泄露,确保系统的安全性。
可扩展性:PBAC模型可以与其他安全机制集成,例如身份验证、加密等,以提供更全面的安全保护。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PBAC实现可能会有不同的特性和功能,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场景进行选择和配置。
《2024年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区块链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合约在各种场景下的应用愈发广泛。
作为一种可编程的自动化合约,智能合约通过确保执行条件下的透明性、公正性和自动化处理能力,提供了新型的访问控制模式。
特别是在安全敏感的数据访问中,访问控制策略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主要探讨的是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基于属性的加密与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的研究。
二、CP-ABE技术概述CP-ABE是一种结合了属性和加密的访问控制策略。
其中,“属性”指的是一种抽象概念,例如用户的角色、职位或权限等。
只有当用户的属性集合满足访问控制策略时,他才能被授权访问特定资源。
该技术提供了强大的灵活性,使得访问控制策略能够根据需求进行动态调整。
三、传统访问控制策略的局限性传统的访问控制策略在应对动态变化和灵活调整时,通常存在一些局限性。
例如,当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或需要更新访问权限时,传统方法通常需要人工介入,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因此,如何实现快速、灵活且自动化的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
该方法通过将CP-ABE技术与智能合约相结合,实现了访问控制策略的自动化更新和执行。
首先,该方法利用智能合约的编程能力,定义和实现了一套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而无需人工介入。
其次,通过CP-ABE技术对访问权限进行加密和授权。
只有当用户的属性集合满足访问控制策略时,智能合约才会自动执行相应的操作,如解密资源等。
最后,当需要更新访问控制策略时,管理员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进行操作。
这包括添加、删除或修改用户属性以及调整访问控制策略等操作。
所有这些操作都可以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无需人工干预。
五、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上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我们进行了实验分析。
《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研究》范文

《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智能合约作为区块链上的可执行代码,已广泛应用于数字货币、物联网、供应链管理等各个领域。
访问控制策略(Access Control Policy,ACP)是智能合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了哪些用户或实体可以访问或操作合约中的数据和功能。
其中,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ttribute-Based Access Control,ABAC)是一种重要的访问控制策略,它可以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决定其访问权限。
而CP-ABE(Ciphertext-Policy Attribute-Based Encryption)是一种支持策略加密的ABAC技术,它在保护数据的同时提供了更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
然而,在传统的CP-ABE系统中,访问控制策略的更新是一个复杂且耗时的过程,这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灵活性。
因此,研究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CP-ABE访问控制策略概述CP-ABE是一种基于属性的加密算法,它允许用户通过指定策略对加密数据进行访问。
这种技术非常适合应用于分布式环境中,尤其是那些需要细粒度访问控制和保护数据隐私的应用场景。
在智能合约中应用CP-ABE可以有效地保护数据安全,同时提供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
三、当前问题与挑战尽管CP-ABE在智能合约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访问控制策略的更新困难。
在传统的CP-ABE系统中,一旦加密数据和访问控制策略被设定,若要更改这些策略,往往需要解密并重新加密整个数据集,这不仅耗时且成本高昂。
在智能合约中,这种问题尤为突出,因为合约一旦部署,其代码和逻辑通常不能随意更改。
四、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智能合约的CP-ABE访问控制策略更新方法。
该方法通过引入智能合约的动态更新机制和CP-ABE策略更新算法来实现对访问控制策略的灵活调整。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

信息安全中的访问控制技术信息安全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信息安全的需求越来越高。
在信息系统中,访问控制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用于保护系统中的敏感信息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访问控制技术,包括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和审计跟踪。
1. 身份验证身份验证是访问控制的第一关口,它用于确认用户的身份。
常见的身份验证方式有密码验证、生物特征验证和令牌验证。
密码验证是最常用的身份验证方式之一,用户需要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访问系统。
为了增加密码的安全性,还可以要求用户使用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生物特征验证则利用个体的生理特征或行为特征进行身份验证,比如指纹识别、虹膜识别和声纹识别等。
这些生物特征具有唯一性和不可伪造性,因此可以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令牌验证是通过物理或虚拟的令牌实现的,用户需要携带令牌才能进行身份验证。
令牌可以是硬件设备,如智能卡或USB密钥,也可以是手机上的软件应用。
2. 访问权限管理一旦用户通过身份验证,访问权限管理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用于限制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权限,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合法授权的资源。
访问权限管理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如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是将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角色,并为每个角色定义一组可访问资源的权限。
当用户身份发生变化时,只需修改其所属角色,而无需逐个更改其权限设置。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则是根据用户的属性来决定其可以访问的资源。
例如,某些资源只允许在特定地理位置上的用户访问,或者用户必须在特定时间段内才能访问某些资源。
3. 审计跟踪审计跟踪是访问控制技术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用于监控和记录用户对系统资源的访问行为。
通过审计跟踪,系统管理员可以追踪和分析用户的行为,及时发现异常活动,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审计跟踪可以记录各种访问事件,如用户登录、访问文件、修改配置等。
tecsa八大标准

tecsa八大标准
TECSA的八大标准包括:
1. 自主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访问者根据自身拥有的权限,自主决定是否访问某个资源。
2. 强制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访问者必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限制,才能访问某个资源。
3.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角色相关联,用户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4.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属性相关联,用户通过具有特定的属性来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5. 基于任务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任务相关联,用户在执行特定任务时才能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6. 基于时间/地点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时间或地点相关联,用户在特定的时间段或地点才能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7. 基于策略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策略相关联,用户根据系统定义的策略来获得相应的访问权限。
8. 基于行为的访问控制:指在访问控制系统中,将访问权限与用户的行为相关联,系统根据用户的行为来决定是否授予相应的访问权限。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研究进展

1 引言
访问控制(access control) 技术依据预先定义的访问 授权策 略 授 予 主 体 ( subject) 访 问 客 体 (object) 的 权 限 (right) ,并对主体使用权限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 ,从而 实现系统资源的授权访问 ,防止非授权的信息泄露 ,是 确保计算系统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1] . 基于属性的访问 控制 (Attribute Based Access Control ,ABAC) 能解决复杂 信息系统中的细粒度访问控制和大规模用户动态扩展 问题[2] ,为开放网络环境提供了较理想的访问控制方 案. 因此 ,ABAC 已成为复杂计算系统安全领域国内外 目前研究的热点.
众所周知 ,现实生活中的实体可以通过实体特性 (组合) 来进行有效区分 ,这种可以对实体进行区分的实 体特性称为实体属性 ( attribute) . 使用实体属性这个核 心概念对主体 、客体 、权限及授权约束进行统一描述 ,用 属性或属性组来区分不同的实体 ,用实体属性之间的关
系对安全需求进行形式化建模 ,能够有效解决分布式开 放环境下的细粒度访问授权和大规模用户动态扩展问 题. 但是 ,传统的访问控制方法并没有把属性概念作为 独立要素纳入访问控制策略模型之中进行建模. 虽然近 年来提出的一些访问控制策略模型用约束 ( constraint) 概念把实体的某些属性纳入到访问控制决策过程之中 , 但是实体依然用唯一的身份标识来区分 ,实体属性特征 仅仅作为访问控制决策约束参与访问控制决策 ,这类访 问控制策略模型在分布式开放环境下面临的问题是实 体属性的语义往往不明确 ,缺乏统一性 ;当系统规模增 大时 ,约束规则数量面临爆炸性增长 ,从而导致访问控 制系统效率低下.
基于属性机制的Web Services访问控制模型

基于属性机制的Web Services访问控制模型摘要: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是面向Web Service应用的一种新的访问控制方法。
而访问控制策略合成则是确定分布式聚合资源访问控制策略的关键。
为了规范策略合成和保障策略合成正确性,基于属性刻画了实体间的授权关系,通过属性值的计算结构扩展了现有的策略合成形式化框架,建立了新的基于属性的策略合成代数模型。
用代数表达式形式化地描述聚合资源的访问控制策略,说明可借助策略表达式的代数性质去验证策略合成结果是否符合各方对聚合资源的保护性需求,为聚合资源的访问控制策略评估和应用提供基础。
关键词:基于属性;访问策略;代数模型;策略合成代数在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中,访问判定是基于请求者和资源具有的属性,请求者和资源在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中通过特性来标识,而不像基于身份的访问控制那样只通过ID来标识,这使得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具有足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对一些复杂的授权可能需要一种细化的控制策略,针对某一特性进行授权,在Web Services访问控制中,“服务请求者”对“服务”进行的某种操作权限也是基于服务请求者和服务的特性而作出的,因此可以“将服务请求者”对“服务”都作为对象处理,用属性对它们进行描述,则属性的动态变化会引起授权的相应调整,从而实现动态授权。
有了属性,可以对角色做更细致的刻画,那么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比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就拥有更细的控制粒度,能够展现出表述含义更加丰富而灵活的访问控制策略。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是根据参与决策的相关实体的属性来进行授权决策的。
这里提到的实体分3类:主体(Subject)、资源(Resource)和环境(Environment)。
(1)主体属性:主体是对资源进行操作的实体。
每个主体都有很多与其身份和特点相关的很多属性,比如身份、角色、年龄、职位、PI地址等。
(2)资源属性:资源是被主体操作的实体。
它可以是一个文档,一个文件夹或一组数据库中的数据。
多域环境下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模型设计

了边 界 防护 。
关 键 词 : 电 力 信 息 系统 ;多域 ; 问控 制 ; B C 。 A ML 访 AA 9 C X
De i n o t i u e b s d Ac e s Co t o o e n M u t d m a n sg fAtr b t — a e c s n r lM d l i li o - i
S FW R E EO M N N EIN 0 r A E V L P E T DD S D A G
软件 开 发 与 设计
多域 环境下基于属性 的访问控 制模型设计
杨 红变 ,李 艳青
(. 1 华北电力大学控 制与计算机工程学 院,保定 0 10 ;2 华北 电力大学 电气与 电子 T程学院 ,保 定 0 10 ) 703 . 7 0 3
同 一 安 全 分 区 的 系统 互 联 ,如 图 1 示 。各 域 互 联 形 成 的 网 所 状 结 构 更 加 大 了 访 问 控 制 的 难 度 。 当前 典 型 的 访 问 控 制 技 术
图 1 全 网 安全 防护 示意 图
随 着 分 布 式 技 术 的 发 展 , 一 种 新 的 访 问 控 制 模 型 , 即基 于 属 性 的访 问 控 制 ( B C A A 1模 型 被 提 出 。 在 A A 中 ,访 问 B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跨网络访问控制流程
属性管理系统依据所颁发的证书对第一网络域和第二网络域中属性库给予 统一的规范定义;建立第一个网络和第二个网络的统一的访问控制规则语 义; 用户通过第一个网络的访问判决系统,注册并获得由证书管理系统颁发的 用户证书,用户将证书下载至客户端的本地磁盘中保存; 用户通过网络访问服务器中的 域决策系统确定要访问资源在 第二个网络域中,用户提交用 户的属性证书登录第二网络域 中的访问判决系统; 余下步骤同单网络域访问控制 步骤相同,所丌同的是这个用 户丌是第二个网络域中的用户, 但是处理过程不他属于本网络 用户相同;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策略的组成
策略主要包括时间有效性判定、安全等级有效和角色有效性判 定; 时间有效性判定 时间有效性判定主要判定主体属性标记和客体属性标记的 时间区域是否过期。若判决有效,则继续其他有效性判定, 否则将拒绝用户的请求,并将时间区域失效的信息反馈给 属性标记管理模块; 安全等级判定 安全等级判定通过提取主体属性标记和客体属性标记中的 安全等级,然后进行比较。如果主体安全等级比客体安全 等级高,则判定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角色判定 角色本身就代表了一组特定的访问权限。通过查询主体所 具有的角色中是否包含对其请求客体的访问权限,来决定 角色的有效性;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控制规则框架模型
主体 访问 请求 访问 策略实施点 基于属 性的访 问请求 资源 属性请求 和响应
响应
策略
策略决策点 属性权威 策略管理点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ABAC VS RBAC
ABAC是RBAC的超集 ABAC可以提供基于各类对象属性的授权策略,同样支持基于用户角色的授权和 访问控制,角色在 ABAC 中仅仅是用户的一个单一属性; 应用范围对比 统一的语义描述使得对象模型的定义和策略控制更加方便和灵活,AAR 的引入 使得在开放网络环境下的匿名控制和访问更加灵活多用; ABAC 支持劢态属性的授权决策 ABAC 在授权决策中是基于访问主体和资源的属性的,所以可以是静态的也可以 是劢态的,RBAC 的授权决策是静态的; 复杂性对比 随着用户和资源数目的增长,RBAC 的规则数目呈指数级增长,而 ABAC 的规 则呈线性增长;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基本模型
主体 操作 环境 资源
主体 属性
权限 属性
环境 属性
资源 属性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属性定义
主体属性 主体是可以对资源进行操作的实体(能够发出访问请求或者一对某些资源执行 许可劢作的所有实体的集合; 资源属性 资源是一个系统中可被访问的客体,也是系统存在的意义,只有系统中存在 可以利用的资源,主体才会对资源发起访问请求; 环境属性 环境属性时独立于访问主体和被访问资源,它通常是指访问控制过程发生时 的一些环境信息; 权限属性 操作的权限可以是对文件、文档、图像、视屏等资源的打开(Open)、读 (Read)、写(Write)、删除(Delete)等等一系列的劢作;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模型结构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主体属性标记
SID 表示主体在系统中的唯一的标识,在同一个系统中丌同主体的 ID 应该是丌 相同的; 有效时间区间代表了该主体属性标记的合法时间,也代表了标记所承载的主体 的安全属性的有效时间; 安全等级代表了主体的安全级别,它由属性标记管理模块根据认证模块提供的 主体属性确定; 角色代表主体在系统中的角色信息。角色代表了一系列对客体进行访问的权限, 和 RBAC 中角色的定义相同;
传统控制技术
强制访问控制; 自主访问控制;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其他访问控制技术;
传统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一般模型
访问控制 资源
用户
访问控制仲裁
安全策略
系统管理员
传统访问控制
跨区域
跨网络
松耦合
分布式
传统模型的缺点
跨域的安全访问控制存在缺陷; 静态和粗粒度的控制模型; 策略通用性差,难实现多系统的之间的统一性; 业务环境复杂需建立更多的角色和权限关系;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属性获取
资源属性和环境属性可由相应的提供者直接定义; 主体属性通常维护在一个特殊的数据库,或是通过属性证书或SAML声明分配给 主体;
属性匹配机制
基于一种互信属性的调配机制来达到属性的匹配;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单网络访问控制流程
用户发起对本网络资源的访问请求; 访问控制服务器中的证书管理系统根据用 户提供的证书验证用户身份; 资源根据访问的要求向访问判决模块获取 资源的属性,并根据用户所要采取的操作 获取对用权限需要的用户属性信息; 访问判决模块从属性策略库中抽取访问控 制策略,并应用属性匹配模块和策略信息 对用户的主体属性和所要访问的资源属性 做出判决; 完成访问控制过程,给出访问控制结果; 用户根据访问控制判决结果被允许或拒绝 访问资源
Thank you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实现实例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采用了安 全等பைடு நூலகம்和角色的两个安全属性; 实验场景的主体属性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策略的实例
编写了 9 个 XACML 策略文件,用于描述 场景中时间区域、安全等级以及角色信息 的判定规则。这几个策略文件的功能;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的目标
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多网络协作 实现劢态的访问控制
细粒度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策略的通用性 简单性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多 域 网 络 访 问 控 制 工 作 流 程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域决策系统
工作流程示意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属性管理系统
工作流程示意
应用实例-多域网络访问控制
属性表示
主体属性主要由非易变的静态属性和易变的劢态属性; 静态属性主要是由属性证书的方式获取; 劢态属性则是劢态地向属性权威机构申请的属性,主要通过SAML属性声明劢态 获得;
属性的建立与提供
属性证书获取属性接口和SAML劢态获取属性接口; 属性证书的应用包括属性证书的自劢下载和自劢上传; SAML劢态获取属性接口实时远程向属性权威机构发送SAML属性请求劢态获取 属性;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Group: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分工
朱洋负责主讲,参不PPT制作; 曾德明负责PPT制作,参不文档整理; 罗业沛负责文献整理和搜集; 顾云柯负责搜集文献;
传统访问控制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
传统访问控制
概念
访问控制技术是依据预先定义的访问控制策略授予主体 访问资源的权限,并对主体使用权限的过程进行有效的 控制,从而实现系统资源的授权访问,防止非授权的信 息泄露;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客体属性标记
OID 表示客体在系统中的唯一的标识,丌同主体的 ID 应该是丌同的; 有效时间区间代表了客体在系统中的存活时间; 安全等级代表了客体的安全密级;
基于属性标记的访问控制模型
属性标记的授权和撤销
属性标记的有效性对访问请求的判决 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有效的主体属性标记表明对应主体在 系统中享有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权限, 而有效的客体属性标记则表明允许合 法主体访问该客体; 通过在初始阶段对属性标记进行授权, 在属性标记失去其有效性时能够对其 进行撤销,从而保证系统资源被合法 访问;
设计思路
加入属性标记的概念,从而实现对信息系统中主体、 客体安全属性的集中管理,并且能够灵活地利用现有 的访问控制模型中已有的安全等级、角色等安全属性; 通过属性标记的集中式管理,实现对主客体安全属性 的时间有效性管理; 强制访问控制模型中的核心为安全级别,但它针对安 全级别的“上写、下读”策略,在现实应用中存在很 多问题; 该模型的可扩展性主要通过增加属性标记中安全属性 类型来实现;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规则
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规则都是通过用户、资源、操作和环境来表达的; 每条规则由条件、结果和目标组成; 访问控制决策通过匹配主体、资源、环境和权限属性得出的结论;
控制规则框架模型构成
属性权威AA 负责主体、资源或环境的属性创建和管理; 策略实施点PEP 负责处理访问请求并实施由访问控制判决模块返回的决策信息; 策略决策点PDP 负责对由策略实施点转发过来的访问请求将访问主体不资源的属性再加上上下文的环 境属性选取合适的策略做出有效的评估,以决定是否对访问请求授权; 策略管理点PAP 责访问控制策略的创建和管理,为策略决策点的判决提供相应策略的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