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理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比较表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简介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南北地理分界线是中国地理上重要的划分线之一。
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主要是指长江、淮河和秦岭-淮河以及秦岭-虎门山-岭南山脉线所构成的天然分界线。
南北地理分界线不仅在地理上划分了中国的南北区域,也影响了中国的气候、地貌、生态环境等方面。
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地理特征南北地理分界线主要由三条线组成:长江、淮河和秦岭-虎门山-岭南山脉线。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条线的地理特征。
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全长6300多公里,截至目前仍然是世界第三大河流。
长江流经中国的西南、中南和东南地区,其南方段河谷地势狭长、地势低平,形成了中国南北的重要物理障碍。
长江以其高水位、湿润气候和丰富的水资源对中国南方区域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中国南方的“母亲河”。
淮河淮河是中国第三大内陆河流,全长约900多公里,主要流经河南、安徽和江苏三个省份。
淮河从西南向东北流淌,并在淮安城附近注入黄海。
淮河在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起到了重要的分界作用,将江淮平原与华北平原分开,两个地区在地形、气候和农业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秦岭-虎门山-岭南山脉线秦岭-虎门山-岭南山脉线是中国南部地理最重要的山脉线之一,起自陕西咸阳的秦岭,向南贯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个省份,最后止于海南岛的三亚。
这条山脉线将中国南部和北部划分开来,形成了南方的山地地形,并对中国南方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南北地理分界线对中国的影响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存在导致了中国南北部的地形、气候以及生态环境的差异,形成了南方和北方各自特有的地理特征。
下面将分别介绍南北地理分界线对中国的影响。
地形差异南北地理分界线的存在使得中国南方和北方的地势存在明显差异。
南方以山地、丘陵和盆地为主,地势较为复杂,而北方则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相对平坦。
这种地形差异直接影响到了南北地区的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
气候差异南北地理分界线也对中国南北部的气候产生了重要影响。
八年级地理秦岭淮河

谢谢大家
句子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单位,它由词或词组构成,能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如告诉别人一件事,提出一个问题,表示要求或制止,表示某 种感慨。它的句尾应该用上句号、问号或感叹号。造句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在分析并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加以说明。如用“瞻仰”造句,可以这样造:“我站在广场上瞻仰革命烈士纪念碑。”因为“瞻仰”是怀着 敬意抬头向上看。 ; 造句网 lgh68neh 2、用形容词造句,可以对人物的动作、神态或事物的形状进行具体的描写。如用“鸦雀无声”造句:“教室里鸦雀无声,再也没有人说笑 嬉闹,再也没有人随意走动,甚至连大气都不敢出了。”这就把“鸦雀无声”写具体了。 3、有的形容词造句可以用一对反义词或用褒义词贬义词的组合来进行,强烈的对比能起到较好的表达作用。如用“光荣”造句:“讲卫生 是光荣的,不讲卫生是可耻的。”用“光荣”与“可耻”作对比,强调了讲卫生是一种美德。 4、用比拟词造句,可以借助联想、想象使句子生动。如用“仿佛”造句:“今天冷极了,风刮在脸上仿佛刀割一样。”
结冰、封冻 <800毫米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以旱地为主 小麦、玉米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苹果、柿、枣
植被类型 耕地类型
主要粮食作物 作物熟制 主要经济林木 主要运输方式
公路、铁路
公路、铁路、水运
三、四大地理区域: 1、中国四大地理分区界线
读图分析完成下题并思考 我们主要综合了哪些自然地理要素作为分区的界线? 阴山 第二级阶梯与第三级阶梯 太行山 秦岭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
7、下列说法可信的是 ( ) A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东南半壁与西北半壁的分界线 B 黄河冬季不结冰 C 秦岭—淮河以北的农作物一般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D 油菜、甘蔗主要分布在秦岭——淮河以北
中国的地理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初中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小结
存在着明显差异。我们还了解了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及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 差异,通过学习知道了秦岭-淮河一线有着非常特殊的地理意义)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四大地理区域
的划分状况及其主导因素。
1.通过对比,观察教材图 5.3 和图 5.4,以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 难点教学方法 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的重要意义。2.通过比较列表归纳秦岭—淮河一线
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的地理差异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播放图片(关于我国地形类型(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以及四大地理区域有关图
{设计意图}:通过读图分析,小组讨论,提高学生的读图、识图,分析地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板书二、秦岭—淮河线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非常重要的一条地理分界线。请同学们对比图 5.3 和图 5.4,以
小组为单位总结该线以南地区和以北地区的差异,理解“秦岭—淮河”一线在我国自然区划方面
的重要意义。
教师多媒体展示:秦岭—淮河以北农村生活景观图和秦岭—淮河以南农村生活景观图。学生小组
3.分析导致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差异的主导因素。
植被类型有什么不同?
(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什么不同?
主要原因是(南方地区的气温高于北方地区)。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范围和依据
中国四大地理分区是指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四大地理分区的范围和依据如下:
- 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蒙古高原、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东北三省和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大部分、北京和天津),还包括甘肃的东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安徽北部和江苏北部。
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0%,人口较多,约占中国人口的43%。
- 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西南三省一区一市,沿海四省等(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浙江、上海、四川大部分、云南、贵州、广西、重庆、广东、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
南方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5%,人口众多,约占全国的52%。
- 西北地区: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一线以北。
包括新疆、内蒙、宁夏、陕西和甘肃的西北部。
西北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33%,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占区域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 青藏地区: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
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大部分。
青藏地区面积约占中国总面积的22%,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方。
四大地理分区的划分综合了地理位置、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点,
反映了中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一、知识要点秦岭一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跟踪训练1.以下是家住图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读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2•图中的C 、C 、C 、C 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 ) B. CC. CD. C3•图中椭圆中,甲、乙、丙、丁中,交通网比较稠密的是( )A.甲、乙B.乙、丙C.丙、丁 D.甲、丁4. 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 ) A. 冬季河流结冰B.民居屋顶坡度更小C.河流水量更大D. 农作物生长期更短5.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 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这首歌中所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 )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6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 )A. 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B. 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 C. 一月平均气温-20 C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 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A. °C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7.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B.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 1月0 C等温线(局部)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C. CD. D9.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A.热带和亚热带B.亚热带和暖温带C.暖温带和中温带 D.中温带和寒温带10.大致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 1月0C等温线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11.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我国7月20T等温线D.我国1月0C等温线12.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限B.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 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3.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一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我国7月20C等温线D.我国1月0C等温线14.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A.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秦岭一一淮河一线C. 1月份10C等温线D. 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5.下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2020届中考地理知识要点复习讲解: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一、知识要点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二、跟踪训练1. 以下是家住图中A处的小张关于其家乡的叙述,你认为可信的是()A.居民的主食以面食为主B.冬季降水多,夏季降水少C.一月平均气温﹣20℃D.农田类型以水田为主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题:2.图中的℃、℃、℃、℃分别代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其中水热资源最丰富的是()A.℃B.℃C.℃D.℃3.图中椭圆中,甲、乙、丙、丁中,交通网比较稠密的是()A.甲、乙B.乙、丙C.丙、丁D.甲、丁4.与北方比较,南方地区()A.冬季河流结冰B.民居屋顶坡度更小C.河流水量更大D.农作物生长期更短5.“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电影《上甘岭》插曲《我的祖国》。
这首歌中所写的区域是我国的哪一个地理区域()A.北方地区B.西北地区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6.我们所学的教材将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这四大区域是指()A.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青藏高原区B.沿海地区、岛屿地区、内陆地区、青藏高原区C.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D.季风区、非季风区、农业耕作区、畜牧业区7.我国北方地区与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接近()A.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局部)B.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1月0 ℃等温线(局部)D.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局部)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我国北方地区人口和面积占全国比例的是()A.AB.BC.CD.D9.秦岭-淮河一线大致是我国哪两个温度带的分界线()A.热带和亚热带B.亚热带和暖温带C.暖温带和中温带D.中温带和寒温带10.大致与秦岭—淮河一线吻合的是()A.1月0℃等温线B.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热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D.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分界线11.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我国7月20℃等温线D.我国1月0℃等温线12.下列关于南北方人民生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限B.热带与温带地区的分界限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D.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13. 下列地理界线与秦岭—淮河一线基本吻合的是()A.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我国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我国7月20℃等温线D.我国1月0℃等温线14.我国温带季风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分界线大致经过()A.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B.秦岭——淮河一线C.1月份10℃等温线D.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15.下图中的山脉和河流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中国地形图地理全册

3、 地 形 骨 架 呈 网 格 状
评价
优点:
在一些山脉的迎风(海风)坡形成较丰 富的降水(多雨中心),导致山脉两侧的 气候差导,成为重要的地理界线。
联想:
①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 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②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沿经线 作剖面-30°N、38°N、45°N,沿纬线作 剖面-90°E、100°E、110°E。
③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水电站;
评价 :
(1)优点:
①有利于水汽深入 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海洋湿
秦岭淮河21202041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东西走天山北侧是准噶尔盆地南侧是塔里木盆地阴山北侧是内蒙古高原南侧是黄土高昆仑山北侧是塔里木盆地南侧是青藏高秦岭北侧是黄土高原南侧是四川盆地黄河和长江的分水岭南岭北侧是江南丘陵南侧是两广丘陵湖南江西和广东的省界22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东北西南走向大兴安太行山西侧是黄土高原东侧是华北平原山西和河北的省界巫山西侧是四川盆地东侧是长江中下游平原雪峰山西侧是云贵高原东侧是江南丘陵长白山中国和朝鲜的界山23山脉走向山脉名称地理事物的分界线南北走西侧是内蒙古高原东侧是黄土高原西北东中国和蒙古的界山祁连山北侧是河西走廊南侧是柴达木盆地喜马拉中国和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的界山24中华五岳
内蒙 古高 原
连山麓与甘 新边界—大 兴安岭,长 城-北面国
界
特点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②地面平 坦广阔;③东部多草原西部多 沙漠戈壁;④海拔一般1000米 左右;⑤有丰富的炼、铁、稀 土矿,农业以畜牧业为主。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

中国地图|三大自然分区与四大地理分区示意图【四大地理区域】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
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北方地区: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的地区,东临渤海和黄海。
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五省二市的全部或大部分,以及甘肃东南部,内蒙古、江苏、安徽北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0%,人口约占全国的40%,其中汉族占绝大多数,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居住在东北的满族、朝鲜族等。
南方地区:南方地区是指中国东部季风区的南部,主要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南的地区,西面为青藏高原,东与南面临东海和南海,大陆海岸线长度约占全国的2/3以上。
本区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汉族占大多数。
区内的少数民族有30多个,其人数5000多万,主要分布在桂、云、贵、川、湘、琼等地,人数较多的为壮、苗、彝、土家、布依、侗、白、哈尼、傣、黎等族。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深居内陆,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和长城以北,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和甘肃省的西北部。
这一地区国境线漫长,与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等国相邻。
本区面积广大,约占全国面积的30%,人口约占全国的4%,是地广人稀的地区。
西北地区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少数民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1/3,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等。
青藏地区:青藏地区位于中国西南部,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西部。
面积约占全国的25%,人口不足全国的1%。
这里是中国藏族聚居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