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苏教版初一语文试卷及答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试题及答案【苏教版初一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B. 应接不暇(yīng)C. 锲而不舍(qiè)D. 迥然不同(jiǒng)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狼藉B. 恣意妄为C. 涣然一新D. 重蹈覆辙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仍然活跃在科研第一线。

B. 面对困难,他不屈不挠,终于取得了成功。

C.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坚持不懈,最终获得了成功。

D. 他虽然失败了,但仍然锲而不舍,最终获得了成功。

4-1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以保持试题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2.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宋代词人______的名句。

13.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出自宋代诗人______的《游园不值》。

14-2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以保持试题的完整性和连贯性]三、阅读理解(共30分)2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此处提供一篇短文,要求学生阅读并回答问题]四、作文(40分)22. 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此处提供写作材料]【答案】一、选择题1. C2. B3. D4-10. [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答案]二、填空题11. 王勃12. 苏轼13. 陆游14-20.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答案]三、阅读理解21. [此处根据提供的短文内容给出相应的答案]四、作文22. [此处不提供具体作文内容,考生需根据材料自行撰写]结束语:本次试题旨在考察学生对苏教版初一语文教材的掌握程度,包括字词的读音、书写,以及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通过本次练习,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语文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

语文试卷及答案七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末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共37分)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或者,突然会有人吟诵精美绝伦、感人肺腑的诗句……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颤抖起来……接着又是一片宁静。

A、我也不知道他去哪儿了?B、他想做风,吹过你的萧萧枝杈;想做你的影子,在水面上随了日光而俱长。

C、守岁的时候,大人给孩子说笑话,讲故事,猜谜语,就是不可以让孩子睡觉。

D、“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研究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B、为了避免今后不发生类似的事故,我们应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C、数学对我不感兴趣。

D、通过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我市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

(15分,一空一分)1)春眠不觉晓,__________。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3)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

4)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

5)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______。

6)不识庐山真面目,__________。

7)白银无辜铸成佞臣,__________。

8)江山代有才人出,__________。

9)沾衣欲湿杏花雨,__________。

10)巴东三峡巫峡长,__________。

11)行远必自迩,__________。

12)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

13)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一天天长大。

春天像小姑娘,笑着,走着。

它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5.阅读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交流体会,也是一种快乐的分享。

(6分)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

文中记叙了主人公XXX和(一个即可,写两个加一分且最多加一分)等小伙伴们惊险、有趣的美国生活。

初一苏教版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苏教版测试题及答案

初一苏教版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应(yīng)付要(yāo)求模(mú)样模(mó)仿B. 应(yìng)付要(yào)求模(mú)样模(mó)仿C. 应(yīng)付要(yào)求模(mú)样模(mó)仿D. 应(yìng)付要(yāo)求模(mú)样模(mó)仿答案:C2. 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他虽然学习成绩优异,但是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C. 为了避免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加强安全教育。

D. 他不但学习成绩优异,而且经常帮助成绩较差的同学。

答案:D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做事总是马马虎虎,从不精益求精。

B. 他虽然成绩优秀,但总是妄自菲薄。

C. 他总是目不转睛地盯着书本,非常专心。

D.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显得很自信。

答案:C4. 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B.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C.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D. 他问我,你叫什么名字。

答案:A5.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地笑着走来。

B. 他的声音像洪钟一样响亮。

C. 他总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D.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不停地工作。

答案:C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

(假:借用)B.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

(假:假装)C.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

(假:暂时)D.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

(假:假期)答案:A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感情色彩正确的一项是()A. 他总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问题,显得很自信。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试卷及答案【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又是八年级语文期末考到,一心一意祝福你,二份真心伴你行,三分提醒沉着应考,四份好运陪伴你,五份细心要做到,六六大顺金榜题名。

小编整理了关于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4分)江南的春天真是一个美妙的季节。

江南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妙龄女子,轻盈娇柔楚楚动人神彩飞扬;江南仿佛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xù()的杨柳风拂过,人们欣欣然、如痴如醉。

江南的水晶莹明彻,没有沾染一点尘埃;江南的山秀丽妩媚,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着各种草木、花朵的气息,你不禁会吟唱着风月无边的清词丽句。

你看着姹紫嫣红的花朵、青翠欲滴的新绿,会感到赏心悦目。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分)(2)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分)1/ 16(3)请你仿照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结合语境在文中横线上再续写一句。

(2分)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每句话,每个举动,每个眼神,甚至看不见的精神世界,都会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B.国家禁止在面粉中添加“面粉增白剂”,其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C.对浪费水的现象,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放过。

D.似乎天空本身也在和我们酬唱,四周的海洋也情不自禁地战栗起来。

3.在文段中的“□”内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分)在观看3D电影时,观众通常会经历两件事情一是本来很普通的故事情节,却显得很壮观二就是需要戴一副专业眼镜,令人生厌。

而近日科研人员发明的一项新技术则可以帮助观众解决第二个问题无需戴眼镜即可享受3D电影。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不少城市的道路不断地扩修,然而却没有真正改变道路拥堵的现状。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与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第一部分 ( 26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①qīn( 钦 )佩②ó( 卓 )著③惊心动pò( 魄 ) ④中西合bì(壁)2.下面的句子中每句都有两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①大熊猫长相俊俏,神态温训,给人以幽雅、活泼的感受。

②为了筹建长城站,他讴心沥血;长城站落成时,这位作风凌历的男子汉也流泪了。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

(10分)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1②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木兰诗》)③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李商隐《赠荷花》)④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郑谷《鹧鸪》)⑤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颢《黄鹤楼》)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⑦征蓬出汉塞,归雁洛阳边。

(王维《使至塞上》)⑧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辛弃疾《破阵子》)4.名著阅读。

(5分)如果说“大闹天宫”主要表现了孙悟空的勇敢,则“三调芭蕉扇”则更多表现了孙悟空的机智。

请你结合《孙悟空一调芭蕉扇》的相关情节作具体说明。

【答】孙悟空在几借芭蕉扇没成功后,便变成牛魔王的样子出现在铁扇公主家里,机智的骗到了真的芭蕉扇。

5.2007年北京大学新年联欢会上,校长许智宏深情演唱了歌曲《隐形的翅膀》,以此作为送给全体北大学子的新年礼物。

你知道许校长的歌声中寄予了怎样的期望吗?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

(3分)每一次都在徘徊孤单中坚强,每一次就算很受伤也不闪泪光,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过绝望。

不去想他们拥有美丽的太阳,我看见每天的夕阳也会有变化。

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

我终于看到所有梦想都开花,追逐的年轻歌声多嘹亮;我终于翱翔用心凝望不害怕,那里会有风就飞多远吧。

隐形的翅膀让梦很久比天长,留一个愿望让自己想象。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七年级语文知识,你将圆梦!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苏教版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一、积累运用:(共30分)1.根据注音将汉字写在下面田字格内,要求书写工整、规范、美观。

(4分)juān dì shùn hài刻根深固间人听闻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是( )(2分)A. 爸爸哈哈一笑:“不做小事的人,怎么干得成大事!”B. 他是六、七十岁的老人,非但身体不强健,并且是有病的。

C. 课文《社戏》节选自《鲁迅全集》第一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

D. 按照我国传统习俗,为了让邪魔鬼祟不敢登门骚扰,便在家里影壁后面竖起的天地杆上贴一张红纸:“姜太公在此”。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2分)A.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毅然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到祖国艰苦创业的这一感人故事令很多人历历在目。

B. 湖北荆州的十余名大学生在两名小孩落水的紧要关头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采用结人梯的方式救人,不过令人痛心的意外还是夺走了其中三人年轻的生命。

C. 初一(13)班文明志愿者在自己的岗位上一视同仁地劝阻购买零食者,赢得了同学们的普遍认可。

D. 校园金秋合唱节的组织工作井然有序,保证了活动的成功圆满。

4.根据提示补全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1—6每题1分,第7题2分)(1)安不忘危,。

(2) ,登高必自卑。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4)东风不与周郎便,。

(5)至于夏水襄陵,。

(6)“ ”,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7)自古以来文人雅士对四季景色各有所爱,请任意写出一个你所熟悉的将不同时节景色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完整的诗句:,。

5.情境口语交际。

(3分)仔细观察右边的漫画,假如你看到了这一场景,会对那一对路人说些什么?6.名著阅读、专题与实践活动。

(11分)初一(1)班最近开展了以“亲近图书,热爱文学”为主题的“读书周”活动。

苏教版七年级语语文试卷(带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语文试卷(带答案)

初中病句修改专题一、常见的病句类型(1)搭配不当句子成分的搭配不当包括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及关联词搭配不当。

例如:①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动宾搭配不当,“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③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④我们中学生如果缺乏创新精神,也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

(关联词搭配不当,应将“也”改为“就”。

)(2)成分残缺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和必要的修饰限制语。

例如:①通过特级老师的这次讲课,对大家的启发很大。

(缺主语,多用了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

应去掉“通过”或“对”。

)②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

(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③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

(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④细菌是有害的。

(缺必要的限制语,应加上“有些”)(3)重复多余句子结构完整,句意清晰,仍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也叫赘余。

常见的情况有:第一,语法成分重复;第二,语意堆砌。

例如:①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

(谓语重复,应删去“打”)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语意堆砌,"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③走近美丽的丹阳中学,我停下脚步驻足欣赏。

(停下脚步和驻足意思重复,删除一个)。

(4)语序不当语序不当是多种多样的,要结合语意、语言结构等灵活分析。

常见的情况有: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修饰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多层修饰语语序不当;不符合语言习惯;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个字是形声字?A. 明B. 听C. 早D. 林2. 《春》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A. 朱自清B. 老舍C. 鲁迅D. 巴金3. 下列哪个词语是表示颜色的?A. 碧绿B. 鸟语C. 花香D. 温暖4. 《背影》中描述的父亲是什么职业?A. 教师B. 商人C. 医生D. 工人5. 下列哪个成语是表示“形容人很多”的?A. 人山人海B. 一丝不苟C. 五颜六色D. 自由自在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荷塘月色》的作者是朱自清。

()2. “狼狈为奸”这个成语是形容两个人合作得很好。

()3. “春风又绿江南岸”是杜甫的诗句。

()4. 《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

()5. “桂林山水甲天下”是指桂林的山水景色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桂林山水甲天下,______山水甲桂林。

”2.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出自《______》。

3. 《红楼梦》的作者是______。

4. “______,非一日之寒。

”5. “______,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简述《春》这篇文章的主题。

2. 请解释“一丝不苟”这个成语的意思。

3. 请简述《背影》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4. 请解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意思。

5. 请简述《西游记》这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请用“狼狈为奸”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2. 请用“桂林山水甲天下”这个诗句造一个句子。

3. 请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4. 请用“非一日之寒”这个成语造一个句子。

5. 请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诗句造一个句子。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分析《荷塘月色》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

2. 请分析《背影》这篇文章的叙事手法。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以“我的家乡”为题,写一篇短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调研七年级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共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把文中加点字的拼音和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后方格内。

(2分)在凉山yí(▲)族群众心目中,火是圣物,它能净化一切。

年节祭品要一一在火上转三圈,或将一块石头烧过,经cuì(▲)水冒出蒸汽,再在上面绕三圈以除掉一切wū(▲)浊。

猎人、牧人常用的引火绳,用后只能用手压灭而不许用唾(▲)沫淹灭。

火是中心,哪里有了火,哪里便会围上一圈人,火成了凝聚人们的轴(▲)心。

(《火把节之歌》)2.名著阅读:下面对《小王子》主要内容的描述中有两处明显的错误,请先用横线划出错误的地方,再把正确的依次写在下面横线上。

(2分)《小王子》是英国作家安托万·圣埃克苏佩里于1942年写成的著名儿童文学短篇小说。

本书的主人公是来自外星球的小王子。

书中以第三人称讲述了主人公小王子从自己星球出发前往地球的过程中,所经历的各种历险。

从小王子的眼光,透视出成人的空虚、盲目,愚妄和死板教条,用浅显天真的语言写出了对生命与人生的思考。

⑴;⑵。

3.小明的奶奶不理解“文学确是一扇神奇的大门,只要你走进这扇大门,就不会空手而归”的意思,请你代小明给奶奶作一点解说,50字左右。

(3分)4.下面是某学生的习作片段,请你用学过的符号修改划线部分的不妥之处。

(3分)到了小院门前,看见爷爷伛偻着背在忙碌着,在阳光的映衬下,满头银发泛着特有的光泽,5.阅读下面材料,探究碎片化阅读的利与弊。

(4分)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智能手机的普遍使用,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所下载的客户端或APP了解新闻、资讯以及其他想要获取的知识。

这种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模式,就是我们常说的碎片化阅读。

智能社会让人们接触到的信息成倍增加,吃早餐时、等公交时、坐地铁时,人们都习惯性地拿出手机阅读各类信息或文章。

一些前沿的时髦的话题和热门的网络词汇也张口就来。

不过,针对同一个问题,各种客户端、APP、公众号等提供的信息很多时候有重合之处。

但当人生遇到真正的困扰时,除了看些“心灵鸡汤”寻求安慰外,这种阅读无实质性帮助,像一些专有名词其实也不了解其真正的内涵,有点像什么都懂什么也不懂的样子。

6.默写。

(6分)⑴天上的风雨来⑵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⑶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此事古难全”的“此事”是指词中的哪两句?。

二、阅读理解(共40分)(一)阅读下面两段出自《韩非子》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共12分)【甲】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⑴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乙】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③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

”臣曰:“君之楚,将奚④为北面?”曰:“吾马良。

”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御者⑤善。

”⑵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太行山。

②方:正在。

③持:赶。

④奚:何。

⑤御者:车夫。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4分)①自度其足()②吾忘持度()③方北面而持其驾()④吾用多()8.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

(4分)⑴⑵9.【甲】【乙】两文分别告诉了人们怎样的道理?(2分)【甲】文:【乙】文:10.写出与【乙】文的寓意相近的两个成语。

(2分)(二)阅读《社戏》节选,完成11~15题。

(共13分)①不多久,松柏林早在船后了,船行也并不慢,但周围的黑暗只是浓,可知已到了深夜。

他们一面议论着先前的戏,或骂或笑,一面加紧摇船。

这一次船头的激水声更响亮了,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②离平桥村还有一里模样,船行却慢了,摇船的都说很疲乏,因为太用力,而且许久没有东西吃。

这回想出来的是桂生,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柴火又现成,我们可以偷一点来煮吃。

大家都赞成,立刻近岸停了船;岸上的田里,乌油油的都是结实的罗汉豆。

③“阿阿,阿发,这边是你家的,这边是老六一家的,我们偷那一边的呢?”双喜先跳下去了,在岸上说。

我们也都跳上岸。

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他于是往来的摸了一回,直起身来说道,“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一声答应,大家便散开在阿发家的豆田里,各摘了一大捧,抛入船舱中。

双喜以为再多偷,倘给阿发的娘知道是要哭骂的,于是各人便到六一公公的田里又各偷了一大捧。

④我们中间几个年长的仍然慢慢的摇着船,几个到后舱去生火,年幼的和我都剥豆。

不久豆熟了,便任凭航船浮在水面上,都围起来用手撮着吃。

吃完豆,又开船,一面洗器具,豆荚豆壳全抛在河水里,什么痕迹也没有了。

双喜所虑的是用了八公公船上的盐和柴,这老头子很细心,一定要知道,会骂的。

然而大家议论之后,归结是不怕。

他如果骂,我们便要他归还去年在岸边拾去的一枝枯桕树,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

⑤我向船头一望,前面已经是平桥。

“都回来了!那里会错。

我原说过写包票的!”双喜在船头上对着我的母亲大声的说。

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各自回去了。

⑥第二天,我向午才起来。

“双喜,你们这班小鬼,昨天偷了我的豆了罢?又不肯好好的摘,踏坏了不少。

”我抬头看时,是六一公公棹着小船,卖了豆回来了,船肚里还有剩下的一堆豆。

“是的。

我们请客。

我们当初还不要你的呢。

你看,你把我的虾吓跑了!”双喜说。

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

”于是对我说,“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我点一点头,说道,“好。

”“豆可中吃呢?”我又点一点头,说道,“很好。

”⑦不料六一公公竟非常感激起来,将大拇指一翘,得意的说道,“这真是大市镇里出来的读过书的人才识货!我的豆种是粒粒挑选过的,乡下人不识好歹,还说我的豆比不上别人的呢。

我今天也要送些给我们的姑奶奶尝尝去……”他于是打着楫子过去了。

⑧待到母亲叫我回去吃晚饭的时候,桌上便有一大碗煮熟了的罗汉豆,就是六一公公送给母亲和我吃的。

听说他还对母亲极口夸奖我,说“小小年纪便有见识,将来一定要中状元。

姑奶奶,你的福气是可以写包票的了”。

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

11.用简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事件。

(2分)12.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分析双喜的形象特征。

(3分)13.简要赏析选文第①小节画线句子在文中的表达特色。

(3分)14.说说选文结尾处“但我吃了豆,却并没有昨夜的豆那么好”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3分)15.选出对选文的内容解读错误的一项:(2分)【】A.选文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主要内容的叙写的。

B.第④小节“而且当面叫他‘八癞子’”里“八癞子”加上引号是表明特定称谓。

C.选文中的六一公公是一位热情好客、淳朴善良的老人,并不是真的“小气鬼”。

D.选文主要是以小时候的鲁迅的视角来记录这些人和事,所以显得很真切。

(三)阅读《一辈子的幸福》一文,完成16~19题。

(共15分)树阴下,有一大一小两个孩子,大的约七岁,小的看来不到三岁。

树下有几个用砖块砌起的墩子,大的孩子以砖墩当桌子趴在上面做着作业,小的也拿了一截铅笔在一张纸上胡乱画着。

两个孩子都很朴实,不远处有一个工地,很显然,他们是兄弟俩,大的孩子放了暑假,由农村到这座城市打工的父母,从家里接了来团聚一些时日。

风就是一个淘气的孩子,特别爱恶作剧,越是酷热,它越是要把自己藏起来。

弟弟大约是忍受不了那热,抓耳挠腮的,满脸通红,有汗水从腮上掉了下来。

这时,哥哥好像变戏法一样,从树桠上拿出一把扇子。

确切地说,那不是扇子,只是一小块三夹板,拿绳子绑上了一根小木棍做柄。

哥哥捏着那柄一个劲地给弟弟扇着。

是的,兄弟俩到这个小城已两天了。

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热热的风让兄弟俩感觉不到一丝儿凉快。

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可是没有。

哥哥显得非常失落,他下意识地四处瞅着,眼光突然就落在了一个地方,那多么像一块侧立起来的池子。

也许他的思绪的鱼儿已游回到了家乡,他们门前有一块池塘,不管多热的天,只要坐在池塘边树下的青石墩上,将双脚伸到水里,就会有一股透心的凉从脚下一直凉到头顶。

哥哥来到了那“侧起的池子”前,他是认识的,那是一块玻璃。

下面是砖墙,玻璃有些高,他掂了掂脚,仍然够不着那玻璃。

随之他“吭哧”“吭哧”搬来几块砖头,顺着墙根码起来,站在砖头上,他这下能够着了。

他将双手贴在了玻璃上,然后又把整个脸紧紧贴上去。

这时,他突然想起了什么,赶紧将弟弟抱了过来,他要站到那码好的砖头上,可就是上不去,努力几次后,他放弃了,因为他明白,凭着自己的力量,是不能抱着弟弟上到砖头上去的。

他想了想,将弟弟抱回到到树阴下,把自己的双手在玻璃上贴一会儿后,赶紧去握住弟弟的手。

几乎在两个多小时里,哥哥就一直重复着这样的动作。

直到快中午十二点了,在工地上做饭的母亲来叫哥弟俩去吃饭。

哥哥的这一动作才停止。

妈妈问哥哥:“孩子,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哥哥说:“我不能让弟弟热着,再说弟弟要是热得哭了起来,会影响爸爸妈妈的工作的。

”妈妈的两眼不禁红了,可哥哥似乎没看到妈妈的表情,只顾高兴地说下去,“妈妈,我知道阴处的玻璃会是凉的,想不到城里的玻璃会这么凉。

”妈妈本想告诉儿子:这玻璃之所以特别凉,是因为玻璃的后面,即屋子里有大功率的空调。

可妈妈没有说,她再次侧脸看了儿子一眼,幻想着他长大的情景,心里觉得无比温暖。

(选自《铜陵日报》)16.通读全文,概述全文的主要情节。

(4分)17.联系上下文,赏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6分)⑴这时,哥哥两眼直直地从街的缺口处望过去,他渴望有风吹过来。

⑵哥哥扇起的风,将砖墩上的灰尘搅起,在从树叶隙罅筛落的阳光的照射下,就像一绺绺舞动的火。

18.文章写小兄弟俩的平常故事,却用了“一辈子的幸福”这个标题,深意是什么?(3分)19.有读者为上文故事所感动,专门拟写了一副对联来点赞主人公,请补出上联。

(2分)上联:下联:家人爱,一生一世。

三、作文(40分)20.请以“最好的声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文中不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等。

②要写出真情实感。

最好的声音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一、积累运用(20分)1.注音:tuò、zhóu;写字:彝、淬、污。

(2分。

对2~3个得1分,对4~5个得2分)2.(1)“英国”改为“法国”;(2)“第三人称”改为“第一人称”。

(共2分。

)3.提示:称呼及礼貌用语(1分);基本说明白了该句的大致意思(1分);语言通顺流畅(1分)。

(共3分。

)4.①“秋阳”改为“阳光”或者把“和煦的春风”改为“清爽的秋风”;②“端菜,做菜”改为“做菜,端菜”;③“抄”改为“炒”;④“饭菜”后面的句号应该在引号的里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