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易混成语辨析收藏版

合集下载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高考常见易混近义成语辨析

常有易混近义成语辨析1 安分守已循规蹈距:都有规矩老实的意思。

异:前者侧重于守安分,不胡来;后者偏重在拘守成规,不敢变易。

2、安之若素随遇而安:都表示对任何遭受都不在乎的意思。

异:前者多指处于窘境,还能跟平时同样;后者重申能适应任何环境。

( 素:平常,平时)3、循规蹈矩顺序渐进:都有按照必定的程序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按必定步骤和规矩;后者重申渐渐深入或提升。

( 部、班:门类,序次;就:依照.)4、旁敲侧击旁敲侧击:都比喻暗中诋毁、攻击或诬陷他人,但使用的手段有差异:前者使用的手段包含语言、行动,程度比“旁敲侧击”重;后者手段不过语言,并有隐射某人、某事的意思. 。

5、左右逢源八面玲珑:都有对各方面对付得很周祥的意思,有时能够通用.异:前者多含贬义,侧重于做事手段圆滑;后者是中性词,侧重于对付得十分周祥。

6、翻山越岭露宿风餐翻山越岭:都有旅途辛苦之意. 异:前者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仆”重在长途奔走繁忙;后者重在重申野外食宿困难. 。

7、言听计从俯首贴耳: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

异:前者含有因为感情深而表现出来的服从;后者有贬义,多用于下级对上司。

8、平分秋色不相上下:都有相互同样、不分上下之意。

异:前者多带贬义;后者侧重力量相当。

9、功亏一篑浅尝辄止:都有半途停止之意。

异:前者侧重在“半”,半途停止,有惋惜之意;后者侧重在浅,不深入( 辄:就.)10、固步自封不肯接受新事物;抱残守缺故步自封 :都有因循保守的意思。

异:“固步自封”侧重在“抱残守缺”侧重在不求进取;“故步自封”侧重在按老例子做事。

11、舍本逐末因小失大:都有主次关系办理不妥的意思。

异:前者重申把主次关系颠倒;后者重申扔掉主要的,追求次要的。

12、俯拾皆是俯拾皆是:这两个成语都表示同样的事物好多,各处都是。

异:“比比皆是”重视表示多得很,各处都是;“俯拾皆是”重视表示简单获得;“俯拾皆是”的对象能够是物,也能够是人;“俯拾皆是”的对象只好是物.13、别出心裁自成一家:都有自成一套、提出的主张独出心裁的意思。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常见易混的105组成语辨析
1.入木三分
入木三分:比喻事物的分辨非常的清楚、精准。

出自先秦诸子的《庄子·齐物论》章
句“入木三分”,后来有其传说,认为屈原刺穿梧桐,竟可使得梧桐的气绝于身上的三分
之一,以致死去。

2.风声鹤唳
风声鹤唳:比喻魅力十足、引人入胜的声音。

出自《汉书·南蛮传》:“胡人以言为舞,唳声扶不弭,如‘风声鹤唳’者。

”后来也有其传说,认为古代一个叫做夏时婉桑的
女子,能用她迷人的声音把鹤住住。

3.前思后想
前思后想:意为仔细思考,审视行为。

出自明代杨慎《管子·谋略轨》:“谋略者,
前思后想。

”这是指面对未知事物,需要纵观全局,审时度势多考虑,动用大脑思成方寸
最好的方式来进行决策。

4.左支右绌
左支右绌:比喻徒劳无功,做事支离破碎。

出自《礼记·德行上》“相信也,左支右绌”。

后来,这句话就被借用来形容一个人事一发而衰,贤而无用的情况。

5.曹操到此一游
曹操到此一游:指“看尽江南景,赏取江南风。

”据传曹操曾在赤壁宿营时,有一夜
远征的尴尬,便跳上了一匹马,到江边一游,看到了江南优美的景色、和谐的人文景观,
深深地着了迷,所以有了这句话。

6.马到成功
马到成功:指一马平川,毫无障碍,一步到达目的地,一步成功。

谚语“马到成功”,表明此次行动源源有功、不惊险,意味着任务得到迅速而又彻底地完成。

2016年高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区别100对素材

2016年高考语文易混成语辨析区别100对素材

易混成语辨析区别100对1、趁火打劫:趁别人有危难时去捞好处。

亦作“趁火抢劫”。

//浑水摸鱼:比喻乘混乱的机会攫取不正当利益。

例:⑴灾荒不仅对这些脑满肠肥的人毫无影响,反而使他们趁火打劫发了横财。

⑵春运期间,乘车出行的人员比较多,犯罪分子往往利用这个机会浑水摸鱼,趁旅客心急而疏于防范之际,扒窃旅客钱物。

2、惨无人道:惨,残酷狠毒。

残暴得灭绝人性。

多指人//惨绝人寰:人寰,人世。

世上再没有比这更惨的。

形容惨到极点。

多指事物例:⑴惨无人道的刽子手竟然在她的十个手指上钉进竹签。

⑵日本鬼子在南京惊醒了一场惨绝人寰的大屠杀。

3.心满意足:满足了原来的期望、要求。

//称心如意:合乎心意,比较喜欢满意。

例:⑴老赵拿到了钥匙,心满意足的说:“我总算有了自己的房子。

”⑵在这里大家都能买到自己称心如意的商品。

4、重整旗鼓:比喻失败后积聚力量,重新行动。

亦作“重振旗鼓”。

//卷土重来: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重新猛扑过来,多用于贬义。

例:⑴长达七年的禁令解除之后,雅芳化妆品公司正重整旗鼓, 准备重返中国开展直销业务。

⑵必须提高警惕,防止非典卷土重来。

5.呕心沥血:形容费尽心思。

//处心积虑:处心,存心。

积虑,积久考虑。

多含贬义。

例:⑴他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赢得了人民的尊敬。

⑵她指控那男人:“你是处心积虑追求我的,让我一步步掉在你手上。

”6、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

//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大致的例:⑴这种题处处有陷阱,你可不要粗心大意⑵接下来的来信也都大同小异,粗枝大叶地说说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就完了。

7.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

//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例:⑴经验交流会开始,班长当仁不让,第一个上台发言⑵促进儿童健康成长是全党全社会的任务,也是各级妇联组织义不容辞的责任。

8.道貌岸然:道貌,正经严肃的外貌。

岸然,高傲威严的样子。

形容神态庄重严肃。

现常用来形容故作正经,表里不一之状。

高考高频成语、易误解成语

高考高频成语、易误解成语

高频成语“背道而驰”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

“失之交臂”形容当面错过,失掉好机会。

“熟视无睹”指对客观事物不关心,虽然经常看见,却跟没看见一样。

“罪不容诛”形容罪大恶极,即使杀了他也抵不了他的罪。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鱼龙混杂”指好人坏人掺杂在一起。

“有眼不识泰山”比喻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达到更高的水平。

“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

“亦步亦趋”指事事追随和模仿别人,贬义词。

“沸沸扬扬”形容人声鼎沸,议论纷纷。

“慷慨解囊”毫不吝啬地拿出钱来帮助别人。

“七月流火”是指暑热开始减退。

“哀兵必胜”,指受压抑而奋起反抗的军队,必然能打胜仗。

“付之一笑”,不当一回事,不值得理会的事。

“假以辞色”,在说话和态度方面表示友好;“起死回生”多形容医术或技术高明;“寻章摘句”读书时只摘录一些漂亮词句,不深入研究;也指写作堆砌现成词句,缺乏创造性。

含贬义。

“不赞一词”原指“写文章写得很好,别人不能再添一句话”。

现也指一言不发。

“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

多含贬义。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

多含轻视意。

“以之为”。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使人震惊。

“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的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身无长物”:身无分文,十分贫穷。

“瓜田李下”比喻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

“金蝉脱壳”比喻用计脱逃而使对方不能及时发现。

“光怪陆离”形容奇形怪状,五颜六色。

也形容事物离奇多变。

“两袖清风”比喻做官清廉,也比喻贫穷或手头没有积蓄。

“按图索骥”既比喻办事机械死板,也比喻按照线索寻找。

“暗送秋波”既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也指有情人暗中眉目传情。

“独善其身”既指只顾自己,缺乏集体精神,也指人要搞好自身修养。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高考语文常见易混淆的成语辨析

7.[跋(bá )山涉(shè )水· 风尘仆仆· 风餐露宿]
都有旅途辛苦之意。异:“跋山涉水”重在远行艰辛,“风尘仆 仆”重在长途奔波忙碌,“风餐露宿”重在强调野外食宿艰难。
8.[百依百顺· 唯命是从]
都有怎么说就怎么做的意思。异:“百依百顺”含有由于感情上 的爱而表现出来的顺从;“唯命是从”有贬义,多用于上下级之 间。
9.[半斤八两· 势均力敌]
都有彼此一样、不分上下之意。异:“半斤八两”强调水平相 当,“势均力敌”偏重力量相当。
10.[半途而废(fè i)· 浅尝(chá ng)辄(zhé ) 止]
都有中途停止之意。异:“半途而废”偏重在“半”,中途停止, 有惋惜之意;“浅尝辄止”偏重在“浅”,不深入(辄:就)。
45.[耳闻目睹· 耳濡(rú )目染]
• 都有耳朵听到、眼睛看到的意思。异:“耳闻目睹”强调亲自听 到、看到,是否受到影响则不管;“耳濡目染”强调经常听到、 看到,并不知不觉受到深刻的影响(濡:沾湿、润泽。染:沾 染)。
46.[防患未然· 未雨绸缪(chó u mó u)]
都表示事前做好准备。异:“防患未然”重在预防,“未雨绸缪” 重在准备(绸缪:用绳索紧密缠捆,引申为修补)。
38.[大庭广众· 众目睽(kuí )睽]
都可表示有许多人的场合。异:“大庭广众”指聚焦了很多人的公 开场合,“众目睽睽”指很多人注目的场合(睽睽:睁大眼睛注视 的样子)。
39.[得寸进尺· 得陇(lǒng)望蜀]
• 都比喻贪得无厌,不知满足。异:“得寸进尺”表示逐步进逼, 越要越多;“得陇望蜀”表示得到这个,还想要那个。
• 都表示生拉硬扯(附会:把没有关联的事物比附在一起)。异: “穿凿附会”是硬把讲不通的道理作牵强解释,“牵强附会”是 把不相关的事硬拉到一起。

2016年高考易混成语辨析收藏版(DOC)

2016年高考易混成语辨析收藏版(DOC)

2016 年高考易混成语辨析收藏版成语运用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但中国成语数量多,表意丰富,尤其有一些成语,仅一字之差,其含义、用途、适用对象、使用范围、使用场合迥异,给人们正确运用带来诸多困难。

现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成语进行归整比较,以资掌握使用。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这两个成语人们经常用错。

不以为然: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表示有反对意见。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 ,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此句即把“不以为然” 理解为“不放在心上” 。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

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

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出自清•曹梧冈《梅兰佳话》:“柳曰:‘月香姊情词俱哀,令人不堪卒读。

'竹曰:‘月香之志亦大可悲已。

'雪香闭目不语,泪落衫袖。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行云流水”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意义有:①比喻自然不拘执、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歌唱、诗文、书法等),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②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③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像行走的云和流着的水。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微不至:微,微细;至,至叽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如:“小武十八岁的时候,要参军到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高考常考易混淆的高频成语辨析

【导语】使⽤成语经常会错⽤同⾳字或近义词。

还有就是容易望⽂⽣义,看着相似,其实意思完全不同,这类错误出现频率⾮常⾼,下⾯⽆忧考为⼤家列举⼀些。

希望对⼤家有帮助。

1.按部就班vs循序渐进 【释义】按部就班:指按照⼀定的条理,遵循⼀定的程序,通常表达中性或者消极的感情⾊彩。

循序渐进:指学习、⼯作等按照⼀定的步骤逐渐地深⼈或提⾼,通常表达中性或者积极的感情⾊彩。

【误⽤】学习并不是⼀个⼀蹴⽽就的过程,⽽是⼀个按部就班,逐渐提⾼的过程。

【纠错】句中既然表明了是“逐渐提⾼”的过程,并不强调按照⼀定的步骤,⽽是逐渐深⼊提⾼,因此⽤“循序渐进”要⽐“按部就班”更为恰当。

2.⼋⾯玲珑vs⾯⾯俱到 【释义】⼋⾯玲珑:侧重指为⼈处事圆滑事故,通常表达消极的感情⾊彩。

⾯⾯俱到:侧重指每个⽅⾯都想得很周到,每个细节都予以充分考虑,通常表达中性或积极的感情⾊彩。

【误⽤】他做起事情来⼋⾯玲珑,你就放⼼地把这个任务交给他吧! 【纠错】句中“⼋⾯玲珑”的感情⾊彩过于消极,与全句的感情⾊彩不搭配,因此应该改⽤“⾯⾯俱到”⼀词。

3.⽩驹过隙vs时光荏苒 【释义】⽩驹过隙:⽐喻时间过得飞快,就像骏马越过像缝隙⼀样短的距离⼀样,提醒⼈们要珍惜每⼀⼨光阴。

时光荏苒:“荏苒”即渐渐的意思。

指时光⼀点点流逝,渐渐过去。

【误⽤】数学考试的考场上⼀道题⽬难住了我,时光荏苒,⼏分钟后这道题⽬还是解不出来,没办法我只好放弃这道题⽬。

【纠错】句中提到⼏分钟后意味着时间很短,过得飞快,因此不能⽤“时光荏苒”。

4.百依百顺vs唯命是从 【释义】百依百顺:别⼈怎么说就怎么做,侧重指由于感情上的爱⽽表现出来的顺从。

唯命是从:不管什么样的命令都听从,侧重指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常表达消极的感情⾊彩。

【误⽤】我最看不起的就是那种整天围着领导转,百依百顺只知道拍马*的⼈。

【纠错】句中要表达的是拍马*的意思,所以选⽤“唯命是从”更好,更符合句中消极的感情⾊彩。

素材集锦(一)易混成语辨析

素材集锦(一)易混成语辨析

素材集锦(一)易混成语辨析1、爱财如命一毛不拔二者都用来形容极其吝啬。

不同点:爱财如命偏重于性格上的吝啬,语意重;一毛不拔偏重于行为上的自私吝啬,语意轻些。

2、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二者都有“守本分,不越规”的意思。

不同点:安分守己偏重在守本分,不为非作歹;循规蹈矩偏重在守规矩,不轻举妄动。

3、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二者都有“内容丰富,一切都有”的意思。

不同点:包罗万象是无所不包,是就包括、内涵说的,是从整体说的,其所包丰富繁杂。

应有尽有是无所不包,是就备有、陈列而言的,是从个体说的。

4、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二者都有“因循守旧,不想革新,不求进步”的意思。

不同点:抱残守缺偏重在守旧,多指不学习新知识,不接受新事物。

固步自封偏重在停顿,多指不思进取,不求进步,与“裹足不前、夜郎自大”相近。

5、遍体鳞伤体无完肤二者都有“浑身受伤”的意思。

不同点:遍体鳞伤的“体”一般指人的身体,它是外力摧残的结果,能作谓语、定语和补语。

体无完肤的“体”所指非常广泛,可以是肉体,也可以是“观点、侵略(行为)、论点”等,它可以是外力摧残的结果,也可以是“批”的结果、“驳”的结果,甚至可以是打击的结果。

6、别具一格别开生面二者都有“与众不同,给人一种新的印象、新的感觉”的意思。

不同点:别具一格偏重在“格”,表示“风格、样子”与众不同,一般用于文艺创作和某些事物。

别开生面偏重在“生面”,表示新的局面或形式,适用范围较广。

7、病入膏肓不可救药二者都有“毛病很重,无法挽救”的意思,有时可以通用。

不同点:病入膏肓着眼于“病”,一般用作谓语,可以跟形容或者描写“病”的词语自由地搭配。

不可救药着眼于“救药”,能作各种成分。

8、不由自主情不自禁二者都有“自己不能控制”的意思,都用于人,常作状语。

不同点:情不自禁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原因在“情”,多形容感情激动。

不由自主没有表明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原因,它有时可以用来形容震惊、慌张,有时也可以用来形容感情激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高考易混成语辨析收藏版成语运用是每年高考必考内容之一,但中国成语数量多,表意丰富,尤其有一些成语,仅一字之差,其含义、用途、适用对象、使用范围、使用场合迥异,给人们正确运用带来诸多困难。

现将近几年高考语文试卷中经常出现的成语进行归整比较,以资掌握使用。

不以为然不以为意这两个成语人们经常用错。

不以为然:然,是,对。

不认为是对的。

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表示有反对意见。

常误用为“不以为意”,表示“不放在心上”“无所谓”。

如:“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

”此句即把“不以为然”理解为“不放在心上”。

不堪卒读不忍卒读不堪卒读:不堪,不能;卒,完毕,结束。

形容文章写得凄惨悲苦,令人心酸,不忍读完。

也指文章粗劣,使人不肯读下去。

出自清·曹梧冈《梅兰佳话》:“柳曰:‘月香姊情词俱哀,令人不堪卒读。

’竹曰:‘月香之志亦大可悲已。

’雪香闭目不语,泪落衫袖。

”不忍卒读:不忍心读完。

常用以形容文章内容悲惨动人。

常误用为形容文章写得不好。

高山流水行云流水“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汤问》,传说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音。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生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后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行云流水”出自宋·苏轼《答谢民师书》:“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

”其意义有:①比喻自然不拘执、自然流畅,不受拘束(多指文章、歌唱、诗文、书法等),就像飘浮着的云和流动着的水一样。

②形容事物流转不定,易于消逝。

③形容速度快,而且动作轻巧,像行走的云和流着的水。

无微不至无所不至无微不至:微,微细;至,到。

没有一处细微的地方不照顾到。

形容关怀、照顾得非常细心周到。

如:“小武十八岁的时候,要参军到部队去,姐姐对这将要离开自己的弟弟,照顾得无微不至。

”无所不至:没有达不到的地方。

后也指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出的(多指坏事)。

如:“这种病毒对人畜的危害最大,几乎是无所不至,让人防不胜防。

”“刘邦年轻时,经常在外面吃酒赌钱,无所不至。

”独行其道独行其是独行其道:道,信念、主张。

独自去实现自己的主张。

如:“孔子一生矻矻以求,虽然各诸侯国国君都难以接受他的政治主张,但他依然独行其道。

”独行其是:独自做自己认为对的事。

如:“没有征求大家的意见,你这样独行其是,后果将由你自己负责。

”前赴后继前仆后继前赴后继:赴,奔赴。

前面的人奋勇向前,后面的人紧跟上来。

形容英勇斗争,勇往直前,后继有人。

如:“革命前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前赴后继,奋勇斗争,终于换来了今天的安定和平。

”“前仆后继”和“前赴后继”都表示后面的紧跟前面的奋勇向前,但“前赴后继”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事情,而“前仆后继”有前人倒下的意思,只限于人,且表意程度比“前赴后继”深重。

另眼先看刮目相看另眼相看:另眼,用不同于一般的眼光。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

形容对某人特别重视或优待。

如:“由于他在工作中的出色表现,所以领导对他另眼相看。

”刮目相看:刮目,擦亮眼睛。

比喻去掉旧日的看法,用新的眼光来看待人或事物。

往往指人或事有了显著的变化,让人称赞称奇。

语出司马光《资治通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这两个成语都有“用不同的眼光看待”的意思,有时可通用。

但二者表意的侧重点不同。

不胜其烦不厌其烦不胜其烦:胜,禁得起;烦,烦琐。

烦琐得使人受不了。

不厌其烦:厌,嫌;烦,麻烦。

不嫌烦琐与麻烦。

出自宋·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含褒义,形容很有耐心。

如:“他认真观察,反复思考,融合于心,然后执笔写成文章,又不厌其烦地推敲修改。

”这两个成语互为反义词。

骇人听闻耸人听闻危言耸听骇人听闻:使人听了感到恐惧、害怕。

一般用于描述恐怖的事件造成的影响。

侧重于表现事件本身的可怕恐怖,常作修饰语。

如:“这个骇人听闻的故事把我们吓得不得了。

”耸人听闻:夸大事实,博取注意,有吹牛的意思,带有贬义。

如:“小敏整天就会讲些耸人听闻的话,不可信的。

”它与“骇人听闻”都有“使人听了吃惊”的意思,同时还有使人感到“震动、疑惑”之意。

危言耸听:危言,使人震惊的话。

故意说些惊人的话,让人听了震惊、害怕。

如:“这个人说话总是危言耸听,不值得相信。

”这个成语多指出于某种目的或动机,歪曲、捏造或夸大事实。

侧重于陈述传播消息的人。

侃侃而谈娓娓而谈夸夸其谈侃侃而谈:侃侃,从容不迫的样子。

形容说话不慌不忙,理直气壮。

如:“他平时是个不言不语的人,在一次辩论会上,他侃侃而谈,使大家都很惊讶。

”娓娓而谈:连续不倦地、生动地谈论。

如:“他并不拙笨,却也不矫揉造作,只如熟人相对,娓娓而谈。

”夸夸其谈:形容说话浮夸不切实际。

如:“这种结论,不是甲乙丙丁的现象罗列,也不是夸夸其谈的滥调文章,而是科学的结论。

”这三个成语都有“有很多话说个没完”的意思。

但“侃侃而谈”主要表现说话时的神态,“娓娓而谈”表达听话人的感觉,“夸夸其谈”指说话内容不实际。

前两者多为褒义,“夸夸其谈”多为贬义。

沸反盈天人声鼎沸沸沸扬扬纷纷扬扬沸反盈天:声音象水开锅一样沸腾翻滚,充满了空间。

形容人声喧闹,乱成一片。

高中语文课文《祝福》就运用到这个成语:“你自己荐她来,又合伙劫她去,闹得沸反盈天的,大家看了成个什么样子?”该成语意思与“人声鼎沸”相似。

人声鼎沸: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声音嘈杂,就像煮开了锅一样。

但“沸反盈天”主要突出其杂乱、没有秩序,含厌恶意味,而“人声鼎沸”则是中性词。

沸沸扬扬:原指开水上下翻滚,热气沸腾。

现指议论纷纷,人声喧闹。

如:“国足内部赌球黑幕经媒体曝光以后,国内顿时沸沸扬扬。

”这个成语侧重指议论多而杂。

纷纷扬扬:(花、雪、叶等)纷纷洒落,多而杂乱。

与前面三个成语意思截然不同。

鱼目混珠鱼龙混杂鱼目混珠:用鱼眼来假冒珍珠。

形容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贬义词。

如:“有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把商品鱼目混珠,欺骗顾客。

”鱼龙混杂:比喻坏人和好人混在一起。

如:“那是个鱼龙混杂的地方,希望你们不要去。

”这两个成语都有“真假好坏混杂”的意思,但“鱼龙混杂”偏重指人的成分混杂,好坏难分;“鱼目混珠”偏重指事情的真伪难辨,以次充好。

不胫而走不翼而飞不胫而走:胫,小腿;走,跑。

没有腿却能跑。

形容事情未待宣传、推行就很快地到处流传开来。

如:“这个消息不胫而走,校园里很快便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不翼而飞:没有翅膀却飞走了。

比喻物品突然丢失。

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这两个成语都有“迅速传播”的意思,但“不翼而飞”多用于形容东西突然无缘无故丢失,而“不胫而走”则无此意。

如:“我的MP4明明放在在桌上,我刚出去一小会儿,它就不翼而飞了。

”设身处地身临其境设身处地:设,假设;处地,处于别人的境地。

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

如:“无论是在工作方面,还是在生活方面,公司总经理总是设身处地地为职员着想。

”身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来到那个境地。

如:“这篇散文把桂林山水描写得形象逼真,读完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两词区别在于,“设身处地”侧重表现替别人着想,而“身临其境”侧重表达亲身感受到当时的情境或气氛。

无可非议无可厚非无可非议:非议,批评指责。

没有什么可以批评指责的,表示本身就没有什么错误或缺点。

如:“这种出于望子成龙的心情而对孩子的严厉是无可非议的。

”无可厚非:厚,重,过分;非:非议。

不可以过分指责,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原谅。

如:“他硬要说他的女朋友最美,那也无可厚非,毕竟情人眼里出西施。

”使用这两个成语时,一定要辨清情境,千万不要混用。

不可理喻不可思议不可理喻:喻,开导,晓喻。

不能用道理使其明白,形容蛮横或固执。

如:“你这个人真是不可理喻,这么多人来解释,你都不相信。

”不可思议:原是佛教语,指神秘奥妙。

现形容事物无法想象或难以理解。

含有“疑惑、惊奇”之意。

如:“以你的经验,居然被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骗了,真是不可思议!”处心积虑殚精竭虑处心积虑:处心,存心;积虑,蓄谋很久。

指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含贬义。

如:“这些年来,他在单位里不露声色,竟想不到他这样处心积虑地觊觎着局长的位子。

”殚精竭虑:殚,竭尽;虑,思虑。

形容用尽心思,含褒义词。

如:“自从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遗命以后,他就殚精竭虑,积极辅佐刘禅,准备着北伐大业。

”这两个成语感情色彩不同,容易辨别。

一挥而就一蹴而就这两个成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迥然不同。

一挥而就:挥,挥笔;就,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比喻思路敏捷,技艺纯熟。

如:“望着远山的美景,老人沉思片刻,然后在画布上一挥而就。

”一蹴而就:蹴,踏;就,成功。

踏一步就成功。

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

含贬义。

如:“不要期望有意外的好运降临到你的头上,任何目标的实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一挥而就”多用于肯定句,用来赞扬。

“一蹴而就”多用于否定句,用来劝诫。

谈笑风生谈笑自若谈笑风生:风生,谈话时兴致勃勃,气氛活跃。

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富有风趣。

出自辛弃疾《念奴娇·赠夏成玉》:“遐想后日蛾眉,两山横黛,谈笑风生颊。

”谈笑自若:指在不平常的情况下,有说有笑,同平常一样。

自若:跟平常一样。

如:“在危急关头,大家看到指挥员仍然谈笑自若,渐渐地也都镇定了下来。

”这两个成语都指说话时有说有笑。

但“谈笑风生”重在气氛,多用于平时说话中,如“室外冰天雪地,室内温暖如春,我和几位朋友正围坐桌旁谈笑风生。

”“谈笑自若”重在态度,表示不变常态,多用于紧张、情势严重的时候。

望文生义顾名思义望文生义: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含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错误的或片面的解释。

出自清·张之洞《輶轩转语·语学》:“不然,空谈臆说,望文生义,即或有理,亦所谓郢书燕说耳。

”此成语含贬义,如:“不论一名一物,都要切实证据,才许你下论断,不能望文生义。

”顾名思义: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如:“法治领导的主要原则法治领导,顾名思义,就是依法领导,领导依法,即依照宪法和法律进行合法领导,领导人民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管理国家、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

”两词都表示由一点想到另一点,但“望文生义”的对象是文字,指阅读时不推求、领会文字的真正涵义,只按字面作牵强附会的解释;“顾名思义”的对象是事物的名称,指看到名称就可能推测到其真正的意义。

一文不名一文不值一文不名:名,占有。

一个钱都没有。

形容非常贫困。

也作“不名一文”。

如:“如果他有钱给那些人行点贿送点烟钱,也就过去了,可是他身上一文不名。

”一文不值:指毫无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