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多动症的预后
儿童多动症可自愈吗

儿童多动症可自愈吗文章目录*一、儿童多动症可自愈吗1. 儿童多动症会不会自愈2.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3. 儿童多动症的症状*二、儿童多动症的原因*三、儿童多动症的危害儿童多动症可自愈吗1、儿童多动症会不会自愈小儿多动症是一种脑功能障碍,与大脑中的前额叶、尾状核、胼胝体以及多巴胺的分泌都显着相关。
多动症儿童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自愈,并且多动症是不能治愈的,只能通过治疗来缓解,以提高孩子适应环境的能力、交往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
但是如果长期合理治疗,成年后的预后一般是好的。
如果不治疗,多数多动症儿童到少年期仍有冲动行为和学习问题,甚至30%的儿童至成年后仍有症状。
2、儿童多动症的治疗心理治疗:这是纠正儿童偏常行为,多动症的治疗要培养他的良好行为,增进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方法。
在训练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正确的态度,儿童多动症是病态,不应歧视和打骂,以免加重精神创伤。
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分散学习法:将孩子的学习时间化整为零,每隔10分种就让他休息一会儿。
学习的环境里,不要置放分散注意力的东西。
药物治疗:要谨慎小心,用药的种类、剂量及时间应由专家指导,密切观察。
这是有效的多动症的治疗方法。
饮食治疗:目前还没有足够证据肯定哪些食物与多动症的发生有关,但在孩子的食物中应尽量避免加入人工色素调味品、防腐剂和水杨酸酯等,是多动症的治疗的重要方面。
3、儿童多动症的症状活动过度:大多始于幼儿早期,进小学后表现显着,上课时小动作不停,撕书,把书本涂得不成样子,凡能碰的东西部要碰,喜挑逗,常与同学斗殴。
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时不专心,上课时专心听课的时间短,对来自各方的刺激都起反应。
情绪不稳,冲动任性,会无故叫喊,无耐心,做事急匆匆。
学习困难:患儿智力正常,但由于多动带来学习上的困难,部分儿童存在认识活动障碍和综合分析障碍,通常为7岁前起病,病程持续6个月以上。
儿童多动症的原因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儿童多动症12例临床分析

1 3治 疗 .
为矫 正 : 时 根据 患儿 的主要症 状 , 以排 列 , 治疗 加 用 消退 法消 除 不 良行 为 , 正 性 强 化 法 增 加 适 宜 行 用
为。③集体治疗 : 可将数个患病的儿童集 中在一起 组织 集 体 活动 , 练 他 们 的动 作 协 调性 , 守 纪律 训 遵 的 良好 习惯 。
14结果 . 经 过 1年 以上 的治疗 ,O名 患儿 活动过 l 度及 注 意力 障碍 的情 况得 到不 同程度 的改 善 、 习 学
成绩有所提高 , 冲动性 、 兴奋行为明显减少 , 社交能 力有所提高 , 例 因智力发育障碍 , 复差 , 例因 l 恢 l 家长照顾不周溺水身亡。
2 讨 论
[8 严梅 桢 . 1] 人肠 道 茵对 柴胡 皂甙 的代 谢 [ ] J .国 外医学
中医中药分册 ,0 12 ( ):16 2 0 ,3 3 5
cn a d tersn rit cin J un fEtn p ama ie, h i y egs c at . o ra o h o h r — n i o l
关键词
儿童 多动症 ; 干预 治疗; 改善预后 R7 9 文献标识码 4 B 文章编 号 10 0 6—33 (0 7 0 88 20 )2—0 3 0 5一( 1 0)
中图分类号
多动综合征称儿童多动综合征 , 轻微脑功能障 碍( B ) 注意缺 陷障碍 ( பைடு நூலகம் ) 是一种 以注意 M D或 AD , 集 中困难 、 行为冲动和活动过度为主要症状的综合 征 , 龄儿童 中 的患 病 率 为 4 ~2 % ( 国 ) 国 学 % 0 美 , 内报道 患病率 为 15~ 0 , . 1 % 男童 多 于女童 , 两者 之 比为 2~ 9: l 。现 将 我 院 心 理 门 诊 2 0 … 0 4年 ~ 20 年诊治的 1 例多动症患儿报告如下。 06 2 l 临床 资料 11 . 一般资料 本组男 l 例 , 2 , O 女 例 年龄 2~ O l 岁, 平均 6岁。l 例患儿经韦氏学龄儿童智力量表 2 测试 , 2 仅 例智力中等偏下水平(Q< 9分 )4例 I 4 , 为轻 度低 下 水 平 (Q为 5 7 I O~ O分 ) 6例 为正 常 水 , 平(Q为 8 I 1分 ) 。患儿 均无精 神病家族 遗传史 。 所有 患儿均 符合 ID一1 C 0标准 … 诊 断。
儿科中医-儿童多动症

(5)组织任务和活动的能力常常受损。 (6)常常回避或极其厌恶需要保持注意去努力完 成的任务,如家庭作业。 (7)常常遗失物品,如作业本、铅笔、书、玩具 或工具。 (8)常常易被外界刺激吸引过去。 (9)在日常活动过程中常常忘事。
注意力是随年龄而发育的: 5~7岁能集中注意15分钟左右; 7~10岁能聚精会神20分钟左右; 10~12岁可达25分钟左右; 12岁以后能达30分钟左右。
2.病位:心、肝、脾、肾
3.主要病机:脏腑功能失常,阴阳平衡失调
本病乃精神、思维、情志兼病。人的精神情志
活动与内脏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须以五脏精气作为 物质基础。若五脏功能失调,必然影响人的精神情 志活动,使其失常。
《素问·宣明五气》说:“五脏所藏:心藏神, 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
阴主静、阳主动,人体阴阳平衡,才能动静协 调,如《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平阳秘,精 神乃治。”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阴常不足, 阳常有余,稍有感触,即发生阴阳失调而出现阴失 内守、阳躁于外的种种情志、动作失常的病变。
6. 保证患儿合理营养,避免食用有兴奋性和 刺激性的饮料和食物。
[思考题]
1.试述儿童多动症的诊断要点。
2.如何理解儿童多动症的病机关键是脏腑功能失 常,阴阳平衡失调?
3.如何鉴别儿童多动症与正常顽皮儿童?
2.儿童抽动症 主要表现为头面部、四肢或躯干肌群不自主的快速、短
暂、不规则抽动,如挤眉眨眼、点头、耸肩、挥手、蹬足等, 或有不自主的发声抽动,如喉咙吭吭、吼叫声或秽语等。多 动症患儿无以上抽动症状。
此外,还应与教学方法不当,致使孩子 不注意听课及与年龄相称的好动相区别,以 及因视、听感觉功能障碍所致的注意力涣散 与学习困难相区别。
儿童青少年智力的杀手多动症

儿童青少年智力的杀手-------儿童多动症集稿整理:李秀山联系一、儿童多动症儿童多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对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各方面都会造成不等程度的危害,必须及早发现,及时干预及时防治。
临床上还有一个明显特点是,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绝大多数伴有多动症。
在临床诊疗中,首都儿研所的专家接触过不少家长,他们对子女的学习问题大伤脑筋。
儿童正处于人生中极为重要的时期,长身体、长知识。
可是,患儿受疾病困扰,往往精神不集中,注意力涣散。
在课堂上,听课不专心,经常搞小动作;课后复习不主动,作业也不按时完成,造成学习困难,导致学习成绩下降。
患儿在情绪、动作、行为上不能自控,常干扰他人,扰乱课堂秩序,常遭致老师的批评;由于经常惹是生非,使家长又羞愧又恼火。
也有的家长为了弥补不理想的学校学习,花高价请了家庭教师,可收效甚微,浪费大量时间和金钱。
重症患儿甚至不能跟班学习,难以读完小学及初中。
由于患儿活动过多,学习成绩较差,加上冲动任性,无法同别人友好相处,易被同学歧视和嘲弄,在学校里难以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
有的患儿情绪难以自控,表现冲动激烈,不仅经常受到教师严厉批评,家长的斥责乃至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慢慢滋生敌对、逆反心理,甚至自暴自弃。
久而久之,相当一部分患儿厌学、逃学直到最后辍学。
由于长期生活在众人歧视的目光下,患儿极易产生自卑心理,乃至心理变态、行为障碍,有的患儿直到成年后仍对老师和家长产生对抗、仇恨情绪。
成绩低下、难以找到自信,患儿逐渐产生厌学情绪,有的逃学直至辍学,学不到更多文化知识,难以完成正常学业。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患儿的状况更加不利,由于基础文化知识较差,学不到必需的生活技能,难以谋到理想的职业,游手好闲,给个人生活及家庭生活都带来可怕阴影。
更糟的是,少数患儿因为环境变化、工作压力以及个人不得志等影响,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引诱,误入歧途,发生打架斗殴、偷窃抢劫等违法行为,扰乱了社会治安,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成为社会的害群之马。
浅谈儿童多动症的中医疗法

显效: 个疗程后, l —3 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大便有结石排出,超证实胆 B 囊内结石明显减少或变小变碎者23 占3%。 2 例, 2 有效 :— 3 程后 , 1 个疗 临床症 状明显 减轻 ,超证 实胆囊 内结石略 有变 B
小者 7例, 1 6 占1%。
无效: 经治疗l 个疗程后, 一3 临床症状未见明显改善,超证实胆囊内 B 结石无变化者2例, %。 l 占3 总有效率为9 ̄。 7. / 4 典型 病 倒 例1李XX, ,2 , 民,9 6 o 2 : 女 2岁 农 l9 年lf 0日就诊, t 患者右胁疼痛时有 发作 , 每天生气或过食油腻之物后即觉右胁隐痛不适, 有时不治亦可自行 缓解。 一周前因与他人发生i角, : 疼痛又作, 1 经当地医院治疗不效而来我院
7 8
< 求医问药 ) 下半月刊 Se Me i l n s h M ein 2 1 年第 l eI dc A dA kT e dc e 02 ‘ a i O卷 第 5 期
刻诊: 患者发育正常, 慢性病容, 痛苦貌, 面萎黄, 口苦纳差, 巩膜轻度
黄柒 , 舌苔 厚腻 微 黄 , 脉细 弦而数 。 检查 : 3%, 律剂 , T8 心 心率 10 分 。 0 次/ 双 肺 ( )腹 平软 , 一 , 右胁 压痛 明 显 , 向右 肩胛 放射 。 且 肝功 能正 常 , 细胞3 红 .
1g 莪 术 1g 北柴胡 1g 枳 壳 lg 内金2g 白芍3g、 黄5 、 2、 2、 2、 2、 0、 0 大 g 三棱 1g 2、 枳 实 1g 二 花2g 公 英3 g 芎 1g 生石 膏2g 元 胡 1g 川 芎 1g 3 2、 0、 o J¨ 2 、 0、 5、 2 ,剂
水煎早晚服, 药后热退痛减 , 食量增加, 药证相符 , 守方出入再进。 经服药2 o
儿童问题行为的诊断与矫治

一、多动症儿童在不同年龄 阶段的表现
4、小学期:多动症表现最明显、最突出的时 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扰乱 邻近同学,发脾气,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一、心理治疗 二、家庭治疗 三、学校教育 四、其他辅助治疗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疗法 主要是解释、鼓励、安慰、保证和暗示等,向 家长解释多动症的性质,鼓励他们克服消极悲 观情绪,积极配合治疗 引导多动症儿童树立信心,鼓起勇气,克服注 意不集中的毛病,改善自己的行为。
2、行为矫正法
主要是训练儿童采用较合适的活动改善 注意力,克服做事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椅子上扭动,或不停地敲打桌面、或在桌面或 课本上乱涂乱画 下了课,又跑又跳又叫唤,不顾危险地攀高, 或与人打逗,爱惹是生非或做各种怪样,一刻 也不停歇。
二、多动症儿童的主要特征
3、冲动任性 常常行动先于思维,遇事易冲动,想干什么就 干什么,心血来潮不计后果,全凭冲动行事。 性情执拗,放任自流,行为冒失,好发脾气, 倔强任性,无礼貌,爱滋事。 上课时擅自离开座位、找别人讲话等; 横过马路,不顾有无汽车,突然横穿过去; 站在高处不顾后果地向下跳,特别容易冲动、 易激惹、情绪不稳, 做作业,匆匆了事,考试时则抢先交卷,不愿 核对一下。
记分方法:无=0,只一点=1,多=2,很多 =3,总分15分或15分以上者,就有多动症 的可能,分数越高,则可能性越大。
3、Barkley多动症评价方法
另一种常用的量表是Barkley多动症评定方法。 该方法包括三个内容:①与儿童、父母和教师
儿童多动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2) 在对青少年的心理治疗中,病人对自 己的问题和反应方式有时只是表面上的认识, 而使治疗陷入困难。这时,如果医生错误地 试图照搬成年病人心理治疗的谈话方式解决 问题是困难的。
(3) 在对有病儿童的治疗中,不可能截然划清心理教育与 心理治疗之间的界线。应防止错误地把教育理解为教训,甚至 是为了达到目的而采取的禁止措施和惩罚措施。儿童和青少年 同成年人的每一次较长时间或重复的接触交往,均会有积极或 消极的教育意义。这意味着治疗者自己也要同儿童或青少年一 起投入治疗,即治疗者要谈自己的看法,要以身作则,要允许 青少年对自己提出疑问。治疗者不可使自己退回到一个与病人 有一定距离的观察者的角色,必须始终对自己的行为、自己对 儿童和青少年的影响,以及所产生的移情保持清醒的头脑。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二、临床表现 三、治疗 四、护理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1)患儿的母亲常在孕期或围产期有较多并发 症,常有大量吸烟或酗酒史。 (2)遗传因素,如:患儿的血缘兄弟、父亲等 有较多多动或注意不集中表现;双生子中单 卵双生子的患病率高达51%~64%;亲属中 酒精中毒、反社会人格及癔症者也较多。
三是注意孩子的社会功能训练,培养孩子独立生活能力,针 对不同年龄安排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增加体育锻炼及手指技巧 训练内容。
③治疗者的功能有以下三项:
一是当好医务人员、家长、教师三者组成的诊治团队的组织 者和治疗者。
二是支持性心理治疗与行为矫正。支持性心理治疗是指在医 生治疗的基础上,再给患儿树立自信心,逐步以安慰、解释、鼓 励、指导、疏通感情、调整环境等处理,帮助患儿树立自信心, 逐步克服不良行为。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幼儿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10%之间。
表现为在认知参与的活动中,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缺乏持久性,活动量多且经常变换内容,行为冲动、唐突、不顾及后果。
通常起病于6岁以前,学龄前症状明显,随年龄增大逐渐好转,部分病例可延续到成年期[1]。
近年来,关于ADHD的研究成为一个热点,为增加人们对此行为障碍本质的认识,本文对近年来ADHD研究结果概述如下。
一般在5岁前起病,特征是在需要认知参与的活动中缺乏持久性,易由一项活动转向另一项,但哪一项也完不成,同时伴有混故,违反纪律,但不是故意蔑视纪律,而是因缺乏考虑所致。
患儿与成人在相互交往时常有脱抑制表现,缺乏正常的慎重与节制。
认知、运动和言语发育的特异性延迟很常见。
可继发社交紊乱行为及自卑。
国外报告其发病率约占学龄儿童的3%-10%,国内报告为1.5%-12%。
现患病率调查结果悬殊除了有国家和地区间实际存在的患病差异外,与所用调查诊断方法和量表不一致有关。
按DSM-IV-R诊断标准,在学龄儿童中较公认的患病率为3%-5%。
男女发病之比为9:1-4:1。
这与男孩多动症状突出,伴冲动、攻击行为和品行问题较多有关。
本病受到社会的关注在于有较高的患病率和患儿常伴有学习困难。
而心理行为矫正和药物治疗在部分儿童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研究发现,利他林(Ritalin,最常使用的处方药物)可以使ADHD小脑活跃度低的地方增进活跃度。
我们也知道ADHD不是单独出现,往往合并像是读写困难、发展性协调困难、甚至自闭症。
这暗示了脑部多区域或是单区域功能不良会影响多区域整合联结。
有一些独立研究,支持这些诊断,其实都是由于小脑机能所造成的。
我们知道,目前多动症患儿越来越多了,那多动症的患病率到底是多少?随着国际上有关多动症诊断标准的逐渐统一,现在国内外学者报道的多动症患病率已比较接近,如美国3.4-4.7%、德国3.9%-9.0%、日本4%、澳大利亚7.5%-11%、新西兰3.0%、巴西5.8%。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多动症的预后
从魏斯(Weiss)1971年在加拿大的蒙特利尔研究算起,其间包括巴克利(Barkley)1990年在美国的密尔沃基研究,马纽哲(Mannuzza)1993年、1998年在纽约的研究,颜文伟1994年在上海的研究到别得尔曼(Biederman)1996年的研究,索瑞(Soren)2002年的研究,已经历时了31年之久。
其中后4者均属前瞻性纵向,有对照组的报告,魏斯(Weiss)追踪15年,未设对照组,别得尔曼(Biederman)追踪4年,未到成人。
马纽哲(Mannuzza)追踪9~16年,巴克利(Barkley)追踪8年,颜文伟追踪15年,索瑞(Soren)追踪了30年,后4人的研究大约都到了成年人。
结论显示多动症对个人、对家庭和社会是有一定危害的。
多动症不只是一个儿童时期的问题,它还会影响到成年以后的未来。
澳大利亚学者通过对1292例违法犯罪少年的调查,发现有978例在学龄期诊断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为75.53%,从而提示儿童多动症易发生心理变态、品行障碍,甚至违法犯罪。
湖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科肖代齐
多动症对于各个年龄来说有其连续性。
有的学者认为:跟随年龄的增长,从多动的症状偏多逐步转化为注意缺陷偏多。
学龄前期的儿童常表现为“多动——冲动”这一类型。
学龄期以“多动——注意缺陷”组合型为多,青春期以后表面看来大运动的活动已不存在,故为“注意缺陷”型。
不过,根据笔者的临床观察得知,“多动”这一症状,是始终都没有消失的,只不过多动的形式改变了而已。
由于人的年龄增大,于是就晓得要掩饰自己不符合社会习俗的行为,譬如儿童时期天真动作消失了,不撩人了,上课时的小动作停止了……代之以青少年的好动与冲动,譬如目的性不强的奔跑,嗜好打球、跑步,常常是被朋友一叫,就丢掉正常的功课去行动。
性情上出现对立、违抗,易与人发生冲突。
成年人常表现出难以在办公室久坐办公,喜欢出外溜达,有的人只愿意做外勤工作,不愿意做坐着的事情……。
我国颜文伟调查发现多动症组有6.1%从事个体户职业,如修理自行车等,而对照组只有1.9%的人从事这种职业,这可能是有多动症的人不愿做有规则、受约束的工作而更愿意做放任与自由活动的职业的缘故,颜氏发现仍有35.5%的人活动过多迁延至成年。
20世纪80年代以后,相继有学者(Clampit, pirkle,1983;Thorley, 1984;Brown, Gorden,1986)对ADH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到青春期缓解这一观点提出挑战,他们认为:到青春后期,症状并未缓解,只是表现形式发生了变化。
ADHD仍然有与年龄不相称的表现,尽管活动过多减轻了,但注意缺陷仍存在。
至于影响预后的因素,巴克利(Barkey)和魏斯(Weiss)的看法大致相同,即:情绪紊乱,是由于家庭的精神卫生状况不良,和本人原本情绪不稳或素来有攻击行为者以及智力发育不良者。
伙伴关系不佳,是由于在家庭成员之间情绪的表达方式以及接受程度均无良好氛围的关系。
教育成就方面受到影响,是由于儿童智力较差,多动任性,亲子关系不良,家庭经济有困难引起。
颜文伟还发现,由于儿童的注意缺陷影响到学习成绩,以至后来的学业难以完成,在调查中,多动症组儿童有57.4%达不到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对照组只有29%,两组有显著差异。
就业状况不佳,是由于智力不良,亲子关系不好引起。
颜氏研究认为,虽然多动症组与对照组比较,就业比例相似,均为88%左右,然而多动症组的职业层次显著较次。
反社
会行为,是与儿童多动、亲子关系不好和多次被解雇有关。
成人违法犯罪,与儿童时期的情绪不稳、有攻击行为有关。
影响儿童多动症的结局的许多因素,其实都是相互关联的。
魏斯认为并不是某个单一因素可以预测结局,智力、情绪稳定性(攻击、对挫折耐受力)以及家庭环境、亲子关系等因素的综合才能预测多动症的成人预后。
总的说来,多动症的成人结局有以下几种情况:
1.学业情况:受教育年限均低于对照组2~3年,接受大学教育的人数较少,辍学率高,有的甚至高于对照组4倍。
2.工作情况:在24~25岁时工作状况明显比对照组低,表现在工作能力差,工作独立性差,完成任务的能力差,与上级融洽相处的关系差,例如技术工种被解雇率是对照组的3倍,开车易出交通事故,60%的人受伤,40%的人曾发生2次以上交通事故。
3.各种精神障碍:反社会性人格发生率为12~23%大约是对照组的6倍。
重症抑郁症的发生率占27%,是对照组的2.2倍,物质滥用率为12~16%是对照组的3~4倍。
此外,还有逐渐恶化的社交能力差和自尊心、自信心下降。
4.性行为不良:交往异性的年龄早于对照组,性伙伴较多,患性传播疾病也较多。
儿童多动症如果能得到连贯的综合治疗与调护,包括药物治疗、特殊教育、辅导(包括早期对父母的辅导)训练儿童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学校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对儿童的个别心理治疗,有时需要长达数年乃至十几二十年,直至青少年结束,可望有较好的效果。
小结
儿童多动症所能观察到的年龄常在3~4岁,从幼年到成年,病程是连贯的。
随着年龄的增加,注意缺陷显得更为突出,多动往往仍然存在,而表现得隐袭。
各种共患病相继发生。
迁延至青少年乃至成人的发生率约为10~60%。
由于智力因素、攻击性行为、对环境的耐挫力和情绪的稳定性以及家庭境遇,连贯的综合治疗与否都可能影响到日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