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发展特点和前景探析
中巴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分析

中巴贸易竞争性和互补性剖析
中国与巴基斯坦是世代友善国家, 中巴两方在政治、经贸领域都存在着比较
亲密的关系。
进入21 世纪后 , 中巴的沟通日趋亲密 , 经济议题渐渐成为两国政府
间的中心议题 , 两方经贸合作进入了新的阶段。
与此同时,2013 年,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思 , 并快速展开起来 , 而巴基斯坦正利处于“一带一路”战略的节点上 , 所以 , “一带一路”在巴基斯坦的成败关系着整个战略的成败。
鉴于此 , 研究中巴间的经贸关系就显得极为重要。
本文主要经过选用2000 年到 2014 年的中巴贸易数据来进行研究剖析, 经过研究发现 , 对比两方密切的政治关系 , 中巴经贸关系的发展其实不理想 , 存在着诸多问题。
中巴贸易主要存在三个问题 : 第一 , 中巴贸易逆差不停扩大 ; 第二 , 中巴贸易数目和构造不均衡; 第三 , 巴基斯坦在中国的南亚贸易圈的地位不停降落。
鉴于以上的研究 , 同时为了进一步认识中巴贸易, 本文侧重对中巴贸易进行
了竞争性和互补性剖析。
经过竞争性剖析 , 发现中巴之间竞争性十分有限, 竞争仅仅限制于棉花等个别产品, 巴方有竞争力的产品很少, 相反 , 关于巴基斯坦 , 中国
的很多出口产品都具备很强的竞争力; 经过互补性剖析 , 发现中巴两方在化学品、工业品和机械装备等产品领域互补性较强。
本文的结论是中巴贸易之间的互补性
远远大于两方的竞争性 , 两方贸易极不均衡 , 中国应该主动给与巴方更多的贸易
优惠 , 增强对巴方的投资 , 同时加速发展“一带一路”战略和中巴经济走廊, 同时适量地化政治优势为经济优势来发展中巴贸易。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策略研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加强,进一步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出发,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的策略。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一个全球性经济合作倡议,旨在推动沿线国家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
其中,巴基斯坦作为中国在南亚的重要合作伙伴,被纳入了“一带一路”的框架之中。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在这一背景下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首先,中国与巴基斯坦应进一步优化贸易结构。
目前,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主要集中在传统的商品贸易上,如纺织品、机械设备等。
而随着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双方可以进一步深化贸易合作,将重点放在高附加值、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上,如电子产品、通信设备等。
这有助于提升双边贸易的附加值,提高双方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中国与巴基斯坦应加强贸易便利化。
贸易便利化是促进贸易合作的关键因素之一、双方应在贸易便利化方面加强合作,提升海关通关效率,简化贸易程序。
此外,还可以加强贸易信息分享,提高货物流通的信息透明度,降低贸易成本,促进贸易合作。
另外,中国与巴基斯坦应加强投资合作。
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双方还可以进一步深化在投资领域的合作。
中国企业可以加大对巴基斯坦的投资力度,共同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工业园区建设等合作项目。
这不仅能够提升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水平,也有助于中国企业拓展市场。
最后,中国与巴基斯坦应加强人文交流。
人文交流是深化两国合作的重要基础。
双方可以加强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为贸易合作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动力。
综上所述,“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应以优化贸易结构、加强贸易便利化、加强投资合作和加强人文交流为策略目标。
通过进一步提升双边贸易合作的水平,双方能够实现互利共赢,促进经济发展。
中国与巴基斯坦货物贸易关系研究

中国与巴基斯坦货物贸易关系研究中国和巴基斯坦是传统友好邻邦,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关系非常紧密。
近年来,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货物贸易持续增长,各种因素促进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和巴基斯坦货物贸易关系的发展和特点。
首先,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货物贸易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要。
两国有着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互为传统友好邻邦。
双方在政治、经济、安全等方面有着共同利益和需要,这为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和巴基斯坦有着互补性的经济结构。
中国拥有庞大的制造业和工业基础,而巴基斯坦是一个农业国家。
两国之间的经济结构互补,为贸易合作提供了条件。
中国可以向巴基斯坦出口大量的制造品和机械设备,而巴基斯坦可以向中国出口棉花、皮革和农产品等。
第三,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合作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推动。
两国政府在经济领域有着密切的合作,签署了许多贸易协议和合作文件。
例如,两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和投资保护协定,以促进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政府的支持和扶持为两国之间的货物贸易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第四,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受到地理和交通条件的影响。
中国是巴基斯坦在亚洲的重要邻国,两国之间的地理距离相对较近,交通便利。
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有着公路、铁路和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这为货物的运输提供了便利和快捷的条件。
第五,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巴货物贸易关系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之一,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互联互通和贸易合作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合作。
中国投资了大量资金用于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公路和铁路等。
这为中巴之间的货物贸易提供了便利和条件。
总之,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货物贸易关系发展迅速,受益于两国之间长期的友好合作关系、经济结构的互补、政府的支持、地理和交通条件以及“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
双方的贸易合作既促进了双边经济发展,也有助于两国人民的福祉和共同繁荣。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经济贸易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巴经济贸易研究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巴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也进一步加强。
中巴两国在地缘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双方利益的融合也日益加深。
本文将从“一带一路”的背景出发,探讨中巴经济贸易研究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巴经济贸易合作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通过建设一条拥有互联互通、开放共赢的新型国际合作走廊,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合作的深入。
作为第一个积极响应的国家,巴基斯坦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对象之一。
自2013 年以来,中巴两国在能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合作广泛开展,使得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不断增加,战略性合作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互利共赢,务实合作是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的基本原则。
中国成为巴基斯坦最大的外交与经济援助国,双方交往越来越密切。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在积极走出去,在推动经济全球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同样,巴基斯坦作为一个潜力巨大、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试图开拓的亚洲市场中具有重要地位。
双方之间的贸易往来、投资合作正逐渐加强,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一环,成为中巴合作的突破口。
二、中巴经济贸易合作现状1.贸易规模扩大中巴之间的贸易额逐年递增,截至2021 年第一季度,中巴贸易额达到161.19 亿美元。
其中,中国出口到巴基斯坦的产品主要包括电子产品、机械和配件、纺织品等,巴基斯坦出口到中国的产品主要是纺织品、皮革制品、矿产品等。
2.投资合作逐渐加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巴经济贸易合作也得到了双方深度关注。
中国一系列在巴基斯坦投资的项目,为巴基斯坦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中巴经济走廊计划是中塔经济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计划通过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农业等方面合作,促进中巴经济贸易的繁荣。
同时,巴基斯坦也成为中国非常重要的投资目的地之一。
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建设的许多项目包括发电厂、公路、港口、桥梁和转基因技术等领域,不仅推动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契机。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这种持久的经济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增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以及现状。
历史背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两国政府开始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1959年签署的中巴友好合作协议,该协议奠定了两国之间的基础。
在1960年代初,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个友好贷款,用于支持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
此后,中巴友好合作成为两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的核心。
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了许多技术和设备,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提供了包括铁路、水电站和港口等在内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项目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强了两国间的紧密合作。
现状如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商务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加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双边贸易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贸易一直在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192.8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为155.08亿美元,进口额为37.73亿美元。
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投资合作中国还在巴基斯坦实施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巴经济走廊(CEPEC)项目,该项目旨在加强两国间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
自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包括港口、公路、铁路和电力站等。
这些项目不仅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商机。
农业合作除了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外,中国和巴基斯坦还加强了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提供了农业机械和技术,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两国合作开展了农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策略研究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策略研究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加深和全球贸易的拓展,“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举措,正逐渐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合作伙伴,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合作也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策略进行研究,探讨双方在这一领域的合作模式、合作内容以及合作优势,并提出未来合作的发展方向和策略建议。
一、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的背景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端,东邻印度、南临阿拉伯海,西与伊朗接壤,北与阿富汗毗连,是南亚地区和阿拉伯半岛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和区域大国。
作为中国的友好邻邦和重要合作伙伴,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同时地处“一带一路”的交汇之地,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战略价值。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自上世纪50年代建交以来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双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展,成为中巴友好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一带一路”倡议的背景下,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模式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
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巴基斯坦的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开发和工业园区建设等大型项目,为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大支持,同时也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良好机遇。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项目就是双方合作的重要成果,通过打造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促进产业合作和贸易往来,为两国经济合作注入了新动力。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也在拓展合作方式上呈现多元化趋势。
除了传统的商品贸易外,双方也积极探索服务贸易、投资合作、技术转让等领域的合作模式。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双方的合作领域还将不断扩大,合作模式也将更加多样化,为双方贸易合作带来新的动力和机遇。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内容涵盖了多个领域,具有丰富的合作优势。
双方在传统商品贸易领域合作紧密,涉及原材料、矿产、农产品、纺织品等多个领域,相互补充优势。
随着双方合作深入,服务贸易、高新技术产品贸易、投资合作等新兴领域也将成为合作的重点。
一带一路加速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的步伐

一带一路加速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的步伐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为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一倡议旨在加强亚洲国家之间的合作,并促进东西方经济联系的深化。
作为一带一路的关键节点之一,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合作不断加速,为两国经济发展带来了相互的利益。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探讨一带一路的推动下,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加速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地理位置的优势是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加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位于亚洲东部,而巴基斯坦则位于亚洲西部。
两国地理位置的互补性使得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具备了天然的优势。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将加强两国之间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运输网络的互联互通,进一步缩小了地理距离,提升了两国贸易的便利性和效率。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巴基斯坦贸易合作提供了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支持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
例如,中国政府设立了一带一路发展基金,提供贷款和投资支持,为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开展业务提供了资金保障。
此外,中国还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多项贸易协议和自由贸易协定,为两国之间的贸易合作提供了法律和经济上的保障。
再次,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互利合作是推动贸易加速的关键因素。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使得中国企业更加关注巴基斯坦这一潜在的市场。
中国企业在巴基斯坦投资建设了多个重要的基础设施项目,如瓜达尔港口和卡拉奇-拉合尔高速公路等,这些项目不仅促进了巴基斯坦经济的发展,也为中国企业的投资和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同时,巴基斯坦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其丰富的资源和优势产业也吸引了中国企业的关注,进一步推动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最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合作加速对双方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据统计,巴基斯坦是中国在南亚地区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中国则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和进口来源国。
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使得双方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商品的种类也日益丰富。
中国与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合作前景分析

中国与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合作前景分析中国与巴基斯坦是友好邻邦,两国在农业和旅游产业方面具有巨大的合作潜力。
本文将对中国与巴基斯坦现代农业和旅游产业合作的前景进行分析。
一、现代农业合作前景分析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是农业大国,两国在农业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
随着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拥有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
而巴基斯坦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土地,是世界上主要农业生产国之一。
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现代农业方面有着天然的合作优势。
中国与巴基斯坦可以在现代农业领域开展多方面的合作,比如农业科技交流、农业机械设备的引进和合作生产、农业投资合作等。
中国可以向巴基斯坦输出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
中国自身也可以从巴基斯坦引进一些热带农产品,丰富中国市场。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的推进也为中巴农业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地区地理环境适宜农业生产,尤其是在巴基斯坦的旁遮普省和信德省等地区,农业资源丰富。
中国可以通过经济走廊实现与巴基斯坦的农产品贸易,为两国农业合作提供更多的空间。
中国与巴基斯坦在现代农业合作方面前景广阔,双方可以在技术交流、设备引进、投资合作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产品贸易的互利共赢。
中国和巴基斯坦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世界上著名的旅游目的地。
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文化和世界各种各样的自然景观,例如长城、故宫、丽江古城、黄山等景点。
而巴基斯坦也有着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例如喀喇昆仑公路、摩亨佐-达罗文古城等景点。
目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在旅游产业方面的合作还比较薄弱。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巴经济走廊的建设,两国在旅游产业方面可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双方可以加强旅游项目开发和旅游资源整合。
通过合作开发一些新的旅游线路和旅游项目,丰富两国旅游产品的种类,促进两国旅游业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6.9 6.4 8.49 7.68 10.11 9.64 10.67 9.13 9.71 11.62 13.97 18 24.3 30.61 42.6 52.47 65.39
年度
历年中巴双边贸易统计 (1991-2007 年) 金额: 亿美元
总额 我出 口 6 5.5 7.52 6.06 7.88 6.21 6.88 5.24 5.81 6.7 8.15 12.42 18.55 24.66 34.3 42.4 54.33 我进 口 0.9 0.9 0.96 1.62 2.23 3.42 3.79 3.89 3.9 4.92 5.82 5.58 5.75 5.95 8.3 10.07 11.05 巴方 逆差 6 5.5 6.56 4.44 5.65 2.79 3.09 1.35 1.91 1.78 2.33 6.85 12.8 同比增长率 总额 18.97% -7.25% 32.67% -9.50% 31.80% -5.10% 11.30% -14.50% 6.20% 19.60% 20.40% 28.80% 35.00% 我出口 20.80% -7.80% 36.40% -19.40% 30.20% -21.40% 11.10% -23.90% 10.70% 15.50% 21.60% 52.40% 49.40% 32.90% 39.00% 23.70% 28.20% 我进口 -0.9 2.6 5.9 68.00% 37.70% 52.50% 11.50% 2.60% 0.30% 25.60% 18.80% -4.20% 3.00% 3.50% 40.00% 20.90% 11.05%
近年来, 中巴贸易金额增长很快但商品结构变化不大。 中国对巴 出口主要是 5 大类商品, 即机电音像设备、 纺织品、 车辆及运输设备、 化工原料及制品以及贱金属及制品。其中机电音像设备以及纺织原 料及制品所占比重较大, 2000 年的 32. 从 9%升至 2005 年的 50. 7%。 中国从巴进口也主要是 5 大类商品, 占从巴进口总额的近 90%, 即纺 织原料及制品、 矿产品、 皮革及制品、 化工原料及制品以及活动物及动 物产品, 其中主要是原料性产品, 制成品在进口中的比重仍很小。 2004 年以来, 矿产品和皮革及制品, 特别是贱金属及制品在进口中所占比 重有所上升。 (三) 进出口商品结构不匹配 中国与巴基斯坦一样也大量进口石油并出口纺织品, 而对于巴大 量需要的生活耐用品, 吃穿用品和建筑材料, 中国产品又难以与发达 国家的产品竞争, 这种进出口商品结构急需优化。 (四) 两国贸易地位不对称 虽然在南亚国家中, 巴基斯坦是仅次于印度的中国第二大经贸合 作伙伴, 但中巴贸易额对中国而言显得微不足道。就巴基斯坦而言, 2007—2008 财年中国是其第七大进口国。 这说明巴基斯坦对中国的 贸易依存度远大于中对巴的贸易依存度。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经济与法
2008.11(中)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经贸发展特点和前景探析
周 蓉 周海燕
摘 要 中国与巴基斯坦早在 1951 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制约, 两国经贸发展较为缓慢, 进出口商品 结构也未实现多元化和优化。近年来, 随着两国对外开放的深化, 中国与巴基斯坦的贸易规模将不断扩大, 在一般贸易、 服 务贸易甚至与之相关的投资领域都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经贸合作 自由贸易区 中图分类号: F125 文献标识: A 文章编号: 1009-0592(2008)11-142-02
(五) 经济合作和投资加快但层次较低 近年来, 两国大型合作项目有所增加。中国协助建设的发电、 道 路、 港口等设施受到两国政府和人民的高度重视, 这类项目的合同金 额达 70 亿美元左右,实际完成金额达 50 多亿美元。中国以无偿援 助、 优惠贷款和低息贷款等形式向巴方提供融资。 两国企业的相互投 资也活跃起来, 但项目规模不是很大, 直接投资的金额也不多。从投 资规模看, 中国对巴投资数额与中国的经济规模相比数额太小, 截至 2007 年底, 中方在巴直接投资金额达 10. 亿美元, 2 主要分布集中在 轻工、 家电、 矿山、 电信等行业, 对其它领域的投资则非常少;中国在巴 利用外资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小。 巴在华投资项目数 176 个, 实际投资 3336 万美元。 二、 目前中巴经贸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 (一) 巴基斯坦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基础设施较为薄弱 巴基斯坦自然经济还占相当大的比重, 市场规模狭小, 市场机制 能够发挥作用的范围都十分有限。另外巴交通运输、 通讯、 能源供应 和教育等方面的条件即使与大多数亚洲国家相比也是较落后的, 这在
18.71 26.00% 26 39.00%
32.33 23.10% 43.28 24.60%
数据来源:中国海关 : (二) 进出口商品结构基本保持稳定
作者简介: 周蓉、 周海燕, 湖北经济学院。
Legal System And Society
2 0 08 .1 1(中)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巴经济合作。 同时, 巴可向中国出口的商品品种 不多, 只有棉花、 毛皮、 革、 箱包、 部分农产品和矿产品等, 而且质量、 交 货期等方面无法与其他国家竞争; 巴企业在向中国市场推销方面, 也 不如其他亚洲国家主动积极。 (二) 中巴两国经济合作的目的不尽相同 巴基斯坦对引入中国技术, 吸引中国企业投资和减少贸易逆差较 为关注, 而中国企业则更关注扩大在巴的商品市场及更多地利用巴基 斯坦的自然资源。经济合作目的的差异可能导致经济合作结构不合 理、 规模难以扩大和进展缓慢等问题。 (三) 文化差异与安全问题 中巴问混差异较大, 限制了双边投资的深化。同时, 巴基斯坦的 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近年来频繁发生恐怖事件, 袭击、 绑架和爆炸事件 石油发生, 在客观上无疑会对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产生较 为不利的影响。 三、 目前中巴经贸发展中存在的有利因素 (一) 双方加强经济和政治地位的强烈愿望 中巴两国都致力于顺应当前区域合作的潮流, 提高政治地位和国 际影响力。 巴是发展中大国之一, 也是南盟第二大国和世界第六人口 大国。但巴国内政治和社会环境复杂, 而中国政局稳定, 中印关系良 好。 巴积极推动中巴合作有利于制衡印度的影响, 巩固经济地位。 对 中国而言, 中巴合作有利于粮食安全, 能源进口,加强与海湾地区的 经贸关系以及中国在亚洲经济地位的巩固。 (二) 地缘上的先天优势 地缘优势虽然已不再是双边经贸合作的必然因素, 但由于国际竞 争日益剧烈, 两国地理位置相邻仍然为以成本优势取胜的有形商品贸 易在双边贸易中争取了更大的竞争优势。 (三) 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的制度性保障 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将促使两国通过强化竞争和 规模经济提高双方的生产率, 提升两国经贸合作水平; 同时有利于中 国把巴基斯坦继续作为在南亚地区的重要经济平台, 开展与包括印度 在内的整个南亚地区的区域经济合作, 更好地发挥中国部分产业的比 较优势。2007 年 7 月 1 日, 《中巴自贸协定》 关税减让进程全面启动, 中巴两国将分两个阶段对全部产品实施降税。 1 阶段在协定生效后 第 5 年内, 双方对占各自税目总数 85%的产品按照 5 种类别, 以不同的降 税幅度实施降税。 其中, 年内, 3 双方将约占各自税目总数 36%的产品 关税降为零。中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畜产品、 水产品、 蔬菜、 矿产品、 纺织品等, 巴方降税产品主要包括牛羊肉、 化工产品、 机电产品等。 (四)巴基斯坦各种优惠政策的推动 在投资方面, 巴基斯坦为外国投资商提供了非常诱人的条件, 如 外商独资企业所得的收益可以全部汇回; 往巴基斯坦进口原材料, 可 以享受优惠的关税等。同时巴政府承诺了投资政策的稳定一致性。 另外在中巴自贸协定补充协议附件包括了经济区一揽子优惠政策, 以 吸引中国企业或巴中合资企业。其优惠政策包括免除园区建设及工 程项目所需机器、 设备的进口关税和税收; 园区内项目自运营之日起 5 年内免税; 现行 50%的初始折旧率可以提高到 100%; 巴国内其他地
巴方逆差 22.45% -8.33% 36.73% -32.30% 27.20% -50.50% 10.70% -56.30% 41.50% -6.80% 31.10% 193.50% 86.90% 46.20% 39.00% 24.30% 32.33%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友好邻邦,两国具有长期友好合作的历史, 1951 年就建立了外交关系。但是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制约, 两国经贸 发展较为缓慢。进入 2000 年后, 双方经贸合作的步伐加快, 特别是 2006 年 1 月 l 日开始实施两国 FTA 的 “早期收获” 中巴经贸关系 后, 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一、 中巴经贸发展现状及特点 整个 20 世纪 90 年代中巴贸易发展缓慢, 两国贸易规模仅维持在 10 亿美元左右, 年均增长仅 7. 远低于同期我国对外贸易年均增 4%, 长 13. 7%的水平。而 2000 年以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中国 和巴基斯坦双边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中巴经贸发展进程也不断加 快, 这一期间的中巴经贸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一) 双边贸易发展速度显著提升 2000 年以来, 中巴贸易发展速度较上世纪 90 年代显著提升, 年 均增长高达 27. 4%, 这一增长水平高于中国同期对外贸易年均增长 25. 8%的速度, 更高于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日本年均增长 16. 6%的水 平 (见表 1) 。多年来, 中巴始终维持较大贸易顺差。 表1
经济与法
方享受的出口优惠政策也同样适用于该经济特区内。此举为中国对 巴投资提供了便利。 四、 中巴经贸发展的前景分析 (一) 双边贸易规模将稳定增加 基于上述的有利因素并结合中巴贸易目前的发展态势, 双边贸易 规模有望继续呈现向上趋势。以纺织品贸易为例, 根据协议安排, 巴 基斯坦向中国出口织布和家用纺织品的关税已降为零, 纺纱为 3. 5%, 在 2008 年降为零。虽然巴基斯坦纺纱出口在不断增加, 但远低于出 口潜力, 原因是出口商在开拓市场方面做得不够。3. 5%的关税与中 国对其他国家征收该类产品 15%的关税已经是相当低。家用纺织品 同样如此: 尽管中国家用纺织品相对来说有中、 高档优势, 但巴基斯坦 产品在中国低端市场可以大有作为。巴基斯坦已嗅到中国市场的潜 力, 并正尝试进入中国市场。 但是, 巴商品整体出口竞争力较低, 贸易 协议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容乐观。 巴工业发展水平较低, 产品成本较 高, 与他国和组织签署贸易协议能否实现加大巴基斯坦出口和促进经 济发展的目标尚难预料, 前景不容乐观。目前, 在与签署贸易协定的 国家和地区的双边贸易中, 包括即将签订贸易协定的国家和地区, 巴 方均存在逆差, 加之中巴自贸协定刚刚实施, 政治目的性强于经济目 的, 与巴发展的经济后劲尚不明显, 所以短期内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增 长。 (二) 金融领域合作开始尝试涉及但进程缓慢 2006 年 11 月, 由中国国家开发银行和巴财政部联合投资设立了 中巴联合投资公司, 双方各出资1亿美元, 主要为两国企业合作项目 提供融资支持, 这是中巴经贸合作在金融领域初次尝试。 该公司将在 高效利用社会资金、 投资巴关键行业和领域、 满足巴发展战略需要等 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资金的投向将充分体现政府的决策和意图。同 时公司将通过担保、 发债等多种方式大批吸纳外部资金, 能为巴基斯 坦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有利于巴经济投资环境持续改善和巴 经济长远发展。自 2007 年 7 月该公司启动以来, 迄今已投资 12. 14 亿卢比 (约合 1800 万美元) 但是基于目前整体金融形势的紧张加 。 之中国一向对金融方面的谨慎态度, 该金融合作短期内难以显现太大 的成效。 (三) 投资合作前景看好 贸易的快速发展以及 FTA 营造的制度环境发展将直接促进中巴 在经济合作与投资方面的迅速发展, 并广泛涉及各方面。目前, 有潜 力进行投资合作的领域主要包括机械设备制造 (装备) 工业、 纺织业、 家电制造业、 矿产资源开发合作、 能源、 电信等各个方面。 投资合作应 着眼于双方既有的资源优势和工业基础, 开展技术合作, 并力求开辟 第三产业市场。 同时, 随着巴私有化进程的深入, 还会有更多的商机, 中国政府应推动国内企业大胆全面地参与巴私有化进程, 这是全面推 动中巴经济合作走向深化和提高合作层次的最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