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库溢洪道消能设计

合集下载

论述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要点

论述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要点

论述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要点1前言溢洪道是水库枢纽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它承担着宣泄洪水、保护工程安全的重要作用。

在进行工程加固以及结构改造过程中,对于溢洪道的布局进行合理设计与调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水库汛期运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是工程设计的重点。

2溢洪道布置基本要求溢洪道设计应符合SL253-2000(或DL/T5166-2002)《溢洪道设计规范》的要求。

河岸式溢洪道布置可包括进水渠、控制段、泄槽、消能防冲设施及出水渠。

溢洪道的布置应根据地形、地质、工程特点、枢纽布置、坝型、施工及运用条件、经济指标等综合因素进行全面考虑。

溢洪道布置应结合枢纽总体布置全面考虑,避免泄洪、发电、航运及灌溉等建筑物在布置上的相互干扰。

溢洪道的泄量、溢流前缘总宽度及堰顶(或闸底板)高程等应根据的因素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定。

当设有正常、非常溢洪道时,正常溢洪道的泄洪能力,不应小于设计洪水标准下所要求的泄量。

正常溢洪道在布置和运用上可分为主、副溢洪道,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坝型、洪水特性及对下游的影响等因素研究确定。

溢洪道的位置应选择有利的地形和地质条件布置在岸边或垭口,并宜避免开挖而形成高边坡。

溢洪道应布置在稳定的地基上,并应充分注意建库后水文地质条件的变化对建筑物及边坡稳定的不利影响。

溢洪道进、出口的布置,应使水流顺畅,溢洪道轴线宜取直线,如需转弯时,宜在进水渠或出水渠段内设置弯道。

当溢洪道靠近坝肩布置时,其布置及泄流不得影响坝肩及岸坡的稳定。

在土石坝枢纽中,当溢洪道靠近坝肩时,与大坝连接的接头、导墙、泄槽边墙等必须安全可靠。

溢洪道的闸门启闭设备及基础抽排水设备,应设置备用电源,保证供电可靠。

3水库溢洪道泄洪安全的设计3.1进口段进水渠道口布置应因地制宜,使水流平顺入渠,体型宜简单。

当进口布置在坝肩时,靠坝一侧应设置顺应水流的曲面导水墙,靠山一侧可开挖或衬护成规则曲面。

当进口布置在垭口面临水库时,宜布置成对称或基本对称的喇叭口形式。

溢洪道水力设计—出口消能段设计

溢洪道水力设计—出口消能段设计

挑流式
a.重力式消能 b.衬砌式消能
2.设计原则:
设计原则同溢流坝,唯有泄槽末端的挑流坎构造与溢流堰的鼻坎 不同,现说明如下:
挑流坎
重力式:土基,如图(a)。
衬砌式:(坚硬完整)岩基,如图(b)。用锚筋 与岩基连接,可减少开挖与砼量。
面板
面板
齿墙
齿墙
(a)
护坦
(b)
★挑流坎的构造:坎上需设通气孔、排水孔。
★作用
通气孔:向水舌下补气,减免真空影响挑距和空蚀。
排水孔 坎上 坎下
排除反弧段积水 排除渗水,降低墙后渗水压力
225.5 i=0.4
218.3
R1 =12.0 1:0.9 1:0.9
1:2
1
R 2=18.0
230.6
228.0
223.9 4!
消能防冲设施
项目6 河岸溢洪道 水布垭水电站溢洪道
岳城水库溢洪道上游
岳城水库溢洪道下游
桥墩水库溢洪道
公伯峡
糯扎渡水电站
消能防冲设施
(1)底流式:适用于地质条件较差或溢洪道出口距坝较
1.消能方式:
近的情况。
(2)挑流式:适用于水头大,有较好的岩基或泄槽末端远 离拦河坝,挑流冲刷坑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

试论某水库溢洪道设计及优化

试论某水库溢洪道设计及优化

试论某水库溢洪道设计及优化水库溢洪道设计直接影响着水库的安全运行,对于其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主要结合当前某水库溢洪设计问题,进而探讨如何科学规划整体布局,强化节点结构计算,优化整体设计,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

标签:水库溢洪道设计优化1某水库溢洪道概述溢洪道作为水利建筑物的一种防洪设备,筑在水坝一侧,主要是为了防止水坝的毁坏。

如果水库里的水位处在安全限度以上时,水将从溢洪道流出,进而流向下游,主要包括进水渠、泄槽、控制段与出水渠。

从溢洪道所处地理位置来看,主要有岸边溢洪道以及河床式溢洪道两种类型。

岸边溢洪道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因此主要分为四种:第一,正槽溢洪道。

溢流堰与泄槽处于正交状态,其泄槽轴线与过堰水流方向具有统一性;第二,侧槽溢洪道。

其溢流堰顺着等高线方向布置,洪水经溢流堰泄入流向下游;第三,井式溢洪道。

洪水经环形溢流堰泄入下游;第四,虹吸溢洪道。

水流经虹吸管流向下游,可在岸边或者坝内构建。

某水库作为一座具防洪、供水、灌溉以及发电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水库,其库容为2.1亿m3,兴利水位为113.12m左右。

就其溢洪道而言,其型式为坝肩式,置入大坝左坝肩山坡上,地面高程在110.56m左右。

溢洪道地基属于薄层夹中厚层状的灰岩,总体为弱透水性。

依据相应的工程泄流需求,该水库溢洪道经防洪高水位为115.23m 以上洪水时,其全部闸门将会开启泄洪。

在设计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泄流规模、设计方案、地质条件、工程运行形式以及泄流流态等因素。

本文主针对其溢洪道设计而开展一系列的探讨,旨在提高该水库的使用性能与安全性能。

2某水库溢洪道设计重要性分析溢洪道是水库工程中的关键建筑物,在洪水期间,有助于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该水库主要承担的任务有两件:第一,宣泄洪水;第二,防止洪水漫溢出堤顶。

由此可知,溢洪道设计直接影响着水库的安全,合理的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溢洪道的布局以及选型,关系着水库的安全以及整个工程的总造价,同时对水库建成投入使用状况还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1. 引言1.1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重要性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重要性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水库溢洪道是指水库溢洪时,为了控制洪水,有效安全地延缓水位上涨,维护水库的安全运行所设计的控制性工程。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性和效益,对于水库的正常运行和灾害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水库溢洪道设计可以有效控制洪水,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在洪水来临时,水库溢洪道可以通过控制泄流量及泄流方式,降低洪峰流量,减轻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冲击,减少洪灾损失,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水库溢洪道设计还可以保护水库工程本身的安全性。

当水位上涨到一定程度时,水库溢洪道可以发挥调节水位、释放压力的作用,有效减轻水库工程的压力,保护水库的稳定运行。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仅仅有优秀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方案,才能确保水库水利工程的安全运行,有效防止水灾,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

1.2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水库溢洪道设计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安全可靠和有效运行。

在设计水库溢洪道时,需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 安全性原则: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必须以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目标。

要充分考虑水库溢洪可能带来的灾害风险,确保设计符合安全规范和标准,能够经受住各种自然和人为灾害的考验。

2. 可靠性原则: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要确保在各种情况下都能正常运行,排洪顺畅,无堵塞和泄漏等问题。

要考虑设计寿命、结构稳定性和运行维护等方面,确保水库溢洪道长期可靠运行。

3. 经济性原则: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要在满足安全可靠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

要合理配置设计方案,选择适当的技术和材料,保证设计方案经济合理。

4. 生态环境友好原则:水库溢洪道设计应当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因素,减少对周边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要合理规划溢洪过程,减少泥沙和污染物的冲击,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5. 灵活性原则: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要具有一定的适应性和调整能力,能够应对未来的气候变化、洪水水情变化等不确定性因素。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1. 引言1.1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重要性水库溢洪道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水库作为储存和调控水资源的重要设施,其溢洪道的设计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性和运行效率。

水库溢洪道是水库安全运行的最后防线,一旦水库水位超过安全水位,溢洪道就是唯一减轻水库压力、保护水库及下游地区安全的手段。

因此,合理设计水库溢洪道是确保水库正常运行和防止水库泄洪事故发生的重要保障。

水库溢洪道设计直接影响着水库的调度能力和泄洪效率。

合理的设计可以确保水库在洪水季节能够快速有效地释放洪水,减轻水库压力,保护水库大坝安全。

同时,水库溢洪道设计也关系到地区防洪能力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洪水对下游地区的影响,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

综上所述,水库溢洪道设计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防止水库泄洪事故发生,以及保护下游地区安全的关键环节。

因此,加强对水库溢洪道设计的研究和实践至关重要,推动水库溢洪道设计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提升。

1.2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水库作为水资源的重要储备和调节工程,在确保供水和防洪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水库溢洪道作为水库的安全防护措施之一,在重大洪水来临时能够有效减轻水库承压和威胁,保障周边地区的安全。

由于我国地处亚洲季风气候区,洪水频发和水资源紧缺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水库溢洪道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遭遇极端天气情况或其他意外因素时,水库溢洪道能够释放水库积存的大量水量,避免溃坝和洪水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因此,水库溢洪道设计必须合理科学,符合工程规范要求,并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变化和易受影响的因素,以保证水库溢洪道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对水资源管理的重视,水库溢洪道设计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为推动水利水电工程的健康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水库溢洪道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设计对于保障水库的安全运行、防洪调洪以及保护下游的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水库溢洪道设计进行探析。

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保证洪水安全: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应按照设计洪水位和洪水流量进行计算,以确保其具备足够的通过能力,防止洪水溢出水库,保护水库的安全。

2.排除沟坝顶决口: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沟坝顶决口的可能性。

在低洼地区,洪水可能会在水库顶部形成决口,导致水库溃坝,因此溢洪道的出流点应远离沟坝顶部,以减少决口的风险。

3.保护下游安全:水库溢洪道的出流能力应根据下游的河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以避免由于溢洪道流量过大而导致下游河道决口,从而保护下游的安全。

4.保持决策流量:水库溢洪道的设计还要满足一定的决策流量要求,以保障灌溉、饮水以及环境保护等需求。

2.形状参数:溢洪道的形状参数包括溢洪道的长、宽、高以及类型等。

根据洪水流量大小和河道情况,可以选择不同形状的溢洪道,如V型溢洪道、U型溢洪道等。

3.护坡设计:溢洪道的护坡设计是为了保护溢洪道不受流水侵蚀。

护坡设计应考虑斜坡的坡度、坡面的材料等因素,以确保护坡的稳定性。

4.出流点位置:出流点的选择通常需要考虑决口的可能性以及下游河道情况。

出流点位置的选择要避免对下游河道造成冲击,同时也要考虑决口的风险。

在水库溢洪道的设计中,还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水动力计算和结构力学计算,以保证溢洪道的安全可靠。

还需要进行合理的建设成本估算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以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水库溢洪道的设计对于水利水电工程的安全运行和社会利益至关重要。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流量、洪水、河道情况以及下游安全等因素,以制定出最合理的设计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设计探析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库溢洪道是保障水库安全运行的关键部分,它能有效地减轻洪水威胁,避免大坝破坏和溃决事故的发生。

水库溢洪道设计的目标是保证水库最大安全泄洪能力,同时确保溢洪道的合理性、可靠性和经济性。

溢洪道设计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水库最大可能的洪水流量,这包括通过水文资料进行历史洪水频率分析,同时要考虑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洪水频率的影响。

在确定洪水流量的基础上,还需要考虑洪水的水位、过流面积和流速等参数。

根据水库的特点和设计要求,溢洪道可以采用不同形式,如释放闸门溢洪道、溢流堰溢洪道和地表排洪溢洪道等。

释放闸门溢洪道是最常见和常用的形式,通过控制闸门的开闭,调节溢洪流量。

溢流堰溢洪道是通过在坝体上设置溢流堰,使得洪水从堰顶泄流。

地表排洪溢洪道是将洪水引入地表排洪沟进行泄洪。

在溢洪道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水库周边地质和土壤的承载能力,以及引起闸门变形和损坏的减压缝、缓冲闸门室等设施。

还需要进行洪水冲击力和水流侵蚀力的计算,以确定溢洪道的结构设计和防护措施。

溢洪道的设计还需要考虑不同泄洪过程的影响,如瞬时洪峰过程、长期泄洪过程和连续泄洪过程。

这些过程的不同对溢洪道的水力特性和结构强度有不同的要求,需要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际测试来验证设计效果。

在实际的建设中,还需要考虑溢洪道的施工、检测和维护等问题。

施工过程中需要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和工艺措施,保证施工质量和进度。

检测和维护过程中需要定期进行巡查和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溢洪道的安全和可靠运行。

水库溢洪道设计是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关键环节,它直接关系到水库的安全和运行效果。

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和严密的施工、检测和维护,能够有效地保护水库和周边区域的安全,实现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水利工程中水库溢洪道设计简述

水利工程中水库溢洪道设计简述

水利工程中水库溢洪道设计简述水利工程水库溢洪道本身是处理洪水问题的应急性设施,因此在实际设计当中,应当坚持科学选址的理念,要充分保障水库本身的泄洪功能。

因此在溢洪道设计当中,必须要有更为清晰化的思路来进行布局,由此针对溢洪道的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切实保障溢洪道的泄洪效能,促使水利工程的安全性。

本文笔者根据工作实践经验对水利工程中水库溢洪道设计进行了分析探讨。

标签:水利工程;水库溢洪道;设计1、水库溢洪道设计概述在进行水库工程的施工设计时,溢洪道主要是用来处理超出水库安全水位的水分。

当水库中的蓄水量超出水库的安全水位高度时,多余的水分就会通过溢洪道而被引导入水渠的控制段,在进入平底宽顶堰以后,会通过泄洪槽向下倾斜,为了避免倾泻的水分势能过大造成不利的影响,往往还会设置相应的消能防冲设施,确保泄洪的安全与可靠。

通常情况下,泄洪道根据其具体的泄洪情况可以将其分为普通溢洪道与非常溢洪道两种,正常溢洪道主要是用来泄放超出水库安全水位高度的洪水,而非常溢洪道则主要是用来泄放仅仅情况下的洪水。

正常的溢洪道在设计时通常会分为岸边溢洪道或者是河床溢洪道两种,岸边溢洪道根据其具体的结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正槽溢洪道、井式溢洪道、侧槽溢洪道与虹吸溢洪道。

本文以正槽溢洪道为例,具体的分析探讨了溢洪道工作过程中的结构状态以及整体设计。

2、当前水库溢洪道设计存在的问题2.1洪水期间常出现的问题溢洪道能够有效的确保水库在洪水期间的安全与稳定,不会因为水库内水位的过高而出现安全事故。

但是近年来,因为我国水利工程施工项目的数量增加,导致了全国各地出现了一批大大小小的建筑施工队伍,一些施工队伍为了能够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盲目的压缩工程的投资,导致了项目的施工造价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在造价内完成工程施工不得不降低项目的施工标准,进而导致了工程的施工質量与运行性能也急剧下降。

除此之外,水库外的建筑长期在风吹日晒下会出现一定的风化,然后在水流的冲击下,极易发生损坏,进而导致泄洪道的防洪性能受到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水库溢洪道消能设计
发表时间:2015-10-10T10:06:28.913Z 来源:《基层建设》2015年8期作者:郑富春[导读]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本文对于水库溢洪道消能工的各种型式选择原则及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溢洪道消能设计和消能率复核的方法进行说明。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
摘要:本文对于水库溢洪道消能工的各种型式选择原则及方法进行阐述,并结合工程实际对溢洪道消能设计和消能率复核的方法进行说明。

关键词:水库;溢洪道;消能设计前言
溢洪道的建设是为保证水库大坝的安全,宣泄超过规划库容的洪水,防止洪水溢坝,必须设置溢洪道。

溢洪道下泄水流能量巨大,若不经妥善处理,必会导致下游河床受到严重冲刷,甚至可能引起岸坡坍塌、大坝失事的灾难性后果,所以又必须设置消能设施。

溢洪道消能设计主要基于能量转换原理,通过造成水流内部紊动漩滚、水股之间扩散碰撞、水流与固体边界摩擦撞击、水流与周围空气摩擦掺混等途径,消耗水流动能,减轻对下游河床的冲击和破坏。

《溢洪道设计规范》(DL/T 5166-2002)在其条文说明5.5.1条中列出了4种消能型式,即底流消能、挑流消能、面流消能和戽流消能。

目前,水库溢洪道使用比较多的是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据统计两种型式比例分别达到85%和15%。

随着水利水电工程实践的发展,近年来出现了一些新的消能型式,例如引入T型墩、宽尾墩、台阶式消能、多种消能型式复合等。

水利工程与当地自然地理、气候条件、水文地质等关系很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的特点非常突出,反映在溢洪道消能设计方面也是百花齐放、各具特色,因此如何选择溢洪道消能型式、怎样进行消能防冲设计是一个常讲常新的话题,本文就此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溢洪道消能型式选择(一)消能型式选择原则消能型式应满足技术经济原则。

从技术上讲,应选择先进、可靠、安全、消能率高的型式,例如戽流消能虽具有消能效果好、体积小、工程量少、施工方便等优点,但国内几乎没有溢洪道戽流消能案例[1],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都不成熟,所以不应成为首选。

从经济角度考虑,工程量要小、造价适中。

溢洪道是特定条件下使用的泄水建筑物,一般不会使用很频繁,因此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没有必要设计的过于复杂,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应选择简洁、高效的型式,这样有利于控制成本。

(二)消能工型式选择方法4种主要消能型式的优缺点、适用范围如表1所示。

表1 溢洪道消能工适用表
在考虑消能工型式时,主要从地形条件、地质条件、泄流条件以及运行方式、下游水深、河床抗冲能力、下游水流衔接、泄流雾化影响等方面综合考虑。

由表1可见,面流消能和戽流消能适用于下游水深较大的场合,而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对这方面的要求不高,所以通过水利计算得到的消能所需的下游水深-单宽流量的消能率定曲线,与根据下游水位流量关系绘制的下游水深-单宽流量的尾水率定曲线进行比较,可以判断选择哪一类消能型式更适合。

由于河道较宽,任何流量条件下溢洪道满足消能所需的下游水深始终大于尾水深度。

由于尾水深度不足,显然不适合采用面流消能和戽流消能型式,所以应在挑流消能和底流消能之间进行选择。

再结合地质情况,因为地表依次为耕作土层、粉土层、强风化岩层和中风化岩层,总厚度达8~15m,抗冲条件较差。

再加上水头较小,其下泄校核标准流量的挑距为31m,冲刷坑深度达11.8m,存在严重安全隐患,所以选择挑流消能型式也不适合,只有选用底流消能型式了。

二、溢洪道消能防冲设计(一)消能结构设计
仍以前述水库溢洪道为例。

底流消能设计保证池内形成稳定的水跃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根据尾水深度与水跃跃后水深的关系,下泄水流可能出现远驱、临界和淹没水跃三种衔接流态。

临界水跃消能效果最高,但状态不稳定,可能会产生远驱水跃,所以要设计成一定淹没度形态的水跃。

当淹没度取σ=1.05~1.10时,流态稳定,消能效率也较高[2]。

为了避免远驱水跃,又不希望增加护坦长度,可在护坦末端设置消力坎,也可通过降低护坦高程来形成坎前消力池,还可以将两种措施结合起来形成综合消力池。

消力池横断面一般采用矩形,而且大多情况下采用等宽矩形断面。

为了适应尾水位的变化,护坦前段可设计成斜坡形式。

也可采用多级消力池形式,能较好适应下游河床与消力池之间的高度差。

当跃前断面平均流速不超过15m/s时,可通过设置辅助消能工增强消能效果,并缩短池长。

如设置趾墩、消力墩和尾坎。

但跃前流速大于15m/s时,辅助消能工容易受到空蚀破坏,所以不适宜再采用这种型式。

护坦是为了保护河床不受高速水流的冲刷破坏,所以护坦长度应能涵盖水跃跃尾,其厚度必须满足稳定要求,保证不会上浮。

为了提高稳定性,可设置锚筋并插入基岩1.5~3m。

护坦厚度既可等厚,也可以上游厚一些,下游薄一些。

为了防止护坦混凝土开裂,应设置温度伸缩缝。

为了减轻护坦底部扬压力,可设置排水系统。

水流速度较高时,护坦应采用抗蚀混凝土浇灌。

(二)消力池消能率复核
前述水库的设计洪水标准为30年一遇,其校核洪水标准是300年一遇。

由于溢洪道为4级,也就是设计与校核洪水标准与水库大坝一致,这个标准对溢洪道来说有些偏高,会造成一定浪费,所以将消能防冲设计标准进行了调整,设计洪水标准30年一遇不变,校核洪水标准改为100年一遇。

经过计算,溢洪道设置2.2m深消力池,在设计洪水标准状态下,下泄洪水流量是191m3/s,单宽流量是7.64 m3/s·m。

由图2可见,此时尾水率定曲线都在消能率定曲线之上,说明水跃完全可以被淹没,消能效率达到100%。

校核洪水状态下,下泄洪水流量为375 m3/s,单宽流量是15 m3/s·m,尾水率定曲线与消能率定曲线有交叉,小部分尾水率定曲线在消能率定曲线之下,消能效率达到93.6%。

溢洪道校核洪水标准下,下泄洪水流量为552 m3/s,单宽流量为22.1 m3/s·m,此时有更多部分的尾水率定曲线在消能率定曲线之下,但消能效率仍可达到80%。

按照国内外工程实践,消能效率达到80%以上一般就能满足安全需要,故此消力池消能率已达到设计要求。

三、结束语
水库溢洪道消能效果关系到水库大坝的安全,所以消能设计应达到消能效果好、结构可靠、方便检修等目标要求。

合理选择消能型式是实现技术、经济统一性的前提,而结构设计是落实设计思想的重要环节,希望本文所作分析讨论能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红艳,刘耀宗. 奈曼旗山区小型水库溢洪道及消能工型式选择[J]. 内蒙古水利,2014(2):45-46.
[2] 林继镛,王光纶. 水工建筑物[J]. 第5版.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