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77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河南丁彬考点阐述“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2014年高考考纲针对高中生古诗文分析综合能力提出的基本要求,其能力等级为C级。
其中“归纳内容要点”,是指通过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和综合,梳理文章线索,总结文章大意;“概括中心意思”是指对文本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判断与推理,以体会作者观点。
要想顺利攻克此类考题,我们必须准确理解词义、句意,并在此基础上认真梳理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明确文章的内容要点和主旨。
与此同时,我们还需注重细节赏读,做好题目和原文的分析比较。
考题回放(2014年高考新课标一卷第6题)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
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
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
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
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解析】本题属于考查“归纳文章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的典型试题。
从文体类型上看,本文属于人物传记类文章,它以时间为线索叙述人物生平,介绍了于休烈的政治成就和精神品格,在解题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根据这一文体特征对文段进行分层,总结文本大意,然后依据各选项的次序,找出其在文本中的对应区间,把选项和原文进行分析比对。
最后结合常见的错误选项类型,我们便不难发现A选项中“谨遵职业操守”一句在文本中并无依据,犯了无中生有的错误,由此可知该题的正确答案应为A选项。
命题预测从多年来各省市的高考真题来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考查形式基本不变,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而选项的设置则和文本写作顺序保持一致,内容多为文段层次大意的分析概括。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拉丹”牌服装将问世;
例如:给下列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10个字) 或:“本·拉丹”服装品牌注册。 世界头号恐怖分子本·拉丹的名字似乎已经“臭名昭 著”,然而,本·拉丹的同父异母弟弟——IBL大型股份公 司的老板伊萨母·本·拉丹却别有一番考虑。 他注册了一个“本·拉丹”服装品牌。他采用这个商 标并非意在保持同其十七哥的联系,而是他认为会招来大 批的顾客。而且,他还认为只有最高档、最时髦的服装才 “配”使用这个商标。
• ①“所以我说,你是一卷凄婉的历史,长城!” • ②“所以我说,你又是民族封闭的象征,长城!” • ③“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
• 据此,作者对“历史上长城的评价”可归纳为以上三 点: • ①一卷凄婉的历史; • ②民族封闭的象征; • ③文化愚钝的标志。 • 文章第二部分写现实的长城,其中有“他们的到来, 使你显得十分开放,而且充满自信”这一个概括性的 句子。 • 据此,对“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一小题,可以 归纳为“开放,自信”。 • 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说来,也可以运 用这一方法。
•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 或文章的主要内容”。 • 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 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 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高考试 题中,这两方面的都有。 • 就全文的内容要点而言,较典型也是比较难的, 是1990年高考题第27题:“根据文意简要概括从巴 赫到莫扎特到贝多芬在音乐创作上的发展变化。 (不超过60个字)”。 • 2000年高考题第21题也有点难:“这篇散文 (《长城》)中,①作者对历史上的长城的评价是 什么?②又是如何看待长城的现实的?”这也是着 眼于全文的内容要点归纳。
现代文阅读总复习 (四)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归纳要点、概括中心)

板浦高中2013届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文学类)专题复习教学案——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目标】学会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增强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意识。
通过对历届高考试题的分类解析,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
【复习重点】掌握现代文阅读的一般程序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方法。
读懂文章,掌握该题型的答题技巧。
【点击考纲】能阅读一般文学作品。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考点阐释】所谓“归纳”就是把具体的内容加以抽象、提炼;所谓“要点”就是事情涉及的重要方面。
“内容要点”就是通过归纳、总结分析事情的原因、结果、影响等。
文章的内容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文的。
概括“作品主旨”就是用简明的语言归纳文章的核心内容或作者的思想观点,其形式就是“通过什么,表现了什么,有什么影响”等。
“作者观点态度”其实就是理解作者对文中涉及的某问题、某现象的看法。
本考点是要求从整体上把握文意,对具体的内容加以概括,对复杂的内容加以整理。
【解读体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答题。
双琴祭梁晓声⑴那两棵树,是生长极慢的树,其材最适合做琴。
那位老制琴师呢,他的经验是,一棵那样的树,只能锯取一段,做成一把音质优良的小提琴。
所以他打算用那两棵树同时做两把小提琴,使它们在音质上不分轩轾。
⑵琴取于材,材取于树。
老制琴师当年亲手栽下的两株小树苗,在十余栽里,不但增加着年轮,也像少年和少女渐渐长成健壮的青年和标致的女郎一样,深深地相爱了。
它们彼此欣赏,彼此赞美,永不厌倦地诉说着缠绵的情话。
⑶但是,琴还没做,老制琴师却病倒了。
他临终前对儿子说:‚我一直想要制成两把音质同样优良的小提琴。
我想做的事是做不到了,你一定要替我做到……‛⑷后来,他的儿子伐倒那两棵树,锯取了它们各自最好的一段,制成了两把音质同样一流的小提琴。
他把琴送到了琴店,郑重地交代:‚如果有谁在这两把琴中反复比较、挑选,那么无论他最终选择了哪一把,都不卖给他。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考点解读在现代文阅读中,“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中考阅读题每年都要考查的内容,也是广大考生备战中考的一大重点。
它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之后,经过提炼概括,用简明扼要的语言准确转述文章全文或局部的主要内容。
此类试题的考查内容涉及以下方面:概括文意、段意或文章主旨;筛选并提取文章的中心句、主旨句、过渡句、结论句;分析理解文章、文段思路;归纳内容要点,拟写内容提要、文章标题;理解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说明对象的主要特征;把握叙事内容,提炼文章线索,概括表达方式;理解、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或情感态度。
随着中考对考生能力的日益注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的题型日趋丰富,不断推陈出新,且有了与其他考点相结合的特点。
常见题型有以下几种:一、归纳全文的内容要点:1.标题型,根据文章拟出题目;2.提炼型,概括文章主旨,提炼中心论点。
二、归纳局部的内容要点:1.归纳型,理清作者思路,划分文章层次,分析人物性格特点、事物特征,概括相关内容;2.合成型,概括相关信息,结合其他考点进行考查。
知识梳理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现代文阅读中的重点。
这类归纳概括题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的综合判断或推理,它经常采用多角度提问的方式,要求考生针对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作出较为全面的内容归纳和概括。
“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在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整体的内容要点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它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概括具体的内容;二是阐述抽象的内容;三是解说含蓄的内容。
针对“归纳内容要点”,中考主要考查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直接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二是结合层次分析,考查考生对全文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三是考查考生对文章某段段意、某个词汇定义的归纳概括能力。
“概括中心意思”中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二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立足文本精准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

名师导读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国际学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答题要旨精准概括指向的是具体说来,“归纳内容要点”实质上就是准确理解文章局部或整体的内容要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高考现代文阅读对归纳能力的检测,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1)具体的内容,能够准确地进行概括,提炼出它的核心,这是对概括能力的考查;(2)抽象、含蓄的内容,能够准确地加以阐发,使之具体化,这是对阐释能力的考查。
文章的“中心意思”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一是作者借以表达的思想观点和写作意图。
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必须对全文有整体把握,还要把握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结合作者写作意图,抓住本质进行概括,须防止以偏概全。
【命题走向】每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考题,均涉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这一考点,且试题分值有加大的趋势。
预计今后的语文试题,会把“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与“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等更有机地融合起来加以测试。
阅读长廊【考题回放】(2017年北京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问题。
根河之恋根河是鄂温克①人的母亲河。
春天,根河从厚厚的冰层中泛起春潮,河的巨大生命力迸发开来,它推去坚冰,欢快地伸展腰肢,向远方而去。
这破冰时节的河水才是它真正的本色,纯真清冽,水晶一般透明。
这条源自大兴安岭的河,原本的名字“葛根高勒”,正是清澈透明的意思。
在一个个春天的日子里,根河回到童年,回到本真,然后再一次次丰满成熟,将涓涓乳汁流送给两岸的万千生物。
传统的鄂温克人跟森林、河流贴得最近。
他们与驯鹿为伴,生活起居、狩猎劳动,都离不开看上去“四不像”的驯鹿。
眼下,这些温顺的大鹿在全世界已所剩不多,鄂温克人结束了最后的狩猎,放下了猎枪。
他们离开森林,进入城市或远走他乡,但敖鲁古雅部落受人尊重的长辈、94岁的玛丽亚·索一步也不想离开她的驯鹿。
一踏进根河,我就听说了她美丽的名字。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

高考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意思考点扫描“归纳内容要点”是指现代文阅读中的整体内容或其中某一部分要用几句简明的话扼要表达出来,即“化整为零”的分解剖析,它是一种提炼和综合的过程,即在正确理解有关内容的本质后进行提炼说明。
如果内容比较复杂,还需要把若干要点合并或归纳共同特点后再概括。
“概括中心意思”是把文章内容主旨化,是一种“化零为整”的归纳整理过程。
它需要运用题面提供的文字材料对作者用意、有关背景进行分析,对文章思路作合理的补充或完善,然后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我们写文章总会有一个目的,不管什么体裁的文章,都会有自己的中心,都会有一个写作的目的。
或赞成什么,或批判什么;或宣传某种思想观点,或驳斥什么思想观点;或介绍什么事件,或传播什么知识,或抒发某种感情……总之,不管哪一种文体的文章,都要有一个主旨,这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它是文章的主脑,选材、组材、构思、行文个个都要围绕着它进行。
同时作者为了将这个中心意思表达得充分全面深刻,往往不只是从单一层面来表达,而是注意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不同的层面来将中心意思表达得更充分深刻全面。
因此,在阅读文章时,我们不但要能整体感知文章的中心内容,还要能够知道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中心内容的。
这一“知道”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内容要点进行归纳整理的过程。
复习方略对这一考点,命题的重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面正确理解全文内容,并用精练简洁的语言按顺序概括段意或全文的中心思想、中心论点及分论点。
二是理解重要句子或作者的观点、判断、结论等产生的原因、条件,所涉及的材料或各种角度,然后分条概括出来。
三是分析文中叙述、说明、议论等不同表达的有关部分,并进行归纳。
四是对内涵丰富,语言精彩的语段或某项材料进行浓缩,突出要点。
因此,为应对这一考点,我们有如下的注意点。
1、注意段落构成,切分意义层次,准确归纳内容要点。
“归纳内容要点”,就是要你知道文章一个意义中心的内容,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达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作者:薛秋影
来源:《作文周刊(高中·人教版)》2011年第21期
【技法指津】
“内容要点”,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的主要内容;“中心意思”,是指文本局部或整体所要表达的思想观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是从具体语言材料中抽取文章主要内容,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阅读思维过程。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在考查学生对文章所说明的事物、所阐述的事理是否达到整体的、深层的本质认识,检验学生是否具有分析、归纳、概括的基本能力。
它要求学生能归纳某一片段的思想内容或整篇文章的中心意思。
“归纳内容要点”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对具体内容的概括。
要求学生能将文字量大的句、段、篇的要旨简要地提取出来,并概括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2)对抽象内容的阐发。
要求学生对文中抽象的、概括的语句,能用具体的文字,通俗地加以解释、阐发。
阐发的形式有:举出事例、分析因果等。
(3)对含蓄的语句的解释。
文章中总有一些表达含蓄的句子,可以结合具体的语境解释这些句子的深层含意、言外之意等。
“概括中心意思”常见的考查内容有:(1)概括文章中心意思。
学生应在整体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中心意思进行理解和概括。
学生答题时,须首先分析文章每个段落的内容,然后从段意中找出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段落进行仔细分析,抓住问题的关键。
(2)概括段落的中心意思。
对文章某一段落的中心意思进行概括。
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分清段落的表达方式,是记叙还是议论,是描写还是抒情,是说明还是多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通过对表达方式的把握理解文章内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主要通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弄清文章主要内容,依据文章内容这四个方面来总结中心意思。
学生答题时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一、分析文章的结构层次
文章设计段落、层次的目的是更好地表达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时,学生可以从分析每个段落的意思入手,通过对段落的分析,找出文章层次,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明确作者的写作重点。
二、寻找段落中心句
不同的文体,揭示的中心也不同。
记叙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所描写事件、人物所反映出来的时代精神或作者的情感倾向;议论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分论点或中心论点;说明文的段落中心句是说明对象和特点;散文的段落中心句多为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有时是“文眼”。
中心句的位置一般在段首或段尾。
三、分析段落中句子间的关系
对于有些没有中心句的段落,在概括段落内容和中心意思时,可以从段落的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上分析,通过对句子关系的把握,找出表达重要内容的关键句子,找出表达中心的重要句子。
四、分析文章的大小标题
很多文章不仅有题目,还有小标题。
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总领文章的中心意思,表示说明的对象或议论的中心,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等。
在概括内容和中心时可以通过分析文章的大小标题来分析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意思。
五、分析文章的表达手法
学生在以某种表达手法为主的文章中,为了概括和归纳,学生可以分析与主要表达手法不同的表达手法,从而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如在社科文中,分析说明过程中的记叙和议论性的语句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意思;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一般要通过抒情和议论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抒情、议论性的语句来理解文章的思想等。
六、了解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写作总有一定的目的,说明文要介绍一种事物、发明、科学技术等,议论文要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记叙文要通过人、事的叙述表现人的品格或事件的意义;同时,写作背景的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选取的材料也有所不同。
总之,“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坚持整体阅读,在把握文章中心意思的前提下,再去分析和归纳各个部分的内容要点,从而把握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各个部分观点与材料的关系,把握作者真实的表达意图。
这样,我们就能从宏观到微观全面透彻地把握文章的内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