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养殖技术
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

鱼的养殖方法及注意事项摘要:鱼的养殖在农业领域中占据重要地位,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丰富的食物资源,还可以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然而,鱼的养殖也需要遵循一些注意事项,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本文将介绍鱼的养殖方法及一些需要特别关注的事项。
正文:鱼类的养殖已经成为当前农业中利润最高的项目之一,无论是淡水鱼养殖还是海水鱼养殖,都有着广阔的市场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鱼的养殖方法及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鱼的养殖方法1. 建立养殖池塘或鱼塘:选择合适的地理环境设立鱼塘。
建成后,需加固池堤,确保鱼塘的安全。
2. 选择合适鱼种:根据养殖目的和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鱼种。
如淡水鱼可选择草鱼、鲤鱼等,海水鱼可选择比目鱼、鲈鱼等。
3. 控制水质:鱼对水质有较高的要求,养殖鱼类前需测试水质,保证水质良好。
控制温度、溶解氧和PH值等水质要素。
4. 确保饲料营养全面:选择适合鱼类的饲料,控制饲料添加量,使鱼类能够获得足够的营养。
5. 做好疾病防治:及时观察鱼类的行为和身体状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进行处理,确保鱼群的健康生长。
二、鱼的养殖注意事项1. 看护池塘安全:定期检查鱼塘的堤坝和网箱等设施是否完好,防止鱼类逃逸或受到外部威胁。
2. 控制投喂量:饲养者应懂得控制鱼类的饱食度,适量投喂,防止饲料浪费和水质污染。
3. 防治鱼类疾病:疫病是鱼类养殖中的头号敌人,饲养者应及时对鱼类进行疫苗接种和疾病治疗,加强池塘的卫生管理。
4. 防止过度养殖:鱼塘中鱼群的数量需要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避免造成养殖密度过大而影响鱼类生长。
5. 牢固池塘设施:鱼塘的池堤和排水系统等设施要加固,以免受到自然灾害的破坏。
6. 健康环境管理:保持养殖环境的整洁,定期清理鱼塘底面的杂质和积淤物,保证水质健康。
7. 控制养殖密度:根据鱼的品种和体型,控制鱼的数量,不宜养得过多,以保证每尾鱼都能有充足的生存空间。
总结:鱼的养殖是一个利润丰厚的项目,但也需要饲养者花费心力和耐心。
渔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

渔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第一章:引言渔业养殖技术操作手册是为了帮助渔民和养殖业者掌握养殖技术,提高生产效益而编写的。
本手册将详细介绍渔业养殖的基本原理、养殖设备的选择和操作、养殖过程中的管理要点等内容,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渔业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果。
第二章:渔业养殖基础知识2.1 渔业养殖概述渔业养殖是指人工繁殖和养育各类水生生物的一种经济活动。
它可以提供丰富的水产品,满足人们对食物的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2 养殖设备的选择在进行渔业养殖时,选择合适的养殖设备是至关重要的。
合适的设备可以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有助于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在选择设备时,需要考虑养殖水体的深度、水质、温度等因素,并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选择适当的设备。
2.3 养殖水体的管理水体的管理对于渔业养殖至关重要。
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是确保养殖效果的关键。
在管理水体时,需要注意定期清理污染物、调节水质、控制水温等,以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第三章:常见渔业养殖技术3.1 鱼类养殖技术鱼类是渔业养殖中最常见的养殖对象之一。
鱼类养殖技术包括鱼苗的选育和饲养、饲料的选择和投喂、疾病的预防和治疗等方面。
本节将详细介绍鱼类养殖技术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3.2 虾类养殖技术虾类养殖是渔业养殖中的另一重要部分。
虾类养殖技术包括虾苗的选育和饲养、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水质的管理等方面。
本节将介绍虾类养殖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3.3 蟹类养殖技术蟹类养殖是渔业养殖中的一项特殊技术。
蟹类养殖技术包括蟹苗的选育和饲养、饲料的选择和投喂、水质的管理等方面。
本节将介绍蟹类养殖技术的操作方法和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
第四章:养殖管理要点4.1 养殖环境的管理养殖环境的管理对于养殖效果至关重要。
本节将介绍如何管理养殖水体的温度、pH值、溶解氧含量等参数,以及如何控制养殖环境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
4.2 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可以提高养殖效益。
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

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鱼类是一种常见的养殖动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喜爱。
而要成功养殖鱼类,需要掌握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技巧。
以下是一些养殖鱼的方法和技巧,希望对广大养殖爱好者有所帮助。
1. 选择合适的品种:不同的鱼类适应的环境和养殖条件有所不同。
在养殖鱼类之前,首先要了解所要养殖的鱼类的特性和习性,确保其适应所提供的水质、温度和食物。
2. 提供良好的水质:水质是鱼类生长和健康的重要因素。
鱼类需要清洁、富含氧气的水体。
养殖鱼类时,应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并确保水体中含有足够的氧气。
3. 控制水温: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
在养殖鱼类时,要根据所养鱼类的喜温性,在不同季节调整水温,确保水温适宜。
4. 提供适宜的饵料:不同的鱼类对饵料的需求也不同。
在养殖鱼类时,要根据所养鱼类的食性,选择适宜的饵料,并合理投喂,避免过度投喂或不足投喂。
5. 控制鱼类密度:鱼类密度是指单位面积或单位容积内鱼类的数量。
过高的鱼类密度会导致鱼类之间的竞争激烈,影响生长和健康。
在养殖鱼类时,要控制鱼类密度,避免过度养殖。
6. 防止疾病传播:鱼类易受到各种疾病的侵袭,为了保证养殖鱼类的健康,应加强疾病的防治工作。
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疾病。
7. 建立适宜的养殖环境:鱼类在养殖环境中的舒适度直接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在养殖鱼类时,要提供适宜的水生植物、物理结构和避风设施,为鱼类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
8. 注意鱼类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期: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生长周期和繁殖期。
在养殖鱼类时,要了解鱼类的生物学特性,合理安排养殖计划,提供适宜的养殖条件,促进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9. 定期清洗和维护养殖设施:养殖设施的清洁和维护对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至关重要。
定期清洗养殖设施,修复和更换损坏的设施,保持设施的良好状态。
10. 学习专业知识和技术:养殖鱼类是一门专业的知识和技术,需要掌握一定的养殖理论和实践经验。
养殖者应不断学习养殖知识,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以提高鱼类的养殖效益。
鱼类养殖技术

鱼类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是水产养殖的重要分支,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养殖方式之一。
它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还有助于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本文将介绍鱼类养殖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能给读者提供一些有价值的信息。
一、选择合适的养殖水体在进行鱼类养殖之前,首先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养殖水体。
水体的选择需要考虑水质、温度、流动性等因素。
一般来说,应选择水质清澈、流动性较好、富含氧气的水体进行养殖。
同时,要避免选择污染严重的水体,以免影响鱼类的健康。
二、繁殖和放养鱼类的繁殖和放养是鱼类养殖中的重要环节。
在繁殖过程中,可以选择人工授精的方式提高繁殖效率,并利用孵化箱或孵化池进行孵化。
在放养过程中,需要根据水体的情况和鱼类的特性,合理确定鱼苗的放养密度和放养时间,以确保鱼类能够顺利生长。
三、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对于鱼类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首先,要根据鱼类的种类和生长阶段选择适宜的饲料,并遵循饲养指南进行喂养。
同时,要控制好饲料的投喂量,避免过度投喂造成水体污染和鱼类的消化问题。
此外,定期清除残饵和饲料渣,保持水体的清洁。
四、水质管理水质的管理是鱼类养殖中不可忽视的环节。
要保持水体的清洁和稳定,需要经常检测水质指标,如温度、pH值、氨氮等,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同时,注意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保持水质的新鲜和循环。
五、疾病防治鱼类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疾病的发生,如细菌性疾病、寄生虫感染等。
为了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可采取以下措施:定期检查鱼类的健康状况,提前发现疾病的迹象;保持水体的清洁和养殖环境的卫生;使用安全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但要注意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次,避免对鱼类和水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六、生态环境保护鱼类养殖应当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对周边水域和生物资源的影响。
要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合理利用饲料和药物,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浪费。
同时,要加强养殖水域的监测和管理,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养鱼的养殖技术

养鱼的养殖技术养鱼是一项古老的养殖方式,它不仅可以提供丰富的食材,还可以美化环境,增加观赏性。
然而,要想成功养鱼,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养殖技术。
本文将详细介绍养鱼的养殖技术,希望能对广大养鱼爱好者有所帮助。
1. 确定鱼类品种在养鱼之前,首先需要确定想要养殖的鱼类品种。
不同的鱼类有不同的养殖环境和饲养需求。
常见的鱼类品种有金鱼、锦鲤、孔雀鱼等。
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养殖条件,选择合适的鱼类品种进行养殖。
2. 创建鱼缸或鱼塘养鱼需要提供一个适宜的生活环境,根据鱼类的大小和数量,选择合适大小的鱼缸或鱼塘。
鱼缸或鱼塘的底部需要铺设一层细沙或石子,以便鱼类可以在上面觅食和寻找庇护所。
同时,鱼缸或鱼塘应该有足够的空间供鱼类游动,避免过度拥挤。
3. 控制水质和温度水质是养殖鱼类的关键因素之一。
鱼类需要水中含氧量充足,并且pH 值稳定。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补充氧气和调整pH 值。
此外,适宜的水温也非常重要。
不同的鱼类对水温的要求不同,需要根据鱼类的喜温性进行调控。
4. 合理饲养养殖鱼类需要提供适宜的饲料。
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鱼类饲料,可以根据鱼类的种类和大小选择合适的饲料。
同时,需要注意饲料的数量和喂食频率。
过度喂食会导致水质恶化,影响鱼类的健康。
5. 定期清洁和维护定期清洁鱼缸或鱼塘是保持水质稳定的重要措施。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质,清除底部的废弃物和残留物,以维持水质的清洁。
此外,检查和修复鱼缸或鱼塘的过滤装置,确保其正常运作。
6. 防治疾病在养鱼的过程中,鱼类可能会出现一些疾病。
常见的鱼类疾病有白点病、鳃腐病等。
一旦发现鱼类出现异常症状,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和预防措施,防止疾病扩散。
7. 定期观察和繁殖定期观察鱼类的生长情况和行为表现,及时调整饲养和管理策略。
同时,如果有繁殖鱼类的需求,可以提供相应的环境和条件,促进繁殖。
结语养鱼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只有掌握了合适的养殖技术,才能使鱼类健康生长。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养鱼技术对广大鱼类爱好者有所启发和帮助,同时也能促进养鱼业的发展。
养殖鱼注意事项和方法

养殖鱼注意事项和方法摘要:养殖鱼是一项日益受到关注的水产养殖业,不仅能满足人们对鱼类产品的需求,还能创造经济效益。
然而,鱼类养殖并非易事,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注意事项和方法。
本文将介绍养殖鱼的重要注意事项,包括水质管理、健康养殖、饲料管理等,并提供一些有效的养殖方法,帮助养殖户提高产量和质量。
正文:一、水质管理水质是鱼类生长的关键环境因素,对于鱼类的健康和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合理管理水质是鱼类养殖的首要任务。
1. 水源选择:选择洁净、无污染的水源进行养殖,避免使用含有有害物质的水体。
2. 水体氧含量:保持良好的溶解氧水平,使用曝气设备或增氧装置,确保鱼儿能够正常呼吸。
3. 温度控制:根据不同鱼类的需求,合理控制水体的温度,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4. PH值和硬度:根据鱼类的水质要求,调节水体的PH值和硬度,保持稳定。
二、健康养殖保持养殖鱼的健康状况是提高养殖效益的关键。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健康养殖方法:1. 多样化饲料:提供丰富多样的饲料,包括活饵和饲料颗粒等,满足鱼类的不同营养需求。
2. 预防疾病:定期进行疾病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如隔离患病鱼只、调整水质等。
3. 合理密度:根据养殖池的大小和鱼类种类等因素,控制鱼群密度,避免过度拥挤造成传染病传播。
4. 定期换水:定期清洗养殖容器,并进行适量的换水,保持水质清洁。
三、饲料管理1. 合理投喂:根据鱼儿的需求和生长阶段,合理投喂,避免浪费和过度喂养。
2. 饲料质量:选择质量良好的饲料,确保鱼类得到充足的营养。
3. 定时定量:建立科学的定时定量喂养制度,养成鱼儿按时进食的习惯。
4. 养分均衡:确保鱼类摄取到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并根据需要进行适当的配方调整。
四、其他注意事项1. 防止捕食:合理设置防捕食措施,避免鱼类被捕食者侵害。
2. 水体循环:通过循环水系或增设过滤装置,保持水质清洁、新鲜。
3. 定期观察:定期观察鱼儿的行为、生长情况和水质状况等,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鱼类养殖技术

鱼类养殖技术鱼类养殖是一种常见的水产养殖方式,它可以提供人们所需的食物和经济收入。
随着人口增长和对食物需求的不断增长,鱼类养殖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鱼类养殖技术,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个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1. 养殖鱼的选择在开始养殖之前,我们首先需要选择适合养殖的鱼种。
不同的鱼种有不同的生态习性和生长环境要求,我们需要根据自身条件和市场需求来选择适合的鱼种。
常见的养殖鱼种包括鲤鱼、鳜鱼、草鱼、鳟鱼等。
这些鱼种具有生长快、抗病性强和适应性广等优点。
2. 养殖环境养殖环境对鱼类养殖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需要选择合适的养殖场地,包括水源、水质和土壤条件等方面。
水源应保证新鲜、干净,水质要符合鱼类生长的要求,土壤要富含养分。
其次,养殖池塘或鱼塘的设计也很重要,如合理设置进水口和出水口、合理控制水位等,这些都能提高养殖效果。
3. 饲料和喂养管理鱼类的生长和发育需要充足的饲料供给。
在养殖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自然饲料和人工饲料两种方式来喂养鱼类。
自然饲料主要来自于鱼类的生态环境,比如水中的藻类和浮游生物等。
人工饲料则是通过添加营养物质来满足鱼类的需求。
在喂养管理方面,我们需要科学制定饲料配方和喂养时间,合理控制饲料的投喂量,以确保鱼类的生长和健康。
4. 病害防治鱼类养殖中常常会面临各种疾病的威胁,因此病害防治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定期检查养殖鱼的健康状况,并且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常见的疾病包括细菌性感染、寄生虫感染和呼吸道疾病等。
我们可以使用抗生素、消毒剂和疫苗等来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同时,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和卫生也是非常重要的。
5. 养殖技术的创新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食物品质和生产效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应用。
传统的鱼类养殖方法逐渐被改善和替代,例如使用新的养殖设备和技术,如自动喂食机和水质监测设备等。
另外,还有一些新兴的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技术和水产光合养殖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养殖效率和产量。
观赏鱼养殖技术及方法大全

观赏鱼养殖技术及方法大全1.建立适宜的鱼缸:观赏鱼饲养的首要条件是提供一个适宜的鱼缸环境。
鱼缸的大小应根据所养鱼的种类和数量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每条鱼需要10-15升的水体。
鱼缸内应设置过滤装置,以保持水质的清洁和稳定。
2.水质管理:观赏鱼对水质的要求较高,水质不合适会影响鱼的生长和健康。
养殖者需要定期检测水质的PH值、氨氮含量、溶解氧等指标,并根据需要进行水质调节。
定期更换一部分水体,并搅动底部的沉淀物,以保持水质清洁。
3.合理投喂:观赏鱼的饲料应根据其种类和大小进行选择。
一般来说,可以选择市售的鱼食,并根据鱼的食欲和生长情况进行合理投喂。
鱼食的投喂量应适量,不可过度喂食,以防止水质恶化。
4.定期观察:观赏鱼的健康状况需要定期观察。
养殖者应观察鱼的食欲、活动情况、鳞片和鳍等外观特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进行处理。
对于发现有病鱼的情况,应将其隔离治疗,以免传染给其他鱼类。
5.避免过度繁殖:观赏鱼繁殖能力强,但过度繁殖会导致养殖环境的不稳定。
养殖者可以采取控制繁殖行为的方法,如移开繁殖鱼或及时清除鱼卵,以维持适宜的养殖密度。
6.温度控制:观赏鱼对水温的要求较高,不同种类的鱼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养殖者应了解所养鱼种对温度的适应性,并根据需要进行水温调节。
可以通过加热器或冷却器等设备来控制水温的稳定。
7.防止病害:观赏鱼容易受到病害的侵害,养殖者应注意预防和控制病害的发生。
可以定期使用杀菌剂处理养殖设备和鱼缸,并定期对鱼类进行检查,发现异常即时治疗。
8.鱼类的选择:观赏鱼有很多种类,养殖者应根据自己的条件和需求选择适合的鱼类。
可以选择不同种类的鱼搭配养殖,以增加观赏性和经济效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前言3第一章养殖品种的选择4一、养殖品种选择的原则4二、养殖鱼类品种简介5(一)鲢鱼和鳙鱼 5 (二)鲤鱼和鲫鱼8 (三)草鱼、团头鲂、三角鲂11 (四)细鳞斜颌鲴15 (五)翘嘴红鮊、鳜鱼、大口鲶17 第二章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环境卫生治理22一、无公害水产养殖场水源的选择22(一)水源可能存在的污染物22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对水源的环境卫生要求25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环境治理技术措施26 (一) 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水质治理26 (二)无公害水产养殖场的底质治理31 第三章无公害饲料的选择33一、无公害饲料的差不多要求33二、鲢鳙鱼的天然饵料34(一)浮游植物34 (二)浮游动物35 三、人工饲料37(一)鲢鳙鱼人工饲料的质量要求37 (二)常用的鲢鳙鱼人工饲料38 (三)鲢鳙鱼配合饲料51 第四章科学的饲养治理53一、鲢、鳙鱼种的培育53(一)鱼种池的选择和预备53 (二)夏花鱼种的放养54 (三)鱼种的饲养56 二、鲢、鳙鱼的池塘成鱼养殖58(一)池塘的要求59 (二)池塘预备59 (三)鱼种的放养60 (四)日常治理61 (五)产品出池与销售64 三、鲢、鳙鱼的水库成鱼养殖64(一)养鱼水库的差不多要求64 (二)鱼种放养65 (三)施肥与投饵69 (四)凶狠鱼类的操纵74 (五)水库捕捞77 第五章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80一、鱼病的预防80(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80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81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82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83(一)渔药使用的差不多原则83 (二)、渔药使用的差不多知识84 (三)杜绝禁用鱼药93 三、鱼病诊断93(一)现场观看93 (二)情况调查94 (三)鱼体检查94 四、常见鱼病的防治96第六章活鱼运输113一、阻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要紧因素113(一)鱼的种类、规格、与体质113 (二)水温116 (三)水质117 二、运输前的预备和运输器具119(一)运输前的预备119(二) 运输器具119三、活鱼运输方法121(一)封闭式运输法121 (二) 开放式运输法123 参考文献125第五章疾病防控及安全用药在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过程中,对疾病的防治,应始终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方针,推广使用按照国务院、农业部有关规定,并取得了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产品执行标准的高效、低毒、低残留渔药。
一、鱼病的预防鱼病预防工作是搞好鱼类健康养殖生产、提高鱼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因为,鱼类生活在水中,其摄食、活动,人们不易觉察。
一旦发病也难及时发觉,且诊断和治疗也十分困难。
内服药一般由鱼主动摄入,但当病情严峻时,鱼已失去食欲,即使使用特效药也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体外用药只适用于小水体,关于大面积的湖泊、水库等就难于施用了,常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鱼病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鱼病发生的缘故专门多,不仅与病原体有关,而且与鱼类的生存和生活环境有关。
因此,在预防措施上,应加强监测、检疫,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改善优化养殖环境,实现鱼类无公害健康养殖,提高鱼体抵抗力,减少或杜绝重大疾病的发生。
(一)改善和优化水体的生态环境1.无公害产地的水质应符合防病要求无公害鲢、鱅鱼标准化生产的产地(湖泊、水库、池塘),其水源应充足,清洁、不带病原生物以及人为污染的有毒物质,水的物理和化学指标应符合渔业水质标准。
2.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环境定期遍洒生石灰、沸石、过氧化钙等环境爱护剂,不仅可降解水中悬浮物,而且可调节pH值,提高肥效,促进鱼类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3.保持养殖水体生态平衡合理放养和混养,适时使用光合细菌等,一方面可充分利用人工饲料、天然饵料及溶解盐类,提高单位养殖水体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可保持养殖水体的生态平衡和正常微生物菌丛的微生态平衡,能有效预防传染性暴发性疾病的流行。
(二)切断传播途径消灭病原体1.严格检疫严格执行《口岸淡水鱼类检疫规定》,加强流通环节的检疫及监督,防止水生动物疫病的流行与传播。
检疫不合格的产品不予上市,检疫不合格的苗种不能放养。
2.鱼体消毒鱼种放养前,应认真对鱼体进行检查,针对不同的病原种类,采纳相应的药物预防措施进行药浴消毒。
药浴的浓度和时刻,应依照不同养殖种类、个体大小及水温等灵活掌握,以达到杀灭体表、鳃上的细菌及寄生虫。
常用药浴药物及浓度如下:高锰酸钾: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寄生虫病)。
漂白粉:浓度10克~20克/立方水体,水温15℃~20℃时,药浴15分钟~20分钟(防治细菌性皮肤病和鳃病)。
硫酸铜与硫酸亚铁(5:2):浓度8克/立方水体,水温10℃~20℃时,药浴20分钟~30分钟(防治车轮虫、斜管虫、毛管虫等病)。
食盐:浓度2%~3%,水温15℃~20℃时,药浴2分钟~5分钟(防治水霉病、烂鳃病)。
3.饲料消毒投喂动、植物饲料及施用粪肥前,应进行消毒处理。
水草用6克/立方水体漂白粉溶液浸泡20分钟~30分钟,经清水冲净后投喂;螺、蚌等动物性饲料须用清水洗净后取鲜活的投喂;施用发酵粪肥时,每100千克加入30克漂白粉拌匀后施用。
4.工具消毒养殖工具是疾病传播的媒介,因此每次使用后须进行日晒消毒或药物消毒。
药物消毒一般可用高锰酸钾(浓度为50克/立方水体),或漂白粉(浓度为200克/立方水体),药物消毒后须用清水冲净后再使用。
5.食场消毒食场及其附近经常是病原菌大量生殖的有利场所,在养殖鱼类吃食后,应及时对食场进行清扫,捞出残饵。
定期在食场周围泼洒含氯制剂(漂白粉、三氯异氰尿酸、溴氯海因等)。
定期在食场周围挂篓或挂袋形成消毒区(在食场三角框架的每边中央及角顶悬挂篓或袋3个~6个(只),每篓(袋)装漂白粉100克或敌百虫100克)。
6.流行病季节的药物预防在鱼病的多发季节应定期地进行药物预防。
体外预防用药:用中草药扎成小捆放入塘库周围浸沤,杀灭体外病原微生物。
如乌桕叶沤水预防细菌性烂鳃病,苦楝树枝叶沤水防车轮虫病等。
体内预防用药:最好选有中草药捣碎后拌饲投喂。
如大黄、黄芩、黄柏、小苏打拌饲投喂可防出血性败血症及细菌性烂鳃病等。
(三)增强鱼体的抗病能力1.选择放养优良品种鱼类的抗病能力随个体或不同种有专门大差异。
利用个体和种类的差异,选择抗病力强、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来源一致的养殖品种放养,杜绝放养近亲生殖和回交生殖苗种。
2.投喂优质适口饲料在人工养殖鱼类条件下,由于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必须投喂人工饵料,才能保证鱼类生长和能量的需要。
因此,应依照其不同的发育时期,投喂营养全面、新奇、不含有毒成分,并通过精细加工,在水中稳定性好、适口性强的饲料。
3.免疫接种免疫接种是目前操纵鱼类暴发性流行病最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通过给鱼类注射、浸浴、口服、喷雾疫苗,使鱼类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4.降低应激反应在养殖过程中有许多因素会引起养殖鱼类的应激反应,如惊扰、水污染、暴雨、高温、雷电等人为和自然因素。
鱼类在比较缓和的应激源作用下,可通过调节机体的代谢和生理机能逐步适应,达到一个新的平衡状态。
假如应激源过于强烈,或持续的时刻过长,鱼类就会因为能量消耗过大,抵抗力下降,成为水中某些病原生物侵袭的对象,最终引起疾病的感染甚至导致鱼类死亡。
故应制造条件降低应激源的强度和持续时刻。
二、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对渔药使用的要求无公害鲢、鳙鱼标准化生产,除在水质、土壤、大气等环境条件符合要求外,对生产投入品(饲料、肥料、鱼药等),特不是对病害防治用药要求十分严格。
因此,作为渔药应严格遵守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
(一)渔药使用的差不多原则1.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差不多原则。
所使用的渔药必须容易分解或降解,其分解或降解的产物差不多上是无公害的。
2.严禁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3.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和延长用药时刻,药物的添加应符合NY5072要求。
4.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
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鱼类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NY5070 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二)、渔药使用的差不多知识1.渔药是指为提高水产养殖产量,用以预防、操纵和治疗鱼类的病虫害,促进养殖对象健康生长,增强机体抗病能力以及用于改善水体质量的一切物质。
2.渔药分类渔药按使用目的可分为八类。
(1)环境改良剂通过泼洒,以改良养殖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如生石灰、微生物改良剂、沸石等。
(2)消毒剂通过泼洒,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
如甲醛溶液、生石灰、氯化钠 (食盐)、漂白粉、高锰酸钾、硫酸铜等。
(3)抗微生物药通过内服或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生殖、生长的药物。
如土霉素、喹诺酮类,氟哌酸、氧氟沙星等。
(4)杀虫驱虫药通过药浴或内服药物,杀死或驱除体表或体内寄生虫,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
如硫酸铜、碘、敌百虫、氯化铜等。
(5)改善代谢和强壮药通过饲料添加方式,以改善鱼体机能代谢、增强体质、病后恢复、促进生长为目的而使用的药物。
如维生素、钙、磷及微量元素、氨基酸、促生长素等。
(6)防霉剂和抗氧化剂防霉剂:是指为了抑制微生物活动,减少饲料在生产、运输、贮藏和销售过程中腐败变质而添加的爱护物质(如苯甲酸、苯甲酸钠等)。
抗氧化剂:是为了阻止或延长饲料氧化、稳定饲料质量、延长贮藏期而在饲料中添加的物质(如抗氧化剂增效剂有磷酸、抗坏血酸等)。
(7)中草药指为防治鱼类疾病或改善鱼类健康为目的而使用药用性植物。
如大黄、黄莲、苦参、板蓝根、苦楝树等。
(8)生物制品和免疫激活剂生物制品是指用微生物(细菌、噬菌体、病毒等)及其代谢产物、动物毒素或鱼类血液及组织加工制成的产品,可用来预防、治疗或诊断特定的疾病。
如草鱼出血病疫苗等。
3.渔药的使用方法使用药方法得当与否,对防治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要紧有一下几种(最常用的是第1、2、3种):(1)泼洒法在养殖水体泼洒药液,使其水中药物达到一定浓度,杀灭鱼体及水体中的病原体。
此法杀灭病原较为完全,其药效不受鱼类食欲的阻碍,只要做到药物充分溶化和泼洒均匀,所有个体都可接触到药。
要紧用于各种鱼病的预防和治疗。
(2)药浴法将鱼集中在较小的容器内,用较高浓度的药液进行强迫性短时刻药浴,杀灭鱼体的病原体。
该法用药量少,防治效果好,一般适用于鱼转池及运输前后的预防消毒及亲鱼疾病的防治。
(3)口服法将药物或疫苗同病鱼喜吃的饵料一起拌以粘合剂,制成鱼适口的药饵投喂,可杀灭鱼体内病原体及增强抗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