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
新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测试题(含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0分)[ID :130931]下列有关原子、原子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天然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有电子B .卢瑟福用α粒子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内存在中子C .平均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无关2.(0分)[ID :130918]我国科学家为解决“玉兔号”月球车长时间处于黑夜工作的需要,研制了一种小型核能电池,将核反应释放的核能转变为电能,需要的功率并不大,但要便于防护其产生的核辐射。
请据此猜测“玉兔号”所用核能电池有可能采纳的核反应方程是( )A .32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 C .23823894951Pu Am+e -→ D .274301132150Al+He P+n →3.(0分)[ID :130890]根据有关放射性方面的知识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取4个氡原子核,经7.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氡原子核 B .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C .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核外电子 4.(0分)[ID :130889]钍23490Th 具有放射性,它能放出一个新的粒子而变为镤23491Pa ,同时伴随γ射线产生,其方程为2342349091Th Pa x →+,钍的半衰期为24天,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此反应为钍核裂变,释放大量的核能,方程中的x 代表质子B .x 是钍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化成一个质子时产生的C .γ射线是镤原子核外电子跃迁放出的高速粒子D .1g 钍23490Th 经过120天后还剩0.2g 钍5.(0分)[ID :13088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某种频率的光照射金属能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加入射光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增加B .在核反应堆中,镉棒的作用是使快中子变为慢中子C .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D .入射光的频率不同,同一金属的逸出功也会不同 6.(0分)[ID :13087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氦原子核B .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质子和电子时所产生的C .方程式258254492902U Th He →+是重核裂变反应方程D .23290Th 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20882Pb7.(0分)[ID :130870]本题用大写字母代表原子核,E 经α衰变边长F ,再经β衰变变成G ,再经α衰变成为H ,上述系列衰变可记为下式:E F G βαα→→→H ;另一系列衰变如下:P Q R S ββα→→→,已知P 是F 的同位素,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Q 是G 的同位素,R 是H 的同位素 B .R 是G 的同位素,S 是H 的同位素 C .R 是E 的同位素,S 是F 的同位素 D .Q 是E 的同位素,R 是F 的同位素8.(0分)[ID :130865]某科学家提出年轻热星体中核聚变的一种理论,其中的两个核反应方程为,112131671H+C N+Q →,115121762H+N C+X+Q →,方程式中Q 1,Q 2表示释放的能量,相关的原子核质量见下表:A .X 是32He ,Q 2>Q 1B .X 是42He ,Q 2>Q 1 C .X 是32He ,Q 2<Q 1D .X 是42He ,Q 2<Q 19.(0分)[ID :13086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较小比结合能的原子核不稳定,容易发生裂变B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无关,但与外部条件有关C .某种频率的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若增大该种紫外线照射的强度,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并不改变D .根据玻尔的原子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能量较高的定态轨道跃迁到能量较低的定态轨道时,会辐射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变小10.(0分)[ID :130859]铀核裂变的产物是多样的,一种典型的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方程是235189192036r 0U n X K 3n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X 原子核中含有144个核子B .X 原子核中含有86个中子C .因为裂变时释放能量,出现质量亏损,所以裂变后的总质量数减少D .核反应前后核子数相等,所以生成物的质量等于反应物的质量之和11.(0分)[ID :130951]原子核238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 A .8、10、22B .10、22、8C .22、8、10D .8、22、1012.(0分)[ID :130937]关于质能方程E =mc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变化B .当物体向外释放能量△E 时,其质量必定增加△m ,满足△E =△mc 2C .物体的核能可以用mc 2表示D .mc 2是物体所蕴藏能量的总和二、填空题13.(0分)[ID :131050]在β衰变中常伴有一种称为“中微子”的粒子放出,中微子的性质十分特别,因此在实验中很难探测。
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练习

2.入射光照射到某金属表面上发生光电效应,若入射光的强度减弱,而频率保持不变,那么( )A.从光照到金属表面上到发射出光电子之间的时间间隔将明显增加B.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将减小C.单位时间内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将减少D.有可能不发生光电效应3.红、黄、绿、紫四种单色光中,能量最小的是( )A.紫光光子 B.红光光子 C.绿光光子 D.黄光光子4.一个沿着一定方向运动的光子和一个静止的自由电子相互碰撞,碰撞后,电子向某一方向运动,光子沿着另一方向散射出去,这个散射光子跟原来入射时相比( )A.速度减小 B.频率增大 C.能量增大 D.波长增大5.硅光电池是利用光电效应原理制成的器件。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硅光电池是把光能转变为电能的一种装置B.硅光电池中吸收了光子能量的电子都能逸出C.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D.任意频率的光照射到硅光电池上都能产生光电效应6.科学研究证明,光子既有能量也有动量,当光子与电子碰撞时,光子的一些能量转移给了电子。
假设光子与电子碰撞前的频率为ν,碰撞后的频率为ν′,则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B.碰撞过程中能量不守恒,动量不守恒,且ν=ν′C.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D.碰撞过程中能量守恒,动量守恒,且ν=ν′7.在如图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单色光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A光的频率大于B光的频率B.B光的频率大于A光的频率C.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a流向bD.用A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的电流方向是b流向a8.(2013·上海高考)某半导体激光器发射波长为1.5×10-6m,功率为5.0×10-3W的连续激光。
已知可见光波长的数量级为10-7m,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该激光器发出的( )A.是紫外线B.是红外线C.光子能量约为1.3×10-18JD.光子数约为每秒3.8×1016个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说明光具有波动性 B.光的频率越大,波长越长C.光的波长越长,光子的能量越小D.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3.0×108 m/s10.已知金属铯的逸出功为1.9 eV,在光电效应实验中,要使铯表面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1.0eV,入射光的波长应为m。
2021年高中物理选修三第五章《原子核》经典练习(答案解析)(1)

一、选择题1.下面关于结合能和比结合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B .比结合能越大的原子核越稳定,因此它的结合能也一定越大C .重核与中等质量原子核相比较,重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都大D .中等质量原子核的结合能和比结合能均比轻核的要大2.一个静止的放射性原子核处于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由于发生了衰变而形成了如图所示的两个圆形径迹,两圆半径之比为1∶16,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原子核发生了α衰变B .反冲核沿小圆做逆时针方向运动C .原静止的原子核的原子序数为17D .沿大圆和沿小圆运动的粒子的周期相同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 .核子结合成原子核吸收的能量或原子核拆解成核子放出的能量称为结合能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越短,表明有半数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越短,衰变速度越大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m 1+m 2-m 3)c 2(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B .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并第一次实现了人工合成放射性同位素D .汤姆孙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发现了电子,并准确测出了电子的电荷量5.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 A .123()m m m c +- B .123()m m m c -- C .2123()m m m c +- D .2123()m m m c --6.静止的氡核弱22286Rn 放出α粒子后变成钋核21884Po ,α粒子动能为k E α.若衰变放出的能量全部变为反冲核和α粒子的动能,真空中的光速为c ,则该反应中的质量亏损为 A .24218k E c α⋅ B .0C .2222218k E c α⋅ D .2218222k E c α⋅ 7.如图是核子平均质量与原子序数Z 的关系图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卢瑟福在α粒子散射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 .天然放射性元素在衰变过程中核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其放射线在磁场中不偏转的是γ射线C .图中原子核D 和E 聚变成原子核F 要吸收能量 D .图中原子核A 裂变成原子核B 和C 要放出核能8.目前,在居室装修中经常用到花岗岩、大理石等装饰材料,这些岩石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放射性元素.下列有关放射性知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β射线与γ射线一样是电磁波,但穿透本领远比γ射线弱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C .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个氡原子核,则经3.8天后就一定只剩下2个氡原子核D .23892U 衰变成20682P b 要经过4次β衰变和8次α衰变9.在匀强磁场中有一个原来静止的碳14原子核,它放射出的粒子与反冲核的径迹是两个内切的圆,两圆的直径之比为7:1,如图所示,那么碳14的衰变方程为A .14014615C e B →+ B .14410624C He B e →+ C .14214615C H B →+D .140146-17C e N →+10.在β衰变中放出的电子来自( ) A .原子核外轨道上的电子 B .原子核内所含的电子C .原子核内中子变成质子时放出的电子D .原子核内质子变成中子时放出的电子11.原子核23892U 在天然衰变为20682Pb 的过程中,所经过的α衰变次数质子数减少的个数、中子数减少的个数依次为( ) A .8、10、22B .10、22、8C .22、8、10D .8、22、1012.下列关于原子和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β衰变现象说明电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B .玻尔理论的假设之一是原子能量的量子化 C .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随温度的升高而变短 D .平均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固 13.关于原子物理知识方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 .盖革—米勒计数器不仅能用来计数,还能区分射线的种类 C .质子、中子、电子都参与强相互作用D .原子中电子的坐标没有确定的值,只能说某时刻电子在某点附近单位体积内出现的概率14.历史上,为了研究放射粒子的性质,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的实验研究,下面四幅示意图中所表示的实验中是研究发射源产生不同射线的特性的是( )A .B .C .D .15.“人造太阳”实验中的可控热核反应的聚变方程是23411120H H He n +→+,反应原料氘(21H )富存于海水中,氚(31H )可以用中子轰击锂核(63Li )得到,则关于中子轰击锂核(63Li )产生一个氚核(31H )和一个新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核反应方程为61230421Li n He H +→+B .核反应生成物中的α粒子具有很强的电离本领,但穿透能力较弱C .在中子轰击锂核(63Li )的核反应生成物中有α粒子,故该核反应属于α衰变 D .核聚变的条件是要达到高温高压的热核反应状态,故核聚变过程不能释放出核能二、填空题16.核反应方程书写(1)卢瑟福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14472N +He →__________; (2)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为∶ 9442Be +He ?→__________。
选修3-5原子物理习题集

n E n /eV 0 -0.85 -1.51 -3.4 -13.6 ∞ 4 3 2 1 选修3-5综合练原子物理习题集1.[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对一个给3分,选对两个给4分,选对三个给6分,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响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B .紫外线照射到锌板外表时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外表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C .假设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为[2(m 1+m 2)-m 3]c 2D .10个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当有5个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就是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E .当氢原子从n=4的能级跃迁到n=2的能级时,辐射出光子2.【物理—选修3-5】〔15分〕 〔1〕氢原子处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1,处于n=3的激发态时,原子的能量为E 3,一群处于n=3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n=1的基态时,可能向外辐射 种不同频率的光子。
普朗克常数为h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其中最短波长是 ,假设用该光子去照射某种金属,恰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该金属的逸出功是 。
3.【物理选修3-5模块】〔15分〕〔1〕〔6分〕氢原子处于基态时,原子的能量为1E ,处于n=3的激发态时,原子的能量为3E ,当氢原子从n=3的激发态跃迁到n=1的基态时,可能向外辐射 种频率的光子。
波长最短的光子的波长为 ,假设用该光子去照射某种金属,恰能产生光电效应,那么该金属的逸出功是 。
〔设普朗克常数为h ,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c 〕4.【物理——选修3-5】〔15分〕 〔1〕〔6分〕一单色光照到某金属外表时,有光电子从金属外表逸出,以下说法中正确的选项是〔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选对1个给3分,选对2个给4分,选对3个给6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选择题练习(含答案)

高三物理选修3-5原子物理选择题专项练习1.【2016?甘肃省兰州一中高三12月月考】(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A .天然放射性现象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B .α粒子散射实验说明原子核内部具有复杂的结构C .原子核发生β衰变生成的新核原子序数增加D .氢原子从能级3跃迁到能级2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小于从能级2跃迁到能级1辐射出的光子的波长E .γ射线是原子核内部发生核反应而释放出的多余的能量2.【2016?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上期中】(5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
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三个得5分。
每选错一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A .重核裂变反应要释放能量B .正电荷在原子中是均匀分布的C .23290Th 衰变为23882Pb 要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D .把放射性元素同其他稳定元素结合成化合物,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将变短E .氢原子吸收特定频率的光子后,核外处于低能级的电子可以向高能级跃迁3.【2016?重庆市一中高三上期中】(5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0分)A.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了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4141712781He N O H +→+ B.铀核裂变的核反应是2351419219256360U Ba Kr 2n →++C.已知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 1+2m 2-m 3)c 2D.铀(23892U )经过多次α、β衰变形成稳定的铅(20682Pb )的过程中,有6个中子转变成质子E.一个处于n =5能级态的氢原子,自发向低能级跃迁的过程中能够辐射10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4.【2016?广东省广州六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等六校高三第一次联考】(6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3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6分.错选得0分)A .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 .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C .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D .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产生光电效应E .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动能减小。
高中物理-专题 原子核物理(能力篇)(解析版)

2021年高考物理100考点最新模拟题千题精练(选修3-5)第六部分 原子物理专题6.12 原子核物理(能力篇)一.选择题1.(2020四川绵阳三诊)一个23892U 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核的过程中,发生了m 次α衰变和n 次β衰变,则m 、n 的值分别为A.8、6B.6、8 C .4、8 D.8、4【参考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考查了放射性元素原子核衰变及其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推理能力,体现的核心素养是科学思维能力。
【解题思路】根据发生1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发生1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可知23892U 核衰变为一个20682Pb ,需要经过m=(238-206)/4=8次α衰变,经过8次α衰变后电荷数减少8×2=16,需要经过n=16-(92-82)=6次β衰变,选项A 正确。
【规律总结】设放射性元素a b X 经过一系列α衰变和β衰变为c d Y ,由于发生1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电荷数减少2,发生1次β衰变,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可以得出α衰变次数计算公式:m=4a c-,β衰变次数计算公式:n=4a c -×2-(b-d )=2a c--(b-d )。
2.(2020天津12区县重点学校联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结合能越大,原子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 B .23892U 衰变为22286Rn ,要经过4次α衰变及6次β衰变C .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41717281N He O H +→+D .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所释放的核能为ΔE =(m 1+m 2-m 3)c 2 【参考答案】C 【名师解析】比结合能越大,原子中的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选项A 错误;23892U 衰变为22286Rn ,发生α衰变是放出42He ,发生β衰变是放出电子0-1e ,设发生了x 次α衰变和y 次β衰变,则根据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有:4x+222=238,解得x=4;2x-y+86=92,得y=2,故衰变过程中共有4次α衰变和2次β衰变,故B错误;卢瑟福通过实验发现质子的核反应方程为1441717281N He O H +→+,选项C 正确;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 1、m 2、m 3,那么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核反应是11410222H n He +→,根据质能方程,所释放的核能为ΔE =(2m 1+2m 2-m 3)c 2,选项D 错误;故选C.3.(2020河南洛阳一模)“东方超环”是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世界上第一个非圆截面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2018年11月,有“人造太阳”之称的东方超环实现1亿摄氏度等离子体运行等多项重大突破,获得的实验参数接近未来聚变堆稳态运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条件,朝着未来聚变堆实验运行迈出了关键一步,已知“人造太阳”核聚变的反应方程为H +H →He +X +17.6MeV ,关于此核聚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要使轻核发生聚变,就要利用粒子加速器,使轻核拥有很大的动能B. Z =0,M =1C. 1mol 氘核和1mol 氚核发生核聚变,可以放出17.6MeV 的能量D. 聚变比裂变更安全、清洁【参考答案】BD【名师解析】、“人造太阳”是以超导磁场约束,通过波加热,让等离子气体达到上亿度的高温而发生轻核聚变,故A 错误。
高中物理选修3-5原子结构单元测试试卷

选修3-5原子结构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5分)1.卢瑟福提出原子核式结构学说的根据是在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中,发现粒子( )。
(A)全部穿过或发生很小的偏转 (B)全部发生很大的偏转(C)绝大多数穿过,只有少数发生很大偏转,甚至极少数被弹回 (D)绝大多数发生偏转,甚至被掸回2.氢原子的核外电子,在由离核较远的可能轨道跃迁到离核较近的可能轨道的过程中( )。
(A)辐射光子,获得能量(B)吸收光子,获得能量 (C)吸收光了,放出能量(D)辐射光子,放出能量3.在玻尔的原子模型中,比较氢原子所处的量子数n=1及n=2的两个状态,若用E表示氢原子的能量,r表示氢原子核外电子的轨道半径,则( )。
(A)E2>E1,r2>r1(B)E2>E1,r2<r1 (C)E2<E1,r2>r1(D)E2<E1,r2<r14.如图所示,氢原子在下列各能级间跃迁:(1)从n=1到n=2;(2)从n=5到n=3;(3)从n=4到n=2;在跃迁过程中辐射的电磁波的波长分别用λ1、λ2、λ3表示.波长λ1、λ2、λ3大小的顺序是( )。
(A)λ1<λ2<λ3(B)λ1<λ3<λ2 (C)λ3<λ2<λ1(D)λ3<λ1<λ25.(多)氢原子基态能级为-13.6eV,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3的激发态,它们向较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能量可以是( )。
(A)1.51eV(B)1.89eV(C)10,2eV(D)12.09eV6.(多)当α粒子被重核散射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存在的是()。
7.在α粒子穿过金箔发生大角度散射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α粒子-直受到金原子核的斥力作用 (B)α粒子的动能不断减小(C)α粒子的电势能不断增加 (D)α粒子发生散射,是与电子碰撞的结果8.(多)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图,A、B、C分别表示电子在三种不同能级跃迁时放出的光子,其中( )(A)频率最大的是B(B)波长最长的是C (C)频率最大的是A(D)波长最长的是B9.一群处于n=4的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可能发射的光线为( )。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高三《原子》精选题.5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2011年普宁一中高三《原子物理》精选题2011.5杨锡联1.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以下哪个实验提出来的( )A.光电效应实验B.氢原子光谱实验C.α粒子散射实验D.天然放射实验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n He H H 10423121+→+是轻核聚变 B.n 2Sr Xe n U 109438140541023592++→+是重核裂变 C.He Rn Ra 422228622688+→是α衰变 D.e Mg Na 0124122411-+→是核裂变3. 在下列四个方程,X 1、X 2、X 3和X 4各代表某种粒子,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 114156923610235923X Ba Kr n U ++→+ 230143015X Si P +→32349023892X Th U +→ 42349123490X Pa Th +→ A. X 1是α粒子 B. X 2是质子 C. X 3是中子 D. X 4是电子4.北京奥委会接受专家的建议,大量采用对环境有益的新技术。
如奥运会场馆周围80%~90%的路灯将利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奥运会90%的洗浴热水将采用全玻真空太阳能集热技术。
太阳能的产生是由于太阳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的热核聚变反应形成的,其核反应方程是:( )A 、e He H 01421124+→B 、H O He N 1117842147++→C 、n Sr Xe n U 10903813554102359210++→+D 、He Th U 422349023892+→5.为了解决人类能源之需,实现用核能代替煤、石油等不可再生能源,很多国家都在研制全超导核聚变“人造太阳”,它是从海水中提取原料,在上亿度的高温下发生的可控核聚变反应,科学家依据的核反应方程是( )A .23411120H+H He+n −−→ B .235114192192056360U+n Ba+Kr+3n −−→C .234234090911Th Pa+e -−−→ D .238234492902U Th+He −−→6. 用中子(n 10)轰击铝27(Al 2713),产生钠24(Na 2411)和X ;钠24具有放射性,它衰变后变成镁24(Mg 2412)和Y.则X 和Y 分别是( )A.α粒子和电子B.α粒子和正电子C.电子和α粒子D.质子和正电子7.我国自行研制了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超导托卡马克” (英名称:EAST ,俗称“人造太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选修3-5选择题集锦一.选择题(共30小题)1.(2014•上饶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核反应堆中,为使快中子减速,在铀棒周围要放“慢化剂”,常用的慢化剂有石墨、重水和普通水B.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少,原子总能量增大C.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红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D.核力是弱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在原子核的尺度内,核力比库仑力大得多,其作用范围在1.5×l0﹣l0mE.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b能级状态时发射波长为λ1的光子;原子从b能级状态跃迁到c能级状态时吸收波长为λ2的光子,已知λ1>λ2.那么原子从a能级状态跃迁到到c能级状态时将要吸收波长的光子2.(2014•江西二模)如图为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锌的逸出功是3.34ev,那么对氢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或吸收光子的特征认识正确的是()A.用氢原子从高能级向基态跃迁时发射的光照射锌板一定不能产生光电效应B.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能放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C.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向基态跃迁时,发出的光照射锌板,锌板表面所发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为8.75eV D.用能量为10.3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跃迁到激发态E.用能量为14.OeV的光子照射,可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电离3.(2014•开封二模)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学说能很好地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事实B.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来源于原子的核外电子C.氢原子吸收一个光子跃迁到激发态后,再向低能级跃迁时放出光子的频率一定等于入射光子的频率D.分别用X射线和紫光照射同一金属表面都能发生光电效应,则用X射线照射时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较大E.(钍)核衰变为(镤)核时,衰变前Th核质量大于衰变后Pa核与β粒子的总质量4.(2014•南昌模拟)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C.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E.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5.(2014•福建模拟)太阳内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热核反应,质量减少.核反应方程是,这个核反应释放出大量核能.已知质子、氦核、X的质量分别为m1、m2、m3,真空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方程中的X表示中子()B.方程中的X表示电子()C.这个核反应中质量亏损△m=4m1﹣m2D.这个核反应中释放的核能△E=(4m1﹣m2﹣2m3)c26.(2014•海淀区模拟)我国自行研制了可控热核反应实验装置“超导托卡马克”(英名称:EAST,俗称“人造太阳”).设可控热核实验反应前氘核(12H)的质量为m1,氚核(13H)的质量为m2,反应后氦核(24He)的质量为m3,中子(01n)的质量为m4.光速为c.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这种装置中发生的核反应方程式是12H+13H→24He+01nB.由核反应过程质量守恒可知m1+m2=m3+m4C.核反应放出的能量等于(m1+m2﹣m3﹣m4)c2D.这种装置与我国大亚湾核电站所使用核装置的核反应原理不相同7.(2014•黄浦区二模)现已建成的核电站的能量来自于()A.天然放射性元素衰变放出的能量B.人工放射性同位素放出的能量C.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D.化学反应放出的能量8.(2013•天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衰变时要遵守电荷守恒和质量守恒的规律B.α射线、β射线、γ射线都是高速运动的带电粒子流C.氢原子从激发态向基态跃迁只能辐射特定频率的光子D.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子的动能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有关9.(2013•张掖一模)已知金属钙的逸出功为2.7eV,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一群氢原子处于量子数n=4能级状态,则()A.氢原子可能辐射6种频率的光子B.氢原子可能辐射5种频率的光子C.有3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D.有4种频率的辐射光子能使钙发生光电效应10.(2013•辽宁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频率的光照射到不同的金属上,逸出功越大,出射的光电子最大初动能越小B.钍核Th,衰变成镤核Pa,放出一个中子,并伴随着放出γ光子C.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能量减小,核外电子运动的速度减小D.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的核子结合得越牢靠,原子核越稳定11.(2013•湖北模拟)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E.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射线12.(2013•海淀区一模)下列核反应方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是α衰变方程B.是核裂变方程C.→是核聚变方程D.→是原子核人工转变方程13.(2013•江西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B.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极易观察到它的波动性C.β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爱因斯坦在对光电效应的研究中,提出了光子说E.对于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一个“最大波长”,入射光的波长必须小于这个波长,才能产生光电效应F.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加速度增大14.(2013•海珠区模拟)钚(Pu)是一种具有放射性的超铀元素.已知钚的一种同位素Pu的半衰期为24100年,其衰变方程为Pu→X+,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X原子核中含有143个中子B.80个Pu经过24100年后一定还剩余40个C.衰变发出的γ放射线是频率很大的电磁波,具有很强的穿透能力D.由于衰变时释放巨大能量,根据E=mc2,衰变过程总质量增加15.(2014•山东模拟)关于原子核的结合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核的结合能等于使其完全分解成自由核子所需的最小能量B.一重原子核衰变成α粒子和另一原子核,衰变产物的结合能之和一定大于原来重核的结合能C.铯原子核(Cs)的结合能小于铅原子核(Pb)的结合能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不稳定E.自由核子组成原子核时,其质量亏损所对应的能量大于该原子核的结合能16.(2014•陕西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通过对α粒子的散射实验的分析,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普朗克通过对光电效应现象的分析提出了光子说C.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中子D.玻尔的原子模型成功地解释了氢光谱的成因E.现已建成的核电站发电的能量来自于重核裂变放出的能量17.(2014•新余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α粒子散射实验是卢瑟福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的重要依据B.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深入揭示了光的粒子性,前者表明光子具有能量,后者表明光子除了具有能量外还具有动量C.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减小.D.正负电子对湮灭技术是一项较新的核物理技术.一对正负电子对湮灭后生成光子的事实说明质量守恒定律是有适用范围的E.Bi的半衰期是5天,12g Bi 经过15天后还有1.5g未衰变18.(2014•鄂尔多斯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照时间太短C.一群处于量子数为n=3的激发态的氢原子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3种不同频率的谱线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16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后一定只剩下4个氡原子核E.核力是短程力,其表现不一定为吸引力19.(2014•鹰潭二模)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A处能观察到大量的闪光点,B处能看到较多的闪光点,C处观察不到闪光点B.乙图中用弧光灯照射原来就带电的锌板时,发现验电器的张角变大,说明锌板原来带正电C.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能量为10.4eV的光子而发生跃迁D.丙图中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能吸收动能为10.4eV的电子的能量而发生跃迁E.丁图中1为α射线,它的电离作用很强,可消除静电.20.(2014•江西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B.结合能越大,原子核结构一定越稳定C.如果使用某种频率的光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需增大入射光的光照强度才行D.发生β衰变时,元素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电荷数增加1E.在相同速率情况下,利用质子流比利用电子流制造的显微镜将有更高的分辨率21.(2014•湖北二模)关于原子与原子核,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可以解释原子的稳定性和原子光谱的分立特征B.玻尔的氢原子模型,成功引入了量子化假说C.元素的放射性不受化学形态影响,说明射线来自原子核,且原子核内部是有结构的D.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E.对于相同质量的核燃料,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产生的能量是相同的22.(2014•武汉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地解释了氢原子光谱实验规律B.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C.铀核裂变的核反应为D.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E.质子、中子、α粒子的质量分别为m1、m2、m3.质子和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释放的能量是(2m1+2m2﹣m3)C223.(2014•江西模拟)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之后,根据玻尔理论,下面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B.电子绕核运动的半径减小C.电子绕核运动的周期不变D.原子的电势能减小E.电子绕核运动的动能减小24.(2014•吉林二模)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部分只有四条谱线,它们分别是从n为3、4、5、6的能级直接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四条谱线中,一条红色、一条蓝色、两条紫色,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红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B.蓝色光谱是氢原子从n=6能级或n=5能级直接向n=2能级跃迁时产生的C.若氢原子从n=6能级直接向n=1能级跃迁,则能够产生红外线D.若氢原子从n=6能级直接向n=3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不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直接向n=2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将可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E.若氢原子从n=3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能使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氢原子从n=6能级直接向n=2能级跃迁时所产生的辐射一定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5.(2014•江西模拟)如图所示是氢原子的能级图,大量处于n=4激发态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一共可以辐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其中巴耳末系是指氢原子由高能级向n=2能级跃迁时释放的光子,则()A.6种光子中波长最长的是n=4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产生的B.6种光子中有2种属于巴耳末系C.使n=4能级的氢原子电离至少要0.85eV的能量D.若从n=2能级跃迁到基态释放的光子能使某金属板发生光电效应,则从n=3能级跃迁到n=2能级释放的光子也一定能使该板发生光电效应E.在6种光子中,n=4能级跃迁到n=1能级释放的光子康普顿效应最明显26.(2014•宜春模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氢原子由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从n=4能级跃迁到n=2能级所放出的光子恰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处在n=4能级的一大群氢原子跃迁时所放出的光子中有4种光子能使该金属发生光电效应B.根据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E k=hγ﹣W,若频率分别为γ1和γ2(γ1>γ2)的光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则频率为γ1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一定比频率为γ2的光照射该金属时产生的光电子的初动能更大C.某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为T,则这种元素的12个原子核在经过2T时间后,这些原子核一定还有3个没有发生衰变D.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放出核外电子,形成高速电子流一一即β射线E.无论是重核裂变还是轻核聚变,组成原子核的核子的平均质量均会减小.27.(2014•九江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B.C的半衰期不会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变化C.从金属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D.玻尔原子理论第一次将量子观念引入原子领域,提出了定态和跃迁的概念,成功的解释了氢原子光谐实验规律E.原子核内部某个中子转变为质子和电子,产生的电子从原子核中发射出来,这就是β衰变28.(2014•贵阳模拟)如图所示为氢原子的部分能级图.若有一群氢原子处于n=4的激发态,当它们从激发态向低能级态跃起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够发射出6种不同频率的光子B.由n=4跃迁到n=1时发出的光子的波长最长C.在所有放出的光子中能量最大的是12.75eVD.由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可知,向低能级跃迁后该氢原子的原子核出现质量亏损E.从n=4跃迁到n=2放出的光子能使逸出功为2.25eV的金属钾发生光电效应29.(2014•锦州一模)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若使放射性物质的温度升高,其半衰期将减少B.β衰变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外的电子电离形成的C.在α、β、γ这三种射线中,γ射线的穿透能力最强,α射线的电离能力最强D.铀核()衰变为铅核()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E.α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两个质子和两个中子结合成一个α粒子30.(2014•长葛市三模)以下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正确的是()A.紫外线照射到金属锌板表面时能够发生光电效应,则当增大紫外线的照射强度时,从锌板表面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也随之增大B.比结合能越大,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C.重核的裂变过程质量增大,轻核的聚变过程有质量亏损D.根据玻尔理论,氢原子的核外电子由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时,要释放一定频率的光子,同时电子的动能增大,电势能减小E.自然界中含有少量的14C,14C具有放射性,能够自发地进行β衰变,因此在考古中可利用14C来测定年代二.选择题(共30小题)1.(2014•江西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是汤姆逊最早提出的B.铀核()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辐射2种不同频率的光子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因为这束光的强度太小E.考古专家发现某一骸骨中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C的,已知C的半衰期为5730年,则确定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11460年2.(2014•邯郸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Pb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He→C+nC.20个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UD.一定强度的入射光照射某金属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频率越高,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就越多E.根据玻尔理论可知,氢原子辐射出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减小,核外电子的运动速度增大3.(2014•南昌模拟)人们发现,不同的原子核,其核子的平均质量(原子核的质量除以核子数)与原子序数有如图所示的关系.下列关于原子结构和核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图可知,原子核D和E聚变成原子核F时会有质量亏损,要吸收能量B.由图可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会有质量亏损,要放出核能C.已知原子核A裂变成原子核B和C时放出的γ射线能使某金属板逸出光电子,若增加γ射线强度,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增大D.在核反应堆的铀棒之间插入镉棒是为了控制核反应速度E.在核反应堆的外面修建很厚的水泥层能防止放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的泄漏4.(2014•长沙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B.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原子核有复杂的结构C.一束单色光照射到某种金属表面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短D.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的光强一定,频率越高,逸出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E.大量的氢原子从n=3的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只会辐射两种不同频率的光.5.(2014•辽宁二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聚变反应B.一个氢原子从n=3的能级发生跃迁,可能只辐射一种频率的光子C.比结合能越小,表示原子核中核子结合的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D.铀核()衰变为铅核(),要经过8次α衰变和10次β衰变E.氡的半衰期为3.8天,4克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下1克氡原子核6.(2013•湖北模拟)以下是有关近代物理内容的若干叙述,其中正确的是()A.太阳内部发生的核反应是热核反应B.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C.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核外电子从半径较小的轨道跃迁到半径较大的轨道时,电子的动能减小,但原子的能量增大D.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该原子外层就失去一个电子E.天然放射现象中发出的三种射线是从原子核内放出的射线7.(2013•长沙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C.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D.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E.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8.(2013•长春模拟)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A.汤姆生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光照到某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光波长太长D.按照玻尔理论,氢原子辐射光子时,核外电子的动能增加E.β衰变的实质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成了质子和电子9.(2013•江西三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是针对大量原子核的统计规律B.α、β、γ射线比较,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弱C.光的波长越短,光子的能量越大,光的粒子性越明显D.原子的全部正电荷和全部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E.由玻尔的原子模型可以推知,氢原子处于激发态,量子数越大,核外电子动能越小10.(2013•江西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汤姆生发现的B.铀核(U)衰变为铅核(P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11.(2013•昆明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核发生一次β衰变后,生成的新核的原子序数增加lB.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C.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现象提出来的D.的半衰期约为7亿年,随着地球环境的不断变化,其半衰期可能变短E.一群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自发跃迁时最多能辐射出3种不同频率的光子12.(2013•楚雄州二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原子的核式结构学说,是卢瑟福根据天然放射实验提出来的B.用升温、加压的方法和化学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C.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是因为该束光的波长太长D.铀235﹣种可能的裂变方式为:U+n→Cs+Rb+10nE.重核裂变时释放能量,会出现质量亏损,但生成物的总质量数仍等于反应前系统的总质量数13.(2013•怀化三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子像其他粒子一样,不但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B.将由放射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进行高温分解,会改变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C.原子核的质量大于组成它的核子的质量之和,这个现象叫做质量亏损D.普朗克在研究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了能量子假说E.玻尔认为,原子中电子轨道是量子化的,能量也是量子化的.14.(2013•常德模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放射性元素经19天后,余下的质量为原来的,则该元素的半衰期为3.8天B.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红光照射也一定会有电子逸出C.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D.氢原子从定态n=3跃迁到n=2,再由n=2跃迁到n=1,则后一次跃迁辐射的光子波长比前一次的要短E.在→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α衰变15.(2013•长春二模)下列关于近代物理知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当用蓝色光照射某金属表面时有电子逸出,则改用紫光照射也一定会存电子逸出B.处于n=3能级状态的大量氢原子自发跃迁时,能发出3种频率的光子C.衰变中产生的β射线实际上是原子的核外电子挣脱原子核的束缚而形成的D.在N+He→O+X核反应中,X是质子,这个反应过程叫a衰变E.比结合能越大,原子核中核子结合得越牢固,原子核越稳定16.(2012•湖南模拟)下面说法正确的是()A.对于某种金属而言,超过极限频率的入射光越强,所产生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就越大B.实物粒子也具有波动性,但不是概率波C.根据玻尔理论,在氢原子中量子数n越大,核外电子的动能就越大D.各种原子的发射光谱都是线状谱,线状谱是原子的特征谱线E.氢原子从一个能级跃迁到另一个能级时,若是在电子的碰撞下引起的跃迁,则要求电子的能量必须大于或等于氢原子的某两个能级差17.(2012•景德镇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蓝光照射某金属时能够产生光电效应,如果用黄光照射该金属也一定能够产生光电效应.B.玻尔理论指出氢原子能级是分立的,原子跃迁时发射光子的频率也是不连续的C.卢瑟福通过分析α粒子散射实验结果,发现了质子和中子D.工业上利用γ射线来检查金属内部伤痕,是因为γ射线穿透能力很强E.釉核经过一次α衰变后,变为钍核18.(2012•武昌区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的核式结构是汤姆孙发现的B.铀核(U)衰变为铅核(P b)的过程中,要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C.一个氢原子从量子数n=3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时最多可产生2条不同频率的谱线D.一束光照射到某种金属上不能发生光电效应,可能是因为这束光的光强太小E.用加热、加压或改变其化学状态的方法都不能改变原子核衰变的半衰期19.(2012•南昌一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h经过6次α衰变和4次β衰变后成为稳定的原子核PbB.发现中子的核反应方程是Be He C nC.20个U的原子核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剩下5个UD.U在中子轰击下生成Sr和Xe的过程中,原子核中的平均核子质量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