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思想史-第二章重农主义
第二讲 重商及重农主义

3.引申
为什么重商主义者会认为贸易顺差会使国家富强 呢? 来自亚当-斯密的回答:
像个人一样,重商主义者用硬通货或“财富”的增加 来证实一国想使财富增加就要使支出少于收入; 货币被错误地等同于资本,贸易顺差也被错误地等同 于收入超过消费的部分。 重商主义不过是由“商人和制造业主”向贪财的国会 兜售的一套保护贸易的谬论,而这些谬论又是建立在 “财富是由货币构成的流行见解”之上的。
杰勒德-马利尼斯(1581-1641)
1622年,出版《古代商业法典》,表述 了其重商主义的观点:
为商人的地位进行辩护; 提出,政府管理商品对于保证出口商品的高质 量是必需的; 一国拥有更多的货币将导致物价上涨并刺激商 业的重商主义观念;
查尔斯-戴维南特(1656-1714)
1698年《论英国的财政收入和贸易》
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简称巴萨效应)是指在经济增 长率越高的国家,工资实际增长率也越高,实际汇率的上 升也越快的现象。当贸易产品部门(制造业)生产效率迅 速提高时,该部门的工资增长率也会提高。国内无论哪个 产业,工资水平都有平均化的趋势,所以尽管非贸易部门 (服务业)生产效率提高并不大,但是其他行业工资也会 以大致相同的比例上涨。这会引起非贸易产品对贸易产品 的相对价格上升。我们假定贸易产品(按外汇计算)的价 格水平是一定的话,这种相对价格的变化在固定汇率的条 件下,会引起非贸易产品价格的上涨,进而引起总体物价 水品(贸易产品与非贸易产品的加权平均)的上涨。如果 为了稳定国内物价而采取浮动汇率的话,则会引起汇率的 上升。无论那种情况都会使实际汇率上升,本国货币实际 贬值。
1.3 对谁有利或者为谁谋利
西方经济思想史

、重农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特征?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
这个学说体系因重视农业、强调农业在财富生产中的作用,并把这种作用强调到过分的地步而得名。
“重农主义”含有自然支配、自然力量之意,引申其义,就是主张遵从自然法则,便可获得最大的利益。
法国的重商主义靠牺牲农民和农业发展工商业的政策使农业遭到严重破坏并处于极度衰落的境地。
农村经济的衰败,反过来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当国家财政陷于严重困难之时,法国政府却继续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然而由重商主义者约翰〃罗所推行的经济政策却使法国经济濒临崩溃。
严峻的社会现实,要求一种新的理论。
重农主义便是在激烈批判重商主义,并与之彻底决裂中产生的,所以,它与重商主义便构成对立的两极:与重商主义重视和只强调商品的货币形态相反,重农主义重视和只强调商品的使用价值形态;与重商主义只强调贸易是财富的源泉相反,重农主义只强调农业和土地是财富的唯一源泉;与重商主义强调政府干预经济相反,重农主义主张自由放任。
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派。
它有一个明显的主题和宗旨,即尊重农业。
对农业为什么要尊重以及如何尊重等问题构成这个学派井然有序的思想体系。
1.简述布阿吉尔贝尔重视农业的思想。
布阿吉尔贝尔是法国17世纪思想家,重农学派的先驱。
他认为:(1)农业是其它产业部门得以形成的出发点,随着农业的发展,才产生其他部门的收入。
(2)农业的繁荣是社会其他部门存在和繁荣的基础。
(3)一切财富源于土地的耕种。
他呼吁政府重视农业生产,减轻税负,提高谷价。
2.简述巴师夏的经济和谐论的动机和中心意图。
巴师夏是19世纪30~40年代法国最有名的经济学家,他提出了“经济和谐论”。
(1)他的动机是从正面阐述自然和谐的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反驳对资本主义的各种指责。
(2)中心意图,论证在经济自由的条件下,资本主义一定能达到自然和谐境界。
(3)中心思想:在私有财产制度不受侵犯及经济自由主义的条件下,各经济主体之间,各阶级之间是利益一致的、协调的。
《经济学说史》讲义重农学派

魁奈对中国文化有极大兴趣,提倡中国哲学, 推崇《论语》。在魁奈的眼里,中国“强大的 帝国,胜过欧洲最文明的国家”,孔子的《论 语》“胜过希腊七圣之语”。他大声疾呼,希 望欧洲的孔子出现。由于他对中国文化的熟悉 和推崇,被誉为“欧洲的孔子”。
米拉波在魁奈去世时发表的演说词:“孔子的整 个教义,在于恢复人受之于天,而为无知和私欲 所掩蔽的本性的光辉和美丽。因此他劝国人存敬 奉戒惧之心,爱邻如己,克己复礼,以理制欲。 非理勿为,非理勿念,非理勿言。对这种宗教道 德的伟大教言,似乎不可能再有所增补;但最主 要的部分还未做到,即行之于大地;这就是我们 老师的工作,他以特别聪睿的耳朵,亲从我们共 同的大自然母亲的口中,听到了‘纯产品’的秘 理。”
魁奈大约在60岁时,即1753年到1756年之间,才 开始关心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和赋税的问题。 当时在路易15推行重商主义政策下,为了工业利 益对农产品价格压得很低,使农民大量破产。社 会上一般舆论也都开始关心经济问题,尤其是当 时最迫切的谷物价格和赋税问题。伏尔泰曾俏皮 地说:全国总算谈厌了诗文、喜剧、悲剧、小说、 道德观念、神学等问题,到头来讨论面包问题了。
重农学派出现于18世纪50-70年代,此 时正是法国大革命的准备时期。
18世纪中叶法国的工商业已一定发展,农 村某些地方甚至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农业, 但封建生产关系仍占据统治地位;经济政 策上重商主义仍支配着法国的经济政策;
这一时期,法国社会政治经济矛盾不断激 化。由于推行了损害农业的重商主义政策, 以及约翰·罗的通过银行信用创造财富的政 策,加上法国对外战争的接连失败,导致 造成农业衰落,经济混乱、国家贫困、民 不聊生。在这种情况下,重商主义不仅不 能挽救法国封建制度的危机,反而使危机 进一步加深。从而出现了与重商主义完全 对立的重农学派。
1魁奈与重农学派

1 重农学派概述 2 魁奈的经济学说 3 杜尔哥的经济学说
4.1 重农学派概述
㈠重农学派 ㈡重农学派产生的历史背景 ㈢重农学派的先驱 ㈣重农学派的产生 ㈤重农学派的学术特点 ㈥重农学派的影响
㈠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是18世纪中叶产生于 法国的一个主张自由主义和重视 农业的经济学流派。 主要信条:自然秩序、自由放 任、重视农业、对土地所有者的 单一税、整体经济联系。
3.行会与垄断:
中世纪兴起的商业和手工业行会制度在 法国一直存在到18世纪后期(1789年资产 阶级革命)。限制劳动力使用、限制和管 制产出、控制业务范围、实行固定价格、 反对外来竞争。 经营权争端。行会对经营范围的限制引 起的争端往往历时数十甚至数百年。卖烤 鹅的和贩卖家禽的相互争吵了大约半个世 纪,最后后者只能经营未经加工的家禽; 巴黎经营旧衣服的零售商和裁缝之间的诉 讼长达300年。 ---斯坦利· L· 布鲁:《经济思想 史》,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 P28~29
4.柯尔培尔主义政策的失败和约翰· 劳货币改革的破产 柯尔培尔主义-农业的极度衰落、工 商业和对外贸易的恶化、国民经济濒临 绝境。 约翰·《法兰西详情》(1695——1697) 法国贫困的原因在于对农业的重税; 社会经济按比例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实 现机制:自由放任。自然规律
重农学派是“第一个以完整而始终一 贯的经济理论为其指导思想的经济学流 派”; “第一个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学派”; “最早的联系紧密的学派”; “第一个现代经济学学派”; “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学学派”。 主要代表人物:魁奈、杜尔哥
重农学派被认为是现代自由主义的重 要来源。在法国人季德和利斯特的《经济 学说史》中把重农学派称为政治经济学 “真正的奠基人”,认为将这一称号让给 斯密是轻率的,应归还给法国,因为斯密 学说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是从重农学派那里 借来的。“重农主义者开拓了道路,使斯 密和此后100年间所有的学者沿着它前 进。” ---夏尔· 季德、夏尔· 利斯特:《经 济学说史》,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 P14)
第二讲 重商主义与重农主义

• 1699年出版《论贸易平衡中可能的获利 办法》提出出口净利润的观点。
• 提出国家财富是其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
19
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 Jean Baptiste Colbert (1619-1683)
• 法国路易十四(“太阳王”)时期的财政部长(16611683);
22
作为重商主义者的配第
• 赞成自由的国际贸易,避免大规模的走私活动; • 应对进口商品征关税(制成品和原材料区分对待); • 反对禁止出口金银的法律,却痛惜只付给外国人作为
运费的金钱等; • 赞成国家应该拥有大量人口,提出人口众多可以增加
对政府收入的思想; • 反对绞死小偷,却并不出于人道主义的动机,认为将
6
重商主义学派为谁谋利
• 有利于商业资本家、国王和政府官员,特别有 利于那些最强大的、地位稳固的拥有最优惠的 垄断地位与特权的人。
• 部分经济思想家认为可以将重商主义理解成寻 租行为(“官商勾结、钱权交易”)的极端事 例。
• 垄断地位、贸易保护和管制形成经济租金,而 政府官员和垄断商人则共同分享经济租金。
13
历史借鉴:重商主义影响犹存
• 1930年代的全球大萧条时,许多国家都采取提 高进口关税、本币贬值的措施限制进口。
• 重商主义影响的更近事例是1990年代初期,许 多美国人特别关注美国国际收支平衡表出现的 庞大贸易赤字。
• 日本也曾一直实行刺激出口、限制进口的政策。 1980年代至1990年代,日本持续的巨额贸易顺 差不仅反映一定程度的“国外商品的恐惧症”, 还反映日本“攫取”利润丰厚的国际市场的渴 望。
14
托马斯•曼 Thomas Mun (1571-1641)
经济思想史课件第一篇

我亲爱的丰达妮亚,如果我有闲暇,我是会把这篇论文写 得更漂亮些的,可是既然没有闲暇,我就只能象个时间紧迫 的人那样去做了。人们说,一个人就象个气泡一样;如果真 是这样,这个说法对老人必然更如此了。我已经八十岁了, 这就提醒我,必须打好行装,随时准备离开这个世界。
古典学派
魁奈
亚当斯密
杜尔阁
马尔萨斯
李嘉图
……
35
学派学派((Sscchhooool)l)
科学 共同 体
同一学科 领域
构成 要素
相同的基本观 点和方法论
核心
领袖
和核
心理
论
36
学派的形成机制
师承
论争
危机
37
第一节 重商主义概览
一、历史背景 二、主要信条 三、为谁谋利 四、为何有用 五、长远影响
38
亿粮食,10亿工业原料)和价值形态(10亿的原预付、20亿 年预付和20亿的纯产品);土地所有者阶级有20亿货币地租、 不生产阶级有20亿工业品,全部进入流通
60
经济表
再生产总额50亿里弗尔
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20亿里弗尔
土地所有者阶级 每年收入
20亿里弗尔
不生产阶级 每年投资 10亿里弗尔
支付地租及 原预付的利 息(折旧)
52
约翰•劳(John • Law,1671-1729)
➢ 时期(18世纪50-70年代) ➢ 当时的法国 ➢ 约翰·劳:点纸成金的冒险家
“信用之于企业, 如同大脑之于人体。”
《论货币与贸易》
53
第二节 重农学派的主要思想
一、重农学派的共同主张 二、重农学派的先驱者 三、公认的领袖:弗朗斯瓦·魁奈 四、与众不同的继承者:杜尔哥
外国经济思想史复习笔记

名词解释1.重农主义:重农主义是18世纪中叶在法国产生的有系统的经济思想体系,其主题和宗旨是尊重重视农业,提出了自然秩序、纯产品理论、社会阶级结构理论,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布阿吉尔贝尔、魁奈、杜尔哥等。
重农主义是经济学说史的第一个真正的经济学流派,是对资本主义生产的第一个系统的证明,马克思称其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2.比较成本:比较成本理论是19世纪初英国产业革命时期,由英国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在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之上发展而来的,他认为各国不应单纯生产本国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还应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交换,双方均能获利。
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揭示了相对优势原理,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对外扩张的需要,受到资产阶级的欢迎,但没有区分价值和交换价值,存在不足.3.斯密教条:斯密生活在18世纪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度的时期.斯密认为每个商品的构成及其合起来的整个社会生产的一切商品价值都由三部分组成,即工资、利润、地租,可以还原为商品价值等于(v+m),结果丢掉了不变资本(C)的部分,从而混同了商品的全部价值c+v+m和新创造的价值v+m.堵塞了对社会资本再生产进行分析的道路,他的见解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奉为教条,马克思称之为“私密教条”。
4.萨伊定律:萨伊定律是19世纪初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时期,由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让·萨伊提出的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理论,在生产销售问题上,萨伊否定资本主义存在生产过剩的可能性,并断言生产给产品创造需求,商品销售就是商品交换的过程,一种商品的出售就是对另一种商品的购买,货币只是媒介,它的总供给和总需求最后相等。
”萨伊定律”具有明显的庸俗性,满足了为当时资产阶级辩护的需要,但最终被证明是错误的。
5.三位一体公式:法国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尖锐,需要为资产阶级进行辩护的理论萨伊理论应运而生。
法国政治经济学家萨伊认为,生产三要素都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各要素的所有者可以根据各自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来取得各自的收入,工人得到工资,资本家得到利息,地主得到地租,这样本来由劳动创造的三种收入被说成是有各自独立的源泉,从而掩饰了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对工人的剥削和社会各阶级间的对立,马克思严加批判萨伊的分配理论,把它讽刺的称为“三位一体公式”。
重农主义

重农学派目录[隐藏]重农学派重农学派的称谓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重农学派的观点和主张重农学派的崩溃重农学派与中国古代文化重农学派重农学派是十八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学派。
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财富的唯一来源和社会一切收入的基础,认为保障财产权利和个人经济自由是社会繁荣的必要因素。
重农学派的称谓重农学派在鼎盛时期以“经济学家”称谓。
其成员之一杜邦·德·奈穆尔于1767年编辑出版了一本题名为《菲西奥克拉特,或最有利于人类的管理的自然体系》的魁奈著作选集,首次提出了源于希腊文“自然”和“统治”两字的合辞作为他们理论体系的名称。
但在当时,这个新名称没有得到通用。
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国富论》中,依据他们“把土地生产物看作各国收入及财富的唯一来源或主要来源”的学说,把他们称为“农业体系”,汉语则意译为“重农学派”。
重农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魁奈是重农学派的创始人和首领。
有人曾认为古尔奈也是创始人之一,但古尔奈除了经济自由放任的主张外,并没有树立任何重农学派的主要论点。
魁奈无疑地首创了重农主义所有的理论。
他的代表作《经济表》,就是这一理论体系的全面总结。
18世纪50~70年代,在魁奈的周围逐渐出现了一批门徒和追随者,形成了一个有较完整理论体系和共同信念的派别,而且是一个有明确的纲领和组织的政治和学术团体。
他们有定期讨论学术问题的集会,有作为学派喉舌的刊物—《农业、商业、财政杂志》和《公民日志》。
杜尔哥是继魁奈之后的重农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
他深受魁奈的影响但不是魁奈的门徒,也几乎没有参加所谓“经济学家”们的派系活动。
他的《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是重农主义的重要文献。
他发展、修正了魁奈和其徒党的论点,使重农主义作为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特征有更加鲜明的表现。
在他那里重农主义发展到最高峰。
重农学派与社会制度重农主义体系实际上是第一个对资本主义生产进行分析,却又是封建制度、土地产权统治的资产阶级的翻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重农学派的经济理论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第一节 概述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
2017/3/5
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夜的社会经济状况
• 18世纪50—70年代的法国:这正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准备 时期。
• 魁奈认为,物质财富本身数量的扩大,就是农业中不断生产 出来的产品,通过这样的生产过程,除了补偿生产中耗费的 生产资料(即种子)、工人的生活资料和农场主的生活资料 外,还有剩余产品。“纯产品”表现为剩余农产品。
• 纯产品的生产过程:自然在协助劳动进行着新物质的创造, 因此纯产品应归为是自然力的产物,属于“自然的恩赐”
2
2017/3/5
二、重农学派的形成
2.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 • 弗朗斯瓦·魁奈(1694—1774)。在他的周围还出现了一批门
徒和追随者,结成一个有共同纲领和有组织的独立的学派。 这个学派的主要代表有维克多·里凯蒂·米拉波(1715—1789) 侯爵,还有杜邦·德·奈木尔(1739—1817)、麦西尔·德·拉·利 维埃(1720—1793)。 3. 重农学派的另一个代表人物: • 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他深信魁奈的观点 和主张,汲取并发展了魁奈的重农主义学说,但不参加他们 的派系活动。
业生产,经营商业和放债。 •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收入:划分为工资、利润、利息、地租。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二、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发展 (1)修正和发展魁奈关于社会阶级结构的学说
重农学派的三个阶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地把生产阶级和不 生产阶级划分为两个对立的阶级,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 阶级关系。 - 生产阶级:划分为农业工人和农业资本家 - 不生产阶级:划分为工业工人和工业资本家 (2)对资本家和雇佣工人进行比较正确的说明 - 资本家:占有和投入资本,使别人从事劳动,而赚取利润。 - 雇用工人:一无所有,靠给别人劳动,只能挣得工资。
– 《经济表》的出发点是每年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总产品,是以一年收获 的终结为循环的开始。
– 把资本的整个生产过程,看做再生产过程,流通只是生产的一个环节, 为再生产服务,受生产制约。
– 把各阶级收入的来源,资本和所得的交换,再生产的消费和个人的消费, 以及农业与工业,即生产的两大部门之间的流通,看成是再生产过程的 要素。
- 生产阶级:从事农业的阶级,包括租地农业资 本家(农场主)和农业工人。 - 土地所有者阶级:包括地主及其从属人员,国 王、官僚、教会。 - 不生产阶级:工商业资本家和工人,不创造 “纯产品”。
四、资本理论 • 他认为资本是物质,是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
投在农业上的资本才是生产的资本,而工业资 本是不生产资本,商业资本则是进行贱卖贵卖, 搞欺骗的资本。 • 他把农业资本划分为两个部分: -“年预付”,即每年预支付的资本。 -“原预付”,即几年预付一次的部分。
• 法国封建王朝并没有从经济困境中吸取教训,而是又采纳了 英国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冒险家约翰·罗(1671—1729)的建 议。但仍靠流通领域解决危难和发财致富的药方,只不过是 变了种的重商主义,同样逃脱不了可悲的下场。
• 法国社会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法国的新兴资产阶级代表, 纷纷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改善经济状况的要求,提出恢复 和振兴农业的设想。适应这种需要,重农学派继承和发展了 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比较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
三、重农学派学说的特点
(1)“自然秩序”学说: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 基本观点
重农学派提出了人类社会和物质世界一样,存在着不以人们意志为转 移的客观规律,即他们所说的“自然秩序”。
• 理论主张 - 人身自由和财产私有是自然秩序所规定的人类基本自然权利。为 了实现这种权利,政府对于人民经济不要加以干预,而要施行自 由放任。 - 法国社会就由于人为的社会秩序违反了自然的社会秩序 - 只有强而有力的开明君主才可以充当社会良医。当社会处于亚健 康状态是,“开明君主”把自然秩序的概念灌输给人们;当社会处 于病态时,他进行医治,使社会回到自然秩序上来。
二、“纯产品”学说 • 显然,魁奈的只有农业才创造“纯产品”,
农业才是惟一生产部门的观点是片面的。 • 但魁奈确认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过程而是
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确定了剩余价值的 真正起源,由此为科学地研究资本主义生 产奠定了基础。
7
2017/3/5
三、社会阶级结构 • “纯产品”学说的基础上,把社会分为三个阶级:
2.著作:《租地农场主论》、《谷物论》、《人口论》、 《赋税论》 、《经济表》、《农业国经济统治的一般准 则》、《经济表的分析》
6
2017/3/5
二、“纯产品”学说
“纯产品”学说实际上是重农学派的剩余价值理论,是重农主 义理论体系的核心,也是重农学派政策主张的基石。
• 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农业,财富是由土地生产出来的生产品。 只有农业才能创造物质财富和使其数量不断扩大。
五、重农学派做出的具有长远价值的贡献
第一、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并分析财富和商品 的流动规律,为经济学发展成为一个社会科学奠定 了基础。
第二、提出了收益递减规律 第三、最早分析了税收转嫁和税收归属问题。这在今
天仍然是微观经济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第四、通过提倡自由放任,把经济学家的注意力吸
引到了分析政府在经济中的适当作用上来。
10
2017/3/5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3)工资理论 :工人之间自由竞争使工资降低到仅能维持生存的水 平。
(4)“纯产品”理论的发展 • 魁奈把“纯产品”根本不看成是劳动的产物,而是把他说成是自然
的恩赐。 • 杜尔哥把魁奈所说的“纯产品”,看成是农业劳动者生产出来的剩
余劳动生产物。 (5)资本的来源和用途 • 举出资本的五种使用方式:买进土地,租用土地,从事工业、制造
5
第二节 魁奈的经济学说
一、生平和著作 二、“纯产品”学说 三、社会阶级结构 四、资本理论 五、《经济表》 六、经济政策和主张
2017/3/5
一、生平和著作
1.生平:弗朗斯瓦·魁奈是法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奠基人之一, 重农学派的创始人。曾做过法王路易十五的宫廷医师, 由于医学上的成就而被封为贵族。晚年研究经济问题。 拥护开明的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君主实行自上而下的 改革,但反对革命的风暴。在政治经济学方面,是一个 革新家。他创立了完整的重农主义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改善法国经济状况的纲领以及一整套政策、主张和措施。
8
2017/3/5
五、《经济表》
• 完成于1758年,在1766年进一步修改。 描述:一个理想的、自由竞争经济的商品与货币的循环流动。这 是对财富流动的第一次系统地分析,政治经济学史上的创见,后 来成了宏观经济学的基础。
• 《经济表》的创见
– 运用抽象法,从前面所述的正确、合理的假定前提出发,对本质的问题 进行科学和集中的分析研究。
• 相反,尽管耕作手段十分原始,农业收成有时却很好。农业经常 提供经济剩余,这可以用来进行储蓄和投资,从而促进一个正在 崛起的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
• 重农学派提倡自由放任,反对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各种障 碍。他们无意之间推动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的爆发。他们强调 农业的劳动生产率,摆脱了只有商业才能创造和增加财富的陈旧 观念;他们认为生产而不是交换才是财富的真正源泉。并主张富 人应该减少消费来增加资本积累。
第三节 杜尔哥对重农主义理论的进一步 发展
一、杜尔哥的生平和著作 1. 生平:安·罗伯特·雅克·杜尔哥(1727—1781)是法国重农
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早期研究神学,后从事政治 活动。他同意重农学派的理论观点,但他并不参加这个 学派的派系活动,不同意重农学派的一些政治主张,也 不赞成这 一学派的狭隘宗派精神。 2. 著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关于商业的重要问题》、《市集与市场》
3
2017/3/5
(1)“自然秩序”:重农学派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 评论
- 自然秩序是重农主义体系的哲学基础,自然秩序实质上是 被理想化了的社会。 - 自然秩序的实质是个人的利益和公众利益的统一,而这种 统一又只能在自由体系之下得到实现。于是重农主义者就 从自然秩序引伸出经济自由主义。 - 重农学派“自然秩序”的思想,给政治经济学提出了认识 客观规律的任务。
(2)重视农业。 • 社会财富是从土地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
农业是社会财富的真正源泉。 • 重农主义学说,重视农业,反对重商主
义,大力提倡经济自由,为资本主义大 农业的发展开辟道路。
4
2017/3/5
四、重农学派在当时如何成为一个有效的、 有用或正确的理论体系
• 工业革命以前,工业的主要特点是劳动生产率极其低下。这一点 在法国手工业经济中表现的极为明显。因此,在一个极其贫困的 国家,为贵族而进行的奢侈品生产很容易被看成是“非生产性 的”。
•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2版,第3卷,592~ 602页。
• 《魁奈经济著作选集》中关于“经济的分析” 的内容。
• 杜尔哥:《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12
2017/3/5
复习题
名词解释 • 自然秩序 • 纯产品 • 阶级划分 • 资本划分 问答题 1.简论魁奈《经济表》的成就与缺陷。 2.杜尔哥在哪些方面发展了魁奈的经济理论?
六、魁奈的经济政策和主张
(1)发展大农业经济。
(2)整顿税收。
(3)改革贸易政策。提出了自由贸易的措施及主张。 - 对国内: - 对国外: - 魁奈是私有制的维护者
9
2017/3/5
五、《经济表》
• 《经济表》的缺点和错误 - 片面地把农业视为惟一的生产部门,把地租作为剩余价 值的惟一形态。 - 只把资本划分为“原预付”与“年预付”,没有不变资 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分,因此,不能正确地分析剩余价值 的来源。 - 没有把社会生产分为生产生产资料和生产消费资料的两 大部类,而是把社会生产分为农业和工业两个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