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NA核酸酶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

合集下载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

基因沉默与RNAi技术定义:基因沉默双是指链RNA被特异的核酸酶降解,产生干扰小RNA(siRNA),这些siRNA与同源的靶RNA互补结合,特异性酶降解靶RNA,从而抑制、下调基因表达。

RNA干扰是指在进化过程中高度保守的、由双链RNA诱发的、同源m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的现象。

由双链引发的植物RNA沉默,主要有转录水平的基因沉默(TGS)和转录后水平的基因沉默(PTGS)两类:TGS是指由于DNA修饰或染色体异染色质化等原因使基因不能正常转录;PTGS是启动了细胞质内靶mRNA序列特异性的降解机制。

有时转基因会同时导致TGS和PTGS。

基因沉默是一种RNA干扰技术。

RNA干扰是由双链RNA 引发的转录后基因静默机制。

其原理是:RNaseIII核酶家族的Dicer,与双链RNA结合,将其剪切成21 - 25nt及3'端突出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随后siRNA与RNA诱导沉默复合物(RNA -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结合,解旋成单链,活化的RISC受已成单链的siRNA引导,序列特异性地结合在靶mRNA上并将其切断,引发靶mRNA的特异性分解,从而阻断相应基因表达的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一、基因沉默的分类及其机制(一)转录水平基因沉默转录水平基因沉默是指对基因专一的细胞核RNA合成的失活,它的发生主要是由于基因无法被顺利转录成相应的RNA而导致基因沉默。

转录水平基因沉默可以通过有性世代传递,表现为减数分裂的可遗传性。

引起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1.基因及其启动子甲基化甲基化是活体细胞中最常见的一种DNA共价修饰形式,通常发生在DNA的CG序列的碱基上,该区碱基甲基化往往导致转录受抑制,该区甲基化的频率在人类及高等植物中分别可达4%和36%。

[4]近来的研究表明,发生在转基因启动子5’端的甲基化是造成转录水平基因沉默的主要原因。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RNA干扰技术的原理与应用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基因沉默技术,利用特定的RNA分子靶向破坏特定基因的mRNA分子,从而沉默该基因的表达。

一般来说,RNA干扰技术分为两种:siRNA和shRNA。

一、siRNA的原理与应用siRNA(小干扰RNA)是由外源体切割的21-25个核苷酸的双链RNA,它们与RISC(RNA诱导的沉默复合物)结合后,在靶基因的mRNA上形成RNA/RISC复合体,从而沉默靶基因的表达。

siRNA是一种非常特定的干扰技术,可以实现精确地调节基因表达。

siRNA技术在研究基因功能和药物开发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研究发现某些癌症患者的基因中存在高度具有变异性的序列,而它们的表达与癌症的发展有关。

因此,通过siRNA技术靶向破坏这些序列,就可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另外,在昆虫和植物领域,RNAi技术还可以用来控制害虫和杂草,从而达到环保和粮食安全的目的。

siRNA技术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是研究者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热点之一。

二、shRNA的原理与应用shRNA(短发夹RNA)是一种由人工构建的RNA,其结构为一个小的RNA环,环内有一个十分特殊的序列,可以与相应的RISC相结合,从而靶向破坏mRNA分子,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

与siRNA相比,shRNA的优点是能够更长时间地沉默基因表达。

在实际应用中,shRNA技术被广泛用于研究多个基因的相互作用以及各自在复杂生命现象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如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等。

另外,shRNA技术还能够实现不同发展阶段组织特异性的沉默基因表达,这为研究发育遗传学以及疾病治疗等提供了很好的工具。

总结RNA干扰技术是一种利用RNA靶向破坏基因表达的技术,其应用领域涵盖了基因功能研究、药物开发、害虫、杂草的控制等众多方面。

siRNA和shRNA是RNA干扰技术的重要手段,各自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应用场景。

随着生命科学和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RNA干扰技术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RNAi沉默和载体构建

RNAi沉默和载体构建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一些短片断的双链RNA可以通过促使特定基因的mRNA降解来高效、特异的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 称为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就是这种短片断双链RNA分子,能够以序列同源互补的mRNA为靶目标,降解特定的mRNA.RNAi的发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不仅深入揭示了细胞内基因沉默的机制,而且它还是后基因组时代基因功能分析的有力工具,极大地促进了人类揭示生命奥秘的进程.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采用RNAi 来研究生物体的基因表达.RNAi技术可广泛应用到包括功能基因组学,药物靶点筛选,细胞信号传导通路分析,疾病治疗等等.目前为止较为常用的5种制备siRNAs的方法包括:·化学合成·体外转录·长片断dsRNAs经RNase III 类降解(e.g. Dicer, E. coli, RNase III) ·siRNA表达载体或者病毒载体在细胞中表达siRNAs·PCR制备的siRNA表达框在细胞中表达获得高纯度的siRNA产物是进行实验的第一步,而转染的效率则是非常关键的因素.一、基本概念RNAi:(RNA interference)RNA干扰内源性或外源性双链RNA(dsRNA)介导的能诱导细胞内与其序列同源的特异基因表达沉默或抑制的效应,诱使细胞表现出特定基因缺失的表型,称为RNA干扰,它也是体内抵御外在感染的一种重要保护机制. si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小干扰RNA由长dsRNA裂解而成的一种19-25nt的短片断双链RNA分子,能够以同源互补序列的RNA为靶目标降解特定的mRNA, RNAi的关键效应分子.shRNAs:(small hairpin RNA )小发夹RNA是设计为能够形成发夹结构的非编码小RNA分子,shRNA需通过载体导入细胞后,然后利用细胞内的酶切机制得到siRNA而最终发挥RNA 干扰作用.Dicer:属于RNaseⅢ家族,是dsRNA的特异性核酸内切酶RISC:(RNA-inducing silencing complex)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具有核酸内切、外切以及解旋酶活性二、机制目前普遍认为,共抑制、基因压制和RNAi很可能具有相同的分子机制,都是通过dsRNA的介导而特异地降解靶mRNA, 抑制相应基因的表达. 即RNAi、共抑制、quelling均属于PTGS!现已初步阐明dsRNA介导的同源性靶mRNA降解过程主要分为两步.第一步(起始阶段)是较长ds RNA在ATP参与下被RNaseⅢ样的特异核酸酶切割加工成21~23nt的由正义和反义链组成的小干扰RNA (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第二步(效应阶段)是siRNA 在ATP参与下被RNA解旋酶解旋成单链,并由其中反义链指导形成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silencing complex,RISC).RNAi途径主要存在于细胞浆中,但是siRNA产生、靶mRNA降解的亚细胞位置尚未明确.外源性(注射或喂养)的dsRNA和病毒性dsRNA 可能可以直接进入细胞浆中的RNAi途径,仅在细胞浆中复制的RNA病毒可被dsRNA介导的沉默机制所抑制.外源性dsRNA则还可导致细胞核中的同源早期RNA转录产物减少.在许多机体中反向重复转基因序列在细胞核内转录成发夹dsRNA,进而可介导RNAi,这种dsRNA可能需要转移至胞浆中才可有效地沉默同源靶mRNA.RNAi的放大效应机制siRNA不仅可引导RISC切割靶RNA,而且可作为引物在RNA依赖的RNA 聚合酶(RdRP)作用下以靶mRNA为模板合成新的dsRNA.新合成的长链dsRNA同样可被RNaseⅢ样核酸酶切割、降解而生成大量的次级siRNA.次级siRNA又可进入合成-切割的循环过程,进一步放大RNAi作用.这种合成-切割的循环过程称为随机降解性PCR(random degradative PCR).三、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1. 目的基因的确定(1)、检索文献获取有实验证明有效的靶点序列(核对)(2)、/(3)、/ or 2、设计siRNA靶序列在制备siRNA 前都需要单独设计siRNA序列.研究发现对哺乳动物细胞,最有效的siRNAs是21-23个碱基大小、3’端有两个突出碱基的双链RNA;而对非哺乳动物,比较有效的是长片段dsRNA.siRNA的序列专一性要求非常严谨,与靶mRNA之间一个碱基错配都会显著削弱基因沉默的效果.(1)、选择siRNA靶位点:从转录AUG起始密码子开始,搜寻下游AA序列,记录跟每个AA 3’端相邻的19个核苷酸作为候选的siRNA靶位点.有研究结果显示GC含量在30%—50%左右的siRNA要比那些GC含量偏高的更为有效. Tuschl 等建议在设计siRNA时不要针对5'和3'端的非编码区(untranslated regions,UTRs),原因是这些地方有丰富的调控蛋白结合区域,而这些UTR结合蛋白或者翻译起始复合物可能会影响siRNP核酸内切酶复合物结合mRNA从而影响siRNA的效果.(2)、序列同源性分析:将潜在的序列和相应的基因组数据库(人,或者小鼠,大鼠等等)进行比较,排除那些和其他编码序列/EST同源的序列.例如使用BLAST (/BLAST/)选出合适的目标序列进行合成.并非所有符合条件的siRNA都一样有效,其原因还不清楚,可能是位置效应的结果,因此对于一个目的基因,一般要选择3-5个靶位点来设计siRNA.通常来说,每个目标序列设计3—4对siRNAs,选择最有效的进行后续研究. (3)、设计阴性对照:一个完整的siRNA实验应该有阴性对照,作为阴性对照的siRNA应该和选中的siRNA序列有相同的组成,但是和mRNA没有明显的同源性.通常的做法是将选中的siRNA中的碱基序列打乱.当然,同样要保证它和其他基因没有同源性.3、RNAi表达载体的选用化学合成与体外转录方法都是在体外得到siRNA后再导入细胞内,但是这两种方法主要有两方面无法克服的缺点:siRNA进入细胞后容易被降解;进入细胞siRNA在细胞内的RNAi效应持续时间短.针对这种情况,出现了质粒、病毒类载体介导的siRNA体内表达.该方法的基本思路是:将siRNA对应的DNA双链模板序列克隆入载体的RNA聚合酶III的启动子后,这样就能在体内表达所需的siRNA分子.这种方法总体的优点在于不需要直接操作RNA,能达到较长时间的基因沉默效果. 通过质粒表达siRNAs大都是用Pol III启动子启动编码shRNA(small hairpin RNA)的序列.选用Pol III启动子的原因在于这个启动子总是在离启动子一个固定距离的位置开始转录合成RNA,遇到4—5个连续的U即终止,非常精确.当这种带有Pol III 启动子和shRNA模板序列的质粒转染哺乳动物细胞时,这种能表达siRNA的质粒确实能够下调特定基因的表达,可抑制外源基因和内源基因.采用质粒的优点在于,通过siRNA表达质粒的选择标记,siRNA载体能够更长时间地抑制目的基因表达.当然还有一点,那就是由于质粒可以复制扩增,相比起其它合成方法来说,这就能够显著降低制备siRNA的成本.此外,带有抗生素标记的siRNA表达载体可用于长期抑制研究,通过抗性辅助筛选,该质粒可以在细胞中持续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数星期甚至更久.同时RNAi-Ready表达载体还能与逆转录病毒和腺病毒表达系统整合(BD Knockout RNAi Systems),大大提高siRNA表达载体对宿主细胞的侵染性,彻底克服某些细胞转染效率低的障碍,是实现哺乳动物细胞siRNAs瞬时表达与稳定表达的理想工具.4、合成模板合成编码shRNA的DNA 模板的两条单链,模板链后面接有RNA PolyIII 聚合酶转录中止位点,同时两端分别设计BamH I 和Hind III 酶切位点,可以克隆到siRNA 载体多克隆位点的BamH I 和Hind III 酶切位点之间.95℃,5min,缓慢退火, DNA 单链得到shRNA 的DNA 双链模板5、连接与转化基本步骤:(1)将100μl感受态细胞于冰上解冻.(2)取5μl连接产物加入到感受态细胞中,轻轻旋转几次以混匀内容物. 在冰上放置30分钟.(3)将管放入预加温到42℃的水浴中,热激90秒.快速将管转移到冰浴中,使细胞冷却1~2分钟.(4)每管中加700μl LB培养基,37℃振荡培养1小时,进行复苏. (5)室温4,000rpm离心5分钟,弃去上清后,用剩余100μl培养基重悬细胞并涂布到含抗性的LB琼脂平板表面.注意:细胞用量应根据连接效率和感受态细胞的效率进行调整.(6)将平板置于室温直至液体被吸收.(7)倒置平皿,于37℃培养,12~16小时后可出现菌落.6、PCR鉴定和测序鉴定在插入编码shRNA的DNA双链模板两侧设计鉴定PCR引物,扩增片段在100-200bp之间.7、特点siRNA表达载体的优点在于这是众多方法中唯一可以进行长期研究的方法——带有抗生素标记的载体可以在细胞中持续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持续数星期甚至更久.即使是对转染带有筛选标记质粒的细胞进行瞬时筛选,也有助于富集带质粒的细胞.这也可以帮助解决一些难转染的细胞由于转染效率低造成的问题.载体上的抗性标记有助于快速筛选出阳性克隆,而且可以在细胞中持续抑制靶基因的表达,持续数星期甚至更久,可以进行较长期研究.四、RNAi的前景展望1、研究基因功能的新工具已有研究表明RNAi能够在哺乳动物中灭活或降低特异性基因的表达,制作多种表型,而且抑制基因表达的时间可以随意控制在发育的任何阶段,产生类似基因敲除的效应.线虫和果蝇的全部基因组序列已测试完毕,发现大量未知功能的新基因,RNAi将大大促进对这些新基因功能的研究.与传统的基因敲除技术相比,这一技术具有投入少,周期短,操作简单等优势,近来RNAi成功用于构建转基因动物模型的报道日益增多,标志着RNAi将成为研究基因功能不可或缺的工具.2、研究信号传导通路的新途径联合利用传统的缺失突变技术和RNAi技术可以很容易地确定复杂的信号传导途径中不同基因的上下游关系,Clemensy等应用RNAi研究了果蝇细胞系中胰岛素信息传导途径,取得了与已知胰岛素信息传导通路完全一致的结果,在此基础上分析了DSH3PX1与DACK之间的关系, 证实了DACK是位于DSH3PX1磷酸化的上游激酶. RNAi技术较传统的转染实验简单、快速、重复性好,克服了转染实验中重组蛋白特异性聚集和转染效率不高的缺点, 因此认为RNAi技术将可能成为研究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新途径.3、开展基因治疗的新策略RNAi具有抵抗病毒入侵,抑制转座子活动,防止自私基因序列过量增殖等作用,因此可以利用RNAi现象产生抗病毒的植物和动物,并可利用不同病毒转录序列中高度同源区段相应的dsRNA抵抗多种病毒.肿瘤是多个基因相互作用的基因网络调控的结果,传统技术诱发的单一癌基因的阻断不可能完全抑制或逆转肿瘤的生长, 而RNAi可以利用同一基因家族的多个基因具有一段同源性很高的保守序列这一特性, 设计针对这一区段序列的dsRNA分子,只注射一种dsRNA即可以产生多个基因同时剔除的表现,也可以同时注射多种dsRNA而将多个序列不相关的基因同时剔除.尽管目前RNAi技术在哺乳动物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它在斑马鱼和老鼠等脊椎动物中的成功应用预示着RNAi将成为基因治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人工合成的dsRNA寡聚药物的开发将可能成为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作用原理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作用原理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作用原理
RNA诱导沉默复合体(RNA-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 RISC)是RNA 干扰技术中起作用的重要物质。

以下是其作用原理:
当一定数量的外源性双链RNA(dsRNA)进入细胞后,会被类似于核糖核
酸酶Ⅲ的Dicer酶切割成短的21~23bp的双链小干扰RNA(siRNA)。

这些siRNA与解旋酶和其它因子结合,形成RISC。

激活RISC需要一个依赖ATP的将小分子RNA解双链的过程。

激活的RISC通过碱基配对定位到同源mRNA转录本上,并在距离siRNA
3'端12个碱基的位置切割mRNA。

切割的机制尚不明了,但每个RISC都
包含一个siRNA和一个不同于Dicer的RNA酶。

因此,siRNA能够以序列同源互补的mRNA为靶点,通过促使特定基因的mRNA降解来高效、特意地阻断体内特定基因表达,诱发细胞呈现出特定基因表达降低表型。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RISC的资料、文献,或者咨询生物学家,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常识]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色

[常识]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色

1.简述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点?下边是详细的RNA聚合酶Ⅰ的转录产物是45SrRNA,经剪接修饰后生成除5SrRNA 外的各种rRNA。

rRNA与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

RNA聚合酶Ⅱ在核内转录生成hnRNA,经剪接加工后生成的mRNA被运送到胞质中作为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RNA聚合酶Ⅲ的转录产物是tRNA,5SrRNA,snRNA,其中snRNA参与RNA的剪接。

24.简述乳糖操纵子的调控原理?答:答:(1)乳糖操纵子的组成: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含Z、Y、A三个结构基因,分别编码半乳糖苷酶、透酶和半乳糖苷乙酰转移酶,此外还有一个操纵序列O,一个启动子P和一个调节基因I.(2)阻遏蛋白的负性调节:没有乳糖存在时,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结合于操纵序列O处,乳糖操纵子处于阻遏状态,不能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有乳糖存在时,乳糖作为诱导物诱导阻遏蛋白变构,不能结合于操纵序列,乳糖操纵子被诱导开放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所以,乳糖操纵子的这种调控机制为可诱导的负调控。

(3)CAP的正调节:在启动子上游有CAP结合位点,当大肠杆菌从以葡糖糖为碳源的环境转变为以乳糖为碳源的环境时,cAMP浓度升高,与CAP结合,使CAP发生变构,CAP结合于乳糖操纵子启动序列附近的CAP结合位点,激活RNA聚合酶活性,促进结构基因转录,调节蛋白结合于操纵子后促进结构基因的转录,对乳糖操纵子实行正调控,加速合成分解乳糖的三种酶。

(4)协调调节:乳糖操纵子中的I基因编码的阻遏蛋白的负调控与CAP的正调控两种机制,互相协调、互相制约。

25.简述DNA聚合酶和DNA连接酶在DNA复制中的作用?答:DNA聚合酶(DNA polymerase)是细胞复制DNA的重要作用酶。

DNA聚合酶 , 以DNA为复制模板,从将DNA由5'端点开始复制到3'端的酶。

DNA聚合酶的主要活性是催化DNA的合成(在具备模板、引物、dNTP等的情况下)及其相辅的活性。

RNA农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RNA农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

基因干扰(RNAi)是一种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基因表达调控工具。

1998年,Fire等首次在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中证明了触发基因沉默的关键因子是双链RNA(dsRNA),而非单链RNA。

具体而言,dsRNA被Dicer-like蛋白随机剪切成长度为21~24 nt的小RNA (siRNA或miRNA),siRNA与Argonaute蛋白(AGOs)结合形成RNA 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ISCs),该复合体与目标RNA链互补,诱导mRNA降解或抑制翻译进程。

利用RNAi技术靶向有害生物的必须基因,实现高效的基因沉默,可有效控制病虫害的发生。

基于RNAi技术创制的新型核酸农药被称为农药史上第三次革命,与传统化学农药相比,具有靶向性高、易降解、靶点丰富及可灵活设计等优势。

目前,RNAi在植物病虫害防控领域的应用主要通过4种途径实现(图1):(1)HIGS,即培育表达dsRNA的转基因植物以防治病虫害;(2)VIGS,即利用病毒或微生物表达和递送靶标生物dsRNA 的方法;(3)SIGS,即创制喷洒型RNA农药,直接喷施于植物表面以控制病原菌和害虫;(4)NDGS,即利用纳米载体递送dsRNA以诱导靶标基因沉默的方法。

图1 RNAi在植物病虫害防控领域的4种应用策略示意图本文介绍了以RNAi为核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现状,分别论述了基于HIGS、VIGS、SIGS和NDGS策略的RNAi技术用于防治植物病虫害的应用实例及商业化情况,并对核转基因技术培育转基因作物和创制喷洒型RNA 农药的瓶颈问题进行总结,点明了叶绿体介导的RNAi技术和纳米载体递送dsRNA策略的优势。

dsRNA的合成成本、保护剂和载体制备工艺、转基因植物和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评估,仍然是未来在研发和商业化生产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01利用HIGS策略防控病虫害1.1 核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研究人员已成功实现利用转基因植物表达调控病虫害生长发育关键基因dsRNA,降低靶基因的表达量,导致靶标生物死亡或发育畸形,从而控制病虫害发展的策略。

RNA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RNA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分子生物学课程论文题目:RNA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者:付亚茹RNA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作用及其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作者:付亚茹摘要:核酸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生物界中有两种核酸,DNA、RNA。

其中RNA是唯一的一种既能够携带遗传信息又能够行使酶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RNA在生物进化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促进了生物进化,增加了遗传多样性。

RNA的种类多样,包括mRNA、hnRNA、rRNA、tRNA、snRNA和snoRNA,它们均与遗传信息的表达有关,在生物体内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现在,在疾病治疗中RNA的应用十分广泛,其中最为重要的应用就是使用RNA干扰。

特别是在治疗乙肝病毒感染,以及癌症的治疗中应用也已经开始起步。

关键字:RNA、进化、snRNA、rRNA、 RNA干扰、疾病治疗。

核酸是由核苷酸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是所有生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生物界中有两种核酸,DNA、RNA 。

RNA有其独特的特性,在生物进化中、在生物体内、在疾病治疗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RNA在生物进化中的角色关于RNA进化的研究一直是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1981年,CechT发现了四膜虫的RNA前体能够通过自我拼接切除内含子,因而表明了RNA 具有催化能力,成为核酶。

在3种生物大分子中,RNA是唯一的一种既能够携带遗传信息又能够行使酶催化功能的生物大分子,因此有科学家预测RNA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生物大分子,而且有人预测,是在RNA的催化指导之下形成了另外两个生物大分子DNA、蛋白质。

但是在生物进化过程中遗传物质由DNA 取代了RNA,原因有二:1、DNA双连比RNA单链更加稳定2、DNA链中的胸腺嘧啶取代了RNA链中的尿嘧啶使得遗传物质的修复成为了可能。

蛋白质也取代了大部分的RNA酶的催化功能,蛋白质的化学结构多样、构象多变与RNA相比蛋白质能够更为有效的催化多种生化反应,催化具有更高的专一性。

RNA world RNA世界

RNA world    RNA世界

完全互补
较高,一个突变即引起RNAi 沉默效应的改变
RNAi途径 降解靶mRNA
抑制转座子活性和病毒感染 在转录后水平发挥作用,影 响mRNA的稳定性
miRNA与siRNA的联系:
• 均为Dicer的产物:长度均为22nt左右 5'端是磷酸基 3'端是羟基
• 均需Argonaute家族蛋白的rld
rRNA
snRNA tRNA snoRNA scRNA
mRNA
编码RNA
RNA
miRNA lincRNA
非编码RNA
siRNA
piRNA
Antisense RNA
circRNA
microRNA
What is microRNA/miRNA?
• 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1000多种) • 非编码RNA • 19-25nt单链小分子RNA • 来源:内源性基因间隔区或内含子DNA的反向 重复序列转录加工后生成。
Translational repression
siRNAs的产生
siRNA是由导入外源的双链RNA(dsRNA) 所触发的一种进化上保守的反应 (step A): Dicer消化 大约21-23nt的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 (step B):与RISC相互作用 siRNA双链的解离并与靶标mRNA互补结合 (step C-D): siRNA与它的靶标mRNA有近乎完美的互补,从而导致mRNA在这些 互补位点直接断裂。 科学家们就是人为的设计这种dsRNA或者siRNA达到对靶基因 的降解。这些合成的沉默试剂作为一种新的生物学工具,极大的促进 了新基因鉴定、基因功能分析和信号通路的研究。
充当癌基因作用的miRNA
• miR-21在胶质母细胞瘤中表达增加,比正常组织 高5-100倍。 • 反义核酸的研究发现miR-21 miRNA通过抑制凋亡 而影响细胞增殖,控制细胞生长,这预示着这个 miRNA具有癌基因的功能。 • 另一项独立研究,利用芯片来检测肿瘤和正常组 织的245个miRNAs的表达水平,也发现胶质母细胞 瘤中miR-21表达升高。 • 由于mir-21不是一个大脑特异性的基因,在乳腺 癌样品中表达也有增加,这个基因可能在肿瘤发 生中起到广泛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NA原位杂交:一般用放射性或非放射性 (如地高辛、生物素等)标记的特异性探针 与被固定 的组织切片反应,若细胞中存在 与探针互补的mRNA分子,两者杂交产生双 链RNA,就可通过放射性标记或经酶促免疫 显色,对该基 因的表达产物做出定性定量 分析。
用组织原位杂交技术检测棉花纤维特异基因 的表达
2、条件型基因敲除:
完全基因敲除往往导致胚胎死亡;而条件型基因敲除,由 于具有可调节性而受到科学家的重视。
特点:常将正向选择标记neor置于内含子中。
6. 2. 2 高等动物基因敲除技术
真核生物基因敲除的技术路线主要包括: 构建重组基因载体,用电穿孔、显微注射等方法 把重组DNA导入胚胎干细胞纯系中。 使外源DNA与胚胎干细胞基因组中相应部分发生 同源重组,将重组载体中的DNA序列整合到内源 基因组中并得以表达。 主要实验流程及筛选步骤:
分离提取合成cDNA
用锚定酶AE消化
分3ˊ端酶切两份,分
别与ⅡS类TE标签酶
识别位点结合。
标签酶TE酶切
末端补平
连接两份,根据接头1、 2设计引物进行PCR
得到双标签,分 离纯化串联入载体。
常规SAGE 方法(short SAGE)基本 流程
连接子1和连 接子2的5ˊ 端分别加有 氨基,以防 止5ˊ端相 连接。
同的ⅡS类标签酶(MmeI),并将程序做了相应修
改。
6. 1. 2 RNA的选择性剪接技术
RRT-NPAC的R:选把择R性N剪A提接取是后指反用转不录同成的c剪DN接A方,式并从以一其个为 模m板R进NA行前的体PC中R产反生应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
可分为: •平衡剪切; •5’选择性剪切; •3’选择性剪切; •外显子遗漏型剪切及相互排斥性剪切。
由T-DNA介导 目的基因片段
整合
LB为插入载体的引物 已知序列
导致基因失活 通过设计引物分离靶基因
PCR 产物 电泳 结果
a.引物设计。LP 和RP分别代表插 入基因两端的引 物,LB 是指载体 上的一段 引物, 目的基因片 段 (设为900bp)。 旁邻序列是经测 序后获得的DNA 序列。
b,PCR产物电泳 结果。分别代表 野生 型、杂合子 和纯合 子PCR条 带。
连接10-50个标签进 行克隆,测序,分析
LongSAGE技术
传统的SAGE技术用14个碱基的标签代表一个基因并 不能覆盖人类基因组内所有的基因序列,因而又发 展了LongSAGE技术。
LongSAGE标签来自转录物3’端一段21bp的序列, 可以进行快速分析并与基因组序列数据相匹配。
其原理与传统的ShortSAGE方法类似,只是用了不
能蛋白编码基因;
图6-16 从拟
验证反式转录调控因子的DNA结合结构南库域;中芥筛cD选N与A文顺
准确定位参与特定蛋白质结合的核苷酸序式列元。件DRE结
由量于极该低方且法用的生敏物感化和学可手靠段性难,以已纯被化广的泛那用部合基图于分本的。克转转流隆录录程细调因示胞控子意中因含子。
6. 3. 2 酵母双杂交系统(Yeast two-hybrid system)
将已知顺式作用元件构建到最基本启动子 (minimal promoter,Pmin)的上游,把报告基 因连接到Pmin下游。
将编码待测转录因子cDNA与已知酵母转录激活结 构域(transcription-activating domain, AD) 融合 表达载体导入酵母细胞,该基因产物如果能够与顺 式作用元件相结合,就能激活 Pmin启动子,使报 告基因得到表达。
转录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结合,激活最基本启动子Pmin, 使报告基因表达。若接入3个以上顺式作用元件,可增强 转录因子的识别和结合效率。
结构域
二者融合 导入酵母 细胞
上游
启动子 下游
酵母单杂交体系主要用于:
确定某个DNA分子与某个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
分离编码结合于特定顺式调控元件或其他DNA位点的功
该方法通过改变基因特定位点核苷酸序列来改变编 码的氨基酸序列,用于研究某个(些)氨基酸残基 对蛋白质的结构、催化活性以及结合配体能力的影 响,也可用于改造DNA调控元件特征序列、修饰 表达载体、引入新的酶切位点等。
迄今尚未建立用于精确预测特定氨基酸变化对整个 蛋白结构及活性影响的模型,即使了解一个蛋白质 的三维结构,也无法了解某个氨基酸残基对其的影 响。而基因定点突变为进一步了解蛋白质的结构与 功能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手段。
将正向选择标记 neor置于载体中
与ES细胞重组
筛选重组后的ES细胞
显微注射筛选后 的ES细胞
注入母体
回交
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 stem cell,ES)
模式动物 小鼠中完 全基因敲 除的主要 技术策略 与应用。
重组载体中的DNA整合到 内源基因组中得以表达
显微注射命中率较高,技术难度相对大些。电穿孔 法命中率比显微注射低,操作使用方 便。
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
首先对寡核苷酸探针做特殊的修饰和标记, 然后 用原位杂交法与靶染色体或DNA上特定的序列结 合,再通过与荧光素分子相耦联的单克隆抗体来 确定该DNA序列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6. 1. 4 基因定点突变(site-directed mutagenesis)
由不同转录调控因子的BD和DNA转录激活结构域 AD所形成的杂合蛋白却能行使激活转录的功能。
AD BD
杂合蛋白
激活转录功能
6. 3. 5 RNAi(RNA interference, RNA干涉) 技术及其应用
RNAi技术:利用设计的双链小RNA高效、特异性 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靶基因表达, 使细胞出现靶基因缺失的表型。
以DNA序列测定为基础定量分析全基因组表达模式的 技术。
任何长度超过9-10个碱基的核苷酸片段都可能代表一种 特异性的转录产物。因此,可用特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分离转录产物中具有基因特异性的9-10个碱基序列并制 成标签。
将10-50个序列标签连接、克隆、测序后,根据其占总 标签数的比例即可分析所对应编码基因的表达频率。
该基因编码一个神经无轴突定向受体,4号外显子有12个变异体, 6号外显子有48个变异体,9号外显子有33个变异体,17号外显 子有2个变异体。推测该基因共有12×48×33×2=38016剪接 异构体。
6. 1. 3 原位杂交技术
原位杂交( 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是用标记的 核酸探针,经放射自显影或非放射 检测体系,在 组织、细胞、间期核及染色体 上对核酸进行定位 和相对定量研究的一种手 段,分为两大类: •RNA原位杂交 •染色体原位杂交
70年代 初, Smith等 建立了体 外寡核苷 酸介导的 DNA 突 变技术, 提高了突 变效率。
目前,主要采用两种PCR方法,重叠延伸技术和大 引物诱变法,在基因序列中进行定点 突变。 重叠延伸介导的定点诱变机制:
图6-7 重 叠延伸介 导的定点 诱变机制
FMR2
RMF2
首物然区发先R后2生模,)退板在及火DP引CN,物RA按3分对反虚别2应(线与中正所引变向示物性引进对后物行1的(F延2正F伸和M向,反R诱2形向和变成诱R引全变M物F长引2F双物片M链R和 段MD反在)N向重A退。引叠 火,通过PCR1和2反应扩增出两种靶基因片段。
RNAi的命名来源于安德鲁·法尔1998年在《自然》 杂志上的论文。
双链NA
RNAi作用 机制示意 图。
核酸酶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 (RISC)的核蛋白体
siRNA
RISC介导切割
mRNA被降解, 翻译受抑制
研究发现,双链RNA是RNAi的触发物,引发与之 互补的单链RNA(ssRNA, single- stranded RNA) 的降解。 经过Dicer(一种具有RNAase III活性的核酸酶)的 加工,细胞中较长的双链RNA(30个核苷酸以上) 首先被降解形成21~25个核苷酸的小分子干扰核糖 核酸(siRNA,short interfering RNA ),并有效 地定位目标mRNA。
正向筛选标记。
取代型
插入型
由于基因转移的同源重组自然发生率极低, 动物的 重组概率约为10-2~10-5,植物的概率为10-4~10-5, 即使采用双向选择法也很难保证一次就从众多细胞 中筛选出真正发生 了同源重组的胚胎干细胞。
所以,得用多种PCR及Southern杂交等多种分子筛 选技术验证所获得的确实是目的基因被敲除的细胞 系。
胚胎干细胞(ES细胞)分离和体外培养的成功奠定 了哺乳动物基因敲除的技术基础。
6. 2. 3 植物基因敲除技术
T-DNA插入失活技术是目前在植物中使用最为广 报告泛基的因基:因是敲一除种手编段码。可被检测的蛋白质或酶的基因,是 一个表达产物非常容易被鉴定的基因。
利用根癌农杆菌T-DNA介导转化,将带有报告基 因的DNA序列整合到基因组DNA上,如果这段 DNA插入到目的基因内部或附近,就会影响该基 因的表达,从而使该基因“失活”。 T-DNA:是农杆菌Ti或Ri质粒中的一段DNA序列,可以从 农杆菌中转移并稳定整合到植物核基因组中,已成为植物 分子生物学中广泛应用的遗传转化载体,是Ti质粒上的片 断。Ti质粒因为自身一些优点很适合作为导入外源基因的 载体。
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法 (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 •基因敲除技术 •蛋白质及RNA相互作用技术 •基因芯片及数据分析 •利用酵母鉴定靶基因功能 •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
6.1 基因表达研究技术
6. 1. 1 基因表达系列分析技术(Serial Analysis of Gene Expression,SAGE)
常用RT-PCR法(反转录PCR)研究某个基因是 否存在选择性剪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