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其他适应证
桂枝汤证方证标准

桂枝汤证方证标准桂枝汤是中医药中使用较广泛的一个方剂,其源于《伤寒论》中的一剂。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为桂枝、白芍、甘草和生姜,是一味温热的辛夷解表汤剂。
桂枝汤适用于辛冷与卫气也同证的外感病,其病机特点主要表现为表症与营症相错。
桂枝汤的证候主要包括:发热、恶寒、无汗或不多、头项强痛、恶心呕吐、脉浮大紧等。
现代研究发现,桂枝汤对于治疗感冒、初起型流感、表邪未解等病症效果显著。
根据临床经验,桂枝汤辨证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况:一、外感风寒辛冷证:表现为恶寒、发热、头痛、缺汗、恶风、四肢体冷,舌质淡白,苔薄白,脉浮紧等。
此时应选用桂枝汤加芍药、生姜、甘草等药物,解表化湿,温通经络,平衡阳气。
二、风寒湿困证:表现为畏寒,发热,四肢乏力,头痛,身重,恶寒,苔薄白,脉沉细等。
此时应选用桂枝汤加附子、细辛等药物,以温通经络,祛除寒湿。
三、风寒湿未解证:表现为恶寒,发热,身重,胸闷,浮肿,小便不利,大便溏泄,舌苔白腻,脉浮滑等。
此时应选用桂枝汤加附子、细辛、苍术、茯苓等药物,以温煦阳气,祛除湿气。
四、风寒表邪为病证:表现为发热恶寒,汗出不散,恶风,体痛,舌淡,脉浮紧等。
此时应选用桂枝汤加附子、细辛、干姜、炮姜等药物,以发散寒邪,宣通阳气。
总的来说,桂枝汤证方标准主要有以下特点:表热证、卫气相错、寒邪进里、痰饮阻肺。
在选择方剂时,要结合具体证候进行辨证施治,合理选用桂枝汤的适应证。
在临床应用中,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对于急性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明显的患者,可以选择纯粹的桂枝汤;对于寒湿病情重,症状较重的患者,可以选择加减附子、细辛等药物以温通经络,祛除寒湿;对于湿重较重,脾胃失调的患者,可以加减苍术、茯苓等药物以祛除湿气;对于阳气较虚,病情较重的患者,可以加减干姜、炮姜等药物以发散寒邪,宣通阳气。
总之,桂枝汤是一剂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方剂,但在具体应用中仍需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使用。
古方新用——桂枝汤

古方新用——桂枝汤标签:桂枝汤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
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12枚组成。
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
舌苔薄白,脉浮缓。
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
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
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
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
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
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
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
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
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
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
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
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1 冠心病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1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
1、太阳中风表虚证基础方:桂枝汤

太阳中风表虚证基础方:桂枝汤太阳中风表虚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机主要表现为阳气不足,外邪侵袭,导致人体阳气受损,阴寒内盛。
针对这种病机,中医学中有一方名为桂枝汤的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
桂枝汤是由桂枝、芍药、甘草和生姜组成的,它们在方剂中的配伍关系被称为君臣佐使药。
其中,桂枝作为君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提升阳气;而芍药和甘草则充当臣药,起到调和君药的作用,增强方剂的功效;生姜则是佐药,其辛温的性质可以帮助君药和臣药更好地发挥作用。
根据中医药理论,桂枝汤方剂中的药物具有以下功能作用。
首先,桂枝能够温通经络,扶正固表,驱散寒邪,恢复阳气的运行。
其次,芍药和甘草具有调和阴阳的作用,缓解身体的疼痛和不适感。
最后,生姜则能够温中散寒,促进消化功能,增强人体的阳气。
桂枝汤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其主治病症包括发热、恶寒、头痛、身体酸痛、肢体沉重、无汗等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中风表虚证属于八纲辩证的表证,即属于外邪侵袭的表现。
而桂枝汤方剂的药性归经主要归属于少阳经和阳明经,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此外,桂枝汤方剂也可以根据六经辩证医理进行应用。
根据中医学的理论,六经是人体的六个主要脏腑系统,每个系统都有其相应的病理特点。
桂枝汤方剂可以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相应的药物组合,以达到调和六经的作用,促进人体的自愈能力。
在中药方剂中,药物的君臣佐使关系非常重要。
君药起到主导作用,臣药和佐药则协助君药发挥作用,使方剂功效更加全面和有效。
君臣佐使的合理配伍,能够增强方剂的疗效,提高治疗效果。
总之,桂枝汤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治疗太阳中风表虚证具有重要作用。
其药物配伍中的君臣佐使关系,以及药性归经和药味的特点,决定了方剂的功效和适应症。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应用桂枝汤方剂,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

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中药适应症及使用说明桂枝汤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中药在中国传统医学中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其中,桂枝汤作为一种常用中药方剂广泛应用于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的治疗中。
本文将对桂枝汤的适应症及使用说明进行详细介绍。
一、桂枝汤的适应症桂枝汤为建中汤的基础方剂,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适用于风寒型感冒和肌肉疼痛的治疗。
其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指由外邪侵袭引起的寒冷症状,如恶寒、头痛、鼻塞、咳嗽等。
桂枝汤可以通过温补阳气、解表散寒的作用,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加速身体的恢复。
2. 肌肉疼痛肌肉疼痛常常由于寒湿、风湿、气滞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等不适感。
桂枝汤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可舒缓肌肉疼痛,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康复。
二、桂枝汤的使用说明1. 化验前应停服在进行化验前,尤其是血液和尿液的化验前,患者应停服桂枝汤。
因为桂枝汤中的一些成分可能会与化验结果产生干扰,造成误判。
为保证化验结果的准确性,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控制桂枝汤的使用。
2. 禁忌症患者慎用对于存在一些禁忌症的患者,应慎用桂枝汤。
其中包括孕妇、哺乳期妇女、血虚气弱者以及体温升高等情况的患者。
在这些情况下,桂枝汤可能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对身体造成损害。
因此,对于这些患者,需谨慎使用或遵循医生的指导。
3. 使用方法和剂量桂枝汤的使用方法主要是口服,每次用药剂量为10克至30克。
可以将桂枝汤煮沸后待温后服用。
或者根据医生的指导,将桂枝汤煮沸后加入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待温后饮用。
4. 注意事项在服用桂枝汤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以确保疗效和安全性:- 饮食方面: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干扰药物的吸收和消化。
- 生活习惯:适当休息,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和过度运动。
- 温度调节:避免受凉或过度受热,保持室内温度适宜,衣着要保持适当。
三、使用桂枝汤的效果桂枝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方剂,在治疗风寒感冒和肌肉疼痛方面已有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桂枝汤验案

桂枝汤一、营卫不和刘渡舟医案:李某某,女,53岁。
患阵发性发热汗出一年余,每天发作二到三次。
前医按阴虚发热治疗,服药二十余剂无效。
问其饮食、二便尚可,视其舌淡苔白,切其脉缓软无力。
辨为营卫不和,卫不护营之证。
当调和营卫阴阳,用发汗以止汗的方法,为疏桂枝汤:桂枝9克,白芍9克,生姜9克,炙甘草6克,大枣12枚,2剂。
服药后,吸热稀粥,覆取微汗而病愈。
按语:发热汗出见舌不红而淡,苔不少而白,脉不细而缓,则非阴虚发热之证,乃营卫不和也。
营卫,即人体之阴阳,宜相将而不宜相离。
营卫谐和,则阴阳协调,卫为之固,营为之守。
若营卫不和,阴阳相悖,营阴不济卫阳而发热,卫阳不固营阴则汗出。
用桂枝汤“先其时发汗则愈”。
二、高热岳美中医案:张某某,女,15岁。
发热半年余,体温高达40℃,多方治疗无效,且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舌淡苔黄,发热恶风,脉见浮缓,时有汗出,诊为中风证未罢,营卫失和,用桂枝汤3剂,如法服用而痊愈。
(《桂枝汤类方证应用研究》1989:64)按语:发热虽高.但渴不多饮,二便自调,自无里证。
但见恶风、汗出、脉来浮缓,表证备焉。
乃卫气外浮而发热,与桂枝汤济营调卫,中病即愈。
三、自汗刘少轩医案:林某某,青年渔民,文关岛人。
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汗渍末干,潜入海中捕鱼,回家时汗出甚多从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及龙、牡、麻黄根等,后来亦用桂枝汤加黄芪,均稍愈而复发。
嗣到某医院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光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皮肤被汗浸成灰色,汗孔增大,出汗时肉眼可见。
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止,清晨末起床前,略止片刻。
自觉肢末麻痹,头晕,脉浮缓重按无力。
治宜微发其汗而调营卫,处方:桂枝梢9克,杭白芍9克,炙甘草3克,大枣7校,生姜9克,水一碗煎六分。
清晨睡醒时服下,嘱少顷再吃热粥一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时,避风。
服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汗已止。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医案桂枝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脏病的临床实践中。
它以桂枝为主要药材,结合其他药材和配伍原则,通过调节人体气血运行,平衡阴阳,改善心脏功能,达到治疗心脏病的目的。
桂枝作为中药材,一直以来都被视为温经通脉、活血化瘀的良药。
在桂枝汤中,桂枝被用作主药,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扩张血管,增强心脏的收缩力和排血能力。
桂枝还具有镇静安神的作用,可缓解心脏病患者的焦虑、失眠等不适症状,提高心脏的耐受力和适应能力。
除了桂枝,桂枝汤还包含其他药材,如芍药、生姜、大枣等。
这些药材在配伍原则上相互协调,共同发挥治疗心脏病的作用。
芍药具有活血止痛、舒筋活络的功效,可以缓解心绞痛等心脏病症状;生姜有温中散寒的作用,可以增强心脏功能;大枣具有益气养血、调和药性的作用,能够调节心脏病患者的身体状况。
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医案中,有一例非常经典的案例: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因心脏病反复发作而来就诊。
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心电图显示心脏有明显的缺血病变。
经过中医诊断,医生认为患者为气虚血瘀型心绞痛。
医生给予患者桂枝汤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每天服用桂枝汤两次,连续服用一个疗程。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患者症状明显减轻,心电图显示心脏病变明显改善。
此后,患者坚持每年定期服用桂枝汤进行巩固治疗。
经过几年的治疗,患者心脏病症状基本消失,心电图正常,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改善。
从这个医案中可以看出,桂枝汤治疗心脏病的优势在于其温补作用和调节心脏功能的能力。
通过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作用,它可以改善心脏血液循环,缓解心绞痛等症状。
桂枝汤还能够调节心脏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强心脏的适应能力,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作为中药方剂,桂枝汤也存在一些限制和注意事项。
对于特殊类型的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等,桂枝汤可能不适用。
桂枝汤虽然具有温补作用,但过量使用会导致过于燥热的症状,加重心脏负担。
在应用桂枝汤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配和服用。
伤寒论11讲_桂枝汤的适应证

他把这个病(情)讲完之后,我们有的同学说,这是典型的太阳伤寒表实证,因为什么呢?昨天晚上起病之初,先有的寒战,直打哆嗦,后有的发热,而且在寒战发热之后,身上一点儿汗也没有,一直吃了两片退烧药,稍稍出了点汗,这是个太阳寒证,到现在他还有头痛,他还有全身的疼痛。另外一部分同学说,你今天早上怎么来的?小伙子说,我挤公共汽车来的,那你出汗了没有?他说我早上喝热粥的时候出了点汗,这一挤公共汽车又出汗了,现在身上又没汗了。这一拔同学说,你看看,他现在有头痛,有发烧,有汗出,是太阳中风证。这两组同学就争持不休。
桂枝汤准确配方解析:传统中医秘方助你调理身体

桂枝汤准确配方解析:传统中医秘方助你调理身体桂枝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由桂枝、芍药、生姜和大枣四味药物组成。
它具有发汗解表、和营止痛、温经散寒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关节疼痛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枝汤的准确配方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一传统中医秘方,并学会如何正确使用它来调理身体。
一、桂枝汤的药物组成1. 桂枝:桂枝是桂枝汤的主药,具有发汗解表、温经散寒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桂枝的主要作用是发散风寒邪气,解除肌表的束缚,使邪气外散。
桂枝还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
2. 芍药:芍药是桂枝汤的辅药,具有和营止痛、养血敛阴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芍药的主要作用是和调营血,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气血瘀滞,从而起到止痛的作用。
同时,芍药还具有养血敛阴的作用,能够滋养阴液,防止因发汗解表而导致的阴液损伤。
3. 生姜:生姜是桂枝汤的佐药,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生姜的主要作用是辅助桂枝发散风寒邪气,增强解表的效果。
同时,生姜还具有温中止呕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胃脘不适、呕吐等症状。
4. 大枣:大枣是桂枝汤的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作用。
在桂枝汤中,大枣的主要作用是协助桂枝、芍药等药物发挥其功效,增强桂枝汤的整体效果。
同时,大枣还具有补益脾胃、养血安神的作用,能够改善因寒邪侵袭导致的脾胃虚弱、心神不安等症状。
二、桂枝汤的配方原理桂枝汤的配方原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发汗解表与温经散寒相结合:桂枝具有发汗解表的作用,能够解除肌表的束缚,使邪气外散;芍药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
二者相辅相成,既能够有效地解除风寒邪气的束缚,又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从而达到治疗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等症状的目的。
2. 和营止痛与养血敛阴相结合:芍药具有和营止痛的作用,能够缓解因寒邪侵袭导致的气血瘀滞;桂枝具有温通经络的作用,能够消除因寒邪侵袭导致的经络阻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条病机:“卫气不共荣气谐和”(营卫 此条病机: 卫气不共荣气谐和” 此条病机 失调,病在卫,卫失固护, 失调,病在卫,卫失固护,营阴外泄而自 汗)
• “病常自汗出”与“复发其汗”是否矛盾? 病常自汗出” 复发其汗”是否矛盾?
• 自汗的轻重反映了营卫不和的变化程度,而使用 药物正确发汗,是矫过扶正的手段,二者不能并 论。
– 徐灵胎云:“自汗与发汗迥别,自汗乃营卫相离,发汗使营卫相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合,自汗伤正,发汗驱邪。复发者因其自汗而更发之,则营卫和 而自汗反止矣。”《伤寒论类方》
• 病理性自汗是营卫不和的外在表现,病人汗出后, 如有热者,其热不退,且神疲倦怠。 • 用药物发汗则是祛邪于外的手段,故药后微汗, 神清气爽。
病案分析
• 林某,男,青年渔民。 林某, 青年渔民。 • 现病史: 现病史: 患者体素健壮,某年夏天午饭后,入海捕鱼,回 家时汗出甚多,自此不论冬夏昼夜,经常自汗出。 曾就诊数处,以卫阳不固论治,用“玉屏风散” 及龙、牡、麻黄根等,稍愈而复发。后到某医院 诊治,疑有肺结核,经X线透视,心肺正常。 经过年余,体益疲乏,汗出虽多,但口不渴,尿 量减少,流汗时间午、晚多而上午少,清晨未起 床前,略止片刻。自觉肢末麻痹,头晕,惟饮食 如常,虽未病倒,但不能参加劳动。 查体: 查体:皮肤被汗浸至灰白色,汗孔增大,出汗时 肉眼可见,脉浮缓重按无力。
54条: 条 • 本条辨证的关键是:阵发性汗出发热,无里证 本条辨证的关键是: • 54条与53条合参,前者强调荣气和,本条突出卫 气不和,都是阐述“卫气不共荣气谐和”的病机, 基本病机是营卫不调,但以发热汗出均呈“阵发” 则有别于太阳中风证。 • 本证亦用“发汗”的治法治疗自汗,机理同53条。 但本证有“时发”的特点,故而用先于证发时服 药的方法。因为发作之前,营卫较为平衡稳定, 易于调节,服用桂枝汤,使药物能更好地发挥治 疗作用。若在发热汗出之后,将会导致许多伤正。
L/O/G/O
Thank You!
Add Your Company Slogan
汗不如法
体质因素
15条:误用下法,病变趋势为哪般?
因误下而正虚邪陷, 因误下而正虚邪陷,变结胸痞满等证 ☺ 正气未虚,尚能抗邪,邪未内陷而仍在表 正气未虚,尚能抗邪,
气的上冲与否决定治法
☺气上冲:正气未虚,邪未内陷,正气向上向外 气上冲:正气未虚,邪未内陷, 气上冲 抗邪而冲逆——桂枝汤 抗邪而冲逆 桂枝汤 气不上冲: 气不上冲:邪已内陷而变生他证 ——不从表 不从表 治,随证治之
• 1.辨治思路 ①病因明确:餐后阳气外张之际,水湿骤入 而闭阻营卫。 ②主症未变:自汗虽多而无明显化热伤津或 耗伤阳气之象,病机仍以肌表营卫失和为 重心。 ③治疗佐证:以卫阳不固论治,效而旋复如 故,乃湿邪不去而腠理开阖终难复其常度 之佐证。
• 2.辨治要领 •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 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 3.转归对策
桂枝汤的其他适应证
【原文】 原文】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 剌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24) 词解】 【词解】 风池: 风池:是足少阳胆经穴,在项后发际中,枕骨
斜下方凹陷中。
风府: 风府:是督脉经穴,在项后入发际一寸,枕骨
与第一颈椎之间。
【提要】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的治法。 提要】 讨论】 【讨论】
【原文】 原文】 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 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 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 和则愈,宜桂枝汤。(53) 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 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 宜桂枝汤。(54) 提要】 【提要】 非外邪所致营卫不和的证治
【词解】 词解】 荣气和: 荣气和:荣气,即营气,营气和,即营气未受邪。
【引申与提示】 引申与提示】 太阳表虚证可用桂枝汤,表未解亦可用 桂枝汤,其它病证亦可用桂枝汤,关键是 抓住主证,掌握病机。主证中又以汗出, 汗出, 汗出 脉浮缓( 脉浮缓(弱)为要点。
柯韵伯曰:“外证初起,有桂枝麻黄之分,如当解未 解时,惟桂枝汤可用,故桂枝汤为伤寒中风杂病解外之总 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主之也,即阳明 病脉迟汗出多者宜之,太阴病脉浮者亦宜之,则知诸经外 证之虚者,咸得同太阳未解之治法,又可见桂枝汤不专为 太阳用矣。”《伤寒来苏集》
【原文】 原文】 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 可更发汗,宜桂枝汤。(57) 提要】 【提要】 发汗后余邪未尽而复烦,仍宜汗解 讨论】 【讨论】 为什么复烦? 脉浮数能否用桂枝汤? 为什么不用麻黄汤,而用桂枝汤?
【原文】 原文】 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 汗解,宜桂枝汤。(42) 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 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4) 提要】 【提要】 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宜用桂枝汤,不 可下。
但不是营无病,营卫不和,营亦发生病理改变, 非主要矛盾。 外不谐: 外不谐:外:主要指敷布体表的卫气,外不谐, 即卫气发生了病理变化而不调和。即卫与营分离, 卫的功能失调。 脏无他病: 脏无他病:指无里病。成无己:“脏无他病, 里合也”。 时发热自汗出: 时发热自汗出:指阵发性发热汗出。
【讨论】 讨论】 53条: 条 *此条中“病”指的是什么? 此条中“ 指的是什么? 此条中
所谓“初服桂枝汤”即一剂分三服,第一服为初 服,初服不得汗,所以表不解。 服桂枝汤后,反而增烦,并非药不对证,乃是因 为表邪阻于经络,药力助正气抗邪一时不能速去, 故阳郁而烦。这种烦也可以说是服桂枝汤后的一 种反应,与病欲传里的内热烦躁有区别(脉不数 急有力,仍浮缓无力)(如4条:伤寒一日,太阳 受之,脉若静者,为不传;颇欲吐,若躁烦,脉 数急者,为传也。)
• 辨证: 辨证: 营卫不和,开阖失权,病在肌腠 • 方药: 方药: 桂枝梢9g,杭白芍9g,炙甘草3g,大 枣7枚,生姜9g • 煎服法: 煎服法: 水1碗煎至六分,清晨睡醒时服下,嘱 再喝热粥1碗,以助药力,静卧数小 时,避风
• 治疗结果: 治疗结果: 第3天来诊,药后全身温暖,四肢舒畅, 汗已止。原方加黄芪15g,服法如前,不需 啜粥。连进2剂,竟获全功。其后身体渐壮, 7年未复发。
【原文】 原文】 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 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 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 桂枝汤。(45) 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 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得与 之。(15) 提要】 【提要】 太阳病汗下后,表证未解者,仍宜/可用 桂枝汤
【讨论】 讨论】 45条:太阳病先发汗不解的原因 ? 病重药 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