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汤的研究和应用
郝万山《伤寒论》13 《桂枝汤》的加减应用

第 13讲桂枝汤的加减应用(2)大家好,我们接着上课。
我们上次课的最后,谈到了《桂枝汤》的加减应用举例。
我们谈的第一个方证是《桂枝加葛根汤》证。
《桂枝加葛根汤》的适应证,主要是治疗风邪在经,太阳经气不利,它的临床表现是,“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这样一个证候。
由于风邪在太阳经脉,太阳经气不利,它的临床表现就以太阳病的头项强痛、头疼,项强,一直连及后背拘紧不柔和。
使用《桂枝汤》解肌袪风,调和营卫。
加葛根以后,葛根在这个方子里作用有三,一是助《桂枝汤》解肌袪风,解表,这样就增强了《桂枝汤》的发汗力量,所以,服《桂枝加葛根汤》的时候,就不用喝热稀粥了,当然还要盖被子保温;葛根的第二个作用是疏通经脉,驱除经脉中的邪气;葛根的第三个作用是升津液、起阴气,来滋润经脉,因为,凡是经脉拘挛的证候,都有津液不能滋润的因素。
因此,治疗经脉拘挛,这种证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护阴液。
而且必要的时候,要加滋津、润燥、解痉这样的药物。
所以葛根在《桂枝加葛根汤》中,是一个非常主要的药物。
这张方子,我们看它的药物组成和煎服方法。
打开讲义第22页,葛根四两,桂枝二两,芍药二两,生姜三两,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擘),麻黄三两。
应当说,《桂枝加葛根汤》中没有麻黄。
那么原书为什么有麻黄呢?这也许是传抄的错误。
宋臣在校勘《伤寒论》的时候,就在这条后面加了一段按语,如果要有麻黄的话,它就是《葛根汤》的药物组成,而不是《桂枝加葛根汤》的药物,这个方子是没有麻黄的。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为什么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因为,这两个药都是辛散的,它采的都是新鲜的药,辛温燥烈,容易伤阴,所以在煮麻黄、葛根的时候,要求先煮,减少它的辛温燥烈的这种特性,当然这个方子没有麻黄,所以就不存在先煮麻黄的问题了。
在今天也不用先煮葛根,葛根在药房里,不知道存放了多长的时间,辛温燥烈的特性,也没有那么严重,所以今天和其它的药一块儿煮。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浅谈桂枝汤的临床应用

敛阴血以和营 , 生姜 、 大枣 、 炙甘草 外助桂枝 以疏散 , 内益脾 胃又 肤 色一样 , 搔痒难忍 , 舌质淡 , 苔薄 白, 脉浮缓 , 证属 脾 胃虚寒 , 湿
17 桂枝加芍药汤 :伤寒论》 . 《 方。即本方倍芍药而成 , 主治 1g 桑叶 1g 菊花 1g 蔓荆子 1g决明子 1g 夏枯草 1 g丹参 0, 0, 0, 2, 0, 0, 18 桂枝加桂 汤 :伤寒论》 . 《 方。即本方 重用 桂枝而成 , 具有
上 冲的奔豚气 。 19 桂枝加龙骨牡蛎 汤 : 金贵要 略》 . 《 方。即本方加龙 骨牡
太阳病误下 , 邪陷太阴之腹满 时痛者 。
不和 , 治宜疏风清热 , 调和营卫 , 桂枝汤 加味主之 : 桂枝 1g 自芍 0,
1g 甘草 6 , 2, g生姜 2片, 大枣 2枚 , , 2剂 水煎服。 二诊 : 目赤 流泪 , 出恶风 明显 减轻 , 汗 效不 更方 , 服 3剂。 再 药后痊愈 , 一直未复发 。 综上所述 , 桂枝汤方之妙用 , 仲景 大师精心探索 , 是 匠心巧运
气虚所致的营卫不和身痛之证 。
2 .临床 新 用
者们临床学 习与应用提供参考 。
2 1 可用于治疗湿 疹及皮 肤搔痒症 : 型病例 : X 男 , . 典 张 X,
用量合方, 主治太阳病发热恶寒, 渴心烦之表寒里热, 口 郁而不发 心 电图提示 , 动 脉供血 不足 , 冠状 证属 心 阳不振 , 脉淤 阻之胸 络
之证 。
痹 , 宜温 通心 阳 , 治 祛瘀 通络 , 枝 汤加 味主之 : 枝 1g 川穹 桂 桂 5,
【中医药学】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阴 知母防风生姜甘 汤 阳草
滋阴清热
↓ 加龙牡
—桂甘龙牡汤 温补心阳,镇潜安神,
桂 桂 加生姜大枣 —桂枝去芍药汤 温壮胸阳 枝枝 配 甘 加蜀漆牡蛎龙 —炙甘求逆汤 温壮心阳,镇惊安神, 甘 草 骨生姜大枣
草 汤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辛 甘
加茯苓生姜
—苓甘汤
温胃利水。
助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一、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见图表如下)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桂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枝 姜 加葛根 桂枝加葛根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配枣
下利证。
白 草 加黄芪 桂枝加黄芪汤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一桂
下无法。
次口服,均未采用其他药物治疗。结果:显效者 11例,好转者7例,无效及中断治疗者3例,总率 为85﹒7%〔12〕。
(7)产后高热 妇人产后易气血骤虚,贼风乘虚 导致营卫不和,证见发热恶寒,汗出头痛,精神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与研究概况_徐漫远

第12卷 第5期 2010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2No. 5May,2010桂枝汤原方载于《伤寒论》第20条:“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组方药为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切)、大枣(擘),服用本方尤需啜热稀粥以助药力。
全方外可发汗解肌,温通经脉而和卫气;能化气温阳。
临床实践证明,桂枝汤经证加减可以广泛地治疗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等多种疾病,现代药理研究可明确桂枝汤的临床疗效。
1 桂枝汤及其加减汤治疗内科疾病1.1 冠心病心绞痛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急剧或暂时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
中医认为本病属胸痹、真心痛的范畴,由正气亏虚、痰浊、寒凝、气滞等引起心脉痹阻,运行不畅所致。
胸痹的主要病机是上焦阳虚、阴气上逆。
李亚平[1]用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味治疗冠心病的心绞痛,基本方:枳实、厚朴、薤白、桂枝、瓜蒌、人参。
阴虚者加麦冬、沙参,痰湿者加半夏,阳虚者加鹿角霜,血瘀者加红花、桃仁。
1.2 反复感冒患者正气虚弱,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卫气外浮则手足不温,恶风怕冷;营气虚,营阴不能内守则津液外泄,常汗出;久则真气内耗,正不御邪,所以反复感冒。
故方用解肌和营的桂枝汤。
因“桂枝汤,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
”杨莉[2]投以桂枝汤合用玉屏风散,取其益气固表、止汗泄、御风邪之功。
佐以桑叶、菊花、桑皮、山药、焦三仙疏风解表,清肺和胃。
此外,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桂枝汤具有解热、抗炎和免疫作用[3]。
1.3 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功能衰竭是指多种慢性肾脏病晚期的严重综合征。
临床上可出现少尿、无尿、恶心、呕吐、神晕、谵语、代谢紊乱和尿毒症。
慢性肾衰隶属于中医关格,主要是寒伤肾阳,肾失封藏,大量精微物质丢失,而新陈代谢产物却蓄积体内,最终形成肾阳衰微,浊邪弥漫三焦的本虚标实局面。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 昆明市西山区第二人 民医院,云 南 昆明 ,6 0 1 ) 5 14 中图分类号 :R2 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7 -8 0 (0 1 205 -2 6 47 6 2 1 )0—0 00
【 要 】 桂枝 汤被誉为调和 营卫之第一方 , 摘 仲景群 方之冠 历代 医家对伤寒条文领悟的同时,对桂枝 汤的加减应用也颇为 融会新知 ,对 伤寒论》 金 匮要 略 的不断地 继承和发展 同时,桂枝 汤也 不断在临证体 现调 和营卫 的灵活性 ,体现 中医同方异 、
缓 急止痛 ,以桂枝汤 从脾 胃入手 ,升中焦 之气 ,调补脾 胃, 温
运 中阳,柔肝理脾,缓急止痛 。处方:黄芪桂枝汤加乌梅 ,炒 白术,茯苓 ,太子参,炒扁 ,山药 。5剂后泻止 ,饮食佳 ,续 服 5 剂巩 固疗效 ,并嘱患儿母亲少冷饮 ,调饮食 。 1 双 Fra bibliotek 麻 木 . 3
治奇妙手法。
【 关键 词 】 桂 枝 汤 ;应 用 心得
[ b tat G ih d c ̄i , n w sh “ e rw f h n j gS rsr t n” a ohs enpa e sh r r omua A src] uZ i eo o k o na e t o o Z o gi ’peci i s, l a e ri da e i r l n t h c n n po s b s t p ma f t g l en tt eq n ees eq. rdt n l hns otr f ateea o s aebe x adn n e e pn ecncl or ua uri i dd f i iTaio a C ieed c s s n rt n v enep n igaddv l igt l i e t iv a nv i o op g i h o h i a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5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6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桂
下无法。
一 收 一 散 ;
枝 汤
加龙牡 加乌头
桂枝加龙牡汤 乌头桂枝汤
甘温摄精,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 治虚劳失精,心神浮越。
双解表里寒邪,治表里皆寒,寒疝 兼表以里为主。
和 加厚朴 桂枝加厚朴杏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营 杏仁 子汤
卫 , 调
加 麻 黄 桂麻各半汤 小发其汗
杏仁
阴 阳
加麻黄 石膏
2020/4/23
辛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甘 助
加茯苓生姜
—茯甘汤
温胃利水。
阳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2020/4/2加3 白术附子
—甘桂枝草汤的附研究子与汤运用 温经散寒祛湿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

桂枝汤治疗皮肤病桂枝汤应用众方之首桂枝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桂枝汤为《伤寒论》群方之首本为太阳中风证而设。
历代医家发挥经旨不断扩大使用范围将之应用于临床各科。
兹述本人应用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的体会以供参考。
1、寒冷性荨麻疹李某某女40岁。
2004年5月27日就诊。
周身起风团瘙痒反复发作20余年。
诉近20年来每于受风寒后出现周身皮肤风团、痒。
曾先后在各地大小医院诊断为“寒冷性荨麻疹”遍试中西药不效。
现周身时起大小不等的淡红色风团、痒。
每于外受风寒后发生即使在暑夏遇空调或游泳时也发病以致夏日炎炎也须穿长衫裤遇热则消退面色萎黄纳差时胃脘隐痛大便稀溏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证属营卫不和卫外不固。
治拟调和营卫固表御风。
药用桂枝10g、赤白芍各10g、炙甘草10g、生姜皮5g、大枣10g生黄芪10g、白术10g、防风10g汉防己10g。
服上方10剂后多年顽疾痊愈。
按荨麻疹是一种常见多发的变应性皮肤病。
为皮肤粘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所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
其病因复杂临床上出现许多特殊类型寒冷性荨麻疹就属其中之一其多病程漫长、反复发作、顽固难愈。
中医称之为“风瘾疹”乃因卫气不能固表风寒拂郁肌肤所致。
桂枝汤正合其病机此类患者多兼脾胃气虚可合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甚者兼有肾阳虚可加肉桂、附子、仙茅、仙灵脾以温阳散寒。
2、冬季皮肤瘙痒症王某某男60 岁。
2003年11月24日就诊。
冬季皮肤瘙痒五年。
述近5 年来每于入冬之后出现周身皮肤瘙痒立春后则渐消。
口服“息斯敏”外用“无极膏”、“皮炎平”效果不显。
现皮肤干燥上覆少许糠秕状鳞屑痒甚逢暖或汗出时则可减轻。
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风寒束表。
治拟散寒祛风和营止痒。
药用麻黄15g、桂枝15g、白芍6g、炙甘草4.5g、干姜6g、大枣3枚荆芥6 、防风6g、羌活4.5g、桔梗6g。
服上方10 剂后诸症消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7
(5)妊娠恶阻。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 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 汤主之。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8
2.古代医家运用: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无不推崇备至,尤 其是唐宋以来,各医派逐渐形成较系统的 理论,各派医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结合自己 的临床经验进行化裁,丰富与发展了本方 的理法及应用。
18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0
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
营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 药物配伍的科学性。通过调和营卫、畅 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 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1
1.营卫不和所致体温升高和降低的 病理状态;
2.既能发汗又能止汗; 3.对心阳虚所致心率异常调节; 4.对心脾阳虚致血压异常; 5.对大肠功能失调所致久和与便秘。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2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3
四、桂枝汤运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4
1.仲景本身的应用 (1)中风证(原文1、2、12、13条); (2)53、54条自汗证; (3)阳明表证(原文234、235条);
顺也、谐也、平也、不刚不柔也; 《中庸》云:“发而中皆中节,谓之
和”。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6
(2)《内经》对和的含义的五:一是指 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和于阴阳,调于 四时);二是人体整体系统的协调(血气 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素问·调经论》); 三是饮食起居情绪的协调(和喜怒而安居 处《灵枢·本神篇》);四是饮食精微吸收 和气化功能(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 而生《素问·六节脏象论》);五是治疗准 则(必先五脏,疏其气,令其调达,而致 和平《素问·生气通天论》)。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5
原文234条:阳明病,脉浮,汗出 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 宜桂枝汤。
(原文235条:阳明病,脉浮,无 汗而喘者,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6
(4)太阴表证;
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 发汗,宜桂枝汤。
2020/10/18
欢迎进入《伤寒论》 的医学殿堂!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见图表如下)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4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5
2020/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7
2020/10/18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9
如明·王肯堂以桂枝汤,随证加减 化裁的有三方:
① 桂枝加川芎防风汤,治发热自 汗出而不恶寒的柔痉。
② 桂枝加芍药汤(桂枝、芍药、
石膏、黄芪、知母)治寒热大作等阳 盛阴虚之疟证。
③ 桂枝加芍药防风防己汤(桂枝
汤加防己、防风),治发热脉沉细之 太阴腹痛。
2020/10/18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3
三、桂枝汤实质探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4
1.属何法范围——既属辛温解表法 (汗法)亦属八法之“和”法。属和 法之依据有如下六个方面: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5
(1)“和”之本义:和是中医传统的 常用单音词,《辞源》注释:“和”,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0
清·柯琴谓:“桂枝汤为伤寒中风杂 病解外之总方,凡脉浮弱,汗自出而表不 解者,咸得而主之也。”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1
温病最忌辛温药发汗,但风温、
温热、温疫、冬温之初期若有恶风寒 者,温病学家吴瑭宗桂枝汤解肌之理, 以之导邪外出,使营卫调和,自然得 汗而解。故在《温病条辨》一书中, 把本方列为众方之首。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7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8
二、桂枝汤现代药理研究
桂枝汤仅五味药相承而成,但用于 临床使许多慢性疾病,疑难危重证获得 卓著疗效,引起现代药学家极大兴趣, 从本方中单味药到复方的药理均作了大 量分析与研究,综合归纳本方作用有六:
1.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2.改善消化系统功能; 3.解痉、镇痛、镇静; 4.改善心血管功能; 5.抗过敏作用; 6.双向调节作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9
(4)仲景的“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和者 而言。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0
(5)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 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1
(6)蒲辅周云:“和解之法,具有缓 和疏解之意,使表里寒热虚实的复杂 证候,脏腑阴阳气血的偏盛偏衰,归 于平复……。”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2
双向调节的实质,很可能是通过调
营卫,建中气的途径调动机体内因(正气) 对抗疾病,从而达到内环境的恒定性,由 是疾病发生与归转不仪取决于致病因子的 质和量,更取决于机体免疫功能强弱,因 此,治疗把立足点放在机体反应性(扶正) 上比单纯着眼致病因素,更有利调动机体 战胜疾病。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32
陈氏从叶氏《临证指南医案》
中探讨桂枝汤运用,认为无论风寒、 温热及各种杂病,凡是病机上具有 卫阳受伤,营气虚寒,或在里的阴 阳不和,在外的营卫失调等都可以 用本方化裁治疗〔3〕。这对掌握运用 桂枝汤具有一定的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