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共69页文档
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共71页文档

谢谢你的阅读
❖ 知识就是财富 ❖ 丰富你的人生
71、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康德 72、家庭成为快乐的种子在外也不致成为障碍物但在旅行之际却是夜间的伴侣。——西塞罗 73、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74、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75、内外相应,言行相称。——韩非
伤寒论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桂枝汤的研究和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7
(5)妊娠恶阻。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 渴,不能食,无寒热,名妊娠,桂枝 汤主之。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8
2.古代医家运用:
古代医家对桂枝汤无不推崇备至,尤 其是唐宋以来,各医派逐渐形成较系统的 理论,各派医家都宗以本方理法结合自己 的临床经验进行化裁,丰富与发展了本方 的理法及应用。
18
还有“白饮和服”之服法,总观仲景
对“和”的原则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的关键是恢复 人体的自稳,调节机制,使阴阳、气血、 脏腑的系统功能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的生 理活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0
桂枝汤类方的双向调节作用是基于
营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 药物配伍的科学性。通过调和营卫、畅 通血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的途径, 实现五个方面的双向调节作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1
1.营卫不和所致体温升高和降低的 病理状态;
2.既能发汗又能止汗; 3.对心阳虚所致心率异常调节; 4.对心脾阳虚致血压异常; 5.对大肠功能失调所致久和与便秘。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2
2.桂枝汤基本功用 ——调和营卫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3
四、桂枝汤运用
2020/10/18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4
1.仲景本身的应用 (1)中风证(原文1、2、12、13条); (2)53、54条自汗证; (3)阳明表证(原文234、235条);
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运用规律探计

代表 。以麻黄 、桂 枝相配 ,调和 营卫 ,发 汗解表 ,以麻 黄
汤 、大青龙汤 、小 青龙汤 、麻 黄桂枝各 半汤 和葛根 汤为代 表 。以麻黄开 泄腠 理 ,如 6 3条麻 杏 石甘 汤 以麻 黄泄 营分 之热 ;2 6 2条麻黄连 翘赤 小豆 汤 ,麻 黄发表 之外 ,尚有针 对无 汗热不得越 必 发黄 ;3 0 1 条 麻 黄附子 细辛 汤 ,麻 黄 附 子汤 均 以麻黄配 温经助 阳之品为表里兼 施 。以桂枝温 通卫 阳发 汗 ,如第 7 1 、7 4条 之五 苓散 和 1 6 3条 桂枝 人 参 汤 中 通过桂 枝 的温 通 卫 阳 的作 用 起 到发 汗 解 表 ,调 和 营卫 的
学 术 探 讨
Ac a d e mi c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e t h n o m 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a c y ・ 5 9・
作用 。
1 . 1 . 1 营卫 失 调— —津液 失 调 分 为表 虚 有 汗和 表 实无
汗 。表虚有 汗 见于 大汗伤 营阴 、津液 ,病 传 阳明以第 2 6
条 白虎加人参 汤 为清热 益气生 津法 ;大汗伤卫 、伤 阳多传 少 阴病 以第 2 O条桂枝加 附子汤为益气扶 阳法。表实无汗见
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 , 疗效卓著 。对医圣 《 伤寒论》 中名方桂枝汤运用规律进行探讨具有较 大意义 。 【 关键词】 张仲景 ;桂枝汤 ;运用规律
【 中图分 类号】R 2 2 2 . 1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 0 0 7— 8 5 1 7( 2 0 1 3 )0 7— 0 0 5 9 — 0 2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5
(3)仲景对“和”的阐述:一是作症 状描述:“身和”、“腹中和”、“口中 和”、“卫气不和”、“胃中不和”。二 是作具体治法,有桂枝汤调和营卫、小柴 胡汤和解少阳、调胃承气汤的调和胃气, “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等等。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16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一、 桂枝汤的方组剖析
2020/4/23
桂枝汤的研究与运用
2
加 加附子 桂枝加附子汤 补阳敛汗
桂 枝 配 白
姜 枣 草
加葛根 加黄芪
桂枝加葛根汤 桂枝加黄芪汤
加麻黄→葛根汤,治中风兼经输证, 下利证。
变解表为宣通阳气,排泄水湿,治
芍↓
黄汗病,汗出不透,腰以上必汗出,
:桂
下无法。
一 收 一 散 ;
枝 汤
加龙牡 加乌头
桂枝加龙牡汤 乌头桂枝汤
甘温摄精,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 治虚劳失精,心神浮越。
双解表里寒邪,治表里皆寒,寒疝 兼表以里为主。
和 加厚朴 桂枝加厚朴杏 解肌祛风,降气定喘。
营 杏仁 子汤
卫 , 调
加 麻 黄 桂麻各半汤 小发其汗
杏仁
阴 阳
加麻黄 石膏
2020/4/23
辛 加茯苓白术 —苓桂术甘汤 补脾利水降冲。
甘 助
加茯苓生姜
—茯甘汤
温胃利水。
阳 加茯苓大枣 —苓桂甘枣汤 温通心阳,化气行水。
加茯苓五味子 —茯苓五味甘草 敛气平冲。 汤
加人参地黄阿 —炙甘草汤 胶麦冬火麻仁
通阳复脉,滋阴养血
2020/4/2加3 白术附子
—甘桂枝草汤的附研究子与汤运用 温经散寒祛湿
?桂枝汤(《伤寒论》)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9克芍药9克甘草(炙)6克生姜(切)9克
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服。
服后啜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温覆,令遍身漐漐微有汗出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病必不除。
禁食生冷,粘滑、酒肉臭恶等物。
【功效】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
症见头疼发热,汗出恶风,鼻鸣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或浮弱。
【方解】本方主治外感风寒,营卫不和证。
方用桂枝为君,发散风寒以解肌表之邪;臣以白芍,敛阴和营,使桂枝辛散而不致太过,二者合用,一散一收,使表邪得解,营卫调和;生姜助桂枝以散表邪,大枣助白芍以和营,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且协桂枝以助辛甘发散。
【按语】本方与麻黄汤同为解表方剂,均用桂枝、甘草,但后者麻、桂相合,有增强发汗解表之功;本方则桂、芍同用,重点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故本方适用于风寒表虚证以及病后、产后营卫不和之证。
从《伤寒论》看桂枝汤

从《伤寒论》看桂枝汤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因配伍精妙、疗效确切、应用广泛,被后世誉为“群方之祖”,亦称“经方第一方”。
方剂解析桂枝汤仅由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炙甘草五味药组成。
方中桂枝辛温,解肌祛风,通调营卫;芍药味酸微寒,敛阴和营,活血通脉;桂枝与芍药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向外发散,向内收敛。
炙甘草味甘,补脾益气,调和诸药;桂枝、芍药与炙甘草配伍,辛甘化阳、酸甘化阴,外可调和营卫、祛风除邪,内可调和阴阳。
生姜味辛性温,开腠解表,和降胃气,温中止呕;大枣甘温,益气补中,养血润液;生姜味辛入胃,大枣、炙甘草味甘入脾,辛甘化阳可和营卫、调脾胃;生姜、大枣、炙甘草三药合用,调脾胃、治中州。
本方虽小,却包含另外两个经方:桂枝、炙甘草相合,组成桂枝甘草汤,辛甘化阳,能温通心阳,生阳化气,治疗心阳不足之心悸;芍药、甘草相配,组成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疏络益阴,补阴不滋腻,主治津液受损、阴血不足、筋脉失濡所致诸证。
经方的使用应根据患者病情需要灵活加减,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已有明确垂范:①药量比例变化。
如条文第117条增加桂枝的用量而成治疗奔豚气之桂枝加桂汤;第279条增加芍药的用量而成治疗太阴腹痛之桂枝加芍药汤。
②药味、药量增减。
如条文第21条去芍药变成桂枝去芍药汤,治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增加芍药用量,并加大黄而成表里双解之桂枝加大黄汤;以及增加生姜、芍药用量,再加人参而成治疗血虚外感之桂枝新加汤等。
原方应用桂枝汤在《伤寒论》中的应用主要有四个方面:1.主治太阳中风证。
原文第2条“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这两条原文说明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为桂枝汤证的常症、常脉。
而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可见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脉浮为桂枝汤证的主症、主脉,对比前两条原文可知临床上患者的证与候常有不齐,故临床只要见桂枝汤主证即可使用桂枝汤,不必要求症候齐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概述69页PPT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
25、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乌申斯基
谢谢!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和辩证药点

桂枝汤/(桂甘+姜芍枣)【方剂组成】桂枝9 克,芍药9 克,甘草(炙)6 克,生姜(切)9 克,大枣(擘)4 枚,【用法】水煎温服。
服已须臾,食热稀粥一碗,以助药力,同时盖以棉被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方解】桂枝、生姜均属辛温发汗药,但桂枝降气冲,生姜治呕逆,可见二药都有下达性能,升发之力不强,虽合用之,不至大汗。
并且二者均有健胃作用,更伍以大枣、甘草纯甘之品,益胃而滋津液。
芍药微寒而敛,既用以制桂姜的辛散,又用以助枣草的滋津。
尤其药后少食稀粥,更有益精祛邪之妙。
所以本方既是发汗解热汤剂,又是安中养液方药,也就是后世医家所谓的“甘温除热。
”甘温除热之热不是一般的热,是胃气不振,津血有伤所致之热。
有关汗出身热的机理,《内经》有类似的论述。
如《素问·评热病论》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
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
汗者,精气也,今汗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
不能食者。
精无俾也”。
这里主要是说:汗出身热是邪气盛,精气虚。
汗出为精液外溢,此时邪乘虚入于肌表。
正气为阳,邪气为阴,正气与邪气交争于肌表故称阴阳交。
此时精气流于外,邪气入于里,故病死。
桂枝汤证虽不全同于《内经》所说的阴阳交之证,但正邪交争于肌表,汗出身热的病机是相同的。
桂枝汤的主要性能是甘温健胃,通过调和营卫使精气胜而表固,邪气不再入侵,故使汗止而热除。
也即甘温除热的道理。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伤寒论》第12 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
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