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外国的传世名作(第二课时)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外国的传世名作》|浙美版(共19张PPT)PPT课件 图文

六年级下册美术课件-《外国的传世名作》|浙美版(共19张PPT)PPT课件 图文
雄心勃勃定下的目标,只要一星半点的 理由就 可以化 为泡影 。 实际上,恒心也是一种修为,是可以通 过对自 己的认 识和了 解去挖 掘培养 的。
1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意 愿有关 很多时候,不能坚持并不是因为我们不 能吃苦 ,只是 因为我 们做某 件事情 的意愿 不强。 我的体力和耐力都不好,长跑常常是忍 着头痛 恶心硬 撑到最 后。 因为这个原因,每次跑步前我都有很大 的心理 压力。 加上那 些立下 的瘦身 目标常 常不能 三两天 见效, 所以每 一次都 是心血 来潮地 开始, 虎头蛇 尾地结 束。 可最近这一年,我却很积极地把晨跑坚 持了下 来。 并不是突然间变坚强,而是因为一个特 别不起 眼的理 由:能 够一个 人呆一 会儿。 自从荣升为两个孩子的妈妈后,我经常 忙乱到 连上厕 所都觉 得是一 种奢侈 。 一大早,把没起床的孩子交给家人,换 上运动 鞋,在 空旷的 街道上 吹吹凉 风,吸 吸那尚 未被污 染的空 气,戴 上耳机 ,听几 首喜欢 的歌… … 尽管只有短短的半个小时,但这一切都 让我足 够迷恋 。 虽然我仍然会在跑出四五百米之后心跳 加快, 头疼, 手臂和 腿都酸 困地抬 不起来 。可对 我来说 ,只要 能出去 ,其他 都不是 什么大 事。 原先看起来无法克服的困难,现在只要 稍稍放 慢脚步 ,调整 呼吸, 不一会 儿便能 缓解了 。 坚持就是痛苦和心理需求博弈的过程。 如果痛 苦更明 显,坚 持就会 变得艰 难;如 果心理 需求更 胜,坚 持就只 是自我 成全的 必经之 路而已 。
3 你 的 恒 心 ,与 你的心 态有关 坚持不下去的另一个原因,恐怕是因为 我们想 太多。 健身两周,就希望身材赛过谁;看了两 本书, 就期待 生活有 什么不 同;勤 奋两个 月,就 算计着 什么时 候能够 功成名 就…… 人心都是肉长的,若是在它上面加了太 多的砝 码,它 就会不 堪重负 。 欲望太多,就不容易看到希望。 村上春树的第一部作品《且听风吟》和 第二部 作品《1973年 的弹子 球》问 世后, 虽然让 他有了 一定的 知名度 ,但都 没有获 得日本 文学大 奖。 对此他十分淡然,觉得能写出让自己满 意的作 品才更 加重要 。 他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那时他还 在经营 餐厅, 甚至觉 得没得 奖也挺 好,至 少不会 没完没 了的接 待采访 和约稿 ,影响 了生意 。 听起来像玩笑,但实际上,无论写书, 还是跑 步,他 只是为 了迎合 自己, 达到为 自己设 定的目 标就好 。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外国的传世名作》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外国的传世名作》说课稿1

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1 外国的传世名作》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外国的传世名作》是浙人美版美术六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世界各地的名画,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教材中选取了来自不同国家和时期的十幅名画,如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荷兰黄金时代的梵高的《向日葵》,法国印象派的莫奈的《睡莲》等。

这些名画代表了世界美术史上的巅峰之作,通过欣赏和分析这些作品,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提高对艺术的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绘画和艺术作品有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然而,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世界名画的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名画为主线,通过讲解、讨论、实践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世界名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认识和了解世界名画的背景、作者、风格和特点,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分析、讨论和实践活动,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培养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提高审美情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对世界名画的欣赏和理解,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2.教学难点:学生对名画背后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思想的深入理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画作实物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和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世界名画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这些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对每幅名画进行详细的讲解,包括作者、年代、背景、风格、技法和艺术特点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

3.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名画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实践活动:学生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将欣赏和分析的名画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小学美术《外传世名作》教案

小学美术《外传世名作》教案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名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有很高的热情,能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但在分享成果时,部分学生的表达不够清晰,逻辑性不强。为此,我将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训练,提高他们的表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针对本次教学的不足进行改进,尝试采用更多有趣、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同时,我也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美术课堂上获得成长和快乐。
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艺术技法的辨识这一难点掌握程度不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加强对难点内容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动手实践,以提高他们对艺术技法的学习效果。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过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但我也发现,部分小组在讨论时,成员之间的交流不够充分,导致讨论效果不佳。针对这一问题,我将在接下来的教学中,加强对小组讨论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小学美术《外传世名作》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外传世名作》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清明上河图》;2.《蒙娜丽莎》;3.《星夜》;4.《睡莲》。通过学习这些名作,让学生了解世界著名美术作品及其作者,感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艺术风格,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同时,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从作品的主题、形式、色彩、构图等方面进行欣赏和评述,激发他们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想象力。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教材,注重实践操作,旨在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通过欣赏《外传世名作》,使学生能够感受并理解艺术作品的美学价值;2.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学会从文化、历史、技法等多角度评析名作,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评价的能力;3.激发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借鉴名作创作手法,尝试自我表达,发展个性化的艺术创作风格;4.增强学生的文化理解与尊重,通过学习不同国家和时期的美术作品,拓宽文化视野,培养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这些目标紧密围绕新教材要求,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外国的传世名作》课件3 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 第1课《外国的传世名作》课件3 浙美版
筑) 公元72—82 (古罗马)
罗马角斗场建
于近两千年前,形 状略显椭圆形,最 大直径188米,最 小直径156米,高 57米。外部全都由 大理石包裹,下面 三层,每层各有80 个圆拱,角斗场中 间为角斗台,长86 米,宽63米,相当 于一个足球场。
帕提侬神庙 (建筑) 公元前447—前432 (希腊雅典)
三女神(大理石雕塑) 公元前438—前432 (希腊)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雕塑) (希腊石洞发现,藏于卢浮宫)
大卫(雕塑) 1501—1504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加莱义民 (青铜雕塑) 1884—1886 罗丹(法国)
外国的传世名作
第一课时
诱发美感的词语 雄伟 壮观 挺拔 震撼 飞腾 单纯 典雅 优美 丰腴 优雅 圣洁 娇艳 轻巧 秀丽 端庄 绚丽 和谐 刚毅 气势磅礴 高耸入云 辉煌壮丽 五彩斑斓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建筑)1163—1345
高大 雄伟 高
挺拔 庄严 直
升腾 轻巧 尖
高、直、尖 “哥特式”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

外国的传世名作(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六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外国传世名作欣赏。

通过对外国经典美术作品的欣赏,使学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感受艺术作品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外国传世名作的基本情况,包括作者、作品背景、艺术特点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培养他们尊重多元文化的态度。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和理解外国传世名作的艺术特点。

2. 如何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念,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艺术风格。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黑板。

2. 学具:教材、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外国传世名作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外国传世名作,引导学生欣赏、分析、讨论作品的艺术特点。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选择一幅外国传世名作进行临摹或创作,体验艺术创作的乐趣。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欣赏艺术作品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下搜集更多外国传世名作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六、板书设计1. 外国的传世名作2. 内容:- 外国传世名作的基本情况- 艺术特点分析- 欣赏与临摹实践- 课后作业布置七、作业设计1. 课下搜集更多外国传世名作的信息,进行自主学习和研究。

2. 选择一幅外国传世名作进行临摹或创作,感受艺术创作的乐趣。

八、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环节。

2.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3.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4. 课后作业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欲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对外国传世名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外国的传世名作课件3浙美版

六年级美术下册第1课外国的传世名作课件3浙美版
外国的传世名作
诱发美感的词语
雄伟 壮观 挺拔 震撼 飞腾 单纯
典雅 优美 丰腴 优雅 圣洁 娇艳
轻巧 秀丽 端庄 绚丽
巴黎圣母院大教堂 (建筑) 1163—1345
高大 雄伟

挺拔 庄严

升腾 轻巧

高、直、 尖
“哥特式”
拱 券
石头的“交响乐”
罗马大角斗场(建筑) 公元72—82
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雕塑) (希腊石洞发现,藏于卢浮宫)
大卫(雕塑) 1501—1504 米开朗基罗 (意大利)
加莱义民 (青铜雕塑) 1884—1886 罗
细 节
表达情 感
我们在西欧看了一圈传世名作之后,有什么感想?
再见
罗马角斗
场建于近两千 年前,形状略 显椭圆形,最 大直径188米, 最小直径156 米,高57米。 外部全都由大 理石包裹,下 面三层,每层 各有80个圆 拱,角斗场中 间为角斗台, 长86米,宽 63米,相当
帕提侬神庙 (建筑) 公元前447—前432
三女神(大理石雕塑) 公元前438—前432 (希腊)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浙美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全册

第十二册美术教案一、总体思路浙美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科书的编写,以国家一系列有关教育改革的文件,特别是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指针,以教育部制定并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为主要依据,打破过去以炎术学科知识、技能为主要目标的教材体系结构,构建以促成美术素养的形成为核心、探究性美术实践活动为主线、人文性单元结构为基本特征的美术教材新体系。

本教材的编写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强调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协调发展,以“接近社会、贴近学生、学以致用”为原则,选择符合六年级小学生身心特点的教学内容设计课题。

全册共有17课,分为8个隐性单元,内容涵盖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4个学习领域,其中造型·表现及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除了艺术瑰宝单元的内容外,其余大多随堂教学,分配在各课之中。

本册单元和课节教学内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浅人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排列的,但是也有并列的内容。

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根据季节、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而作一定的调整。

课时数只是一种建议,教师在教学时亦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作适当调整。

二、教学方法了解了本册教材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接下来最要紧的就是如何教学。

那么,如何以新课程理念指导本册教学?编者认为在教学中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例如在上第1 0课《竹》时,先让学生欣赏国画《兰石图轴》《墨竹图轴》,教师不要急于用简单的讲解代替学生对竹这一植物的观察、理解、感悟,而应当让学生对艺术家如何表现竹进行比较、讨论,从而引导他们感受艺术表现的美,了解民间艺术不同表现的形式及其美感,并让他们多谈谈自己的感受,努力提高审美情趣。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浙美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1 外国的传世名作 课件(共17张PPT内嵌音视频).ppt

浙美版 美术六年级下册1 外国的传世名作 课件(共17张PPT内嵌音视频).ppt
你能分析出毕加索是怎样重组出《格尔尼卡》的牛头形象吗?
讨论探究 为什么毕加索选择立体主义来表现《格尔尼卡》?
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课后拓展
《格尔尼卡》的现实意义
《格尔尼卡》回归西班牙 《格尔尼卡》的评价
《格尔尼卡》的反战意义
课后拓展
《格尔尼卡》回归西班牙
美国归还《格尔尼卡》
作品分析 这幅作品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1937年7月巴黎世博会中的西班牙馆
知识分享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绘画也称“立体派”,代

表人物有毕加索、勃拉克等。立体主义

彻底打破了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造型方
法,强调把客观物象分解成若干部分,
在按画家主观伊表曼纽现尔的·波需普要根组乔合夫在一起,
形成稍显怪诞的视觉形象。
谢谢观看!
再见
1981年《格尔尼卡》回归西班牙纪念邮票
课后拓展
《格尔尼卡》的评价
《剑桥艺术史》指出: “破碎的形象、惊恐的气氛 和灾难的象征都混合于一 体,是《格尔尼卡》成为 本世纪少数几幅真正具有 大众意义、使用大众语言 的大众作品之一。”
课后拓展
《格尔尼卡》的反战意义
1997年格尔尼卡轰炸60周 年德国总统罗曼·赫尔佐克 就当年的轰炸事件表示“认 罪”,并请求宽恕。
拓展:立体主义虽然是绘画上的风格,
但对20世纪的雕塑和建筑也产生了深
立 体
远的影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音乐家》 勃拉克
作品分析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
作品分析
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
突破单一视角,将形象分解、拼贴 ,重组成新形象。
侧面视角的牛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