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原理基本分析

合集下载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者缺的关键部件,它负责将燃料转化为动力,驱动车辆运行。

本文将对发动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详细阐述,匡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发动机的运行机制。

正文内容:1. 发动机的组成1.1 缸体和缸盖:发动机的基本结构,用于容纳活塞、气门和其他关键部件。

1.2 活塞和连杆:活塞在缸体内上下运动,通过连杆将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

1.3 曲轴和凸轮轴:曲轴将连杆的旋转运动转化为输出轴的旋转运动,凸轮轴控制气门的开闭。

1.4 气门温和门机构:气门控制进出气体的流动,气门机构负责使气门按照规定的时序工作。

1.5 燃油系统和点火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料输送到燃烧室,点火系统提供火花点燃混合气。

2.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2.1 进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汽缸内产生负压,进气门打开,混合气进入燃烧室。

2.2 压缩冲程:活塞上行,气门关闭,混合气被压缩,增加燃烧效率。

2.3 燃烧冲程:活塞上行至顶点时,点火系统点燃混合气,产生爆炸,推动活塞下行。

2.4 排气冲程:活塞下行,气门开启,废气从排气门排出,为下一个工作循环做准备。

2.5 循环重复:上述四个冲程循环进行,驱动曲轴旋转,输出动力。

总结:从组成和工作原理来看,发动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多个部件协同工作实现动力输出。

发动机的组成包括缸体、活塞、曲轴等关键部件,而工作原理则涉及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冲程。

通过深入理解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运行机制,为日常维护和故障排除提供指导。

同时,对于汽车创造商和工程师而言,深入研究发动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也是提升发动机性能和燃油效率的关键。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实验原理斯特林发动机是一种热机,它利用燃烧产生的热能来产生机械功,而不像内燃机那样利用高温与低温之间的热差来产生机械功。

和内燃机相比,斯特林发动机的热效率更高,因此在一些特殊应用,如低温环境或需要长时间运行的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个循环过程将热能转化为机械能。

这个循环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加热气体:在发动机内部有一个热源(例如一个火炉),它加热气体(通常是氢气或氮气),使气体温度升高。

2. 膨胀气体:加热后的气体进入一个气缸,气缸外围有一个活塞,气体膨胀时会推动活塞向外运动。

3. 冷却气体:气缸的另一侧与一个冷源相连,使气体冷却并收缩。

4. 压缩气体:冷却并收缩后的气体由于压力下降而吸回活塞,回到第一步重新开始循环。

斯特林发动机的实验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进行:1. 组装:将实验所需的斯特林发动机装配起来,通常包括一个气缸、活塞、曲轴和连接杆。

2. 准备:在发动机中加入气体(如氢气或氮气),并将热源放置在适当位置,以便将气体加热。

3. 启动:点燃热源,加热气体,使气体膨胀并推动活塞运动,从而带动曲轴旋转。

4. 测试:测量发动机的性能参数,例如产生的功率和效率。

可以通过改变热源的位置、调整气缸的尺寸和形状来改变发动机的性能。

5. 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推导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性能规律。

可以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来验证实验结果,进一步深入理解斯特林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斯特林发动机的优点在于高效、低污染和可靠性高,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需要较长的启动时间、重量较大、体积较大等。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斯特林发动机已经解决了这些问题,并在特定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斯特林发动机的性能,研究人员开发了许多改进器件和技术,例如:1. 调节调速器:将变速器安装在斯特林发动机上,可以更好地控制发动机的转速,从而提高其效率和性能。

2. 节流阀:通过使用节流阀可以调节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从而在运行时节省燃料和能源,同时也能降低机械部件的磨损和维护成本。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 工作原理

发动机工作原理
发动机是一种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主要用于推动汽车、飞机、船舶等运输工具。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再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推动车辆或机器。

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分为四个基本循环: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

首先,在进气阶段,发动机的活塞下行,气门打开,使燃料和空气混合物进入燃烧室。

接着,在压缩阶段,活塞向上运动,气门关闭,将混合物压缩成高压状态。

然后,在燃烧阶段,引火系统引燃混合物,形成火焰,火焰的热能使气体放出高温高压气体。

最后,在排气阶段,活塞再次向下运动,将高温高压气体排放到排气系统中。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燃料在燃烧室中燃烧时释放出的热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压力和温度增加。

活塞运动将这部分能量转化为机械能,并通过连杆和曲轴传输到输出轴,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效率取决于燃烧过程的充分程度、压力比、温度比及排气阻力等因素。

提高发动机效率的方法包括提高压缩比、改善点火系统、减少燃料损耗和排气阻力等。

总之,发动机通过燃烧燃料产生高温高压气体,以驱动活塞作往复运动,并将活塞运动转化为旋转运动,从而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或机器的运动。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基于能量守恒和热力学原理的。

发动机毕业论文

发动机毕业论文

发动机毕业论文发动机毕业论文引言: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的核心部件,其性能和可靠性直接影响着整个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作为一名毕业生,我选择了发动机作为我的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

通过对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汽车工程师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和启示。

一、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发动机是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在论文的第一部分,我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首先,我将解释燃烧室中的燃烧过程,包括燃料的混合和点火过程。

然后,我将讨论气缸压缩和爆发力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最后,我将介绍发动机的排气过程和废气处理技术。

二、发动机的性能参数在论文的第二部分,我将重点研究发动机的性能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功率、扭矩、燃油效率等。

我将介绍如何测量和计算这些参数,并分析它们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此外,我还将讨论如何通过改变发动机的设计和调整参数来提高其性能。

三、发动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发动机的材料和制造工艺对其性能和可靠性有着重要影响。

在论文的第三部分,我将研究不同材料在发动机中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缺点。

我还将介绍发动机的制造工艺,包括铸造、锻造和加工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希望能够为未来的发动机设计和制造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四、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发动机的故障诊断和维修是汽车维修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论文的第四部分,我将研究不同类型的发动机故障,并介绍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

我还将讨论发动机维修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我希望能够为未来的汽车维修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实用的指导。

五、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发动机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在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我将展望未来发动机的发展趋势和面临的挑战。

我将讨论新能源发动机、智能化技术和环保要求对发动机技术的影响。

同时,我还将探讨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和提高发动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结论:通过对发动机的深入研究和分析,我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性能参数、材料和制造工艺、故障诊断和维修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及其特点应用分析

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及其特点应用分析

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原理、结构及其特点应用分析
 丰田公司在2014年底特律汽车工程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了自由活塞发动机线性发电机(Free Piston Engine Linear Generator,FPEG)的设想,并于近期展示了原型机。

丰田公司表示,该自由活塞发动机热效率可高达42%,比目前汽油机平均热效率高25-30%;其长度仅有60 cm,直径不超过20 cm,有效输出功率可达11 kW。

自由活塞发动机具有体积小、重量轻和热效率高的特点,具有在增程式电动汽车上应用的潜力,受到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广泛关注。

自由活塞增程式电动汽车的结构示意如下图所示。

因此,本文将以自由活塞发动机为主题进行讨论,介绍自由活塞发动机的基本原理、特点及其应用难点问题。

 自由活塞发动机基本原理
 自由活塞发动机只有直线运动部件,没有曲轴或其它旋转部件,结构更加简单,制造成本低,几乎可免维护运行。

由于活塞没有曲柄连杆机构的约束,其上、下止点位置是可变的,因此称为“自由活塞”。

其工作过程如下图所示。

自由活塞发动机可以理解为二种程发动机去掉连杆和曲轴,活塞不与任何机构相连,其工作过程与二冲程发动机工作过程基本相同,在活塞上行时,完成压缩、喷油以及点火或像柴油机一样压缩着火;在活塞下行时,则完成了做功以及换气的工作;自由活塞发动机没有传统发动机的飞轮结构,为了让活塞能够进行进气-压缩冲程,活塞的另一端通需要设计特殊的回复装。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引言概述:发动机是现代交通工具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产生动力以驱动车辆运行。

了解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对于驾驶员和机械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包括燃烧过程、气缸循环、燃油供给、点火系统和排气系统。

一、燃烧过程1.1 空气和燃料混合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始于空气和燃料的混合。

空气通过进气道进入发动机,同时燃料由喷油器喷入燃烧室。

混合物的比例对燃烧效率和动力输出有重要影响。

1.2 压缩混合物被活塞压缩,压缩过程中空气和燃料分子之间的碰撞增加,使混合物的温度和压力升高。

压缩过程中,发动机的缸体和活塞起到密封作用,确保混合物不会泄漏。

1.3 燃烧点火系统引燃混合物,产生火花,使混合物燃烧。

燃烧产生的高温高压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转化为机械能。

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会通过排气系统排出。

二、气缸循环2.1 吸气冲程活塞从上往下运动,通过进气门将空气吸入气缸。

进气门在活塞下行时打开,活塞上行时关闭,确保空气只能进入气缸而不会泄漏。

2.2 压缩冲程活塞从下往上运动,将进入气缸的空气和燃料混合物压缩。

压缩过程使混合物的密度增加,为燃烧提供更好的条件。

2.3 工作冲程燃烧过程推动活塞向下运动,产生机械能。

活塞下行时,排气门打开,废气通过排气系统排出。

活塞上行时,进气门关闭,确保混合物不会泄漏。

三、燃油供给3.1 燃油系统燃油系统负责将燃料从油箱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

它包括燃油泵、喷油器和燃油滤清器等组件。

燃油泵将燃料从油箱抽取,并将其送入喷油器。

喷油器根据发动机的工作状态和负荷需求,以适当的压力和时间将燃料喷入燃烧室。

3.2 燃油喷射喷油器将燃料以细小的液滴喷入燃烧室。

喷油器的喷射方式和时间根据发动机的工作要求进行调整,以确保燃料的充分燃烧和燃油经济性。

3.3 燃油过滤燃油滤清器用于过滤燃料中的杂质和污染物,以防止其进入发动机,保护发动机的正常工作。

定期更换燃油滤清器有助于保持发动机的性能和寿命。

二冲程柴油机分析

二冲程柴油机分析

二冲程柴油机分析二冲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四个过程。

在进气过程中,活塞在运行过程中将混合气体进入发动机的气缸中。

然后,活塞向上运动,压缩混合气体,使其达到较高的温度和压力。

随后,柴油喷射器将高压燃油喷射到气缸中,与高温高压空气混合并燃烧。

最后,活塞向下运动,将燃烧后的废气排出。

二冲程柴油机的结构相对简单,主要由气缸、曲轴连杆机构、缸盖、缸盖等部件组成。

其中,气缸盖位于气缸的上方,用于密封气缸。

曲轴连杆机构由曲轴和连杆构成,用于将活塞的线性运动转换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缸盖位于底部,用于密封和支持气缸。

1.结构简单:二冲程柴油机相比于四冲程柴油机少了一个冲程,因此其结构相对简单,部件较少,重量较轻。

这使得二冲程柴油机在一些对重量和体积有要求的设备中具有优势。

2.排气效率高:由于每个活塞的下行冲程同时完成了排气和进气过程,二冲程柴油机的排气效率相对较高。

这使得二冲程柴油机在一些高速运转和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场景中具有优势。

3.运行可靠:二冲程柴油机的结构简单,没有气门机构,减少了故障点和维护成本。

同时,由于其冲程较短,活塞运动频率较高,冲击力较大,因此活塞、曲轴等部件的强度要求较高,使得运行更加可靠稳定。

然而,二冲程柴油机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由于每个活塞的上行和下行冲程同时完成了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等过程,因此燃烧不完全和排放污染物的问题较为突出。

其次,由于缺少气门机构,对冷却和润滑的要求较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冷却和润滑。

此外,二冲程柴油机的功率密度较小,不能适应大功率、高速的工况要求。

综上所述,二冲程柴油机是一种结构简单、重量轻、占用空间小、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的内燃机。

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在一些对重量和体积有要求、负载变化较大的应用场景中仍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应用价值。

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二冲程柴油机在未来会有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与性能分析

航空发动机的原理与性能分析一、航空发动机简介航空发动机是现代民用和军用飞机的核心动力装置,它的性能直接关系到飞机的飞行效率和安全性。

基本的航空发动机结构由压气机、燃烧室、涡轮和喷气管等组成。

航空发动机性能分析的核心是确定其推力、燃油效率和维护成本等指标。

下面将分别从发动机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两个方面对航空发动机进行分析。

二、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航空发动机的工作原理是将喷口高速喷出的空气与燃料混合后,点火燃烧,产生高温的燃气,通过涡轮马达驱动压气机进一步压缩空气,形成高速、高温喷出的喷气流,推动飞机前进。

具体来说,航空发动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压气机阶段:将空气由压气机压缩多次,增加其密度,提高进入燃烧室的空气温度和压力。

2.燃烧室阶段:在燃烧室内喷入燃油,燃烧后的高温高压燃气膨胀推动喷气流发生器转动,并在转轮上输出动力。

3.涡轮阶段:利用涡轮将燃气高速喷出,进一步驱动压气机,形成闭合的运转过程。

4.喷气流阶段:燃烧后的高速、高温燃气通过喷气管,在喷管一端形成高速、高温的喷气流,从而推动飞机进行飞行。

以上流程是航空发动机原理的基本过程,通过不断的循环完成对飞机的驱动推进。

三、航空发动机性能特点在了解了航空发动机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下面进一步来分析其性能特点。

1.推力:指发动机输出的推力大小,即使得飞机向前推进的力量。

影响因素包括发动机旋转速度、进气口面积、涡轮尺寸等。

在飞机设计和选型期间,需要根据飞行任务和飞机结构分析,选择推力最适合的发动机。

2.燃油效率:指发动机单位时间内消耗的燃油量所提供的推力比例。

高效的航空发动机可以使飞机的续航时间更长,减少航空燃料消耗,降低空气污染。

3.维护成本:因为航空发动机是复杂的机械装置,一旦发生故障的修理维护成本将十分高昂。

航空发动机的可靠性、寿命和维护成本是工程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

4.噪音和振动:航空发动机的噪音和振动对于飞机驾驶员和乘客的健康和安全也有很较大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动机工作过程和原理基本分析
发动机是一种能量转换机构,它将燃料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变成机械能。

那么,它是怎样完成这个能量转换过程呢?也就是说它是怎样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的呢?要完成这个能量转换必须经过进气,把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引入气缸;然后将进入气缸的可燃混合气(或新鲜空气)压缩,压缩接近终点时点燃可燃混合气(或将柴油高压喷入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引燃);可燃混合气着火燃烧,膨胀推动活塞下行实现对外作功;最后排出燃烧后的废气。

即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过程。

把这四个过程叫做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工作循环不断地重复,就实现了能量转换,使发动机能够连续运转。

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两圈(72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四次,称为四行程发动机。

而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曲轴转一圈(36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两次,称为二行程发动机。

下面介绍一下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

一.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汽油机的运转是按进气行程、压缩行程、作功行程和排气行程的顺序不断循环反复的。

(1) 进气行程(图1-22)
由于曲轴的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这时排气门关闭,进气门打开。

进气过程开始时,活塞位于上止点,气缸内残存有上一循环未排净的废气,因此,气缸内的压力稍高于大气压力。

随着活塞下移,气缸内容积增大,压力减小,当压力低于大气压时,在气缸内产生真空吸力,空气经空气滤清器并与化油器供给的汽油混合成可燃混合气,通过进气门被吸入气缸,直至活塞向下运动到下止点。

在进气过程中,受空气滤清器、化油器、进气管道、进气门等阻力影响,进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略低于大气压,约为0.075~0.09MPa,同时受到残余废气和高温机件加热的影响,温
度达到370~400K。

实际汽油机的进气门是在活塞到达上止点之前打开,并且延迟到下止点之后关闭,以便吸入更多的可燃混合气。

(2) 压缩行程(图1-23)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这时进气门和排气门都关闭,气缸内成为封闭容积,可燃混合气受到压缩,压力和温度不断升高,当活塞到达上止点时压缩行程结束。

此时气体的压力和温度主要随压缩比的大小而定,可燃混合气压力可达0.6~1.2MPa,温度可达600~700K。

压缩比越大,压缩终了时气缸内的压力和温度越高,则燃烧速度越快,发动机功率也越大。

但压缩比太高,容易引起爆燃。

所谓爆燃就是由于气体压力和温度过高,可燃混合气在没有点燃的情况下自行燃烧,且火焰以高于正常燃烧数倍的速度向外传播,造成尖锐的敲缸声。

会使发动机过热,功率下降,汽油消耗量增加以及机件损坏。

轻微爆
燃是允许的,但强烈爆燃对发动机是很有害的,汽油机的压缩比一般为ε=6~10。

(3) 作功行程(图1-24)
作功行程包括燃烧过程和膨胀过程,在这一行程中,进气门和排气门仍然保持关闭。

当活塞位于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即点火提前角)位置时,火花塞产生电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可燃混合气燃烧后放出大量的热使气缸内气体温度和压力急剧升高,最高压力可达3~5MPa,最高温度可达2200~2800K,高温高压气体膨胀,推动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通过连杆使曲轴旋转并输出机械功,除了用于维持发动机本身继续运转外,其余用于对外作功。

随着活塞向下运动,气缸内容积增加,气体压力和温度降低,当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作功行程结束,气体压力降低到0.3~0.5MPa,气体温度降低到1300~1600K。

4) 排气行程(图1-25)
可燃混合气在气缸内燃烧后生成的废气必须从气缸中排出去以便进行下一个进气行程。

当作功接近终了时,排气门开启,进气门仍然关闭,靠废气的压力先进行自由排气,活塞到达下止点再向上止点运动时,继续把废气强制排出到大气中去,活塞越过上止点后,排气门关闭,排气行程结束。

实际汽油机的排气行程也是排气门提前打开,延迟关闭,以便排出更多的废气。

由于燃烧室容积的存在,不可能将废气全部排出气缸。

受排气阻力的影响,排气终止时,气体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力,约为0.105~0.115MPa,温度约为900~1200K。

曲轴继续旋转,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又开始了下一个新的循环过程。

可见四行程汽油机经过进气、压缩、作功、排气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这期间活塞在上、下止点往复运动了四个行程,相应地曲轴旋转了两圈。

二.四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四行程柴油机和四行程汽油机的工作过程相同,每一个工作循环同样包括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但由于柴油机使用的燃料是柴油,柴油与汽油有较大的差别,柴油粘度大,不易蒸发,自燃温度低,故可燃混合气的形成,着火方式,燃烧过程以及气体温度压力的变化都和汽油机不同,下面主要分析一下柴油机和汽油机在工作过程中的不同点。

四行程柴油机在进气行程中所不同的是柴油机吸入气缸的是纯空气而不是可燃混合气,在进气通道中没有化油器,进气阻力小,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略高于汽油机而气体温度略低于汽油机。

进气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0.0785~0.0932MPa,气体温度约为300~370K。

压缩行程压缩的也是纯空气,在压缩行程接近上止点时,喷油器将高压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柴油和空气在气缸内形成可燃混合气并着火燃烧。

柴油机的压缩比比汽油机的压缩比大很多(一般为16~22),压缩终了时气体温度和压力都比汽油机高,大大超过了柴油机的自燃温度。

压缩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3.5~4.5MPa,气体温度约为750~1000K,柴油机是压缩后自燃着火的,不需要点火,故柴油机又称为压燃机。

柴油喷入气缸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与空气混合后便立即着火燃烧,柴油机的可燃混合气是在气缸内部形成的,而不象汽油机
那样,混合气主要是在气缸外部的化油器中形成的。

柴油机燃烧过程中气缸内出现的最高压力要比汽油机高得多,可高达6~9MPa,最高温度也可高达2000~2500K。

作功终了时,气体压力约为0.2~0.4MPa,气体温度约为1200~1500K。

柴油机的排气行程和汽油机一样,废气同样经排气管排入到大气中去,排气终了时,气缸内气体压力约为0.105~0.125MPa,气体温度约为800~1000K。

柴油机与汽油机比较,柴油机的压缩比高,热效率高,燃油消耗率低,同时柴油价格较低,因此,柴油机的燃料经济性能好,而且柴油机的排气污染少,排放性能较好。

但它的主要缺点是转速低,质量大,噪声大,振动大,制造和维修费用高。

在其发展过程中,柴油机不断发扬其优点,克服缺点,提高速度,有望得到更广泛地应用。

三.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
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循环也是由进气、压缩、燃烧膨胀、排气过程组成,但它是在曲轴旋转一圈(360°),活塞上下往复运动的两个行程内完成的。

因此,二行程发动机与四行程发动机工作原理不同,结构也不一样。

例如曲轴箱换气式二行程汽油机,气缸上有三排孔,利用
这三排孔分别在一定时刻被活塞打开或关闭进行进气、换气和排气的。

工作原理如下:图1-27a 表示活塞向上运动,将三排孔都关闭,活塞上部开始压缩,当活塞继续上行时,活塞下方打开了进气孔,可燃混合气进入曲轴箱(图1-27 b),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图1-27c),火花塞点燃混合气,气体燃烧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进气孔关闭,曲轴箱内的混合气受到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排气孔打开,排出废气,活塞再向下运动,换气孔打开,受到压缩的混合气便从曲轴箱经进气孔流入气缸内,并扫除废气(图1-27d)。

第一行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事先已充满活塞上方气缸内的混合气被压缩,新的可燃混合气又从化油器被吸
入活塞下方的曲轴箱内。

第二行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活塞上方进行作功过程和换气过程,而活塞下方则进行可燃混合气的预压缩。

四.二行程柴油机的工作原理
二行程柴油机和二行程汽油机工作类似,所不同的是,柴油机进入气缸的不是可燃混合气,而是纯空气。

例如带有扫气泵的二行程柴油机工作过程如下(图1-28):
第一行程:活塞从下止点向上止点运动,行程开始前不久,进气孔和排气门均以开启,利用从扫气泵流出的空气使气缸换气。

当活塞继续向上运动进气孔被关闭,排气门也关闭,空气
受到压缩,当活塞接近上止点时,喷油器将高压柴油以雾状喷入燃烧室,燃油和空气混合后燃烧,使气缸内压力增大。

第二行程:活塞从上止点向下止点运动,开始时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向下运动,对外作功,当活塞下行到大约2/3行程时,排气门开启,排出废气,气缸内压力降低,进气孔开启,进行换气,换气一直延续到活塞向上运动1/3行程进气孔关闭结束。

五.多缸发动机的工作原理
前面介绍的是单缸发动机的工作过程,而现代汽车发动机都是多缸四行程发动机,那么,多缸四行程发动机与单缸四行程发动机的工作过程有什么区别呢?就能量转换过程,发动机的每一个气缸和单缸机的工作过程是完全一样的,都要经过进气、压缩、作功和排气四个行程。

但是单缸发动机的四个行程中只有一个行程作功,其余三个行程不作功,即曲轴转两圈,只有半圈作功,所以运转平稳性较差,功率越大,平稳性就越差。

为了使运转平稳,单缸机一般都装有一个大飞轮。

而多缸发动机的作功行程是差开的,按照工作顺序作功,即曲轴转两圈交替作功,因此,运转平稳,振动小。

缸数越多,作功间隔角越小,同时参与作功的气缸越多,发动机运转越平稳。

多缸机使用最多的有四缸发动机,六缸发动机和八缸发动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