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课件(1)

合集下载

第01章 绪论 森林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第01章 绪论 森林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三.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的目的
对森林资源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 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 益和生态效益,最终实现永续利用。
第2节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SD)原则 1.由来:
20世纪80年代 环境和发展委员会(WCED) 研究发展问题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变化。 需要——人类的需要,尤其应将贫困人民
的基本需要放在优先地位来考虑。 协调——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协调关系。 限制——指技术状况和社会组织对环境满
足眼前和将来需要的能力施加的限制。
4.可持续发展的性质
是全新的发展模式: “人定胜天”或“人要 征服自然”的观点解决不了人与自然的矛盾 ,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才是人 类解决环境问题及环境与人类自身矛盾的唯 一的、全新的发展模式。
(3)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
标准和指标应具备的条件: 真实性 明确性 可度量性 方便性 系统性 灵活性
(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评价体系
热带木材组织进程 蒙特利尔进程(中国已加入) 赫尔辛基进程 塔拉波托进程 非洲干旱地区进程 近东进程 非洲木材组织进程 中美洲进程等
3.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及森 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
2.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
(1)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包 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A.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 B.林木条件:包括年龄结构、蓄积结构、 径级结构、林种结构、树种结构、生长 量情况等。
(2)外部条件:
A 经济条件 B 政策法规 C 社会、文化 D 经营管理水平 E 公众参与等
二、可持续发展的林业原则
1.概念:
森林可持续经营是 指如何经营有形的森 林资源,特别是指林 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 管理。

森林经理学PPT

森林经理学PPT
组织科研与推广
政府部门支持科研机构开展森林经理相关研究,并将研究成果推广 应用到实践中,提高森林经理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协调多方利益关系
政府部门需协调各方利益关系,包括林农、企业、环保组织等,推 动各方共同参与森林经理工作,实现共赢。
非政府组织的森林经理实践
参与式森林管理
非政府组织通过与当地社区合作, 推广参与式森林管理方式,提高 当地居民对森林资源的保护意识 和参与度。
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弘扬绿色发展理 念,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森林经理学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森林经理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随着人类对森林资源的需 求不断增加,森林经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环境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森林经理学 将更加注重生态系统服务、碳汇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等 方面研究,并加强跨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灾害防控
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森林火灾、 病虫害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
退化林地恢复
对退化或受损的林地采取植被恢复、 土壤改良等措施,促进森林再生和 生态系统修复。
03
CHAPTER
森林生态系统管理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森林经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包括物种组成、种群动态、群落结构、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等方面的研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生态修复与重建
非政府组织开展生态修复和重建 项目,针对退化、受损的生态系 统进行植被恢复、土壤改良等措 施,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改善。
宣传教育与社会倡

非政府组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和 社会倡导,提高公众对森林重要 性的认识,推动社会共同关注和 参与森林保护事业。

第7章森林经理学 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调查精品PPT课件

第7章森林经理学  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调查精品PPT课件

5、小班的区划 (1)小班的定义 林班是固定的经营单位。在同一个林班范围内,往往
有不同立地条件及各种地类(地况),或者生长着各 种不同林分(林况),需要规划营造不同的树种或采 取不同的经营措施。为了区别对待和合理组织林业生 产,有必要将林班进一步划分成不同的地块,这就是 小班。
小班(subcompartment):是内部特征基本一致,与相 邻地段有明显区别,而需要采取相同经营措施的地块 或小区。它是开展森林经营活动的基本地域单位,也 是调查规划的基本单位。
林班的必要性
在森林内和在图上,明确森林各部分的位置、形状、面积。 有利于制订各项施业的计划及其实施。 有利于测量和面积的计算,作为小班测量的基础。 有利于林业及森林调查簿的整理。 林班的伐开线可用来作为通道及防害隔离线。
林班的区划方法
人工区划法 自然区划法 综合区划法
(1)人工区划法
营林区一般根据有效经营活动半径2.5-5公里范围进行区 划,也应以自然界线(山脊、河流、道路等)为区划线 。其界线一般应与林班线一致,以林班为单位进行区划 。
在山区营林区面积为2-3万亩,丘陵平原区一般1万亩以 下(管理细致)。
4、林班的区划
林班(compartment):是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 林资源统计计算和经营管理,将土地划分为许多个大小 比较一致的基本单位。它既是资源统计单位,也是永久 性的经营管理单位。
可使对火灾的危害易于防范。
2.森林区划的要求:
森林区划,应适应森林的自然分界,从而成为森林 的自然经营单位。
故应尽量利用天然线作成区划,特别是经营单位之小班更 应如此。
森林区划,应尽最大可能不变动,使得有固定的位 置与一贯的收获统计。
把握森林区划的标准与主要观点,以确定面积的大 小。

森林经理-第一章-绪论

森林经理-第一章-绪论
木材利用阶段:资本主义工业革命及以后时期,生产力极大 发展,人与自然矛盾加剧,森林资源遭到巨大破坏。1795年 哈尔蒂希(G.L.Hartig)提出了森林永续利用思想的论述: “森林经营管理应该这样调节森林采伐量,一至世世代代从 森林得到的好处,至少有我们这一代这样多”;
第一章 绪 论
1826年洪德思哈根(J.C.Hundeshagen)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盖耶尔(J.C.K.Gayer,1886)提出异龄林经营的“恒续林” 思想和“近自然林业”;法国林学家顾尔诺 (A.Gurnand,1878)和瑞士林学家毕奥莱(H.Biolleg)提出 异龄林经营的检查法(controll mathod)。都是研究如保 持木材的永续收获,其中心思想是追求纯经济效益。
它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生态环保认证,包括森林经营认证和 产销监管链审核。由独立的第三方按照一套国际上认可的森 林可持续经营标准和指标体系,对森林的经营 管理方式进行 评估,并签发书面证书,以证明这片森林的经营方式良好, 并有可持续性。
换种说法:就像“绿色食品”认证一样,“森林认证”就是 给符合标准的林产品生长地贴张“标签”,确保经销商们所 销售的林产品不会对森林造成破坏。
第一章 绪 论
1.2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980年,国际保护自然与自然资源联盟(IUCN)首次提出;1987年世界
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在《我们共同未来》(our common future) 报告中系统提出;1992年巴西环发大会又进一步得到世界各国的认同。
第一章 绪 论
森林可持续经营(forest sustained management):森林经营者在对 林地基本状况充分了解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经营管理措施,使林 木生长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从而达到既满足当代人利益,又不损 害后人利益的一种可持续经营森林之路。

大学课件 林业经理 第五章 森林评价1 (NXPOWERLITE)

大学课件 林业经理 第五章 森林评价1 (NXPOWERLITE)

综合材是指短小材和小径材的综合平均价 ,其价格相对较稳定,其价格为620元/m3 (二)起征价 按建林『2004』8号建安县林业局和建安县 财政局《关于调整森林木材生产经营税费 计征指导价的通知》,调整后林业税费起 征价标准:杉木规格材每立方米400元,杉 木小径材每立方米200元。 (三)木材的经营成本
Ai Ci En= i n 1 i n (1 P )
u
En—n年里木资产评估值 Ai—第i年的收益 Ci—第i年的成本支出 U—经济寿命期 P—折现率 n—林分的年龄
(四)年金资本化法 年金资本化法是将被评估的森林资源每年的稳定 收益,作为资本投资的收益,再按适当的投资收益率 求出资产的价值,其计算公式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金
年金的的定 义 年金的分类
• 年金,国外叫annuity,是定期或不定 期的时间内一系列的现金流入或流出。
• 普通年金、即付年金、递延年金、永 续年金
年金的计算 公式
• 年金现值和年金终值计算公式
第二节 资产评估的基本方法
市场法
成本法
收益法
第三节
一. 林木评价的基本方法
林木评价
(一)市场价倒算法 市场价倒算法又叫剩余价值法,它是将被评估森 林资源资产的市场销售总收入,扣除木材经营所消耗 的成本(含税、费)及应得的利润后,剩余的部分作 为林木资产评估价值的一种方法。 E=W-C-F 式中:E――评估值 W――木材销售总收入 C――木材生产经营成本 F――木材生产经营利润

(五)税金费 (1)育林费:按统一计征价的12% (2)维建费:按统一计征价的8% (3)城建税:按销售收入的1%计 (4)木材检疫费:按销售收入的0.2%计 (5)教育附加费:按销售收入的0.1计 (6)社会事业发展费:按销售收入的0.2计 (7)销售费用:原木10元/M3,综合材11元 /M3. (8)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

森林经理

森林经理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森林经理

森林经理

依据
森林经理是一种专门性的经济、技术工作,是在森林经理科学指导下进行的。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永续利 用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形成于18世纪的德国,其理论是以法正林(normal Wald)学说为中心。法正林一词源 于奥地利,normal是“标准的”的意思,法正林的含意为“标准林”,即完全具备能严格实现永续均衡木材收获 条件的理论模式的森林。实现法正林的条件一般有四点:①从幼龄林到达到采伐年龄的成熟林,各个龄级(各种 树种以其生长的快慢,每5~20年划为一个龄级)的面积相等;②各个龄级的森林有一定的空间与时间的配置, 以确定采伐顺序;③各个龄级的森林都有相应的生长量,并保持一定的总生长量;④每年能得到均衡的木材收获 或均衡的利润,其年采伐利用的蓄积量与年生长量相当。法正林是一个理论的模式,在现实的森林中,各个龄级 森林的配置不可能达到法正林所要求的条件。因此,森林经理工作就是要根据现实森林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 措施,调整森林的结构与秩序,达到合理状态,以实现森林永续利用。
作用
目的与指导原则
人类经营管理森林的目的,是为了利用森林的功能满足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森林的功能主要有三方面: ①生产木材和林产品;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净化大气、调节气候、防止噪音、为野生动植物的栖 息和繁殖提供场所等,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③为旅游、卫生保健提供良好环境。各国和各地区的自然、经 济情况有所不同,对森林各种功能所需要的方面与程度也不尽相同。过去人们经营森林多以利用木材为主,森林 的生态功能已愈来愈为人们所认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也愈来愈为人们所重视。例如横贯中国东北、华北、西 北的防护林(习称“三北防护林”),森林经营的目的主要是为发挥森林保护生态环境的功能。
森林经理古典的法正林学说是以同龄林为对象,以实现永续均衡利用木材为目标。它有两点不足:①法正林 是以每年得到均衡的木材收获或均衡的利润为目标,是林业的简单再生产。社会主义林业扩大再生产需充分利用 现代林业科学技术,实行集约经营管理,提高林木总生长量,扩大林业生产规模。②经营森林不能以利用木材为 单一目标,而要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

《森林经营》课件

《森林经营》课件
国内案例
介绍中国各地在森林经营方面的典型案例,如福建、浙江等 地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践。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采伐方式、种植结构、抚育措施等。
技术路线
02
确定实现经营模式所需的技术路线,包括育种、栽培、病虫害
防治等关键技术。
投资预算
03
根据经营模式和技术路线,估算所需的投资预算,包括物资采
购、人工成本、设备购置等。
森林经营计划的实施
组织管理
建立有效的组织管理体系,明确各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和分工,确 保计划的顺利实施。
森林经营的历史和发展
历史
森林经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森林经 营的方式和手段也不断变化。
发展
现代森林经营强调可持续性和生 态优先,注重科学管理和技术创 新,未来森林经营将更加注重生 态系统的整体性和长期效益。

02
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
总结词
了解森林资源现状及变化情况
经济效益评估方法
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投资回报率等方法评估采伐与更新的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采伐与更新对当地经济的影响,包括就业机会、木材产值、生态效益等。
经济利益分配
探讨采伐与更新带来的经济利益如何在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05
森林经营的生态与社会影响
森林经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01 02
森林经营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评估森林资源的经济价值,为森林经营和决策提供依据。
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
总结词
实现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详细描述
制定科学合理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措施 ,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和活力, 实现森林资源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显。 • 森林成熟要比农作物成熟复杂得多,特征不
明显,这主要是由于木的生产周期长,在不 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内,各有其一定的经济价 值和利用价值。
森林经理课件(1)
(2)效益的多样性。 绝大多数农作物的成熟是以作物的数量为主要
依据。 森林成熟的多样性: • 森林的种类不同,即使是同一树种,成熟也不
一样; • 林种相同,树种相同,而材种不同,成熟的时
间也不一样。 • 在林种中,用材林、防护林、薪炭林、经济林、
特种用途林等有各自不同的森林成熟。 森林经理课件(1)
3、森林成熟的确定
(1)通常所说的森林成熟是指个别树木在经营 上属于同一林分的成熟,而不是整个森林的成 熟。
(2)确定了森林成熟龄并不等于充分说明了个 别树木或林分恰好就在这一年中表现其最高的 有利性能,而往往有可能在比较长的时期,甚 至在几十年内,林木仍保持着它的高度良好性 能。所以森林成熟只是大体上代表成熟期的年 代。
强,但工作量也大。
(3)将选定的各标准地林分伐倒区分求积, 并查定平均年龄,计量出材积总量和材积平 均生长量。
(4)将计算出的各龄级标准地的年龄、材积 平均生长量列表,查出最大值的年份,即为 数量成熟龄。
确定范围是包括主伐(主林木)及各次间伐 (副林木)在内的全林木时,则全林木的数量 成熟龄要比主林木高些,一般高于10-20年。 这是由于间伐的材积在总生产量中的比重随年 龄的增长而加大,因而推迟了数量成熟龄。
森林经理课件(1)
(3)立地条件 • 同一树种,立地条件好的林分(生长迅速),
其数量成熟较立地条件差的林分到来的早。 (4)起源
森林经理课件(1)
• 森林成熟:是指森林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 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 森林成熟龄:是森林成熟这种现象的时间概念。 指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这一状态时的年龄。
• 经营目的:是指国民经济、生态环境、人民生活 对木、竹材、其他林产品及森林有利性能的需要 得到满足的状况而言。
森林经理课件(1)
森林经理课件(1)
与数量成熟相近似的——热量成熟、重量 成熟 热量成熟——主要用在薪炭林 指单位面积土地上产生的木材燃烧时发出 的热量平均生长量最大的状态,用(J)表 示。 重量成熟——对以生产木浆、纸浆等原材 料的经营起作用 是指全树的干重量平均生长量最大时。
森林经理课件(1)
• 通常情况下,林木材积生长有共同的规律: 材积平均生长量由小逐渐增大,某年时达到 最大值(数量成熟),然后缓慢地下降。
森林经理课件(1)
2020/11/20
森林经理课件(1)
第一节 概述
森林经理课件(1)
一、森林成熟相关的几个重要概念
• 是林业上根据其经营目的,相对于森林的生长 发育阶段在时间概念上的一种划分。
• 由于森林成熟表示在一定的经济和自然条件下
林木生产持续时间的一种标志,因而成为合理
确定轮伐期的重要依据之一。
森林经理课件(1)
(二)影响数量成熟到来早晚的因素
(1)树种特性 生长迅速的喜光树种,其数量成熟龄较生长 缓慢的耐荫树种为早。
例,落叶松天然林只需几十年,云杉、冷杉 的天然林需要百年以上才能达到数量成熟。
森林经理课件(1)
(2)主林木与全林木的成熟期不同 从确定采伐木的范围来看,同一林分,如果
(例) 注意:生长过程表中的平均生长量是林分疏密
度为1.0时的生长量,也就是标准林分的生 长量,它与现实林分的生长量有一定差异, 实际应用时要进行换算。
森林经理课件(1)
云南松Ⅰ地位级生长过程 (疏密度=1.0)
以30年林分年龄 为例计算,木材 收获量最大
=276/30
=10/{276+176)/2}
=(276-176)/(30-20)
森林经理课件(1)
2. 标准地法 • 现实中有些树种没有生长过程表,或已有的
生长过程表与现实林分的材积生长过程差异 较大时,可用标准地法求数量成熟龄。
森林经理课件(1)

• 步骤:
准 各
(1)选择标准地。

(2)设立标准地。应该在各龄级林分中设立 选
标准地,标准地数量多数据资料的代表性就
森林经理课件(1)
为什么要取平均生长量最大为数量 成熟,而不是取连年生长量?
• 1.由于连年生长量表示的是某个年份的材积 生长量,因而不能作为数量成熟的依据。2. 连年生长量最高发生在A1年,如果以A1年 为周期采伐收获,则平均每年获得m1(见 图7-1)的木材,如果以A2为周期,每年 可获得m2的木材,显然m2>m1。
二、森林成熟与作物成熟区别
1、相同点 (1)都体现着一定的经营目的 (2)都标志着生长发育到某个阶段或一定年龄 范
围。 (3)是确定其适宜于收获利用时期的主要依据。
森林经理课件(1)
森林经理课件(1)
森林经理课件(1)
森林经理课件(1)
2、二者区别 (1)不明显性。它不象农作物成熟那样简单和
森林经理课件(1)
三、森林成熟的划分
森林经理课件(1)
第2节 物质产材林、薪炭林
(一)数量成熟的概念 • 数量成熟也称为材积收获最多成熟、绝对成
熟等 • 从用材林经营者的主要目的——收获较多
的木材出发,将数量成熟定义为:
• 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 大时的状态称为数量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 数量成熟龄。
森林经理课件(1)
图7-1 平均生长量与连年生长量曲线
蓄 积 量 ( m3 )
数量成熟龄
M2 m1
A1 A2
连年生长量曲线 年龄
森林经理课件(1)
• 从上图可以看出: • (1)树木幼年时期,连年生长量和平均生
长量都随年龄生长而增加,但连年生长量 比平均生长量增加得快。 • (2)连年生长量达最高峰的时间比平均生 长量早(A1>A2)。 • (3)当平均生长量达最高峰时,连年生长 量和平均生长量相等。把达到此交点的年 龄定为数量成熟龄。
同一树种,不同起源的,则实生林比萌生林数 量成熟到来的较晚。(萌生林早期较实生林生 长迅速。人工林的数量成熟较天然林的早。)
森林经理课件(1)
(三) 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 • 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有 1. 生长过程表法——这种方法最简便。 • 步骤: (1)找一合适的生长过程表 (2)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