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1.油箱密封试验

油箱密封试验应在装配完毕的产品上进行,如产品带有可拆卸的贮油柜、净油器、散热器或冷却器可单独进行,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a.静油柱法

b.静气压法

采用静油柱法进行试验:在变压器箱盖或贮油柜上加一个垂直的吊罐或利用贮油柜的油面压力,其吊罐或贮油柜的油面高度应使油箱所承受的压力和持续时间符合GB/T6451一2008规定。(见表一)

采用静气压法进行试验: 在变压器的箱盖上或贮油柜上连接一块气压表,并装有一个气门,通过该气门输入干燥空气给油箱施加静气压,施加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应符合GB/T6451-2008的规定。(见表一)

在密封试验解除前,要对油箱所有焊缝和密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应无任何渗油和漏油现象。静气压法解除压力时,剩余压力应不低于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不带贮油柜或全密封型的试品,应在正常油面高度下进行密封试验。

利用静油柱法或静气压法时,油箱各部位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按GB/

T6451--2008的规定,产品无渗漏油现象,则该试验合格。

2.绝缘特性测量

绝缘性能测量是考核试品的绝缘性能,是产品进行高压试验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

a.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

b.介质损耗率测量;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和介质损耗率的测量部位按表2的规定进行。

2.1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5kV级4000kVA及以上和63kV级以上的所有试品均测量其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时,应使用50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0MΩ的高阻计。35kV级、3150 kVA及以下和10kV的所有试品均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值。测量时使用25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 MΩ的高阻计。其精度均不应低于士%。

测量绝缘电阻时,首先将高阻计调整水平,在不连接试品的情况下,使高阻计的电源接通,其仪表指示应调整到∞;将测试连接电缆接入时,高阻计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正确的使用高阻计的三个端子,必须使E端接地,L端接火线,G端屏蔽。

测量时,待高阻计处于额定电压后再接通线路,与此同时开始计时。手动高阻计的手柄转速要均匀,维持在每分种120转左右。

每次测试完毕后,应首先断开火线,以避免停电后被测绕组向高阻计放电而反方向冲击仪表。

按照表2的测量部位进行测量,当一个部位测量完毕后,首先应将被测绕组放电,然后改接另一测试部位,测试前应对该绕组充分放电,以消除残余电荷对测量的影响。

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外绝缘表面泄漏严重的情况下,在测量中应使外绝缘表面屏蔽。

测试时,通常是在10℃~40℃和相对湿度小于85%时进行,当测量温度不同时,根据GB/T6451-2008有关规定,绝缘电阻可按下式换算:

R2 =R1 (t1-t2)/10

式中:R2、R1分别为温度t1、t2,的绝缘电阻值。

测量60秒和15秒的绝缘电阻值。其比值为吸收比即R60/R15。

介质损耗率测量

试验电源的频率应为额定频率,其偏差值不大于士5%,试验电源电压波形应为正弦波,测试仪器采用“西林电桥”或变压器介损测试仪,用反接法进行测量。

施加电压按下列规定:

a. 额定电压为6 kV以下的试品,取额定电压;

b.额定电压为10 kV~35 kV的试品,取10kV;

c. 额定电压为63 kV及以上的试品,取10 kV或大于10 kV,但不超过绕组线端较低电压的60%。

对产品绝缘性能产生怀疑时,可在不同电压下测量其介质损耗率。良好绝缘的试品应随着电压的升高,介质损耗率不变或略有升高。

在10℃一40℃时,介质损耗率的测试结果应不超过下列规定:

a. 35 kV及以下的绕组20℃时应不大于%:

b.63 kV及以上的绕组20℃时应不大于%:

c. 330 kV及以上的绕组20℃~25℃时应不大于%:

当绕组温度与20℃不同时,按GB/T 6451一2008的规定,对不同温度下的tanδ值,一般可按下式换算:

tanδ2 = tanδ(t2-t1)/10

式中:tanδ2、tanδ1分别为温度t2、t1时的tanδ值,

同测量绝缘电阻时一样,要注意高压连线、可能的支撑物及产品外绝缘污秽、受潮等因数对测量结果带来的较大误差。

变压器产品在进行tanδ测量时,被试绕组均应短路,并应正确记录产品的油温,测量顺序及测量组合可参照表2进行。

3.绕组电阻测量

绕组电阻测量是检查线圈内部导线的焊接质量,引线与线圈的焊接质量,线圈所用导线的规格是否符合设计,以及分接开关、套管等载流部分的接触是否良好。

变压器各绕组的电阻应分别在各绕组的线端上测定:三相变压器绕组为星形连接无中性点引出时,应测量其线电阻,例如AB、BC、CA;如有中性点引出时,应测量其相电阻,例如A0、B0 、C0 ;但对中性点引线电阻所占比重较大的如Yn联结且低压为400V的配电变压器,应测量其线电阻Rab、Rbc、Rca及中性点对一个线端的电阻,如Ra0 。绕组为三角形联结时,首未端均引出,并测量其相电阻,封闭三角形的试品应测定其线电阻。

带有分接的绕组,应在所有分接下测定其线电阻

有载调压变压器,如有正、反激磁开关(级性选择器)时,应在一个方向上测量所有分接的绕组电阻,然后在另一个方向上测量1~2个分接。测定绕组电

阻时,无励磁分接开关应使定位装置进入指定位置;有载分接开关应采用电动操作。

测量电源可采用甲种干电池、蓄电池或恒流电源。电源应有足够的容量,避免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放电电流过大或时间延长,使电源内阻发生变化而产生测量误差。

测量中应调节试验电流和指零仪器的灵敏度,使被测电阻变化千分之一时,测量仪表或电桥检流计有明显指示。

测量带有无励磁分接开关的变压器各分接绕组电阻时,在变换分接位置之前,可预先短路其非被测绕组(例如低压a—b--c),使磁场能量贮存在非被测绕组中,磁场能量在不放掉的情况下完成分接变换,为了使磁场能量消耗小,建议在电阻小的非被试绕组上短路。

绕组电阻测定时,必须准确记录绕组温度,对于干式变压器,绕组温度应取绕组表面不少于3点温度的平均值。对于油浸变压器,器身浸入油中不励磁三小时后,认为绕组与油的平均温度相同,油的平均温度应等于油顶温度(箱顶油温度计座中放置温度计)与散热器出口油温和的1/2,当试品温度与环境温度相差小于3℃时,可以将油顶层温度视为绕组温度。

绕组电阻的测量采用下列方法之一:

a.电桥法

b.直流电阻测量仪

采用电桥法时,采用精度为级的电桥,按电桥使用说明书,并选用3.3条所规定的直流电源。测量中,应在电流稳定后接通检流计,电桥达到平衡后,记录读数。打开检流计,如有可能应将试验电流降至最低,再切断电源。11Ω及以下的被测电阻采

用双臂电桥,11Ω以上时也应采用双臂电桥,但也可采用单臂电桥,采用单臂电桥应考虑连线电阻的影响。

采用双臂电桥测量时,电流连线与电位连线必须分别与被测线端连接,电流连线应有足够的截面,在测量中不应发热而引起电流变化,电位连线的电阻应足够小,由于它的接入,桥臂电阻的变化应忽略不计。

采用直流电阻测试仪时,精度必须在级及以上,环境温度为10℃~40℃,工作电源AC 220±10%,并根据变压器容量情况,选择仪器的稳流电流值(一般为5A、10A、20A)。

测量同一台变压器同一电压绕组的各项绕组时,应选择相同的电流进行测试,避免造成系统误差。一般来说变压器容量越大,绕组的电阻值越小,选择的

测试电流应该越大。如果量程允许,高压绕组选用5A或10A电流,低压绕组选用20A或40A电流。

对于无载调压变压器,每测试完毕一个后,需按“复位”键使系统处于放电状态,电流指示逐渐回零,“放电指示灯”熄灭,标志着放电结束。放电完毕后允许转换分接开关,也可以外接短路开关加快这一过程,然后按“启动”键进行下次测量。

电阻的换算

三相电阻的不平衡率以三相电阻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分子,三相电阻的平均值为分母进行计算。

对于配电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相为4%,线为2%;对于电力变压器,直流电阻不平衡率相(有中性点引出时)为2%,线(无中性点引出时)为1%,如果由于线材及引线结构等原因而使直流电阻不平衡率超过上述值时,除应在出厂试验记录中记录实测值外,尚应写明引起这一偏差的原因。

三相电阻的不平衡率小于2%时,线电阻与相电阻的换算按下式:

Y形联结:Rxg = Rxn/2

D形联结:Rxg =

三相电阻不平衡率大于2%时,线电阻与相电阻的换算按下式:

Y形联结:Ra=(Rab+Rac-Rbc)/2

Rb=(Rab+Rbc-Rac)/2

Rc=(Rbc+Rac-Rab)/2

D形联结:(a--y;b--z;c--x)

Rab ×Rbc

Ra=(Rac-Rp)-

Rac -Rp

Rab ×Rbc

Rb=(Rab-Rp)-

Rab -Rp

Rab ×Rbc

Rc=(Rbc-Rab)-

Rbc -Rp

式中:Rab、Rbc、Rac --各相的线电阻

Ra、Rb、Rc --的相电阻

Rxg --三相的相电阻

Rxn --三相的线电阻

进行不同温度下绕组电阻的换算时,采用下式:

RQ = Kt ×Rt

Kt =(T+Q)/(T+t)

式中:RQ及Rt --温度Q℃和t℃时的电阻

T -- 系数,铜绕组时为235,

铝绕组时为225.

4.电压比测量和联结组标号检定

电压比试验和联结组标号检定,采用电压比电桥,(精度为%)

电压比试验中计算的比值应按各分接的名牌电压计算,当电压百分数或对应匝数与名牌电压无差异时,可按电压百分数或匝数计算其比值。

试验应分别在各分接上进行,有正、反激磁的有载调压变压器,转换选择器正向联接时,如在所有分接选择器位置进行了电压比测量,反向联接时,允许只抽试1一2个分接。

三绕组变压器,至少在两对绕组上分别进行电压比测量。

变压器电压比试验应分别对每对双绕组(如AB/ab、BC/bc、CA/ca)

各分接进行电压比测量,同时还应验正联接组及向量标号是否正确。

GB1094一1999规定变压器电压比的允许偏差如下:

规定的第1对绕组

主分接:(1)规定电压比的±%

(2)实际阻抗百分数的±l/10,

取(1)、(2)中低者

其它分接:按协议,但不低于(1)和(2)中较小者。

其他绕组对:按协议,但不低于上节(1)和(2)中较小者。

特殊的绕组联结组标号测定,用示波器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绕组联结组的测定,但在标准绕组联结组标号的测定时很少使用。试验的接线原理,在变压器高压侧施加三相对称电压,将对应的高压侧电压、低压侧电压(UV--v;VW--vw;WU--wu)引入示彼器,要注意使电压极性正确,调节示波器的振幅使高压和低压侧电压的幅值有差别,所得到的波形,高压电压正半波过零与低压电压正半波过零的角度差又是低压电压超前或落后高压电压的角度。

5.空载损耗与空载电流的测量

空载损耗与空载电流是变压器运行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验证这两项指标是否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并且检查和发现试品磁路中的局部缺陷和整体缺陷。

空载损耗与空载电流的测量,应从试品各绕组中的一侧绕组端供给额定频率的额定电压(为对称的正弦波电压),其余绕组开路。如果施加电压的绕组是带有

分接的,则应使分接开关处于主分接位置。如果试品绕组中有开口三角联结绕组,应使其闭合。运行中处于地电位的线端和油箱或外壳应可靠接地。

空载试验时按图1的接线进行,单相变压器参照图1(a)和(b)的接线,三相变压器参照图1(c)、(d)、(e)的接线,三相变压器空载试验与单相变压器空载试验时,均需测量电压有效值、平均值和频率。

图1的接线,所测功率包括电压表和瓦特表的电压线圈以及电压互感器的损耗,这些损耗统称仪表损耗。当它大到不容忽略时,应从测量损耗中扣除。振动式频率表的读数应在接近额定电压时读取,读取功率前应切断振动式频率表接线。

仪表损耗可用相同试验线路,断开试品施加相同的电压(试品额定电压)直接从瓦特表上读出。

图1的试验线路要特别注意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极性及瓦特表电压端子和电流端子的极性。三相功率应是两瓦特表或三瓦特表的代数和。

空载试验所用电流及电压互感器精度应不低于级,所用仪表的精度应不低于级。

图l(a)、(c)测量电压取决于产品,测量功率没有线路损耗。图1(b)、(d)、(e)所测量的功率不但包括仪表损耗,而且还包括线路损耗,当它大到不容忽略时,也应从测量功率中减掉。线路损耗的数值可以从下列两种方法之一中选择:其一,断开试品,将试验线路的端部短路,施加试验电流的三相平均值,从瓦特表中读取。其二,可用试验电流的平方与三相试验线路电阻的乘积计算得出。

当试验电压三相不对称度小于2%时,可用三个线电压的平均值或a~间的线电压为准施加电压,测量空载数据。如果三相电压的不对称度大于2%,但不超过5%时,可以分别以a~b、b~c、c~a,为准施加电压,试验数据取三次试验的算数平均值。

当电压波形畸变,即平均值电压表与有效值电压表读数不同时,应以平均值电压表(有效值刻度)为准施加额定电压U1,测量空载损耗Pm,空载电流I和有效值电压表的电压U。

空载损耗按下式校正:Po = Pm(I+d)

d=(U1一U)/U

d ≤3%符合标准要求,

若d>3%,则应确认试验的有效性

空载电流应以平均值电压表(有效值刻度)施加额定电压所测得三相电流的算术平均值与额定电流的百分数表示。对于容量不等的多绕组试品,空载电流的基数应取最大容量的额定电流。

允许偏差

空载损耗:+15%,但总损耗不得超过10%;

空载电流:+30%

图1.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原理图

图1.空载损耗和空载电流测量原理图

6.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测量

短路阻抗和负载损耗是变压器运行的重要参数.通过测量,验证这两项指标是否在国家标准允许的范围内,并且从中发现设计与制造绕组及载流回路中的缺陷和结构的缺陷。

阻抗电压和负载损耗的测量,应在试品的一个绕组的线端施加额定频率,且近似正弦波的电流。另一个绕组短路,各相处于同一分接位置。测量应在50%

--100%额定电流下进行。测量应迅速进行,试验时绕组所产生的温升应不引起明显的误差。测量前应准确的测量绕组的平均温度。

阻抗电压和负载损耗的测量与空载试验的测量线路相同,按图1的接线进行,只是测量中无需进行电压波形校正。测量方法上的要求与的规定完全相同。

对于额定电流很小的试品,如仪表(电压表及瓦特表电压线圈)和电压互感器的吸收电流在测量电流中不可忽略时,应将电压取于电源。单相测量按图2(a)的接线进行,三相测量按图2(b)的接线进行。

图2.电压取于电源的测量原理

阻抗电压是绕组通过额定电流时的电压降,标准规定以该压降与额定电压的百分数表示。阻抗电压测量时,应以三相电流的算术平均值为准,如果试验电流无法达到额定电流时,阻抗电压应按下列公式折算,并校正到表3所列的参考温度。

表3 参考温度

注:当为导向强迫油循环绕组温升为70k时,参考温度

为80℃.

ekt = Ukt ×In ×100%

Un Ik

ek = e2kt + (Pkt )2×(Kt 2–1)

(10Sn ) 2

式中:ekt ——绕组温度为t℃时阻抗电压,%;

Ukt ——绕组t℃时,流过试验电流Ik的电压降,V;

Un ——施加电压侧的额定电压,V;

In ——施加电压侧的电流,A;

ek ——参考温度时的阻抗电压,% ;

Pkt ——t℃时的负载损耗,W;

Sn ——额定容量,kVA;

Kt 温度系数。

短路阻抗通常以每相欧姆数表示,也应校正到表3所列的参考温度。

Un2

Zt = ek ×

Sn

式中:Zt——短路阻抗;

Un——绕组的额定电压,kV;

Sn——绕组的额定容量,MVA;

ek——绕组的阻抗电压,%;

负载损耗是绕组通过额定电流时所产生的损耗,测量时,应以三相电流的算术平均值为准,施加额定电流,如果试验电流无法达到额定电流时,负载损耗应按额定电流与试验电流之比的平方换算,负载损耗中的电阻损耗与电阻成正比变化,而其它损耗与电阻成反比变化。两部分损耗应分别校正到表3所列的参考温度,通过下面的公式计算:

Pkt + ∑In2 R x (Kt2 - 1)

Pk = Kt

式中:Pk ——参考温度下的负载损耗;

Pkt:——绕组试验温度下的负载损耗;

Kt ——电阻温度系数;

∑In2R——被测一对绕组的电阻损耗。

三相变压器一对绕组的电阻损耗应为两绕组电阻损耗之和,计算方法如下:

“Y”或“Yn”联结的绕组:Pr=In2 Rxn =3In2Rxg

“D”联结的绕组:Pr=In2 Rxn = In2Rxg

式中:Pr ——绕组的电阻损耗

In ——绕组的额定电流

Rxn ——线电阻

Rxg——相电阻

变压器的阻抗电压和负载损耗测量应在主分接下进行,有载调压变压器分接范围大于5%时,还应测量在最大和最小分接下数据。

三绕组变压器,其阻抗电压,短路阻抗及负载损耗应在成对的绕组间进行测量。如:

在绕组1与绕组2间;

在绕组2与绕组3间;

在绕组3与绕组1间;

多于三绕组的变压器,绕组应成对的选取,其原则与三绕组相同。试验时非被试绕组开路。

不同容量的绕组测量时,施加电流应以较小容量的额定电流为准,试验结果负载损耗应注明容量;阻抗电压应将测量结果换算到较大容量。

允许偏差

负载损耗:+15% 但总损耗不得超过10%。

短路阻抗:有两个独立绕组的变压器,或有多个绕组变压器中规定的为一对独立绕组。

主分接:当阻抗值≥10%时,±%;

当阻抗值<10%时,士10%;

其他分接:当阻抗值≥10%时,士10%;

当阻抗值<10%时,土15%;

自耦联接的一对绕组,或多绕组变压器规定的第二对绕组;

主分接:士10%;

其他分接:士15%;

其他绕组对:土15%按协议,正偏差可加大。

7.绝缘试验

变压器的绝缘试验包括下列内容:

a.外施耐压试验;

b.感应耐压试验;

c. 线端的雷电全波冲击试验(220kV级容量120MVA及以上和300kV

及以上的变压器);

d.操作冲击试验(Um≥300kV的变压器);

e. 带有局部放电测量的感应耐压试验;

绝缘试验前必须测量绝缘电阻及吸收比、介质损耗率,了解被试变压器的绝缘性能,符合有关标准规定后方可进行绝缘试验。

外施耐压试验

外施耐压是考核变压器在工频电压下主绝缘的耐压强度。外施耐压的原理,见图3:

外施耐压时,被试产品铁芯及外壳必须可靠接地,试品的油面指示必须高于穿缆式套管或套管升高座。试验前,应对所有与主体油箱连通的套管放气,对低压接线板,手孔盖板,升高座等所有凸起部分均需放气,直到油流出为止。

应使试品的被试绕组所有端子连接,并引至试验变压器首端,非被试绕组所有端子连接接地。

外施耐压试验的频率应不低于80%额定频率,其电压波形应接近正弦波(两个半波完全一样,且峰值与有效值之比等于√2±)。

试验变压器在试验电压下,其稳态短路电流应不小于,对于容量较大的产品,其稳态短路电流应不小于1A。

试验电压的初始值应低于1/3试验电压,并与测量相配合尽快的加到试验值,维持其电压恒定,持续60s。然后将电压快速降低到1/3以下试验电压,最后切断电源。

施加电压。

试验电压的测量:使用经计量部门校准的电容分压器配合峰值电压表测量。为了减少电源的容量或消除发电机的自励磁现象,可在试验回路中联接适当的电抗器,以补偿电容电流,来消除或减少上述现象。

试验过程中,如果电压不突然下降,电流指示不摆动,没有放电声,则认为试验合格;如果有轻微放电声,在重复试验中消失,也视为试验合格;如果有较大的放电声,在重复试验中消失,需吊芯检查,寻找放电部位,采取必要的措施,根据放电部位决定是否复试。

图3.外施耐压试验原理图

T一调压器;A一电流表;B:一试验变压器

CT一电流互感器;V1、V2一电压表;Q 一球隙。

R1一保护电阻;R2=阻尼电阻;C2 一分压电容:

Cx一试品;C1一电容分压器主电容r -- 放电电阻。

Vf—峰值电压功率表

感应耐压试验

感应耐压试验是用以考核试品绕组匝间、层间、段间及相间的绝缘程度。该试验应在外施耐压试验之后进行。当最高工作电压超过300kV时,可用操作冲击试验代替该试验。

感应耐压试验通过施加两倍的额定电压,为减少激磁容量,试验电压的频率应不小于100Hz,最好频率为150—400 Hz持续时间:

按下式计算:fn

t =120 ×

f

式中:t ——试验时间,

fn——额定频率,Hz;

f ——试验频率,Hz。

如果试验频率超过400Hz,持续时间不少于15s。

全绝缘的变压器,应在试品的低压绕组(或其它绕组)的线端施加三相对称的交流电源,其它绕组开路。试品各绕组星形联结的中性点应接地,非星形联结的绕组,也应选择合适的线端接地。或者在中间变压器绕组上制造人为接地点,以免电位悬浮。

110kV级及以下的全绝缘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各绕组线端的感应线电压应不超过对地耐压水平,三相电压不平衡时(不平衡度大于2%)应按测量中较高的电压为准。

分级绝缘的绕组,感应耐压试验中,不能同时满足线端和中性点两个绝缘水平的试验电压时,中性点绝缘水平允许用外施耐压试验来考核。

具有两个分级绝缘绕组的感应试验时,为达到一个绕组线端对地试验电压,另一个绕组线端对地超过该绕组的试验电压,或者相间超过试验电压,或者绕组其它部位超过了试验电压而又无法避免时,应在结构上加强某些部位的绝缘,或者与用户协商解决。

分级绝缘的绕组线端对地与线端间及线端对相邻绕组最近点的试验电压应达至GB 311所规定的试验电压,如果试验不能一次完成,可按线端对地,匝间、线端间的试验顺序进行。

单相变压器试验时,通常是在中性点接地的情况下进行。为了达到试验电压可以变换分接位置或提高感应倍数进行试验,结构允许时按图4(a)进行试验;用激磁绕组或非被试绕组的电压来提高中性点电位,使线端满足要求,是既方便又经济的方法见图4(b)。当上述方法无法达到试验目的时,可借助支撑变压器来完成,支撑变压器与试品低压并联,使两台变压器的感应电压在相位上“一

致或相反,支撑变压器端与试品高压串联[见图4(C)],试验中,应用电容分压器或球隙校对支撑电压极性的正确性。

图4.单相变压器的感应耐压试验原理图

如果试品是自耦变压器时,支撑电压为Vt,A端与Am端的额定电分别为Un1和Un2,而与其对应的试验电压分别为U1和U2,则有如下

关系:

U1 – Ut U2 – Ut

=

Un1 Un2

U2Un1-U1Un2

Ut = Un1 - Un2

三相变压器感应耐压试验时,通常施加单相电压逐相试验。

推荐用图5的试验方法:

图5. 三相变压器被试相激磁法试验接线图

制定试验方案时应考虑试品各个绕组的试验电压及分接开关的绝缘水平,结合试验站现有设备,选择图5接线的一种。为了使各绕组线端及相邻绕组最近点达到或接近试验电压,各绕组均应至少有一点接地,或者通过与其连接的其它绕组接地,接地点的选择对达到试验要求尤为重要。

相间电压决定于感应倍数,而线端对地的电压除与感应倍数有关外,还与被试相末端连接绕组的支撑电压有关。被试绕组沿轴线的电位分布对于线端的端部的绕组呈直角三角形,线端的中部呈等腰三角形。适当的选择接地点不但可以改变电位分布的形状,而且可以改变相邻绕组最近点的试验电压。三相分级绝缘变压器中性点感应耐压试验有以下两种方法:

被试相激磁法:

当中性点高于线端试验电压三分之一时,可采用图5(a)、(b)、(c)的试验结线。如果试品具有套线圈的磁回路(壳式或五柱式铁心),则只能采用图5(a)的方法;如果三相变压器铁心具有不套线圈的磁回路,推荐采用图5(d)的方法试验;如果试品有三角形联结的绕组,试验时必须将三角形联结打开。当三组三柱式铁心的自耦变压器,其中性点试验电压低于线端试验电压三分之一时,或者其它特殊结构,上述方法均无法达到试验要求时,可采用图5(e)的方法试验。试验时,被试相的激磁绕组与支撑变压器的低压绕组并联,使两台变压器的感应电压在相位上一致,支撑变压器与试品的中性点串联。试验中,应用电容分压器或球隙校对支撑电压极性的正确性。

非被试相激磁法

当缺少必要的试验设备(中间变压器、电流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等)或试验线路绝缘不允许,或支撑变压器的电压比不满足要求时,可以考虑采用非被试相激磁法进行感应耐压试验,非被试相激磁法的试验方法见图(6)当试品联结组标号为YNyn0时,可采用图6(a)的接线试验,激磁电压仅为被试相激磁法图5(a)的一半。

图6. 非被试相激磁法原理图

当试品联结组标号为YNd11时,可采用图6(b)的接线试验,激磁电压为

被试相激磁绕组图5(a)的一半。如果无法从低压绕组供给激磁,可以考虑在

高压被试绕组的非被试相供给激磁,见图6(c)。

感应耐压试验时,随着试验电压的升高和电源频率提高,负载性质可能是感应逐渐转化为容性,为防止发电机自励磁现象的发生,应在电源测并联适当的电抗器。

8.有载开关操作试验

操作试验

变压器不励磁,在100%的额定操作电压下完成8个操作循环。试验应逐级

操作检查,检查分接指示和遥控位置、旋转方向保护、控制电压失压后自动起动、手动、电压连锁保护、极限位置保护、级进及超越操作等是否正常。

变压器不励磁,在85%的额定操作电压下完成一个操作循环(1--n,n--1),机械运转应正常、位置指示正常。

变压器在额定频率、额定电压下空载运行,完成一个操作循环。在分接过渡时,电流表及功率表摆动显示正常,分接开关完成一个操作循环。

变压器的一个绕组短路,并在尽可能达到额定电流的情况下,在主分接两侧级范围内完成10次分接变换。

辅助回路绝缘试验在变压器装配完成后,应按照GB1094—3规定,应承受2kV (有效值),1min工频耐压(对地)试验。

9.变压器油试验

变压器油击穿电压试验,测定方法按GB507进行。

试验操作条件

升压速度:2kV/s;

静置时间:从油注入油杯中到第一次施加电压的时间间隔为静置时间,静置的

目的是等待气泡自行消失,因为电极间隙中存在游离气泡时,会大大降低击穿电压。但该时间不得超过10min。

击穿次数:6次,取算术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击穿间隔:不超过5min。

搅拌:每次击穿后,搅拌电极间隙附近的试油,避免残碳影响自读试验结果。

温度:试油温度要与室温相同,以15℃—25℃为宜最好在20℃。

湿度:IEC未做规定,我国标准规定环境湿度不得不大于75%。

对于35kV以下的变压器,其击穿电压不低于30kV。对于35kV以上的变压器,其击穿电压应不低于40kV。

变压器油介质损耗率测量

变压器油在电场作用下引起能量的损耗,称为油的介质损耗。一般在规定条件下,测量变压器油的损耗,并以介质损耗率表示。

变压器油的tanδ通常用QS3型西林电桥测定,电桥的量程在~1之间,试验时,将变压器油注入专用的油杯中,施加工频1000V电压,在温度为20±5℃和相对

湿度65±5%的条件下进行测定。

在试验线路中接入测定油杯,进行电桥的平衡,可直接读出tanδ的实测数值,当测定温度不同,需要换算至20℃时,可采用如下公式计算:

tanδ20℃= tanδt·K

测定值应符合下述标准:20℃时不大于%,70℃时不大于%。

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和判断

取样:一般在变压器油箱下部的取样阀门取油样,取样量为50250ml。

取油样的容器:应使用密封良好的玻璃注射器取油样。

气体分析方法:均用气相色谱仪进行组分和含量的分析

对气相色谱仪的要求

a.色谱柱对所检测组分的分离度应满足定量分析要求。

b.仪器基线稳定,有足够的灵敏度。对油中气体最小检知浓度,乙炔不大于1ppm,

氡不大于10ppm。

油中溶解气体的注意值

3C认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

Subject: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业规范Doc. No:WI-Q-079 Initialed date:DEC 8,2004 Concurred by: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 业规范Version : A 文件内容变更记录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作 业规范Version : A 1.目的 对认证产品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保证认证产品持续达到认证产品相关标准要求。 2.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组织与权责 3.1 品保部是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 3.2品保部负责生产过程的例行检验控制 4.名词解释 无 5.作业流程图 无 6.作业程序 6.1例行检验: 6.1.1公司生产的所有产品在生产线必须经过LQC 全检,全检项目依照对应产品的SOP, 以及产品规格书,检验后不允许有影响产品性能的工序存在。 6.1.2例行100%检验后,除进行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检验若不合格, 则按《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QP-016)处理。 6.2 确认检验: 6.2.1公司通过CQC 认证的产品,必须依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 测要求”进行确认检验,对于公司内部不能进行测试的检验项目(如:对地漏电 流测试、EMC 测试项目)需委托具备检测资格的第三方机构进行检验测试,并保 留测试报告。 6.2.2确认检验的频率:依照“信息技术产品强制性认证工厂质量控制检测要求”中要 求,产品性能、外观、耐压测试等有生产时每周抽测一次,EMC 测试、对地漏电 流测试项目EMC每2年委外检验一次,安全每一年检验一次。

材料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材料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1. 总则1.1 为了规范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对现场标准养护室的设置和管理、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的取样送检、砂浆(混凝土)试块制作、砂浆(混凝土)施工试验控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是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3 本办法适用于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的管理,项目技术部负责本办法的执行,项目总工负责检验和试验工作的管理,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2. 定义和术语 2.1 物资进场检验:检查验证进场物资的产品合格证、材质报告、产品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以及对照供货合同、产品说明书、材料规范或封样样品等对进场物资外观、牌号、数量进行全部(抽样)验收检查。物资试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取样送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对其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2.2 过程产品: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 3. 项目试验员职责 3.1 工程项目应根据项目规模设置不少于 1 名试验员负责项目试验管理工

作,试验员应持有试验员上岗证,项目试验员在项目总工领导下负责项目试验管理工作。 3.2项目试验员工作职责 321负责按相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过程产品进行取样送检,并填写《见证取样送检委托书》,及时领取试验报告单并反馈试验检验结果。 322商品混凝土进场的坍落度检测、预拌砂浆的稠度检测,以及制作试块。 323如有自拌混凝土、砂浆,其配合比及其它有配比要求物资的标牌制作和填写;负责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用骨料含水率测定及混凝土、砂浆和易性的测定,并确定混凝土、砂浆施工配合比和每拌原材料用量。 3.2.4负责现场标准养护室的管理。 325建立项目检验和试验台帐;分类按时间先后汇总试验记录。 4. 现场试验工作管理 4.1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建立能满足要求的现场标准养护室。标准养护室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4.1.1房屋要求保温隔热,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确定标准养护室的面积,最小不少 2 于5 m; 4.1.2配置冷暖空调、电热棒等恒温装置,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0 士3C范围; 4.1.3有条件应配置喷淋装置,使室内湿度大于90%也可砌水池养护,但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1[1].0

试验和检测管理制度 为加强建设工程现场质量控制,严肃认真地对工程质量负责,坚持准确、可靠、公正的原则,满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对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提供正确的数据。最大限度地消除和控制影响工程质量的各种因素,确保工程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承担的所有工程项目,包括:原材料进场验收、取样试验、工程施工检测、竣工检验。 职责 项目部材料员、技术员、试验员和保管员负责对进货物资材料的验收和取样试验。 工程管理部、项目部施工员、质检员、技术员、负责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检测。 1、原材料在到达施工现场及入库前都必须对材料的数量、质量、环保证明等文件加以确认。确保材料与材质证明相吻合,检验方法采取以下手段:观察外观质量、检查产品标牌和规格型号、计量或清点产品数量、测量产品的尺寸、审核产品质量环保证明文件的符合性,货物的每次交接都要办理交接登记手续。 2、材料进场后由材料员、保管员共同签字。主要材料,如钢筋、水泥、焊条、焊剂、焊药、防冻剂、防水材料等,要严格按照《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在发包方和监理方的共同监督下进行抽样检测。和在没有接到材料检测报告或经验证为不合格的材料时,不得放行。常用机电安装大型材料和设备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和部颁标准进行验证。 3、产品质量环保证明书由保管员会同材料员、技术员进行验证,验证合格的质量环保文件由资料员进行管理。

4、验证发现质量环保文件内容有缺陷或不合格项时,对该材料进行复验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产品时,按《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处置。 5、进货检验和试验除必须由现场试验员、技术员负责试验项目外,其他部分可由材料人员组织进行,根据物资性质不同,由相应的各专业人员配合。 6、未经检验或试验的物资不得投入使用或进入施工过程,材料保管员要严格遵守入库验收制度,特别加强对主要物资及批量较大物资的控制,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取样检测。 7、对有规定要求送法定检测单位复验、试验的物资,由项目部试验员联系并送有关法定单位检验。 8、对供方及试验室提供的各类质量记录及报告均由项目部人员仔细验证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验收。 原材料状态标识 检验和试验状态分别用颜色标识: 合格绿色 不合格红色 待检黄色 待定兰色 进入施工现场的砖、瓦、灰、沙、石、水泥、木材、钢筋等大宗材料,用插牌标识(300×450);标识内容有:名称、规格、品名、数量、产地、出厂日期、等级、负责人等。 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危险场所要加警示表示。 9、施工过程检验和验收 送法定检料单位试验项目的试验记录,由施工现场试验员及时索取后交资料员整理归档。 /10、评定方法 检验和试验的评定方法均按《建筑安装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执行。如合同另有规定,则按合同指定标准执行。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5.1 目的 确保检验和试验的正确性、完善性和一致性,以使成品符合产品认证的质量要求。 5.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单位认证产品的检验/验证。 5.3 职责 5.3.1 品管部负责对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验证。 5.3.2 质量负责人负责认证产品的确认检验/验证。 5.3.3品管部负责保存例行检验/验证的记录。工程部负责保存确认检验/验证的记录。 5.4 工作程序 工程部负责编制认证产品的例行和确认的检验指导书,明确检验点、抽样方案、允收水准、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判别依据,使用的检测设备等内容,作为检验工作的依据。5.4.1 例行检验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的100%检验,例行检验应于产品组装完成之后进行,由线上QC执行检验。其检验项目为: 5.4.1.1例行检验项目:1、电气强度2、极性和电气结构检查3、标志检查 5.4.1.2 功能项目包括: (1)产品外观、结构标准要求;通电之前,应先震动产品,检查产品内有无杂物或线路有无紧固好。 (2)通电检验:工作电流在正常范围内,各功能应能正常工作,说明功能的文字 和图形符号标志应正确、清晰、牢固。 (3)按键功能测试。 5.4.2 检验方法:组装后的产品,需放置于待检区,由检验员依据《成品检验标准》进行检验,结果记录于“成品检验记录”。检验合格时,于产品的指定位置上盖上检验员印章 或是在产品上加贴“QC PASS”检验标签后,方可流入下一工序;检验不合格时,按《不 表5.1 例行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

格品控制程序》处理。本单位不允许例外转序。 5.4.3 确认检验:为验证本单位认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的要求,按表5.1例行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项目、标准和周期进行认证产品的确认检查。做法是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在成品库里至少抽二个认证产品,对能自检的项目可自检、亦可送到国家指定认可的检验机构检验,不能自检的项目则必须送到国家指定认可的检验机构,按表5.1例行检验和定期确认检验的要求项目、标准要求做试验,并将检验报告由文控归档。若合格,则正常生产;若不合格,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5.4.4 检验(包括验证)和试验记录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检验和试验方法技术标准) 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要求

2005 发布实施 目次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 范围 (4) 2 引用规范性文件 (5) 3 术语和定义 (5) 3.1 环境物质 (5) 3.2 含有 (5) 3.3 杂质 (5) 3.4 管理级别 (5) 3.5 CAS (6) 3.6 禁止使用 (6) 3.7 N.D. (6) 4 环境物质管理的要求 (6) 4.1 环境物质描述 (6) 4.2 RoHS指令规定的禁止使用物质在电气设备中的主要用途 (7) 4.3 环境物质使用和控制要求 (8) 4.4 包装材料限制物质(重金属)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14) 4.5 电池限制物质要求 (16) 5 环境物质测试 (17) 5.1 总要求 (17) 5.2 包装材料重金属含量Heavy metal in packing material (18) 5.3 测试设备要求 (1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禁止和限制使用的环境物质相关法律法规和使用实例说明 (19)

前言 本标准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绿色产品标准中的环境物质要求部分。 本标准通过明确中兴通讯产品的部件或设备中所含环境管理物质中的禁止使用物质和限制使用物质,使ZTE产品符合环保要求、遵守法令、保护地球环境以及减轻系统影响。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 。 。 部提出,技术中心规划发展部归口。 本标准起草部门:。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本标准于2005年3月首次发布。 本标准于2005年*月首次修订。 本标准修订人: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防火门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程序 1.目的 采用科学合理的检验方法,使防火门产品满足标准规定的质量要求和顾客的需求。采用科学的方法判定生产过程是否稳定,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影响产品质量异常事件,以便采取相应措施,使产品质量持续满足标准要求。 2.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生产的防火门。 3.职责 3.1.质管部是产品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归口部门,各车间配合工作。 3.2.例行检验由质管部负责进行。确认检验由质管部和技术部共同进行,检验结果由总工程师审核确定,产品质量是否持续符合标准要求。 4.检验规定 检验依据GB 12955-2008防火门;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 2829-2002周期检验计数抽样程序及表(适用于对过程稳定性的检验)进行。 4.1.例行检验 根据防火门标准要求,例行检验项目包括: 4.1.1所制作的产品是否按规定图样及技术文件进行加工。 4.1.2产品的外观质量 a) 木质防火门的割角、拼缝应严实平整;胶合板不允许刨透表层单板和戗槎;表面应净光或砂磨,并不得有刨痕、毛刺和锤印。 b) 钢制防火门外观应平整、光洁、无明显凹痕或机械损伤;涂层应均匀、平整光滑,不应有堆漆、麻点、气泡、漏涂及流淌现象;焊接应牢固、焊点分布均匀、不允许有假焊、烧穿、漏焊、夹渣和疏松等现象,外表面焊接应打磨平整。 4.1.3门扇质量 门扇质量不应小于相应门扇设计质量(指重量)。 4.1.4尺寸极限偏差 应满足表1要求。 4.1.5形位公差 应满足表2要求。 4.1.6.配合公差(木质防火门在施工工地现场进行检验) 应满足表3要求。 4.1.7 灵活性与可靠性(木质防火门在施工工地现场进行检验) 灵活性与可靠性实行抽样检验。抽样方法按根据标准要求、生产及产品质量实际情况,

现场检测试验实施管理细则

现场检测试验实施管理细则 一、概述 依据合同条款规定及规划对质量控制的要求,管理细则主要是对其进行控制并保持其现行有效,从而保证管理体系的持续适应性和有效性。 二、人员 本试验室已配备足够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并赋予其必要的权力和资源,明确其职责,对不符合检测工作进行控制,区分检测程序的偏离,采取纠正或预防措施,减少这种偏离。 试验室从组织机构和岗位职责方面保证试验室及所有人员与检测活动、检测数据和结果不存在利益关系。所在母体组织通过公正性声明确保员工不受任何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它方面的压力和影响,并防止商业贿赂。 试验室所有人员承诺确保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不外泄。 试验室主任、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均由母体授权任命,当人员发生变更时报监理、业主备案。 三、部门职责 1、选定料源:主要指地方材料(包括土、砂石材料、石灰)等,按设计文件提供的材源,通过试验,选择符合技术标准要求,开采方便,运输费用低的料场供施工使用。

2、试样管理;包括试样的采集、运输、分类、编号及保管。 3、验收复检:指对已进场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材料)按技术标准或试验规程的规定,分批量进行有关技术性质试验,以决定准予使用或封存、清退。 4、标准试验:指完成各种混合材料的配合组成设计试验,提出配合比例及相关施工控制参数。 5、工艺试验:包括试验路铺筑、混合材料的预拌等过程中的试验工作,为施工控制采集有关的控制参数。 6、自检试验:包括配合比例、压实度、强度(包括各类试件的成型、养护和试验)、施工控制参数、分项或分部工程中间交工验收试验等。 7、协助试验:指为监理试验室提供其复核试验所需的一切材料(同现场监理人员一同取样,每种材料取两份,一份留自己试验用,一份送监理试验室),为现场监理人 员抽检试验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及人员协助,以及委托试验的送样任务。 8、协助有关方面调查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质量事故,为调查处理提供真实、齐全的试验数据、证据或信息,参与必要的试验检测工作。 9、对试验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出分析报告,随时掌握施工质量动态,供有关人员参考。 10、参与现场科研试验工作,推广及应用材料、新技术、新工艺。 11、关键岗位质量职责

CCC例行检验和确认试验指导书

阐述最终完成品和关键零部件的例行检验和确认试验流程,确保满足客户要求和CCC ffi关法规要求。 2. 范围 适用于公司成品和关键零部件的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3. 职责 3.1 产品工程师负责成品的例行确认试验(PV 试验)。 3.2 生产质量工程师负责成品的例行检验工作。 3.3 供应商质量管理人员负责对关键零部件的入厂检验进行管理和对供应商的定期检验/试验进行跟踪管理。确认供应商CCC证书的有效性。 4. 流程 4.1 完成品例行检验 4.1.1 例行检验在产品装配完成后进行。 4.1.2 检验员/产品审核员依据相关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检验,如:相关产品的控制计划、日考核工作指导书。 4.1.3 检验项目:外观检验和功能测试 4.1.4 检验内容:具体参照终检作业指导书、多功能测试工位操作指导书、产品审核作 业指导书等 4.1.5检验方法:在线外观检验和功能测试100%进行。其中CCC标志检查可以放在其余项目检验合格后进行检验,主要查看CCC标志是否有遗漏、张贴 方法和位置是否符合公司规定。待所有检验项目均合格后产品才能包装放行。产品审核只在白班进行,每天每种车型抽一辆份进行外观和功能审核。 4.1.6 不合格处置方案:在线进行100%外观检验和功能测试过程中,发现不合

格品时立即进行标识和隔离,并按《不合格程序》和环合格品工作指导书> 开展相关工作。产品审核中若发现不合格,拒收所有相应批次的成品,对拒收产品进行100%分选。 返修后的产品必需经检验员重新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放行,并填写产品返修记录。 4.1.7除非顾客批准,否则在所有规定活动均已圆满完成之前,不得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因顾客批准而放行的特例,应考虑: A)这类放行产品和交付服务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B)这类特例并不意味着可以不满足顾客的要求。 4.2 完成品确认试验 4.2.1 确认试验是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确保认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验证质量保证 能力的有效性。生产质量工程师依据客户批准的质量协议/检验标准在每年 年初编制年度确认试验计划,并获得质量经理和工程经理的批准。产品工程师负责按计划完成产品的确认试验。 试验计划应至少包括试验项目、试验频次、试验方法、样品数量和试验室名称。 4.2.2 试验项目和试验频次:参考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检验标准、年度产品周期试验计划(CCC式验项目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试验) 4.2.3试验方法:参考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检验标准、年度产品周期试验计划(CCC相关要求等同采用有效版国标要求)。 4.2.4 样品数量:参考与客户签订的质量协议/检验标准、年度产品周期试验计划、CCC试验相关要求。 4.2.5 判定准则:试验中,当抽取的样品中出现一件不合格时,应加倍抽样,重新试验。 若仍有样品不合格时,则判为确认试验不合格。必须对已放行产品进行必要的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例行试验检验规范 1.油箱密封试验 油箱密封试验应在装配完毕的产品上进行,如产品带有可拆卸的贮油柜、净油器、散热器或冷却器可单独进行,试验可采用下列方法之一:a.静油柱法 b.静气压法 采用静油柱法进行试验:在变压器箱盖或贮油柜上加一个垂直的吊罐或利用贮油柜的油面压力,其吊罐或贮油柜的油面高度应使油箱所承受的压力和持续时间符合GB/T6451一2008规定。(见表一) 采用静气压法进行试验: 在变压器的箱盖上或贮油柜上连接一块气压表,并装有一个气门,通过该气门输入干燥空气给油箱施加静气压,施加的压力和持续的时间应符合GB/T6451-2008的规定。(见表一) 在密封试验解除前,要对油箱所有焊缝和密封部位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应无任何渗油和漏油现象。静气压法解除压力时,剩余压力应不低于有关技术条件的规定。 对于不带贮油柜或全密封型的试品,应在正常油面高度下进行密封试验。 利用静油柱法或静气压法时,油箱各部位的压力和持续时间按GB/ T6451--2008的规定,产品无渗漏油现象,则该试验合格。 2.绝缘特性测量 绝缘性能测量是考核试品的绝缘性能,是产品进行高压试验和运行的重要参考依据。应进行下列试验项目: a.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 b.介质损耗率测量; 绝缘电阻及吸收比和介质损耗率的测量部位按表2的规定进行。

2.1绝缘电阻及吸收比 35kV级4000kVA及以上和63kV级以上的所有试品均测量其绝缘电阻及吸收比。测量时,应使用50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0MΩ的高阻计。35kV级、3150 kVA及以下和10kV的所有试品均应测量其绝缘电阻值。测量时使用2500V、指示量程不低于10000 MΩ的高阻计。其精度均不应低于士%。 测量绝缘电阻时,首先将高阻计调整水平,在不连接试品的情况下,使高阻计的电源接通,其仪表指示应调整到∞;将测试连接电缆接入时,高阻计指示应无明显差异。 正确的使用高阻计的三个端子,必须使E端接地,L端接火线,G端屏蔽。 测量时,待高阻计处于额定电压后再接通线路,与此同时开始计时。手动高阻计的手柄转速要均匀,维持在每分种120转左右。 每次测试完毕后,应首先断开火线,以避免停电后被测绕组向高阻计放电而反方向冲击仪表。 按照表2的测量部位进行测量,当一个部位测量完毕后,首先应将被测绕组放电,然后改接另一测试部位,测试前应对该绕组充分放电,以消除残余电荷对测量的影响。 在空气湿度较高时,外绝缘表面泄漏严重的情况下,在测量中应使外绝缘表面屏蔽。 测试时,通常是在10℃~40℃和相对湿度小于85%时进行,当测量温度不同时,根据GB/T6451-2008有关规定,绝缘电阻可按下式换算: R2 =R1 (t1-t2)/10 式中:R2、R1分别为温度t1、t2,的绝缘电阻值。 测量60秒和15秒的绝缘电阻值。其比值为吸收比即R60/R15。 介质损耗率测量 试验电源的频率应为额定频率,其偏差值不大于士5%,试验电源电压波形应为正弦波,测试仪器采用“西林电桥”或变压器介损测试仪,用反接法进行测量。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管理办法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管理办法 实验室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一、目的 为了规范检验、试验秩序和行为,实现生产分析检验和试验活动的有效性和时效性,准确提供质量数据,达到质量体系符合性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范围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化验室一切检验和试验活动全过程及与之相关的活动过程。 三、管理要求 、检验程序 .按规定要求采取样品,并做好登记和标识。 ..对于外购化工料,依据质量安全环保部质检组发下来的委托单,到现场核对实物,按规定采样。 ..对外购大宗原材料和内部互供料,接到生产调度或有关装置岗位人员的采样电话通知后到现场采样。 ..对于过程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的规定到生产装置现场采样。..对成品检验和试验,按《分析频率》或质量管理要求到生产装置现场或指定部位采样。 ..接到生产装置或调度临时生产加样通知时,按要求到指定部位采样。..采样作业,要执行《化验室采样、留样及样品室管理制度》。 .采样后,按规定的标准和试验方法进行检验和试验。然后,按要求

备好保留样品,并做好标识。 .检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对那些影响检验结果准确度的因素诸如尘埃、温湿度、振动、噪声等要密切注意,并严加控制。杜绝主观随意性,注意样品处理的安全性和操作安全性以及仪器的灵敏性和稳定性。操作时,不得擅自离开工作岗位。 .检测过程中,要按方法规定进行双平行或多平行测定,其结果应符合方法精密度要求。数据处理与结果计算要遵循数字修约规则,有效数字不得随意舍弃。 .若发现检测结果异常或实验偏差与方法规定有偏离时,检验人员不要轻易下结论,应认真查记录、查计算、查操作、查试剂、查方法、查样品,睁原因后有针对性地进行复验。 .要认真及时填写好质量记录。所有原始记录必须使用专用表格,书写工整、清楚、真实、准确、完整。不准用铅笔记录,不得随意涂改、乱写、乱画和折叠。当发生笔误时,用"-"注销,并在"-"上方由本人更正。对未发生的少量空白项画斜杠,整项未发生时,应在此项栏内情况印上"作废"、"检修"、"停运"等印章。 .质量记录分为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分析检验报告单、分析检验日报表、质量监督日报表和产品质量合格证五种。化验室涉及到原始记录和报告单两种。 .分析数据应即时填入原始记录,需计算的分析结果应在确认无误后填写,分析检验原始记录必须由分析者本人填写,在岗其他分析人员复核(两检制),确认无误后,报告给组长。分析者应对原始记录的真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一目的 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商品质量达到规定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验收过程的控制。 三、职责 ( 一 ) 质量管理部负责验收工作的实施。 ( 二 ) 各相关部门配合。 四、概述 ( 一 ) 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采购商品有关标准及合同规定制定商品验收规程(见附页),其中应包括对采购商品无菌、无热源检测项目的验证(检测报告由供应商提供),进货验收规程作为进货验收的依据应经过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 二 ) 采购的商品到货后, 由仓库管理员核对数量和名称、规格、型号 后开出《入库单》交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进行验收。 ( 三 ) 质量管理部接到《质验单》后,按照商品的验收规程中规定的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应完整、规范、真实。 ( 四 ) 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不合格品的控制》制度执行。 ( 五 ) 经检验人员验收合格的商品,由检验人员在《入库单》上签章,方可办理人库手续。 五、相关文件 进货验收规程 ( 见附页 ) 六、记录 ( 一 ) 《入库单》 ( 二 ) 《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

进货验收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经营医疗器械商品的进货验收。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批量大小,检验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样,当数量少于五件时,应全部检验。 三、检验项目 1 、帐物核对 检验人员应认真核对入库单上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批号、消毒批号、有效期等与实物一致。 2 、外包装检查 商品的外包装应一致,完整并无破损。封箱带应牢固。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晰,正确和完整。 1 、有效期检查 检查商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2、其它 每批产品应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 至少应有元菌、元热源的检测报告 )。 四、检验在确认以上检查项目均合格后,在《入库单》上签字或盖章。

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管理规定

质量管理部 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管理规定 编制: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实施日期:

1 目的 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通过对产品生产最终阶段的例行检验及定期确认检验1.1 例行检验及确认检查验管理规定 A/1 定的要求,并验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1.2 保证公司生产的获证产品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一致性。 2 适用范围 2.1 适用于公司组件所有认证产品的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 3 职责 3.1 质量管理部负责编制相应产品的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文件。 3.2 质量管理部负责产品的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并保存相关检验记录。 3.3 生产部负责组件功率的例行测试和数据录入,并配合检验员完成相应检验 工作,并对检验后的产品进行预防。 4 工作内容 4.1 定义 4.1.1 例行检验: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线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 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 (1)例行检验的项目包括产品功率、产品绝缘耐压、产品外观、标志等,主要是100%检验产品。 (2)如测试NG,则按照《不合格品控制程序》执行。 4.1.2 确认检验: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主要体现在 制程、入库及出货检验。主要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 (1)确认检验主要是针对例行检验合格的产品进行抽检确认,主要包括产品的功率、外观、标志、绝缘耐压、湿漏电流、热循环、脉冲等项目。 (2)如产品在确认检验NG时,则立即隔离该批产品,并横向追踪前后批次的产品,对已经出货有异常的产品需及时与客户端取得联系。 (3)在仓库有异常的产品,需整体全检,确认无问题后再正常入库。 4.2 制定例行检验及确认检验管理规定,以验证产品满足规定的要求,应规定 检验项目、内容、方法、测试频率等,并保存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的相关记录。 4.3 确认检验项目由质量管理部一般对每一批产品或者定期进行抽样确认检验,每年不少于1次/批抽测,其检测试验可委托有关单位进行。检测项目、方法和 内容见作业指导书 4.4 产品检查 4.4.1 CQC认证例行检验与确认检验项目(适用于非晶认证组件) 页)4(共1.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参考Word)

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规范 1.目的 确保只有通过检验且经检验合格的产品才能流到下道工序。 2.范围 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的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 3.职责 3.1 从原材料、外购、外购件进厂到成品出厂的每道工序的 每个产品都必须由检检员做好检验标识,并作相应记录。 3.2 检验员负责检验状态的标识和记录,以及标识的检查。 3.3 各相关人员负责相关的状态标识的维护,发现无标识或标识不清的情况应及时通知检验员,检验员对其重新检验后作新的标识。 4.程序 4.1原材料进厂经检验或验证合格后由检验员在产品上作出 标识,不合 格品当场交给经营部作拒收处理。

4.2过程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 a.待检产品放入待检区域或用待检标牌进行标识。 b.已检验但检验结果未出来时,则放待判定区域或用判定标牌进行标识。 c.合格由检验员在不影响使用性能的合适位置打上检验工号。 d.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产品,挂不合格标识。 4.3不合格品状态标识 4.3.1返工品检验员在返工部位用“黄色”标上“返”标识,并及时通知操作者返工。 4.3.2返修或让步接收的产品由检验员在该产品上用“黄色”标识分别标上“修”或“让”,同时做好记录,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4.3.3装配试验过程中如发现主体壳有渗漏的情况、由检验员在渗漏部用“红色”划Δ并通知经营部退给供方。 4.3.4因加工导致废品<工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该产品打“×”,因材料不良导致的废品<料废>由检验员用“红色”进行标识并在产品上打“0”,工废品、料废品都必须及时存放到废品库并做好相应的记录,注明报

废的原因,通知有关部门和人员。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作者: ————————————————————————————————日期: ?

质量体系文件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 发行部门:品质部 文件编号:YXD-QP-05 版本:A0 编制: 审核: 批准: 2010年01月11日发布 2010年02月01日实施

修改次数日期修改内容/原因更改人审核人批准 一、目的: 为了保证本工厂获证产品在生产时有可靠性、安全性及与获证产品的一致性,并为满足客户要求

特制定本程序。 二、定义: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线的最终阶段对生产线上的产品进行100%检验,通常检验后,除包装和加贴标 签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确认检验是为验证产品持续符合标准要求进行的抽样检验,确认实验应按 标准的规定进行; 三、适用范围: 本公司生产的所有认证均适用。 四、职责: 4.1 品管部:负责成品功能测试及外观、一致性等检验。 4.2工程部:负责样品机的确认检验。 五、程序内容 5.1.例行检验 5.1.1成品在加工完成后送品质部测试功能、外观、标识检查,并填写《FQC日报表》、《FQ C日报表-功能测试》。 5.1.2以上任一工序检验不通过,该工序检验员及时将其隔离并通知生产部进行返工查至检验OK为止。 5.2 确认检验 5.2.1工程部按“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中确认检验项目、时间、频次进行确认检验,并保存确认检验记录。 5.2.2对于本厂无能力确认检验项目,由工程部送国家认可检测机构检验,并保持检验记录。 六、相关文件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关键元器件和材料的检验或验证及定期确认检验控制程序》 七、相关记录 例行检验记录、确认检验记录 八、产品确认检验要求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管理办法

电力工程检测试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规范工程质量监督检测试验工作,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质检总局令第163号)、《电力工程质量监督体系调整方案》(国能电力[2012]306号)和《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检查大纲》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是指为保障工程建设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要求,对电力工程所用材料、构配件、设备、工程实体、系统功能和试运行技术指标等进行的检测验证活动。 第三条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是指依据国家规定取得相应资质,从事电力工程检测试验工作,为保障电力工程建设质量提供检测验证数据和结果的单位。 第四条电力工程检测试验机构应遵循《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及评价规程》的要求,按专业分等级承接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 第五条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总站(以下简称总站)统一负责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的专业划分和等级确认工作,各中心站负责对工程现场检测试验活动进行监督管理。 第六条电力建设各责任主体单位开展工程质量检测试验活动,以及电力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开展的监督检测工作,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二章业务范围划分 第七条根据电力工程专业划分,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业务分为土建、金属、电气和热控四类。同时根据工程建设规模、技术规范和质量验收规程对检测机构在检测人员、仪器设备、执行标准和环境条件等方面的要求,相应地将承担工程检测试验业务的检测机构划分为A级和B级两个等级。 第八条不同专业类别、不同等级的检测机构所需要的能力标准要求见附件1-1、2-1、3-1、4-1,需具备的检测试验项目范围要求见附件1-2、2-2、3-2、4-2。 第九条承担建设规模200MW及以上发电工程和330kV及以上变电站(换流站)工程检测试验任务的检测机构,必须符合B级及以上等级标准要求。不同规模电力工程项目所要求的检测机构业务等级标准见附件5。 第十条检测机构必须按照确认的专业类别、业务等级和业务范围,承担电力工程检测试验任务,并按照规定出具相应的检测试验报告。 第三章业务等级确认程序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Q/40X G11.0-3.5.1 1 目的 例行检验是在生产的最终阶段对产品进行100%的检验,以剔除产品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对产品产生的偶然性损伤,确保产品符合3C认证产品一致性要求。 确认检验是质量保证措施的一部分,由工厂计划和实施的一种定期抽样检验。目的是考核工厂生产的认证产品的稳定性,从而验证工厂质量保证能力的有效性。 2 .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工厂生产的3C认证产品。 3 职责 3.1 技术质检部负责制定检验和试验的工艺规程,明确检验和试验内容、方法和要求。 3.2 技术质检部按产品一致性要求、图样、技术文件、相关标准编制出厂检验规程。 3.3 技术质检部负责例行检验的实施,对检验结论负责,并作好检验记录,负责检验记录的归档、保管。 3.4 质量负责人负责确认产品的抽样 3.5 技术质检部组织实施确认产品的检验,并负责确认产品的检验记录的归档、保存。 4 检验依据 GB7251.1-2005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 GB7251.3-1997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三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 5 相关支持性文件 第 1 页共 3 页

例行检验和确认检验Q/40X G11.0-3.5.1 《产品试验规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质量记录控制程序》 《CCC认证标志的管理和使用程序》 6 例行检验工作程序 6.1 在产品生产的最后阶段除包装和加贴标志外,不再进一步加工,由生产车间提出检验申请。 6.2质检员依据申请产品的批次、型号规格,依据产品执行标准、产品描述、系统图、总装图、电气原理图、安装接线图和产品《产品试验规程》,进行100%的检验。 6.3检验员按检验结果填写《出厂检验报告》,并对检验结果做出判定,合格的产品由授权质检员施加检验标识,然后由授权质检员按《认证标志的保管、使用控制程序》施加认证标志,转入《包装、搬运和储存》控制工序。 6.4质检员对不合格产品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由技术质检部组织相关部门,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置,并填写《不合格品评审处置单》。 7 确认检验工作程序 7.1 认证产品每生产10批次或出现严重影响产品性能的质量投诉时,应进行确认检验,每次确认检验的间隔不能大于12个月。 7.2 质量负责人负责随机抽取各种认证产品一台,确认检验样机在例行检验合格的产品中进行随机抽样,抽样覆盖数量每种产品不得少于5台。 第 2 页共 3 页

过程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过程检验和试验管 理办法 FTG.225.023.7-2011 发布日期:2011年01月04日实施日期2011年01月04日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欧曼重型汽车厂

过程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FTG.225.023.7-2011 1 目的 按规定的程序对生产过程中的工序产品或在制品进行检验和试验,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转序,进而保证整车质量。 2 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整车厂在冲压(含备料)、驾驶室装焊、驾驶室涂装、车架铆接和涂装、整车装配、调试(不含整车终检)等过程的检验和试验。 3 引用文件 FTG.225.030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FTG.225.031 质量信息管理办法 标识和可追溯性 4 术语 4.1检验:通过观察和判断,适当时结合测量、实验所进行的符合性评价。 4.2试验:按照程序确定一个或多个特性。 4.3质量门:生产线的检验工位,检验操作者按照作业标准对质量门规定的产品质量特性进行例行检查的一个工位。 4.4单一问题清单:检验过程出现的单发质量问题。 4.5PCR报告:质量问题交流报告,解决跨部门和较复杂质量问题的管理工具。 4.6质量门例会:在生产时每日例行召开的解决质量门发生的单发质量问题和现场需解决问题的会议。 5 职责 5.1质量管理部,负责: 5.1.1过程检验和试验的方案策划。 5.1.2过程检验和试验人员资格的确认。 5.1.3过程检验质量标准的制订和修订。 5.2质量控制部,质检科,负责: 5.2.1对所负责的质量门检验岗位指导书(SOS) 、标准化作业单 (JIS)及物料清单(MDS)等文件进行制(修)订。 5.2.2负责按标准化作业文件(SOS/JIS/MDS)要求实施过程检验。 5.2.3负责按时召开质量门例会。 5.2.4负责建立健全质量检验记录。 5.3技术中心,负责: 为过程检验和试验提供最新有效的产品图样、产品标准、产品技术条件、产品特性清单等技术文件。

5.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 管理规范 JGJ 190-2010

前言 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08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第一批))的通知》(建标[2008]102号)的要求,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4.检测试验项目;5.管理要求。 本规范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本规范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解释,由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

1 总则 1.0.1 为规范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方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水平,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的技术管理。 1.0.3 本规范规定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当本规范与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相抵触时,应按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执行。 1.0.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检测试验技术管理除应执行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检测试验 inspection and testing 依据国家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对建筑工程的材料和设备性能、施工质量及使用功能等进行测试,并出具检测试验报告的过程。 2.0.2 检测机构 inspection and testing organ 为建筑工程提供检测服务并具备相应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其出具的报告为检测报告。 2.0.3 企业试验室 in-house testing laboratory 施工企业内部设置的为控制施工质量而开展试验工作的部门,其出具的报告为试验报告。 2.0.4 现场试验站 testing station at construction site 施工单位根据工程需要在施工现场设置的主要从事试样制取、养护、送检以及对部分检测试验项目进行试验的部门。

(新)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

检验和试验管理制度1.0 一目的 从采购到销售的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商品质量达到规定 要求。 二、范围 适用于验收过程的控制。 三、职责 (一)质量管理部负责验收工作的实施。 (二)各相关部门配合。 四、概述 (一)质量管理部应根据采购商品有关标准及合同规定 制定商品验收规程(见附页),其中应包括对采购商品无菌、无 热源检测项目的验证(检测报告由供应商提供),进货验收规程 作为进货验收的依据应经过部门经理审核,总经理批准。 (二)采购的商品到货后,由仓库管理员核对数量和名 称、规格、型号 后开出《入库单》交质量管理部检验员进行验收。 (三)质量管理部接到《质验单》后,按照商品的验收规 程中规定的验收项目进行验收,并填写《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记录应统统、规范、真实。 (四)在检验过程中,若发现不合格品,应严格按照《不

(五)经检验人员验收合格的商品,由检验人员在《入库 五、相关文件 进货验收规程(见附页) 合格品的控制》制度执行。 单》上签章,方可办理人库手续。 六、记录 (一)《入库单》 (二)《进货质量验收记录表》 进货验收规程 一、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所有经营医疗器械商品的进货验收。 二、抽样比例 根据商品批量大小,检验员按10%的比例进行抽样,当数量少于 五件时,应全部检验。 三、检验项目 1、帐物核对 检验人员应认真核对入库单上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供应商名称、生产批号、消毒批号、有效期等与实物一致。 2、外包装检查 商品的外包装应一致,统统并无破损。封箱带应牢靠。包装上的标识应清撤,正确和统统。

1、有效期检查 2、其它 每批产品应有产品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产品性能检测报告(至少应有元菌、元热源的检测报告)。 检查商品是否在有效期限内。 四、检验在确认以上检查项目均合格后,在《入库单》上签 字或盖章。

材料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材料检验和试验管理办法 1.总则1.1为了规范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办法。 1.2本办法对现场标准养护室的设置和管理、原材料及过程产品的取样送检、砂浆(混凝土)试块制作、砂浆(混凝土)施工试验控制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是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1.3本办法适用于项目检验和试验工作的管理,项目技术部负责本办法的执行,项目总工负责检验和试验工作的管理,对本办法的实施情况实行监督检查。 2.定义和术语 2.1物资进场检验:检查验证进场物资的产品合格证、材质报告、产品说明书、出厂试验报告等相关资料以及对照供货合同、产品说明书、材料规范或封样样品等对进场物资外观、牌号、数量进行全部(抽样)验收检查。物资试验检验:根据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取样送检,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试验室或检测中心对其主要性能、技术指标进行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是否合格。 2.2过程产品:对施工过程中形成的半成品。 3.项目试验员职责 3.1工程项目应根据项目规模设置不少于1名试验员负责项目试验管理工

作,试验员应持有试验员上岗证,项目试验员在项目总工领导下负责项目 试验管理工作。 3.2项目试验员工作职责 321负责按相关规定对进场原材料、过程产品进行取样送检,并填写《见证取样送检委托书》,及时领取试验报告单并反馈试验检验结果。 322商品混凝土进场的坍落度检测、预拌砂浆的稠度检测,以及制作试块。 3.2.3如有自拌混凝土、砂浆,其配合比及其它有配比要求物资的标牌制作和填写;负责现场搅拌混凝土、砂浆用骨料含水率测定及混凝土、砂浆和易性的测定,并确定混凝土、砂浆施工配合比和每拌原材料用量。 3.2.4负责现场标准养护室的管理。 3.2.5建立项目检验和试验台帐;分类按时间先后汇总试验记录。 4.现场试验工作管理 4.1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应根据工程规模建立能满足要求的现场标准养护室。标准养护室应符合下述技术要求。 4.1.1房屋要求保温隔热,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确定标准养护室的面积,最小不少于5 m2; 4.1.2配置冷暖空调、电热棒等恒温装置,使室内温度控制在20士3C范围; 4.1.3有条件应配置喷淋装置,使室内湿度大于90%。也可砌水池养护,但 须设立体积相仿的另一预养水池(或水桶)作为置换水用。 4.1.4标准养护室室内应设立砼试块及砂浆试块立柜; 4.1.5标准养护室中须配置温度计、湿度计。 4.2项目应根据工程现场试验的需要选择配备天平、坍落度筒、砂浆稠度 精选范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