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云南历史概_(2)
昆明简介概况

昆明简介概况第一章:地理环境昆明位于中国云南省中部,是云南省省会城市。
它的地理坐标是北纬24°23'至26°23',东经102°10'至103°40'之间,地处滇池以南,昆明盆地中心部分。
第二章:悠久历史据考古学证实,早在5000年前,昆明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昆明至今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南方地区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
在历史上,昆明是南诏和滇池小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茶马古道的重要站点。
第三章:多元文化昆明是一个民族、语言、文化多元的城市。
除了汉族,昆明还有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藏族等56个民族居住在这里。
这些不同民族和族群的文化交融,使昆明成为了一个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城市。
第四章:风景旖旎昆明是中国南方的一座山水城市,有着美丽的自然风景。
昆明的石林、滇池、西山等景点吸引了许多游客。
此外,昆明还是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气候温和,四季如春。
在这里,您可以品尝到美食、体验当地文化,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第五章:经济发展昆明是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门户城市,昆明是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南半岛等地的重要交通和贸易枢纽。
昆明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着较快的速度,是云南省最具发展潜力的城市之一。
第六章:城市建设近年来,昆明城市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城市园林、交通、文化等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城市的建设也越来越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这些努力使得昆明成为了一座宜居、宜业、宜游的城市。
总之,昆明是一个历史悠久、多元文化、风景旖旎并且经济发展迅速的城市,值得您前来一探究竟。
云南历史

第一节历史与文化一、云南历史概要远古,云南是人类的起源地之一。
距今约170万年有云南元谋猿人。
公元前279年,楚国将军庄高人滇,滇池地区进入奴隶社会。
秦代,修“五尺道”,在云南派官置吏,标志着中央王朝对云南正式统治的开始。
汉代,汉武帝时设益州郡,东汉在保山设永昌郡。
三国开始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今云南、贵州和四川西南部称为“南中”。
其中,三国时诸葛亮为了“北定中原”,亲率大军平定南中,发展云南经济;西晋,云南改设中央直接统治的宁州,为当时全国十九州之一;南北朝,云南在爨氏的统治下,与刘宋等封建小王朝维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流不断加强,形成了白、彝诸族先民。
隋代,消除割据势力,云南重新置于中央政府的直接统治之下。
唐代,707年唐朝击败南侵洱海的吐蕃扩张势力,大力扶持南诏,于738年统一了洱海地区,建立了南诏国;897年,南诏权臣郑买嗣灭南诏,建立“大长和”;927年,东川节度使杨干贞灭“大长和”,建“大义宁”;937年,白族先民、通海节度使段思平联络滇东三十七部灭“大义宁”,建立了“大理国”政权。
宋代,大理政权在云南的统治基本上与宋朝相始终。
元代,1253年,忽必烈率大军乘革囊渡金沙,灭大理,1260年设“大理国总管”;1274·年忽必烈选派富有才干的赛典赤·赡思丁任“云南行中书省平章政事”(相当于省长),云南正式成为省级行政区划。
明代,朱元璋于1381年派傅友德、蓝玉、沐英率大军平定云南,次年建立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和云南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
清代,1658年,清军三路人滇,南明最后一个王朝灭亡,此后大量移民入滇开发边疆。
鸦片战争后,云南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如1856年杜文秀、李文学起义,滇西群众阻击入侵云南的英国武装探险队的马嘉理事件和保卫片马、班洪的战斗,滇南群众的反法斗争等。
而1911年10月30日,重九起义成功,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在云南取得了划时代的胜利;1915年12月25日护国起义的发动,更表明云南为推进中国的民主共和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
云南史料目录概说pdf电子版下载

云南史料⽬录概说pdf电⼦版下载下载地址:/117277190_d.html作者简介:⽅国瑜,云南⼤学历史系教授,毕⽣致⼒于云南地⽅史料的发掘、搜集、整理、校录、辨析和评说,开创了云南少数民族历史的研究和教学,开拓了中国西南历史地理的研究,被史学界誉为"云南地⽅史和西南民族史研究的拓荒者和奠基⼈"。
⽬录:弁⾔畧暑例⼀、分卷及分類⼆、著錄三、概說卷⼀漢晉(西漢⾄南北朝)時期撰述甲、傅記之《史記·西南夷列傳》司⾺遷撰《漠書·西南夷列傳》班固撰《後漠書·西南夷列傳》范曄撰《東觀漠紀》荀悦《漠紀》、袁宏《後漢紀》《西漢會要》、《東漠會要》徐天麟撰《三國志·李恢傳》、《吕凱傳》重撰《三國志》晉、宋、⿑、梁諸書紀傳有關西南事蹟⼄、地理志之《漢書·地理志》西南諸郡《續漢書·郡國志》西南諸郡《晉書·地理志》寧州《宋書·州郡志》寧州《南⿑書·州郡志》寧州洪亮吉補三國、束晉、⼗六國三種《疆域志》《⽔經注》西南諸⽔酈道元撰丙、地⽅史志之屬《哀牢傳》楊終撰諸葛亮作《哀牢國譜》、《西南夷圖譜》《永昌郡傳》《南中⼋郡志》《南中志》魏完撰《華陽國志。
南中志》常璩撰丁、章及之屬《喻巴蜀檄》司⾺相如撰《難蜀⽗⽼書》司⾺相如撰《⽩狼歌詩》漢晉時期有關雲南之⽂章《蜀都賦注》(摘句) 左思撰劉逵注《廣志》(摘專條) 郭義恭撰卷⼆唐宋(隋唐⾄南宋)時期撰述卷三元时期撰述卷四明时期撰述卷五清时期撰述【简录】卷六漢晉(西漢⾄南北朝)时期⽂物卷七唐宋(隋唐⾄南宋)时期⽂物卷⼋元时期⽂物【选录】卷九明时期⽂物【选录】卷⼗清时期⽂物【选录】。
云南人文风情

云南人文风情云南,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是一个拥有丰富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风情的地方。
云南的人文风情既包括着深厚的历史渊源,也融入了多元的民族文化。
让我们一同探索云南的人文魅力。
第一章:历史传承云南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承,是中国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之一。
在距今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云南就有人类居住。
在历史的长河中,云南曾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连接着东西方的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丝绸之路的痕迹、重要的交通要道和边塞城堡等历史遗迹仍可在云南找到,这些遗迹见证了云南的辉煌历史。
第二章:多民族文化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集最多的省份之一,有25个少数民族在此定居。
这里的不同民族共同演绎出云南独特的多元文化。
彝族、白族、哈尼族、傣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和民间艺术。
游览云南,你可以近距离感受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欣赏到不同民族艺术的精髓。
第三章:神奇的古建筑云南的古建筑景观也是其人文风情的重要组成部分。
水滴石穿的岁月中,云南留下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古建筑。
其中,以大理洱海边的崇圣寺和丽江古城最为著名。
崇圣寺是佛教名刹,被誉为中国佛教圣地之一;丽江古城则是世界文化遗产,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时光倒流的感觉。
第四章:文化艺术之乡云南是一个文化艺术氛围浓郁的地方。
民间艺术形式如山歌、舞蹈、剪纸等在云南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尤其是著名的云南大理才乃木雕、纳西族的金石铜器制作等工艺品,融合了多民族的智慧和美学,成为了展现云南文化独特魅力的代表作。
第五章:美食文化云南的人文风情不仅在建筑和艺术中得以体现,更体现在美食文化中。
云南的美食以多元化、味道独特而著称。
过桥米线、烤全羊、酸汤鱼等各具特色的菜品,既融汇了云南的地方特色,又兼具不同民族的烹饪技艺,给人一种美食的享受。
结语:云南的人文风情让人流连忘返。
这里的历史、少数民族文化、古建筑、文化艺术和美食,都构成了云南独特的人文景观。
无论是感受云南的历史沉淀,还是欣赏其多民族文化的绚烂,云南都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感动。
云南民族地方史复习资料

(二)昆明族。 1、桐师(保山)至叶榆(大理)一带,永胜、 四川盐源、盐边一带,曲靖、滇、川、黔三省连 接地带均有分布。《华阳国志》说“夷人中‘大 种’曰昆,‘小种’曰叟”,即人口最多、分布 最广。 2、在昆明族中,有一个部落在西汉时期以后称 为哀牢(滇西昆明部落中的一个,主要在保山、 云龙一带),是彝族祖先部落之一。(“九隆” 神话) 3、蒙古灭大理后,在鄯阐万户下设昆明二千户 ,这是昆明在滇地区第一次作为地名出现,1276 年,昆明二千户改为昆明县。 4、滇池周边地点原是滇国统治的中心地区,以 僰族为主,但也有不少昆明族人口分布,所以滇 池又称昆明池。——称滇池,是因为这个湖泊在 滇国统治的中心地区;又称昆明池,是因为周围 多有昆明族居住的缘故。
第一节 “西南夷”中的民族群体
《云南志略》:“白人,有姓氏。汉武帝开 僰道,通西南夷道,今叙州(宜宾)属县 是也。故中庆(滇中)、威楚(楚雄)、 大理(今大理州)、永昌(保山)皆僰人 ,今转为白人矣。”
秦开“五尺道” 公元前256年,秦昭襄王开始经营巴蜀 以南地区,派蜀郡太守李冰修筑僰道,僰 道僰道县(今宜宾)直抵今昭通市。前221 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进一步略通云南 ,又派大将尝頞将李冰开凿的僰道向前延 伸至建宁(今曲靖),由于道路仅宽五尺 ,故称“五尺道”。
秦汉时期,三大系统的族群分别属于本语言系统 中众多不同的部落,还没有分化组合为单一的民 族。 云南15个特有民族:白、哈尼、傣、傈僳、佤、 拉祜、纳西、布朗、阿昌、德昂、景颇、普米、 基诺、怒、独龙
第二节 两汉对“西南夷”的经营开拓
一、两汉开“西南夷”设置郡县
1、张骞出使西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 出使西域,目的是联络西域各国夹击匈奴,打通 去西域的交通。(蜀布、邛竹仗);大夏、身毒
第1章 云南白药概述

第一章概述云南白药是著名的国产成药,自1902年问世以来,驰名中外,名扬四海。
具有止血镇痛、消炎散肿、活血化瘀、愈伤调经、排脓去毒、防腐生肌等功能,同时药源广泛,经济价廉,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容易掌握,不良反应少,所以应用范围广,治疗效果好。
一、起源与现状云南白药原名“曲焕章百宝丹”,系采用云南特产名贵药材,经科学配制而成。
其历史悠久, 疗效卓著,饮誉天下。
云南白药的创始人是本世纪初著名中医外伤科医家、“药冠南滇”、“效验如神”的曲焕章, 他遍游滇南名山,学神农尝百草,不耻下问,求教当地民族医生和草药医生、获得很多伤科名药, 遂根据明、清以来流传于云南民间的中草药物,苦心钻研试验,经十载临床验证,反复改进配方,终于在1902年将百宝丹试制成功。
百宝丹为伤科要药,功效以治刀枪伤及跌打伤为最,凡疮、疡、痈、疽以及妇科、儿科疾病兼能治疗,渐渐闻名遐迩,声誉大振。
1916年,由云南省政府警察厅卫生所检验合格,发给证书,允许公开出售,驰名于西南。
1917年,百宝丹由纸包改为瓷瓶包装,用量急增,销往全国。
1923年以后,曲焕章苦钻药理、药化,合理配方,集中精力总结验证于临床,终于使百宝丹达到了最理想的疗效,成为“一药化三丹一子”,即:普通百宝丹、重升百宝丹、三升百宝丹、保险子。
于是百宝丹的声誉,由国内走向港、澳、新加坡、雅加达、仰光、曼谷、日本等地。
1931年,曲焕章在昆明金碧路建盖“曲焕章大药房”,生产百宝丹。
1955年由其妻缪兰英向人民政府献出了该药配制秘方,经昆明市卫生局批准,交昆明制药厂生产,改名为“云南白药”。
从此,曲氏白药为人民的健康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云南白药由云南白药厂、昆明市中药厂、云南大理州制药厂、云南文山州制药厂、云南丽江地区制药厂等生产 , 其中云南白药厂还生产云南白药胶囊、云南白药酊、云南白药伤湿膏等,是国家唯一定点生产云南白药的厂家。
云南白药作为一种誉满中外的伤科中成药,经过近80个春秋的临床验证,确有其独特、卓著的疗效,故为医家及病者所习用。
云南省2016年导游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精讲

云南省2016年导游考试《地方导游基础知识》考试大纲一、考试总体目标通过本科目考试,检查考生对云南历史、地理、民族民俗、名人古迹、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物特产、云南经济与云南旅游业以及云南风景名胜楹联与诗歌等导游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考核评价考生将这些知识应用于导游服务的具体实践之中的职业能力。
二、内容要求层次本大纲针对各章节内容分别设定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层次。
要求“掌握”的是关键内容,这些内容往往是与导游讲解和服务工作密切相关的知识,有的甚至就是导游词的良好素材;要求“熟悉”的是重要内容,通常是作为导游人员应知应会的有助于做好导游工作的相关科学原理和人文知识;要求“了解”的是一般内容,可理解为附着在“掌握”和“熟悉”外围的知识以及一些与导游工作关系不太密切的辅助知识。
尽管是“了解”层次,但也需要导游人员积极拓展学习。
在试卷的体现中,掌握部分约占卷面分数的50%,熟悉部分约占卷面分数的30%,了解部分约占卷面分数的20%。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考试目的〗考核考生对云南各个历史时期所发生的历史重要事件及历史遗址和文物的学习认知情况。
〖考试内容〗针对本章历史事件,重点考查其发生的缘由、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结果及影响等要素;对于历史遗址和文物,重点考查其年代、主要作用、建筑或制作特点、与之相关的人物和事件以及在科学文化及旅游方面的地位和意义。
第一节远古和先秦时期【掌握】元谋猿人;沧源崖画;庄蹻入滇。
【熟悉】云南腊玛古猿;古代文献中的云南。
【了解】云南新石器的遗存及古崖画的分布情况。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掌握】五尺道;汉习楼船;古滇国;博南古道;云南最早的渡口;“云南县”来历;南方丝绸之路;牛虎铜案;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的政治举措。
【熟悉】滇王之印;汉代设益州郡和永昌郡;云南各地出土青铜器情况;中国第一个青铜博物馆。
云南历史上常用古地名与现代地名对应关系。
【了解】云南青铜文化遗存;;汉代与云南有关的四郡;哀牢古国;三国时期的“南中”概念;诸葛亮平定南中的过程;爨氏踞滇情况。
云南历史概况ppt

第一章 云南历史概述
基本内容
一、掌握先秦元谋猿人;熟悉元谋大墩子遗 址、沧源岩画、“梁州”、西南夷“等历史 线索;熟悉庄蹻入滇的历史典故。 二、掌握秦开五尺道、汉习楼船、赐滇王金 印;熟悉益州郡、永昌郡、青铜文化、南方 丝绸之路等历史线索;了解诸葛亮平定南中、 爨氏据滇的历史典故。
三、隋唐宋时期 掌握唐标铁柱、六诏统一、南诏历史、大理 国盛衰等历史线索。
四、元明清时期 掌握元跨革囊、明朝统治、吴三桂入滇等历 史线索
五、近现代历史时期 了解马嘉理事件、片马事件、班洪事件等历史线索; 掌握云南陆军讲武堂、红军过云南、滇军抗日、滇 西抗战、西南联大、“一二· 一”运动、昆明和平 起义及云南解放的简要情况。
元谋猿人遗址保护标志
元谋大墩子遗址
长江上游地区云南元谋大墩子遗址发现的房 屋,平面大多呈长方形,为地面建筑,房基 内 设有灶坑,在遗址的周围还发现一条环 绕着村落的壕沟,沟道上宽下窄呈半圆状, 口宽150~210 厘米,底宽24~90厘米, 深130~160厘米,应是一种防卫设施。
元谋大墩子遗址
丽江人化石(距今1—5万年) 丽江人头骨化石
新石器时期
考古界,把云南新石器文化分为8个地区8种文化类型:
滇池地区——石寨山类型; 滇东北地区——昭通闸心场类型; 滇东南地区——麻栗坡小河洞类型; 滇南、西双版纳地区——景洪曼蚌囡类型; 金沙江中游地区——元谋大墩子类型; 洱海地区——大理马龙类型; 澜沧江中游地区——云县忙怀类型; 滇西北地区——维西戈登类型。
呈贡(龙潭山) 昆明(大板桥鸡街子山) 保山(蒲缥塘子沟)
元谋猿人遗址
元谋猿人遗址
该遗址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蚌村西北小丘 上。1965年5月1日在该地褐色粘土层中发 现了两颗古人类牙齿化石,为男性猿人左、 右上内侧门齿,后来又在该土层中发掘到7 件打制石器,28种动物化石和木炭屑等,动 物化石有云南马、鹿、牛、剑齿象、小鼠和 啮齿类动物,经古地磁法测定,元谋猿人生 活的地质年代为早更新世晚期,比“北京猿 人”和“蓝田猿人”均早,距今已有170万 年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踞滇期间,统治中心在味县,其统
治区分为东西二境,味县以西为西爨, 味县以东为东爨。西爨经济文化较 东爨发达。
• 5、历史遗迹: • 两爨碑:爨龙颜碑、爨氏子碑
第三节 隋唐宋时期
一、隋朝和唐初对云南的统治 1、隋朝对云南的统治: 581年,隋王朝建立,对南中设立南宁 州。 隋三次发兵云南,平定爨氏割据, 确立了直属中央的统治。
• • • • • • •
三、大理国的盛衰 1、大理国的建立 A、背景介绍 902年南诏国灭亡,之后经历了三个政权: 大长和国(902—928),郑买嗣建立 大天兴国(928—929),赵善政 大义宁国(929—937),杨干贞
• B、大理国建立
• 白蛮贵族,通海节度使段思平以“减税粮 ,宽徭役”为口号,争取了广大奴隶和农 奴的支持,以武力推翻了云南最后一个奴 隶制政权大义宁国,于937年建立了大理 国政权。大理国为封建农奴制政权。
三、古代文献中的云南
1、《尚书﹒禹贡》——我国最早的地理书。 它将包括云南在内的西南地区划在当时的 “梁州”之域。 2、《史记﹒西南夷列传》——将公元前221 年秦统一中国以前的西南地区各民族统称 为“西南夷”。
四、庄蹻入滇
• 公元前279年,楚国将军庄蹻——云南滇池 一带 • 公元前277年,庄蹻欲归报——秦国切断其 退路——被迫留在原地,自立为王,建立 古滇国 • 庄蹻是中国第一个自内地到边疆参与云南 开发的历史人物。
3、1986年,物茂乡蝴蝶梁子发现古猿(头骨 化石)。生存年代距今约三四百万年。
4、1965年,元谋县上那蚌村发现两枚人齿化 石,被命名为元谋人,生存年代距今170万 年左右。 ——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国和亚洲最 早的人类。 ——因此,中国历史的第一页就从元 谋人写起。
二、丰富的新石器时代遗址
• 大约七八千年前人类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 • 云南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物:元谋大墩子 以及滇池、洱海等地出土的陶、石、骨、 角、牙、蚌器及碳化的粳稻、动物骨骼等, 还发现墓葬、房屋建筑基址。 • 崖画——沧源崖画 :距今3000多年,是我 国较早的原始崖画。
• 南宋时期,大理国与宋朝仅只维持贸易上 的关系。 • (3)大理国时期的宗教: • A、大理国有“佛国”和“妙香国”之称。 • B、大理国22位王,其中9位为僧。
4、景龙金殿国 12世纪,在西双版纳出现了一个“景龙 金殿国”。第一个召片领叫帕雅真。 帕雅真于傣历542年(1108年)入主 勐泐,曾受大理国国王段兴智的封赠, 颁给一枚虎头金印。 景龙金殿国召片领子孙世袭,共传 770年。
(3)唐扶持南诏兼并其他五诏和西洱河 蛮。唐玄宗开元年间,皮罗阁夺取太 和城,逐渐统一了洱海地区。 (4)、开元二十六年,朝廷封皮罗阁为 云南王,赐名归义,这标志着南诏国 建立。次年,皮罗阁迁都太和城。从 此,云南的统治中心开始由曲靖 转移到洱海地区。
4、天宝战争 A、背景介绍: B、战争经过: 战后,阁逻凤被吐蕃封为“赞普钟(王弟) 南诏大国”,赐为兄弟之国。 C、影响: 唐朝失去了在云南经营了百余年的成果, 而吐蕃则坐得南诏,实现了其长期用兵而 未得之胜。
• • • • • • •
2、唐朝对云南的统治 A、唐初,实行羁縻政策。 B、李世民继位后,将都督府从今西 昌迁至味县,并设青蛉县,弄栋(今 姚安)县。 C、设姚州都督府,每年派唐军500 人戍守姚州。
二、南诏国的兴亡 1、六诏的出现 六诏:蒙舍诏、蒙 诏、 登賧诏、施浪诏、 浪穹诏、越析诏 诏:夷语,意为部落,也有王、酋长之意。 六诏皆为乌蛮,即今彝族的先民。 蒙舍诏因居六诏之南,又称“南诏”。
• C、南诏重归于唐 • (1)背景介绍 • (2)经过: • 唐军大败诏蕃联军后,吐蕃迁怒于南诏, 将异牟寻改封为“日东王”,从兄弟之国 降为臣属之邦。 • (3)794年,唐德宗派御史中丞袁滋到 云南册封异牟寻,赐“贞元册南诏印”。
• 6、唐亡于黄巢,而祸基于桂林 • 902年,南诏灭亡。 南诏政权从细奴逻 (649年)至舜贞化(902年),共13王, 历时253年。 • 南诏时期的宗教:佛教传入,观音崇拜现 象十分突出,修寺建塔之风盛行。
• 四铜文 化 2、灿烂的云南青铜文化
1、云南商代已进入青铜时代。 2、云南的青铜文化: (1)、楚雄万家坝出土的铜鼓,年代 为公元前600多年(春秋时期),是迄 今为止世界上最早的铜鼓,它说明云 南是铜鼓的故乡。
• (2)、祥云大波那出土的战国时期屋 宇形铜棺,是云南青铜器中的巨擎。 • (3)、江川李家山出土的战国时期的 牛虎铜案,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是云南青铜文化的代表和象征。
5、南诏统一云南及重归于唐 A、背景介绍: B、南诏统一云南: (1) 765年,“命长男凤迦异于昆川置拓 东城,居二诏(副国王),佐镇抚”。拓 东城的建设是今天昆明建城的开 始,亦称鄯阐。
• • • • • • •
(2)、南诏国的疆域: 东接贵州,西括缅甸北部与印度 接壤,南达泰国北部南奔府一带, 北抵大渡河,包括了今天云南全部、 贵州西部、四川西南部及缅甸、老 挝、泰国、越南的一部分地区,比 今天的云南省大出二分之一左右。
• • • • • •
3、大理国与宋朝关系及“宋挥玉斧”的 由来 (1)、大理国与宋朝的关系 宋初,大理国与宋朝仅维持贸易 关系。
• 1117年,宋朝册封大理国王段和 誉为“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司空云南 节度使上柱国大理国王”,正式建 立了藩属关系。 •
(2)、“宋挥玉斧”典故的由来 1117年,北宋册封大理国王后,有人要求在 大渡河以外设城邑,派官员治理。朝廷命 宇文常调查,宇文常复奏:后蜀灭亡时, 太祖曾划大渡河为界,说此外非吾所有, 所以150年来西南无边患。现在如果要在大 渡河外建立城邑,非中国之福也。这就是 宋挥玉斧典故的由来。
• C、将庲降都督驻所由平夷(今贵州毕节) 移到南中腹地—建宁郡郡治味县(今曲 靖)。从此,云南统治中心便由滇池地区 移至今曲靖。 • 调整后的意义:使区域更加合理化;郡县 较过去减小,数量增加,有利于加强蜀汉 中央集权。
• (2)、在政治上,实行羁縻政策。 • 羁縻政策:即任用本地或本民族首领为地 方官吏。 • 实行羁縻政策的意义:民族关系有所改善, 南中局势得以稳定,解除了蜀汉的后顾之 忧并成为富庶的后方,为对曹魏的斗争提 供了人力、物力。
博南县。
3、拓修博南古道 云南最早的渡口——兰津渡口 云南最古老的民歌——《通博南歌》 我国最早的铁索桥——霁虹桥
4、设永昌郡 永昌郡设立的意义:标志着数 百年的哀劳古国的终结,完 成了古代中国西南边疆的统 一,标志着云南西部疆界开 始确定。
四、南方丝绸之路与云南青铜文化
• 四、南方丝绸之路与云南青铜文化 • 1、南方丝绸之路 •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即已开通, 它的起点是蜀地(今以成都为中心的川西 平原),它比北方丝绸之路早两个世纪。
• 2、南方丝绸之路四条古道: • 灵关道:以蜀(成都)为起点,出灵关 (今四川芦山)—邛都(今四川西昌)— 渡金沙江到青蛉(今大姚)—叶榆(今大 理) • 五尺道:自僰道(今四川宜宾)—出石门 关(今盐津)—朱提(今昭通)—味县 (今曲靖)—滇国(今晋宁)—叶榆
• 黔中古道:出巴地(今重庆),经夜 郎(今贵州安顺)—滇国(今晋 宁)—叶榆 • 永昌道:叶榆—博南(今永平)— 唐(今保山)—滇越(今腾冲)—掸 国(缅甸)—身毒(今印度) • 四条古道的交汇点是:?
第二节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 一、秦开五尺道 • 常頞——
3、古滇王国揭秘
• 云南的三次重大考古发现:晋宁石寨山、 江川李家山、官渡羊甫头
• “滇王之印”成为古滇王国确实存在
的标志。 • 古滇王国的疆域:东起曲靖、泸西一 线,西至禄丰、安宁,北达昭通,南 抵新平、元江、个旧等地
• 王都:今晋宁县晋城镇 • 4、设益州郡 • 益州郡,辖24县,全在今云南境内,郡治 在滇池县(今晋宁县晋城镇)
• • • •
五、诸葛亮平定南中 1、背景介绍: 2、平定经过: 诸葛亮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 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连败 孟获,“七擒七纵”,终使孟获降服。
• 3、平定南中后,为巩固蜀汉政权的统治, 诸葛亮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1)、对两汉时期先后建立的郡县进行重 大调整。 • 具体调整如下: • A、该益州郡为建宁郡,将郡治从滇池县 (今晋城)移到味县(今曲靖) • B、新设兴古(郡治今砚山)、云南(郡治 今祥云)、朱提(郡治今昭通)三郡
第一章云南历史概述
第一节 远古和先秦时代
一、云南:人类重要发祥地 中国历 史的起点
• 云南是人类的发祥地之一,中国历史的第 一页是从云南掀开的 • 猿——腊玛古猿——人 • 考古发现: 1、开远小龙潭是我国第一个腊玛古猿化石 (牙齿化石、上颌骨化石)地点。生存年 代距今1500万年。
2、1975年,在禄丰县石灰坝发现了腊玛古猿 (牙齿化石)。生存年代距今800万年。
• 六、晋置宁州和爨氏踞滇
• 1、271年,西晋政权将建宁、兴古、云南、 永昌4郡从益州中划出,设立宁州,为全国 19州之一。 • 2、经蜀汉、西晋至十六国成汉统治宁州时, • 爨氏成为宁州地区势力最大的大姓。 • 3、南北朝时期,爨氏已称霸宁州。
4、爨氏踞滇,从东晋咸康五年至唐,
天宝七年,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爨氏
第四节 元明清时期
一、元朝在云南的统治 1、“元跨革囊”与大理国灭亡 (1)、“元跨革囊”的历史背景:
1253年,忽必烈
西路:兀良合台 中甸 、 石鼓,入丽江,攻 大理 东路:抄合也只烈 宜宾 入滇东北,攻大理 中路:忽必烈 过大渡河, 西向金沙江,入丽江东 部,南攻大理
• (2)“元跨革囊”典故的由来: • 1253年9月,忽必烈率军到达金沙江东岸, “令革囊以济”,入丽江大败大理守军, 这就是“元跨革囊”典故的出处。 •
2、南诏铁柱 • 南诏发祥于巍山,至细奴逻为酋长时 较为强大。 • “白国”址在今弥渡县。 • 南诏铁柱重铸的经过: • 铁柱作为权力转移的象征被称为“南 诏铁柱”,一直为南诏所尊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