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与人文的交融_探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整治之路
杭州西湖分析报告

杭州西湖分析报告1. 简介杭州西湖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中国著名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
西湖被誉为“人间天堂”,是中国四大名胜之一。
本篇报告旨在对杭州西湖进行综合分析,从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2. 地理位置和景点杭州西湖位于杭州市中心,总面积约6.39平方公里。
西湖由若干湖泊组成,包括西湖本湖、南湖、西溪湿地等。
西湖周边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点,其中包括苏堤、白堤、灵隐寺、雷峰塔等。
3. 环境保护与建设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风景区,杭州西湖一直致力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限制污染物排放、加强水质监测、保护湿地等,以确保西湖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
4. 历史文化价值杭州西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价值。
自古以来,西湖就被诗人、文人墨客赞美为“人间天堂”。
西湖还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灵感来源之一,许多著名的诗词和故事都与西湖有着紧密的联系。
5. 经济影响与旅游业杭州西湖对当地经济发展和旅游业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西湖每年吸引着大量的游客,为当地的酒店、餐饮、交通等产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西湖也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丰富的旅游和休闲资源。
6.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杭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这些措施包括加强湖泊水质管理、限制游客数量、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西湖的生态环境得以保护,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7. 资源利用与保护杭州西湖作为一个自然景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人们应该充分利用西湖的自然资源开展旅游、研究等活动,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文化遗产。
8. 结论综上所述,杭州西湖作为中国重要的自然风景区和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地理、环境、历史和文化价值。
近年来,杭州市政府在保护和管理西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我们仍然需要采取更多的措施来维护西湖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

科技 嚣向导
2 0 1 3 年第O 9 期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与利用
冯 刚
( 杭1 0 0 1 3 )
【 摘 要】 杭州西湖作为中国的著名名胜区, 经历 了 历史的考验, 对于西湖风景名胜区的整合、 治理问题, 一直受到历届政府高度关注, 要使
2 , 1 继续持续实施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建设 十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 . 但离最终 目标还要 很大差距 , 要坚持保护为先 . 切实打响世界遗产 品牌 。 认真落实 习近平 总书记在西湖申遗成功后 对西湖风景名胜 区提出的 “ 要 切实保护好 、 管理好 、 利用好西湖 ” 的重要指 示精神 , 继续深 入植物 园、 动 物园的全 面整治 . 白塔公园的建设、 规划中玉古路机 动车下穿隧道的建设 . 茶博 三期 建设工 程等等 此外 . 还要进一 步要加大对环 湖商贸特色区的建
1 . 杭 州西湖风景名胜 区保护与利用 中存在的 问题
1 1 在保护利用过程 中管理权限不统一 . 效率低下 并保护原有的文化格 调 . 逐步有计划 、 目标 的实 在之前 的管理体制 中. 都是一级套着一级 。 管理出现多方面 、 不 统 的部分进行彻底整治 。 恢复其貌 的情 况 。 而且管理部 门设置较多 , 分 块管制 , 这 样的交叉 管理 , 使得 施保护与治理 . 2 - 2 西湖风景名胜区要进 一步加 强领导 . 明确 职责 管理效率低下 、 管理成本 只增不减 。 对 于这样 的情况 , 如果需要进行执 随着西湖综保 工程的进一步深 入推进 . 特别是 现在西湖景区 已经 法. 名胜 区规建局 ( 国土局 ) 、 风景管理 局 、 行政执 法局 , 和景 区沿线 的 对以后整 治各个方 面的要求也 比较高 , 此外 . 与其它城区 各个公 园管 理处和西 湖街道等单 位都有查处 权力 ,但对 于承担责任 是世 界遗产 . 因此 , 要有更 高规格 的领导小组来指挥 、 协调工 时. 又 由于责任分工不 明确 , 会 出现责任推诿现象 。 风景名胜 区的保护 的协调工作也会更 多。 并对工程 的规划评估 实行 通盘考量 . 在设 计理念上也做 到统 与开发利用 必须要有 一个 统一 的管理机构来 管理事物 .做 到清晰 明 程建 设 . 并与相关景致、 环境做 到协调搭 配。更 高级别 的指 挥机构成立后 , 确、 管理到位 . 提高效率 。 可以进一步协调好 景区与西湖区、 上城 区之 间的关 系, 使 小的 、 局部的 1 . 2 西湖风景名胜区部分地 区基础设施并不完善 争 取把西湖 风景名胜 区建设 成为一颗明珠 . 在保 这几年 . 由于连续实施西湖综合保护工程 , 西湖周边 的公 园景点 、 利益服从大局利益 . 使其效益达 到最大化 。 环湖绿地和部分农居点的基础设施都得到 了极大改善 但 当初 由于施 护的同时开发利用 , 2 - 3 西湖风景 名胜 区要认真 落实城市整体规划和景区保护性规划 工时间紧 . 部分地 区由于基础设施为早期建设 , 情况较 为复杂 . 在整治 要充分利用西湖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和东方 文化名 湖的宝贵资源 . 时并 没有得 到充分 、 合理地 设计和 规划 , 许 多地方 都是边 施工 、 边设 充分展示 西湖人文积 淀 . 积极推进公共 文化 计 .这些地方 的基础设施在刚投入使用 的几年里还没 有出现问题 , 但 着力挖掘西湖文化 内涵 . 积极 打造 “ 人文西湖 ” 。特 别是对于风景名 经不起时间的考验 如沿湖 的木栈道早 已全部翻修过 : 花港西门的停 服务 和文化创 意产业发展 , 应 该认真编 写规 划 . 好 的规 划才能使景 区的发 展实 车场 已经翻修过三次 : 乌龟潭的污水满溢问题至今得 不到有效解决等 胜区的保护利用 . 对 于西湖景 区要在大 的总体规划下认真 细致做好 各项子规 等 此外 , 西湖水源来 自几条溪流注人 . 在溪道上生活 的居 民都是把溪 现持续性 . 这些规划要依据 一定的法律条 件提 出规划条 件 . 由相应 资质 单位 水当作生 活用 水 . 并将 污水排人溪流 , 再 加上过度 开发地下水 , 致使西 划 . 最终政府 可以根据实 际情况 , 对规划进行优化筛选 , 使 得相 湖的水体 污染严重 , 超过 了景 区水体 的最 低要求 , 应该建 立相应 的处 来做规划 , 应 的子规划实施后对环境产生最小 的影响 .以保证规划 的科学性 、 实 理设施 , 对 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逐步完善 。 用性 , 并 能协调风景名胜 区保护 、 城市进程与环境 的共同发展 1 . 3西湖风景名胜区 内交通定位不合理 2 . 4 做大做强西湖风景名胜 区的财政 ,为西湖 的后续保 护提供 有 目前 . 西湖综保工程基本完成 . 但随着景区环境的改善 . 景区的交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

畅谈西湖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价值的完美结合经济学苗做提及西湖,一句句优美的诗句不断地闪现,“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美之如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这是我们首先在心里的对西湖的美好印象,并且也是西湖吸引人的一种自然人文价值的表现。
杭州西湖,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地方。
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旧称武林水也称西子湖。
具体说来,让我们在欣赏它美丽的风景的同时来畅谈一下它自然景观方面的价值。
第一,它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和康体娱乐价值等价值。
它三面环山,南北长约3.2千米,东西宽约2.8千米,面积约6.5平方千米。
碧水蓝天,湖裹山中,山屏湖外,湖和山相得益彰等;第二,在西湖区域内,景色类型丰富,密度较大,搭配协调,形成了一定规模的旅游资源。
湖区以苏堤和白堤的优美风光见称,苏堤和白堤横贯于西湖,把西湖分隔为西里湖,小南湖,岳湖,外湖和里湖五部分。
每当晨光初启,宿雾如烟,湖面腾起薄雾时,便出现"六桥烟柳"的优美风景,是钱塘十景之一。
绕湖一周近15千米。
西湖平均水深2.27米,水体容量约为1429万立方米。
湖中被孤山、白堤、苏堤、杨公堤分隔,按面积大小分别为外西湖、西里湖(又称“后西湖”或“后湖”)、北里湖(又称“里西湖”)、小南湖(又称“南湖”)及岳湖等五片水面,其中外西湖面积最大。
孤山是西湖中最大的天然岛屿,苏堤、白堤越过湖面,由此形成了“一山、二塔、三岛、三堤、五湖”的基本格局。
第三,西湖很多景色旅游品位和等级较高,特色明显,吸引力较大,让人过目不忘的景色比比皆是,比如位于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
长一公里的云栖竹径,两旁翠竹成荫,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与闹市相比,格外使人感到恰适轻松,爽心悦目。
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研究

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研究【摘要】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四季变化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本文通过研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四季不同的植物景观及其人文内涵,探讨了植物景观对人文内涵的影响。
春季植物景观以樱花和桃花为主,寓意新生和美好;夏季的绿荫和莲花展示了生机与清凉;秋季的红叶和菊花象征着丰收与成熟;冬季的梅花和松树体现了坚韧和坚持。
不同季节的植物景观与西湖的人文内涵相互映衬,共同构成了西湖独特的韵味。
本文探讨了植物景观与人文内涵之间的关系并展望了未来研究的方向。
通过对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自然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丰富人们对西湖的认识与体验。
【关键词】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人文内涵、研究、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影响、关系、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四季如春的气候使得这里的植物景观别具特色。
西湖周围植被丰富,古木参天、花草繁盛,每个季节都有独特的景色。
这些植物景观不仅仅美丽,更承载着深厚的人文内涵。
西湖周边许多古迹名胜都与植物有着密切的联系,如雷峰塔下的榕树、苏堤上的樱花、断桥残雪等,都成为西湖的标志性景观。
对于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西湖的历史文化,探寻植物与人类之间的紧密联系。
深入研究西湖四季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探讨杭州西湖四季特色植物景观及其人文内涵,通过对春、夏、秋、冬四季植物景观及人文内涵的分析,揭示其在不同季节表现下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
通过对四季植物景观对人文内涵的影响进行研究,探讨植物景观在塑造人文意义和传承地方文化方面的作用。
通过深入了解杭州西湖植物景观的特点和历史渊源,探讨其与地方文化传承的关系,为保护和传承杭州西湖的自然与人文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最终旨在为杭州西湖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文景观保护提供有益参考和建议。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1983.12.26•【字号】•【施行日期】1983.12.26•【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景区管理正文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条例(1983年12月26日浙江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西湖、名泉第三章文物、古迹第四章公园、风景点第五章山林、绿化第六章规划和管理第七章奖励与处罚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为了加强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管理,保存历史文化遗产,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发展旅游事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国务院批准的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范围东自松木场保出路转少年宫广场,经湖滨路、南山路至万松岭路以西;南自鼓楼、吴山,经凤山门,沿凤凰山路至白塔山,转钱塘江北岸至留芳岭以北;西自留芳岭、百子尖、竹竿山、九曲岭、石人岭,经龙门山、美人峰、北高峰、灵峰山至老和山等山脊线以东;北自老和山山脚浙江大学目前范围的南侧,经玉古路、浙大路,接曙光路至松木场保出路以南。
第三条西湖风景名胜区外围保护地带范围东自二堡起,经杭沪路、秋涛路东南侧钱塘江滨地区(包括闸口地区);南星桥、中山南路经清河坊,接河坊街转延安南路(规划线)、延安路,折转庆春路、武林路、教场路至环城西路一线的以西地区;北自天目山路、西溪路至留下镇以南地区;西自留下至转塘的留转路以东地区;南至钱塘江边(包括珊瑚沙)。
第四条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自然风貌、文物古迹、园林建筑、公共设施等,都必须严加保护。
西湖风景名胜区建筑物的风格、形式、体量、高度、色调,要与风景名胜区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协调。
外围保护地带建筑物的设计、布局,要与风景旅游城市的要求相适应,不得有碍西湖风景名胜区的观瞻。
第五条西湖风景名胜区内的农业生产布局、社队企业以及农村房屋的建设,均应服从西湖风景名胜区规划。
杭州西湖保护措施

杭州西湖保护措施
杭州西湖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之一,也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为了保护和维护西湖的独特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杭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强生态保护。
政府建立了完善的西湖生态系统监测网,定期对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政府还加大了西湖周边的绿化和植被覆盖力度,限制建设用地,保护植物物种多样性和自然栖息地。
此外,政府还禁止在湖中投放污水和垃圾,确保湖水的清澈和湖岸的整洁。
其次,推进环境治理。
为了减少空气和水污染对西湖的影响,政府加强了污染源的管控和治理。
投资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对流入西湖的污水进行处理,确保排放符合国家标准。
政府还推行了清洁能源利用政策,鼓励企业和居民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此外,加强文化保护。
西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政府重视对西湖文化遗产的保护。
政府开展了西湖文化遗产清理和修复工作,修复了古建筑、文物和碑刻等,恢复了西湖的历史风貌。
政府还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和传承西湖的文化传统和民俗。
最后,加强旅游管理。
政府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管理,通过加强旅游宣传和教育,提高游客对西湖生态保护的意识,倡导文明游览。
政府还加大对旅游企业的监管力度,规范经营行为,防止过度开发和商业化对西湖的破坏。
总之,杭州市政府通过加强生态保护、推进环境治理、加强文化保护和加强旅游管理等措施,致力于保护西湖的独特生态环境和文化价值。
这些措施的实施为西湖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问题分析及优化对策摘要:三2011年6月24日,在第35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西湖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国内唯一一处湖泊类文化景观遗产,自此西湖迎来一崭新的时代,走向了世界,同时,西湖的保护与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自古以其秀丽的湖光山色和众多的名胜古迹群闻名中外,它是人工与自然景观结合最为成功的案例。
在深厚的传统文化和造园艺术的影响下,持续以西湖山水创造景观,自唐代至今所形成的景观对中国乃至东亚等地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以"两堤三岛";的景观格局和题名景观"西湖十景";的影响最大。
生态系统具有为人类提供自然资源和生存环境的服务功能,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为了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重经济、轻环境,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对环境施压,使环境污染日益加剧,导致许多自然生态系统(海洋、湖泊、森林等)健康状况日益恶化,出现了一系列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如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土壤酸化,土地沙漠化,水体富营养化,有毒物质的生物富集等。
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退化,严重影响了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也影响了人类自身的发展。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使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它丰富了现代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并为生态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生态系统健康的研究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为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希望。
关键词:杭州;生态环境;问题;优化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构成和特点(一)生态环境的基本含义生态环境迄今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一般认为它包括两个层次的基本含义:一是要避免由于生态环境恶化与资源短缺经济环境构成威胁的基础上,以维护国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可持续经济发展环境支持能力;二是避免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和资源严重短缺造成环境难民和导致暴力,防止生态环境为地区稳定和环境问题的国家环境的威胁。
关于西湖的建议书

关于西湖的建议书尊敬的领导:我所在的西湖地区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作为中国优秀的旅游景点之一,西湖每年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和旅行者。
然而,由于一些管理不善和环境问题,西湖的发展和保护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升西湖的形象和吸引力,我特向您提出以下建议:一、加强生态环保西湖作为一座自然湖泊,应该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保护湖水的水质,我们应该加强湖泊周边的水质监测和管理工作。
建议设立更多的水质监测站点,并定期开展监测和评估。
同时,加强对湖泊周边环境的整治,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和废水的处理,确保湖水的清澈和健康。
另外,还应该加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
鼓励植物种植和湖水清理活动,增加湖泊的生态景观。
制定相关规定,限制人工修景,保持湖泊的自然风貌。
加强对湖泊周边的生态环境和野生动物的保护,禁止乱捕乱杀野生动物,保护生物多样性。
二、优化旅游设施西湖的旅游设施需要进一步优化和改造。
建议在湖畔地区增设更多的停车场和旅游服务设施,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便利。
增加更多的垃圾桶和公厕,保持湖畔的整洁和卫生。
优化旅游线路和交通组织,提供更多的观光交通工具,方便游客游览。
在景区建设上,建议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
选择环保材料和技术,打造绿色建筑和景区设施。
合理规划景区布局,保持景区与周边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
提供更多的游客休息区和观景平台,方便游客观赏西湖的美景。
三、推动文化传承西湖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胜区,应该加强对其文化遗产的传承和推广。
建议加大对传统文化活动的支持和宣传。
通过举办传统艺术表演、文化节庆活动等形式,让游客和居民更好地了解和体验西湖的独特文化。
同时,建议开设文化教育培训班,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西湖的历史和文化,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历史建筑和文物的保护。
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加强对历史建筑的修缮和保护工作。
开展文物鉴赏和保护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
四、加强管理和监督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对西湖的管理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 键 词: 风景园林; 西湖; 风景名胜; 持续发展; 整治
文章编号: 1000- 6664(2008)03- 0029- 10
中图分类号: TU 986
文献标志码: A
收稿日期: 2007- 10- 10; 修回日期: 2007- 12- 13
Abstra ct: The history of West La ke, Ha ngzhou, is a lso a history of continuous renova tion, a nd the la ke ha s been close to the idea l sta te of "ha rmony between huma n a nd the na ture" a fter efforts of ma ny genera tions. By reviewing the renova tion history of the la ke, the problems in the scenery resources protection of the la ke is a na lyzed. Ba sed on this a na lysis, the proposa l ba ckground, pra ctice content a nd results of the comprehensive protection project of the la ke in recent yea rs a re discussed, so a s to explore a protection a nd renova tion a pproa ch for the susta ina ble development of scenic a rea s. Key words: La ndsca pe Architecture; West La ke; Fa mous Scenic Sites; Susta ina ble Development; Renova tion
面图(整治前后对比)(杭州园林设计院提供) Figure 2. Mas ter plans of the s outhbound s cenic area of the Wes t Lake before and after the renovation (by Hangzhou Lands cape Des ign Ins titute) 图 3 南线整治工程改造前现状( 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提供) Figure 3. View of s outhbound s cenic area before the renovation project (by the Adminis trative Committee of Hangzhou Wes t Lake S cenic Res ort) 图 4- 1 南线景区整治后景观———张顺雕塑(周桦提供) Figure 4- 1. View of s outhbound s cenic area after the renovation project———the s tatue of Zhangs hun (by Zhou Hua) 图 4- 2 南线景区整治后景观———学士公园绿地(周桦提供) Figure 4- 2. View of s outhbound s cenic area after the renovation project———the Xues hi P ark (by Zhou Hua)
整治后西湖环湖沿线全面贯通, 以其良好的生态与 人文环境及开放和谐的游览秩序免费对外开放, 得到了 中外游客的广泛赞誉, 实现了西湖综合整治的目标。 4.1 南线景区整合建设
环 湖 南 线 地 区 是 西 湖 风 景 名 胜 区 中 环 境 容 量 大 、历
30 中国园林
杭州西湖环湖南线原状 杭州西湖环湖南线整合规划
自然与人文的交融
— ——探索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整治之路
The Blend of the Na ture a nd Huma nity— ——Exploring the Protection a nd Renova tion Approa ch for the Susta ina ble Development of West La ke Scenic Area , Hangzhou
西 湖 西 进 景 区
于谦祠
雷峰塔
万松书院
图 1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环湖整治位置图(杭州园林设计院提供) Figure 1. Locations of the Wes t Lake comprehens ive protection projects Des ign Ins titute)
(by Hangzhou Lands cape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实施之前西湖风景名胜区仍有大 量景源处于湮没之中, 造成游览活动分布不均衡。一方面 是大量游客集中于几个主要景点, 使这些景点在节假日 甚至平时都处于超负荷接待状态, 严重影响赏景审美; 另 一方面是价值较高的西湖山区风景资源尚未得到充分挖 掘利用, 不能合理有效疏散游客。 2.3 基础设施不完善直接影响西湖水质和景区环境质量
4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主要内容
西 湖 综 合 保 护 工 程 的 目 标 就 是 围 绕“ 申 遗 ”要 求 , 坚 持积极保护方针, 立足于保护, 着力解决环境生态保护和 西湖水质的改善问题; 通过多种手段减少风景区内建筑 量和人口数量, 提高保留原来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 平;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和自然资源, 建设游览景点, 扩大游览范围与内容。
中国园林 29
总磷 、总 氮 等关 键 指 标超 标 , 达 不到 风 景 湖泊 3 类 水 体的 要 求 。 西 湖 周 边 废 弃 的 农 田 、鱼 塘 , 废 弃 闲 置 的 民 房 、厂 房、临时搭建及随意堆砌的生活设施成为影响西湖水质 的污染源, 对整体景观造成极大的破坏。另外, 片面满足 交通 需 求 而把 停 车 场、道 路 盲 目引 入 风 景核 心 景 区 , 加 重 了景区的环境压力。
在世界历史上, 泻湖的命运大多是走向消亡, 但是杭 州西湖却保留至今, 影响着杭州的城市发展, 这与历代对 西湖的保护和治理是分不开的。
1 西湖历代整治回顾
杭州西湖从形成之日起至近代, 历史上经历了近 23 次大规模的保护与治理。唐代诗人白居易任杭州刺史, 在 杭 3 年 , 大 力整 治 西 湖, 建 水 闸 、筑堤 塘 , 成 为治 理 西 湖的 先驱者, 还写下了许多赞美西湖美丽景色的诗篇, 五代吴 越国大规模建设整治西湖, 疏浚西湖, 设置日常浚湖的 “撩 湖兵 ”, 疏 通 涌金 池 , 将 西湖 水 引 入城 中 。北 宋时 期 苏 东坡任杭州知州, 动员 20 万人疏浚西湖, 挖出的淤泥在 湖中 堆 成长 堤— ——苏 堤 , 将 西湖 的 泱 泱绿 水 分 成 了 东 西
2 西湖风景资源保护面临的问题
2.1 风景名胜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 西湖风景名胜区土地组 成 中平 坦 土 地仅 占 23% 左
右, 其余为山林和水系, 土地的珍稀性十分明显, 但在西 湖风景名胜区最宝贵的约 13km 2 平坦土地 中 , 与 风景 名 胜无关的机关企事业及文教卫生单位却有百余家、居住 人口近 6 万 人 , 单 位、居 住 用 地侵 占 风 景资 源 的 现象 时 有 发生。综合保护工程实施前, 仅湖西区域就汇聚了乡镇企 业 60 多家, 常住人口 4 915 人, 非常住人口近 5 000 人。 过多的单位和居住人口造成景区人口过饱和膨胀、景区 建筑过密, 直接损害风景名胜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 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2.2 游览分布不均衡的矛盾突出
西湖作为泻湖, 西部流向湖中的 4 条主要溪流是湖 水的主要来源。但是由于基础设施不配套, 这 4 条主要溪 流却 被 当地 居 民 当成 生 活 、生产 水 源 : 大量 开 采 使用 地 下 水; 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溪涧、流入湖中。这些人为因 素使西湖所担负的生态负荷达到了极限。近几年, 西湖虽 经彻底疏浚, 但由于污染不断, 致使湖水透明度仍很低,
杨小茹 YANG Xia o- ru
摘 要: 杭州西湖的历史是一部不断治理的历史, 西湖延续至今, 经历了数代人的努力, 日臻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回顾西湖
整治的历史, 剖析当前西湖风景资源保护所面临的问题,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近 几年西湖综合保护工程的背景、实践内容和所取得的成
效, 以探索一条风景名胜区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整治之路。
杭州西湖是一泻湖, 1 800 多年以前的秦汉时期钱塘 江湾的一部分逐渐冲积为沙洲, 遂形成西湖。自形成之日 起, 西湖就与杭州城相伴而生, 和谐共存, 其唇齿相依的 关系一直延续至今, 历来是杭州城市兴盛的依托。秀美的 西湖 自 然 与人 文 完 全交 融 , 达 到“天 人 合 一”的 理 想 境界 , 她宛若一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低丘与城市之间。
3 西湖综合保护工程提出的背景
针对西湖目前存在的诸多困扰风景区保护与发展的 问题以及建设部对风景名胜资源保护的要求, 西湖的保 护和综合整治工作显得越来越迫切。
2001 年 萧 山 、余 杭 撤 市 设 区 , 使 杭 州 市 区 面 积 扩 大 到 3 068km 2, 解决了一直困扰杭州的城市保护与发展的 矛盾, 为西湖的综合保护整治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城市建 设重心向钱塘江两岸转移, 腾出了更多的城市空间, 降低 了老城区的人口密度和建筑密度。另外, 20 世纪 90 年代 末到 21 世纪初, 西湖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的步伐和节 奏也进一步加快, 对西湖的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
2 个部分, 并写下大量赞美西湖风景的诗篇, 使西湖名声 日盛。明代杨孟瑛任杭州知州, 他力排众议, 几经曲折, 兴 工浚 湖 , 拆 毁田 荡 近 234hm 2, 使苏 堤 以 西至 洪 春 桥、茅 家 埠一带尽为湖面, 淤泥堆起了一条杨公堤, 堤上架六桥, 和 苏 堤 六桥 遥 相 呼应 。 弘 治 以 后( 1503 年) , 西 湖 又 经 历 了几 次 疏 浚, 挖 出 的 湖泥 拓 展 和堆 筑 湖 中的 湖 心 亭、三 潭 印月 2 个岛屿。1800 年, 阮元为浙江巡抚, 疏浚西湖, 在 湖 中 堆 起了 第 三 岛— ——阮 公墩 。现 代 西湖 轮 廓 至此 基 本 形成。近代, 从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的 50 多年中, 西 湖又经过了多次大规模的整治疏浚, 湖水深度从 0.55m 加深到 1.50m 左右。1986 年引水工程竣工, 引钱塘江水 入西湖, 使西湖水源不足的困境得到解决, 水体富营养化 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2000 年政府投入巨资对西湖进行 机械化清淤, 西湖水质得到更为明显的改善[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