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总产值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研究
我国三次产业的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研究

定律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虽然 我 国 经济 不 断增 长 , 我 国 但
模型对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因果关系及其就业交 叉弹性进行 了实证分析 , 为政府在全球金 融危机下 解决 就业 问题提 供政 策依 据 以制定适 宜 的政 策 。
作 者 简 介 : 晓 荚 , , 南 衡 阳人 , 南工 学院经 济管 理 系副教 授 、 士 , 研 究 方向 : 力 资本投 资 、 力 资本 与 区域经 济增 长 。 刘 女 湖 湖 硕 主要 人 人
41
l7 9 8
3 4 65
12 14 O 8 7 5
82 7 2. 3 O 6 0. 9 8 .9 4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号 :0 9— 6 5 2 1 )5— 0 1— 4 10 30 (0 1 0 0 4 0
就业 是 民生 之 本 , 定 之基 。就 业 问题 解 决 的 稳
好坏 , 直接 关 系到人 民的 切身 利 益 。 当前 , 全球 金 融
危机 的影 响 还 在 不 断 深 化 , 国经 济 增 长 下 行 压 力 我
业的吸 纳 能力 有限 , 对 第三 产业 的就 业增 长有很 强 的促 进 作 用 ; 但 第三 产业对 就 业具有很 强吸 纳能 力 , 是拓 宽
就 业 渠道 的 良好 途径 。
关键 词 : 业 结构 ; 产 就业 ; 因果 检验 ; 业弹性 ; 业 交叉弹性 就 就
中 图分类 号 :2 F
产总值 G P和总就业人数 L 第 i D , 产业产值 G P 和 Di
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分析

产业经济学作业(三大产业劳动力比例分析)姓名:博峰学号:20081251111班级:经济学08指导老师:郭小年老师三大产业劳动力人数比例分析年份经济活动就业人员构成 (合计=100) 人口(万人)(万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1952 21106 20729 17317 1531 1881 83.5 7.4 9.1 1957 23971 23771 19309 2142 2320 81.2 9.0 9.8 1962 25910 21276 2059 2575 82.1 8.0 9.9 1965 28670 23396 2408 2866 81.6 8.4 10.0 1970 34432 27811 3518 3103 80.8 10.2 9.0 1975 38168 29456 5152 3560 77.2 13.5 9.3 1978 40682 40152 28318 6945 4890 70.5 17.3 12.2 1979 41592 41024 28634 7214 5177 69.8 17.6 12.6 1980 42903 42361 29122 7707 5532 68.7 18.2 13.1 1981 44165 43725 29777 8003 5945 68.1 18.3 13.6 1982 45674 45295 30859 8346 6090 68.1 18.4 13.5 1983 46707 46436 31151 8679 6606 67.1 18.7 14.2 1984 48433 48197 30868 9590 7739 64.0 19.9 16.1 1985 50112 49873 31130 10384 8359 62.4 20.8 16.8 1986 51546 51282 31254 11216 8811 60.9 21.9 17.2 1987 53060 52783 31663 11726 9395 60.0 22.2 17.8 1988 54630 54334 32249 12152 9933 59.3 22.4 18.3 1989 55707 55329 33225 11976 10129 60.1 21.6 18.3 1990 65323 64749 38914 13856 11979 60.1 21.4 18.5 1991 66091 65491 39098 14015 12378 59.7 21.4 18.9 1992 66782 66152 38699 14355 13098 58.5 21.7 19.8 1993 67468 66808 37680 14965 14163 56.4 22.4 21.2 1994 68135 67455 36628 15312 15515 54.3 22.7 23.0 1995 68855 68065 35530 15655 16880 52.2 23.0 24.8 1996 69765 68950 34820 16203 17927 50.5 23.5 26.0 1997 70800 69820 34840 16547 18432 49.9 23.7 26.4 1998 72087 70637 35177 16600 18860 49.8 23.5 26.7 1999 72791 71394 35768 16421 19205 50.1 23.0 26.92000 73992 72085 36043 16219 19823 50.0 22.5 27.5 2001 74432 73025 36513 16284 20228 50.0 22.3 27.7 2002 75360 73740 36870 15780 21090 50.0 21.428.6 2003 76075 74432 36546 16077 21809 49.1 21.6 29.3 2004 76823 75200 35269 16920 23011 46.9 22.5 30.6 2005 77877 75825 33970 18084 23771 44.8 23.8 31.4 2006 78244 76400 32561 19225 24614 42.6 25.2 32.2 2007 78645 76990 31444 20629 24917 40.8 26.8 32.4 2008 79243 77480 30654 21109 25717 39.6 27.2 33.2 20097981277995 29708216842660338.127.834.1三大产业中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从以上的数据及图表可以看出:○1我国的就业人员从1952年到1989年有较快的增长,而1989年到1990年有一个急速的增长(这可能与89年那些政策有关,如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后国民经济治理整顿工作重新提上日程),而后又趋于较快的增长。
四川省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因素分析

四川省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因素分析姓名:高燕专业:会计学学号:201101111619指导教师:***博士四川省产业产值与就业人数关系的因素分析摘要:四川省是农业人口大省,且四川省在中国西部十二省中的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前列水平。
为了能够很好地反映就业人数与产业产值之间的关系,本文运用了EVIEWS软件对其1991年-2009年的数据进行数据分析,并假设未来三年的就业人数,预测了2010年、2011年以及2012年的四川省产业产值的变动情况。
关键字:产业产值就业人数因素分析一.理论依据:GDP 值由三大产业产值构成,而每一产业的产值对于GDP 的带动作用均不相同,在每一产业中,就业大军的力量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就业人员流向哪一产业领域,说明这一产业对于今后GDP 的发展趋势影响较深,往往能促进经济的发展。
问题的提出:二.数据来源与变量的选取本文的基础数据是四川省1991年至2009年的三产产业产值和三产就业人数,数据来源于2009年四川省统计年鉴。
用(i=1,2,3)表示三产的产值,(i=1,2,3)表示三产的就业人数,G 表示四川省地区总产值,L 表示四川省总就业人数,所有变量的初始数据见表1。
表1 四川省三次产业产值和就业人数产值单位:亿元,就业人数单位:万人注:数据来源于《2009年四川省统计年鉴》年份 G G1 G2 G3 L L1 L2 L3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1016.31 1177.27 1486.08 2001.41 2443.21 2871.65 3241.47 3474.09 3649.12 3928.2 4293.5 4725.01 5333.09 6379.63 7385.11 8690.24 10562.39 12601.63 14151.28339 372.04 449.38 597.37 662.46 770.02 880.28 912.24 926.03 945.58 981.68 1047.95 1128.61 1379.92 1481.14 1595.48 2032.00 2216.15 2240.61376.48 441.57 580.38 782.77 980.91 1156.01 1265.32 1324.01 1349.63 1433.11 1572.01 1733.38 2014.8 2493.17 3067.23 3775.14 4648.79 5823.39 6711.87300.83 363.66 456.32 621.27 799.84 945.62 1095.87 1237.84 1373.46 1549.51 1739.81 1943.68 2189.68 2506.54 2836.74 3319.62 3881.60 4561.69 5198.804425.1 4521.2 4556.8 4587.9 4619.1 4627.2 4641.2 4651.4 4654.3 4658.4 4664.8 4667.6 4683.5 4691 4702 4715 4731.10 4740.00 4756.623190.83 3200.21 3108.06 3037.47 2983.94 2875.86 2872.41 2824.4 2747.08 2643.35 2595.84 2517.48 2482.8 2445.7 2421.5 2306.9 2266.22 2186.18 2144.13602.81 636.79 709.98 728.46 752.91 772.74 780.44 786.09 800.54 871.12 867.65 896.18 906.7 916 926.3 946 1065.71 1108.32 1141.59631.46 684.2 738.76 821.97 882.25 978.6 988.35 1040.91 1106.68 1143.93 1201.31 1253.94 1294 1329.3 1354.2 1462.1 1399.15 1445.50 1470.90三.问题的提出:四川省位于西部地区,但相对于西部其他省份来说,四川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处于前列地位。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国内生产总值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变化
01
上升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消费升级,第三产业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
重持续上升。
02
服务业快速发展
第三产业以服务业为主,包括金融、教育、医疗、文化等领域,这些行
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03
创新驱动发展
第三产业中的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产业不断涌现,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
计算等将迎来快速发展期,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绿色低碳发展
03
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绿色低碳产业将迎来发展机
遇,推动经济实现绿色转型。
对策建议提
优化产业布局
加强创新驱动
政府应引导和支持各地区根据资源禀赋和 比较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各具特色 的产业集群和产业链。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推动产业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转变 。
数据来源与说明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各省市统计局等官方发布的年度统计数据,包 括GDP、三次产业产值等数据。
数据说明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值占 GDP的比重,是反映经济结构的重要指标。本文采用的数据 均为官方发布的权威数据,经过严格的数据清洗和整理,确 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服务业政策
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服务业创新发展,提升服务 水平。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 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优化产业布局
引导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促进区域协调 发展。
提高产业附加值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增加产品附加值。
推进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对三次产业推动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与就业情况分析

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 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提高经济质量和效益。
PART 2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影响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的变化趋势
2010-2020年 间,第三产业就 业人数持续增长
2015年后,第 三产业就业人数 增速加快
2020年,第三 产业就业人数占 比超过第一产业
第三产业成为吸 纳就业的主要领 域,对就业的贡 献率逐年提高
第三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趋势
服务业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占比持续上升 信息技术、金融业等新兴产业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传统制造业就业比重下降,转型升级压力加大 农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劳动力转移趋势明显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
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大 量的就业机会
第三产业对就业的贡献超 过第一、第二产业
优化营商环境
减少行政干预, 发挥市场在资源 配置中的决定性 作用。
降低企业税费负 担,激发市场主 体活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 护,鼓励创新创 造。
优化审批流程, 提高政务服务效 率。
推进创新驱动发展
加大对第三产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优化创新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 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完善创新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提高人才素质和创新能力
高质量发展阶段:近年来,中国第三产业在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 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创造 更多的就业机会,缓解就业 压力。
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满足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经济增长 的重要动力,对国民经济的 贡献逐年增加。
就业数据分析情况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为全面了解当前就业市场的状况,本报告通过对就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旨在为政府、企业和求职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报告将从就业人数、行业分布、地区差异、学历层次、就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就业人数分析1. 就业人数总体情况近年来,我国就业人数持续增长,2019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截至2020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3.61%,同比下降0.11个百分点。
尽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我国就业市场仍保持了稳定。
2. 不同行业就业人数变化从行业分布来看,第一产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第二产业就业人数波动较大,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稳步上升。
其中,第三产业已成为吸纳就业的主力军。
三、行业分布分析1. 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最高近年来,我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比重逐年上升。
2019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占比达到46.3%,较2018年提高1.6个百分点。
2. 重点行业就业情况(1)制造业: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就业人数占比稳定在20%左右。
近年来,制造业就业人数略有下降,但整体就业形势较好。
(2)服务业:服务业就业人数增长迅速,已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领域。
其中,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等就业人数增长较快。
(3)信息技术产业: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产业就业人数持续增长,成为就业市场的热点。
四、地区差异分析1. 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从地区分布来看,东部地区就业人数最多,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少。
东部地区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集聚效应,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2. 中西部地区就业压力较大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导致就业压力较大。
为缓解这一问题,国家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基础设施投资、推进产业转移等。
五、学历层次分析1. 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分析

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特点分析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但是,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的产业结构仍需调整,就业结构变动滞后于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较弱,这些都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的制约因素。
标签: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比较劳动生产率经济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持续优化。
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第二产业增长快速,第三产业突破以商贸、餐饮为主的单一发展格局,加速了金融、保险、研发、咨询等行业的发展。
与此同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就业比重增长缓慢,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增长速度高于第二产业的增长速度。
总体上看来我国产业结构在保持二、三、一型基础上不断的优化。
但是,无论从静态还是动态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许多问题仍然存在。
一、产业结构仍需优化到2007年底,从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产值来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8910亿元,占GDP比重为11.7%;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81亿元,占GDP比重为49.2%;第三产业增加值96328亿元,占GDP比重为39.1%。
表明我国的国民经济还比较过分地依赖农业,而服务业相当落后。
在发达国家GDP构成中,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一般不超过5%,第二产业一般不超过30%,而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却是最大的,一般为65%以上。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一二三次产业之间的结构还不太合理,第二产业占的比重偏大,而第三产业占的比重偏小,产业结构仍有优化的空间。
第一产业由于生产技术管理方面没有通过工业化而得到充分的改造,因而在产业结构上和就业结构上存在物质技术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率很低、农业占用劳动力很大等问题;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2005年只有40.3%,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性存在也导致了就业结构的调整受到限制。
在就业结构中,有44.8%的劳动力集中在农业领域,所占比重过高,而服务业就业比重明显偏低,只有31.4%,表明我国的就业结构也很不合理。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

最近十年我国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与就业结构的变化一、三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
首先来看汇总得出的产值结构与就业结构表
我们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三个产业产值占GDP 的比例,得到以下的表
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做出三次产业变化的柱形图,如图所示
三次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
从图形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在逐年下降,第二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大致比较平稳,第三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则在逐渐增加,甚至出现了追平第二产业的趋势,说明我国的第三产业在迅速地发展。
我们再看三次产业近十年来的产值变化情况,对三次产业的产值进行纵向比较,如下图所示纵轴是三次产业的产值,以亿元为单位,横轴为年份。
由此图我们可以看到三次产业部门都在不断发展。
产值逐年增加,但是第一产业总体增长较慢,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则较为迅速,且呈现出非线性的增长,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在飞速进步,而第一产业部门的发展速度的较慢,由于第一次产业的产值占GDP的比重逐年下降,因此其增长率要慢于GDP增速,第一产业在逐渐萎缩。
二、三次产业就业结构的变化
就业结构表
根据以上数据做出多元环形图,如下所示
由内而外分别是2001年-2012年的数据
由此图可知,第一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减少,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员在不断增多,且第二产业人员的增加要快于第三产业,由下图我们可以看到更加清晰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在迅速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人口在不断上升,且增加速度相似在2011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口超过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也在不断增长,预期在我国第二产业不断发展的情况,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将进一步减少,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或将超过第一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内总产值与第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内总产值呈快速增长趋势,国内总产值受诸多因素影响,其中就业人数是重要因素。
国内总产值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了很大比重,也是发展最快前景最好,最有潜力和提升空间的经济组成部分。
经过从国家统计局取数研究分析证实,第二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与国内总产值成正相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分别与国内总产值呈线性关系,两个产业人数相关性很小,可以根据总产值的增长变化趋势合理分配人力资源,达到人才的优化配置,最大化的发挥人才的作用,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步伐,平衡合理的经济增长。
关键字总产值就业人数显著性第三产业第二产业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in the tertiary industry in research
Summary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our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domestic output increase rapidly, by many factors affect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were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domestic output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a large proportion, it is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greatest potential and promote economic components of space. The past from the state statistics bureau for several research and analysis confirmed that thesecond and third industry employment and output are related to domestic the second industry and the tertiary industry, the number of domestic output and employment are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industries in a small number of relevance to the growth of output trends distribution of manpower resources to achieve the maximization, optimize distribution of the people, to speed up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equitable economic growth. Balance
Key words total employment in sexual the second industry the third industry
1.问题的提出
我国是人口大国,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如何更好的调整就业人员的劳动资本结构显得更为突出,因此研究国内总产值与三大产业就业人数有特殊意义。
而第一产业为农林牧副渔业,这些行业的特点就是边际劳动力收益几乎为零,大量的人力作业才带来经济的小幅增长。
总产值是统计学名词时期指标(月、季、年),是指物质生产部门的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反映物质
生产部门生产经营活动的价值成果。
换句话说,总产值就是劳动成果的价值量表现,总产值亦称“生产总值”,是生产单位、生产部门、地区或整个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产品的价值。
综合反映一定范围内的生产总规模的指标。
分行业来看,有些行业的总产值与总产出的概念是一致的,如农业总产出等于农业总产值;建筑业总产出就是建筑业总产值;运输邮电业总产出就是运输邮电业总产值;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出与批发零售贸易业和餐饮业总产值基本相当。
基于我国的国情应该从调整就业人数结构着手进行优化组合,保持经济稳定又快又好的发展,从中国统计局的统计年鉴调查可知这些方面的资料完整、真实,有利于该问题的研究。
2.经济学理论
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
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
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
而国内总产值则主要由这三个产业的产值组成,人力资源是根本,就业人数与总产值存在重要关系。
搜集的1978-2008年30年数据如下:
国内总产值单位为亿元,产业人数单位是万元,
年份
3.建立模型
3.1定义变量
被解释变量Y代表国内总产值,解释变量X1、X2分别代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从业人数,u为随机扰动项。
3.2模型的建立
Y=β1+β2X1+β3X2+ u
4.模型检验
4.1经济意义检验
总产值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线性模型检验符合经济学规律。
4.2统计意义和计量经济学意义检验
4.2.1Y对X1检验
T检验中,T值为9.057842,显著不为0,F检验值为82.04451,拟合优度为0.901147,明显接近1,拟合优度很好,符合检验要求。
4.2.2Y对X2检验
此检验中,T值为10.09322,F检验值为101.8732,拟合优度为0.918826,接近1,拟合很好,符合要求。
4.2.3Y对X1、X2检验
从下图回归结果可以看出,X1、X2同时为零的概率为0.000000,因此认为不会同时为零,F检验值为101.8732,符合检验。
拟合优度为0.979562,说明该直线对原始数据拟合较好;T值显著大于1.697,F值查表为4.18,计算得出显著大于4.18,D-W统计表,N为29,K=2,得下限临界值1.27,由D-W=0.957600,小于1.27,可知随机误差项存在一阶正序列相关。
进行正序列相关检验的处理,用广义差分法计算后,
yt=35.67907-467852.6xt
R2=0.9556 F=191.7118 DW=1.6811
不存在序列相关性,符合计量经济学意义的检验。
4.2.4散点图
散点图可直观的看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和关系,是计量经济学检验的重要步骤和有效方法,通过观察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的增减变化可分析出是否呈线性关系,以及线性关系是否明显,通过观察研究下面散点图可知Y与X1、X2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支持上面结果,符合检验。
5.结论
结果表明,经济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作用是直接的,研究中经过差分消除了正序列相关的影响,研究结果具有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为现实操作提供有效合理的科学根据。
总产值的增长明显受到各产业就业人数的影响,第二产业大于第三产业的影响程度,因此应当加强对第二产业就业人数的控制,使第二产业在促进国内总产值快速增长,宏观调配两产业就业人数比重结构,加快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 蔡彬彬.分工与就业: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分析框架.教学与研究[J].2004(4)
2. 刘涛.中国第三产业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经济管理[J].2006(2)
3. 马晓河,赵淑芳.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转换及其评价[J].2008(6)
4. 周建章.工业与劳动力增长的关系实证分析.热点坊.[J]2010.11期
5. 黎维瑞.郭虎子.地区就业率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分析.商业时代[J]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