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对照版

合集下载

争座位帖原文及译文

争座位帖原文及译文

争座位帖原文及译文原文:Hey there, it’s me again. You know, the person who always seems to be standing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because everyone else is too busy pretending they’re invisible while sitting down. I’ve got a proposal for all you seat hogs out there: How about we switch things up?You stand for your commute and give us non-seat havers a chance to relax for once.Think about it – you get a bit of exercise, we get to sit down. It’s a win-win situation, right?So next time you’re on the bus or train, take a look around. If you see someone who looks like they could use a seat, offer yours up. You’ll feel good about being kind to someone else and maybe even get a little workout in at the same time.译文:嗨,我又来了。

你们知道的,就是那个总是被迫站在公共交通中的人,因为其他人都太忙着假装自己看不见而坐着。

我有一个提议给所有占座位的人:我们换换吧。

你们站着上下班,让没有座位的人有一次休息的机会。

想想看——你们可以得到一些锻炼,我们可以坐下来。

颜真聊《争座位帖》赏析

颜真聊《争座位帖》赏析

颜真聊《争座位帖》赏析《争座位帖》,是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之一,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称“平原三稿”,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篇书信草稿,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该年颜真卿56岁,书《祭侄文稿》后6年,正当其书法艺术炉火纯青之时。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之一,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称“平原三稿”,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篇书信草稿,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十一月,该年颜真卿56岁,书《祭侄文稿》后6年,正当其书法艺术炉火纯青之时。

颜真卿的行书在师法张旭的基础上融入篆籀笔法,圆转遒劲,在“二王”之外别树新风,历来受到书史的推崇,几无异议。

而《争座位帖》是颜氏行书中的杰作,与《祭侄文稿》一样,无意于书而笔下龙蛇随胸中波澜奔涌而出,烂然成篇,字字珠玑。

苏东坡说此帖“比公他书尤为奇特,信手自然,动有姿态,乃知瓦注贤于黄金,虽公犹未免也。

”连对颜书颇有微词的米芾也认为:“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二人的评论均看重此帖出于自然,不假修饰。

作者在激愤的情绪驱动下奋笔疾书,且是草稿之作,绝不会刻意去安排点画章法、姿态布局,并且肆意涂改,满纸狼藉,然而恰在这不经意之间,正是书家功力最真实的体现。

清代书法理论家阮元的形容最为贴切:“《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

”中国的书法品评,向来有“以人论书”的传统。

朱和羹《临池心解》云:“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品下者,虽激昂顿挫,俨然可观,而纵横刚暴,未免流露楮外。

”人们欣赏一幅书法作品,必然有一种先入为主的态度,不管这种态度是否合理,这既是一种传统,又是一种正常的心理。

我们在欣赏《争座位帖》的时候也会有这个问题,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经典书家的经典作品,同时,颜真卿又是以忠义正直著称的一代名臣,在这样一幅笼罩着巨大光环的杰作面前,我们怎能不肃然起敬呢?也许,敬畏的心理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内容,发现其中更多的精彩之处,在学习与欣赏中提高自己的审美眼光和人格境界。

《爭坐位帖》

《爭坐位帖》

《爭坐位帖》
《争座位帖》,又名《论座帖》《争座位稿》《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年)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是颜真卿行草书6法的代表作,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书法从成熟的时候起,继承与发展的人都是士大夫阶层的文人,到了当代,却有一些人提出“书法要为群众服务”,殊不知,要想看懂真正的书法需要具备足够的国学修养,和一定的笔墨基础。

倘若没有这些知识作为铺垫,那么普通人对于书法的审美只能停留在了欣赏“美术字”与(真)“丑书”“江湖体”的范畴当中了。

很多人对于自己认为并不好看的字统一称之为“丑书”,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经典,被无数人终其一生的临摹,究竟好在哪里呢?怎么就用“丑书”一言以蔽之呢。

颜鲁公《争座位帖》(善本掌故)

颜鲁公《争座位帖》(善本掌故)

颜鲁公《争座位帖》(善本掌故)卢芳玉《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11月25日第11 版)颜真卿(709-785),又称“颜鲁公”。

其楷书作品《多宝塔碑》、《颜勤礼碑》、《自书告身帖》等,无一不是后人临习的楷模。

行草书墨迹最著名的莫过“颜氏三稿”——《祭侄文稿》、《告伯父文稿》和《争座位稿》,三稿中尤以《争座位稿》为最。

《争座位稿》又名《论座帖》、《争座位帖》、《与郭仆射书》,为唐广德二年(764)十一月颜真卿致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信函,信中,颜真卿直指郭英乂于安福寺兴道会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致其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字里行间洋溢着的忠义之气令人肃然起敬。

这也是此帖流传千古的一个原因。

原稿用唐畿县狱状磓熟纸写就,共七页,秃笔书,有夹行小注和勾改痕迹。

此稿本墨迹宋时藏于长安安师文处,安氏据以摹勒刻石,后安家兄弟异爨,将真迹一剖为二,其后又辗转进入内府,自此再无下落,不知所终。

惟其刻石今尚存西安碑林,世称“关中本”、“陕刻本”。

好事者因以该本为底本反复翻刻,翻本众多,良莠不齐。

世以原刻本为重,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国家图书馆馆藏为其中之一。

国家图书馆藏此宋拓本一册,为梁启超旧藏,宋元明何人收藏已无从考,清初为程瑶田家藏,后归吴荣光,后再归海山仙馆主人潘仕成,清末民初归梁启超饮冰室,再归庞芝阁,最后入藏国家图书馆。

外签为梁启超乙丑正月正书所题:“程易畴吴荷屋旧藏宋拓争座位帖,今归饮冰室。

”钤“饮冰室”小椭圆印。

内签为潘仕成正书“宋拓颜鲁公争座位帖,潘氏海山仙馆珍藏”,有程瑶田、翁方纲、梁启超墨跋及郑孝胥题记。

钤“程氏瑶田”、“吴氏荷屋平生真赏”、“海山仙馆主人”、“饮冰室”、“庞芝阁金石文字记”等印。

苏轼云:“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画至吴道子,书至颜鲁公,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是对颜书的最高评价。

颜书对后世书法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以后很多名家,都从颜真卿变法中汲取经验获得成功的。

《争座位帖》释文

《争座位帖》释文

《争座位帖》释文
《争座位帖》,是颜真卿行书代表作之一,与《祭侄文稿》《祭伯父文稿》合称“平原三稿”,在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争座位帖》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谓不朽。

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

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

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

译文:
人的最高修为是立德,其次是立功,这才叫不朽。

皇帝身边的各位大臣,是百官的师长,各路诸侯及王爷,是为人臣子的最高地位了。

现在仆射即有不朽的功业,又位于人臣极地,才学及功绩都是极高的。

挫败了史思明的叛军,回绝了回纥人的无理要求,所以你的人像被画在凌烟阁内,姓名记于太室内。

艺术鉴赏:
1、《争座位帖》不少笔意是从颜书楷体演化而来,写得更为疾速,更为放逸,书风跌宕浪漫,全以中锋用笔,气足意满,杀纸之气溢于纸外,似乎天地之间贯
穿着股豪迈的正义力量,无坚不摧。

虽是信手写来,但笔笔之中气韵饱满,静动有态,大小参差。

以直笔为主,浑厚藏拙,质朴苍劲,奇伟秀拔,笔势纵横,笔力矫健,笔锋雄劲爽利。

2、《争座位帖》以行书为体,草书辅之。

结字是正书中快写纵逸,以笔势的婉健流动为契机来发行、草之变,既富飞动诡形异状之态,又不失有凝重劲拔的神韵。

3、从章法上看,《争座位帖》通篇构成了自然叠嶂、雄逸茂畅、舒和烂漫的心灵图画,一派天机之中,凛冽正义的精神凸出。

使人从中可以体味出,颜真卿刚强耿直、朴素敦厚的性格。

颜真卿《争座位帖》震魂慑魄的行草书巨卷交响

颜真卿《争座位帖》震魂慑魄的行草书巨卷交响

震魂慑魄的行草书巨卷交响──颜真卿《争座位帖》评析(作者:崔学路)历代书法中。

最接近“人心本田”、“书为心迹”的行草书巨卷,当首推唐代书法巨宗--颜真卿的行草书稿《争座位帖》了。

此帖系颜真卿与尚书右仆射、定襄郡王郭英乂的书信手稿。

传有七纸,约64行。

信中直言指谪郭英乂在两次隆重的集hui上藐视礼仪,谄媚宦官鱼朝恩,以致礼遇高于六部尚书之事,抬高宦官的座次。

为此颜真卿引历代及唐代成规抗争之,写下此长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鱼朝恩在当时是一个大权在握、骄横跋扈、朝野侧目的人物,颜真卿的斥责打击了他的嚣张气焰,所以世人称此书稿为《争座位帖》。

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的作品,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气势充沛,劲挺豁达,字里行间横溢着粲然忠义之气,显示了颜真卿刚强耿直、朴实敦厚的性格。

迄今一千余年,读之莫不令人肃然起敬。

米芾在《书史》中说:“《争座位帖》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

字相连属,诡异飞动得於意外。

”“此帖在颜最为杰思,想其忠义愤发,顿挫郁屈,意不在字,天真罄露在于此书。

”此帖本是一篇草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纸郁勃之气横溢,成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入行草最佳范本之列。

苏轼曾于北宋长安氏处见真迹赞曰:“此比公他书犹为奇特,信手自书,动有姿态。

”此帖原为北宋长安安师文旧物,曾刻以传世。

后安氏兄弟析居家财,真迹一剖为二。

其后又进入内府,不复外见。

内府亦辗转不知所终,遂世无见真迹者。

原迹已佚。

而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其刻石今存西安碑林第二室,方形竖刻,107.5×69.5厘米,分上下二截书,各36行。

此刻石世称“关中本”、“陕刻本”。

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

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

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

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帖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局部)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局部)释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邢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寓书於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诸上座帖_文言文翻译

诸上座帖_文言文翻译

《诸上座帖》者,唐颜真卿所书也。

真卿,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也。

性刚毅,善草隶,尤工楷书。

此帖之作,乃真卿应召为诸上座所书。

诸上座,谓当时朝中显贵,真卿以书法显名,故得此美誉。

帖中字迹,笔力遒劲,气势恢宏。

首二字“诸上”,遒劲有力,似雷霆万钧之势,令人心悦诚服。

以下诸字,各具神韵,如“座”字,笔画流畅,如同飞鸟掠过天际,令人赞叹不已。

真卿用笔,或如游龙戏水,或如猛虎下山,变化无穷,妙趣横生。

真卿书法,独具匠心,既继承古人之法,又不拘泥于旧规。

其笔法灵活多变,结体严谨,气势磅礴。

观其字,如见其人,真卿之刚毅、豪放,跃然纸上。

此帖之中,真卿将楷书之美发挥到极致,使后人叹为观止。

帖中“上座”二字,尤为精彩。

上座,乃佛教用语,指高僧大德之座位。

真卿以楷书书写,字体庄重,显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其笔锋有力,如刀刻石碑,使人感受到一种威严之气。

而“座”字之右下角一点,如鸟展翅,轻盈灵动,与上座二字相映成趣。

真卿在书写此帖时,注重墨色的运用。

墨色浓淡相间,层次分明。

其中,墨色最浓之处,如黑玉光泽,给人以厚重之感;墨色较淡之处,如清泉流淌,给人以清新之感。

真卿之墨色运用,可谓匠心独运,令人叹为观止。

《诸上座帖》虽已佚失原作,然后人临摹之作仍层出不穷。

此帖之魅力,在于真卿书法之精湛,以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真卿以楷书书写此帖,不仅展示了其书法才华,更彰显了唐代书法艺术的辉煌。

总之,《诸上座帖》乃颜真卿书法之杰作,其书法艺术价值无可估量。

此帖传世之作,虽历经千年,仍熠熠生辉,令人叹为观止。

真卿之书法,已成为中华书法史上的一座丰碑,永载史册。

颜真卿争座位帖原文和翻译注解.pdf

颜真卿争座位帖原文和翻译注解.pdf

颜真卿争座位帖原⽂和翻译注解.pdf
待。

部尚书对待仆射,礼仪不差;仆射对待部尚书,怎么就像对待⼲事员?根据史书记载,刘宋时代的仆射和部尚书都是同级,到隋朝和唐朝建⽴,才把仆射抬⾼了⼀级。

地位⾼就有⾼的样⼦,⼈品好了⾃然受⼈抬举;为了抬⾼⾃⼰贬损别⼈,恐怕有损您的形象吧?何况在⾼层会议上两次呵斥部级尚书呢?那么是不是因为郭令公刚来,您不想让场⾯混乱?那也⽆妨,只要尽⼒主持⼯作,道理上怎么也说得过去。

但是朝廷的制度纪律,可要⼤家共同遵守;要是过分违反,恐怕要危害⾃⾝了。

主上要是⼀⽣⽓,过问起破坏制度、⽆视纪律的⼈来,您将如何交代啊?
【注解】勾当,主管,料理。

裴仆射,指裴冕,时为左仆射
第五页共五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颜真卿《争座位帖》释文及译文《争座位帖》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为颜真卿行草书精品,唐广德二年(公元764)颜真卿写给定襄王郭英义的书信手稿。

行草书,传有七纸,约64行古诗。

[1]《争座位帖》与颜的《祭侄文稿》、《祭伯文稿》被合称为“颜书三稿”。

与王羲之的《兰亭序》并称为“行书双璧”。

此稿信笔疾书,苍劲古雅,为世所珍。

《争座位帖》原迹已佚,刻石存西安碑林。

北宋长安安师文以真迹模勒刻石(此本被称为“西安本”),因摹刻精妙且真迹失传,好事者皆以该本为据辗转翻刻,传世摹勒翻刻计有12种之多,故传世诸本以其最为所重。

今北宋拓本已不传,南宋拓本亦稀如星凤。

其中以国家图书馆馆藏北宋拓本、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本、上海图书馆藏南宋拓本比较有名。

【原文】十一月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奉书于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盖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是之谓不朽。

抑又闻之:端揆者,百寮之师长;诸侯王者,人臣之极地。

今仆射挺不朽之功业,当人臣之极地,岂不以才为世出、功冠一时?挫思明跋扈之师,抗回纥无厌之请;故得身画凌烟之阁,名藏太室之廷,吁足畏也!然美则美矣,而终之始难。

故曰: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可不儆惧乎!《书》曰:“尔唯弗矜”。

天下莫与汝争功;尔唯不伐,天下莫与汝争能。

以齐桓公之盛业,片言勤王,则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葵丘之会,微有振矜,而叛者九国。

故曰:行百里者半九十里,言晚节末路之难也。

从古至今,暨我高祖、太宗已来,未有行此而不理,废此而不乱者也。

前者菩提寺行香,仆射指麾宰相与两省台省已下常参官并为一行坐,鱼开府及仆射率诸军将为一行坐。

若一时从权,亦犹未可,何况积习更行之乎?【译文】大唐广德二年十一月某日,金紫光禄大夫、检校刑部尚书、上柱国、鲁郡开国公颜真卿谨写信给右仆射、定襄郡王郭公阁下:人品修养第一,事业成就第二,这才算永久。

我还听说,宰相是各级官员的表率,诸侯王是臣下最高的爵位。

如今您的事业成就伟大,荣誉奖励极高,难道不是因为才华出众、成就突出吗?您打败了史思明的叛乱军队,回绝了回纥的无理要求,所以能把您的相貌画在凌烟阁,姓名记在太庙廷堂,好不让人敬畏啊!然而好是好了,可是优良作风要发扬到底才难呢。

所以说啊,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这是常保权力财富的正确态度,怎能不时刻提醒告诫自己呢!《尚书》里说:只因为你们有本事而不骄傲,全世界就没有人跟你们比成就、争荣誉了。

凭齐桓公的伟大事业,提一句拥护周王的建议,就能多次召集诸侯会盟,统一了朝贡周王的认识。

可是在葵丘会议上,口气稍微一大,地方诸侯就闹分裂。

所以说,万里长征走过九千里,才算走完一半啊,这意思是最后的坚持要花大力气。

从古到今,直到我朝高祖、太宗以来,一直贯彻这样的思想路线。

贯彻了,政治就平稳,不贯彻,政治就动摇。

最近在菩提寺召开佛教界会议,您主持会议安排座位,让宰相和中书、门下两省以及御史台、尚书省统摄的日常参朝的官员坐一边,开府仪同三司鱼朝恩和您带领各个军队将领坐一边。

您这样安排,作为临时调整都不合适,何况要改变惯例长期实行下去呢!3 / 8【注解】广德元年(763),吐蕃入寇唐土,尽取河西、陇右之地。

然后降泾州,入邠州,掠奉天、武功,直逼京师,幸得郭子仪率兵反击,才让仓促出奔的唐代宗车驾返都。

在代宗率百官迎接郭子仪凯旋之师的安福寺兴道会上,尚书右仆射郭英义为讨好鱼朝恩,把其座位安排在仆射一行,礼遇高于六部尚书。

鱼朝恩,一介宦官而已,然独掌禁兵,气焰万丈。

时任检校刑部尚书兼御史大夫的颜真卿据刑宪典章,凛凛然提出严正的批评,既斥郭英乂之佞,复夺鱼朝恩之骄,忠义之气,横溢于文字之间,这便是著名于史的《与郭仆射书》。

郭英义(?—765),字元武,唐瓜州晋昌(今甘肃安西东南)人。

陇右节度使郭知运子。

精熟武艺,以军功累迁诸卫员外将军。

至德初,迁陇右节度使,收复两京后,还掌禁兵。

代宗时,权为东都留守,时东都新复,他不能禁暴,纵军与朔方、回纥之众大掠都城。

广德元年(763),封定襄郡王,在京师大起甲第,穷极富丽。

永泰元年(765),继严武为剑南节度使,既至成都,肆行不轨。

兵马使崔旰因众怨袭成都,他逃亡被杀。

鱼朝恩(722—770),肃宗乾元元年(758),任观军容宣慰处置使等职,负责监领九个节度使的数十万大军。

唐军收复洛阳后,鱼朝恩被封为冯翊郡公,开府仪同三司。

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兵进犯,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

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后领国子监事,兼鸿胪、礼宾等使,掌握朝廷大权。

干预政事,慑服百官,不把皇帝放眼里,贪贿勒索。

置狱北军,人称地牢,迫害无辜。

大臣元载知代宗对其不满,乃与皇帝谋除之。

大历五年(770)三月癸酉(初十)(4月10日)寒食节,代宗乘宫中宴会后召见之机,捕杀鱼朝恩。

金紫光禄大夫,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第四级,正三品。

检校,调查检举的意思,加于官名之上,表示皇帝亲自晋升任命。

刑部尚书,刑部长官,正三品。

上柱国,十二级勋官的最高阶,同正二品。

国公,九等勋爵的第三级。

仆射,唐代尚书省长官,从二品。

郡王,九等勋爵的第二级。

开府,即开府仪同三司,唐代文职二十九级散官的最高级,从一品。

【原文】一昨以郭令公以父子之军,破犬羊凶逆之众,众情欣喜,恨不顶而戴之,是用有兴道之会。

仆射又不悟前失,径率意而指麾,不顾班秩之高下,不论文武之左右。

苟以取悦军容为心,曾不顾百寮之侧目,亦何异清昼攫金之士哉?甚非谓也。

君子爱人以礼,不闻姑息,仆射得不深念之乎?【译文】前些日子,因为中书令郭子仪凭父子两人统军打退了吐蕃的侵略,大家高兴得恨不能把他顶在头上,所以就在安福寺举行了一个欢庆会。

您对前次菩提寺会议上出现的问题不做反省,这回又是随意安排调度,不顾职务品阶高低,不管文职武职区别。

假如想着为了巴结观军容使鱼朝恩,竟然不顾各级官员的反感,这和光天化日之下实施抢劫的歹徒有什么区别呢?实在没有意思啊。

有修养的人热爱别人讲究分寸,没听说热爱别人就放弃原则,您恐怕要认真考虑一下吧?【注解】令公,对中书令的尊称。

中唐(771—835)以后,节度使多加中书令,使用渐滥。

郭令公指郭子仪,职河东副元帅、兼中书令、爵汾阳郡王。

父子,指郭子仪及其第三子郭晞。

兴道之会,广德二年十一月,郭子仪父子自泾阳凯旋,唐代宗命宰臣百官在京城西郭的开远门迎接,并在安福寺举行弘扬佛法的盛会。

军容,指鱼朝恩。

代宗广德元年(763),吐蕃进犯,代宗出逃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鱼朝恩以保驾有功,被封为天下观军容宣慰处置使,并统率京师神策军。

【原文】真卿窃闻军容之为人,清修梵行,深入佛海;况乎收东京有殄贼之业,守陕城有戴天之功,朝野之人所共景仰,岂独有分于仆射哉!加以利衰涂割,恬然于心;固不以一毁加怒,一敬加喜;尚何半席之座、咫尺之地能汩其志哉?且乡里上齿,宗庙上爵,朝廷上位,皆有等威,以明长幼。

故得彝伦叙而天下和平也。

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然,未尝参错。

至如节度军将,各有本班。

卿监有卿监之班,将军有将军之位。

(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纵是开府、特进,并是勋官,用荫即有高卑,会宴合依伦叙;岂可裂冠毁冕,反易彝伦,贵者为卑所凌,尊者为贱所逼?一至于此,振古未闻!【译文】我也听说鱼朝恩的为人,虔诚信仰佛教,佛理造诣颇深。

何况他在收复洛阳城的战役中作为总指挥消灭过敌人,撤退三门峡的时候保卫过皇帝的人身安全,官员民众都很热爱,难道只有你一个人热爱他吗?再说他这人佛教修养很高,八风不动,宠辱不惊,本来不会因为骂他一下就生气,敬他一下就高兴。

何况一个座位、一寸地方就能打动人家的心思吗?况且在礼仪上乡村看重年岁,宗庙看重爵位,朝廷看重职位,都有同样的身份尊严,用来体现等级差别。

因而就能够理顺职务等级,政治管理就会轻松和谐。

况且上自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以上供奉官原本排在一列,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排在一列,九卿、三监的长官相对排列:历来如此,不曾错乱。

至于地方节度使的军队将领,各有本部门的排列次序。

卿监有卿监的序列,将军有将军的座次。

哪怕是开府、特进,恩赐传承的时候勋阶最高,开会聚餐的时候应按职位排列。

怎能不顾职务高低,颠倒次序,让职务高的没有脸面,职务低的风光无限呢?可您一下子把秩序弄成这样,从古到今真没听说过!【注解】利衰,出于佛教术语“八风”。

八风谓世间能煽动人心之八事:得可意事名“利”,失可意事名“衰”,背后排拨为“毁”,背后赞美为“誉”,当前赞美为“称”,当前排拨为“讥”,逼迫身心名“苦”,悦适心意名“乐”。

佛教认为不为爱憎之情迷乱心性,则八风不动。

涂割,佛教术语,说有仇恨的人拿刀割佛,有爱心的人拿香涂佛,佛都能慈悲为怀,生灭强忍。

两省,中书省和门下省。

十二卫,隋唐十六卫中遥领府兵的前十二卫: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和左右金吾卫。

三师三公,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

九卿,隋唐时九寺的长官,九寺即太常寺、光禄寺、卫尉寺、宗正寺、太仆寺、大理寺、鸿胪寺、司农寺、太府寺。

三监,唐代官署国子监、少府监、将作监的合称。

【原文】如鱼军容阶虽开府,官即监门将军,朝廷列位,自有次叙。

但以功绩既高,恩泽莫二,出入王命,众人不敢为比,不可令居本位,须别示有尊崇,只可于宰相、师、保座南横安一位,如御史台众尊知杂事御史别置一榻,使百寮共得瞻仰,不亦可乎?圣皇时,开府高力士承恩宣傅,亦只如此横座,亦不闻别有礼数。

亦何必令他失位,如李辅国倚承恩泽,径居左右仆射及三公之上,令天下疑怪乎?古人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愿仆射与军容为直谅之友,不愿仆射为军容佞柔之友。

【译文】像鱼朝恩的勋阶虽然最高,职务却是监门将军,朝廷排班就座,自有例行次序。

如果只是因为贡献突出,和皇帝的关系最为亲密,帮替皇帝发号施令,一般官员不能并肩,不能让他屈坐职务级别的位子,应当另外给予特殊优待,那就只能在宰相、师保座位南边横设一个特座,就像给御史台的御史们为了尊崇他们的长官知杂事御史为他特设专座那样,让各级官员都能看到他的光辉形象,不也行吗?玄宗领导的时代,高力士担任传达诏令的工作,也就只是这样另设专座,也没听说如何大搞特殊化。

也何必让他本人丧失本职的座位,像肃宗领导的时代,李辅国仗着跟皇帝关系好,直接坐到左右仆射及三公的前面,让全国人民震惊疑惑呢?古人说得好: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有三种。

希望您跟鱼朝恩同志成为正直友爱的好朋友,不希望您成为他奸诈狡猾的坏朋友。

【注解】监门将军,唐代府兵制十六卫中左右监门卫的长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