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化学一轮知识梳理课件:3-1碳的多样性(57张PPT)(鲁科版)

合集下载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精品课件 鲁科版必修1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精品课件 鲁科版必修1

• (3)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各国科学家提出了 不少方法和设想。科学家致力于二氧化碳 组合转化方面的技术研究,把过多的二氧 化碳转化为对人类有益的物质。如将二氧 化碳和氢气以1∶4的比例混合,通入反应 器,在适当的条件下反应,可获得一种重 要的能源。请完成下列化学方程式:CO2+ 4H2===____+2H2O。
2.实验室中 CO2、CO2 3 、HCO3 的相互转化
- -
实现上述六个转化的反应有: (1)有活泼金属氧化物反应:CO2+Na2O===Na2CO3;
2- 与过量碱反应:CO2+2OH-===CO3 +H2O。 2- (2)与过量酸反应:CO3 +2H+===H2O+CO2↑。 2- (3)与少量酸反应:CO3 +H+===HCO- 3; 2 与 CO2、H2O 反应:CO3 +H2O+CO2===2HCO3 。
等的溶液代替,但不可用 Ca(OH)2 溶液或 Ba(OH)2 溶液,原因 是无法排除 HCO3 的干扰。 对白色沉淀要加入稀盐酸或稀硝酸溶解,以排除 Ag 、
2 SiO3 等的干扰。 但不可用硫酸溶液, 原因是 H2SO4 溶解 CaCO3
- + -
或 BaCO3 的效果不佳。 白色沉淀溶解之后还要通过气体及其气味来进一步排除


△ 受热分解:Ca(HCO3)2===== CaCO3+CO2↑+H2O。

(1)图瓦卢是由多个珊瑚礁形成的岛国。 由于大气中CO2含量的剧增,大量珊瑚礁 (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被海水侵蚀,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温室效应导致海平面上升,引起温室效 应的人为原因主要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PPT(配有doc练习)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高中化学一轮复习PPT(配有doc练习)
沉淀,B点后表示BaCO3与CO2反应生成可溶性的Ba(HCO3)2。 答案 A
考点深度突破
素养优化提升
3.(2010·全国卷Ⅰ,29)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 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
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 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 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 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考点深度突破 素养优化提升
1∶1<x<2∶1 Na2CO3、NaHCO3
也可用数轴来表示:
考点深度突破
素养优化提升
考点二
两种重要的碳酸盐——Na2CO3和NaHCO3
完成下列表格 名称 碳酸钠 纯碱或苏打 白色粉末 易溶于水 (20 ℃,S=21.5 g) 碳酸氢钠 小苏打 细小白色晶体 可溶于水 (20 ℃,S=9.6 g)

主 要 性 质 与 Ca(OH)2 反应
2- Ca2++CO3
2OH-+2HCO- 3 ===CaCO3↓+2H2O+
- CO2 3 ;Ca(OH)2过量
===CaCO3↓
Ca2 +OH +HCO3
+ -

===CaCO3↓+H2O
考点深度突破
素养优化提升
CaCl2 主 与 要 盐 性 反 Al 2 质 应 O4)3
与酸互滴
考点深度突破
素养优化提升
相互转化
CO2+H2O Na2CO3 NaHCO3 固加热/液NaOH 用于玻璃、肥皂、合成 灭火器、治疗胃酸过多、发 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主要用途

洗涤剂、造纸、纺织、 石油、冶金等工业中

【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3章1节碳的多样性

【化学】鲁科版必修1课件:第3章1节碳的多样性

结构
硬度 导电性
不导电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笃学二
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 种类繁多的含碳化合物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2.Na2CO3和NaHCO3 物质 内容 碳酸钠 碳酸氢钠
化学式
俗名 颜色状态 溶解性
Na2CO3
苏打或纯碱 白色固体 易 溶于水 ___
NaHCO3
小苏打 白色固体 易 溶,(比Na2CO3溶解度小) ___
(2)水垢 CaCO3等。 ①主要成分:_________
②形成过程(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Ca(HCO3)2=====CaCO3↓+CO2↑+H2O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在无机物和有机物间的转化 维勒 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首次 1828年,德国化学家_____ 尿素 分子式为CO(NH2)2],开创了以含碳无 合成了有机化合物_____[ 机化合物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先河。
使人体中毒。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CO是不成盐氧化物,在反应中一般表现较强的还原性, 做还原剂。CO2不具有还原性,有弱的氧化性。CO2是典 型的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在实验室中用 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CaCO3+ 2HCl===CaCl2+H2O+CO2↑)。 3.CaCO3有哪些化学性质?试举例说明。 提示 不稳定性、与酸反应等。受热可分解生成CaO和
CO2,与盐酸反应生成CO2和氯化钙。
自主探究
精要解读
实验探究
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知道碳的三种同素异形体及其性 1.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基础课时1 碳的多样性课件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三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基础课时1 碳的多样性课件 鲁科版

解析 首先读懂图,看清楚过程①、②表示的意义,再提取所 学知识逐项验证。腐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不但能生成 CO2,也会生成其他含碳物质,如CH4等,A项正确;据图示可 知,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 实现的,B项正确;加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社会的可 持续发展,C项不正确;只有CO2的释放和消耗保持基本平衡, 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D项正确。 答案 C
碳单质的研究已发展成一门独立的科学——碳科学。下列关 于碳单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A.碳的各种单质互称为碳的同素异形体 B.碳元素的各种单质结构虽然不同,但性质差别不大 C.碳元素的单质性质不同,其用途相同 D.碳元素的单质只有金刚石、石墨和C60 解析 碳元素的单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差别较大,B错误; 碳元素单质性质不同,用途也不相同,C错误;常见的碳元素 单质有金刚石、石墨和C60,但同时还存在其他单质,D错误。
1.(LK必修1·P831改编)下列环境问题与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关的 是( )
A.酸雨 B.雾霾
C.温室效应
D.赤潮
答案 C
2.(LK 必修 1·P714 改编)工业上利用高温下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 +H2O=高==温==CO+H2 来制取水煤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反应为置换反应,也是氧化还原反应
基础课时1 碳的多样。2.了解碳的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及应用。3.了解碳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考点一 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
[知识梳理·固考基]
1.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由同__一__种__元__素__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几种_单__质___, 互称同素异形体。 (2)碳的三种常见同素异形体:
B.C 为还原剂,发生还原反应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课件: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共56张PPT)

2014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鲁科版)课件:第3章第1节 碳的多样性(共56张PPT)

纯碱 强
晶体
较小

H+ 、
OH-、[Al(OH)4]-、Al3+、Fe3+
目录
思考感悟 1.你能否从化学键、晶体结构的角度认识碳的几种单质?
【提示】 石墨晶体内 C 原子间靠共价键形成网状结构, 作用 力强,类似原子晶体,所以有很高的熔、沸点,但层与层之间 仅靠分子间作用力维系,类似分子晶体,所以硬度较小;金刚 石是典型的原子晶体,所以有高的熔、沸点、大的硬度; C60 是典型的由一个个 C60 分子组成的分子晶体,所以有低的熔、 沸点、小的硬度。

目录
5.下列溶液反应后,溶液内含有 0.5 mol NaHCO3 和 0.5 mol Na2CO3(不考虑 HCO3 和 CO2 3 的水解 )的是(
- -
)
-1
A. 0.5 L 1 mol· L
-1
NaHCO3+ 0.5 L 0.5 mol· L
-1
NaOH HCl NaOH
B.0.5 L 0.75 mol· L C. 0.5 L 1 mol· L D. 1 L 1 mol· L
目录
特别提醒:( 1)CO2 通入 CaCl2 或 BaCl2 溶液不会产生白色沉 淀,因为碳酸的酸性弱于盐酸,CO2 与 CaCl2 和 BaCl2 溶液不 发生反应。 (2)检验 CO2 3 、HCO3 时不能用 Ba(OH)2 或 Ca( OH)2 溶液来代
- -
替可溶性钡盐或可溶性钙盐溶液,原因是 OH 能将 HCO3 转 化为 CO2 3 。
+ -
NaCl
Na2O2
2Na2O2+2H2O===4Na +4OH +O2↑ - - CO2 + CO + H O===2HCO 3 2 2 3 2NaHCO3=====Na2CO3+ CO2↑+H2O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优秀课件PPT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第1节碳的多样性第2课时优秀课件PPT


❖ 3Fe2O3+CO ==2Fe3O4+CO2
❖ Fe2O3+CO =△=Fe+CO2主要反应
高炉炼铁:
1、原料
焦炭与铁矿石
2、过程
点燃
C + O2 ==== CO2
高温
CO2+C===2CO
高温
Fe2O3 + 3CO ==== 2Fe + 3CO2
3、我们使用的自来水往往含有碳 酸氢钙,因此水壶、输送热水的管 道内壁常常积有水垢。由此推断水 垢成分中一定含有哪种物质?它是 怎样形成的?写出相关方应方程式。
模 拟
用转化为微溶性的碳酸钙。由于石灰岩各部分所含 碳酸钙的多少不同,被侵蚀的程度也不同,石灰岩 就逐渐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千姿百态的山峰或
溶 被溶解侵蚀成奇异壮观的溶洞。
洞 的 形
溶有碳酸氢钙的水,当从洞顶向洞底滴落 时, 水分的蒸发、压强的减少及温度的升高都会使其析 出沉淀。

这些沉淀经过千百万年的聚积,渐渐形成了钟乳
CaCO3 +H2O+CO2 ==== Ca(HCO3)2 △
Ca(HCO3)2 ==== CaCO3 ↓+H2O+CO2 ↑
溶洞的形成
水垢的形成
除去水垢:用醋酸(食醋)
“水滴石穿”如何理解?
CaCO3 +H2O+CO2 ==== Ca(HCO3)2
家庭小实验
1 在两个玻璃罐里倒入温水。在每 个罐里都尽量多溶解一些洗涤碱。
例2、下列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C )
A、CaCO3和MgCO3
B、CO和CO2
C、C60 和C70
D、H和H2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第3章 自然界中的元素 第1节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

2.用“>”或“<”填空。 (1)热稳定性:NaHCO3______Na2CO3。 (2)与同浓度盐酸反应的剧烈程度:NaHCO3_______Na2CO3。 (3)相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NaHCO3________Na2CO3。 (4)等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 pH:NaHCO3________Na2CO3。 答案:(1)< (2)> (3)< (4)<
0.06)mol×22.4L·mol-1=1.792 L=1 792 mL。
[答案] (1)Na2CO3 1 120 (2)NaHCO3 2 240 (3)Na2CO3、NaHCO3 1 792 (4)1 mol·L-1
CO2 与 NaOH 溶液反应的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反应原理
2NaOH+CO2(少量)===Na2CO3+H2O NaOH+CO2(过量)===NaHCO3 Na2CO3+CO2+H2O===2NaHCO3
解析:选 B。燃料燃烧产生的 CO2 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气 体之一,A 项正确;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生成的 SO2 属于大气 污染物,B 项错误;液化石油气含碳量比燃油低,用液化石 油气代替燃油能减少大气污染,C 项正确;CO 是大气污染 物之一,D 项正确。
2.(2016·高考江苏卷)大气中 CO2 含量的增加会加剧“温室
(1)向饱和 Na2CO3 溶液中通入 CO2 时,可析出 NaHCO3 晶体; 氨 碱 法 制 备 NaHCO3 原 理 : NH3 + NaCl + CO2 + H2O===NH4Cl+NaHCO3↓。 (2)除去固体 Na2CO3 中少量 NaHCO3 的方法是加热至固体质 量不再变化;除去 NaHCO3 溶液中少量 Na2CO3 的方法是通 入足量 CO2;除去 Na2CO3 溶液中少量 NaHCO3 的方法是加 入适量 NaOH。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1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31 碳的多样性 鲁科版

第三章自然界中的元素第一讲碳的多样性一、选择题1.碳是自然界的基本构成元素之一,在自然界中,不停地转化、循环,构成了生机盎然的物质世界,如图为自然界中碳的循环图。

下列有关分析不合理的是 ( )A.过程①中还可能有另外的含碳物质产生B.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C.加速过程②将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只有使图中所示的各转化的总体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解析首先读懂图,看清楚过程①、②表示的意义,再提取所学知识逐项验证。

腐生生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不但能生成CO2,也会生成其他含碳物质,如CH4等,A项正确;据图示可知,碳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循环主要是通过CO2的生成和消耗来实现的,B项正确;加速化石燃料的开发利用不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C项不正确;只有CO2 的释放和消耗保持基本平衡,才能维持大气中CO2的含量相对稳定。

答案 C2.C60的发现导致了一门新兴学科——球碳化学的兴起。

C60指由60个碳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的C60分子所组成的物质,C60分子与现代足球非常相似,故C60又叫足球烯。

目前已证明,C60与金属钾作用得到一种物质K3C60,其在低温下具有超导性能。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C60是一种含碳化合物B.C60是碳元素的一种单质C.K3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D.在C60和K3C60中,碳元素分别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解析C60是单质。

答案 A3.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CO 2时,最佳的除杂试剂和方法是( )A .水、浓H 2SO 4洗气B .饱和Na 2CO 3溶液、浓H 2SO 4洗气C .饱和NaHCO 3溶液、浓H 2SO 4洗气D .NaOH 溶液,浓H 2SO 4洗气解析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盐酸制取的CO 2中含有HCl 和水蒸气,一般用饱和NaHCO 3 溶液吸收HCl ,再用浓硫酸吸收水蒸气。

答案 C4.有关Na 2CO 3 和NaHCO 3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相同质量的NaHCO 3和Na 2CO 3与足量盐酸反应,Na 2CO 3产生的CO 2少B.将石灰水加入NaHCO 3溶液中不产生沉淀,加入Na 2CO 3 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C.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足量CO 2气体会出现浑浊D.Na 2CO 3中含少量NaHCO 3,可用加热的方法除去答案 B5.将CO 2通入100 mL 某浓度的石灰水中,所得沉淀质量与通入CO 2体积(标准状况)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石灰水浓度为 ( )A .0.03 mol·L -1B .0.015 mol·L -1C .0.025 mol·L -1D .0.012 5 mol·L -1解析 当生成的CaCO 3沉淀恰好溶解时,消耗CO 2 56 mL ,此时恰好发生反应: Ca(OH)2+2CO 2===Ca(HCO 3)2 n [Ca(OH)2]=0.056 L 22.4 L·mol -1×12=0.001 25 mol , [Ca(OH)2]=0.001 25 mol 0.1 L=0.012 5 mol·L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牢记碳的 3 种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 2.熟记 2 种物质的俗名: Na2CO3——纯碱、苏打;NaHCO3——小苏打。
2 3.掌握 2 种离子的检验:CO3 和 HCO3 。
- -
4.掌握 5 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考向一
CO2与碱、盐的反应总结
1.与碱(以NaOH为例)的反应 (1)反应原理:CO2+2NaOH===Na2CO3+H2O或NaOH+ CO2===NaHCO3 少量CO2 过量CO2 即,NaOH ― ― ― ― → Na2CO3 ― ― ― ― → NaHCO3
- + (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 3 +2H ===CO2↑+H2O。
3.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基本图象的归纳总结 (1)向 Na2CO3 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 体积的关系如图 1 所示; (2)向 NaHCO3 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2 所示; (3)向 NaOH、Na2CO3 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 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3 所示(设 NaOH、Na2CO3 的物 质的量之比 x∶y=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HCO3 ,因两种离子都有该现象发生。

往 100 mL 的 NaOH 溶液中通入 CO2 充分反应后,在减 压和较低温度下, 小心地将溶液蒸干, 得到白色固体 M。 通入的 CO2 的体积 V(标准状况)与 M 的质量(W)的关系如图所示。
试解答下列问题: (1)A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________,通入的 CO2 的体 积为________mL(标准状况下,下同)。 (2)C 点时,白色固体 M 的化学式为________,通入的 CO2 的体 积为________ mL。 (3)B 点的 M 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_(用化学式表示), 通入的 CO2 的体积为________mL。 (4)该 NaOH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二、广泛存在的含碳化合物 1.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水溶性:难溶;毒性:有毒。 (2)化学性质
2.二氧化碳(CO2) (1)物理性质 色、味、态:无色无味气体;水溶性;可溶;固态时称为:干 冰;过多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2)化学性质 ①CO2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1.盐酸逐滴加入Na2CO3溶液 (1)现象:开始无明显现象,后有无色气体放出。
- + (2)反应:无明显现象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CO2 + H === 3 - + HCO - 3 ,无色气体放出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HCO 3 +H ===CO2↑
+H2O。 2.Na2CO3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中 (1)现象:有无色气体放出
第 1节
碳的多样性
[考纲展示] 1.了解碳单质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2.了解碳及其化合物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一、多种多样的碳单质 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性质不同的单质。
2.石墨、金刚石、C60的比较 名称 颜色、状态 硬度 导电性 化学性质 用途 电极、铅笔芯、 润滑剂 石墨 深灰色鳞片状固 体 质软 良导体 金刚石 无色晶体、有 强折光性 硬度最大 非导体 相似 钻探机钻头、 刻刀等 应用于材 料科学 C60 灰黑色固 体 硬度小 非导体
(4)向 Na2CO3、NaHCO3 的混合物中逐滴加入盐酸,消耗 HCl 的体积与产生 CO2 的体积的关系如图 4 所示(设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之比 m∶n=1∶1,其他比例时的图象略)。
(2013· 榆林质检)现有 25 mL 2 mol· L-1Na2CO3 和 75 mL 1 mol· L-1 的稀盐酸:①将 Na2CO3 溶液缓缓滴到稀盐酸中 ②将稀盐
3.(2012· 安徽望江第三次检测)在 10 mL 0.01 mol· L

-1
的纯碱溶
液中,逐滴加入 1.2 mL0.05 mol· L 1 的盐酸并不断搅拌,完全反应后 在标准状况下生成二氧化碳的体积是( A.1.344 mL C.0.672 mL )
B.2.240 mL D.0 mL
-4
解析: 纯碱的物质的量为 1.0×10
【解析】
本题考查了CO2与NaOH反应时产物与通入CO2量
之间的关系,向NaOH溶液中逐渐通入过量CO2发生的反应为: CO2+2NaOH===Na2CO3+H2O CO2+H2O+Na2CO3===2NaHCO3 从图可知NaOH的质量为4 g,n(NaOH)=0.1 mol,c(NaOH)= 0.1 mol =1 mol· L-1。NaOH完全转化为Na2CO3时,m(Na2CO3)= 0.1 L 0.1 mol - 5.3 g,A点为Na2CO3,V(CO2)= ×22.4 L· mol 1=1.12 L= 2 1120 mL。完全转化为NaHCO3时,m(NaHCO3)=8.4 g,C点为Na HCO3,V(CO2)=0.1 mol×22.4 L· mol 1=2.24 L=2240 mL,因B点

2- 3

3H2O===2Al(OH)3 ↓+3CO2↑
Al3 +3HCO3 ===
+ -
Al(OH)3↓+3CO2↑ △ 固体:2NaHCO3=====
相互 转化
Na2CO3+CO2+ H2O===2NaHCO3
Na2CO3+CO2↑+H2O 溶液:NaHCO3+NaOH ===Na2CO3+H2O
-1
×1000 mL· L 1=1792 mL。

【答案】
(1)Na2CO3 1120 (2)NaHCO3 2240
(3)Na2CO3、NaHCO3 1792 (4)1 mol· L-1
1.(2013· 六安一模)下列叙述可以肯定溶液中大量存在 CO2 3 的

是(
) A.加入 AgNO3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 B.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气体产生 C.加入 MgCl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
2x+y=1.0 mol 则 x+y=0.8 mol x=0.2 mol 解得 y=0.6 mol
- - 因溶液体积相同,则溶液中 CO2 与 HCO 3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
即为其物质的量之比,即 x∶y=0.2∶0.6=1∶3。 答案:A
考向二
Na2CO3、NaHCO3与盐酸的反应
2 3.CO3 和 HCO3 的检验
- -
2- (1)CO3 的检验
取待检溶液少量,滴加一定量的 Ca2 或 Ba2 的可溶性盐溶液,
+ +
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适量的强酸,白色沉淀溶解且生成无色、
- 无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 CO2 3 。
(2)HCO3 的检验 取待检溶液少量,滴加足量的 Ca2+或 Ba2+的可溶性盐溶液,若 无明显现象,再向溶液中加入足量的盐酸,若溶液中逸出无色、无 味的气体,则待检溶液中有 HCO- 3。
Na2CO3 + HCl
===
NaHCO3+NaCl
1 mol 1mol 1 mol 0.05 mol 0.05 mol 0.05 mol NaHCO3 + HCl === NaCl+H2O+CO2↑
1 mol 1 mol 22.4 L 0.05 mol (0.075-0.05) mol V2
生成的CO2用剩余HCl的量计算: 0.025 mol×22.4 L V2= =0.56 L,所以V1>V2。 1 mol 【答案】 C
(2)反应后溶质成分的判断: nNaOH x= nCO2 x≤1∶1 1∶1<x<2∶1 x=2∶1 x>2∶1 溶质成分 NaHCO3 Na2CO3、NaHCO3 Na2CO3 NaOH、Na2CO3
2.与盐溶液的反应 (1)CO2+H2O+Na2CO3===2NaHCO3 (2)CO2(少量)+Ca(ClO)2+H2O===CaCO3↓+2HClO (3)CO2(少量)+H2O+Na2SiO3===Na2CO3+H2SiO3↓

时M质量为7.16 物。
g,5.3<7.16<8.4,知M为Na2CO3和NaHCO3的混合
设 B 点时 Na2CO3 的物质的量为 x,NaHCO3 的物质的量为 y, 则有:2x+y=0.1 mol,106 g· mol 1x+84 g· mol
- -1
y=7.16 g,解得 x=
0.02 mol,y=0.06 mol,所以 V(CO2)=(0.02+0.06) mol×22.4 L· mol
并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D.加入 Ba(OH)2 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稀盐酸沉淀溶解, 产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无味气体
- - - 2- 解析:检验 CO2 时,要特别注意排除 HCO 、 Cl 、 SO 3 3 4 等阴
离子的干扰。A 项有 Cl-存在时也可产生白色沉淀,B、D 两项中若 有 HCO- 3 也产生类似现象。 答案:C
1.金刚石、石墨和C60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所含碳原子的数 目不同 (×)
2.金刚石、石墨和C60在氧气中完全燃烧都生成二氧化碳 (√) 3.铅笔芯的原料是金属铅,儿童在使用时不可用嘴吮咬铅 笔,以免引起铅中毒 4.冶炼金属常用还原剂主要用CO 5.除去NaHCO3中Na2CO3可用加热分解法 (×) (√) (×)
2.用 1 L 1.0 mol· L-1NaOH 溶液吸收 0.8 mol CO2,所得溶液中
- - 的 CO2 与 HCO 3 3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约是(
)
A.1∶3 C.2∶3
B.1∶2 D.3∶2
解析:因 CO2+2NaOH===Na2CO3+H2O CO2+NaOH===NaHCO3 设生成 Na2CO3、NaHCO3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 x、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