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轴类零件实验报告材料

合集下载

轴的分析报告

轴的分析报告

轴的分析报告1. 引言轴是机械领域中常见的零部件,承担着支撑、传动和定位等重要功能。

在机械设计和生产过程中,轴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轴的分析,进一步了解轴的设计、应用和优化方法。

2. 轴的基本概念轴是一种长条形零件,通常是圆形截面,用于连接和支撑其他部件。

在机械设计中,轴的主要作用是传递力、承受载荷和保持对零件的位置限制。

轴通常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的特征:•材料选择:轴的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硬度,以承受来自其他部件的载荷和力矩。

常用的轴材料包括钢、铝和合金等。

•几何形状:轴通常具有圆柱形状,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其他截面形状,如六边形或方形。

•表面处理:轴的表面通常需要进行处理,以提高其耐磨性和耐腐蚀性。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镀铬、磨光和氮化等。

3. 轴的设计原则在轴的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载荷和应力分析:首先需要对轴所承受的载荷和力矩进行分析和计算。

通过材料的强度和刚度等参数,可以确定轴的尺寸和形状。

•振动和失稳分析:轴在运转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振动和失稳现象。

因此,需要进行振动和失稳分析,以确定轴的稳定性。

•热量传递分析:在某些特殊应用中,轴可能会受到高温影响。

因此,需要进行热传导分析,以确定轴的热量传递能力和稳定性。

•轴承和连接方式:轴通常需要与其他部件进行连接,如轴承和联轴器等。

因此,需要选择适当的轴承和连接方式,以确保轴与其他部件的良好配合和运转。

4. 轴的应用案例分析4.1 传动轴传动轴是常见的一种轴类型,用于将动力从一个部件传递到另一个部件。

传动轴通常需要考虑转矩、转速、弯曲和振动等因素。

通过对传动轴的应力和振动分析,可以确定适当的材料和尺寸,以确保传动轴能够稳定工作。

4.2 支承轴支承轴用于支撑其他部件或装置。

在支承轴的设计中,需要考虑载荷、外力和挠度等因素。

通过应力和变形分析,可以确定支承轴的材料和尺寸,以确保其能够承受外部载荷并满足精度要求。

典型零件加工实训报告

典型零件加工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典型零件加工实训,使我对机械加工工艺流程、加工方法、加工设备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自己的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内容本次实训选取了轴类零件、齿轮类零件和箱体类零件三种典型零件进行加工。

1. 轴类零件加工(1)零件加工工艺分析轴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性能。

本次实训的轴类零件为中等精度,主要加工表面为外圆、内孔和键槽。

(2)毛坯选择根据零件图纸,选用45#圆钢作为毛坯,毛坯尺寸为Φ50mm×100mm。

(3)加工方法①外圆加工:采用车削方法,加工外圆表面,保证外圆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②内孔加工:采用钻削和镗削方法,加工内孔表面,保证内孔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③键槽加工:采用铣削方法,加工键槽表面,保证键槽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2. 齿轮类零件加工(1)零件加工工艺分析齿轮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性能。

本次实训的齿轮类零件为中等精度,主要加工表面为外圆、齿面和齿根。

(2)毛坯选择根据零件图纸,选用20CrMnTi钢作为毛坯,毛坯尺寸为Φ45mm×80mm。

(3)加工方法①外圆加工:采用车削方法,加工外圆表面,保证外圆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②齿面加工:采用滚齿方法,加工齿面,保证齿轮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③齿根加工:采用铣削方法,加工齿根表面,保证齿根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3. 箱体类零件加工(1)零件加工工艺分析箱体类零件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关键部件,其加工精度直接影响着传动系统的性能。

本次实训的箱体类零件为中等精度,主要加工表面为孔系、平面和斜面。

(2)毛坯选择根据零件图纸,选用HT200-7铸铁作为毛坯,毛坯尺寸为Φ100mm×200mm。

(3)加工方法①孔系加工:采用钻削、镗削和铰削方法,加工孔系,保证孔系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②平面加工:采用铣削方法,加工平面,保证平面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轴类零件的测绘

轴类零件的测绘

实验(实训)轴类零件的测绘
一、实验(实训)目的:
1、掌握外径千分尺的工作原理
2、掌握外径千分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3、掌握外径千分尺的读数原理
二、实验(实训)内容:
1、测量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2、正确处理轴径测量数据
3、标注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三、实验(实训)要求:
1、标注尺寸处不得有涂改现象
2、测微类量具的维护
3、根据测量数据,用正确方法标注在图中
四、实验(实训)学时: 4学时
五、实验(实训)步骤:
1、擦净被测零件
2、校对“零”位
3、测量并记录数据
4、测量结束,将量具复位
5、完成实训内容实训报告并标注尺寸
六、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被测件编号
注:H用有外径千分尺测量L用游标卡尺测量
实训日期评价教师签名。

轴类零件加工实习报告

轴类零件加工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我们所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通过实习,我们要掌握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熟悉数控车床的操作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和加工任务。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轴类零件的加工操作。

首先,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了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包括开机、关机、装夹工件、选择刀具等。

然后,我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工艺参数和程序,进行了实际的加工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我们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在加工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工件加工尺寸不准确、刀具磨损过快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向老师请教,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找到了解决办法。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如何使用和维护数控车床,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三、实习收获与体会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我掌握了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和加工任务。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期间,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才能真正掌握和理解这些知识。

同时,我也认识到安全在实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在操作数控车床时,我们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四、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对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技术要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数控车床的基本操作技能,并能够独立完成程序编写和加工任务。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实习报告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实习一、实习目的和意义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将所学的机械加工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轴类零件是机械系统中常见的一种零件,其加工质量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寿命。

通过实习,我旨在了解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掌握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提高轴类零件的加工精度和效率。

二、实习内容和过程1. 实习前的准备在实习开始前,指导老师对我们进行了安全教育,讲解了实习车间的规章制度、安全操作规程以及数控车床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我们还学习了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加工工艺要求和数控编程基础知识。

2. 实习过程(1)了解数控车床实习期间,我们参观了数控车床,了解了数控车床的组成部分,如床身、主轴、进给系统、刀架等,并学习了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和编程技巧。

(2)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我们以一个典型的轴类零件为例,分析了其加工工艺流程。

首先,根据零件图样确定加工顺序和工艺路线,包括毛坯选择、热处理、车削、磨削等。

然后,根据工艺路线编写数控加工程序,并进行仿真调试。

最后,进行实际加工,检测零件尺寸和表面质量。

(3)数控车床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学习了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

首先,进行机床参数设置,如主轴转速、进给速度、刀具选择等。

然后,根据数控程序进行零件加工,过程中注意调整刀具位置、切削参数等,以保证加工质量。

(4)零件检测与质量控制加工完成后,我们对零件进行了检测,使用了卡尺、千分尺等量具。

同时,了解了质量控制的方法和技巧,如控制加工误差、减少表面粗糙度等。

三、实习收获和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掌握了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流程和数控车床的操作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遵守实习车间的规章制度。

然而,在实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在编写数控程序时,有时会出现语法错误,导致程序无法正常运行。

此外,在实际操作中,我的手眼协调能力还有待提高,加工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

轴类零件分析报告

轴类零件分析报告

轴类零件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轴类零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便更好地了解其特点、优势和应用领域。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轴类零件的定义、分类、特性以及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

2. 轴类零件的定义和分类轴类零件是一种常见的机械零件,用于支撑和旋转其他零件或装置。

它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具有高强度和耐磨损的特性。

根据其形状和用途,轴类零件可以分为以下几类:2.1 固定轴固定轴是最常见的轴类零件之一,用于连接和支撑其他零件,如滚动轴承、齿轮等。

它通常具有圆柱形状,并且在两端通常有固定的定位部件,以保证零件的位置和稳定性。

2.2 传动轴传动轴主要用于传递动力和扭矩,常见于各种传动装置中,如汽车发动机、机械传动系统等。

传动轴通常具有较大的长度和直径,以增强其承载能力和传递效率。

2.3 空心轴空心轴是一种中空的轴类零件,常用于需要通过轴内部传递气体或液体的装置中。

它的内部空腔可以用于传递介质、冷却装置等。

空心轴的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到内部流体的流动特性和压力限制。

3. 轴类零件的特性和优势轴类零件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性和优势,使其在机械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3.1 高强度和刚性轴类零件通常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

这使得它们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和扭矩,同时保持稳定的形状和结构。

3.2 耐磨损和耐腐蚀由于轴类零件常与其他零件进行接触和转动,因此其表面往往需要具有良好的耐磨损和耐腐蚀性能。

通过选用适当的材料和表面处理方式,可以使轴类零件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

3.3 精确加工和装配轴类零件通常需要进行精确的加工和装配,以确保其几何形状和尺寸的精度。

这使得轴类零件能够与其他零件良好地配合,并确保整个装置的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4. 轴类零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轴类零件由于其特点和优势,在各个领域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应用领域的例子:4.1 汽车工业在汽车工业中,轴类零件被广泛用于发动机、传动系统和悬挂系统等装置中。

典型机械零件实习报告

典型机械零件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及目的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械零件作为机械设备的基础组成部分,其性能和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

为了更好地了解机械零件的制造过程和性能要求,提高自己在机械设计及制造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我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典型机械零件实习。

本次实习主要涉及齿轮、轴承、联轴器等常见机械零件的制造工艺、性能测试及应用领域。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1. 齿轮实习齿轮是机械系统中最重要的传动元件之一,其制造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机械设备的运行性能。

在齿轮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齿轮的分类、设计原理、加工工艺及检测方法。

(1) 齿轮分类:根据齿轮的齿形、齿数、齿宽等参数,可以将齿轮分为多种类型,如圆柱齿轮、锥齿轮、蜗轮蜗杆等。

(2) 设计原理:齿轮设计主要包括确定齿轮的模数、齿数、压力角、齿宽等参数,以及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热处理工艺。

(3) 加工工艺:齿轮的加工主要包括铸造、锻造、热处理、磨齿、剃齿等工序。

(4) 检测方法:齿轮的检测主要包括几何尺寸检测、齿形误差检测、齿间距误差检测等。

2. 轴承实习轴承是机械设备中用于支撑和减少摩擦的重要部件,其性能直接影响到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在轴承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轴承的分类、结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

(1) 轴承分类:根据轴承的支承方式、摩擦性质等,可以将轴承分为滑动轴承和滚动轴承两大类。

(2) 结构:轴承主要由内圈、外圈、滚动体(或滑动块)、保持器等部件组成。

(3) 设计原理:轴承设计主要考虑轴承的载荷能力、摩擦系数、寿命等因素,合理选择轴承的材料、结构形式和尺寸。

(4) 应用领域: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如汽车、火车、飞机、机床等。

3. 联轴器实习联轴器是用于连接两轴,传递动力和扭矩的部件。

在联轴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了联轴器的分类、结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

(1) 联轴器分类:根据联轴器的连接方式、弹性特性等,可以将联轴器分为刚性联轴器、弹性联轴器和挠性联轴器等。

轴的力学实验报告

轴的力学实验报告

轴的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和验证轴承力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测量轴件和轴承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特性,以便掌握轴承的使用限制和合理设计。

实验器材1. 一台带有测力传感器的实验用轴承装置2. 一根标准钢轴件3. 各种规格的轴承(包括滚动轴承和滑动轴承)4. 弹力测量器5. 钢尺和卡尺等测量工具6. 电脑和数据采集设备实验原理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设备中的装置,用于减少轴件的摩擦阻力,并支持轴件的旋转运动。

在轴承中,轴件和轴承之间的接触形成了一个受力系统。

轴件上的力学参数,如承载能力、弯曲刚度和刚度系数,决定了轴承的性能。

在实验中,我们将测量和分析轴件在不同条件下的力学特性。

其中包括:- 轴件的静态和动态载荷能力- 轴件的刚度和变形特征- 轴承的摩擦力和损失通过测量这些参数,我们可以定量地评估轴承的性能,并为轴承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轴承和轴件,并组装好实验装置。

2. 使用弹簧测力器测量静态载荷能力。

将轴件固定在装置上,逐渐增加载荷直至轴件无法继续转动。

记录测力器所示的载荷值,在不同转速下重复此过程。

3. 使用测力传感器测量动态载荷能力。

将轴件转动并逐渐增加载荷直至测力传感器显示最大值。

记录测力传感器显示的最大载荷值,在不同转速下重复此过程。

4. 重复上述步骤,使用不同规格和类型的轴承,观察其对轴件的影响。

5. 测量轴件的刚度和变形特征。

通过施加不同的载荷,测量轴件的弯曲程度和位移值。

使用电脑和数据采集设备记录和分析数据。

6. 测量轴承的摩擦力和损失。

通过转动轴件,并测量所需的驱动力和轴件的转速,计算出轴承的摩擦力和损失。

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得到了轴件在不同条件下的静态和动态载荷能力曲线。

通过比较不同类型和规格的轴承,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对轴件的承载能力和稳定性的影响。

同时,通过测量轴件的弯曲程度和位移值,并进行数据处理,我们可以得到轴件的刚度和变形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科技大学。

学院实验报告(实验)课程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学生:………学号:10指导教师:////日期:6-13周电子科技大学实验报告学生:。

学号:11 指导教师:、、、实验地点:工程训练中心114 实验时间:6-13周一、实验室名称:工程训练中心二、实验项目名称:典型轴类零件的数控车削工艺与加工三、实验学时:32四、实验原理:用Mastercam软件设计图形并绘图,运用G代码,将工艺文件编制成数控加工程序,输入数控车床,加工出零件。

五、实验目的:(一)掌握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实际应用;(二)学习Mastercam软件绘图并进行粗工与精工程序编制;(三)掌握工艺制造工艺,学习对工程手册的使用;(四)掌握典型零件的毛培制造、热处理、机加工方法;(五)将传统加工与现代制造技术有机结合,合理制定数控加工工艺,正确使用数控设备及刀夹量具。

六、实验容:(一)、学习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根据结构形状的不同,轴类零件可分为光轴、阶梯轴、空心轴和曲轴等。

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

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

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其技术要求一般根据轴的主要功用和工作条件制定,通常有以下几项:1、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IT6~IT9)。

2、几何形状精度轴类零件的几何形状精度主要是指轴颈、外锥面、莫氏锥孔等的圆度、圆柱度等,一般应将其公差限制在尺寸公差围。

对精度要求较高的外圆表面,应在图纸上标注其允许偏差。

3、相互位置精度轴类零件的位置精度要求主要是由轴在机械中的位置和功用决定的。

通常应保证装配传动件的轴颈对支承轴颈的同轴度要求,否则会影响传动件(齿轮等)的传动精度,并产生噪声。

普通精度的轴,其配合轴段对支承轴颈的径向跳动一般为0.01~0.03mm,高精度轴(如主轴)通常为0.001~0.005mm。

4、表面粗糙度一般与传动件相配合的轴径表面粗糙度为Ra2.5~0.63μm,与轴承相配合的支承轴径的表面粗糙度为Ra0.63~0.16μm。

(二)、了解轴类零件的毛坯和材料及热处理的过程1、轴类零件的毛坯轴类零件可根据使用要求、生产类型、设备条件及结构,选用棒料、锻件等毛坯形式。

对于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轴,一般以棒料为主;而对于外圆直径相差大的阶梯轴或重要的轴,常选用锻件,这样既节约材料又减少机械加工的工作量,还可改善机械性能。

根据生产规模的不同,毛坯的锻造方式有自由锻和模锻两种。

中小批生产多采用自由锻,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模锻。

2、轴类零件的材料及热处理轴类零件应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使用要求选用不同的材料并采用不同的热处理规(如调质、正火、淬火等),以获得一定的强度、韧性和耐磨性。

45钢是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它价格便宜经过调质(或正火)后,可得到较好的切削性能,而且能获得较高的强度和韧性等综合机械性能,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45~52HRC。

40Cr等合金结构钢适用于中等精度而转速较高的轴类零件,这类钢经调质和淬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机械性能。

轴承钢GCr15和弹簧钢65Mn,经调质和表面高频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8HRC,并具有较高的耐疲劳性能和较好的耐磨性能,可制造较高精度的轴。

精密机床的主轴(例如磨床砂轮轴、坐标镗床主轴)可选用38CrMoAIA氮化钢。

这种钢经调质和表面氮化后,不仅能获得很高的表面硬度,而且能保持较软的芯部,因此耐冲击韧性好。

与渗碳淬火钢比较,它有热处理变形很小,硬度更高的特性。

(三)、设计轴的结构轴的结构设计须在经过初步强度计算,已知轴的最小直径以及轴上零件尺寸(主要是毂孔直径及宽度)后才进行。

其主要步骤为:1.确定轴上零件装配方案:轴的结构与轴上零件的位置及从轴的哪一端装配有关。

2.确定轴上零件定位方式:根据具体工作情况,对轴上零件的轴向和周向的定位方式进行选择。

轴向定位通常是轴肩或轴环与套筒、螺母、挡圈等组合使用,周向定位多采用平键、花键或过盈配合联结。

3.确定各轴段直径:轴的结构设计是在初步估算轴径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了零件在轴上定位的需要,通常轴设计为阶梯轴。

根据作用的不同,轴的轴肩可分为定位轴肩和工艺轴肩(为装配方便而设),定位轴肩的高度值有一定的要求;工艺轴肩的高度值则较小,无特别要求。

所以直径的确定是在强度计算基础上,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定出各轴段的最终直径。

4.确定各轴段长度:主要根据轴上配合零件毂孔长度、位置、轴承宽度、轴承端盖的厚度等因素确定。

5.确定轴的结构细节:如倒角尺寸、过渡圆角半径、退刀槽尺寸、轴端螺纹孔尺寸;选择键槽尺寸等。

6.确定轴的加工精度、尺寸公差、形位公差、配合、表面粗糙度及技术要求:轴的精度根据配合要求和加工可能性而定。

精度越高,成本越高。

通用机器中轴的精度多为IT5~IT7。

轴应根据装配要求,定出合理的形位公差,主要有:配合轴段的直径相对于轴颈(基准)的同轴度及它的圆度、圆柱度;定位轴肩的垂直度;键槽相对于轴心线的平行度和对称度等。

7.画出轴的工作图:轴的结构设计常与轴的强度计算和刚度计算、轴承及联轴器尺寸的选择计算、键联结强度校核计算等交叉进行,反复修改,最后确定最佳结构方案,画出轴的结构图。

(四)、安装轴类零件1、采用两中心孔定位装夹2、用外圆表面定位装夹3、用各种堵头或拉杆心轴定位装夹(五)、轴类零件的工艺过程1、学习CA6140车床主轴的技术要求和功用2、学习CA6140主轴加工的要点和措施3、学习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的选择4、学习CA6140车床主轴主要加工表面的加工工序安排5、学习CA6140车床主轴加工工艺过程(六)、用Mastercam软件设计零件图形,编写工艺过程,编写程序,并在车床上加工出所设计的轴类零件。

七、实验器材(设备、元器件):计算机、CK6140数控车床、90°外圆车刀、60°螺纹刀、切槽刀、尖头车刀、游标卡尺、金属材料及辅助工具。

八、实验步骤:1、设计零件,用Mastercam软件设计零件图形;2、熟悉轴类零件的功用、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3、选择零件的毛培材料以及零件进行热处理;4、结构设计、工艺分析、绘制图形;5、对图形进行粗工,然后进行细工;6、编程;7、上机操作加工;8、检验。

九、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1、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

(见附件)2、数控加工工艺文件。

(见附件)3、数控加工程序。

(见附件)4、结果分析:在整个加工过程中,存在加工误差,原因是:可能是选取工件的精度选取不够,还可能是零件的凹槽深度太大,使得轴变得很细,这样零件自身的重力会使工件变形。

十、实验结论:1、用Mastercam软件绘图并进行程序的生成,代替了大量的繁琐的手工计算。

2、用Mastercam绘图,并进行粗、精车后可以很好的模拟观察到的零件的结构,便于找出问题进行修改。

3、工艺的优化可以提高加工的效率和工件的品质。

4、正确的选取零件的尺寸精度,表面的粗糙度。

这样节约材料,减轻重量,而且还方便零件的装配调整。

5、正确的选择车床的主轴加工定位基准线可以提高主轴的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误差。

十一、总结及心得体会:1、学到了轴类零件设计的相关知识,有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加深了对数控车床工艺的了解。

2、深刻体会到了工艺对轴类零件加工的重要性。

3、通过使用Mastercam软件绘图和编程,对Mastercam软件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4、在车床上进行零件加工,认识到车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车床的功能及操作流程。

5、设计零件图形时,零件不仅要美观实用,零件的尺寸也要合理便于车床的加工。

6、整个实验过程中,绘图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这要看加工者对Mastercam软件的掌握程度,同时还要考验绘图者的耐心。

比如我们组在绘图过程中就遇到了撞刀的问题,因为在绘图过程中比较着急,没有注意到做螺纹的细节,最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才解决了问题。

7、在车床实际加工工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安全。

十二、对本实验过程及方法、手段的改进建议:实际工件的加工并不复杂,最重要的是三维图形的绘制,需要同学的合作。

分组的时候,最好两三个同学一组,这样能够更好的锻炼绘图能力,提高效率。

加工过程中,尽量减轻零件的质量,这样减少因零件质量而带来的零件变形问题。

附件:一、轴类零件的数控加工工艺:二、工艺路线:1、夹一端,伸出110mm;2、先粗加工外轮廓¢12的外圆,R20、C16圆锥及¢29的外圆;3、粗加工R25的圆弧;4、精加工2、3步;5、切外圆为12的两个槽,加工螺纹;6、切断;7、掉头装夹车削切断端面;三、程序:%O0000G21G0 T0101G97 S1000 M03 G0 G54 X36. Z0. G98 G1 X0. F100. G0 Z2.G97 S900X30.04Z4.7G1 Z2.7 F180.Z-90.X32.868 Z-88.586 G0 Z4.7X28.08G1 Z2.7Z-88.477G2 X29.36 Z-89.913 R24.8 G1 X32.188 Z-88.499G0 Z4.7X26.12G1 Z2.7Z-85.577G2 X28.48 Z-88.953 R24.8 G1 X31.308 Z-87.539G0 Z4.7X24.16G1 Z2.7Z-59.29X24.4 Z-60.49Z-65.Z-79.103G2 X26.52 Z-86.276 R24.8 G1 X29.348 Z-84.862G0 Z4.7X22.2G1 Z2.7Z-49.49X24.4 Z-60.49Z-65.Z-79.103G2 X24.56 Z-81.093 R24.8 G1 X27.388 Z-79.679G0 Z4.7X20.24G1 Z2.7Z-15.819X20.333 Z-15.889G3 X20.4 Z-16. R.2 G1 Z-36.Z-40.49X22.6 Z-51.49X25.428 Z-50.076 G0 Z4.7X18.28G1 Z2.7Z-14.349X20.333 Z-15.889 G3 X20.4 Z-16. R.2 G1 Z-36.Z-40.49X20.64 Z-41.69X23.468 Z-40.276 G0 Z4.7X16.32G1 Z2.7Z-12.879X18.68 Z-14.649X21.508 Z-13.235 G0 Z4.7X14.36G1 Z2.7Z-11.409X16.72 Z-13.179X19.548 Z-11.765G0 Z4.7X12.4G1 Z2.7Z0.Z-9.939X14.76 Z-11.709X17.588 Z-10.295G28 U0. W0. M05T0100M01G0 T0202G97 S550 M03G0 G54 X24.4 Z-7.3G1 X20.4 F100.Z-16.G3 X20.367 Z-16.08 R.2 F120. G2 X19.804 Z-16.752 R24.8G1 Z-35.248 F100. G2 X20.263 Z-35.8 R24.8G1 X20.4X23.228 Z-34.386G0 X23.883Z-17.054G1 X20.204 Z-16.269G2 X19.207 Z-17.531 R24.8 F120.G1 Z-34.469 F100.G2 X20.204 Z-35.731 R24.8G1 X23.032 Z-34.317G0 X23.335Z-17.726G1 X19.607 Z-17.G2 X18.611 Z-18.402 R24.8 F120.G1 Z-33.598 F100.G2 X19.607 Z-35.001 R24.8G1 X22.436 Z-33.586G0 X22.786Z-18.467G1 X19.011 Z-17.806G2 X18.015 Z-19.4 R24.8 F120. G1 Z-32.6 F100.G2 X19.011 Z-34.194 R24.8G1 X21.839 Z-32.779G0 X22.238Z-19.301G1 X18.415 Z-18.714G2 X17.418 Z-20.595 R24.8 F120.G1 Z-31.406 F100.G2 X18.415 Z-33.286 R24.8G1 X21.243 Z-31.872G0 X21.69Z-20.269G1 X17.818 Z-19.766G2 X16.822 Z-22.166 R24.8 F120.G1 Z-29.834 F100.G2 X17.818 Z-32.234 R24.8G1 X20.647 Z-30.82G0 X21.142Z-21.453 G1 X17.222 Z-21.054G2 X16.226 Z-26. R24.8 F120. X17.222 Z-30.946 R24.8 F100. G1 X20.051 Z-29.532G0 X23.G97 S1400Z2.X12.G1 Z0. F90.Z-10.X20. Z-16.G2 X15.826 Z-26. R25.X20. Z-36. R25.G1 Z-40.5X24. Z-60.5Z-65.Z-79.103G2 X29. Z-90. R25.G1 X31.828 Z-88.586G28 U0. W0. M05T0200M01G0 T0303G97 S700 M03G0 G54 X34. Z-64.25 G1 X12. F40.G0 X34.Z-63.5G1 X12.X12.19 Z-63.595G0 X34.Z-65.G1 X12.X12.19 Z-64.905G0 X34.Z-65.2G1 X24.G2 X23.6 Z-65. R.2 G1 X12.X12.19 Z-64.905G0 X34.Z-63.3G1 X24.G3 X23.6 Z-63.5 R.2 G1 X12.X12.19 Z-63.595G0 X34.Z-61.886X26.828G1 X24. Z-63.3G3 X23.6 Z-63.5 R.2 G1 X12.X12.3 Z-63.65G0 X26.828Z-66.614G1 X24. Z-65.2G2 X23.6 Z-65. R.2 G1 X12.X12.3 Z-64.85G0 X26.828X30.Z-39.75G1 X12.G0 X30.Z-39.G1 X12.X12.19 Z-39.095G0 X30.Z-40.5G1 X12.X12.19 Z-40.405G0 X30.Z-40.7G1 X20.G2 X19.6 Z-40.5 R.2 G1 X12.X12.19 Z-40.405G0 X30.Z-38.8G1 X20.G3 X19.6 Z-39. R.2 G1 X12.X12.19 Z-39.095G0 X30.Z-37.386X22.828G1 X20. Z-38.8G3 X19.6 Z-39. R.2 G1 X12.X12.3 Z-39.15G0 X22.828Z-42.114G1 X20. Z-40.7G2 X19.6 Z-40.5 R.2 G1 X12.X12.3 Z-40.35G0 X22.828G28 U0. W0. M05 T0300M01G0 T0404G97 S600 M03G0 G54 X16. Z3.226 X11.734G99 G32 Z-9. F1.G0 X16.Z3.178X11.559G32 Z-9. F1.G0 X16.Z3.139X11.418G32 Z-9. F1. G0 X16.Z3.105X11.298G32 Z-9. F1. G0 X16.Z3.076X11.19G32 Z-9. F1. G0 X16.Z3.049X11.092G32 Z-9. F1. G0 X16.Z3.023X11.002G32 Z-9. F1. G0 X16.Z3.X10.917 G32 Z-9. F1.G0 X16.Z3.X10.917G32 Z-9. F1.G0 X16.Z3.226G28 U0. W0. M05 T0400M01G0 T0303G97 S600 M03G0 G54 X37. Z-93. G98 G1 X33. F60. X3.8X7.8G0 X33.G28 U0. W0. M05 T0300M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