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宣传部)
龙虎山天师道祖师爷张道陵的生平简介,张道陵人物事迹

龙虎山天师道祖师爷张道陵的生平简介,张道陵人物事迹本文导读:祖天师张道陵法解决生死的问题啊!”于是弃儒改学长生之道。
张祖二十五岁,曾官拜江州令。
而他却身在朝政,志慕清虚,不久就隐居到洛阳北邙山中,精思学道,修炼三年,有白虎口衔玉符而至其所。
永元(公元89年)初年,汉和帝赐为太傅,又封为冀县侯,三次下诏,张祖都婉拒了,他对使者说:“人生在世,不过百岁,光阴荏苒,转瞬便逝。
父母隆恩,妻妾厚爱,也随时而消失。
君臣之恩,谁见长久?请转告圣上,只要清静寡欲,无为而治,天下自然大定,要我何用?我志在青山中!”为了避开京都近郊的俗务嘈杂和骚扰,张祖决心云游名山大川、访道求仙去了。
张祖先是南游淮河,居桐柏太平山,后与弟子王长一起,渡江南下,在江西贵溪县云锦山住了下来。
此地山清水秀,景色清幽,为古仙人栖息之所,张祖就在山上结庐而居,并筑坛炼丹,三年而神丹成;龙虎出现,故此山又称龙虎山。
时年张祖六十岁,后又移居四川鹤鸣山,感石鹤长鸣。
汉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正月十五日,传说太上老君降临蜀地,传授张祖《太平洞极经》、《正一盟威二十四品法箓》、三五都功玉印、雌雄斩邪剑等经书、法器,拜为天师,嘱咐天师广行正一盟威之道,扫除妖魔,救护生民。
于是天师于汉安二年七月,登青城山,会八部鬼帅,大战众鬼,制伏外道恶魔,诛绝邪伪。
天师道法通玄,诸魔所不能敌,各各降服,愿意皈依正道,于是天师敕命五方八部六天鬼神,在青城山黄帝坛下盟誓,人处阳间,鬼处幽冥,使六天鬼王囚禁于北阴酆都城,八部鬼帅流放于西域边地。
从此妖魔降服,人民安乐,至今青城山仍留有天师与众鬼帅战斗的誓鬼台、鬼界碑等古迹。
天师降妖伏魔,救护众生,蜀地的人民都非常感动,都愿意听受天师教化。
于是天师设立二十四治,广收门徒,教化于民。
东汉桓帝永寿元年九月九日,在四川赤城渠亭山中,玉帝派遣使者持玉册,敕封天师为正一真人,天师世寿一百二十三岁,与苍溪云台山白日飞升。
张道陵,初名张陵,后改今名。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你知道我国四大道教名山吗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你知道我国四大道教名山吗
一、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也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海拔585米。
齐云山曾被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主要景点有真仙洞、月华街、云岩湖、玉虚宫、太素宫、望仙亭等。
齐云山
二、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是世界遗产和国家5A景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名山,主要景点有金顶,南岩宫,紫霄宫等。
武当山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就在此修炼。
武当山
三、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道教发祥地,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主峰天门山高达1300米,著名景点有仙水岩、正一观、天门山、崖墓等。
著名道人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差不多已有2000年。
龙虎山
四、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主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著名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圆明宫、祖师殿、全真观等。
青城山由于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为我国的宗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四大道教名山有谁去过的吗?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吧。
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三)

三、全国十大著名道观1、北京白云观见中国历代著名道观、道长简介(二):道教两大祖庭2、武汉长春观位于武昌大东门东北角双峰山南坡,黄鹄山(蛇山)中部,观内崇奉道教全真派,以其创始人王重阳门人邱处机道号“长春子”而得名。
是我国道教著名十方丛林之一,为历代道教活动场所,称“江南一大福地”。
历史上著名的江西的庐山也设有长春观的下院。
该观被武汉市列为一级文物保护单位。
武昌长春观长春观历史悠久,道学源远流长。
相传古代,此地为湖汊,因多松树而称之为“松岛”。
楚地崇巫,故秦汉以后,此地设有“先农坛”、“神祗坛”、“太极宫”,为王侯祭祀天地、祖先之地。
据传道教始祖老子曾应弟子之邀赴庐山“会五老”,曾经过鄂州双峰山麓的“长松岛”。
后人附会此“松岛”即是“长松岛”,并建“老子宫”以纪念。
长春观一带在三国时是一片茂密的竹林,被称为“紫竹岭”。
《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生笋”的故事就发生在长春观旁的螃蟹甲,长春观东院亦有孟宗祠亦纪念此事。
《鄂州志》中还言:“时有黄鹤飞腾于紫竹间”。
观旁的白鹤井有白鹤泉一口,是仙鹤们饮水之处。
又称吕仙炼丹井。
此井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修长江大桥后被封,但仍存。
北宋期间,双峰山建有元庆观,嗣承龙虎山阁皂派符箓金丹教义,为天师道道场。
南宋的朱熹在他的《鄂州社稷坛记》中真实地记载了这里设坛祭祀的情景:鄂州“城东黄鹄山,废营地一区。
东西十丈,南北倍差,按政和五礼画为四坛”。
元初,全真教龙门派创始人丘处机,因助元太祖成吉思汗平定天下有功,多次受封赏,并掌管天下道教。
丘处机仿佛教创十方丛林制度,派弟子至荆湖之地的武汉创办道教丛林,在松岛修建长春观。
丘处机号长春子,全真派北七真中称长春真人,弟子遂将此观定名长春观,以祭奉其师。
丘处机在元军南下时“一言止杀”、济世救民,因此也得民众拥戴。
每年农历正月十九为长春真人圣诞,长春观要举行隆重盛大的丘祖会,武汉民俗称之为“迎春会”,也称“燕九节”。
《桃花扇》作者孔尚任为此作有《燕九竹枝词》:“才是星桥又步云,真仙不遇心如结”,描绘了这一盛会。
龙虎山与天师道

龙虎山与天师道大江论坛作者:摇风发表于: 2004-03-09 03:14:07说起道士,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身穿八卦衣,手持桃木剑,腰悬宝镜,画符念咒的张天师。
要说张天师,还要从龙虎山说起。
龙虎山道教称之为第32福地。
张道陵是中国道教的创始人之一。
他在龙虎山炼成神丹后,又入四川修道传教,创建了“五斗米道”,这是中国最早的教团组织。
他还开创了道家用符咒为人祈福消灾的先河。
传说张道陵曾往阳山治妖,有毒龙于深水池中兴风作浪,张书符一幅,投入水中,龙妖立即逃去。
魏晋以后,符文被道教各派采用,使道教蒙上了更加神秘的色彩。
符文是一种类似象形文字的符号,道士画符的工具主要有毛笔、墨汁、清水、朱砂和黄色的土纸。
咒语则是法师口中常念的三言或四言短语,少则数字,多则数百字。
符咒是道士与鬼神交际沟通的媒介,是为人消灾祛病的主要手段。
而箓通常是指记录有诸天官名号的法牒,牒中有相关的符图咒语,它是道士个人修身立业,升迁道职的证书,没有为别人防病除疾的作用。
从张道陵这一脉传承下来的天师道,正是以符箓见长,故世称符箓派。
张道陵临终,将剑印传予其子张衡,张衡传子张鲁,张鲁晚年嘱其子张盛:龙虎山是祖师爷的原坛所在,那个地方“天星照映,地气冲凝,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是神人所居之地,你应回到那里去,宣道布教,世代相袭。
于是第四代天师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从汉中迁回龙虎山祖师玄坛,后世子孙代居于此,世袭道统。
于是,龙虎山成为正一天师道派的祖庭。
至今已传至第六十四代。
五代以前,龙虎山道派声名并不显赫,隋唐时,茅山是江南道教的中心。
但自北宋以后,龙虎山天师道影响日著,历代帝王多封号赐爵,利用它在江南民间的广泛影响,以诱掖人心。
至南宋理宗嘉熙三年(公元1239年)赐35代天师张可大“观妙先生”称号,命“提举三山符箓并御前诸教门公事”。
元朝建立后,在北方扶持全真道,在南方则大兴天师道。
据《天师世家谱》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攻宋前曾遣使密问35代天师张可大胜负前景,张答:“善事尔主,后二十年,天下当混一。
江西龙虎山导游词

江西龙虎山导游词江西龙虎山导游词(精选15篇)江西龙虎山导游词篇1各位游客们,欢迎诸位来江西龙虎山参观巡游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鹰潭市郊西南20公里处,是道教的发祥地,在1988年被评为国家4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
全景区面积有200多平方公里。
它的原名为云锦山后来由于第一代天师张道陵在云锦山下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现,因此而改名为龙虎山。
我国是一个多宗教的国家,主要有道教、佛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等等。
在这些宗教当中只有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
它源远流长在五千年前我国就消失了道家。
最早轩辕黄帝曾在肃州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
广成子居崆峒山,授黄帝自然之经是为道家传道之始。
到了东汉后期政治上渐渐形成了外威与宦官两大集团的争权夺利豪强兼并大量的土地、广阔的农夫丢失了土地后成为流民,再加上连年的自然灾难、温疫的流行为了求得生存和解脱,唯有求助于鬼神。
而统治者见自己的统治地信摇摇欲坠,也只有以迷信来麻弊,这样就为汉末道教的形成制造了条件。
而张道陵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创立了正一道,由于在当时凡是入道者都要交五斗米作为入道的费用所以又称为五斗米道。
张陵是留侯张良九世玄孙,他诞生于东汉光武帝建武十年(34年)浙江天目山,7岁时读《道德经》十多遍后就懂得其中的意义;对于天文、地理、河图、洛书、谶纬之书,都能领悟它们的奥妙。
在他26岁时,二次任江州(四川重庆)县令,后来辞官退隐北邙山(河南洛阳县境),修炼三年。
【后来朝延征为博士,他称病不起。
汉和帝永元元年(89年),和帝听说他是得道之人,以三品印绶,驷马车等征为太博。
后封冀县候三诏不就'。
】在他57岁时携弟子王长从淮入江西鄱阳登乐平雩子峰,溯信江入贵溪云锦山炼"九天神丹'。
丹成后又在西佩源壁鲁洞得神虎秘文。
顺帝年间,张陵已高龄90余岁,闻四川巴蜀一代闹温役,于是就带着弟子入蜀。
张陵入蜀后,居鹤鸣山(亦名鹄鸣山,在四川崇庆县境),连续收徒设教,建立道教基层组织等活动。
道教文化常识

1、大体上,道教宫观一般都建有山门、 龙虎殿或灵官殿、三清殿或四御殿、纯阳殿、 重阳殿或邱祖殿、三皇殿、三官殿、三清阁等。
道观的主要殿堂
道观的名称有宫、观、庙、道院等。称“宫” 的为有特殊地位的道观。道观主要殿堂有:
山门殿:一般供奉青龙神和白虎神,相当于佛寺的二
王尊。有的道观山门殿即为灵宫殿。
道教形成两大派系阶段:全真道和 正一道
道教上升为理论化阶段
以东晋道士葛洪、北朝高山道士寇谦 之、南朝宋庐山道士陆修静、南朝齐梁间 茅山道士陶弘景为代表。
道教理论的成熟: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整理
葛洪《抱朴子》是道教史上第一部系统的 理论之作,此书是外丹派的代表作品,核心内 容是论证金丹不死的可能性,纠正了早期民间 道教淫祠巫祝之说。书中对道教的一些基本问 题,从宇宙的本体到人的本质和生活哲学,从 神仙的存在到成仙的可能,从斋醮的方法到养 生健体、炼制金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和论证。 这些论述使道教摆脱了原始的巫术形态而具备 了哲理体系,为后来道教的发展奠定了理论框 架,在道教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隋唐兴盛时期 此期不仅出现了许多著名的道教学者,如: 唐代的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 而且产生了很多道教流派,如茅山上清派、关 中楼观派、麻姑北帝派等。在诸派之中,影响 最大者乃是茅山上清派。该派在陶弘景之后, 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宗师,司马承祯和吴筠乃其 中最负胜名者。他们在其著作中提出了“形神 双修”,神仙可学的理论,这些理论对道教由 玄学转为内丹学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3)三官
道教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 因道教将三官的诞辰日编在三元日,即上元正月 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故三官大 帝又称“三元大帝”。由于三官职能与民众利害 密切相关,故而知名度很高,其中最负盛名的是 广州的三元宫。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do

道教文化旅游产品策划——以江西龙虎山与三清山为例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旅游业的灵魂。
道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柱之一,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仙真遗迹,为许多山川增添了奇幻的色彩;道教崇尚自然的生活方式与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都与当今回归自然的旅游潮流相吻合。
江西有18处道教洞天福地,道教文化被称为江西旅游资源的4大特色之一。
然而,江西师大毛端谦教授与省旅游局合作,对江西16个旅游映象属性进行调查却发现:游客对江西旅游地映象是名山风光、自然生态、革命胜地、名胜古迹位于前列;龙虎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只排第7位,与其道教祖庭地位不相称;三清山的宗教旅游映象则更为淡薄。
近年来,两山先后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这更加深了它们以自然风光为主的旅游地映象;两者又都位于赣东北地区,相距较近;因此根据两地不同的道教文化蕴涵与特点,设计各具魅力的道教专题旅游产品,有利于减少两地的市场竞争与重复开发,强化旅游资源优势互补与市场共享。
一、高道仙踪访寻游“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无数高道们来龙虎山与三清山修真悟道,因此访寻高道仙踪,追溯道派源流,能让游客以更高层次的情感去理解和欣赏道教文化的内涵。
1.龙虎山天师修道觅踪游。
龙虎山原名云锦山,是我国典型的丹霞地貌,数百处景观构成一幅丹山依碧水的秀丽画卷。
东汉时期,汉留侯张良之九世孙张道陵入山炼丹修道三十余年,传说丹成龙虎见而成名龙虎山。
后入蜀救治瘟疫,创“五斗米”道,后人称其为正一天师道。
其孙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割据政权被曹操所败后,其曾孙张盛于西晋永嘉年间移回龙虎山,至今已传64代,是我国一姓嗣教时间最长的教派,天师世家与孔子世家被并称为“北孔南张”。
于是龙虎山秀美的山水人文景观如试剑石、道堂岩、丹勺岩、象鼻山、无蚊村、正一观、兜率宫等景点皆与神奇的天师修道传说相关。
唐代高僧马祖道——还在马祖岩岱宗讲堂,传授“自心是佛”之理;南宋著名理学家陆九渊则在象山精舍宣讲“心即理”的思想。
著名的道教宫观

著名的道教宫观 著名的道教宫观 楼观∶亦称楼观台,在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中,是道教最古老的宫观,素有仙都之称。相传周函谷关令尹喜在此修道,结草为楼以观星望气,故名楼观。老聃去周行,尹喜迎之执弟子礼,老聃在此讲授《道德五千言》。被道教徒视为道教发祥地。这里有说经台,系牛柏及老子墓等道教圣迹,为道教徒景仰朝拜之地。《终南山说经台历代真仙碑记》说∶“楼观为道教十方丛林,元以后为全真派著名道观。 龙虎山上清宫∶在江西贵溪县上清镇附近,是道教天师道之祖庭,为历代张天师供祀神仙之所。相传此处最早为张道陵炼丹修道之草堂。据《龙虎山志》说,系师张鲁晚年嘱其第四子张盛∶“龙虎山祖师元坛在焉。其地天星照庞,地气冲凝,神人所都。丹灶秘文藏诸岩洞,汝可以印剑经篆往居其地修炼,累功广宣吾化,永传于世。”张盛遂移居于此,并在张道陵所筑的元坛旧址建传籙坛,唐武宗会昌五年修建道院,赐额真仙观。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改名上清观,宋徽宗政和三年改上清正一宫。元末毁,明初重建,清康熙三十六年改名大上清宫。该宫因年久失修,陆续倾塌,现已所存无几。惟上清镇之“嗣汉天师府”,依然保存完好。 元符万宁宫∶在江苏句容茅山。始建于唐代,唐武宗时茅山道士刘混康受宠信,哲宗赐九老仙都印一颗.合明天帝日敕之玉符一道.上清宗坛玉圭一笏.呵砚一座,藏于万宁宫。因此该宫亦称印宫”。宫墙嵌有石刻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八个大字。该宫附近有蓬莱.玉桂.华阳三个更然山洞。 九霄万福宫∶在江苏句容茅山。原名圣佑观俗称大茅峰.顶宫,明代历代二十六年改为九霄宫。该宫之东有抱朴峰,晋代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在此修真并著作《抱朴子》。万宁宫建于茅山之顶十分雄伟供祀三茅真君。 崇禧万寿宫∶在江苏句容茅山。是茅山最早之宫观,南北朝时名曲林馆,南朝陶弘景在此修真时为华阳下馆,唐祯观时,太宗为道士王法主建立太平观于此,元代改称为宫。 永乐宫∶原在山西芮城县永乐镇。相传为吕洞宾诞生地,吕升仙后,道教徒就其原居宅建吕公祠以祀之,金末扩建为观,元世祖中统三年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殿堂壁面十分精美。一九五九年因兴修水利建设,中共将全部建筑连同壁昼原样迁建于芮城县北龙泉村五龙庙附近。 重阳万寿宫∶亦称重阳宫祖庵。在陕西卢县祖庵镇。原为道教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埋藏遗蜕之处。元时,其徒王处一奏建灵虚观,邱长春请改名重阳宫。元世祖至元二年改名重阳万寿宫。该宫内有祖庵碑林,碑刻有关于全真道的宝贵史料。该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 白云观∶在北京西便门外。白云观是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建名十方大天长观,著名道士孙明道曾在此编修《大金玄都宝藏》。金章宗泰和三年又改名太极宫。元太祖二十二年,全真龙门派创始人邱长春主持太极宫,元太祖谕旨改太极宫为长春宫。邱长春羽化后,其弟子埋藏其遗蜕于处顺堂。明永乐时以处顺堂为中心进行扩建。明正统八年改称白云观。白云观为全真三大祖庭之一,号称全真天下第一丛林。 玄妙观∶在江苏苏州市内。始建于晋武帝咸宁二年名真庆道观。唐玄宗开元二年改名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始改为玄妙观。观中藏有唐吴道子可刻像及颜真卿书等碑刻。 常道观∶亦名天师洞。在四川灌县青城山。青城山为道教名山称第五洞天。相传东汉张道陵曾在此修道。常道观创建于隋大业年间。原名延庆观,唐时改今名。观后有天师洞,传说为张道陵修炼之处。唐代著名道士孙思邈及五代杜卷庭均曾在此修持。青城山之顶峰有上清宫,即杜光庭修真处。 青羊宫∶在四川成都市。始建年月不详,古名元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重建,尹名青羊宫,亦有称之为青阳宫。明末毁败,清康熙七年重建。为十方丛林,藏有清代所刊刻之《道藏辑要》原版。 万寿宫∶在江西南昌西山。亦称妙济万寿南宫。建于东晋,供祀许旌阳真君。唐懿宗咸通中称铁柱观。宋真宗大中详符二年改名景德观,徽宗政和八年改名延真观。明嘉靖年间改名万寿宫。该宫为道教净明派之发源地。 太清宫∶在沈矛沈河区西。清康熙二年创建。原名三教堂。清乾隆四十四年扩建,改名为太清宫为东北地区道教第一十方丛林。 量观∶在辽宁千山。建于清康熙六年千山为道教名山该观为全真教子孙丛林。 崂山太清宫∶在山东青岛附近之崂山。相传汉代这里便有供奉三官大帝的三古庙,后来改建为庙宇,供奉道教三清神像,改名太清宫。唐天佑元年曾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唐同光二年,道士李哲玄又修驱虎庵,供奉太上老君像,宋建隆二年重修太清宫,恢复原名。金昌宗昌明六年全真道祖师王重阳之弟子刘长生来此讲玄传道,开创全真道随山派。崂山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太清宫为诸宫观之首,崂山谚云∶“崂山道观天上星,七真降临归正宗,若问宫观谁为首,老君峰下太清宫。”崂山还有创建于宋代的神清宫,建于元代的遇真宫,清初所建的斗姆宫,元代所建的华楼宫,宋代所建的太平宫和上清宫。 岱庙∶在山东泰山。奉祀东岳大帝,泰山为五岳之东岳,称第二大洞天道教以泰山为群山之祖五岳之宗。 碧霞祠∶在山东泰山县之泰山。碧霞祠建于宋大中祥符年间供祀碧霞元君。 东岳庙∶在北京朝阳门外。供祀东岳大帝及地狱七十二司之鬼神。 玄都观∶在湖南衡山。亦称半山亭。为道教全真十方丛林。 中岳庙∶在河南省登封县。嵩山为五岳中之中岳。中岳庙始建于秦。唐中叶定于现址,唐宋时盛极一时。清代重修,宫观规模宏大。嵩山是道教名山,北魏时著名道士成公兴.寇谦之曾在此修道。 西岳庙∶在陕西华阴县城东郊。其前身为汉武帝时所建之集灵宫。北魏兴光元年重建,名西岳庙。祀华山金天顺圣帝,即西岳大帝少昊。历代均不断扩建与维修,规模极为宏大,为华山一带之最大庙宇。 玉泉院∶在陕西华山之张超谷,宋仁宗皇佑年间为纪念陈搏而建,院内有祀陈搏的希夷祠,祠后洞内有石刻陈搏卧像。 八仙宫∶在陕西西安市。原名八仙庵。创建于宋代,以后历代均有所扩建。八国联军侵华时,清帝逃至西安,曾住在八仙庵,以后遂改称八仙宫。 紫霄宫∶在湖北均县武当山展旗峰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祀真武大帝。为武当山八宫(太和宫.紫霄宫.南岩宫.五龙宫.玉虚宫.遇穴宫.净乐宫.迎恩宫)二观(复真观.元和观)之首。 太和宫∶又名太岳太和宫。在湖北均县武当山之天柱峰。建立于明永乐十四年在太和宫之后山,即天柱峰顶,有金殿,铜铸宫殿及玄天大帝.金童玉女.水火二将像,工艺极为精美。在太和宫前,还有元代铸造的古铜殿。由于金殿在天柱峰顶,故香客游人亦称太和宫与金殿为金顶。 南岩宫∶在湖北均县武当山展旗峰后。依山而立,下临绝涧,建筑精巧,环境优美。唐代时这里便已有道观,元代赐建为天乙真庆宫,明永乐十一年建南岩宫。宫内的四壁与梁上有形态各不相同之五百尊铁灵官像。 遇真宫∶在湖北均县武当山下。相传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曾结庵于此,名会仙馆。明永乐十五年,成祖朱棣为尊重张三丰,扩建会仙馆为遇真宫。宫内原祀有紫铜铸造之张三丰像,栩栩如生,工艺精湛,此像已移祀于元和观。 长春观∶在武昌大东门。相传全真龙门派祖师邱长春曾在此传道,故名。初建于元代。该观紧靠于蛇山,殿堂层层上升,十分壮观。 玉皇阁∶在武汉市之木兰山顶。 仙人洞∶在江西庐山。南朝著名道教学者陆修静曾在此修道。 上海白云观∶在上海市,建于清代。 抱朴道院∶在杭州西湖之葛岭。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曾在此结庐炼丹。 福星观∶在杭州之玉皇山。为全真道著名十方丛林。 冲虚古观∶在广东博罗县之罗浮山。为道教之第七洞天。相传东晋葛洪晚年在此修道炼丹。该观建于东晋咸和年间。为华南著名之全真十方丛林。 三元宫∶在广州市越秀山。相传东晋著名道教学者葛洪之妻鲍姑曾在此结庐修道并为人治病施药,初名越岗院。后人为纪念鲍姑,建鲍仙姑祠明万历年间重修,改名三元宫。主祀尧.舜.禹三圣。 道教的著名宫观还相当多,如青城山之建福宫.圆明宫.玉青宫 南京朝天宫 浙江馀杭县南大涤.天柱两山之间的洞霄宫.河南鹿邑县城东之太清宫.陕西之龙门洞.杭州之黄龙洞等等,可以说道教宫观遍布于全国各地由此可见道教在我国历史上传播之概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祝禧禳灾祈福)
活动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活动议程安排工作方案
为营造景区热烈、祥和的活动氛围,向外界充分展示景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品牌形象,就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活动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活动议程安排等具体工作方案如下:
一、成立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活动议程安排组织机构
成立“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祝禧禳灾祈福)活动”景区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活动议程安排工作组:
组长:王斌
副组长:张金涛、蔡湘芬、张明亮、余家毓
成员:江水平、冯发茂、赵俊波、倪爱华、倪梅英、张贵华、姜和平、刘斯武
氛围营造、宣传推广、活动议程安排工作组下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刘斯武担任,负责本次活动相关协调工作。
下设相关工作小组:
1、综合协调小组
组长:王斌
成员:江水平
工作职责:与有关部门协调工作。
2、氛围营造工作小组
组长:王斌
副组长:张金涛、蔡湘芬、张明亮、余家毓
成员:冯发茂、赵俊波、张贵华、倪爱华、倪梅英、刘斯武
工作职责:负责本次活动氛围营造工作安排。
3、宣传推广工作小组
组长:王斌
副组长:余家毓
成员:刘斯武、程永胜、姜和平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活动期间的宣传推广工作。
4、太平清醮活动议程安排小组
组长:王斌
副组长:张金涛、蔡湘芬
成员:江水平、张贵华、刘斯武
工作职责:负责做好太平清醮活动期间的活动议程安排工作。
二、氛围营造的场所及要求(不包含天师府、正一观内的氛围营造)(一)上清古镇
9月8日上午太平清醮主礼活动氛围营造要求
古镇迎客,金鼓开城:在古朴悠扬的道乐声中,50名幡手们位列古镇镇门两旁,古镇主人以礼相迎,龙灯翻滚,6位婀娜多姿的歌女迈着轻盈舞步,向远道而来的客人献上歌舞。
上清古镇的大门在宾客眼前徐徐打开……迎接客人入城仪式。
繁华古镇,歌舞升平:古镇街道坊巷商人云集,酒肆茶楼飘香,歌舞升平,热闹非凡。
1、上清镇门口沿古街至天师府,古镇门楼、戏台、街道、店面等安装(仿宋风格)的仿古灯笼、酒肆茶楼商铺招牌刀旗、古镇门口安放两条竖立的仿古欢迎牌等氛围布置;
责任人:刘斯武赵俊波完成时间:9月7日
2、古镇活动安排,古镇戏台安排一台地方民俗表演,街道布置20位着宋代服饰的商人,安排一顶花桥游街,6位歌女等。
责任人:刘斯武赵俊波完成时间:9月7日
3、组织龙灯队两条和大锣鼓四子(含鼓手)在上清古镇门口迎嘉宾;
责任人:赵俊波完成时间:9月8日8:00
4、组织安排五十名人员(由倪梅英负责抽调人员)作为幡手(由天师府张贵华负责人员列队及装扮),在上清古镇门口迎嘉宾;
责任人:倪梅英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8日8:00 (二)正一观
9月8日下午3:00五坛同集正一观祝禧(庆祝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
1、正一观外围的氛围营造,门口两旁道旗、两条竖立的仿古欢
迎牌等;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8日12:00
2、组织龙灯队两条在正一观门口迎候嘉宾;
责任人:冯发茂完成时间:9月8日14:00
3、组织安排五十名人员(由倪梅英负责抽调人员)作为幡手(由
张贵华负责人员列队及装扮),在正一观门口迎嘉宾;
责任人:倪梅英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8日14:00 (三)正一观竹筏码头
9月8日晚上5:30之前设好放灯坛,7:30万人祈福赈孤,在正一观竹筏码头漂放河灯。
1、搭建演法坛;
2、设立主福灯台;(河灯天师府负责)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8日18:00
3、设计及搭建供主礼嘉宾漂放河灯的平台;
4、设计灯光、音响等设备布置;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8日18:00
5、安排调度竹筏、筏工,搭建演法坛和漂放河灯的平台及在竹筏码头到管理房处安装路灯等;上岸、下岸坡道清理,并安排人员在下游回收河灯。
责任人:倪爱华完成时间:9月8日18:00
6、协调一台200千瓦以上发电车到蔡坊村,供照明、音响、灯光设
备等用电;
责任人:江水平完成时间:9月8日9:00
7、组织景区干部、群众沿河有序观看,协调在蔡坊村沿芦溪河安排
照明路灯。
责任人:江水平、冯发茂、刘斯武
(四)游客中心及景区各景点
1、在游客中心广场、观光车始发站及各景点张挂若干横幅,向广大游客宣传此活动。
横幅内容:(热烈祝贺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祝禧禳灾祈福)活动成功举办!热烈欢迎参加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祝禧禳灾祈福)的海内外嘉宾!)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前
2、活动期间游客中心大屏插播“中国道教祖庭龙虎山太平清醮(祝禧禳灾祈福)9月8日在龙虎山隆重举行”,“ 9月8日上午天师府举办太平清醮主礼活动”、“ 9月8日下午3:00五坛同集正一观祝禧(庆祝龙虎山世界自然遗产申报成功)!”9月8日晚上7:30万人漂放河灯祈福赈孤等字幕。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前
三、宣传推广工作及要求
(一)媒体邀请工作
1、电视媒体: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1、4、9、10套,凤凰卫视、江
西卫视、湖南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香港有线电视等2、网络媒体:新华社、中新社、凤凰网、新浪、搜狐、网易、腾讯、
中国江西网、中国旅游联盟网、优酷等。
3、平面媒体:江西日报、江南都市报、信息日报、文汇报、联合早报
网、人民画报、扬子晚报、钱江晚报、海峡都市报、海
峡摄影时报、海西新闻周刊、中国民航、动车杂志《旅
伴》等。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前(二)媒体接待工作
日程安排
9月7日(星期二)
全天接待媒体报到和住宿及安排先到媒体记者参观景区。
9月8日(星期三)
07:30 早餐
08:30-10:00 前往上清镇、天师府采访。
12:00 中餐
14:30-16:00 前往正一观采访。
18:00 晚餐
19:00 前往正一观桥参观“万人祈福放送荷花”活动。
9月9日(星期四)
全天安排媒体记者参观景区和欢送新闻媒体记者返程。
责任人:刘斯武江水平完成时间:9月9日
(三)材料准备工作
为使本次集中采访活动顺利进行,请有关单位提供相关材料:
1、天师府提供此次活动宗教活动的综合材料;
2、旅游局负责提供龙虎山景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综合材料及景区相关宣传画册、光盘、资料袋等;
3、申遗办提供龙虎山自然遗产地保护的与发展的综合材料;
4、经贸局提供龙虎山大项目落户情况综合材料;
5、宣传部提供宣传相关图片等资料。
责任人:江水平(通知上述单位负责任准备相关材料交宣传部)完成时间:9月7日前
四、“太平清醮”活动议程工作及要求
(一)天师府“太平清醮”主礼活动
1、天师府“太平清醮”主礼活动议程安排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2、天师府“太平清醮”主礼活动宗教界人士讲话稿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3、天师府“太平清醮”主礼活动市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江水平完成时间:9月7日
4、天师府“太平清醮”主礼活动景区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
(二)正一观“祝禧道场”活动
1、正一观“祝禧道场”活动议程安排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2、正一观“祝禧道场”活动宗教界人士讲话稿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3、正一观“祝禧道场”活动市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江水平完成时间:9月7日
4、正一观“祝禧道场”活动景区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
(三)正一观竹筏码头“万人荷灯送福”活动
1、正一观竹筏码头“万人荷灯送福”活动议程安排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2、正一观竹筏码头“万人荷灯送福”活动宗教界人士讲话稿
责任人:张贵华完成时间:9月7日
3、正一观竹筏码头“万人荷灯送福”活动市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江水平完成时间:9月7日
4、正一观竹筏码头“万人荷灯送福”活动景区领导讲话稿
责任人:刘斯武完成时间:9月7日
二〇一〇年八月二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