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

合集下载

名山名联录(四大道教名山)

名山名联录(四大道教名山)

名山名联录(四大道教名山)名山名联录 (四大道教名山)中国道教第一名山——湖北武当山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我国道教名山之首。

相传道教信奉的“真武大帝”即在此修仙得道飞升,武当意为“非真武不足当之”。

这里还是武当拳术的发源地。

道步清虚,位登九五,金阙化身于九秋九;德居太上,尘遍三千,皇宫毓秀于三月三。

佚名题磨针井祖师殿旗幡北斗龙蛇动;剑插南岩鬼神惊。

古遗玄天上帝宫六七载木石同居,何意朝宗来四海;八九重烟霞变态,方知俎豆播千秋。

佚名题太子洞,又名太子岩,相传是真武太子修炼的地方身居坎位,玉相凛凛威宇宙;面向离宫,宝剑辉辉镇乾坤。

佚名题太子洞扫荡妖氛,清平国土三界外;阐扬正数,福利邦家万法尊。

佚名题太子洞位镇北方,凛凛英风贯日月;精分水性,腾腾杀气肃乾坤。

佚名题太子洞金阙化身,真武九天扶日月;玉虚师相,仁威万古镇乾坤。

佚名题太子洞金阙化身,八十二同名同姓;玉扈献寿,万六千为春为秋。

佚名题太子洞赤足踏龟蛇,万法总归三尺剑;披发炼乌兔,一灵摇动七星旗。

佚名题太子洞旋转乾坤,天经地纬;填离取坎,火降水升。

佚名题太子洞以三十六修而成道德;得七十二化以伏龟蛇。

佚名题太子洞众妙无门,是为玄之主;群魔尽荡,乃谓武之真。

佚名题太子洞运壬癸炼庚申,乾坤未判;伏龙虎降水火,天地才分。

佚名题太子洞老子以道德为宗,四方日月;圣祖与天地齐寿,万代乾坤。

佚名题太子洞海宴河清,共祝玄天而有庆;天长地久,同祈大帝以无疆。

佚名题太子洞三洞临轩,天上积去生之乐;八仙庆寿,云中献不老之图。

佚名题太子洞金阙风清,九天阊阖开黄道;丹庭云拥,万国衣冠拜紫宸。

佚名题太子洞岿岿大道,无形无名,妙门万象归元化;荡荡洪恩,有体有像,统揖四海朝宗岳。

佚名题太子洞五老启图,彩霞映九光之元瑞;群仙献颂,洞章演八会之灵文。

佚名题太子洞月正三三,欣西母启瑶池之会;岁呼万万,喜北极降金阙之尊。

佚名题太子洞紫献极瑞,辉腾八方世界;玄天著德,恩泽四大部洲。

佚名题太子洞福地名山,无点真心难到此;蓬莱胜迹,有些诚意自可游。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你知道我国四大道教名山吗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你知道我国四大道教名山吗

作为我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你知道我国四大道教名山吗
一、齐云山:位于安徽省休宁县,是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圣地,也是我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海拔585米。

齐云山曾被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主要景点有真仙洞、月华街、云岩湖、玉虚宫、太素宫、望仙亭等。

齐云山
二、武当山:位于湖北十堰市,是世界遗产和国家5A景区,是我国最著名的道教名山,主要景点有金顶,南岩宫,紫霄宫等。

武当山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被称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著名的道士张三丰就在此修炼。

武当山
三、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道教发祥地,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是世界自然遗产和地质公园,主峰天门山高达1300米,著名景点有仙水岩、正一观、天门山、崖墓等。

著名道人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差不多已有2000年。

龙虎山
四、青城山: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世界文化遗产和国家5A景区,主峰老君阁海拔1260米,著名景点有上清宫、建福宫、圆明宫、祖师殿、全真观等。

青城山由于林木葱茏,环境清幽,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

道教作为我国本土宗教,为我国的宗教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这四大道教名山有谁去过的吗?和大家分享一下感受吧。

国内四大道教名山

国内四大道教名山

国内四大道教名山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四大名山自东汉开始建观修道场,延续至江西龙虎山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相传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因此得名,是中国道教发祥地,为道教正一派“祖庭”。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有“丹霞仙境”之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主要风景区有上清宫景区、天师府景区、龙虎山景区、仙岩水岩景区、岩墓群景区、象鼻山排衙石景区、独峰马祖岩景区等,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武当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圣地,是首批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也是世界文化遗产,被誉为“自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犹如金铸玉琢的宝柱雄峙苍穹,屹立于群峰之巅,环绕其周围的群山,从四面八方向主峰倾斜,形成独特的“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天然奇观。

此外,武当山还有36岩,11洞,3潭,9泉,10池,以及“天柱晓老君山古号景室山,因道教始祖老子归隐修炼于此而得名,集自然景观与道教文化与一身,以其雄险奇秀的神采成为中华大地的瑰宝,是中国北方道教信众拜谒圣地,也是中原山水文化杰出代表。

老君山景区以雄、险、奇、秀而闻名天下,区内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密集,锦山秀水,风景如画,巨阙壁立,千峰竞秀,蔚为壮观,特别是山顶峰的老君庙,规模极大,有“南有武当金顶,北有老君铁顶”之说。

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位于陕西省境内秦岭山脉中段,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和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是中国重要的地理标志。

终南山东西长约230千米,最宽处55千米,最窄处15千米,总面积约4851平方千米。

横跨蓝田县、长安区、鄠邑区、周至县等县区,绵延200余公里,雄峙在古城长安(西安)之南,素有“仙都”、“洞天之冠”和“天下第一福地”的美称。

四大道教名山

四大道教名山

• 齐云山的道教绘画、摩崖石刻和碑 刻数以千计,几乎峰峰有题词、洞 洞有刻铭
• 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石坊3个,石 桥5座,庵堂祠庙33处,真是丹岩耸翠,群 峰如海,道院禅房为营,碑铭石刻星罗棋 布。
• 齐云山最佳旅游季节 无论是秋天拍红叶还 是春天拍油菜花,温度都比城市里低一些。 最好带上防寒的衣裤、帽子手套。11月份 的第二至第三个星期是红叶最盛的时候,若 拍红叶只有短短10天左右的时间。4月份 油菜花开,满山连绵不绝的景像也非常壮观!
• 历史上,历代封建皇帝都大力扶植武当 道教,到明朝,武当山以“治世玄岳” 的崇高地位成为全国道教的中心。
• “治世玄岳”为明朝嘉靖皇帝御笔所题,为 古代武当山山门“玄岳门”石坊的俗称。 • 这四个字的含义为:用武当道教及祀奉玄 武神来治理天下。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朝给 予武当山的至高无上的政治地位。
• 它,就是青城山天师 洞前被道家视为“镇 山之宝”的银杏树。 青城山前山管理处工 作人员介绍,这棵树 享受的是“国宝级” 的待遇:连修剪一根 枯枝都要上报园林部 门批准。
青城后山
• 后山总面积100平方公 里,水秀、林幽、山 雄,冬天则寒气逼人、 夏天则凉爽无比,蔚 为奇观。
• 主要景点有金壁天仓、圣母洞、山泉雾潭、 白云群洞、天桥奇景等。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 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 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扶 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 可以说,武当山金顶无 论是对游人还是对香客都有 着强列的吸引力。随着旅游 事业的发展,来武当山金顶 的游客连年递增。站在金顶, 会有一种无形的震憾使人惊 心动魄,崇敬虔诚之心油然 而生。

• 2、青城山
悬棺——江西龙虎山
• 古越族人行悬棺葬的思想根源,主要是来源于古 代仙家思想,他们信奉把死者送入天堂,带有神 学宗教色彩。道教思想认为人可以通过修炼从而 创造法术和神道而成仙,这两者之间有密切的联 系。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名山

中国四大宗教:道教-名山
中国四大宗教
道教-名山
课件提纲
一、五岳 二、其他道教名山
五岳
中国五岳古代道家名山,是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分别是东岳泰山(海拔1545 米,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 岳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北岳恒山(海拔 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中岳嵩山(海拔1491.7米,位于河南省郑 州市登封市郊)。泰山和嵩山曾经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 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五岳景色各有特点,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 ,许多文人作家也留下了大量诗文作品。
五岳
东岳泰山
五岳
中 岳 嵩 山
五岳
西岳华山
五岳
南 岳 衡 山
五岳
北岳恒山
其他道教名山
武பைடு நூலகம்当 山
其他道教名山
龙 虎 山
崂 山
茅 山

道教有4大名山,每座山上都供着一位神仙镇山,你知道哪4个神仙吗

道教有4大名山,每座山上都供着一位神仙镇山,你知道哪4个神仙吗

道教有4大名山,每座山上都供着一位神仙镇山,你知道哪4个神仙吗道教有四大名山,每个山上都供着一位神仙镇山,你知道是哪4个神仙吗?众所周知,道教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影响力,道教更是我国的本土宗教,受到了大家普遍的认可,而且民间相传神仙都是道教体系下的人物,由此可见道教在我国的地位之高。

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道教中的四大名山,看看这里面到底有什么秘密。

一、武当山说起武当山,相信大家肯定都略有耳闻吧,武当山经常出现在武侠类的电视剧中,在里面这座山可谓是响当当的名山,武当山位于湖北省,是国家5A 级旅游景区,每年这里都会吸引大量的游客游玩。

武当山又叫作太和山、参上山等,此外,它还被誉为“天下第一仙山”。

早在明代时期,武当山就被皇帝封为“大岳”,可见有着很高的声誉,它更被尊称为“皇家家庙”。

武当山供奉的是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是道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

二、青城山青城山位于美丽的四川成都,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群峰环绕,树木茂密,郁郁葱葱,景色迷人,它有前山和后山之分,还享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青城山供奉的是道德天尊,道德天尊是大家公认的道教始祖,道教中的太上道祖。

三、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省,同样是国家5A级景区,这里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景色格外优美。

早在东汉时期,张道陵在这里炼丹时曾感叹:“丹成而龙湖现。

”龙虎山就是这么得名的。

据典籍记载,张道陵的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者西晋时期就已经在龙虎山定居了,从此以后其后人也一直都定居于此。

龙虎山供奉的是降魔护道天尊,即正一教创始人张道陵,他是传说中的四大天师之一。

四、齐云山齐云山位于安徽省,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曾被乾隆皇帝称赞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高度近600米,方圆100多平方公里,它供奉的是广援普度天尊,即长春子丘处机,是龙门派创始人。

以上四座山是道教中比较有名的山,它们共同被誉为“道教四大名山”,除了这四座山,还有鹤鸣山、崆峒山、终南山、崂山等灵山仙乡。

【道教文化】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别是指哪几座-

【道教文化】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别是指哪几座-

【道教文化】道教的四大名山分别是指哪几座?在中国汉族有一个固有的宗教,那就是道教,道教源于古代巫术,它源于古代哲学思想,道教是中国人的根蒂,道教对中国的思维方式、民风民俗,民间信仰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而道教有最出名的四大名山,你知道这四大名山是哪几座吗?下面留学整理的道教文化带您了解道教的四大名山是哪几座!湖北武当山武当山的名气最大,其古建筑群在1994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青城山和都江堰一起,在2000年被评为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位于鄂西北的丹江口市境内,是我国的道教名山,列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又是武当武术的发源地。

主峰紫霄峰海拔1612米。

武当山山势奇特,雄浑壮阔。

有72峰、36岩、24涧、3潭、9泉、构成了“七十二峰朝大顶,二十四涧水长流”的秀丽画境。

山间道观总数达2万余间,其规模宏大,建筑考究、文物丰富的道观建筑群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间主要景点有金殿、紫霄宫、遇真宫、复真观、天乙真庆宫等近百处。

四川青城山青城山古称丈人山,又名赤城山,位于都江堰市西南15千米处,海拔1600米,其36座山峰,如苍翠四合的城廓,故名青城山。

这里林木青翠,峰峦多姿,向有“青城天下幽”之誉。

青城为我国道教发祥地之一,相传东汉张道陵(张天师)曾在此创立五斗米道,因此,历代宫观林立,至今尚存38处。

着名的有建福宫、天师洞、上清官等,并有经雨亭、天然阁、凝翠桥等胜景。

江西龙虎山龙虎山位于江西鹰潭市西南郊20千米处,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源远流传的道教文化,独具特色的碧水丹山,以及现今所知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崖墓群,构成了这里自然、人文景观的“三绝”。

龙虎山的着名景点有天师府、上清官、龙虎山、悬棺遗址和仙水岩等。

安徽齐云山齐云山又称白岳,位于徽州盆地,黄山脚下,屯溪西33公里,皖赣铁路在齐云山脚经过,因其“一石插天,与云并齐”,故名齐云山。

它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山岳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供奉着四尊大神,你都知道吗?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供奉着四尊大神,你都知道吗?

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供奉着四尊大神,你都知道吗?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道教是我国的本土宗教。

由张道陵于东汉顺帝时首创于四川鹤鸣山,到南北朝时盛行起来。

道教在全国有许多仙山道观,不少已成为蜚声中外的宗教、旅游胜地。

在其中,以四大名山的名气最旺。

但很多人还不知道这四座山分别供奉的是哪四尊大神。

今天就给大家涨涨知识。

武当山——真武大帝武当山又名太和山、玄岳山,“武当”的含义源于“非真武不足当之”。

有人说:“天下名山佛占尽”,唯武当山是由道观所主宰,而成为道教第一名山。

山上紫霄宫中所供奉的为玄天真武大帝,香火不断,后又因武当派始祖张三丰真人而名扬四海,历来为朝圣访名山的佳选。

武当山山势奇特,既有泰山之雄,又有华山之险,风光奇丽。

不但风景美,而且是我国一座文化宝库,山上古代建筑中规模宏伟、工程浩大的道教宫观,则更负盛名,称得上是世界古代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建筑的规模上,甚至超过了五岳。

坐落在武当山主峰一天峰柱上的金殿,更是我国最大的铜铸鎏金大殿。

而武当山的宫观为何举世无双?其中缘由还与明成祖朱棣密切相关。

当年朱棣被封作“燕王”镇守北疆,没几年他的侄子建文帝就开始执行“削藩政策”,朱棣一看形势不对,便打着“清君侧”的名义起兵造反。

虽然造反的理由有了,但叔叔举兵推翻侄儿,有违伦理纲常,所以他还必须寻找其它理由来“正名”,才能打消将士们心中的顾虑。

于是,朱棣想到了掌管武力的“真武大帝”,宣称自己是真武大帝转世。

恰巧出征前的誓师大会上,天色突然大变,乌云滚滚,风雨交加——跟神话故事里,真武大帝现身时的情景极为相似,让将士们信以为真。

后来朱棣最终攻克南京,成为明朝新一任的皇帝。

继位大统后,朱棣也觉得自己成事是受到真武大帝庇佑,于是决定好好报答一下。

1412年,朱棣任命三位朝廷要员为监工,“聚五省之财力,用人二十一万”,耗时10余年在真武大帝的道场——武当山大兴土木,建成了“八宫二观、三十六庵堂、七十二岩庙”的庞大建筑群,以此来供奉真武大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 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 《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 成石刻陈列。
武当山
• 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 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年) 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年)郦道元(?-527)撰 《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 仙室、谢罗山等。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 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年)编的《洞 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到了杜光庭 (850-933年)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 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 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三清宫
• 三清宫位于玉京峰北面,居少华山龟背 石上。地势高爽,背南朝北,总体建筑 面积518平方米,周围占地2300平方米。 正殿三间两进,就山势而建,前低后高, 歇山屋顶,梁柱和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 正面有三樘大门,中门上挂有青石竖匾, 上书“三清福地”四个大字。大门两边 刻有“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 封”的对联。大殿正中神龛奉有玉清元 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 三尊神像,大殿后面是观音堂,中间奉 有观音,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塑像。三清 宫为宋王霖始建,明景泰年间王祜在其 先祖三清观旧址复建三清宫、两廊、后 阁、门楼、牌额及圣像,且延请全真道 士詹碧云住山治观。三清山从此被称为 道教“无双福地”。
••••源自••青城山
•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 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 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 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 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 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 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 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 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 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 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 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天师府
• 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 祀神之处,被称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 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 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 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天师 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原建于龙虎山脚下。 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 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 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 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
龙虎山
•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 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 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 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 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 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 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 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 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 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 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 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三清山
•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 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 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 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 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 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 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 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 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 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 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 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 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华东名山:苏州穹窿山,杭州玉皇山, 山东崂山,山东昆嵛山,江西庐山,上 饶三清山,安徽黄山,安徽天柱山,淮 南八公山,台州天台山,绍兴会稽山, 温州雁荡山,福建武夷山,泉州清源山 中南名山:河南王屋山,洛阳老君山, 南阳五朵山,襄阳真武山,咸宁九宫山, 长阳中武当山,英山南武当山,湖南五 雷山,广东罗浮山,南海西樵山,海南 文笔峰 西南名山:新津老君山,宜宾真武山, 大理巍宝山,腾冲云峰山
道教名山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符箓三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江 西阁皂山 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 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东北名山:黑龙江松峰山,辽宁千山, 辽宁铁刹山 华北名山:北京圣莲山,北京妙峰山, 北京丫髻山,山西绵山,山西北武当山, 河北张果老山,河北古武当山 西北名山:陕西终南山,陕西白云山, 甘肃崆峒山,新疆天山,青海昆仑山
金殿
•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 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 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 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 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 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 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 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 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 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 爱新觉罗· 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 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鎏 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 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大上清宫
• 该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 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 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 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 之誉。 •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古代这 里称为仙源乡招宾里。其街曰: “琼林”。左拥象山, 右注沂溪。溪山环拱,实乃仙灵都会也,古老相传。这里 是九龙聚会的宝地。民谣云: “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 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这九 龙指的是上清宫周围的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 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和圣井山。
五龙宫
•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 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 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 磨针涧。武当山五龙宫共 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 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 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 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 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 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 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 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 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 组成,富丽堂皇。


茅山
•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 交界处,南北约长10公里,东 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 里。茅山是指中国江苏省的一 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 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 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 天”之美誉。
九霄宫
• 全称九霄万福宫,简称顶宫。元延祜三年(1316)敕建,赐额圣佑观, 祀奉大茅真君茅盈;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又得敕建殿宇,改名九霄 万福宫。极盛时宫内有藏经、圣师二楼阁,太元、高真、二圣、灵官、 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 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整个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后经清 末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等,整个道宫先后被毁。现存建筑均系近年重 建,前有广场,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沿级 而上为主体建筑太元宝殿,殿后有台曰飞升,台后一殿为二圣殿,左 右分别建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 斋堂等建筑,均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今陈列有许多道教文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 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现为江苏省道教协会、镇江市道教 协会、茅山道教协会、茅山道教文化研究室所在地。
紫宵大殿
• 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 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 (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 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 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 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 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 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 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 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 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 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 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 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 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 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建福宫
•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 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 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 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 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公里,即至岩石耸立,云 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 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 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 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 联等文物。
祖师殿
•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 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 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 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 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 愈均在此隐居。唐睿宗的 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 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 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 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 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 石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