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生物第五章知识点总结

生物第五章知识点总结生物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刻的领域,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对生命和生物系统的理解也越来越深入。
生物学的第五章囊括了许多不同的知识点,包括细胞的结构和功能,DNA和RNA的基础以及蛋白质的合成和组装等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这些核心概念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细胞结构和功能细胞是生命存在的基本单位。
细胞结构和功能是生物学的基础。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细胞器、细胞质是组成细胞的主要组成部分。
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一个薄膜,可以分离内部和外部环境。
细胞核含有DNA,是细胞的掌控中心。
细胞质内包含各种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等。
这些细胞器各司其职,确保细胞正常运作。
而且,在细胞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细胞质中发生,以维持生物生存所需的能量和物质流动。
DNA和RNA的基础DNA是维持生物遗传信息的主要分子。
RNA是DNA的副本,是大部分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DNA是由核苷酸构成的长链,每个核苷酸由一个磷酸、一个脱氧核糖和一个碱基组成。
碱基分为四种: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
RNA的核苷酸也由磷酸、核糖和碱基组成,但碱基的四个选择与DNA不同,包括腺嘌呤、胸苷、鸟苷和胞嘧啶。
蛋白质的合成和组装蛋白质是一个由一系列氨基酸组成的长链,它们通过脱水缩合的反应形成。
蛋白质的合成是通过RNA的作用。
在当RNA被复制为一个联系长链蛋白质的过程中,三会核苷酸序列在整个序列上表达出所有一系列氨基酸序列的信息。
在蛋白质链的合成过程中,细胞的核糖体质和tRNA是必不可少的。
结论细胞结构与功能,DNA和RNA的基础,蛋白质的合成和组装是生物学的核心概念,这些知识点精心地整合在一起,为我们提供了深入了解生物系统的基础。
如果您尚未掌握这些概念,鼓励你利用这些知识的优异程度,为您建立起完整、全面的生物基础。
高一生物五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五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课程中,第五章是关于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内容。
本文将以总结的方式,对这一章节的重点知识进行概括和归纳。
一、细胞的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主要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
其中,细胞膜起到包裹细胞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细胞质是细胞内的液体环境,其中包含许多细胞器;细胞核则是细胞内的控制中心,负责存储遗传信息和调控生物体功能。
二、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细胞器是细胞内的一些亚单位结构,不同的细胞器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例如,高尔基体是合成和分泌细胞物质的地方,线粒体是细胞内能量合成的中心,涉及到细胞呼吸过程。
通过研究细胞器的功能和作用,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以及细胞内各个部分的协同工作。
三、细胞的代谢过程细胞的代谢是指细胞内的化学反应过程,涉及到物质的合成、降解和转化。
其中最重要的代谢过程是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
细胞呼吸是有机物在线粒体中被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产生较多的ATP;光合作用是植物细胞中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四、细胞的遗传物质在细胞核中存在一种特殊的遗传物质,即DNA。
DNA是由核苷酸链组成的双螺旋结构,存储着生物体的基因信息。
细胞通过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来实现基因的遗传和表达。
通过了解细胞的遗传物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遗传学的原理和基因的功能。
五、细胞的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细胞的有丝分裂是细胞在生长和发育过程中进行的一种细胞分裂方式,通过有丝分裂可以形成两个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无丝分裂是一些较低级生物进行的细胞分裂方式,没有可见的有丝分裂纺锤体和染色体的运动。
通过研究细胞分裂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细胞生长、发育和遗传的规律。
六、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细胞的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转变为特定功能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和组织构建的基础,也是形成多细胞体的基础。
不同细胞的分化程度不同,产生了不同功能和特异性的细胞。
了解细胞的分化和特异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物体的发育和组织结构。
生物高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

生物高一第五章知识点归纳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自然生命的不断研究,生物学这门学科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作为高中生物学课程的一部分,第五章主要涉及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基因的遗传。
一、细胞的生命周期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在生命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细胞的生命周期包括两个重要的阶段: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有丝分裂是指细胞的核分裂过程。
它包括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前期是细胞准备分裂的准备阶段,中期是细胞核分裂的主要过程,后期是两个细胞核分裂的产物进行归位过程,末期是分裂完成后的阶段。
无丝分裂是指细胞质的分裂过程,它分为四个阶段:质体捕获、质体切割、质体分离和质体形成。
无丝分裂是原核细胞(如细菌)的主要方式,有丝分裂是真核细胞(如动植物细胞)的主要方式。
细胞的生命周期是一个连续循环的过程,其中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相互交替进行。
细胞在生命周期中不断生长、分裂和再生,维持着生物体的生长和发育。
二、基因的遗传基因是控制生物遗传性状的基本单位。
遗传是指生物通过遗传物质的传递,将父母一代的性状传给子代的过程。
基因的遗传有两种方式: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
显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支配作用。
如果一个个体有一个显性基因,那么这个性状就会表现出来。
比如眼睛的颜色,黑色是显性基因,蓝色是隐性基因。
如果一个人有黑色眼色基因和蓝色眼色基因,他的眼睛就会是黑色。
隐性遗传是指一个基因对于性状表现的隐藏作用。
只有当一个个体有两个相同的隐性基因,才会呈现出这个性状。
比如血型,有A血型基因、B血型基因和O血型基因。
如果一个人有A血型和O血型基因,他的血型就是A。
基因的遗传不仅决定了个体的外貌特征,还对个体的生理功能和行为习性产生影响。
例如,一些疾病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如遗传性疾病和癌症。
总结起来,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基因的遗传是生物学中重要的内容。
了解细胞的生命周期和基因的遗传规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命的本质和变化规律,还有助于研究和治疗一些相关的疾病。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总结

第五章细胞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一二三节)第一节内质网一,内质网的化学组成占全部膜相结构的50%,占细胞体积的10%以上,占细胞质量的15-20%应用超速离心法分离微粒体:细胞匀浆过程中破损了的内质网形成的直径100纳米左右的球囊状封闭小泡。
内质网中脂类:蛋白质=1:2类脂双分子层:磷脂、中性脂、缩醛脂、神经节苷脂等不同磷脂含量:卵磷脂(55%)磷脂酰乙醇胺(20-25%)磷脂酰肌醇(5-10%)磷脂酰丝氨酸(5-10%)鞘磷脂(4-7%)内质网的类型(根据它30种以上的蛋白酶的特性划分)1)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解毒)2)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的酶系3)与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酶系4)参与蛋白质加工转运的多种酶类二,内质网的形态结构基本“结构单位”:厚度5-6纳米小管、小泡、扁囊这些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膜性管、泡和扁囊,在细胞质中彼此相互连通,构成一个连续的模型三维管网结构系统。
可与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内膜系统的其他组分移行转换,它们在功能上则密切相关。
有人认为:核膜是间期细胞中包裹核物质的内质网的一部分在不同组织细胞中,或同一种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以及不同的生理功能状态下,内质网的形态结构、数量分布、发达程度有差别。
不同生物的同类组织细胞中的内质网是基本相似的;在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及结构的复杂程度与细胞的发育进程成正相关。
三,内质网的基本类型(一)粗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颗粒内质网)结构形态:多成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囊状功能:与外输性蛋白质及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及转运有关(二)滑面内质网(无颗粒内质网)结构形态:表面光滑的管、泡网状,常与粗面内质网相互连通功能:多功能细胞器,不同时期差异甚大(三)特殊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衍生结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髓样体)。
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孔环状片层)。
横纹肌细胞(肌质网)。
四,内质网的功能(一)粗面内质网与外输性蛋白质的分泌合成、加工修饰及转运过程密切相关1、作为核糖体附着的支架细胞中所有蛋白质的合成,皆起始与细胞质基质中游离的核糖由附着型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有:(1)外输性或内分泌性蛋白质(几乎所有的多肽类激素、多种细胞因子、抗体、消化酶、细胞外基质蛋白等)(2)膜整合蛋白(膜抗原、膜受体等功能性膜蛋白)(3)构成细胞器中的驻留蛋白(粗面内质网、滑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等各种细胞器中的可溶性驻留蛋白)2、新生多肽链的折叠和装配网腔中的氧化型谷胱甘肽:有利于多肽链上半光氨基酸残基之间二硫键的形成的必要条件附着于网膜腔面的蛋白二硫键异构酶:使二硫键的形成及多肽链的折叠速度大大加快。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讲解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第一节内质网#内质网膜的蛋白分析,表明膜中含有酶至少30多种,分三种类型①与解毒相关的酶系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eg 脂肪酸CoA连接酶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内质网的主要标志酶)内质蛋白(reticulo-plasmin)#内质网的形态结构①膜性三维管网结构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小管(ER tubular)、小泡(ER vesicle)扁囊(ER lamina)平均厚度5~6nm②内质网向内与核膜沟通,向外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转换成分③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细胞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内质网的基本类型根据电镜观察,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①糙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多呈扁平囊状,参与分泌型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分泌肽类激素和蛋白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未分化细胞则很少②光面内质网是呈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滑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相通,是多功能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期,结构分布和发达程度差别很大※有的细胞以RER为主,有的以SER为主,随着生理状态改变,两者可以互相转换③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的衍生结构髓样体(myeloid body)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孔环状片层体(annulate lamellae)出现于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内质网的功能(一)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分选及转运1.信号肽指导的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中合成①信号肽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以及肽链穿越内质网膜的转移,还有赖于细胞质基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介导和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eceptor,SRP-R)以及被称之为转运体(translocon)的易位蛋白质(易位子)的协助。
细胞生物学第五章共33页文档

思考题
1 2.比较胞饮作用和吞噬作用的异同。
END
(二)、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及包被的组装
二、 胞吐作用
(一)、 组成型的外排途径(constitutive exocytosis pathway) 所有真核细胞、连续分泌过程用于质膜更新(膜脂、膜蛋白、胞外基 质组分、营养或信号分子)、除某些有特殊标志的駐留蛋白和调节型分 泌泡外,其余蛋白的转运途径: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分泌泡→细胞 表面 。
二、主动运输(active transport)
●特点:运输方向、能量消耗、膜转运蛋白 被动与主动运输的比较
●类型:三种基本类型 (ATP、协同、光动力) (一)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钠钾泵 (结构与机制) (二)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主动运输
钙泵(Ca2+-ATP酶)质子泵:V-型质子泵、H+-ATP酶(F-型质子泵) (三)协同运输(cotransport) 由Na+-K+泵(或H+-泵)与载体蛋白协同作用, 靠间接消耗ATP所完成的主动运输方式 (四)物质的跨膜转运与膜电位
(二)协助扩散的特点是:(1)不耗能,速度较快;(2)动力是浓度梯度; (3)有运输蛋白参加,对扩散的物质具有选择性。促进扩散与简单扩散的不 同是有运输蛋白参加,由于蛋白的作用,使速度加快,而且对运输的物质有选 择性。运输蛋白是跨膜蛋白分子或是跨膜蛋白分子复合物,它们以多种形式存 在,并发现存在于各种生物膜中。 (三)水孔蛋白:水分子的跨膜通道(课后参考相关文献)
外与α 亚基的另一位点结合,促使酶发生去磷酸化作用,使磷酸根很 快解离,结果α 基构象又恢复原状,于是与K+结合的部位转向膜内侧。 在膜内侧,酶与K+亲合力低,与Na+亲合力高,K+在膜内被释放,而 又与Na+结合,由此完成一个循环。这种磷酸化和去磷酸化引起的构 象变化交替出现,每循环一次,消耗1分子ATP,同时从胞内泵出3个 Na+,从胞外泵近2个K+ 。
丁明孝《细胞生物学》(第5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目 录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章 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三章 细胞质膜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四章 物质的跨膜运输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五章 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六章 蛋白质分选与膜泡运输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七章 线粒体和叶绿体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八章 细胞骨架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九章 细胞核与染色质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章 核糖体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一章 细胞信号转导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二章 细胞周期与细胞分裂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三章 细胞增殖调控与癌细胞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细胞分化与干细胞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五章 细胞衰老与细胞程序性死亡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六章 细胞的社会联系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名校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 绪论1.1 复习笔记【本章概述】本章为绪论部分,主要对细胞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与现状、细胞学发展简史、原核细胞、古核细胞、真核细胞等内容做了简单的介绍,考点较细,需要理解掌握。
【重点难点归纳】一、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1生物科学3个阶段以及细胞的发现(1)三个阶段:形态描述阶段、实验室生物阶段、现代生物学阶段。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第一节内质网#内质网膜的蛋白分析,表明膜中含有酶至少30多种,分三种类型①与解毒相关的酶系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eg 脂肪酸CoA连接酶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内质网的主要标志酶)内质蛋白(reticulo-plasmin)#内质网的形态结构①膜性三维管网结构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小管(ER tubular)、小泡(ER vesicle)扁囊(ER lamina)平均厚度5~6nm②内质网向内与核膜沟通,向外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转换成分③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细胞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内质网的基本类型根据电镜观察,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①糙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多呈扁平囊状,参与分泌型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分泌肽类激素和蛋白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未分化细胞则很少②光面内质网是呈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滑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相通,是多功能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期,结构分布和发达程度差别很大※有的细胞以RER为主,有的以SER为主,随着生理状态改变,两者可以互相转换③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的衍生结构髓样体(myeloid body)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孔环状片层体(annulate lamellae)出现于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内质网的功能(一)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分选及转运1.信号肽指导的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中合成①信号肽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以及肽链穿越内质网膜的转移,还有赖于细胞质基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介导和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eceptor,SRP-R)以及被称之为转运体(translocon)的易位蛋白质(易位子)的协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第一节内质网#内质网膜的蛋白分析,表明膜中含有酶至少30多种,分三种类型①与解毒相关的酶系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eg 脂肪酸CoA连接酶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内质网的主要标志酶)内质蛋白(reticulo-plasmin)#内质网的形态结构①膜性三维管网结构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小管(ER tubular)、小泡(ER vesicle)扁囊(ER lamina)平均厚度5~6nm②内质网向内与核膜沟通,向外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转换成分③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细胞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内质网的基本类型根据电镜观察,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①糙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多呈扁平囊状,参与分泌型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分泌肽类激素和蛋白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未分化细胞则很少②光面内质网是呈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滑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相通,是多功能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期,结构分布和发达程度差别很大※有的细胞以RER为主,有的以SER为主,随着生理状态改变,两者可以互相转换③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的衍生结构髓样体(myeloid body)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孔环状片层体(annulate lamellae)出现于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内质网的功能(一)糙面内质网的主要功能是进行蛋白质的合成、加工修饰、分选及转运1.信号肽指导的分泌性蛋白在糙面内质网中合成①信号肽是指导蛋白多肽链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与穿膜转移的决定因素。
核糖体与内质网的结合以及肽链穿越内质网膜的转移,还有赖于细胞质基质中信号识别颗粒(signal recognition particle,SRP)的介导和内质网膜上信号识别颗粒受体(SRP-receptor,SRP-R)以及被称之为转运体(translocon)的易位蛋白质(易位子)的协助。
②新生多肽链的折叠与装配内质网腔中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多肽链上半胱氨酸残基之间二硫键形成的必要条件内膜腔面 蛋白二硫键异构酶PDI Protein disulfide isomerase 加快二硫键形成及多肽链的折叠速度分子伴侣(molecularchaperone )在其羧基端有一KDEL 驻留信号肽。
是细胞内蛋白质质量监控的重要因子。
协助蛋白质的折叠转运,本身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
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蛋白BiP阻止蛋白质聚集或发生不可逆变性,协助蛋白质折叠(与热激蛋白70同源) 内质蛋白endoplasmin 又称葡萄糖调节蛋白94,内质网标志性分子伴侣,参与新生肽链的折叠和转运钙网蛋白calreticulin 在钙平衡调节、蛋白质折叠和加工、抗原呈递、血管发生及凋亡……与钙离子结合 钙连蛋白calnexin与未完成折叠的新生蛋白质的寡糖链结合,以避免蛋白质彼此的凝集和泛素化;组织折叠尚不完全的蛋白质离开内质网,并促使其完全折叠③蛋白质的糖基化(glycosylation )主要是寡糖与天冬氨酸残基侧链上的氨基团的结合,(N-链接糖基化),糖基转移酶催化,始于一共同前体-14寡糖(2个N-乙酰葡萄糖胺+9甘露糖+3葡萄糖)最后,寡糖转移酶 催化 14寡糖链 连接到 新生肽链 的特定 三肽序列:Asn-X-Ser 或Asn-X-Thr(X是除Pro之外的任何氨基酸)的Asn上。
糖基化后的新生肽链,寡糖链末端的2个葡萄糖残基被移去,残留的葡萄糖残基结合内质网膜上的分子伴侣,然后在分子伴侣帮助下完成折叠,被移去最后一个葡萄糖残基,包装外送;错误折叠导致肽链的疏水基团外露,被GT(监控酶)识别并重新连接1个葡萄糖,重新结合分子伴侣进行折叠④蛋白质的胞内运输。
“出芽”A.转运小泡进入高尔基复合体,加工浓缩,分泌颗粒排吐到细胞外。
B.内质网膜泡→大浓缩泡→酶原颗粒→排出细胞。
(仅见于哺乳类胰腺细胞)2.信号肽指导的穿膜驻留蛋白插入转移的可能机制(1)单次穿膜蛋白插入转移机制A.新生肽链共翻译插入(cotranslation insertion)驻留蛋白含有位于肽链N端的起始转移信号肽,停止转移信号肽(特定氨基序列,疏水区段)。
当停止转移肽进入转运体,转运体与之作用,从活性状态变为失活状态,终停止对肽链的转移,停止转移肽形成α-螺旋结构,当信号肽被切除,肽链的N-端朝向内质网腔B.由内信号肽(internal signal peptide)介导的内开始转移肽(internal start-transfer peptide)插入转移机制。
当内信号肽到达移位子时,被保留在内质网膜的脂双层中,成为跨膜α-螺旋结构;若内信号肽的N-端比C-端有更多带正电氨基酸残基,则C-端插入内质网腔;反之,肽链插入方向相反。
(书P110图)(2)多次穿膜蛋白质转移插入。
≥2个疏水性开始转移肽、停止转移肽结构序列。
认为多次跨膜蛋白石以内信号肽作为其开始转移信号的。
3.糙面内质网是蛋白质分选的起始部位游离核糖体合成的胞内蛋白包括:A非定位分布的细胞质溶质驻留蛋白。
B定性分布的胞质溶质蛋白C核蛋白D线粒体、质体等半自主性细胞器所必须的核基因编码蛋白。
信号肽被视为蛋白质分选的初始信号。
信号斑(signal patch)是重要的蛋白质分选的分选转运信号。
(二)光面内质网都是作为脂类物质合成主要场所的多功能细胞器1.光面内质网参与脂质的合成和转运2.光面内质网参与糖原的代谢3.光面内质网是细胞解毒的主要场所4.光面内质网是肌细胞钙离子Ca2+ 的储存场所5.光面内质网与胃酸、胆汁的合成与分泌密切相关第二节高尔基复合体(Golgi complex)一、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一)高尔基复合体是由三种不同类型的膜性囊泡组成的细胞器1.扁平囊泡(现统称潴泡cisternae)最具特征的主体结构。
每3~8个潴泡整齐排列→高尔基体堆(Golgi stack)宽≈15~20nm;囊泡相距20~30nm。
朝细胞核=凸面=顺面(cis-face)=形成面(forming face)≈6nm≈内质网膜;朝细胞膜=凹面=反面(trans-face)=成熟面(mature face)≈8nm≈细胞膜厚度。
2.小囊泡(现统称小泡vesicle)聚集于形成面,是直径40~80nm的膜泡,多数是光滑小泡,较小的是有被小泡——内质网芽生、分化而来,也称运输小泡(transfer-vesicle)功能①完成从内质网向高尔基体的物质转运②使潴泡的膜结构及其内含物不断地更新、补充3.大囊泡(现统称液泡vacuole)见于成熟面的分泌小泡(secretory vesicle),直径0.1~0.5nm,由扁平状高尔基潴泡末端膨大、断离形成。
(二)高尔基复合体具有显著的极性形态结构、化学组成、功能不同,由顺面到反面以此分为三个组成部分1.顺面高尔基网(cis-Golgi network)连续分分支的管网状结构,显示嗜锇反应的化学特征(电镜下,用锇酸进行染色……结合性强)功能①分选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和脂类,A大部分转入到高尔基中间膜囊B小部分重新送返内质网而成为驻留蛋白②进行蛋白质修饰的O-链接糖基化&穿膜蛋白在细胞质基质侧结构域的酰基化2.高尔基中间膜囊(medial Golgi stack)多层间隔囊、管结构,①糖基化修饰②多糖&糖脂的合成3.反面高尔基体网(trans-Golgi network)①分选,分泌到细胞外/溶酶体;②一些蛋白的修饰(三)高尔基复合体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呈现不同的分布形式细胞分布特征神经细胞围绕细胞核分布趋向于一极分布具有生理极性的细胞eg输卵管内皮、肠上皮粘膜、甲状腺和胰腺肝细胞沿胆小管分布在细胞边缘精、卵&绝大多数无脊椎动物的某些细胞中分散的分布状态非极性的细胞间期位于中心粒附近,与微管有关二、高尔基复合体的化学组成(一)脂类是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成分高尔基体膜脂类成分,介于内质网膜与质膜之间,脂类总含量≈45%(二)高尔基复合体含有以糖基转移酶为标志的多种酶蛋白体系#糖基转移酶glycosyltransferas是高尔基复合体中最具特征性的酶,主要参与糖蛋白和糖脂的合成。
氧化还原酶NADH-细胞色素C还原酶NADPH-细胞色素还原酶磷酸酶类5’-核苷酸酶、腺苷三磷酸酶、硫胺素焦磷酸酶磷脂酶类磷脂酶A1、磷脂酶A2参与磷脂合成的溶血卵磷脂酰基转移酶、磷酸甘油磷脂酰转移酶酪蛋白磷酸激酶α-甘露糖苷酶#生化区隔化/房室化:高尔基复合体不同囊泡区间分布不同酶系#过渡性细胞器:高尔基复合体蛋白与酶的含量和复杂程度介于内质网和细胞膜间三、高尔基复合体的功能(一)高尔基复合体是细胞内蛋白质运输分泌的中转站外源性分泌蛋白具有①连续分泌continuous secretion=恒定性分泌constitutive secretion=外源性蛋白质在其分泌泡形成之后,随即排放出细胞的分泌形式。
②非连续性分泌discontinuous secretion=先储存于分泌跑中,在需要时再排放到细胞外的分泌形式(二)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物质加工和成的重要场所1.糖蛋白的加工和成①N-连接糖蛋白糖链的合成和糖基化修饰始于内质网,完成于高尔基复合体②O-连接糖蛋白糖链的合成和糖基化修饰主要或完全在高尔基复合体完成N-连接糖蛋白& O-连接糖蛋白的主要差别N-连接糖蛋白O-连接糖蛋白糖基化发生的部位糙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连接的氨基酸残基天冬酰胺丝、苏、酪、羟赖(脯)氨酸连接基团-NH2-OH第一个糖基N-乙酰葡糖胺半乳糖、N-乙酰半乳糖胺糖链长度5~25个糖基1~6个糖基糖基化方式寡糖链一次性连接单糖基逐个添加蛋白质糖基化意义:①保护蛋白质,免遭水解酶的降解②糖基化具有运输信号的作用,引导蛋白质包装运输③糖基化形成细胞膜表面的糖被,参与保护、识别、联络等重要生命活动2.蛋白质的水解加工①某些蛋白质或酶,只有在高尔基复合体被特异性水解后,才成熟或有活性;如人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血清白蛋白等②A溶酶体酸性水解酶的磷酸化,B蛋白聚糖的硫酸化,均在高尔基复合体发生和完成(三)高尔基复合体是胞内蛋白质的分选和膜泡定向运输的枢纽可能机制:对蛋白质修饰、加工,给蛋白质带上分选信号,进行选择、浓缩,形成不同去向的运输分泌小泡运输小泡的三个去向:①溶酶体酶,以有被小泡被转运到溶酶体②分泌蛋白,以有被小泡运向细胞膜/细胞外③以分泌小泡形式在胞质中暂存,被调控释放第三节溶酶体lysosome一、溶酶体的形态结构和化学组成(一)溶酶体是一种具有高度异质性的膜性结构细胞器溶酶体由一层单位膜包裹,膜厚6nm,球形,直径0.2~0.8μm,含60多种分解所有生物活性物质的酸性水解酶,最适pH3.5~5.5一个动物细胞通常含几百个溶酶体,不同溶酶体所含酶的种类不尽相同,导致形态大小、数量分布、理化性质的高度异质性(heterogeneous)(二)溶酶体的共同特征是含有酸性水解酶尽管高度异质性,溶酶体有许多共同特征:①均是一层单位膜包裹成的囊球小体②均含丰富酸性水解酶,如蛋白酶、核酸酶、脂酶、糖苷酶、磷酸酶、溶菌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