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研究综述-2015-12-16

合集下载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

新疆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对策[5篇模版]祁连牧民定居现状问题及计策摘要从80年代中期开始的大规模牧民定居工程是具有深远意义的系统工程。

祁连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已把83%的牧民实现了定居,现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与社会效益。

本文阐述了新疆牧民定居现状与存在的要紧问题及其计策。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地畜牧业传统的草地畜牧业完全依靠于自然生态条件,按季节驱逐牲畜到不一致地区放牧,形成了“逐水草而居”的局面,成为游牧生产方式的最基本特征。

在以往的历史时期中,尽管社会变革不断发生,但牧民游牧生产与生活方式并没有变化。

在中国北部与西部地区广阔草地上经营畜牧业的要紧是蒙古、藏、哈萨克、柯尔克孜与塔吉克等民族的1000多万人口,直到20世纪中后期,仍然维持着传统的游牧经营。

我国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正呈现总体恶化的态势,生态屏障功能逐步丧失不仅制约了该地区的可持续进展,而且对国民经济的提高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西部牧区至今沿用传统的自由放牧经营方式,草地退化严重草畜矛盾是当前生产与生态矛盾的要紧表现形式。

牧区草地畜牧业生产生产水平低,草地缺乏合理的利用制度,利用强度越来越大,缺乏抗越自然灾害的能力,牲畜夏活秋肥冬瘦春死,形成经济生态两亏。

游牧带来牧民生活动荡,同时给科学文化素养的提高与接触社会,开拓认识带来极大的制约。

目前,草畜矛盾是影响草地生态环境的要紧因素,建立人工饲草料基地提高饲草料供给水平能够积极的解决草畜矛盾。

因此,牧区草地畜牧业改革的中心突破口是实施牧民定居工程,牧民定居种饲草料,暖季在天然草地上放牧,冷季进行舍饲,减轻对天然草地放牧压力,从而有效防治草地退化,保护生态环境。

1牧民定居现状XX县区与政府于1986年提出祁连畜牧业要改变四季游牧的生产方式,务必要走定居进展的道路,把实现牧民定居作为改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的中心环节,逐步使草原畜牧业由传统的四季游牧方式向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的生产方式转变,由粗放型经营向半集约化经营转变。

关于饲草料业调研报告

关于饲草料业调研报告

关于饲草料业调研报告关于饲草料业应该要怎么写呢?下面是为大家出来的有关于饲草料业调研报告,欢迎阅读!为全面了解全区饲草料业开展状况,深入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全产业链开展途径、区域布局及制定促进饲草料产业开展政策措施,近日,自治区党委农办组织自治区农业厅、畜牧厅、林业厅、水利厅等单位对饲草料业开展具有代表性的巴州、XX区、克州(以下称作三地州)饲草料开展情况进展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畜牧业生产特点。

畜牧业是克州、巴州和XX区传统优势产业。

近年来三地州严密结合实际,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千方百计推进畜牧业关键环节建立,实现了畜牧业平稳开展,畜牧业已成为当地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支点。

通过调研,与当地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对三地州农牧业生产的总体认识概括是:克州自然条件相对较差,农牧设施建立投资回报率低,草原畜牧业占有较大比重,牲畜出栏率低,天然草场严重超载,人均耕地少,农作物秸秆可利用规模不大,维持畜牧业开展年缺口饲草近30万吨,依靠自身资源条件自主解决饲草供给短缺能力缺乏。

今后畜牧业要稳定牲畜存栏规模,实现畜牧业提质增效开展,除进一步挖掘有限资源潜力外,很大程度上需依靠外部饲草料调配补充维持开展。

XX区农牧业资源优势突出,畜牧业以农区畜牧业为主,草原畜牧业根本实现平衡开展。

耕地面积相对富足,种植业构造调整余地大,农林牧结合严密。

农副秸秆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仅棉花秸秆可利用量就达200余万吨,饲草料加工业起步早,草料市场发育程度相对高。

今后通过快速扩增农区畜牧业规模、大力培育新型饲草料产业,实现畜牧业跨越式开展潜力和优势明显。

巴州是农牧业生产大州,草地资源丰富,草原畜牧业占有过半比重,农副产品富集,以棉花秸秆为主的作物秸秆深度开发利用已取得积极进展。

畜牧业开展重心正处于由草原牧区向农区转移的关键阶段,面临草原畜牧业顺利转型和农区畜牧业快速跟进开展两大任务。

今后加快建立现代饲草料生产体系,大力推进种养结合、农牧结合生产模式,是实现畜牧业突破性开展的关键。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范文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范文

《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变迁研究》篇一一、引言牧草种植业作为牧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牧区生计的改善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研究牧草种植业的现状及其对牧区生计的影响,并分析其变迁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因素,以期为牧区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二、牧草种植业的现状牧草种植业是牧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牧区生产力的体现。

近年来,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牧草品质和数量的需求逐渐增加,这为牧草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然而,在现实中,牧草种植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生产技术落后、种子选育不够精细等。

当前,我国牧草种植品种多、分布广,主要分布在北方草原地区和西部干旱地区。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牧草种植技术也在逐步提高,如种植机械化、良种选育、病虫害防治等。

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提高牧草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牧区生计变迁随着牧草种植业的不断发展,牧区生计也发生了显著变化。

一方面,随着畜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牧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

他们开始从传统的游牧生活转向定居生活,通过发展养殖业和种植业来增加收入。

另一方面,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牧民开始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或经商,使他们的收入来源更加多元化。

然而,在生计变迁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的牧民由于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现代化的养殖业和种植业生产方式。

同时,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也因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而受到破坏。

因此,如何在保障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牧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的相互关系牧草种植业与牧区生计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牧草种植业的稳定发展可以为畜牧业提供充足的饲料来源,保障畜牧业的生产和效益;另一方面,畜牧业的发展又可以促进牧草种植业的进步和提高,增加牧民的收益和幸福感。

因此,推动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是促进牧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疆昌吉市牧民定居点人工饲草料生产的研究

新疆昌吉市牧民定居点人工饲草料生产的研究

2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 新疆


昌吉 8 10 ) 3 10
要 : 究就是针对牧 民定居点人工饲草料生产 系统 , 在天 山北坡 中 具 有代表 性 的 昌吉市 阿什 里哈 本研 选择 段
键 词 : 民定居点 ; 牧 饲草料 ; 筛选试验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0 3— 3 7 2 0 )3 0 3 3 1 0 6 7 (0 6 0 —0 1 —0
含量 比 试 验 .
3个苜蓿品种分别是新牧 l . 牧 2号和 新牧 3号 。 号 新
每个 品 种 种 植 面 积 为 1亩 , 方 大 小 为 4 8 T× 样 . m 0 1
试 验 区 自然概况
阿4  ̄ 乡地处灭  ̄: 坡 rR ,} tE -- It f以天 山分水 岭为界 , JL L = 1 = i 与 巴音 郭愣蒙古 自治卅 和静 县毗邻 ; l 北至 N 53 占尔班通 4 。0的
这些 定居 的牧 户中 , 饲草 料的供 应仍然是个很严重 的问题。
牧 民定居区的 自然条件相 对较 差 , 加之 牧 民由于 长期 四季 游牧 , 缺乏栽培技术经 验 , 造成种植业 的产 量很低 。因此冬
j 米 品种分 别是 新多 2号 、 山红 、 大 1 8 S 7 4 农 大 天 农 0 、c0 、 8、 6 中单 9 0 4 9和协 单 9 9 6 。每 个试 验 区面积 为 5亩 , 置一 设
产 的饲草料远 远不能满足家 畜的需求 。而人 工草地无论在 数量 上还是在质量J 都明显优于天然草地 。 二 在新疆牧 , 虽然有相 当一部 分牧 民 已经定居 , 但是在
2 试验 设计
2 1 饲 料作 物 玉 米 品 种 对 比试 验 .

浅析牧草饲料在畜牧养殖中利用技术分析

浅析牧草饲料在畜牧养殖中利用技术分析

牧草饲料是养羊的物质基础,作为羊的饲料来源很广,品种繁多。

按其性状大致分为两大类,即粗饲料和精饲料,而按其营养成份的特点又可分为粗饲料、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矿物质饲料、添加剂饲料及人工牧草饲料等。

一、种草(人工种草)牧草及饲料是羊的食粮,是发展养羊的物质基础。

羊的质量(除品种差异外)是与草料的数量和品质有着密切关系的,草足、质优、才会优质高产。

因此,种植一定数量的优良牧草是发展养羊业的一项主要措施之一。

1、紫花苜蓿紫花苜蓿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栽培历史最长,面积最大的优良牧草之一。

其营养丰富,粗蛋白质含量占干物质18%—26%,胡萝卜素、维生素及矿物质含量亦高。

适口性好,为各种牲畜所喜欢,故号称“牧草之王”。

(1)植物特征紫花苜蓉为多年生植物,根系发达,入土很深,种植后1年后根长达2米以上,9年以后可达6米左右。

分枝能力强,每株可生侧枝数十条,茎秆直立或斜上,高1米以上,多呈深绿色,千粒种子重2克左右,0.5公斤种子约15—25万粒。

紫花苜蓿适宜温暖半干燥气候,抗寒抗旱能力强,在低温零下20℃—30℃的条件下,一般均能安全过冬。

适宜在年降水量500—800毫米的地区生长,虽然喜水,但最忌积水地。

对土壤要求不严,除太粘重的土壤或极瘠薄的砂土及强酸、强碱的土壤外,都能生长。

(2)播种与收割紫花苜蓿的播种时间春秋皆可,适播期为3—9月份,但在气候寒冷、生长季较短的地区,应宜早春播。

播种时因种子小、芽细嫩、破土力较弱,宜浅播。

沟播时,沟深10—15厘米,覆土1.5—2厘米;条播时,行距20—40厘米。

可单播或混播,播籽量每亩500—1000克。

春播后5—6天开始出苗,13天苗齐,30天后进入分枝期,53天进入现蕾期,70天开始开花,110天种子成熟(花后52天种子成熟)。

从种子萌芽到开花期最适宜温度22℃—27℃。

紫花苜蓿种植后2—4年内产量最高,一般每公顷可年产干草7500—15000公斤,亩产约500—1000公斤或产青草1000—5000公斤,有灌溉和雨量充沛的条件下,单位面积产量更高,通常一年可收青草2—4次。

巩留县牧民定居与饲草料生产现状浅析

巩留县牧民定居与饲草料生产现状浅析
关键词 : 牧民定居 ; 饲草料生产
中图分 类号 : ¥ 8 1 6
文献标 识码 : B
4 2 o 5 4 ~ 4 3 。 3 8 , 东 为 新 源县 , 南 以伊 什 格 力克 山为 分水岭与特克斯相连 , 西 为察 布查 尔 县 、 北 隔 伊 犁
文章 编 号 : 1 0 0 3 — 4 8 8 9 ( 2 0 1 5 ) 1 1 - 0 0 4 1 - 0 3
河有伊 宁县和 尼勒克县 , 全县地形 为东南 高西北
巩 留县地 处 伊 犁 河 谷 中部 , 伊犁河上游南侧 , 位 居 东 五 县 中心 , 是 一个 典 型 的半农 半牧 业县 。 低, 从 行 政 区划 图上 看 , 她 象 一 只美 丽 的彩 碟 , 翩 翩
起舞于伊犁河谷 , 一翼 是山清水 秀、 风景 秀美 的东
畜4 2 . 3 万头 。
1 调 查地 概 况
1 . 1 巩 留 县 概 况
利用笔者所学专业知识 , 并通过文献搜集 、 社 会 咨 询 相结 合 在 巩 留县 3 乡5 镇5 个 国营农 牧 场选 出2 0 0 户 已定 居 牧 民 , 并 对 他们 进行 了问卷 调查 , 分
别 调查 分 析 该 县牧 民 的生产 、 生活 状 况及 饲 草 料 生
产 储 备 能 力 。有 关 牧 民定 居 和 饲 草料 生产 概 况 的
巩 留县位于伊犁河上游南侧 , 天 山支脉那拉提
山和伊 什 格 力 克 山北 麓 , 东经 8 1 。 3 4 ~8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5 、 北 纬
收 稿 日期 : 2 0 1 5 — 0 9 — 1 2
部分数据 由当地 乡政府 、 乡镇场畜牧兽医站 、 统计

浅谈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

浅谈合理开发利用饲草饲料资源促进畜牧业发展

水 土 和 循 环 发 展 的作 用 ,也 能 解 决 征 地 矛 盾 .促 进 畜 牧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和 建设
4对 农 业 结构 进 行 调 整 对 农业 结 构 进 行 调 整 .能 对种 植 业 单 一 的 发 展 情 况 进 行 优 化 和 改进 ,避 免 自然 资 源 的 浪 费 .维 护 我 国农 业 的 积 极 发 展 和 建 设 。实 现 “三 元 ”种 植 ,能对 土地 、水 、光 、热 等 资 源充 分应 用 .确 保 复种 指数 的 增 加 .保 证 在 土 地 面 积 逐 渐 增 加 情 况 下 .实 现农 牧 的 结 合 发 展 。因 此 ,在 实践 工 作 中 ,应 用 间 套 作模 式 .实 现 牧 草 的 高 产 化 。将 保 证 粮 食 产 量 的 稳 定 提 升 .也 能 促 进 养 殖 业 的 积极 发 展
关 键 词 :开发 ;利 用 ;饲 草 饲 料 ;畜牧 业
饲草 饲 料 资 源 为 畜 牧 业 发 展 中 的 物 质 资 源 .由 于 当 前 的畜 牧 业 发 展 较 为 缓 慢 。具 备 的 产 品 率 较 低 .无 法 满 足 现 代 化 畜 牧 业 的发 展 需 求 。为 了对 其 解 决 ,需 要 对 饲 草饲 料 资 源积 极 开 发 和利 用 .保 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强大保障
I3]

5对 秸 秆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农 作物 秸 秆 是 发 展 畜 牧 业 中 的 主要 资源 .对 秸 秆 资 源 充 分 开 发 .将 保 证 行 业 的顺 利 发 展 和 实 施 .促 进 经 济 效 益 和社 会 效 益 的统 一实 现 。对 农 作 物 秸 秆 资 源 进 行 开 发 .在 能够 发 挥 其 优 势 情 况 下 .也 能 实 现 产业 结 构 的 优 化 调 整 保 证 畜 牧 业 获 得 更 多 饲 草 饲 料 资 源 .促 进 饲草 饲 料 资 源 的科 学 利 用 。 同 时 ,对 秸 秆 进 行 处 理 .也 能 避 免在 焚 烧 秸 秆 中 造 成 的 环 境 污 染 现 象 ,将 秸 秆 还 田 , 能提 高土壤的肥力 .降低化 肥的使用量 .也能促进 发展的绿色 化 .确 保 在 循 环 发 展 中 ,实 现 农 业 的 可持 续 化 。在 对 秸 秆 进 行 加 工 期 间 .为 了 发 挥 可 持 续 化 ,可 以将 青 贮 玉 米 秸 秆 作 为 主 要 ,基 于 氨 化 、草 粉 等 进 行 加 工 ,避 免 秸 秆 的 浪 费 现 象 ,促 使 其 应 用 价 值 的 实 现 。还 可 以在 加 工秸 秆 期 间 .与 人 工 草 地 进 行 结 合 ,保 证 秸秆 利用 效率 的 提 升 .保 证 产 品 价 值 和 质 量 的 稳 定 提 升 。 在 这 种 发 展 下 发 现 .秸 秆 的 加 工 和 利 用 不 仅 能 保 证 其 意 义 的实 现 ,也 能 维 护 畜 牧 业 的 整 体 进 步㈣。 结 语 基 于 以上 的 分 析 和 研 究 可 以发 现 。在 畜 牧 业 不 断 发 展 过 程 中 .基 于 家 畜 的 生 理 特 征 和 营 养 需 求 .对 饲 草 饲 料 资 源 充 分 开 发 和 利 用 .实 现 饲 草 饲 料 资 源利 用 效 率 的 稳定 提 升 ,对 畜 牧 业 经 济 效 益 的 提 升 具 备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 。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

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探索与思考0 引言新疆是畜牧业大省,有天然草地面积48万km2,占自治区总面积的21.4%,天然草地面积仅次于西藏和内蒙古自治区,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地分布区之一。

新疆昌吉是畜牧业大洲,天然草地819万(667m2),可利用面积726万(667m2),占草地总面积的89%。

近年来,昌吉市深入实施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示范工程,加大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工作力度,在天然草地休养生息、自我修复、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工作。

1天然草地生态保护的科学认识和正确定位2008年9月份,昌吉庙尔沟牧区乡镇为昌吉市40万人口人均提供5.4kg鲜肉和12.5kg鲜奶。

由此看出,占昌吉市土地面积68.6%的天然草地,既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又是生态农业、现代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牧区以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为主线,以搬迁定居牧民为突破口,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实行技术转移,是实现天然草地生态保护,增加牧民收入和建设新农村的有效途径,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了减轻日趋退化的草地负荷,特别是冬牧场的负荷,昌吉市自1992年实施大规模牧民搬迁定居,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围栏轮牧和牲畜圈养等新的农牧业经营机制,通过发展定居后的农业,实现定居牧民收人多元化,减少草地家畜数量,减轻天然草地的负荷。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具体表现为:(1)牧民定居点农业综合能力条件差,阿克旗牧民定居村,目前水资源缺乏,灌溉用水完全靠地下水。

地表水渠系不配套,缺少抵御抗旱防旱的能力。

(2)舍饲圈养经验不足、种植技术水平低。

(3)缺少主动保护天然草地意识。

一些定居的牧民仍把保留的一定数量的家畜,委托给未定居的亲戚朋友代养,还有的随着定居地粗饲料的增加,家畜数量也增加了,反过来又加大了天然草地的负荷。

(4)农业技术指导推广力量薄弱,担负着向牧民提供新的必要科普体制和技术服务的工作跟不上,机制不健全。

2天然草地生态保护与牧民定居的现状评价2.1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天然草地在漫长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影响的演变过程中,草地类型、植被覆盖状况和生产力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疆农业大学专业文献综述题目:关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研究综述姓名:XXX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土地资源管理班级:土地资源管理XX班学号:XXX成绩:指导教师: XX 职称:XX2015年12月10日新疆农业大学教务处制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研究综述作者:XX 指导老师:XX摘要:由于牧民长期的超载放牧,人为破坏等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草地退化和生态环晚恶化问题日益突出同时也蕴育着巨大的潜在危机。

收民定居,变传统的四季游收为冬春舍饲和夏秋放收,是草地畜牡业经营方式的重大变革,同时也为草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前提和条件。

为遏制草地的退化,进而做到草地长茂不衰和永续利用本文归纳了专家学者对牧民定居后合理利用饲草料地方面的研究,提出来应当根据草地资源的特点和放牡的特点和放牡利用的实际需要,以期为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的合理利用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牧民定居;草料地;利用管理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游牧民定居工程已取得比较大的成就。

游牧民族定居是实现从传统游牧经济到现代畜牧业经济转变的基本前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1]。

牧民定居的关键和难点是饲草料基地建设[2],因此,要积极探索解决饲草料的新途径,如试种蕨类植物,能兼顾经济、社会、生态三者的效益。

同时要抓住国家即将启动游牧民族定居项目的机遇,争取国家、自治区在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加快推进水土开发,坚持以大型水利工程建设与饲草料基地建设相结合,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基地加快牧民定居、推进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要把饲草料基地建设作为牧民定居工作的核心来抓,建设高标准饲草料基地是定居牧民生产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也是牧民定居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1 国内外对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的相关研究综述1.1 国外对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的研究进展杨武等,通过对新西兰饲草料利用的研究发现当地创立了高品质,高成效的混播草场,使本土草地土壤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改良,而且混播还改善提高了土壤的质量,从而使草地的氮营养供应增强,牧草产量和质量在一定水平上得到提升,很大程度提高了畜牧产品品质和产量[3]。

韩建国等,通过对澳大利亚饲草料地的研究发现,政府在此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每1万㎡草地的建设投资约1000人民币元以上[4]。

吴凯峰等通过对法国的研究发现,政府以所拥有的草原面积以及畜产品的供应需要为依据,规定产量,一旦生产超过规定,将受到减少以致取消所享有的补贴的惩处,比较注重草地持续发展[5]。

由于经营管理方法有所区别,欧美国家草地畜牧业的成长历程基本可以分三个阶段:在上世纪年代以前,采取的是掠夺式的经营模式,从上世纪年代至年代,运用的是边利用边治理的模式,从上世纪年到现在都坚持着可持续发展管理模式等阶段[6]。

1.2 国内对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的研究进展1.2.1 有关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经济方面的研究许鹏提出定居点的效益问题,牧民增收基地的观念是定居点。

许鹏教授认为“生态与经济效益是牧民定居能成功的关键因素”[7]。

胡自治认为,人工草地具有较高的集约化程度的特点,与此同时牧区经济发展的指标[8]。

建设高标准的饲草料基地是加快牧民定居,推进传统草地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保证。

实现牧民定居,必须把饲草料基地建设放在首位。

由于原始草原受自然因素的限制,因此生产量较低,波动较大。

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两者相比,人工草地数量和质量均较好[9]。

1.2.2 有关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社会效益的研究牧民定居工程实施后,牧民定居点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步建设,使牧民拥有了稳定的住房,人工饲草料地的开发和建立,使牧民历史性的拥有了耕地,保证了牧民生产、生活的物质需要,改变了牧民居无定所,分散流动的游牧生活方式[10]。

牧民定居后,极大地提高牧民的文化素质,丰富牧民的精神文明生活方面起重要作用[11]。

1.2.3 有关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生态方面的研究模式牧民牲畜四季放牧,春秋牧场始牧期过早,影响草地返青和再生,秋草场利用时间延续很晚,影响草地过冬前营养贮存,严重影响了牧草的再生能力,使得草场严重退化[12]。

牧民定居后,推迟了春节牧场放牧的时间,同时有计划地进行轮牧、休牧,对严重退化的草地,沙化草场逐步实行封育禁牧,一定程度长维持了草场的可持续发展[13]。

我国有不少学者专家对游牧民族及其定居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主要侧重于以下四种类型;第一,牧民的文化变迁研究;第二,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定居对策研究;第三,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比较研究;第四,草原畜牧业现代化研究。

随着这四种类型研究的不断深入,引起了对牧民定居问题的高度重视[14]。

2 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研究2.1 草场利用尚未完全实现季节调整实施牧民定居工程以来,要求定居牧民实现冷季舍饲,暖季放牧,原来的季节草场重新调整与规划。

没有对季节草场利用制度进行调节,没有建立科学放牧制度。

甚至出现牧民在春秋场始牧期过早,定居点出现定牧现象,更加重春秋草场退化。

山上的未定居牧民在冬牧场放牧时间过长,不按时转场,违背了季节草场的利用特征,更加重了冬牧场的退化[15]。

2.2 人工草场生产水平较部分地区居牧民的平均户均草场利用面积达不到规定标准要求,草场产量不能满足牲畜需求[16]。

同时,人工饲草料地开发地点自然条件不同,一些定居点由于定居时间短,新开荒地还没有完全改良,一些定居点的人工饲草料地的土层薄、土壤瘠薄、坡度大,在短时间内牧民没有能力完全改良和提高生产水平[17]。

2.3 草场配套设施不完善大部分定居点人工饲草料地配套设施不完善,包括种植业机械、牧业机械(青贮机、打草机)、加工机械等;水利设施不完善,包括防渗渠建设、打井、引水条件等[18]。

2.4 饲草料加工利用效益低牧民定居区饲草料加工利用率不高,由于牧民种植的玉米产量较低,很多牧民不能压青贮,玉米秸秆直接利用[19]。

定居区多缺乏饲草料加工设备[20]。

定居开发的人工饲草料地还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

种植结构中饲草料比例偏低,饲草料生产水平低,不能满足冷季舍饲的需要。

3 结论近年来有关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状况分析文献不足,特别是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状况的研究缺乏。

现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2000年—2008年之间,数据及相关资料陈旧,不利于使用。

而牧民定居作为我国生态保护中越来越呈现出勃勃生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民定居工程的实施,是牧民生产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几千年遗留下来的传统经营模式,为实现种养结合,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找到了一条正确的途径。

需要深入的探索。

本论文我将立足于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现状、目前所要解决的问题等进行分析,并且尝试以调查的方式来分析新疆牧民定居后饲草料地利用状况。

参考文献:[1] 朱秀红.新疆游牧民族定居问题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大学,2005.[2] 张革祥,冯立涛,赵桂林,等.乌鲁木齐牧民定居饲草料基地建设研究[J].草食家畜,2000,(2):13-14.[3] 杨武,曹玉凤,李运起,李建国.国内外发展草地畜牧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草食动物,2011,(1):65-68.[4] 韩建国,王堃.我国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现状及产业结构调整[A].中国农学会、中国草原学会.全国半农半牧区草地农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文集[C].中国农学会、中国草原学会:,2000:7.[5] 张瑞荣,申向明,提高我国草原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内蒙),2004,(11)[6] 丛英利.新疆天山北坡中段牧区家庭牧场资源优化生产经营模式的分析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7] 许鹏.人工草地的环境效应[A].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Ecological Services of Grassland inChina--Proceedings of CCAST (World Laboratory) Workshop[C].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2000:24.[8] 胡自治.世界人工草地及其分类现状[J].国外畜牧学(草原与牧草),1995,(2):1-8.[9] 冯莉,楚亚伟.浅谈新疆牧民定居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世纪桥,2010,(9):63-64.[10] 吐尔逊娜依·热依木.牧民定居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4.[11] 夏热古丽·穆力达坤.北疆牧区牧民定居效益及生产经营形式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12] 李海梅.牧民定居后季节草场优化配置的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01.[13] 杜荣.内蒙古草原生态旅游发展问题研究及对策[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06.[14] 帕如克·阿帕儿.新疆不同牧民定居点人工饲草料地土壤养分状况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农业大学,2014.[15] 吐尔逊娜依,许鹏,安沙舟,等.牧民定居模式问题及发展对策分析[A].中国林学会.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中国林学会:,2005:3.[16] 张彦虎.新疆草地农业发展模式研究[D].石河子:石河子大学,2015.[17] 吴新忠,刘学琴,崔炳灿.新疆昌吉市牧民定居点人工饲草料生产的研究[J].草食家畜,2006,(3):13-15.[18] 周鹏.中国西部地区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13.[19] 李艳.游牧民定居后的经济发展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20] 玛依拉·居马.北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问题调查研究[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