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

合集下载

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及未来

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及未来

最终达到废水治理达标 的 目的。 在印染废水 中的常用处理方 法 很高 ,B D小于 5 / 。 O mg L 31 化 处 理 法 .物 1 . 炼 废 水 2煮 311 .. 吸附法 废水碱性很 强 ,呈褐 色 ,C D与 B D很高 ,达 每升数千 O O 吸附法主要是通过具有 巨大 比表 面积 的多孔性 固体物质 同 毫克 。主要污染物为纤维 中杂质与洗净剂 ,化学纤维煮炼废水 废水进行接触 ,废水 中其一种或多种组分在 固体表 面未平衡 的 的污染较轻 。 分子 引力或化学键力 的作用下 ,在 固体表面富集而分离 出来 , 1 . 白废 水 3漂 从而达到去除废水 中色度等 污染物 的 目的。常用 的吸附剂有活 去除纤维表面和内部 的有色杂质 , 常采用各种氧化剂漂 白。 性炭 、硅藻土 、纤维系列 、煤渣等。
23颜色 ,色度高与颜 色多变是 印染废水 的最重要特- . 眭之一 固体含量 可达数千 毫克 ,. T 。特别是染 料颗粒 、浆料等有机 固体含量较高 ,比重接近于 1 ,沉淀 困难 。 24有 机 物 含 量 .
针 对不 同水质 选用合 适 的絮凝剂 ,其处理 效果 和处理 成本 均 B D和 C D均 可 达数 百毫 克 几,但 一般 B D值 远低 于 可控 制在适 当的水平 ;缺点 为 : O O O 对加药量 大或絮凝剂昂贵 的情 C D r ,属较难生化 降解 物质 。 O c值 况下将导致运行成本偏 高 ,适用 范围比较 窄,产生大量化学 污 25有毒物质 . 泥 ,对污泥 的处理 和处置进一步增加 了运行成本容易造成二次 包括无 机重金属 ,如汞 、镐 、铬等和有机毒物 ,如多氯联 污染 。
323电解 法 . .
性 ,不生芽孢 的短杆状细菌 ,广泛存活在土壤 中 ,在 自然界 的

纺织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及今后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及今后发展

纺织印染废水治理的现状及今后发展1 纺织印染行业快速发展在当前国内外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前提下,近五年纺织工业获较大发展。

2005年我国纤维加工量达1800万t,已占世界总量的36%。

其中化纤、纱、布、呢绒、丝织品、服装等主要纺织品均居世界第一位。

纺织工艺和装备也在不断改善和提高,我国正处于由纺织大国向强国转变。

印染行业是纺织工业中重要的行业,其中棉、棉混纺、化纤织物的染色和印花布量2005年已达370亿m。

另外,毛纺、麻纺、丝绸印染产品也近50亿m。

2 纺织印染行业污染状况纺织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是我国工业系统中重点污染源之一。

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印染行业排放的印染废水总量位于全国各工业部门排放总量的第5位。

2004年全行业废水排放量为13.6亿m3,而其废水中污染物排放总量(以COD计)则位于各工业部门第6位。

印染废水属于含有一定量难生物降解物质的有机性废水。

其污染物浓度高(COD值高),色度深,氮磷含量低,是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对印染产品需求的多样化,印染产品中小批量、多品种产品的产量加大,生产设备中间歇式印染设备占有较大比重。

由于产品品种的变化及染料和助剂投配量的自动化控制水平较低,其废水排放量和废水水质浓度均高于以往连续式染色工艺,这给已建废水处理工程增加了处理难度,也对传统的污染治理达标排放技术提出了挑战。

总体上看,我国印染行业工艺设备水平在“十五”期间有较大提高,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为了参与世界纺织品市场竞争,增加出口创汇,很多企业已从国外进口了一定数量的当代先进印染设备,这些设备在节能降耗上效果较明显,与原有印染设备的能耗相比有较大降低,但国内印染企业在生产工艺创新和生产管理水平方面与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

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印染企业,其工艺和设备相对较落后。

据调查,我国印染企业生产的棉印染产品的取水量在3.0 t/百米~6.0t/百米,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部分大型棉印染企业的取水量在3.0t/百米,已处于较先进水平,其余企业一般在4.0 t/百米~4.5t/百米。

印染废水调研报告

印染废水调研报告

印染废水调研报告印染废水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过程中,印染产业作为纺织行业的重要环节,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大量的废水。

印染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为了有效控制和处理印染废水,我们进行了本次调研。

二、调研目的1. 了解印染废水的排放情况和污染状况;2. 分析印染废水的成分和特点;3. 探讨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和技术;4. 提出印染废水治理的建议和措施。

三、调研方法1. 文献调研: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印染废水的排放标准和处理技术;2. 现场调研:参观印染企业,实地了解废水处理设备和实际运行情况;3. 专家访谈:与环保专家进行座谈,探讨印染废水处理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四、调研结果1. 排放情况和污染状况:印染企业对废水排放进行了初步处理,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2. 成分和特点分析:印染废水中主要含有有机物、酸碱物质和重金属离子;3. 处理方法和技术:目前常用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包括生物法、物化法和膜分离法等;4. 建议和措施:应加强印染废水的监测和管控,推广和使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并加强相关法规和标准的制定和执行。

五、调研结论印染废水具有复杂的成分和高度的污染性,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民的生命健康,我们需要加强印染废水的管控和处理工作。

在废水处理技术方面,应推广和应用生物法、物化法和膜分离法等先进的处理技术。

此外,还需要制定和执行更加严格的废水排放标准和相关法规,以推动印染行业的环境友好型转型升级。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加大投入,提高设备和技术的更新换代,加强环境监测和数据公开,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六、参考文献1. 李小明,李四方,王五六,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及展望,环境科技,2018(2);2. 张三,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和问题分析,环境保护科技,2017(5);3.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印染企业废水排放标准,国家环境保护部发布。

印染废水研究

印染废水研究

一、前言1、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纺织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印染废水排放量约为每天3×106~4×106m3,印染厂每加工100 m织物,产生废水量3~5 m3。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色度深、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

目前,国内的印染废水处理手段以生化法为主,有的还将化学法与之串联。

国外也是基本如此。

近年来由于化学纤维织物的发展,仿真丝的兴起和印染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PVA浆料、人造丝碱解物(主要是邻苯二甲酸类物质)、新型助剂等难生化降解有机物大量进入印染废水,其COD浓度也由原来的数百mg/L上升到2~3g/L,从而使原有的生物处理系统COD去除率从70%下降到50%左右,甚至更低。

色度的去除是印染废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旧的生化法在脱色方面一直不能令人满意。

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的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也仅为30%左右。

1.1 研究背景印染加工的四个工序都要排出废水,预处理阶段(包括烧毛、退浆、煮炼、漂白、丝光等工序)要排出退浆废水、煮炼废水、漂白废水和丝光废水,染色工序排出染色废水,印花工序排出印花废水和皂液废水,整理工序则排出整理废水。

印染废水是以上各类废水的混合废水,或除漂白废水以外的综合废水。

印染废水的水质随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的不同而异,污染物组分差异很大。

一般印染废水pH值为6~10,COD为400~1000mg/L,BOD5为100~400mg/L,SS为100~200mg/L,色度为100~400倍。

但当印染工艺及采用的纤维种类和加工工艺变化后,废水水质将有较大变化。

如,当废水中含有涤纶仿真丝印染工序中产生的碱减量废水时,废水的COD将增大到2000~3000mg/L以上,BOD5增大到800mg/L以上,pH 值达11.5 ~12,并且废水水质随涤纶仿真丝印染碱减量废水的加入量增大而恶化。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
剂 、 料 的 使 用 , 机 污 染 物 的 可 生 化性 降低 , 浆 有 处理 难 度 加 大 。

2 .膜 分 离 法 。膜 分 离 技 术 是 近 几 十 年 发 展起 来 的新 技 术 ,
它是 利用 特殊制造的多孔材料 的拦截能力 ,主要 以浓度梯度 、
电势 梯度 及 压 力 梯 度 作 为 推 动 力 , 过 膜 对 混 合 物 中 各 组 分 选 通
印染 行 业 是 工 业 中 的排 污 大 户 , 染 废 水 是 纺 织 印 染 行 业 印
1 吸 附 法 。吸 附 法 是 依 靠 吸 附剂 的吸 附作 用 来 脱 除 染 料 .
处 无 的主 要 排 放 物 。据 不完 全 统 计 ,全 国 印染 废 水 排 放 量 约 为 3 分 子 , 理 后 出水 水 质 好 , 二 次 污 染 。通 常 采 用 的吸 附剂 有 : × 离 各 硅 膨 等 16 4 0 s , 占整 个 工业 废 水 的 3 % 。据 统 计 , 国具 活 性 剂 、 子 交 换 纤 维 、 种 天 然矿 物 ( 藻 土 , 润 土 ) 。 在 0 — ×16 m /d 约 5 中 有 ~ 定生 产 规 模 的 、有 统 计 资料 的 印 染织 物 生 产 总 量 20 0 3年 传 统 的 吸 附 法 中 , 活 性 炭 为代 表 , 用 活 性 炭 与 废 水 混 合 或 以 是 为 2 9 O O , 上 未 能 统 计 的 小 型 印 染 厂 , 计 总 印染 织 物 让 废 水 通 过 由其 组 成 的滤 床 , 废 水 中 的染 料 分 子 被 吸 附 在 活 . ×l lm 加 估 使 生产 总 量 为 3 ×l lm .2 OO 。全 国每 年 产 生 印染 废 水 约 为 16 性 炭 表 面 或 被 过滤 除 去 。该 方 法 适用 于分 子量 不 超 过 4 0的 水 .× 0 19 。 0 t 加强 印染废水的处理, 对保护环境, 维持生态平衡起 着及 溶 性 染 料 分 子 脱 色 ,对 大 分 子 或 疏 水 性 染料 的脱 色 效 果 较 差 。 其 重 要 的 作用 。印染 废 水 是 印 染企 业 生 产 过 程 中排 放 的 各 种废 传 统 的 吸 附 法 去 除 水 中溶 解 性 有 机 物 非 常有 效 , 不 能去 除 其 但 水 混 合 后 的 总 称 。 由于 不 同织 物 印染 工 艺 不 同 , 染 废 水 所 含 中 的 胶 体 疏 水 性 染 料 。近 几 年 , 究 的 重 点 主 要 是 开 发 新 型 吸 印 研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印染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 引 言
据 有 关 资 料 , 染 废 水 中 退 浆 废 水 造 成 的 污 染 约 占纺 印
O 退浆 废 水 中大量 的 污染 纺织印染行业 排放 的印染 废 水是 我 国工 业系 统 中重 点 织品湿加 工整理废 水 总量 的 5 , 物来源 于浆纱过程 中所用 的浆 料 。退浆 废水 中主要 的的污 污 染 源 之 一 , 国家 环 保 总 局 统 计 , 染 行 业 排 放 的 印 染 废 据 印 VA及一些 助剂 , 据 实 测资 料 , 然 浆料 的退 浆 废 根 天 水 总量位于全 国各 工业 部 门排 放 的 总量 第 五位 。2 0 0 4年 , 染物 P OD 为 1 g L 2 g L, OD 为 5 1g L 属 易 生 化 的 0 / - 0/ B — O/ , 全行业排水量 1 . 立方 , 3 6亿 而其 污 染 物排 放 总量 ( C D 以 O 水C p 对 计 ) 位 于 各 工 业 部 门 第 六 位 。 印 染 废 水 属 于 含 有 一 定 量 高浓 度 有 机 废 水 , H 值 一 般 在 9左 右. 于 合 成 浆 料 则
保鲜 剂中 p 值大小直 接影 响无 机盐类 的溶解度 , 而 加 油站 , 炉房 。( ) H 从 锅 3 防止 水 质污 染 : 清洁 、 常换 水 、 洗 花 冲 影响花材 细胞 原生质膜 对它们 的渗透 性 。溶 解 度 的大小 将 材下 部 , 见有 变色 、 腐烂部 分及 时剪去 。 决 定 保 鲜 液 里 能 游 离 的 离 子 数 量 的 多 少 。 而 作 为 构 成 植 物 3 萎 焉花材 的 抢救
现代商 贸工 业
No 1 2 0 . 0, 0 9
Mo enB s es rd d s y dr ui s T a eI ut n n r

《2024年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范文

《2024年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范文

《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印染行业作为纺织产业链的重要环节,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印染废水含有大量有机物、染料、助剂等污染物,如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将对水体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因此,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研发与进步对于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印染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问题及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二、印染废水治理现状及问题目前,印染废水治理主要面临的问题包括:废水成分复杂、色度高、可生化性差、治理成本高等。

传统的物理化学处理方法虽能去除部分污染物,但往往难以达到排放标准,且易产生二次污染。

生物处理技术虽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处理周期长、对有毒物质耐受性差等问题。

此外,印染废水治理的法规要求日益严格,企业面临巨大的治理压力。

三、印染废水治理技术进展针对印染废水治理的难题,国内外学者和企业不断探索新的治理技术,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首先,高级氧化技术受到广泛关注。

该技术通过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物质,如羟基自由基等,有效降解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染料。

常见的有光催化氧化法、臭氧氧化法等。

这些技术能显著降低废水色度,提高可生化性。

其次,膜分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该技术利用不同孔径的膜,对废水中的溶质进行选择性分离,从而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常见的有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等技术。

此外,新型生物处理技术也在不断涌现。

如基因工程菌、生物膜法等,这些技术通过提高微生物的降解效率,有效降低印染废水的处理成本。

四、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印染废水治理技术也在逐步完善和优化。

各种新型、高效的治理技术的出现,为印染废水治理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更加先进的印染废水治理技术将被研发出来,为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染料废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染料废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研究进展
化学反应将染料废水中的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或易于处理 的形式。常用的化学法包括氧化法、还原法、中和法和化学沉降法等。
1、氧化法
氧化法是利用氧化剂将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常用的氧化剂包括臭 氧、过氧化氢和次氯酸钠等。氧化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但氧化剂 的使用量和成本较高。
1、活性污泥法
活性污泥法是利用微生物絮体(活性污泥)的吸附和代谢作用将染料废水中 的污染物去除。活性污泥法具有处理效果好、成本低等优点,但可能产生大量的 污泥。
2、生物膜法
生物膜法是利用微生物在固体介质(如滤料)表面形成的生物膜的代谢作用 将染料废水中的污染物去除。生物膜法具有处理效果好、耐冲击负荷能力强等优 点,但生物膜的脱落和再生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还原法
还原法是利用还原剂将染料废水中的有机物还原分解。常用的还原剂包括硫 酸亚铁、亚硝酸盐和硫化氢等。还原法具有处理效果好、速度快等优点,但还原 剂的使用量和成本较高。
3、中和法
中和法是利用酸或碱将染料废水中的酸碱物质中和,以达到调节pH值的目的。 常用的酸或碱包括硝酸、硫酸、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等。中和法具有操作简单、成 本低等优点,但可能产生大量的废渣和废水。
研究方法
本次演示采用文献调研和专家访谈的方式,了解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和 发展趋势。同时,结合实验设计,对染料废水的处理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实验过 程中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实验材料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染料废水,以便更好地反映实际情 况。
2、实验条件的控制:确保实验条件的一致性,以便进行平行实验对比。
染料废水污染现状及处理方法 研究进展
01 引言
目录
02 研究现状
03 染料废水污染的现状
04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1.引言印染废水是以加工棉、麻、化学纤维及其混纺产品为主的印染厂排出的废水。

印染废水水量较大,每印染加工一吨纺织品耗水100—200吨,其中80—90%为废水。

印染行业是工业废水排放大户,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印染废水每天排放量为3*106—4*106m3。

印染废水具有水量大、有机污染物含量高、碱性大、水质变化大等特点,属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

废水中含有染料、浆料、助剂、油剂、酸碱、纤维杂质、砂类物质、无机盐等。

传统的印染废水处理方法有物理、化学、生物法,以下就对其处理现状及未来发展做出概述。

2.我国印染废水现状、特点2.1印染废水现状纺织印染工业是我国传统的支柱产业之一,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历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用水量和排水量也急剧增长。

纺织工业发展主要阻碍之一就是低碳问题,环保的主要问题是废水,而约80%纺织废水来自印染行业。

实际上印染行业是以中小企业为主的竞争性行业,中小企业比重占99.6%,非公有制企业占95%。

若以纤维加工量的70%需进行印染加工计,则年排放废水在30亿吨左右。

故由此而造成的生态破坏及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因而要实现印染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解决印染行业的污染问题。

印染厂废水处理成功的实例很多,但成效不佳的也不少,其原因大致以下几种情况:(1)印染厂未分析自身特点,照搬他厂经验。

(2)把城市污水处理的设计规范,用于印染废水处理,仅改变一些参数,造成很大损失。

(3)新技术新工艺未经中试直接用于工程,造成很多失败。

(4)生产工艺相近的废水,可采取相似的处理工艺,但仍需根据水质水量适当调整参数。

(5)实际运行技术和管理技术不当。

而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已受到严重挑战,传统化学沉淀和气浮法对这类印染废水的COD去除率仅为30%左右。

因此开发经济有效的印染废水处理技术日益成为当今环保行业关注的课题。

2.2印染废水特点在印染工业中,废水的组成和污染程度随着加工纤维种类、数量、加工工艺和加工方式的不同,水质和水量有很大的变化,污染物组分的差异也很大。

①退浆废水,水量较小,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浆料及其分解物、纤维屑、酸、淀粉碱和酶类污染物,浊度大。

废水pH值为12左右。

用淀粉浆料时BOD、COD均高,可生化性较好;用合成浆料时COD很高,BOD小于5mg/L,水可生化性较差;②煮炼废水,水量大,污染物浓度高,主要含有纤维素、果酸、蜡质、油脂、碱、表面活性剂、含氮化合物等。

废水碱性很强,水温高,呈褐色,COD与BOD达每升数千毫克。

化学纤维煮炼废水的污染较轻;③漂白废水,水量大,污染较轻,主要含有残余的漂白剂、少量醋酸、草酸、硫代硫酸钠等;④丝光废水,含碱量高,NaOH含量在3%-5%,多数印染厂通过蒸发浓缩回收NaOH,所以丝光废水一般很少排出,经过工艺多次重复使用最终排出的废水仍呈强碱性,BOD、COD、SS均较高;⑤染色废水,水质多变,有时含有使用各种染料时的有毒物质,碱性,PH有时达10以上,含有有机染料、表面活性剂等。

色度很高,而SS少,COD较BOD高,可生化性较差;⑥印花废水,含浆料,BOD、COD高;⑦整理工序废水,主要含有纤维屑、树脂、甲醛、油剂和浆料,水量少;⑧碱减量废水:是涤纶仿真丝碱减量工序产生的,主要含涤纶水解物对苯二甲酸、乙二醇等,其中对苯二甲酸含量高达75%。

碱减量废水不仅pH值高(一般>12),而且有机物浓度高,碱减量工序排放的废水中CODCr可高达9万mg/L,高分子有机物及部分染料很难被生物降解。

总的说来,印染废水具有色度大、有机物含量高,水质变化大,pH 值变化大,水温水量变化大等特点。

印染行业的废水治理主要集中在生产不同纤维产品的印染企业中。

我国印染企业主要采用以水为媒介的湿法加工工艺, 生产中使用较大量的清洁水,排放出较大量的含有一定色度及不同污染物的有害废水。

这种废水如不进行治理,则会对受纳水体产生较大的有机性污染,使生态系统产生较大的破坏, 印染废水的治理势在必行。

3.印染废水传统处理方法3.1 物理法3.1.1 吸附法吸附法是指利用吸附剂的多孔性,使废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物质被吸附在物体表面而去除的方法。

吸附法的优点是吸附剂来源广泛、种类较多、价格便宜,能够满足不同种类染料的需求,吸附效率较高,常与其他方法联合使用作为前处理。

传统的吸附剂主要是活性炭,活性炭只对阳离子染料、直接染料、酸性染料、活性染料等水溶性染料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交替疏水性染料,并且再生费用高,使活性炭的应用受到限制。

近几年,研究重点主要在开发新的吸附剂及对传统的吸附剂进行改良方面。

《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1.2膜技术自然界中经常存在一种物质体系即在一种流体相内或两种流体相之间有一层凝聚相物质把流体相分隔成两部分,这一薄层物质就是所谓的膜。

作为凝聚相的膜可以是固态或是液态的,而被膜分开的流体物质可以是液态或是气态的。

膜技术是21 世纪出现的新兴技术,由于其具有诸多优点而备受关注。

膜技术可按过滤精度从低到高分为微滤、超滤、纳滤和反渗透,微滤和超滤一般作为纳滤和反渗透的预处理工艺。

膜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废水中污染物的分离而达到废水处理的目的,此方法的工艺过程简单,处理过程无二次污染,并且出水水质优良,可以回收再利用。

膜技术虽具有诸多优点,但是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膜污染和成本是制约膜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广泛应用的主要因素。

3.2 化学法3.2.1 氧化法化学氧化是目前较为成熟的方法。

氧化剂一般采用Fenton试剂(Fe2+,H2O2)、臭氧、氯气、次氯酸钠。

按氧化剂不同,化学氧化分为臭氧氧化和Fenton氧化。

臭氧氧化不产生污泥和二次污染,但处理成本高,CODcr去除率低,通常很少采用单一的臭氧法处理印染废水,而是将它与其它方法相结合,彼此互补达到最佳的废水处理效果。

臭氧氧化法虽然具有以上不足,但随着技术的全面发展这些缺点将日益被弥补。

目前国内外在臭氧氧化及联用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有两种趋势: 一种是基于臭氧的高级氧化过程,与其它方法联用将臭氧催化转化为氧化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如: O3/UV 氧化组合、O3/ 超声波组合、O3/ 重金属离子的方法,都能使O3 转化为OH 等强氧化性物质,与有机物反应[20],降低臭氧的消耗及处理成本,提高臭氧的利用率。

3.2.2 混凝法主要有混凝沉淀法和混凝气浮法,所采用的混凝剂多半以铝盐或铁盐为主,其中以碱式氯化铝(PAC)的架桥吸附性能较好,而以硫酸亚铁的价格为最低。

近年来, 国外采用高分子混凝剂者日益增加,且有取代无机混凝剂之势, 但在国内因价格原因,使用高分子混凝剂的还不多见。

据报道, 弱阴离子性高分子混凝剂使用范围最广,若与硫酸铝合用,则可发挥更好的效果。

混凝法的主要优点是工艺流程简单, 操作管理方便, 设备投资少, 占地面积小, 对疏水性染料脱色效率很高;缺点是运行费用较高, 泥渣量多且脱水困难,对亲水性染料处理效果差。

3.2.3 电解法电解对处理含酸性染料的印染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脱色率为 50%~70% ,但对颜色深、CODCr高的废水处理效果较差。

对染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 各类染料在电解处理时其CODCr去除率的大小顺序为: 硫化染料、还原染料 > 酸性染料、活性染料 > 中性染料、直接染料 > 阳离子染料。

目前这种方法正在推广应用。

3.3 生物法生物法具有操作简单、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环境友好等特点,在印染废水的处理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最常见的生物法工艺包括曝气生物滤池(BAF)和生物活性炭(BAC)。

3.1 BAFBAF 是一种采用颗粒滤料固定生物膜的好氧或缺氧生物反应器,工作原理有截留过滤、吸附和生物代谢。

与普通活性污泥法相比,BAF 工艺用于处理低浓度、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占地面积小、抗冲击负荷强、氧传输效率高、避免污泥膨胀、出水水质稳定等优点。

3.2 BACBAC 工艺利用活性炭的巨大比表面积、发达孔隙结构以及优良的吸附性能等特点,以活性炭作为载体构建生物膜,从而形成活性炭吸附和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机物的协同作用。

此工艺提高了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强了系统抗毒物和负荷变化的能力,改善了污泥脱水及消化的性能,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是一种以生物处理为主,同时具有物化处理特点的生物处理新技术。

4.印染废水处理技术发展前景综观我国印染行业废水治理技术的现状,尽管经过多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实用技术,解决了不少问题,但仍没有实质性的突破,特别是产品结构及工厂布局不合理等因素的存在,加重了废水治理的难度。

因此,解决印染废水处理问题的根本出路需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4.1工艺的合理组合单纯的物化法和生物法从经济性、技术性、实用性方面都各存在一定的缺陷.物化法应用范围狭窄,运行费用较高,生物法存在色度和COD脱除效率不高且反应时间长的缺点.故开发以厌氧-好氧联用为轴心、与物化法结合的混合多级处理工艺,才能更好地控制印染废水的危害.但如此多的处理方法及工艺,如何合理地组合它们至关重要。

组合工艺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各组合单元的优势。

“废水处理站出水→生物陶粒→臭氧脱色→双层滤料过滤→阳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出水”就是一个较典型的组合工艺,但李武全等研究发现臭氧出水中的剩余臭氧可能会破坏交换树脂结构,使其失去交换能力,因此在工程中需要增加清水池,待臭氧分解完毕后再进入交换树脂单元。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研究不同组合工艺中不同单元间相互制约、乃至相互破坏的方面,以避免这些不利因素的影响是印染废水深度处理的一个研究方向。

《印染废水处理发展现状研究》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4.2技术发展技术发展需从3个方面努力:(1)对于已经得到应用的技术,如混凝沉淀法、吸附法等,应通过对其实际应用情况的分析总结,发现这些技术存在的问题,对其进行改进,从而提高使用效果,扩大使用范围;(2)对于尚处于研究阶段的新型技术,如高级氧化法、辐射法、微波法等,应尽快将它们应用于实践,加强实用性的研究,并且努力降低处理成本,使其得以应用推广;(3)继续开发各种光、声、电、磁、无毒药剂氧化、生物氧化等新型高效、低毒、低能耗、不造成二次污染的绿色废水处理技术,并加强各种手段联用的研究.4.3清洁生产的推行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是一种被动的环境保护手段,不能彻底地解决环境与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印染生产的环境污染问题,必须从源头抓起,实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目的主要是:(1)减少废水排放量及污染物产量。

这对于印染废水的处理至关重要.通过使用无水印花等节水工艺、纤维素酶法和淀粉酶法等减少污染物排放工艺,并且用高效活性染料替代普通活性染料等途径可以达到这一目的.另外,超滤法等染料回收工艺的应用,不但可以减少污染物产量,还可最大限度的使用染料,降低生产成本;(2)降低废水处理难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