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合集下载

关于混凝土的毕业论文

关于混凝土的毕业论文

关于混凝土的毕业论文混凝土是一种常见的建筑材料,它在现代建筑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混凝土的特性、制作过程以及其在建筑中的应用。

一、混凝土的特性混凝土是由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材料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人造材料。

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性:1. 强度: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能够承受大部分建筑结构的负荷。

这使得混凝土成为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材料之一。

2. 耐久性:混凝土能够抵抗自然环境的侵蚀,如酸雨、高温等。

它的耐久性使得建筑物能够长时间地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3. 可塑性:混凝土在浇筑时具有较高的可塑性,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形状调整。

这使得建筑师能够创造出各种独特的建筑形式。

二、混凝土的制作过程混凝土的制作过程包括原材料的选取、配比设计、搅拌、浇筑和养护等环节。

1. 原材料选取: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是混凝土的主要原材料。

它们的质量和性能对混凝土的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制作混凝土时,需要选择优质的原材料。

2. 配比设计:混凝土的配比设计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关键。

通过合理地控制水泥、骨料和水的比例,可以获得理想的混凝土性能。

3. 搅拌:在搅拌过程中,将水泥、骨料和水进行充分混合,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一致性。

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对混凝土的品质也有影响。

4. 浇筑: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并使用振动器进行震实,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5. 养护:混凝土在浇筑后需要进行养护,以保证其逐渐获得足够的强度。

养护期间需要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混凝土过早干燥。

三、混凝土在建筑中的应用混凝土在建筑中有广泛的应用,它可以用于建造各种类型的建筑物,如住宅、商业建筑、桥梁等。

1. 住宅建筑:混凝土可以用于建造房屋的结构部分,如梁、柱、楼板等。

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使得房屋能够长时间地承受负荷,保持结构的完整性。

2. 商业建筑:混凝土在商业建筑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高层建筑的主体结构通常采用混凝土,以确保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论文

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相关问题论文

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摘要:与民用、商业建筑相比,工业建筑对于结构的安全性、抗震性、抗裂性等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尤其是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必须采取有效的工艺与技术措施,不但有利于提高结构的整体性能,而且对于项目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与造价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工业建筑工程管理经验,简要分析了混凝土结构设计的相关问题,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工业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abstract: compared with the civil, commercial buildings, industrial building for the safety of the structure, vibrate resistance, resistance to put forward such as more strict requirements, particularly in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must take effective process and technical measures, not only to improve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of the structure, but also fo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roject schedule, quality, safety and cost have important influence. the author discusses industrial building engineering management experience for many year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 of related problems, only for reference to fellow.keywords: industrial architecture; concrete structure; design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目前,国内建设的工业建筑主要采取混凝土结构,与传统的建筑结构形式相比,其具有较为理想的综合性能,造价也较为合理,在国内工业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浅析混凝土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繁荣,我国高层建筑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不断更新,结构体系日趋多样化,这就给高层建筑分析及设计提出了更高的高求,如何才能高效保证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及稳固性,是工程师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时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1.提高结构重要部位的延性,防止截面钢筋超配1).要使高层建筑在遭遇强烈地震时具有很强的抗倒塌能力,最理想的办法是使结构中所有的构件都具有很高的延性。

然而在实际工程中很难完全做到这一点,比较经济的办法是有选择有重点的提高结构中重要构件或某些构件中关键部位的延性。

在结构平面位置上,应该着重提高房屋周边转角处、平面突变处以及复杂平面各翼相接处构件的延性;对偏心结构,应加大房屋周边特别是刚度较弱一侧构件的延性;对具有多道抗震防线抗侧力构件,应着重提高第一道抗震防线构件的延性。

2).使结构能进入弹塑性状态,并能通过结构的塑性变形吸收地震能量、抗御更高烈度的地震,从而达到“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设防目标,就必须做到“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杆件”,才能使结构在进入弹塑性状态后形成合理的延性较大的屈服机制。

因此在设计工作中,必须注意构件截面纵向钢筋的超配现象,同时也要注意材料的超强问题。

2注意高大建筑的整体稳定性对高层建筑来说,在抗震设计中,房屋的高宽比是一个需慎重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出现了许多板式高层住宅,其立面高度很大而房屋进深尺寸有限,即高宽比超过了规范限值,也就是说建筑愈瘦高,在地震作用下的侧移就愈大,地震引起的倾覆作用就愈严重,巨大的倾覆力矩在柱中和基础中引起的拉力和压力比较难处理。

结合几年来的工程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1).对整个建筑进行抗倾覆稳定性验算,使地震作用下的倾覆力矩与相应的重力荷载在基础与地基交界面上的合力作用点,不应超出力矩作用方向抗倾覆构件基础边长的1/4。

2).加大建筑物下部几层的宽度,使其满足规范高宽比的限值,但尽可能避免形成大底盘建筑。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摘要:介绍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技术在高层建筑超长结构中的具体设计方法;同时论述预应力设计对指导施工及保证工程质量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关键词:高层建筑;超长结构;预应力结构;设计1前言预应力结构设计技术的发展,为现代高层建筑向更高、体型更复杂,结构形式更多样、功能更全、综合性更强的方向发展提供了更大的可塑空间。

通常可使建筑物在同一竖直线上,上部楼层布置住宅、旅馆,中部楼层作为办公用房,下部楼层作商店、餐馆等。

以满足综合性的不同需要。

本文所介绍的工程设计是一幢集办公、休闲为一体的高档办公楼。

2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益阳市赫山区,建筑面积31000m2,地上21层,地下一层,总高度为83m。

其中一层为大型商场,二层为餐厅,三层为娱乐场所,四层及以上为公寓和办公楼。

工程结构形式采用框架一剪力墙结构,裙楼为超长结构,结构平面布置随建筑变化而逐层变化,图1为四层的结构平面图,楼层主、次梁均为预应力混凝土技术。

3结构方案设计混凝土结构构件在混凝土材料收缩和环境温差的作用下发生的体积缩小变形从而增大结构构件的拉应力,当该拉应力大于构件的极限抗拉强度时,构件即开裂。

对此,现行规范中规定框架-剪力墙结构伸缩缝最大为45~55m。

本结构纵向长度近159.6m,远超过上述规定,而且6个剪力筒大大增强其中间混凝土楼面水平侧向约束。

如增加两道或三道结构伸缩缝,必须采用从基础到顶层增加双梁双柱来实现,这除了增加施工难度和成本之外,还大大影响了使用功能和建筑要求。

设计采用预应力技术解决这一结构超长问题,通过对结构施加预应力,在结构中预先产生压应力。

使其抵消超长结构在季节温差和混凝土收缩过程中产生的拉应力。

理论与实践证明预应力对控制超长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是有效的。

预应力除了可有效控制裂缝的作用之外,其主要作用是能有效抵抗竖向荷载并明显降低构件尺寸。

经初算,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8.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原来普通钢筋混凝土主梁的700mm降为500mm,次梁梁高可由600mm降为450mm,16.4m跨主梁的梁高可由1600mm左右降为900mm~ 1100mm。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相关推荐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精选8篇)在各领域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那么你知道一篇好的论文该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谈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篇1摘要:近些年来,建筑行业的市场竞争不断加大,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整体质量水平已经成为了建筑企业提高自己在市场中的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随着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对建筑混凝土施工的技术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为了可以更换的提高建筑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在文章中,笔者将对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不同阶段中的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以及混凝土的浇注技术和护养技术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可以为相关工作人员带来一些帮助。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1 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通常情况下,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指的是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通过对混凝土强度的计算和分析,可以清楚的知道混凝土抗压强度与混凝土用水泥的强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在水灰比相等的情况下,高标号水泥制成的混凝土的强度远远高于低标号水泥制作出来的混凝土。

不仅如此,水灰比与混凝土强度也呈现出正比关系,也就是说当水灰比大时,混凝土的强度就高,反之水灰比小,则混凝土的强度低。

所以,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利用增加水泥的使用量来提升温凝土强度分方法是不可取的。

除了水灰比与混凝土的强度有关系外,粗骨料也会对混凝土强度造成很大的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强度,通常都是将粗骨料的大小控制在3.2cm左右。

在石质强度、水灰比或配合比相等时,由于碎石表面的粗糙程度高于卵石,所以它的与水泥砂浆的粘结性要强与卵石水泥砂浆的粘结性,在这样的情况下,碎石混凝土的强度明显要高于卵石混凝土。

虽然细骨料对混凝土强度的影响程度没有粗骨料的影响大,但砂对混凝土质量的影响也不能忽视。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

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论文3篇第一篇1建筑物的抗震评估当前,我国的《抗震建筑标准》按照建筑物的使用权限将建筑物分为三大类:使用年限三年的为A类、使用年限四年的为B类、使用年限达到五十年的为C类。

针对建筑物的种类不同,评估和鉴定也会有不同的方法。

对于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的评估能够划分为两级鉴定:一级鉴定主要对建筑的设计结构实行鉴定,综合评估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的抗震的各项指标;二级鉴定是在一级抗震鉴定的基础上,通过精密的计算来对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再次抗震评估。

加固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之前,理应对建筑物实行准确的抗震分析评估。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都能满足建筑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能够不用对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实行抗震加固。

如果现有钢筋混凝土建筑物的每一层均有超过85%的大梁、视为满足结构性能和层级位移性能目标。

随着时代的持续发展,人们的安全意识越来越强。

尤其是人们对建筑结构的抗震要求也越来越高。

普通的砖混的建筑容易在地震中坍塌,钢筋框架成了当今社会建筑的必然要求。

尤其是在经历过大地震以后,人们更加注重建筑结构的设计和抗震系数的高低。

当前,我国在工程实践中增加了很多建筑物抗震的方法。

这些方法对于施工更方便,工序更简单,耗用建筑材料也相对较少,既节省了人力,也在加固后充分发挥出了各自功能的优点,在实践中能够减少停产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有很强的应用性。

这里面简单介绍以下三种方法的实践应用。

2.1截面积增大加固法截面积增大来对建筑物实行抗震加固,其理论依据主要是在建筑物的弯曲面上打上混凝土,从而提升建筑物结构构件的最大承载水平。

采用增大截面积的具体方法,能够对原建筑新旧混凝土结合部位实行凿打处理,使表面更加光滑、更加平整。

把建筑物表面的不平整度控制在5以内。

在原构件的浇筑面上凿成凹槽,每隔一定的距离,乳状的水泥浆均匀的涂抹在结合处的位置上,并插上钢筋加固。

截面增大的尺寸应满足钢筋强度的设计要求,还要保持充足大的尺寸来放置附加钢板构架,并顺利浇筑混凝土。

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论文

浅析多层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摘要:伴随着建筑造型和建筑功能要求日趋多样化,无论是工业建筑还是民用建筑,在结构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难题也日益增多。

本文从结构设计计算、构造措施、设计注意事项等方面探讨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多层框架结构;结构设计;设计计算伴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多层建筑也发展迅速,设计思想也在不断更新。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结构形式之一。

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由楼板、梁、柱及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的,由主梁、柱与基础构成平面框架,各平面框架再由连续梁连接起来而形成的空间结构体系。

在合理的高度和层数的情况下,框架结构能够提供较大的建筑空间,其平面布置灵活,可适合多种工艺与使用功能的要求。

但是,在框架结构设计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概念性和实际性的问题需要设计人员予以高度重视,以确保结构设计质量[1—8]。

1 正确选取重要的结构计算参数结构设计计算时,除了有合理的结构方案、正确的结构计算简图外,正确选择抗震设防烈度和场地类别、合理选取电算软件中的其他各项参数也是十分重要的。

1.1结构的抗震等级工程设计中,各类房屋建筑首先应当确定建筑类别。

对于丙类建筑,其地震作用均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计算。

对于乙类建筑,(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规定:地震作用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但是抗震措施(主要体现为抗震等级)在一般情况下,当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实际设计中经常发生抗震等级选错的情况,如:位于8度区的某乙类建筑,应按9度由(抗震设计规范)文献[2]确定其抗震等级为一级。

当8度地区的乙类建筑的高度超过文献[2]规定的范围时,还应采取比一级抗震等级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1.2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抗震设规范)文献[2]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1g和0.15g两种,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分别为0.2g和0.3g两种。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

混凝土框架结构设计方案的论文一、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我国某城市中心区域,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建筑高度为100米,共30层,主要用于商业办公和居住。

为满足建筑功能需求和结构安全,我们决定采用混凝土框架结构。

二、设计目标1.确保结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

3.节省投资,降低建筑成本。

4.确保建筑物的美观性。

三、设计原则1.合理布局:根据建筑功能需求,合理布置柱、梁、板等构件,使结构受力均匀。

2.优化设计:运用现代设计理念,优化结构形式,提高建筑物的使用效率。

3.节约资源:选用高效材料,降低材料消耗。

4.确保质量: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结构安全。

四、设计方案1.结构体系(1)基础部分: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为扩展基础。

(2)柱子:柱子截面尺寸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矩形截面。

(3)梁:梁截面尺寸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矩形截面。

(4)板:板厚根据受力需求确定,采用现浇混凝土板。

2.构件设计(1)柱子设计:柱子截面尺寸、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梁设计:梁截面尺寸、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板设计:板厚、配筋等根据受力需求确定,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3.结构连接柱子、梁、板等构件之间采用焊接连接,确保结构整体稳定性。

4.结构计算本项目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进行结构计算,包括重力荷载、风荷载、地震荷载等。

根据计算结果,调整柱、梁、板等构件的截面尺寸、配筋等,以满足受力需求。

五、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先进行基础施工,然后依次施工柱子、梁、板等构件。

2.施工方法:采用现场浇筑混凝土施工方法,确保施工质量。

3.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

六、项目优点1.结构安全可靠,满足国家相关规范要求。

2.建筑物使用功能齐全,室内环境舒适。

3.投资节省,建筑成本降低。

4.建筑物美观性较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循环的长周期,并且具有专业的深度和复杂性。

因此,要结合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断完善设计理念,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结构设计
前言
混凝土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

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养护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

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栋栋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随之各类房屋建筑功能的不断丰富,新颖的造型,致使混凝土结构设计越来越复杂重要。

1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内容
1.1关于地震作用的计算
在地震作用计算情况下要考虑扭转偶联的影响,而规则结构的情况下不计算扭转偶联时,平行于地震作用力方向的两边要乘以放大系数,较短边可以乘以1.15的系数,长些的边应该乘以1.05的系数,而扭转刚度小时要按大于或等于1.3的系数计算,质量、刚度不对称分布的结构要计入双向水平方向的地震作用扭转影响。

1.2关于质量系数的计算
在一般工程中药采用质量系数大于等于9,要是两层结构应该采
用6,都是选择3的倍数,每层要有自由度3个。

并且在计算式要对质量振型参数进行检查,此参数必须大于90%,因为如果在实际中达不到这个要求,则设计结构的安全性将无法得到保障。

1.3关于结构的位移、周期的计算
规范要求周期比应该控制在大震下扭转振型不靠前的情况,用楼层竖向最大位移来限制层间最大位移,位移比应该取最大和平均位移比值。

1.4关于最小地震剪重比的计算
在规范中强制要求各楼层剪重比不得小于规范给出的标准,如果不满足要求需要检查质量系数,有效的质量系数不够应该增加振型数的计算;有效质量系数得到满足时可能是源于结构设计不合理,因此要合理对结构质量和刚度的分布情况。

1.5关于柱的计算
如果弯矩设计值由水平荷载造成且超过总设计值的75%时,框架柱长度按规范内7.3.11-1和-2公式计算的小值为准。

1.6关于柱配筋方式的选定
如若整体计算则建议使用单偏压方式,而在产生具体结果时再用双偏压进行复核。

这是由于单偏压方式是按照规范公式计算的,而双偏压则是用数值积分法计算的。

1.7关于框架结构
要注重计算系数尤其是柱长度;建议采用单偏压配筋;如果是大截面的柱应该设置刚域位于与梁重叠处。

2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质量控制
2.1关于裂纹控制的问题
裂纹是产生不连续的现象的固体材料。

多年的现代混凝土试验已充分证实在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微裂纹的存在下,主要是骨料和水泥净浆粘结裂纹,裂纹在水泥浆和骨材料裂纹的附着表面。

断裂损伤力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的断裂损伤是广义的外部负载,细观结构的重大变化,所造成的微观缺陷成胚,扩建和汇通,导致宏观经济性能恶化的结构,最终形成的宏观开裂和破坏的结构。

因此,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过程实际上是形成于微裂纹的扩展。

现代化的混凝土微观研究还表明:微裂纹的扩展源于材料损坏的程度,也是材料损坏的标志,在同一时间,微裂纹也是材料固有的物理特性现状。

因此,在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的存在有其必然性。

2.2关于抗震问题的分析
在两种类型的组件之间分配的地震力,应该考虑不同时段的两种类型的组件有关抗推刚度相对的比值变化。

主要结构系统即现在使用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在钢架和混凝土剪力墙(内管)系统中,钢筋混凝土内筒为主要抗侧力结构而钢架主要负责重力荷载,担负一个较小的平剪切。

由于刚性的钢框架的反推远小于所述内筒上凝固的水平地震工程经验,承担水平剪力在除了钢框架的顶部几层为其15%~20%,中部和下部的都约为10%~15%,相应的楼层剪力,有些项目甚至只有约5%的往复。

在结构的弹塑性的阶段,墙体在地震的持续作用下生成裂纹,刚性显著的减少,将增加的钢框架的剪
切刚度退化。

钢框架由于变形,弹性极限的1/400以上的角度,是远远大于约1/3000的钢筋混凝土墙的弹性极限变形角度。

水平地震作用小于塑性阶段,但仍有可能承担远远大于弹性阶段的水平地震剪力和倾覆力矩。

因此,为了符合要求,需要调整的部分钢架水平剪力,钢框架混凝土结构层框架柱的抗震要求应不小于比底部的结构剪切的25%,或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的1.8倍,两个选择较小的,以改善的钢框架的承载能力,并采取措施改善混凝土内筒的延展。

2.3关于混凝土的加固
较常用的方法是:粘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加固法、预应力加固发、加大截面加固法、置换混凝土加固法等,这些均为直接加固方法,此外还有间接加固的一般方法如预应力加固法和增加支承加固法等。

较常用的技术是:裂缝修补技术、混凝土表面处理技术、托换技术、植筋技术、碳化混凝土修复技术等等。

由于荷载作用、材料选择或施工不当等原因,结构可能遭受可扩展性或脆性断裂,此时应该努力修复,并且在此之前,应该分析裂缝的产生原因和影响的严重程度,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以改善结构或钢筋,若构件不宜修复或者加固,则应该拆除更换。

3混凝土结构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3.1结构选型阶段时,首先应该注意结构的规则性问题;其次应注意新规则有关规定的变更情况,以免在后期工作产生纰漏。

再者要注意结构的超高问题,在抗震规范和高规的结构,总高度都有严
格的限制,在更改的新规范中,除了原来的高度限制设定为A级的建筑高度,还增加了结构的建设B级高度,因此必须严格注意,一旦建筑结构高度为B类甚至超过B级高度,设计方法和措施一定会变化很大。

最后是要注意嵌固端的设置,因为高层建筑都会带有两层或以上的地下室,嵌入式固定端可以设在地下室的顶板上,或者人防顶板的地方,因此,设计师经常会忽略一些方面,如:设计嵌固侧安装在地板上的端部的刚度比上下限、安装的抗震等级整体一致性、计算结构的嵌固端组、抗震缝和嵌入式固定端位置的协调问题等等,而这些方面忽略任何一个都会为后期设计埋下隐患,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

3.2基础设计阶段是应该给与相当重视的方面,因为这个阶段是与后期设计工作直接相关的,它的好坏至关重要,并且是整个项目成本的决定因素,因此这个方面若是产生纰漏一定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在基础设计中也应注意本地规范的重要性。

以《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作为国家的标准来看,它具有相当的权威但是却不能明确详细地规定全国各地的各种基础状况,所以当地的基础类型和设计方法的描述和指定更详细和准确,所以在基础设计时,也要大力研究地方性标准或规范,以免更大的影响在整个结构上的设计或后期工作。

由于缺乏工程设计的现场调查报告或附近的建筑物调查报告,必须根据调查―设计―施工过程的基础上进行设计,要禁止缺乏调查的过程,若是调查不够详细、全面时,设计人员要通知建设单位进行重新调查或者是额外勘探。

不考虑地面变形的影响,有一
些混凝土结构设计没有关注地基变形后检查,评级为A或B级的结构设计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地基的变形情况进行设计,而C级时,应该根据相关规定对地基进行处理,然后变性检验。

在对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时,要进行深度的修正,修正系数源于土壤。

当扩散角数值符合有关规范,可以直接使用,不符合时,根据附录中的规格,采用平均应力系数来计算。

选择复合地基承载力较高的土壤持力层,根据下卧层状况进行调整验算。

3.3在计算和分析结构阶段,对于工程内力分析要按照规范要求的设计和加工,并且准确高效,是决定质量的关键环节。

因此,新规范推出以来,已经计算和分析的结构作为一个整体的一部分,有相当数量的内容调整和改进,有了更为清晰的进展。

首先应该适当选择计算软件,即减少由于模型的差异性带来的结果的不同,这是设计工作的首要进程,以避免不安全的隐患存在。

其次要考虑自振周期的影响,由于新规范中提及了各种体系下结构设计中计算自振周期的折减系数。

最后是振型数目,在计算阶段要对其结果中的振型参与系数结果进行判断,然后决定振型数目的取值是否调整。

3.4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中,较大的交叉楼面横梁与垂直剪力墙单面相交,按照《高规》规定要减少梁的弯矩不良效果,根据剪力墙设置壁柱,暗柱或减少截面的端部截面等等,或者墙的厚度不符合纵向框架梁锚固钢筋的锚固长度的水平边时,应尽可能减少钢筋直径。

3.5如果剪力墙结构要将角窗设置于角部时,适当的加强窗口部
件。

角窗处楼板上应该适当进行加厚处理,且通长配筋要双层设置进行加固,或者可以设置斜暗梁或斜向集中加固配筋,斜向钢锚入角窗的边缘上的组件,边缘构件应当适当地加固。

4结语
总而言之,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是一个循环的长周期,并且具有专业的深度和复杂性。

因此,要结合设计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不断完善设计理念,以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峰,李翔.钢筋混凝土结构加固方法的比较[J].中国房地产业,2011(03)
[2]周克荣,顾祥林,苏小卒.混凝土结构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