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解释并记忆(14分)

1、滴定液(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2、滴定:用滴定管滴加溶液的操作过程。

3、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之点。

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

5、终点: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操作之点。

6、终点误差:终点与计量点之间的差别。

7、标定: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

二.填空题(20分)

1、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应用广泛,适于常量分析。

3、滴定分析法可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非水溶液滴定法。

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5、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1)基准物质标定法:①多次称量法②移液管法;2)滴定液比较法。

三、简答题(26分)

1、简述滴定反应的条件。(4分)

答: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要快、要定量地完成(≧99.9%)(无副反应)(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要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什么是基准物质?它应具备什么条件?(6分)

答:基准物质是可用来直接配制滴定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

对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有:(1)纯度要高: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 (2)组成要固定: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3)性质要稳定; (4)摩尔质量(M)要较大。

3、简述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答:方法有:1)直接法:用分析天平称量基准物质,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步骤:称量→溶解→转移→定容→计算,根据称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公式:cV=m/M。2)间接法(标定法):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质来确定或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的方法。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4、简述滴定度的概念。(6分)

答: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1)指每毫升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m B=T B·V;2)指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ml),以T B/A表示。m A=T B/A·V。

地球概论复习题

地球概论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时角 2.春分点 3.黄道 4.地平圈 5.白道 6.逆行 7.光行差 8.视半径 9.地方时白夜 10.晨昏蒙影 11.食甚 12.食分 13.方照 14.大距 15.恒星时 16.太阳时 17.秒差距 18.太阳风 19.引潮力 20.潮汐变形 二.简答题 1.为什么地球的自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日而不是一个太阳日?,为什么真太阳日有周年变化,变化如何? 2.为什么真太阳日一年四季长短不等?何时最长,何时最短? 3.试计算45度N夏至冬至时的正午太阳高度,并说明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4.简述日全食的过程?

5.试述五带的性质,五带是如何划分的? 6.为什么现行阳历平闰年相差一天,中国旧阳历平闰年相差一个月? 7.为什么月球的公转周期是一个恒星月而不是一个朔望月? 8.日偏食与日环食产生的原因有什么不同? 9.试述地轴进动的规律及后果? 10.试说明地外行星的会合周期,并说明其逆行时间? 11.为什么历法要分成二类? 12.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从哪些方面反应地球的公转?

三.填空题 1.地球的公转与自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最基本的形式,自传带来地球上的()交替,公转造成太阳()的周年变化,产生太阳的()运动,造成()和()的季节变化和纬度分布,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由于这种运动是一种规律性的运动,人们根据其规律性创造了()和(),这就是地球运动的()。 2.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它对地球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天体,表现为:月球是除太阳以外最()的天体,其月相变化周期为一个()月,这个周期作为()的制历依据,同时它又是()涨落周期;由于月地距离的变化使用月球视半径变化于14分41秒—16度46秒之间,因此日食有()和()两种中心食;日食只发生于(),月食只发生于(),因此日月食周期()又是以该周期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3.月相变化取决与()的方向和()的方向,当日月黄经差为0度时,日月相(),月相为()月;日月黄经差为90度,且月面西侧亮时,月相为()月,在日月会合运动中为()方照;日月黄经差为180度时,为日月相(),月相为(),其变化周期为一个()月。满月时日月升落表现为()。 4.天体的周期运动是()的反应,且在不同的纬度有不同的反应:赤道上天体升落表现为(),所有天体都是()星;极地上天体的升落表现为(),天体可分为()星和()星,无()星;其他任意纬度(),天体为以()为半径的球冠部分,其间为出没星区。 5.四季的产生是一种()性现象,又是一种天文现象。夏季是一年中()最长,()最大的季节,且二者均因()和()而变化。若只考虑天文因素的影响,春秋二分(),但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因为影响昼夜长短的因素还有()和(),二者均使()被加长,()被缩短。 6.地球在其绕日运行轨道上是( )旋转,因而有()的存在,这样造成了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间的往返运动,产生了地球上的()和()的纬度分布和季节变化,从而形成地球上的()和()。若黄赤交角变大,则地球上的五带范围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其中()和()带范围变大,而()变小。 7.为什么赤道上应昼夜等长,但实际上这种现象从来就没有发生过? 答:根据半昼弧公式,可知昼夜等长的条件:, 在赤道上或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时,因此赤道上是终年昼夜等长的,但影响昼夜长短还有其他因素,太阳视半径和大气折光作用使二者,使白昼被加长黑夜被缩短,因此赤道上也是白昼大于黑夜的,故赤道上昼夜等长的现象从来没有发生过。 四.计算题 1.已知121度30分E的地方时为7:30,问此时北京时间为多少?这是2008年2月25日,有一架飞机由上海飞至美国首都华盛顿(西五区),途中走行9小时,问飞机到达时当地时间是几月几日几时? 答:由地方时换算成北京时间为&:30,从上海起飞的飞机走行9小时,到达华盛顿时,上海时间2008年2月28日16时20分,由于跨越时区有时间变化,到达时华盛顿时间为13时30分,又向东跨过日界从而退1日,故为2月28日3时30分 2.对于43度N而言,正午太阳高度有怎样的季节变化?试以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为例说明其季节变化规律。 答:H=90度,,,N永远取正值,春分日时H=47度,夏至日H=70度26分,秋分日H=17度,冬至日H=26度34分,其变化规律为,由冬至经春分到夏至逐渐增大,由夏至经秋分到冬至逐渐减小,所以夏至日H达最大值,冬至日为最小值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时时时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 °? °? °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N °N °S °S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十二月 B正月 C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A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东西经的分界线 D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圆的焦点上 B公转是一种转动,即圆周运动 C春、秋分日,地球位于轨道上的中距点 D地球过近日点时,角(线)速度最快,过远日点时,角(线)速度最慢,但面积速度不变

地球概论课后题答案doc资料

第一章 复习与思考p6(略) ●什么是纬线和经线?什么是纬度和经度?它们有何区别与联系?为什么纬线是整圆,而经线是半圆? ●为什么南北方向是有限方向,而东西方向是无限方向?怎样理解地面上两点间的东西方向既是理论上的“亦东亦西”,又是实际上的“非东即西”? 复习与思考p21~22 ●何谓天球周日运动和太阳周年运动?为什么会有夜半中星的变化? ●举出下列天球大圈的两极: 地平圈Z Z’子午圈 E W 天赤道P P’卯酉圈S N 黄道K K’六时圈Q Q’ ●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 子午圈与天赤道Q Q’ 子午圈与卯酉圈Z Z’ 子午圈与六时圈P P’ 天赤道与地平圈 E W 天赤道与黄道? (春分点) ?(秋分点) ●为什么时角向西度量,而赤经则要向东度量? 使天体的时角“与时俱进”,用以度量时间;赤经“与日俱增”(参考书本第15页) ●天球上哪一点的赤纬(δ)和赤经(α)等于零?又,该点的黄纬(β)和黄经(λ)是多少? 天球上春分点上的赤纬与赤经等于零。该点的黄纬黄经等于零。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多少?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是多少?(查天球仪) 北天极的黄纬和黄经是66°34′、90°,北黄极的赤纬和赤经分别是在66°34′、18h。 ●某恒星的方位和高度都是45°,问:须在天空的那一部分去寻找?(西南方半空) ●在何地(指纬度)观测,天体的赤纬与高度相等,时角与方位相等(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逍坐标系合一为一)? 南北极 ●已知恒星时S=6h38m,某恒星再过2时10分上中天,试求该恒星的赤经。 8时48分。 S=t+α;α=S-t=6h38m-21h50m=-15h12m=8h48m 或α=S-t=6h38m-(-2h10m)=8h48m ●已知某恒星的赤经a=20h38m,当恒星时(S)为23时17分时,该恒星的时角是多少? 2时39分 S-α=23h17m-20h38m=2时39分。 ●对35°N 而言,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的时刻,黄道与地平田成多大交角?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的时刻呢?(先调整天球仪的纬度,然后把春分点移至东[西]方地平,就是使天赤道、黄逍和地平圈同时相交于东[西]点,便可直接读数)。 当春分点刚升起地平时刻:90-τ+ξ=90-35-ξ=31°34′; 当春分点刚沉入地平时刻:90-τ-ξ=90-35+ξ=78°26′;(ξ=23°26′) ●试推算二分二至时太阳的黄道坐标和赤道坐标,填下表: 坐标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库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 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 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 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 离变化在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 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 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 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 S D 40°S 9.某小行星的公转周期是2年,它同地球的会合周期是: A 2年 B 4年 C 1 年 D 3年 10.关于地球绕日公转的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太阳中心位于地球椭圆轨道的一个焦点上,也位于其它行星轨道椭 圆的焦点上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四)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根据赫罗图,大多数恒星温度越高,光度越。 2、夏秋之交,银河从方向越过头顶,分二支平行地伸向方向。 3、根据质量、大小和化学组成的不同,行星可分为类地行星和行星。 4、极移的结果引起各地和的微小变化。 5、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原因, 即:和。 6、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年,季节变化周期是年。 7、影响昼夜长短的主要因素是和,次要因素 有、大气折光作用和。 8、根据不同需要,晨昏蒙影分为三级:晨昏蒙影、晨昏蒙影和天文晨昏蒙影。 9、逢朔望时,太阳潮最大程度加强了太阴潮,形成大潮,也叫潮,逢上下弦时,则相反,太阳潮最大程度地削弱了太阴潮,形成小潮,又叫潮。 10、地壳和地幔之间的界面称为莫霍面,地幔和外核之间的界面称界面,外核和内核的界面称界面。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大 2、东北;西南 3、类木 4、纬度;经度 5、黄赤交角;地球的椭圆轨道 6、恒星;回归 7、太阳赤纬;地理纬度;太阳视半径;眼高差 8、民用;航海 9、朔望;方照 10、古登堡;利曼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单纯以回归年为基础编制的历法是()。 A.太阴历 B.阴阳历 C.太阳 历 D.夏历 2、秋分后一个月,当天津四(α=21h)中天时,地方时是几点钟 ()。 A.21时 B.20时 C.19 时 D.18时 3、地轴进动与哪些因素有关()。 A.地球的形状 B.黄赤交角 C.地球自 转 D.地极的移动 4、在30°N处,天顶的赤纬为()。 A.60° B.30° C.-6 0° D.-30° 5、清晨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6、地球公转周期最长的是()。 A.回归年 B.恒星年 C.交点 年 D.近点年 7、9月23日,一根竖直的杆子,在正午时的影长与杆高恰好相等,该地的地理纬度可能是()。 A.45°N B.60°N C.45° S D.60°S 五、绘图题(12) 除春秋二分外,全球的昼长可分为四个纬度带,请以北半球夏至日为例绘图说明。要求绘出地轴及两极、晨昏圈、昼夜半球、赤道、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的四个纬度地带及其纬度界限值。 六、计算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求赤道、北回归线及北极点所见的恒显星区、恒隐星区和出没星区的范围。

地球概论复习题[1]

名词解释 时角: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经度,天体所在赤经圈相对于子午圈的方向和角的距离地平圈:过地心并垂直于当地铅垂线的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天赤道:地球赤道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黄道:地球绕日公转轨道平面无限扩展与天球相交而成的大圆 春分点:北半球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升交点 秋分点:北半球按太阳周年运动方向,黄道对于天赤道的降交点 二至点:黄道上相对于天赤道的远距点,北至点为夏至点,南至点为冬至点 恒星的自行:恒星的切向速度,表现为恒星在天球上的位移 光谱:星光通过光谱分析仪,使不同波长或不同颜色的光,按其波长顺序排列成一条光带称之为光谱 亮度:地球上的受光强度,即恒星的明暗程度 视星等:天体的亮度等级 光度:恒星本身的发光强度 绝对星等:天体光度等级 视半径:遥远天体半径相对与地心所张开的角度 视差:地球半径对于某天体中心所长开的角度 地平视差:天体周日运动至地平时,地球半径对于该天体中心所长开的角度 1秒差距:日地平均距离对于遥远恒星张开的角度为1秒时,该恒星到太阳的距离(恒星的年视差为1秒时恒星的距离) 太阳风:日冕的高速膨胀,星际空间中的不断地来自太阳的高速粒子流 太阳活动:太阳处于激烈运动中的状态 扰动太阳:太阳活动处于活动高潮时的太阳 宁静太阳:太阳活动处于活动低潮时的太阳 八大行星的分类 按理化性质分为:类地行星和类木行星 按地球轨道为界分为:地内行星、地外行星。 按小行星带为界分为:带内行星、带外行星 流星体:在星际空间绕太阳运行的微小天体

流星:由于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层,与大气分子、原子摩擦燃烧而产生明亮的余迹 白道: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在天球上的投影 黄白交角:白道与黄道面的倾角,平均值为5°9′ 恒星月:月球在白道上相临两次通过同一颗恒星所用的时间 朔望月:就是从这一次新月(满月)到下一次新月(满月)所用的时间 同步自转:自转与公转的周期和方向都相同的自转方式 极移:地极在地面上的运动 地轴进动:天极在天球上的运动反映的地轴在空间的运动 岁差:由于地轴进动造成二分、二至点西移,使以春分点为参考点的回归年短于恒星年的差值 恒星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同一恒星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恒星日太阳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太阳中心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太阳日太阴日:某一地或同一经线,月球中心相邻两次上中天所用的时间为一个太阴日真太阳日:因季节变化的太阳日 平太阳日:真太阳日的全年平均值 恒星的周年视差:天球上的一段弧——视差椭圆的半长轴,是地球轨道半径对于恒星所张开的一个角 光行差:地球沿轨道运行时与恒星发生的相对运动 恒星年:地球相邻两次通过日星连线与地球轨道的交点所用的时间 会合运动:太阳与各个行星由于运动周期及角速度不同,在太阳与各个行星之间产生相对运动 大距:地内行星同太阳的黄经差的一定限度,即相对地内张开的最大角度,行星在太阳以东为东大距,以西为西大距 方照:地外行星与太阳的黄经差为90o时,即相对地心张开角度为90o,行星在太阳以东为东方照,以西为西方照 逆行:地内行星在下合前后,地外行星在冲日前后的在天球上的自东向西的运行现象 太阳的回归运动: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太阳在做周年运动的同时,还有相对于

地球概论试题-1

《地球概论》试卷1 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站点:_________ 姓名:学号:成绩: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黄赤交角 2.恒星时 3.日潮不等 4.晨昏圈 5.法定时 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 1.朔望月的长度是27.3217日。() 2.第一赤道坐标系的纬度称赤纬,其经度称时角。() 3.真太阳是在赤道上运行的,而平太阳是在黄道上运行的。() 4.恒星的距离愈远,其光行差愈小。() 5.地球自转的效应之一是使地面上的水平运动发生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 三.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 1.天赤道与地平圈的交点是()(A)东点和西点(B)上点和下点(C)春分点和秋分点 2.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是()(A)恒星年(B)回归年(C)近点年 3.已知某恒星的赤经是18h53m,时角是2h07m,则此时的恒星时是()(A)21h(B)18h53m(C)2h07m 4.扰动太阳的最明显的标志是()(A)耀斑(B)黑子(C)太阳风 5.地球上经度相同的地方()(A)地方时相等(B)同日的昼长相同(C)法定时相等 6.一次完整的日全食过程中,日全食阶段是() (A)从初亏到生光(B)从食既到生光(C)从初亏到复圆 四.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太阳大气从外到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层。 2.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________,它存在有________年的周期。 3.格里历置闰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 4.当北京时间为今日上午6时,格林威治时间应是__________________;当船舶向西越过日界线时,日期应该________一日。 5.恒星是由________组成的,能够________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6.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形状、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我国古时把地轴进动的表现称为________。 7.行星绕太阳公转具有同向性、________和________的特征。 8.天体的亮度是用表示的;天体的光度是用表示的。 9.__________的半球昼长夜短;__________有极昼极夜现象。 10.若日地平均距离增大,则地球上的潮汐现象将________。 五.简答题(共54分): 1.简述天文上四季和五带的划分。(8分) 2.简述月相变化的基本规律。(8分) 3.简述历法的分类及其主要内容。(10分) 4.按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计算: (1)夏至日,在北京(φ=39°57′N)正午太阳高度是多少? (2)在上海(φ=31°12′N)呢? (3)在23°26′S呢? (4)同样计算冬至日上列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12分) 5h m,推算下列各点的天球坐标。(16分)

(完整word版)地球概论期末复习试题3

《地球概论》试卷03 一、填空题:(30%) 1.近地小行星有三类,它们是、、。 2.彗星主要由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成的彗星由彗核、和三部分组成。一般公转周期大于的叫长周期彗星。著名的哈雷彗星周期是。 3.天体周日运动的方向。太阳周年运动的方向。 4.地球东、西半球的界线是。理论日界线是。实际日界线是。 5.地球绕日公转的证据有、和等。 6.完整的日全食过程的五个环节是①②③④⑤。 7.20世纪60年代天文四大发现:①②③④。8.古代巴比伦人发现的交食周期也叫。黄白交角一般为度。9.UFO指的是 10.太阳系行星运动的三大定律即:①②③。 二、判断题(10%) 1.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都有顺行和逆行现象。 2.类木行星均有光环和多卫星现象。 3.因极移,导致北极星变迁。 4.赫罗图反映了恒星光度与亮度的变化。 5.所谓星系,就是由众多恒星组成的庞大天体系统,是构成可观测宇宙的基本成员。 6.太阳周年运动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 7.运用大爆炸宇宙学观点可以解释太阳系的形成。 8.从光谱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大部分天体的信息。 9.太阳活动就是指太阳内容活动,明显的标志是黑子、耀斑、太阳风。10.地球磁场俘获的带电粒子带成为辐射带。形状是对称分布的。 三、单项选择题(10%) 1.在地球上纬度愈低的地方: A.出没星的范围愈大 B.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大 C.恒隐星区的范围愈小 D.恒显星区的范围愈小 2.北京时间指的是 A.120oE地方太阴时 B.120oE地方视太阳时 C.120oE地方恒星时 D.120oE地方平太阳时 3.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

A.0゜经线开始的 B.本初子午线开始的 C.国际日期变更线开始的 D.北京时间2002年1月1日0时开始的 4.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农历月份是: A.腊月 B.正月 C.三月 D.四月 5.甲地(30゜N,110゜E)位于乙地(30゜N,150゜W的: A.东方 B.西方 C.北方 D.可东可西 6.天体周日运动和地球自转运动方向 A.一致 B.相似 C.相反 D.相同 7、天狼星属于: A.大熊星座 B.天琴星座 C.仙后星座 D.大犬星座 8、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自转方向特殊的是 A.水星和火星 B.天王星和金星 C.类木行星 D.类地行星 9、1997年3月发生的有趣“彗日同辉”现象,其彗星指的是 A.哈雷彗星 B.比拉彗星 C.海尔-波谱彗星 D.百武彗星 10、黄道与天赤道的交角目前为 A.约10゜ B.约5゜多 C.小于 5゜ D.23゜26′ 四、绘图、计算、简答题(40%) 1.当纬度为35°N,试作一个天球示意图,标出P,P’;Z,Z’;N,E,S,W;Q,Q’;以及卯酉圈和子午圈。若恒星时为8h25m,列表试求出各点高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1) 一、解释并记忆(14分) 1、滴定液(标准溶液):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 2、滴定:用滴定管滴加溶液的操作过程。 3、化学计量点:标准溶液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之点。 4、指示剂:滴定分析中能发生颜色改变而指示终点的试剂 5、终点:指示剂变色时,停止滴定操作之点。 6、终点误差:终点与计量点之间的差别。 7、标定:利用基准物质或已知准确浓度的溶液来确定标准溶液浓度的操作过程。 二.填空题(20分) 1、滴定分析法(容量分析法)是使用滴定管将一种已知准确浓度的试剂溶液(标准溶液)滴加到待测物的溶液中,直到与待测组分恰好完全反应为止,然后根据标准溶液的浓度和所消耗的体积,算出待测组分的含量的分析方法。 2、滴定分析法的特点有:准确度高,操作简便、测定快速,应用广泛,适于常量分析。 3、滴定分析法可法分为: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配位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及非水溶液滴定法。 4、滴定分析法的滴定方式有: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5、标准溶液的标定方法有:1)基准物质标定法:①多次称量法②移液管法;2)滴定液比较法。 三、简答题(26分)

1、简述滴定反应的条件。(4分) 答:能用于滴定分析的化学反应要快、要定量地完成(≧99.9%)(无副反应)(反应必须具有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要有适当简便的方法确定滴定终点。 2、什么是基准物质?它应具备什么条件?(6分) 答:基准物质是可用来直接配制滴定液或标定溶液浓度的物质。 对基准物质应具备的条件有:(1)纯度要高:物质必须具有足够的纯度(99.9%) (2)组成要固定:物质组成与化学式应完全符合;(3)性质要稳定; (4)摩尔质量(M)要较大。 3、简述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10分) 答:方法有:1)直接法:用分析天平称量基准物质,用容量瓶配制,定容。 步骤:称量→溶解→转移→定容→计算,根据称量的质量和体积计算标准溶液的准确浓度。公式:cV=m/M。2)间接法(标定法):标准溶液的浓度通过基准物质来确定或用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的方法。先配成近似浓度的溶液,再用基准物质或另一种标准溶液来确定它的准确浓度。 4、简述滴定度的概念。(6分) 答:滴定度有两种表示方法:1)指每毫升滴定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g/ml),以T B表示。m B=T B·V;2)指每毫升滴定液相当于被测物质的质量(g/ml),以T B/A表示。m A=T B/A·V。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三)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恒星的自行 2、地轴进动 3、黄道 4、潮汐现象 5、地理纬度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0分) 1、地球在绕日公转的轨道上,月初过近日点,月初过远日点。 2、标准时制度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和 。 3、地球自转真正一周(360°)我们称作日,平时我们计算时间所用的是日。 4、地内行星的逆行发生在前后,地外行星的逆行发生在 前后。 5、彗星由冰物质组成,一个发育完全的彗星由、和 三部分组成。 6、太阳大气包括、、三层。 7、地球自转的速度除两极点为外,角速度全球,线速度随 纬度的增加而,随高度的增加而。 8、地轴进动的发生与地球的形状、和三个因素有关。 三、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一个以上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21分) 1、夜半月落,该是什么月相?() A.上弦 B.下弦 C.朔 D.望 2、月球围绕地球公转360°的周期是一个()。 A.恒星月 B.交点月 C.朔望月 3、将以下四地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排序,正确的是( )。

已知四地纬度为:卑尔根(60°24′N),上海(31°12′N),达尔文港(12°30′S),圣克鲁斯(40°18′S)。 A.卑尔根,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B.上海,达尔文港,卑尔根,圣 克鲁斯 C.上海,卑尔根,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D.上海,达尔文港,圣克鲁斯, 卑尔根 4、从南至到升分()。 A.阳光直射点趋近赤道 B.北半球各地昼渐长,但短于夜 C.南半球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正午太阳高度越大 D.北极附近的极昼地区逐渐扩大 5、下列港口城市中,昼夜长短变化幅度最大的是()。 A.新加坡(1°N) B.伦敦(51°30′N) C.上海(31°12′N) D.开普敦(23°33′S) 6、以天文晨昏蒙影为界,下列哪些地方有白夜现象()。 A.漠河(53.5°N) B.哈尔滨(45°N) C.莫斯科(55°45′N) D.卑尔根(60°24′N) 7、某恒星离北天极23°,在上海(31°N)观测,它属于( )。 A.恒显星 B.恒隐星 C.出没星 四、填表题(每空1分,共18分) 1 2、下表列出1998年夏历(戊寅年)各月初一和有关中气的公历日期,试定各该月份的月序和大小月(按中气定月序,据两朔间隔日数定前月的大小)。

地球概论第三版-金祖孟编著-全部习题答案..

第一章(地理坐标与天球坐标)参考答案 1.1地理坐标:纬线和经线、纬度和经度、整圆与半圆…… 1.2地球上的方向(地平面):南北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东方西方 2.1引出两个重要概念:天球周日运动、太阳周年运动 2.2天球坐标:天球大圆及其两极 地平圈:Z、Z′;子午圈:E、W;天赤道:P、P′ 卯酉圈:S、N;黄道:K、K′;六时圈:Q、Q′ 2.3天球坐标:天球大圆的交点: 子午圈与地平圈:S、 N;子午圈与天赤道:Q、Q′ 子午圈与卯酉圈:Z、Z′;子午圈与六时圈:P、P′ 天赤道与地平圈:E、W;天赤道与黄道:?、? 黄赤交角(ε=23°26′) 2.4第一赤道坐标系:时角,右旋坐标系,与天球周日运动(地球自转)相联系, 天球周日运动方向向西,时角向西度量。 第二赤道坐标系:赤经,属左旋坐标系,与太阳周年运动相联系, 太阳周年运动方向向东(地球向西),赤经向东度量。 2.5第二赤道坐标系(δ, α)、黄道坐标系(β, λ)均以?为原点,所以有:?(0°、0h)、?(0°、0°)2.6在黄道坐标系中:P(90°-ε,90°);在第二赤道坐标系中:K(90°-ε,18h) 2.7西南方半空(地平坐标系) 2.8当δs=h s,t s= A s时,地处南、北两极(即地平坐标系与第一赤道坐标系完全重合在一起) 2.9已知:S=t?=αQ=6h38m,t★=21h50m,故根据公式:S=t★+α★有:α★=-15h12m(8h48m) 2.10t=2h39m 2.1190°-35°+ε=78°26′,90°-35°+ε=31°24′ 2.12(答案顺序)太阳黄纬(β)、太阳黄经(λ)、太阳赤纬(δ)、太阳赤经(α) 春分(?):0°、0°、0°、0h;夏至(?):0°、90°、ε、6h 秋分(?):0°、180°、0°、12h;冬至(?):0°、270°、-ε、18h 2.13(答案顺序)高度(h)、方位(A)、赤纬(δ)、时角(t)、赤经(α) 天顶Z:90°、任意、31.5°、0h、9h5m;天底Z′:-90°、任意、-31.5°、12h、21h45m 天北极P:31.5°、180°、90°、任意、任意;天南极P′:-31.5°0°、-90°、任意、任意 东点E:0°、270°、0°、18h、5h45m;西点W:0°、90°、0°、6h、3h5m 南点S:0°、0°、-58.5°、0h、9h5m;北点N:0°、80°、58.5°、12h、21h45m 上点Q:58.5°、0°、0°、0h、9h45m;下点Q′:-58.5°、180°、0°、12h、12h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套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5×4=20分) 太阳系引潮力历法食限磁偏角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个或多个答案,10×3=30分) 1.按照我国传统历法的规定,雨水所在的月份是: A 十二月 B 正月 C 二月 2.1985年3月21日北京时间0h14m春分,已知这天的时差为+7m29s,这时阳光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 A 0°,114°37′45″W B 0°,65°22′15″W C 0°,65°22′15″E D 0°,63°30″W 3.1980年11月1日北京时间8点正(时差为16m23s),全世界以哪两条线为界(按理论时区),分属两个日期: A 日界线和西经7.5°经线 B 东经7.5°经线和日界线 C 180°经线和4°5′45″经线 D 0°和180°经线 4.关于地外行星同太阳的回合运动,正确的叙述是: A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向东运动是顺行,相反是逆行 B 地外行星相对于太阳的视运动,永远是向西的,因而同太阳的角距离变化在 之间 C当地外行星同太阳之间的角距离为90°时,叫做方照,正是地外行星“留”时 D 地外行星在合日之后,先经西方照,然后才经过冲和东方照 5.地球上新年元旦最先是从哪里开始的: A 本初子午线通过的地方 B 国际日期变更线通过的地方 6.如时差为正值,当平太阳上中天时: A 真太阳正在上中天 B 真太阳尚未上中天 C 真太阳已过上中天 7.本初子午线是: A 东西时区的分界线 B 习惯上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C 东西经的分界线 D 世界时的标准经度 8.下列各地一年内有两次太阳直射,且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右偏的是: A 50°N B 23°N C 20°S D 40° S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第三章滴定分析法概论 一、填空题 1、滴定分析方法按滴定反应类型的不同,可分为、 、、四种类型。(酸碱滴定法、沉淀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配位滴定法)2、滴定分析法中常用的滴定方式有、、 和四种 (直接滴定法、返滴定法、置换滴定法、间接滴定法) 3、用于直接配制标准溶液的纯净物质称为。(基准物质) 4、常用于标定HCl溶液浓度的基准物质有和;常用 于标定NaOH溶液的基准物质有和。 (硼砂和无水碳酸钠、草酸和邻苯二甲酸氢钾)二、简答题 1. 基准试剂(1)H 2C 2 O 4 ·2H 2 O因保存不当而部分分化;(2)Na 2 CO 3 因吸潮带有少量湿存 水。用(1)标定NaOH[或用(2)标定HC1]溶液的浓度时,结果是偏高还是偏低?用此NaOH(HC1)溶液测定某有机酸(有机碱)的摩尔质量时结果偏高还是偏低? 答:用(1)标定NaOH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低, 用(2)标定HCl溶液的浓度时,结果偏高;用此NaOH溶液测定有机酸时结果偏低, 用此HCl溶液测定有机碱时结果偏高。 2. 下列各分析纯物质,用什么方法将它们配制成标准溶液?如需标定,应该选用哪些相应的基准物质? H 2SO 4 , KOH,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 解:H 2SO 4 ,KOH用间接配配制法配成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无水碳酸钠用直接配 制法配成标准溶液。 H 2SO 4 选用无水Na 2 CO 3 ,KOH选用邻苯二甲酸氢钾。 3. 下列情况将对分析结果产生何种影响:A.正误差,B.负误差,C.无影响,D.结果混乱。 (1)标定HCl溶液浓度时,使用的基准物Na 2CO 3 中含有少量Na HCO 3 ; (2)用递减法称量试样时,第一次读数时使用了磨损的砝码; (3)加热使基准物溶解后,溶液未经冷却即转移至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摇匀,马上进行标定; (4)配制标准溶液时未将容量瓶内溶液摇匀; (5)用移液管移取试样溶液时事先未用待移取溶液润洗移液管; (6)称量时,承接试样的锥形瓶潮湿。 解:(1) A (2) A (3) B (4) D (5) B (6) C 三、计算题 1. 配制浓度为 2.0 mol·L-1下列物质溶液各5.0×10-2 mL,应各取其浓溶液多少毫升? (1)氨水(密度0.89 g·cm-3,含NH 3 29%) (2)冰乙酸(密度1.05 g·cm-3,含HAc100%) (3)浓硫酸(密度1.84 g·cm-3,含H 2SO 4 96%)

2002级《地球概论》期末测验试题B卷

2002级《地球概论》期末测验试题B卷 一. 1.有关经线和经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本地法垂线同赤道面的交角,就是所在的纬度。 B.地理坐标系的原点是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 C.地理坐标系的原点是(0°,0°) D.严格地讲,某地北极星的高度即为北半球该地的地理纬度。 2.关于恒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古希腊时代,人们已看到恒星有自行运动。 B.恒星都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能发光的天体。 C.个别恒星的质量比地球小。 D.距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坐的α(中名南门二) 3.关于银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银河系是由大量恒星组成的,没有星云。 B.银河系的主体部分是一个又圆又扁的圆盘体。 C.由于不同季节我们位于银河系的不同位置,所以看到银河系的形状是不一样的。 D.太阳系位于银河系的中心部分。 4.关于太阳光与太阳系的说法,错误的是() A.太阳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 B.太阳的组成物质主要是氢。 C.色球的温度低于太阳核心的温度。 D.太阳的能量产生于其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5.关于月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月球是距地球最近的天体。 B.月面上较明亮的部分为高地。 C.月球上的环行山是火山喷发的产物。 D.月球上无大气,不能传播声音。 6.关于地轴和极移说法正确的是() A.地轴始终指向天体的南北两极。 B.南北两极在地面上的位置是不变的。 C.极移引起各地纬度的变化,但经度不变。 D.地轴的变化与极移无关。 7.关于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错误的是() A.北半球右偏。 B.南半球右偏。 C.水平运动物体的偏转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D.在赤道上,地转偏向力为零。

大学地球概论试题

大学地球概论(第三版)试题 10级地科阿奖 一.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的答案只有1个,每小题1分,总分5分) 1.天顶赤纬等于------- A、恒星时 B、太阳日时 C、当地纬度 D、太阴日 2.地内行星的自转周期比地外行星------- A、大 B、小 C、相等 D、不确定 3.下面四幅图中,符合丰子恺的词“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是------ 4.“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有 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流青衫湿”,诗中描绘的月相是------ A、新月 B、上弦月 C、下弦月 D、满月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地内行星的公转周期小于地外行星 B、恒星的温度越高,其光度越大 C、黄道24宫12气 D、太阳日和太阴日都要长于恒星日 二.填空题(本题共40空,每空0.5分,总分20分) 1.沿黄道作周年运动的太阳,分别于()()()和(),依次经过春分点、夏至点、秋分点和东至点,它们分别就是北半球的()()()和() 2.球面坐标系都有一个基本大圆,称为();()就是通过基圆的两级,同时垂直于基圆的所有大圆;通过原点的辅圈叫做() 3.中天恒星的赤经,即为() 4.按照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月的长度有四种,它们是()()()和() 5.太阳日比恒星日长约(),恒星中天时刻逐日提前();太阴日比恒星日长约(),月亮中天时刻逐日推迟约() 6.因参考点的不同,天文上年的长度有四种:()()()和() 7.对于地球上的四季和五带的形成来说,()和()是两个主要因素 8.历法一般分为三类:()()()

9.日食分为()() 10.岛屿按其成因分为()()和() 11.造成太阳每日赤经差的季节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12.日食的条件:(),月食的条件:()13.海洋潮汐的两个基本周期:()()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总分15分)1.纬线 2.太阳常数 3.行星的逆行 4.民用晨昏蒙影 5.大地水准面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总分32分) 1.简述开普勒行星运行三大定律(6分) 2.试写出半昼弧公式,说明昼夜长短的条件(8分) 3.简述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6分) 4.简述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6分) 5.简述标准时制度的内容(6分) 五.画图说明题(本题共两题,总分18分) 1.画出恒星日与太阳日比较示意图,说明两者的不同(10分) 2.画出行星的会合运动示意图,并写出地内行星和地外行星会合运动的情况(8分) 六.实践操作题(本题只有1题,10分) 1.根据所学知识,写明找到北极星的方法

地球概论试题一答案

《地球概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5×4=20分) ⒈太阳系:太阳系是由中心天体太阳及其巨大引力作用下,环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所组成的天体系统。 ⒉引潮力:在地球上引起潮汐现象的力。它是由于月球(或太阳)对地表各处的引力差异而产生的。 ⒊历法:比“日”更长的时间计量,它是根据天体的周期运动来安排年、月、日的法则。 ⒋食限:日月食的发生,要求日月相合(或相冲)与黄白交点或其附近。这个“附近”有一定的限度,它就是食限。 ⒌磁偏角:地理子午线与地磁子午线的偏角。 二、选择题(10×3=30分) 三、填表题(30×0.5=15分) ⒈举出下列天球大圆的两极: ⒉填写月相变化过程表:

新月0°同升同落清晨正午黄昏彻夜不见 上弦 90°迟升后落正午黄昏半夜上半夜西天月 满月180°此起彼落黄昏半夜清晨通宵可见 下弦 270°早升先落半夜清晨正午下半夜东天月 四、计算题(4×6=24分) ⒈解:因恒星周年视差与距离成反比,故距离为(秒差距)------(3分) 设恒星视星等为m,绝对星等为M,恒星距离为d, ------(3分) ⒉解:因航行中要自东向西跨越日界线,跨日界线时,加1天,因此航轮到达天津时为11月7日,星期六。 ⒊答:地球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大而减小,随高度增大而增大。 设海平面的自转线速度,则 在纬度60°处,自转速度减为 ⒋解:纬度与阳光直射点纬度相差多少,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根据此原理可知: 北极圈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46°52′,昼长:24h 北极圈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0,昼长:0h

五、简要说明大陆轮廓和大洋的海底地形各有什么特征?(11分) 答:大陆轮廓特征:(5分) ①各大陆形状多是北部较宽,南部狭窄,状如倒三角形; ②较大的岛屿群大多位于大陆东岸; ③大陆东岸不仅岛屿多,且有系列岛弧分布; ④大西洋两岸的轮廓十分相似,一个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是另一个大陆的凹进部分; ⑤大陆的东西边缘多有隆起的高山,中部有低陷的平原。 大洋的海底地形特征:(6分) ①大洋边缘,有一个海陆之间的过度地带—大陆架。大陆架的深度和坡度都很小,深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坡度在0.2%上下,宽度为10千米到1000千米不等。 ②在大陆架向深海的一方,有一个深度不很大而坡度特大的地带—大陆坡,是陆块与洋底的真正界限。 ③大陆架与大陆坡之外是海盆,深度很大而坡度很小,是大洋的主体部分。海盆隆起的部分叫海岭,深陷的部分叫海沟。海岭一般位于大洋中部,世界各大洋的洋底贯穿着一条高大的海岭,彼此首尾相接,叫洋中脊,洋中脊的轴部有断裂谷把洋脊劈开。海沟的位置往往同岛弧邻近,典型的海沟常位于大洋边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