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优.选)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措施
护理措施
1.休息给病人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以减少病人的胃肠蠕动及体力消耗。
2.饮食护理急性发作期和暴发型病人应进食无渣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生冷食物及含纤维素多的蔬菜,病情严重者应禁食,并给以胃肠外营养,使肠道得以休息利于减轻炎症,控制其症状。
3.腹泻护理将病人安排至离卫生间较近的房间,或室内留置便器。
要指导病人和家属做好肛门及周围皮肤的护理,如手纸要柔软,擦拭动作宜轻柔,便后用肥皂与温水清洗肛门及周围皮肤,清洗后轻轻拭干,必要时给予抗生素软膏涂擦以防皮肤破损。
注意观察粪便量、性状、排便次数并做好记录。
4.心理护理应耐心向病人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使其了解并积极配合治疗,注意生活中自我调节。
让病人认识到不良的心理状态不利于本病的修复,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5.药物护理应向病人及家属讲解药物的用法、作用、副反应等,教给病人宜饭后服用柳氮磺胺吡啶,以减少其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副反应。
对采用灌肠疗法的病人,应指导病人尽量抬高臀部,达到延长药物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的目的,增加疗效。
6.严密监测病情注意监测病人的体温、脉搏、心率、血压的变化,观察病人的皮肤弹性有无脱水表现。
使用阿托品的病人应注意观察腹泻、腹部压病及腹部肠鸣情况,如出现鼓肠、肠鸣音消失、腹痛加剧等情况,要考虑中毒性巨结肠的发生,应及时报告医生,并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常见症状/症候施护(一)腹泻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
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
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
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
亦不用固涩止泻。
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
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
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
常用药物:一般将敛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中脘穴等。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诊疗指南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由遗传背景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结直肠黏膜的持续性炎症反应,病变呈连续性,累及直肠并不同程度地累及结肠,临床以反复发作和缓解交替为特点。
术语及定义溃疡性结肠炎:以结直肠黏膜连续性、弥漫性炎症改变为特征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其病变主要局限于结直肠黏膜。
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于中医“久痢”“肠澼”“泄泻”“便血”等范畴。
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优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主要病机是湿热蕴肠、气血失调,通过清肠化湿、调气和血,能够诱导临床缓解;湿热致瘀、瘀热伤络是本病易出现血便的重要因素,结合凉血化瘀可以提高脓血便的消失率;清化温通结合调肝健脾可以有效缓解腹痛;口服联合灌肠,内外合治,生肌敛疡,可以促进黏膜愈合。
缓解期脾虚为本,湿热稽留,久则及肾,通过健脾补肾,兼以清肠化湿,可以维持病情缓解,防止反复发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可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脾胃虚弱、运化不健所致,应用益气健脾可以改善消化功能,提高营养吸收利用,还能帮助诱导和维持疾病的缓解。
西医诊断诊断要点:结合临床表现、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肠病的基础上进行诊断。
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
1.2 最低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在6周以上。
内镜下特征表现为连续的、表浅的、弥漫的、融合的、分界清晰的结肠炎症和直肠受累,重度患者表现为黏膜质脆、自发性出血和深溃疡形成。
需排除感染性肠炎、克罗恩病、缺血性肠病、嗜酸粒细胞性肠炎、白塞病等疾病。
1.3 附加标准钡灌肠、CT或MRI结肠显像见典型溃疡性结肠炎改变,大便隐血阳性,血沉、C反应蛋白或粪钙卫蛋白升高,血红蛋白、铁蛋白、白蛋白降低。
1.4 最特异性标准本病无诊断金标准,但如果具有内镜下特征性表现,组织病理学具有以下特征,可作为最特异性标准:①结构特征:广泛的隐窝结构改变和黏膜萎缩;②上皮异常:黏蛋白损耗,潘氏细胞化生;③炎症特征:伴基底浆细胞增多的弥漫性黏膜全层炎细胞浸润,急性炎症导致的隐窝炎和隐窝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

溃疡性结肠炎护理近年来,人们饮食结构不断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导致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风险逐年增加,且此类疾病病程较长,部分患者对护理方案认知不足,病情反复迁延,因此本文就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护理知识进行科普。
1.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部位主要为直肠、结肠,典型表现为溃疡,属于临床常见的非特异性炎性病变。
一般而言,发生溃疡性结肠炎后,病灶多局限在黏膜及黏膜下层,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至整个结肠,典型症状为腹泻、腹痛、脓血便等,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发热、贫血等并发症。
目前为止,临床尚未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病因,多认为与遗传因素、自身免疫因素及环境因素等有关。
2.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症状表现?(1)可出现腹泻症状,患者处于活动期时,多伴有粘液脓血变,且血便次数与含血量等因素与溃疡病情呈正比。
轻度溃疡性结肠炎,大便含血量较少,也可能不含血,便次多为2-3次;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多伴有里急后重情况,多为脓血便或血便[1]。
分析腹泻诱因,主要与炎症累及大肠粘膜,影响水钠吸收,导致结肠运动异常有关。
(2)可出现腹痛症状,多表现为轻度、中度腹痛,疼痛部位多为左下腹,一般便后可缓解。
对于巨结肠患者或严重累及腹膜者,患者多伴有持续性剧烈腹痛。
(3)除上述典型症状外,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还可出现低热或中热等全身症状,部分并发急症者还可出现高热,若诊治不佳,可能继发贫血,使机体内水电解质失衡,进而出现消瘦症状。
3.溃疡性结肠炎有哪些危害?(1)可能并发中毒性巨结肠:重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并发中毒性巨结肠风险较高,具有一定病死率。
发病后患者可出现非梗阻性结肠扩张,部分患者为节段性,部分患者为全结肠性。
发生中毒性巨结肠后,若24h内诊治无效,则可导致肠穿孔,危及生命,此时可采取手术方案治疗。
(2)可能并发肠穿孔:多与结肠镜操作有误有关,少部分患者与中毒性巨结肠有关。
发生肠穿孔后患者病死率显著提升,临床多以结肠次全切术治疗,恢复较好患者,可开展二期手术。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临床护理

2012年第9期若长期处于高压,机体得不到放松和恢复,必然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因而提高自身适应能力,是根本解决问题方法。
2.1.1正确对待工作压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急诊护士要在长期的护理实践中自觉地学习,养成对急诊工作的特殊敏感性,熟练掌握急救技能,把紧张的抢救变成熟练有序的工作。
当我们感到自己有压力时可自我评估,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松方法,以释放和调节情绪。
如作深呼吸,向关心信任自己的亲人、朋友倾诉,体育运动,散步或听音乐等。
2.1.2不仅要注重生命的抢救,也要注重护患沟通:在急诊中,患者亲属会出现焦虑、攻击和否认等一系列身心反应。
护士在紧张的抢救过程中,用恰当的语言向家属进行解释和精神安慰,避免使用刺激性或冲突性的语言,不使用肯定或绝对性的语言,万一抢救不成功,也能取得家属的理解,这样既使病人及其家属主动配合治疗,又能保护医护的自尊。
2.1.3不断学习,提高业务技术:急诊科护士需不断学习,掌握较全面的医疗护理知识,熟练掌握急救程序,这样才能在抢救过程中,做到忙而不乱,得心应手。
另外,急诊医学进展迅速,急诊护士的知识结构也需要不断更新,扩大自己的知识范围,了解、学习急诊医学领域的新进展,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配合医疗急救。
2.1.4培养健康人格及工作态度:护士要认识造成工作倦怠感的因素,还要积极地改变自身的生活方式。
护士要学会自我调节,选择积极的应对策略,释放内心的压力。
2.2管理者的支持:管理者在临床管理中对护理人员工作倦怠感的理解和支持是缓解护士工作压力的有效途径。
护理管理者应设法消除工作情境中可引起护士工作倦怠感的因素,具体如明确护士的工作职责、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减轻护士的负荷等。
管理者还应注重对护士的支持,包括精神支持和物质支持两方面,如优化医院的人员配置,改善工作条件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劳动予以认可和积极评价。
管理者还应组织护士进行心理学知识的学习,内容包括人际沟通技巧、正确应对方式等。
中医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效果的影响

为治疗组 6 8例和对 照组 6 6例 , 对照组给 予传统 的中西医结合 治疗及护 理 , 治疗组在此基 础上给 予饮食调 养 、 情志
护理 以及 中药保 留灌肠 等中医护理 干预 。结果: 对照组有效率为 8 . % , 6 3 治疗组 为 9 . % , 5 6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 00 ) P< .5 。结论 : 治疗溃疡性 结肠炎的同时给 予中 医护理干预 有助于提 高治疗效果。 在
t e c l i. i oi s v t
Ke r s Ule aie c l i ;T e a e t f c ;Nu i g i tr e t n w t t o s o a i o a C i e e Me ii e y wo d c r t o i s h r p u i ef t v t c e s r n ne n i i me d ft dt n l h n s d c n v o h h r i
Nu i g it re t n w t t o so a i o a h n s dc n a n a c ea e t f c n t e te t n l ea s r n n e n i i meh d f d t n lC i e e Me ii e c n e h v o h r t i n e t r p u i ef ti h ra me to u c r— h c e f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治疗及调理方法分型㈠湿热内蕴型:腹痛泄泻反复发作,便中夹脓夹血,里急后重,肛门灼热。
身热,口苦口臭,脘痞呕恶,小便短赤。
舌红,苔黄腻,脉数或滑数。
㈡脾肾两虚型:久泻不愈,下痢脓血及黏液。
形寒肢冷,腹胀肠鸣,腹痛隐隐,喜暖喜按,常于泻后痛减,食减纳呆,腰膝酸软。
舌淡苔白;脉沉细。
㈢阴血亏虚型:久泻不止,便下脓血,腹中隐痛。
午后低热,头晕目眩,失眠盗汗,心烦易怒,消瘦乏力。
舌红,少太苔;脉细数。
㈣气滞血瘀型:肠鸣腹胀,腹痛拒按,痛有定处,泄下不爽。
嗳气少食,腹部或有痞块,肌肤甲错。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涩或弦。
辨证施护㈠腹痛1、起居有常,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提供安静、舒适的休息环境,卧床休息。
2、疼痛甚者,属湿热瘀阻,可予针刺止痛。
㈡腹泻1、多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2、禁食生冷食物和含纤维素多的蔬菜,勿食牛奶、乳制品、生蔬菜、冰汽水和辛辣食物等。
3、病情严重时应禁食,及时就医,静脉供给营养。
4、确诊未炎症性肠病可采用中药保留灌肠。
中药溃疡散、白芨粉、锡类散等配置成100-200ml溶液,尽可能保留1小时以上。
5、便后清洁肛周皮肤。
㈢粘液脓血便1、以清淡、高热量、少纤维、易消化、富营养、富含多种维生素的低渣饮食为宜,如鱼、瘦肉、水蒸蛋、豆制品等。
急性发作期时进无渣流质或者半流质饮食,病情严重时应禁食,由静脉供给营养。
2、卧床休息,避免劳累,以减少胃肠蠕动和体力消耗。
3、中药汤剂。
4、若毒血症明显,出现鼓肠、腹部压痛,肠鸣音消失时应立即就诊。
食疗1、湿热内蕴型:予清热利湿,理气止痛之品。
如:冬瓜、马齿苋等。
2、脾肾两虚型:温脾益肾,涩肠止泻。
如山药、乌梅等。
3、阴血亏虚型:养阴清热,益气固肠之品。
如百合、白木耳。
4、气滞血瘀型:行气活血,健脾益气之品。
萝卜、番茄等。
健康指导1、起居有常,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2、饮食有节,少量多餐,避免肠道感染,诱发加重本病。
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评价

( a i Me i n o eeo B i n n es yo rdt n l hn s e ii , e ig 10 2 ) B s dc e C l g f e i U i r t f a i o a C i e M dc e B in 0 0 9 c i l j g v i T i e n j
ig t h t g s a d rg o s o h ie s . n we tr d cn r u s l s lzn a d n s r d T e n t e sa e n e in f te ds a e I s n me ii e go p, u f a a ie w s a miit e . h o e a e
s sin o r ame twa n h n h olw — u o heef cie rt a td 6 mo t s Th lnc lc n— e so fte t n s3 mo t sa d t ef lo p frt fe t ael se n h . e ci ia o v p e e ie e c c s mptm c r so n s dc n n e ure e rt r o e v d.Re uls Co — r h nsv f a y,y i o s o e fChie e me ii e a d r c rnc ae wee bs r e s t n
t eo Cw r sl t n n o i dit C i s e in ru (0cssa d et nmein ru y f ee e c dadr d mz o hn e dc egop 3 ae)n s r dc e op p U ee a e n e m i w e i g ( 0css .nC iee e in ru , ecm r es eporm o C ieem d i a p ldae ' 3 ae) I h s dc e op t o pe ni rga f hns ei n w s pi emd n m i g h h v ce a e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久痢(溃疡性结肠炎)中医护理方案
常见症状/症候施护
(一)腹泻
1、病室宜凉爽干燥,空气新鲜,定时通风换气,更换被污染的衣被,妥善处理排泄物。
2、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身热不退或体温逐渐增高,应考虑变生它证。
如便中带脓血,排便不爽,或里急后重,需及时留取标本送化验检查,鉴别是否痢疾,并应做好消化道隔离,防止交叉感染。
3、注意做好肛门局部清洁,便纸应柔软,便后用温水清洗,如肛门周围有糜烂溃破,应涂以润滑剂,防止感染。
4、饮食以清淡、细软为主。
重症患者可鼓励多饮淡水盐水或糖盐水,以补充津液。
液脱阴伤者可多给梨汁、荸荠汁、西瓜汁、藕汁,以增补津液,清热利湿。
5、津脱阴伤严重时,应及时补液,一般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实液后尿量增多,是津液已恢复为表现,可适当减慢滴速。
6、本证不宜用灸法止泻。
亦不用固涩止泻。
一般用药后湿热清除,腹泻自止,若泄泻量次增多,需预防津脱阴伤的发生。
此外,清热解毒药不宜与乳酶生同服。
7、遵医嘱结肠透析机中药灌肠,每天一次。
灌肠时间:首选晚睡前,必要时可上午增加一次。
常用药物:一般将敛
疮生肌、活血化瘀与清热解毒类药物配合应用。
8、臭氧直肠灌注。
9、遵医嘱直肠栓剂疗法:野菊花栓等。
10、遵医嘱予以针刺疗法,取穴:神厥、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
11、遵医嘱予以耳针疗法,取穴:大肠、小肠、腹、胃、脾、神门。
12、遵医嘱予以穴位埋线,取穴:脾俞、大肠俞、八醪、关元、天枢、足三里、阴陵泉等。
13、遵医嘱隔物灸治疗技术,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二、下腹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半岁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腹膜刺激征时立即报告医生,采取应急措施。
2、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禁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3、调摄精神,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情志转移,如深呼吸、听音乐、与家人轻松聊天等。
4、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天枢、关元、大肠俞、足三里等。
5、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关元、气海、神厥、下脘、
中脘穴等。
6、遵医嘱耳穴埋豆,取穴:十二指肠、小肠、大肠、脾、神门穴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合谷、手三里、曲池、足三里、天枢、三阴交等。
8、遵医嘱中药熨烫,取穴:天枢、气海、关元等
9、遵医嘱隔姜灸,取穴:神厥、关元、天枢等
三、脓血便
1、观察大便的色、质、量及伴随症状。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遵医嘱予以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3、做好患者情志护理,避免紧张、悲伤情绪。
4、瞩患者卧床休息,加强营养,注意饮食卫生,宜少渣、易消化、低脂、高蛋白食物,避免虾蟹、牛奶、花生等食物,。
4、遵医嘱中药保留灌肠。
5、遵医嘱结肠透析保留灌肠。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