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泼水节_教案教学设计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16篇)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重点难点】1、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识字、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随学生回答“傣族”教师板书。
2、师: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3、在“泼水节”前面板书“难忘的”,齐读课题。
说说读了课题有什么想法?二、自主学习1、按自学四步骤学习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⑴课件出示生字,小老师领读。
⑵识字小游戏:游戏一:找朋友:学生在“我会认”里把偏旁相同的生字用相同的颜色涂一涂。
(凤、凰)(咖、啡)(襟、褂)游戏二:认读生字卡片后,教师把生字卡片发给学生,教师念字音,有该字卡片的学生站起来领读,其余学生跟读。
⑶认读词语(课件出示)。
(教学多音字:盛)⑷认读长句:①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②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⑸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三、细读课文,体会感悟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⑴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
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

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难忘的泼水节》教案1一、教材简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一篇充满温情的课文。
教材配有一幅充满热情洋溢的插图,全文共有8个自然段。
课文记叙了1961年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参加傣族人民一年一度泼水节的欢乐场面,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的心情。
由于年代久远,二年级的学生对周总理知之甚少,因此,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搜集有关周总理的资料,也可以让学生询问身边的长辈,了解周总理的感人事迹,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xx年版)》在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指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
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基于此,教学时应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让学生品词、析句、朗读课文,一方面感受泼水节欢乐的场面,一方面体悟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激动、幸福和难忘。
二、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师:同学们,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拥有56个民族,而在我们云南省西双版纳生活着一种少数民族──傣族。
你们知道傣族人民每年都要过一个隆重的节日,这个节日叫什么?指名回答,师板书:泼水节,指导学生认读并书写“泼”。
师: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中影响面,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是在公历的4月中旬过泼水节,时间持续3至7天。
2、师:1961年,我们新中国的总理周恩来就来到了西双版纳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们对周总理有哪些了解?指名交流,师相机出示周总理简介。
周恩(1898—1976)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总理。
字翔宇,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淮安,并在淮安度过童年时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第1篇】学习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并结合词语的学习,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理解生字词在文中的意思,并准确运用生词造句。
3、引导学生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是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解释课题,导入新课。
1、师:我们的祖国边疆辽阔,有56个民族,你知道哪些少数民族?2、板书“泼水节”,解题。
师:每年清明节前后,傣族人民都要迎来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节日那天,傣家人身穿节日的盛装,敲着象脚鼓,划着龙船来到聚集地。
他们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沾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大家都沉浸在欢乐和幸福之中。
4、补齐课题———“难忘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今天,课文中描述的泼水节,却是一次与众不同的、令傣族人民世代不能忘怀的泼水节。
它到底特殊在哪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听,看他的字音读准了没有,如果没有读准,可以站起来给他纠正)3、再读思考:(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在带有生字的下面做记号。
4、检查初读情况。
5、出示生字卡片认读。
三、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默读第1自然段,这段告诉了我们什么?凤凰花是什么颜色的?(重点理解:理解“火红火红”“一年一度”)2、指名读第2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告诉了我们?今年的泼水节有什么特别的地方?用“因为……所以……”说一说原因。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

难忘的泼水节优质课教学设计6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难忘的泼水节》导学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初步了解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学过程:一、导入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二、指名3人分小节读课文,评议。
三、学文(一)、第一小节1、指名读。
2、理解“一年一度”。
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3、小朋友知道了,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也是傣族一年中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这个让大家期盼已久的节日到来的时候,傣族人民会是怎样的心情?4、指导读出高兴激动的语气。
(二)、第二小节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3、指导朗读。
4、你想亲眼看看泼水节时那热闹的场面吗?观看录象:欢乐的泼水节5、带入情境:如果这一天,你和你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同学一起来到了大街上,参加泼水节,你会怎样泼水呢?6、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7、小结。
小朋友说得真好。
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
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三)、第三小节1、引读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3、出示。
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篇一:11难忘的泼水节教案随笔篇二:11.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1 难忘的泼水节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会认14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
(重点)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2分钟)1.导入新课云南有个美丽的地方叫——西双版纳,每年清明节前后,凤凰花开时,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次盛大的节日──泼水节。
(板书)师介绍:泼水节就是他们的新年,过节的时候,人们换上最漂亮的衣裳,敲着锣,打着鼓,唱着歌,跳着舞,不分男女老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泼水节每年都过,可是1961年的泼水节却令傣族人民世代难忘。
(板书:难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难忘的泼水节。
师生共同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
齐读课题两遍。
2.出示学习目标这节课我们有3个学习目标,(出示:1.认识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傣族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我们一起来读一遍。
目标已经明确了,你们有信心实现目标吗?老师相信,只要大家认真自学,一定能很好地完成任务的。
三、自主学习1.出示自学指导自学指导:(1)默读课文: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标出自然段。
划:划出生字,读一读,记一记。
记:把文中的好词好句作好记号。
测:完成自学检测。
(2)五分钟后进行全班识字比赛,评选“识字星星组”。
2.学生自学学生自学时,教师进行巡视,了解学生自学情况,纠正学生课堂常规。
3.自学检测①写出下面生字的读音。
()()()()()()凤凰恩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②多音字组词(二)后教-合作探究1.小组合作检查生字词语。
(1)两人合作,一人读一人听,看看还有没有不会读的,如果还有,帮他指出来。
(2)哪些字最难记?(2)交流识字方法。
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认字的,向全班推荐好的方法。
2.小组汇报易读错的字。
句式:我们组提醒大家容易读出的字是:。
3.全班交流好的识字方法。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精选3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难忘的泼水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了1961年周总理在西双版纳的黎明城,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情形,表达了周总理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深厚感情。
作者通篇向读者展现了泼水节热烈、祥和的气氛,突出了泼水节的难忘。
【设计理念】1、语文课程标准中说:“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实践。
”在阅读教学中主要是读的实践,因此,阅读教学要坚持以读为本,使阅读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营造平等对话、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激发读书兴趣,点拨读书方法,使学生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2、识字写字是阅读教学的组成部分,低年级要重视认字,加强写字,要在情境中识字,在生活中识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在课上,教师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识字写字,了解字词意思,使学生逐步学会自主识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增强学生自主识字的愿望,认识本课12个生字,学会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教学流程之一】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大家喜欢过节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你们愿意吗?教师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学生齐读课题。
看到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二、初读课文,识字写字1、识字:⑴充分自读,边读边悟: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你就请教小海螺和大海参,借助拼音识字,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
⑵自主识字,交流方法:①这么多的海螺和大海参都是生字,这么多的生字你是怎么记住的?小组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七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七篇《难忘的泼水节》教学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3、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2、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师生搜集有关泼水节的知识和周总理的简单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你知道一年中有哪些节日吗?(学生回答),在我们的国家有一个少数民族叫傣族,这个民族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节日叫“泼水节”(板书)2、交流:通过查资料,你知道了泼水节的哪些知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介绍泼水节,教师补充。
)3、今天就让我们随课文一起去和傣族人民过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吧。
(师板书,加上“难忘的”三个字。
)二、范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认读生字。
过渡语:为什么说“难忘的”呢?请同学们边听老师读边思考,并且勾出自然段和生字。
1、师范读2、提问:你知道为什么叫“难忘的泼水节”了吧,谁能说一说?(学生回答)3、从学生的回答中引出“周总理”并交流介绍周总理的一些简单资料。
4、学生学(1)出示本课生字:敲襟褂咖啡踩端蘸寿鲜柏恩龙敬凤凰脚泼特度(2)请同学说说自己认识的字(请你当小老师,把你认识的字带大家读3遍)(3)介绍你的识字方法(4)齐读(5)在词中学:出示生词卡(指名读生字卡片)(6)识字小游戏“收信”:请几名同学当邮递员,按顺序读老师所指生字,读对了其他同学说:对对对,快收信。
读错了说:错错错,没人收。
(7)指导书写本节课涉及的1—3自然段中的6个生字生观察最后一排的6个生字,觉得哪些字不好写,哪个笔画不好写,同桌讨论。
讨论后交流,师范写,生与师书空,课后在书上每个写两遍并组词。
三、学习课文第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同时出示“读书小提示”:(1)把还不太熟的生字结合叶子上的拼音多读几遍。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4篇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4篇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入情入境,读中感悟,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板书课题:难忘的泼水节)一、欣赏激趣,情境导入1、谈话导入:孩子们,喜欢过春节吗?(喜欢)为什么喜欢呢?(生自由谈理由)是的,春节是我们汉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傣族人民也有着与春节一样热烈而又温馨的节日,那就是(泼水节)。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兴奋不已。
2、配乐播放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
老师相机旁白:在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有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傣族。
每到傣历的六、七月份,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盛开的时候,傣族的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端着清水,庆祝自己一年一度最喜欢的节日——泼水节。
根据傣族的习俗,这一天,人们要互相泼水以表达对他人真诚美好的祝福。
水泼在身上越多,就表示对他人的祝福越真诚。
这就是傣族泼水节独特的魅力。
3、观赏了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图片后,你最想说什么?(生谈感想)4、(课件出示课文7、8自然段)是啊,傣族人民也和你们一样有着许多的话要说,让我们一起回到1961年的泼水节,来听听他们的心声吧!请同学们一起读!(生读)5、示题质疑:傣族人民年年都过泼水节,可1961年(板书:1961年)的泼水节却给傣族人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地朗读课文吧。
(生读)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反馈读书所得:读了课文,你觉得1961年的泼水节与往年最大的不同在于什么?(周总理来了,老师相机板书:周总理)3、交流汇报资料:同学们,你对周总理了解多少呢?(生自由汇报)三、学习课文,朗读感悟过渡:就是这样的好总理要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大家心情怎样?(特别高兴)你是从哪些段知道的?请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难忘的泼水节
本文是关于难忘的泼水节,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泼、节、敬、瓣、鲜、毯、驶、炮、乐、祝、福、幸”12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
2.通过看图学文,了解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后四段。
(二)能力训练点:
学习观察图画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一辈革命家敬爱的周总理的热爱之情。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难点:
1.本课生字生词。
2.观察图画。
3.理解讲傣族人民热爱周总理的语句。
解决办法:通过查字典,读讲课文,观察图画,帮助学生突破重点、难点。
三、课时安排:2学时。
四、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周总理是全国人民最爱戴的好总理,他已经去世二十几年了,人民还怀念着他,因为他关心人民,和人民心连心,上学期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温暖》,还记得讲什么事吗?(周总理关心清洁工人的事)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篇歌颂周总理的课文,这是一篇看图学文,我们先看图。
(二)指导看图,了解图意,提出课题。
1.出示教学挂图从整体上了解图意,提问:
(1)图上有什么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
(2)他们手里拿着什么?(盆、碗、瓶)
(3)男青年背着什么?(象脚鼓)
(4)他们准备做什么?(准备过泼水节)
2.师生共同小结。
这是周恩来总理和傣族人民1961年过泼水节时情形。
那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是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他们永远忘不了这个幸福的泼水节,今天我们就学习《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
(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
1.了解课文内容。
2.动笔勾画本课的生字,新词。
3.分组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字义。
4.分段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分析字形。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带着问题读课文:课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共有几个自然段?(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事)(共有8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哪段是讲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第三段)
(2)哪段是讲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第四五段)
4.听录音磁带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
讲读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1)教师出示傣族人民什么时候过泼水节?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一问题再读课文。
(看图,从人物的服装和周围的花儿、树来看)
(2)分组讨论:“火红火红”“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特别红,一年一次)
2.教师讲述:我国云南的少数民族——傣族,每年过一次盛大的节日,就是泼水节。
过节的时候,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跳着舞,互相泼水,互相祝福,过泼水节的时间是傣历六、七月。
(农历的清明节后十日左右)(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傣族人民为什么特别高兴?
(2)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问题的?
学习读这段的后半句“因为……一起过泼水节”。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的意思。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理解这段主要写什么。
(1)让学生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分组讨论:“四面八方”“赶来”“驶过”“一条条”“一串串”
“四面八方”:指各处,不是一地的意思。
赶来:生怕迟到,按时赶到的意思。
驶过:飞快的开过。
“一条条”、“一串串”课文里是形容船多、花炮多。
2.再读第三段,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
从四点回答:一是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二是人们在路上撒满了凤凰花瓣,铺了“地毯”,三是江面上跑龙船,天空上放花炮,四是人们欢呼。
(四)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第四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周总理穿着什么服装?(看图,读文以后回答)
重点理解“对襟褂”“咖啡色”“水红色”等词语。
(2)他是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再次看图从图上周总理的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一词)
(3)还从哪些地方看出周总理特别高兴?(指名读第二句回答)
2.再读第四段,用自己的话说说周总理穿着什么衣服,怎样来到人群中的。
(五)学习第五段。
1.指名读第五段,回答下面题:
(1)周总理怎样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什么?
(读第二句)理解“祝福”一词。
(祝人幸福,平安的意思)
(2)傣族人民怎样泼水?向周总理祝愿什么?
(读第三句)理解“祝愿”一词。
(向人们表示良好的愿望)
2.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1)要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朗读,全段共三句话,第二句读出周总理满心欢喜地泼水,向傣族人民祝福的感情。
第三句要读出傣族人民衷心祝愿周总理健康长寿的心情。
要慢读“健康长寿”四个字。
(2)背诵课文前,要弄清楚这段的三句话,先讲什么,后讲什么。
(六)学习六、七、八段。
1.指名读六、七、八段,提问:
(1)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为什么那么开心?
(因为今年的泼水节与往年不同,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的,周总理和人民一起过节,也特别高兴。
)
(2)“令人难忘”是什么意思?(使人忘不掉)
2.指导朗读、背诵。
(1)分段指名读,注意语气词“呀,啊”以及感叹号应表达的语气。
范读,听录音。
(2)齐读,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停顿。
(3)齐背。
(七)总结。
读全文,提问:
1.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是傣族人民难忘的泼水节。
(周总理和他们一起过节)。
2.学了这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想法?
(知道傣族人民怎样过泼水节。
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
1961年亲自参加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他是人民的好总理)
(八)作业练习。
1.读课后作业第3题,注意句子所表达的情感。
2.从句子中提出“四面八方”“笑容满面”练习造句。
3.读作业练习第2题,填空。
4.朗读全文,背诵课文5—8段。
(九)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一)
8难忘的泼水节。
泼水节
敬爱
花瓣
鲜花
地毯
驶过
花炮
欢乐
祝福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