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中三氧化硫(SO3)含量试验记录
实验 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

实验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的测定适量的SO3可调节水泥的凝结时间,还具有增强、减缩等作用。
制造膨胀水泥时,石膏还是一种膨胀组分,赋予水泥膨胀的性能。
但水泥中石膏量过多,却会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
因此,水泥中三氧化硫含量是水泥重要的质量指标,在生产过程中必须予以严格控制。
由于水泥中石膏的存在形态及其性质不同,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经典的硫酸钡重量法及其改进方法、离子交换法、磷酸溶样-氯化亚锡还原——碘量滴定法、燃烧法(与全硫的测定相同)、分光光度法、离子交换分离一EDTA配位滴定法等。
目前多采用硫酸钡重量法、磷酸溶样—氯化亚锡还原—碘量滴定法(还原—碘量法)、离子交换法。
经典的硫酸钡重量法较准确,常作为仲裁分析。
硫酸钡重量法测定水泥中三氧化硫一、实验目的掌握硫酸钡重量法测定原理和方法。
了解晶型沉淀的沉淀条件、原理和沉淀方法。
沉淀水泥中三氧化硫的含量,并用换算因数计算测定结果。
二、基本原理硫酸钡重量法不仅在准确性方面,而且在适应性和测量范围方面都优于其它方法,但其最大缺点是手续繁琐,费时,不宜作为生产控制例行分析方法。
其改进方法虽然简化了离子分离手续,但是过滤、沉淀、洗涤……,直至恒重等一系列手续,便使这一方法有所逊色。
硫酸钡质量法是通过氯化钡使硫酸根结合成难溶的硫酸钡沉淀,以硫酸钡的质量折算水泥中的三氧化硫含量。
由于在磨制水泥中,需加入一定量石膏,加入量的多少主要反映在水泥中SO42-离子的数量上。
所以可采用BaCl2作沉淀剂,用盐酸分解,控制溶液浓度在0.2-0.4mol/L的条件下,用BaCl2沉淀SO42-离子,生成BaSO4沉淀。
沉淀经过滤、洗涤、和灼烧,以BaSO4形式称量,从而求得S、SO3、或SO42-离子含量。
BaSO4的溶解度很小(其K sp=l.lx10-10),其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灼烧后的组分与分子式符合。
反应式为Ba2+ + SO42- = BaSO4↓(白色)三、试剂1. 盐酸(1+1);2. 氯化钡溶液(100g/L);3. 硝酸银溶液(5g/L)。
粗骨料试验记录(吸水率、三氧化硫含量、含水率、岩石抗压强度、坚固性指标)

平均值
三氧化硫含量
粉磨试样质量
m(g)
坩埚质量
m1(g)
800℃灼烧30min后沉淀物与坩埚质量m2(g)
三氧化硫含量ωSO3(%)
ωSO3=[(m2-m1)×0.343/m]×100
平均值
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与容器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与容器质量m2(g)
容器质量
m3(g)
含水率ωwc(%)
ωwc=[(m1-m2)/(m2-m3)]×100
各粒级试样占试样总质量百分率αi
(%)
总质量损失率δj(%)
δj=
[(α1·δj1+α2·δj2+α3·δj3+α4·δj4+α5·δj5)/(α1+α2+α3+α4+α5)]×100
5.00~10.0
10.0~20.0
20.0~40.0
40.0~63.0
63.0~80.0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单值
平均值
岩石抗压强度
试件尺寸(mm)
试件的截面积A
(mm2)
破坏荷载F
(N)
岩石抗压强度f(MPa)
单值
组值
坚固性指标
石子
公称
粒级
(mm)
各粒级试样试验前的烘干质量mi
(g)
经硫酸钠溶液法试验后,各粒级筛余颗粒的烘干质分率δji(%)
δji=[(mi-m’i)/mi]×100
粗骨料试验记录(吸水率、三氧化硫含量、含水率、岩石抗压强度、坚固性指标)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样品产地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试验日期
吸水率
烘干试样与盘质量
m1(g)
矿渣粉实验表

氧化钾含量XK2O(%)
XK2O=(m1×0.1)/m
氧化钠含量XNa2O(%)
XNa2O=(m2×0.1)/m
碱含量X(%)
X=XNa2O+0.658XK2O
单值
平均值
单值
平均值
1
2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序号
试样质量m(g)
灼烧后沉淀的质量m1(g)
三氧化硫含量Xso3(%)
Xso3=(m1×0.343/m)×100
单值
平均值
(4)密度
序号
试样质量
G(g)
李氏瓶中未加试样时无水煤油弯月面第一次读数
V1(mL)
李氏瓶中加入试样后无水煤油弯月面第二次读数
V2(mL)
密度ρ(g/cm3)
ρ=G/(V2-V1)
FBT-6
012
0-999
0.1
样品状态描述
采用标准
GB/T18046-2008
(1)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的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的质量m0(g)
含水率W(%)
W=[(m1-m0)/m0]×100
(2)烧失量
水泥试样质量m((g)
灼烧后试样质量m1(g)
烧失量X(%)
X=[(m-m1)/m]×100
(3)三氧化硫
比表面积S(10cm2/g)
单值
平均值
1
2
(9)活性指数
胶砂种类
水泥(g)
掺和料(g)
标准砂(g)
水(mL)
28d破Hale Waihona Puke 荷载(kN)28d抗压强度
矿粉试验报告

96
≥95
/
≤4.0
/
≥2.8
/
≤0.02
/
≤14
/
/
/
≥95
≥75
/
试验结论:
该磨细矿渣粉试样所检项目均符合《铁路混凝土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要求。
本报告复制件无原检测单位盖章无效;对检测结果若有异议,限收到报告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 (章)
KF0911002-120 KF0911002-120 KF0911002-120
S95 2009.11.05
试验项目
S105
含水率W(%)
烧失量X(%)
比表面积S(m2/kg)
需水量比W1/225(%) 流动度比(%)
三氧化硫含量XSO3(%) 密度ρ(g/cm3)
氯离子含量Xcl(%) 氧化镁含量XMgO(%)
99
≥95
/
≤4.0
/
≥2.8
/
≤0.02
/
≤14
/
/
/
≥95
≥75
/
试验结论:
该磨细矿渣粉试样所检项目均符合《铁路混凝土 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补充标准》(铁建设【2005】160 号)要求。
本报告复制件无原检测单位盖章无效;对检测结果若有异议,限收到报告十五日内向检测单位提出。
试验
复核
批准
单位 (章)
99
≥95
/
≤4.0
/
≥2.8
/
≤0.02
/
≤14
/
/
/
≥95
≥75
/
粗骨料试验记录

40.0~63.0
63.0~80.0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单值
平均值
(11) 三氧化硫含量
粉磨试样质量
m(g)
坩埚质量
m1(g)
800℃灼烧30min后沉淀物与坩埚质量m2(g)
三氧化硫含量ωSO3(%)
ωSO3=[(m2-m1)×0.343/m]×100
平均值
(12)含水率
烘干前试样与容器质量m1(g)
烘干后试样与容器质量m2(g)
容器质量
m3(g)
含水率ωwc(%)
单值
平均值
1
2
附注:
试验计算复核
粗骨料试验记录(二)
委托单位委托编号
工程名称记录编号
施工部位样品编号
样品产地代表数量
规格种类试验日期
(4)含泥量
次数
试验前烘干试样质量m0(g)
试验后烘干试样质量m1(g)
含泥量ωc(%)
ωc=[(m0-m1)/m0]×100
单值
平均值
1
2
(5)泥块含量
次数
公称直径5㎜筛上筛余质量m1(g)
吊篮及试样在水中的质量m2(g)
水温t(℃)
水温修正系数αt
单值
平均值
1
2
(2)堆积密度
次数
容量筒质量
m1(g)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g)
容量筒的体积V(L)
堆积密度ρL(kg/m3)
单值
平均值
1
2
(3)紧密密度
次数
容量筒质量m1(g)
容量筒和试样总质量m2(g)
容量筒的体积V(L)
紧密密度ρc(kg/m3)
石膏中SO3测定

石膏中SO 3测定三个班石膏样品混匀→大块砸碎→缩分50ɡ→60℃以下烘干→粉样2分钟→研细→缩分20ɡ,称0.1000ɡ试样→加5ɡ左右树脂,其它过程同离子交换法作水泥中SO 3。
SO 3%=m V T ⨯100⨯水泥中烧失量的测定 准确称取0.5000ɡ试样,置入已称恒温的瓷坩锅中,放入高温炉内,由低温升至950℃,并保持半小时以上,取出坩埚,置入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称量,如此反复灼烧,直到恒量。
烧失量的百分含量计算ХLOI =m m m 1-×100静、动态离子交换法测定水泥中SO 3准确称取0.5000ɡ水泥试样,置入100ml 烧杯中(烧杯中预先放入2-3ɡ树脂和10ml 热水及一根封闭的磁力搅拌棒),摇动烧杯使试样分散,向烧杯中再加入40ml 沸水,立即置于磁力搅拌器上搅拌2-3分钟,以快速滤过滤至离子交换柱内,再二次交换,冲洗5-6次,加入3-4滴(0.02ɡ/L )甲基红指示剂,用(CNaDH)=0.04mol/L 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亮黄色为终点。
水泥中SO 3百分含量计算SO 3%=m /NaoHXV TSO 3×100注意事项:1、保证是纯氢型树脂2、称样前烧杯干燥,防止水泥结块。
3、树脂放久后要用热水冲涤2-3次。
4、本方法适用于掺天然石膏。
乙二醇法测定熟料中游离氧化钙准确称取水泥熟料试样0.4000ɡ,置于200ml 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乙二醇--乙醇(2+1)溶液15-20ml ,摇动锥形瓶使试样分散,装上回流冷凝管,在有石棉网的小电炉上加热微沸2-3分钟,取下锥形瓶稍冷后,用0.1mol /L 的苯甲酸无水乙醇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红色消失即为终点。
游离氧化钙百分含量计算ƒcao %=mV ooH H Tcao/C 56 ×100 注意事项:1、试样和锥形瓶必须干燥。
2、在微沸状态下以防溅出。
3、加热时,摇放锥形瓶,温度不超110℃。
4、滴定时,先停止热、后停冷凝水。
砂实验报告填写样板

砂实验报告填写样板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进行砂实验,观察砂的物理性质和行为特征,实践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观察能力。
2. 实验器材和药品2.1 实验器材- 砂- 半圆形砂槽- 直尺- 手电钻- 马克笔- 塑料桶2.2 实验药品- 无特殊药品3. 实验原理砂是一种颗粒状形态不规则的颗粒体,它的颗粒直径范围较大,通常在0.06 mm - 2 mm之间。
由于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表面张力的作用,砂体呈现出一些特殊的性质和行为。
本实验通过在半圆形砂槽中进行砂实验,观察砂的流动性、刚性、堆积性等特征。
4. 实验步骤4.1 实验准备1. 准备好实验器材和药品;2. 在塑料桶中倒入适量的砂。
4.2 进行实验1. 将半圆形砂槽放在水平桌面上;2. 把马克笔作为参考线,沿半圆形砂槽的弧形边缘进行标记;3. 把半圆形砂槽放在桌面上,使得砂槽中心的高度与标记线对齐;4. 慢慢倾斜桌面,观察砂体的变化情况,记录倾斜角度;5. 在倾斜角度较小的情况下,用手电钻在半圆形砂槽的底部开一个小孔;6. 观察砂体通过小孔的流量、流动轨迹等情况。
4.3 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砂体沿着半圆形砂槽流动的角度;2. 记录砂体通过小孔的流量;3. 记录砂体在流动过程中的流动轨迹;4. 分析砂体流动的原因和规律。
5. 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砂实验中,观察到砂体在不同倾斜角度下的流动情况。
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砂体的流动速度逐渐增加,流动轨迹变得更加曲折。
在较小的倾斜角度下,砂体的流动速度较慢,流动轨迹相对直线。
通过对砂体流动规律的分析,发现砂体流动与重力的作用有关。
当倾斜角度增加时,重力对砂体的作用增加,砂体流动速度加快。
同时,砂体颗粒之间的内摩擦力和表面张力也对流动起着重要的作用。
砂体流动的路径受到颗粒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的影响,使得砂体形成了曲线的流动轨迹。
6.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砂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砂体在倾斜的半圆形砂槽中,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砂体的流动速度逐渐增加。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测定.

器中冷却至பைடு நூலகம்温,称量,反复灼烧,直至恒重。
SO3的质量分数按下式计算:
XSO3
=
m1 ´ 0.343 ´ 100% m
式中——SO3的质量分数,%; m1——灼烧后沉淀的质量,g; m——试料的质量,g; 0.343——BaSO4对SO3的换算因数。
璃棒压碎块状物,慢慢加热溶液直至试完全。将溶液加热
微沸 5min 。用中速滤纸过滤,用热水洗涤烧杯 10~12 次。 调整滤为200mL,煮沸,在搅拌下滴加 15mLBaCl2溶液,继 续煮沸数分钟,然后移至温热4h或过夜(此时溶液体积应 保持在200mL)。
用慢速滤纸过滤,用温水洗涤,直至 Cl- 为止( AgNO3 溶 液检验)。将沉淀及滤纸一并移人已灼烧恒重的瓷坩埚中, 灰化,在800℃的马弗炉内灼烧30min。取出坩埚置于干燥
水泥中三氧化硫的测定
水泥中SO3的测定——BaSO4重量法(适用于水泥、混凝土专 业)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沉淀制备与处理的基本操作; 2.学习重量法测石膏中SO3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其测定原理是将一定质量的水泥试料,用盐酸分解,控制溶 液酸度在 0.2-0.4mol/L 的条件下,用 BaC12 沉淀 SO42- ,生 成 BaSO4 沉淀。此沉淀的溶解度很小(其 KSP=1.1×10-10 ), 化学性质非常稳定,灼烧后所得的称量形式 BaSO4 符合重
量分析的要求。
反应式为:Ba2++ SO42-= BaSO4↓
三、试剂与仪器 1.试剂:HCl(1+1)、BaCl 2溶液(100g/L)、AgNO3 (10g/L)
2.仪器:高温炉、干燥器、分析天平、瓷坩埚。
四、实验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