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源性老年期神经质性焦虑抑郁障碍76例报告

合集下载

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范艳军

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范艳军

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范艳军发布时间:2023-06-15T07:52:10.476Z 来源:《护理前沿》2023年06期作者:范艳军[导读] 目的: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并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个案护理联合整体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病三科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目的: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心理状态影响。

方法:抽取我院老年抑郁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给予个案护理及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心理状态。

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降低,并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等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给予老年抑郁症患者个案护理联合整体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推荐。

关键词:个案护理;整体护理;老年抑郁症;心理状态老年抑郁症临床发生率较高,是一种精神障碍性疾病,其主要为首次发作时年龄在60岁以上,且表现为长时间的抑郁症状,患者发病后会出现无助、绝望等不良心理,甚至会影响睡眠质量,还有部分患者无法较好的控制自我情绪及行为,容易出现自杀行为[1]。

据调查显示,65岁以上的抑郁患者中,存在自杀观念的患者所占比例较大。

该病主要治疗方式为抗抑郁药物治疗,并且可用药物种类较多,但是具体治疗期间发现,抗抑郁药物使用不当的情况越来越常见。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

运动疗法治疗老年焦虑症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2024(全文)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结果显示,全球焦虑症的终身患病率为13.6%~28.8%,抑郁症总患病人数为3.5亿,占世界人口4.4%。

老年焦虑症患病率为28%,抑郁症患病率为25%,其中,女性高于男性,焦虑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老年人的第二大致残原因,预计到2030年将上升至世界疾病负担首位。

目前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标准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心理干预和物理治疗等。

尽管药物可以有效缓解部分老年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但由于老年人共病比例高,常存在多重用药,很多老年人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如胃肠道反应、头痛、烦躁等,并且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容易增加临床不良事件的风险。

心理干预的不良反应少,但患者对心理干预的接受度较低,同时,心理干预疗程较长,很多患者不能坚持。

因此,老年焦虑抑郁症患者的治疗并不充分。

目前仅有1/3的老年患者通过药物治疗得到了有效缓解,进一步寻求安全有效的针对老年患者的非药物干预措施非常必要。

研究发现,长期规律锻炼的老年患者比不锻炼者患焦虑抑郁症的概率要低,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益处在此类人群中也更为明显。

运动锻炼作为改善老年焦虑症和抑郁症的治疗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的重视,本文对运动疗法干预老年焦虑抑郁症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一、运动疗法的概念运动指"有计划、有组织和重复的身体活动,以改善或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或多个组成部分",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等类型。

世界卫生组织(WHO)关于运动的全球健康协议声明指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每周应进行150 min中等强度或75 min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和2 d以上的抗阻运动。

有氧运动的运动强度主要通过监测心率来划分,低强度为心率低于55%最大心率(HRmax),中等强度为心率范围55%~74%HRmax,高强度为心率范围75%~90%HRmax,极高强度为心率大于90%HRmax。

其中HRmax =220-年龄(岁)。

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抑郁症状调查报告1. 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的趋势,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特别是老年人抑郁症状,不仅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其家庭和社会造成负担。

本报告旨在调查和分析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现状,为相关部门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2.1 研究对象本研究以我国50岁以上老年人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纳入1000名老年人。

2.2 研究工具本研究采用国际上广泛认可的抑郁症状量表——老年抑郁量表(GDS)进行评估。

该量表共15个项目,涉及老年人的情绪、认知、身体和生活满意度等方面。

2.3 数据收集与分析数据收集采用面对面访谈的方式进行,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调查员进行。

数据收集后,采用SPSS22.0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3.1 老年人抑郁症状总体情况在调查的1000名老年人中,抑郁症状阳性的人数为520名,抑郁症状发生率为52%。

3.2 抑郁症状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的关系结果显示,年龄、性别、教育程度与抑郁症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随着年龄的增加,抑郁症状发生率呈现上升趋势;女性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显著高于男性;教育程度越高的老年人,抑郁症状发生率越低。

3.3 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的关系结果显示,抑郁症状与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

抑郁症状阳性的老年人,其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参与度以及健康状况均显著低于抑郁症状阴性的老年人。

4. 讨论本研究显示,我国老年人的抑郁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年龄、性别、教育程度、生活满意度、社交活动、健康状况等因素密切相关。

因此,针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满意度提升、社交活动促进以及健康干预等措施,对于预防和减轻老年人抑郁症状具有重要意义。

5.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我国老年人抑郁症状的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了依据。

希望本研究结果能对改善我国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产生积极影响。

全科医学案例讨论

全科医学案例讨论

全科医学案例讨论作为一名合格的全科医生,提供的是一种新型的、个性的、人性化的医疗服务,其中接诊、问诊、体检、实验室检查、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人际交往、协调病人-家庭-社会关系,利用双向转诊合理支配医疗资源的能力和技巧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

在这里,我们精选了一些国外的全科医生案例,介绍给大家,希望国外全科医生的服务宗旨和诊疗模式能对大家有所启示(本案例素材来自《中国全科医学》杂志,感谢原作者和杂志社)。

病例一、抑郁症多娜·格林,43岁。

因为头痛找鲍拉·诺克斯医生看病,她及其家人长期找诺克斯医生看病已有13年了,诺克斯医生明白多娜正经受着许多令人伤心的事情。

最近,多娜17岁的女儿玛格丽,因为在商店里扒窃而被俘,而那时她正处于因涉嫌在学校吸烟犯罪的假释期,她的成绩不好,在选择朋友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或许除了吸烟外她还可能使用了其他药物。

多娜的大儿子安吉离家在外上大学,但已有两年没回家了,她很想念他,她们的母子关系似乎很好。

多娜和她做工程师的丈夫兰瑞结婚已经23年了,他们的婚姻关系不再亲密,她丈夫的工作很忙,因为公司的事情总是出差。

在抚养孩子们的事情上,他也帮不上忙,她提到他们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性生活了。

多娜一直负责照看她的婆婆,老人名叫琼·格林,最近刚从格林家搬到寄养家庭了,她的健康状况很糟糕,需要人照顾,多娜因为没能负起照顾老人的任务而感到很内疚。

当多娜开始诉说这些事情的时候,她马上失去了控制,放声大哭,她丧失了希望,说她不容易再与她的丈夫沟通,她丈夫也不常与她说话,她心灰意冷,总是头痛并且感觉乏力。

多娜除了服用钙剂及一些营养药、维生素外,什么药也没用过。

她曾做过输卵管结扎,在生了女儿后曾有过一次流产。

她的母亲海伦45岁时死于乳腺癌,她的父亲卡尔住在另外一个州,其父再婚后多娜就没去看过他。

多娜还有个不常见面的姐姐,患抑郁症已有多年。

除此之外,多娜还有一个兄弟叫汤姆,体格健壮,住在其他州。

不同临床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之间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

不同临床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之间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

不同临床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之间生物、社会心理因素的比较李冬云;许晶;王俊平【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患者的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血管危险因素的差别.[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组(RGD),晚发性抑郁组(LOD),继发性抑郁组(SGD).每组各30例.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Framingham 研究评分方法进行评定.[结果]RGD组神经质特征得分与LOD组及SG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GD组负性生活事件及健康因子与RGD组及LOD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LOD组血管危险因素评分值与RGD及SGD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老年抑郁症之间人格特征、社会心理因素和血管危险因素均存在着差异.【期刊名称】《大连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0(032)006【总页数】4页(P655-658)【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社会心理因素;人格特征;血管危险因素【作者】李冬云;许晶;王俊平【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辽宁,大连,11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4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的精神障碍。

广义的老年抑郁症是指发生在老年期(≥60岁)的抑郁症,主要分为早发性抑郁复发(recurrent geriatric depression,RGD)、晚发性抑郁(late onset depression,LOD)、继发性抑郁症(secondary geriatric depression,SGD)。

早发性抑郁复发:60岁以前诊断抑郁症,60岁后又复发的一组抑郁综合征,除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晚发性抑郁:指首次发病年龄>60岁的一组抑郁综合征,除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症;继发性抑郁症:指按DSM-Ⅳ,符合躯体疾病继发抑郁的诊断标准,如继发于心梗、脑血管疾病、肿瘤、甲减等内分泌系统疾病的抑郁症。

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4574··老年健康问题研究·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叶海春1,闫雅洁2,3,王全2,3*【摘要】 背景 抑郁是威胁中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常见心理疾病之一,然而目前聚焦国内中老年女性抑郁及其影响因素的大型研究少见。

目的 调查中国中老年女性抑郁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改善我国中老年女性心理健康状况和探讨有效预防策略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本研究于2021年1—3月提取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8年调查数据,将7 963例≥45岁中老年女性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中老年女性的人口学特征、身体健康状况、社会学及经济学特征、生活满意度、地区分布资料,采用流行病调查中心抑郁量表(CES-D)10条目简易量表测量中老年女性抑郁状况,并将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10分记为有抑郁症状。

采用稳健OLS 回归、稳健Tobit 回归、稳健Logit 回归分析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

结果 7 963例中老年女性CES-D 10条目简易量表评分为8(4,14)分,无抑郁症状4 490例(56.39%),有抑郁症状3 473例(43.61%),其中45~59岁有抑郁症状1 715例(41.52%)、60岁及以上有抑郁症状1 758例(45.88%)。

综合3个回归模型结果,中老年女性产生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及其二次项(OR 值分别为1.099、0.999)、受教育水平(OR=0.897)、居住地点(OR=0.731)、自评健康状况(OR=1.245)、残疾情况(OR=1.332)、慢性病情况(OR=1.172)、因疼痛而难受情况(OR=1.579)、躯体生活自理能力(BADL)受损(OR=1.734)、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IADL)受损(OR=1.967)、有无配偶或同居者同住(OR=0.763)、子女数量(OR=1.074)、是否上网(OR=0.773)、需要时是否有人照顾(OR=1.509)、现有负债(OR=1.017)、生活满意度(OR=2.150)、地区分布(OR=1.275)(P 值均<0.05)。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 诊断 实用总结全

抑郁症(MDD)的诊疗规范诊断实用总结—:定义:1 .抑郁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低落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的心境障碍。

低落心境与处境不相称,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木僵,部分出现焦虑和运动性激越、严重者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部分存在自伤、自杀行为(甚至因此死亡)。

典型过程为发作性病程;20%~30%为慢性病程且长期预后更差,恶劣心境是慢性抑郁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尤其是慢性病患者中更常见。

2:抑郁症(MDD):是抑郁障碍最常见类型,表现为单次发作或反复发作,具有较高复发风险,发作期存在显著情感、认知和躯体症状,发作间期症状缓解。

我国抑郁症终生患病率为3.4%o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TO)中抑郁障碍包括:抑郁发作、复发性抑郁障碍、持续性心境障碍、其他心境障碍、未特定的心境障碍。

通常所说的抑郁症包括:抑郁发作和复发性抑郁障碍。

抑郁障碍在躯体疾病患者中很常见,大22%~33%的躯体疾病住院患者、15%~3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20%的冠心病和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以及9%~27%的糖尿病患者患有抑郁障碍。

而积极治疗抑郁症状对改善躯体疾病有效。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阐明):1 *危险因素:①遗传因素:40%~70%抑郁症者有遗传倾向。

②病前人格易感性:神经质、消极人格与抑郁症关系密切。

③心理社会因素:童年经历对抑郁症发生有影响(如亲子分离/幼年丧亲/父母养育风格/儿童期虐待/亲友关系与社会支持系统及生活事件等);应激性生活事件为抑郁症促发因素。

2 :病理机制:抑郁障碍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水平或相关神经通路的功能异常,比较公认的是单胺假说,即5・羟色胺(5・HT)能、多巴胺(DA)能和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在抑郁障碍的发病中扮演重要角色。

5-HT、DA s NE系统并不是独立运作,它们之间可通过多种配体-受体间的作用而相互影响。

抑郁障碍还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免疫功能异常、脑电生理异常、脑影像学异常、个体的遗传素质及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目前研究结论尚不明确。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

老年期抑郁症病人的护理摘要:抑郁症是老年人最常见的精神疾病之一。

我国老年人抑郁症患者患病率,北京约为1.57%,上海约为 5.28%,并随老龄化社会的进展日趋上升。

抑郁症还可因反复发作,使病人丧失劳动能力和日常生活能力,导致精神残疾。

相关研究发现,老年人的自杀和自杀企图有50%~70%继发于抑郁症。

所以老年期抑郁症已构成全球性的重要精神卫生保健问题,其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老年抑郁症;精神障碍;老年人正文:老年期抑郁症泛指存在于老年期(≥60岁)这一特定人群的抑郁症,包括原发性抑郁症(含青春或成年期发病,老年期复发)和见于老年期的各种继发性抑郁。

它以持久的抑郁心境为主要临床特征,其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躯体不适等,且不能归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

具有缓解和复发的倾向,缓解期间精神活动保持良好,一般不残留人格缺损,也无精神衰退指征,部分病例预后不良,可发展为难治性抑郁症。

一、护理评估1.健康史多数病人具有数月的症状,如头痛、头昏、乏力,全身部位不确定性不适感,失眠、便秘等。

有些病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等,或有躯体功能障碍。

另外,老年期抑郁症的发病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早年发病的抑郁症病人,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

(2)生化异常:增龄引起中枢神经ti质改变。

(3)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失调导致昼夜周期波动规律yun乱。

(4)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对抑郁症的发病具有一定的影响。

2.临床表现老年抑郁症病人的症状与青壮年病人的基本相似,有三大主要症状,即心境低落、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的“三低”症状,但也有某些特点。

(1)疑病性:病人常从一种不太严重的身体疾病开始,继而出现焦虑、不安、抑郁等情绪,由此反复去医院就诊,要求医生给以保证,如要求得不到满足则抑郁症状更加严重。

(2)激越性:激越性抑郁症最常见于老年人,表现为焦虑、恐惧,终日担心自己和家庭将遭遇不幸,大祸临头,搓手顿脚,坐卧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夜晚失眠,或反复追念着以往不愉快的事,责备自己做错了事导致家人和其他人的不幸,对不起亲人,对环境中的一切事物均无兴趣,可出现冲动性自杀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匹 林 10mg d 亚 急 性 血 栓 形 成 溶 栓 成 功 后 加 大 阿 斯 匹 林 0 / , 用 量 , 为 3 0m / , 时延 长 应用 低 分 子肝 素 时 间 ; 2 改 0 g d 同 例 体 质 量 较 重 , 亚 急 性 血 栓 形 成 溶 栓 成 功 后 , 们 也 加 大 了抗 在 我
Ca d o a c I t r e tRa i l 2 0 2 1 5 - 7 r i v s n e v n d o , 0 4, 7( ): 1 5 .
同 时 延 长 应用 低 分 子 肝 素 时 间 。 2例 均 未 再 出现 血 栓 , 短 且
期 随 访 均 未 出 现再 狭 窄 。 因此 , 们 认 为 术 前 、 后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不 足 及 术 后 抗 我 术 凝 时 间短 可能 是 颅 内 支 架 植 入 术 后 支 架 内 亚 急 性 血 栓 形 成 的重 要 原 因 。现 在 对 于 颅 内 支 架 植 入 后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的 用
a t r sr l us a d p cia e— l tn t n m p a a i n i a — fe io i m - n a l x le u i g s e ti lnt to n d i t 。 。
加 ; 凝 状 态 、 血 小 板 治 疗 不 足 、 素 抵 抗 或 氯 吡 格 雷 抵 高 抗 肝 抗 ; 变 血 管 偏 细 、 变 过 长 ; 尿 病 、 性 肾 功 能 不 全 ; 架 病 病 糖 慢 支 与血 管 壁 贴 合 不 紧 、 架 植 入 过 多 等 。有 文 献 报 道 认 支 ] 为 , 架 内急 性 、 急 性 血 栓 形 成 多 为抗 凝 、 血 小 板 药 物 治 支 亚 抗 疗 不 充 分 所 致 。本 组 2例 患 者 , 1在 支 架 植 入 术 后 给 阿斯 例
・ 1 ・ 6
中 国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2 1 0 1年 8月第 1 第 1 4卷 5期 C ieeJun l f rci l rous Di e s s A . hn s o r a o at a Nev s a e g P c
— —



生 率 低 于 l , 机 制 涉 及 多 种 因素 , 防 不 是 十 分 有 效 。其 其 预
支 架 置 人 后 急 性 和 亚 急 性 支 架 内 血 栓 形 成 情 况 分 析 E] J .中 国
介 入 心 脏 病 学 杂 志 ,0 6 1 ( ) 1 11 4 2 0 ,43 : 3—3 . [] 常 文 广 , 会 萍 , 绚 照 , .血 管 内支 架 成 形 术 治 疗ayi o igecne e i r[] C t— yc nc at :n ls f s l etr gs yJ . ah i ap c s a n r t
e e r i v s n e v, 0 7, 0 3 4 5 4 . t r Ca d o a c I t r 2 0 7 ( ): 1 — 21
化 治 疗 的 原则 , 于 体 质 量 大 的 患 者 , 加 大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对 可
狭 窄性 短 暂性 脑 缺 血 发 作 6例 分 析 [] J.中 国 实 用 神 经 疾 病 杂
志 ,0 0 I ( ) 7—2 2 i , 3 3 : 17 .
E ] 戴 文 龙 , 全 明 , 树 华 , . 状 动 脉 支 架 术 后 支架 内 亚 急 性 4 赵 米 等 冠
血 栓 形 成 ( 5例 报 告 )[] 中华 老 年 多 器 官疾 病 杂 志 ,0 0 9 附 J. 2 1 ,
( ): 4 3 . 1 3 — 7
8] 宋 现 涛 , 韵 岱 , 5 陈 吕树 铮 , .复 杂 冠状 动 脉 病 变 西 罗 莫 司洗 脱 等
常 见 因 素包 括 ; 块 破 裂 、 斑 血小 板 激 活 、 内 促 凝 物 质 释 放 增 体
好 的效 果 。 参 考 文 献
[ ] T a at n F b ic h F, n o s P,t 1S e t h o o i 1 rb t i o D, a bo c i Mo t ri e a. t n r mb s t s
量 尚有 争 议 , 个 医 院 的 给 药 量 也 有 所 不 同 _ 。参 照 介 入 神 各 6 ]
经放射诊断治疗规范 ( 订稿 )]足量 抗血 小板 是必要 的, 修 _, 7
术 前 3 5d口服 抗 血 小 板 聚 集 药 物 氯 吡 格 雷 7 ~ 5mg加 阿 司 匹 林 3 0mg 0 。术 后 抗 血 小 板 药 物 同 术 前 , 持 抗 血 小 板 聚 维 集 药 物 3 6个 月 。在 参 考 治 疗 规 范 的基 础 上 , 采 用 个 体 ~ 应
[] 3 Ha t E Gi lr HM , rshr R, t a. go lsy o uh A, s e s D ec e e 1An ipat r
set go xr— n tarna vre rl reyseoe[] tni f t a di rca i etba atr tn ssJ . n e a n l
血 小 板 药 物 的 用 量 , 氯 吡格 雷 从 7 / 将 5mg d改 为 1 0 mg d 0 / ,
E] 王 新 高 , 苛 辉 , 卫 剑 . 内 血 管 支 架 植 入 后 亚 急 性 血 栓 形 2 董 姜 颅 成 : 临 床 报 告 E] 1例 J .中 国 临床 康 复 ,0 8 2 () 3 53 7 20 ,4 4 :7—7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