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合集下载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7篇)圆周运动教案篇一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即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修订本)高中一年级第一学期第五章《A、圆周运动快慢的描述》部分,本节课是高一必修内容。

学生虽然已经初步学习了有关运动的知识,但如何研究圆周运动的特征是新的学习内容。

圆周运动的定义,及描述圆周运动的线速度、角速度的知识在本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教学既要着重让学生理解波速、波长、频率的关系,又要让学生对波形图有初步的认识,并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观察法、比较法等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从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匀速圆周运动。

(2)、理解匀速圆周运动中的线速度和角速度。

(3)、能够运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两种运动的比较学习,使学生能运用对比方法研究问题。

(2)、通过对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体会研究问题要从多个的侧面考虑。

(3)、通过对线速度、角速度的关系探究使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过程,并感悟科学探究法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录像使学生对“物理来自生活”形成深刻印象。

(2)、通过对手表指针的运动的观察、探索并得到线速度、角速度的定义式及关系使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

(3)、通过对内容的观察让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价值观,并增强对物理学的好感。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关系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计算。

2、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难点:要学生理解从不同角度比较快慢可能得出相反的结论。

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

四、教具准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二(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线速度、角速度、转速、周期等概念,会对它们进行定量的计算。

2、知道线速度与角速度的定义,知道线速度与周期,角速度与周期的关系。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揭示圆周运动中动能和角动量的变化。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揭示圆周运动中动能和角动量的变化。

引言:在经典力学中,圆周运动是一种常见的运动形式,它不仅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而且在工业、交通等领域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匀速圆周运动是圆周运动中最简单的一种,其动能和角动量的变化规律十分有趣,本文将重点分析并揭示这一规律。

一、匀速圆周运动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匀速圆周运动是指保持恒定角速度的圆周运动,它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如下:1.概念(1)圆周运动:一个物体沿着一个确定轨迹做圆周运动,称为圆周运动。

(2)角度:以圆心为顶点的两条射线所夹的角度称为圆心角,记为θ(单位为弧度)。

(3)圆周位移:一个物体在圆周上运动一周所经过的路程称为圆周位移,记为L(单位为米)。

(4)角速度:单位时间内圆心角的转动速度称为角速度,记为ω(单位为弧度/秒)。

2.公式(1)角速度的定义式:ω = Δθ / Δt(2)圆周位移的定义式:L = rθ(3)速度的公式:v = ωr(4)周期T的公式:T = 2π / ω(5)向心加速度a的公式:a = v² / r = ω²r二、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角动量匀速圆周运动的动能和角动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下面我们分别来分析它们的变化规律。

1.动能的变化规律圆周运动时,一个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包括轨迹上的动能和转动动能两个部分,其中,轨迹上的动能与物体在圆周上匀速运动的速度有关,而转动动能则与物体沿圆周运动时顺时针方向自转的角速度相联系。

因此,动能的总量为:K = Kt + Kr = 1/2mv² + 1/2Iω²其中,Kt为轨迹上的动能,Kr为转动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其速度,I为物体的转动惯量,ω为其角速度。

由于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角速度和速度保持不变,在考虑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动能的变化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轨迹上的动能Kt不变;(2)转动动能Kr随时间t而增加。

这一结论可以通过下面的分析予以证明。

(1)轨迹上的动能不变圆周运动时,一个物体的速度v为常量,因此,轨迹上的动能很容易计算,为Kt =1/2mv²。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

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

A humble heart is a heart like a weed flower, not making fun of the outside world or caring about the world'sridicule.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匀速圆周运动教案3篇匀速圆周运动教案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什么是匀速圆周运动(2)理解什么是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3)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之间的关系2.能力目标能够用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公式分析和解决有关问题3.德育目标通过描述匀速圆周运动快慢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对于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侧面进行研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匀速圆周运动及其描述2.难点:对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的理解三、教学方法讲授、推理、归纳法四、教具投影仪、投影片、多媒体、能够转动的圆盘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曲线运动中,轨迹是圆周的物体的运动是很常见的,如转动的电风扇上各点的运动,地球和各个行星绕太阳的运动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最简单的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二)进行新课1.速圆周运动(1)圆周运动【观察、举例】一个电风扇转动时,其上各点所做的运动,轨迹都是圆;开门或关门时门上各点的运动,轨迹都是一段圆弧。

地球和各个行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教案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具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有关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圆周运动是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也是牛顿定律在曲线运动中的综合应用。

山东省实验高中2020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55

山东省实验高中2020人教版物理第二章匀速圆周运动3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55
L
得F1=16 N
(2)v=4 m/s>v0,杆对小球有拉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mg+F2=vm2
L
得:F2=44 N
答案:(1)16 N,支持力 (2)44 N,拉力
【定向训练】 1.(多选)(2019·江苏高考)如图所示,摩天 轮悬挂的座舱在竖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 动。座舱的质量为m,运动半径为R,角速度 大小为ω,重力加速度为g,则座舱 ( )
为零,则此时重物对电动机向上的作用力大小等于电动
机的重力,即F1=Mg。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此时电动机对重物的作用力向下,大
小为:F′1=F1=Mg

对重物:F′1+mg=mω2R ②
由①②得ω= m M③g
mR
(2)当重物转到最低点时,电动机对地面的压力最大,对 重物有:F2-mg=mω2R ④ 对电动机,设它所受支持力为FN,FN=F′2+Mg,F′2=F2
(1)当v=1 m/s时。 (2)当v=4 m/s时。
【审题关键】
序号 ①

信息提取 杆的弹力可以向上也可以向下
小球的重力和杆的弹力的合力指向圆 心的分量提供向心力
【解析】杆对小球没有作用力时
v0= gL m5/s≈2.24 m/s (1)v=1 m/s<v0,杆对小球有支持力, 由牛顿第二定律:mg-F1=mv2
二 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 任务1 轻绳模型中物体在最高点时受力的特点
【思考·讨论】 水流星是一项中国传统民间杂技艺术,杂技演员用一根 绳子兜着两个碗,里面倒上水,迅速地旋转着做各种精 彩表演,即使碗底朝上,碗里的水也不会洒出来。这是 为什么? (模型建构)
提示:当碗底朝上时,水的重力全部用来提供做圆周运 动所需要的向心力。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介绍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匀速圆周运动物理教案:介绍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一、引言圆周运动是我们在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运动形式,比如我们看到的风车旋转、天上的卫星绕地球运动等等。

要了解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我们就需要理解圆周运动中的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

在本教案中,我们将学习这两个概念以及如何利用它们来描述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概念解析1.角速度角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沿圆周运动的角度变化量。

通俗地说,就是物体在一个圆周中旋转的速度。

用符号ω表示,其公式为:ω=Δθ/Δt其中,Δθ表示在一段时间内物体绕圆心转过的角度差,Δt表示该时间间隔。

对于匀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角速度是恒定的,而对于非匀速圆周运动,则角速度会随时间而变化。

2.角加速度角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角速度的变化率。

用符号α表示,其公式为:α=Δω/Δt其中,Δω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角速度的变化,Δt表示该时间间隔。

与角速度类似,对于匀加速圆周运动,物体的角加速度是恒定的,但对于非匀加速圆周运动,角加速度会随着时间变化。

三、实例演示为了更好地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实例来演示。

假设有一物体在圆周上匀速运动,运动轨迹如下图所示:![image](https:///80/v2-021f7258cd6cc6f19a3036e0a855bf16_720w.jpg)圆的中心点为O,物体的起始位置为A,终止位置为B,圆周长为L,角度为θ。

1.求解角速度根据角速度的定义,可知Δθ=θ、Δt=t,则角速度ω=θ/t。

在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下,t为任意时间间隔,因此角速度始终保持不变,而等于物体每秒旋转的角度数。

2.求解角加速度由于该圆周运动为匀速圆周运动,因此角加速度为零。

四、结语通过本教案的介绍,我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了解了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在圆周运动中的应用。

在实际物理运动中,我们通过测量角速度和角加速度,可以更加准确地描述物体在圆周运动中的运动状态。

理解角速度和角加速度的概念对于我们深入了解物理学习也是很有帮助的。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及其特点。

2. 能够分析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

3. 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一、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1. 引入圆周运动的概念,让学生了解物体沿圆形轨迹运动的现象。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定义,强调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始终垂直于半径的特点。

二、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1. 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

2.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和向心力的概念。

三、实际生活中的匀速圆周运动实例1. 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匀速圆周运动,如匀速圆周运动、旋转门等。

2. 分析实例中的匀速圆周运动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中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2. 通过公式推导和实例计算,让学生掌握匀速圆周运动的物理量计算方法。

五、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1. 提供几个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2. 引导学生思考实例中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物理量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通过示意图和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和特点。

2.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加深对匀速圆周运动的理解。

3. 鼓励学生提问和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考能力。

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例分析和计算,评估学生对匀速圆周运动物理量计算方法的掌握情况。

3.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匀速圆周运动的实际应用1. 介绍匀速圆周运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汽车绕弯道行驶、卫星绕地球运动等。

2. 分析这些应用中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作用,让学生了解匀速圆周运动在现实中的重要性。

七、匀速圆周运动的公式推导1. 讲解匀速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向心力等物理量的公式推导过程。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圆周运动教案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高中物理《圆周运动》教学设计【优秀5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圆周运动教案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高一物理圆周运动教案篇一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1、线速度、角速度的物理意义2、常见传动装置的应用。

高中物理圆周运动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篇二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依旧具有加速度,而且加速度不断改变,因其加速度方向在不断改变,其运动版轨迹是圆,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曲线运动。

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指向圆心。

做变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总能分权解出一个指向圆心的加速度,我们将方向时刻指向圆心的加速度称为向心加速度。

速度(矢量,有大小有方向)改变的。

(或是大小,或是方向)(即a≠0)称为变速运动。

速度不变(即a=0)、方向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运动。

而变速运动又分为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和变加速运动(加速度改变)。

所以变加速运动并不是针对变减速运动来说的,是相对匀变速运动讲的。

匀变速运动加速度不变(须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运动。

匀变速运动既可能是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比如平抛运动)。

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吗篇三高中物理《圆周运动》课件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物理必修2第五章第4节。

本节主要介绍了圆周运动的线速度和角速度的概念及两者的关系;学生前面已经学习了曲线运动,抛体运动以及平抛运动的规律,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而本节课作为对特殊曲线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学习,也为以后继续学习向心力、向心加速度和生活中的圆周运动物理打下很好的基础,在教材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节课是从运动学的角度来研究匀速圆周运动,围绕着如何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展开,通过探究理清各个物理量的相互关系,并使学生能在具体的问题中加以应用。

(过渡句)知道了教材特点,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学生特点。

也就是我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实例分析,探究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并了解其相关公式和物理概念。

二、实验材料•一块平滑水平面•一根细绳•一个小质点三、实验原理匀速圆周运动是指物体在圆周轨道上以恒定的角速度进行运动。

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恒定,但方向不断变化。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和等速度运动的定义,可以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关键公式:1.物体的圆周运动速度(v)等于圆周运动半径(r)与角速度(ω)的乘积:v = r * ω2.物体的圆周运动周期(T)与角速度(ω)之间存在关系:T = 2π / ω四、实验步骤1.准备一块平滑的水平面,并将细绳固定在水平面上的一点。

2.将小质点绑在细绳的另一端,使小质点能够在水平面上以圆周轨道运动。

3.保持细绳拉紧,并控制小质点的运动速度和圆周半径。

4.记录小质点运动的时间,并测量小质点在圆周轨道上的位置。

5.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小质点的圆周运动速度和周期。

6.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五、实验数据记录及处理时间(t)/s 位置(r)/m0 0.51 1.02 1.53 2.04 2.55 3.0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小质点的圆周运动速度和周期。

1.计算速度(v):由公式v = r * ω 可得v = 0.5 * ω, 1.0 * ω, 1.5 * ω,2.0 * ω, 2.5 * ω,3.0 * ω。

2.计算周期(T):由公式T = 2π / ω 可得T = 2π / 0.5, 2π / 1.0, 2π / 1.5, 2π / 2.0, 2π / 2.5, 2π /3.0。

六、实验结果分析根据计算得到的速度和周期,分析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1.速度与半径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速度(v)与半径(r)成正比关系。

2.速度与周期的关系: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速度(v)与周期(T)成反比关系。

3.圆周运动的速度保持恒定: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小质点在圆周轨道上运动时,速度大小保持恒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教案-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进一步理解向心力的概念.
2、理解向心力公式,进一步明确匀速圆周运动的产生条件,掌握向心力公式的应用.
能力目标
1、培养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
2、培养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明确提出向心力是按效果命名的力,任何一个力或几个力的合力只要它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产生向心加速度,它就是物体所受的向心力,接着详细介绍了火车转弯和汽车过拱桥两个常见的实际问题.后面又附有思考与讨论,开拓学生的思维.
教法建议
1、培养学生分析向心力来源的能力,分析问题时,要首先引导学生对做周围运动的物体进行受力情况分析,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求出物体沿半径方向受到的合外力,就是提供给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2、培养学生运用物体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讨论(结合动画或课件),引导学生从中领悟掌握运用向心力公式的思路和方法.即:第一: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分析向心力的来源,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
第二:运用向心力公式计算做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
第三:由物体实际受到的力提供了它所需要的向心力,列出方程求解.
3、可多举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向心力可由重力、弹力、摩擦力等单独提供,也可由它们的合力提供.
4、在讲述汽车过拱桥的问题时,汽车做的是变速圆周运动,对此要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的瞬时性向学生指出:在变速圆周运动中,物体在各位置受到的向心力分别产生了物体通过各位置的向心加速度,向心力公式仍是适用的.但要注意,对于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情况,只有在物体通过最高点和最低点时,向心力才是合外力.同时,还可以向学生指出:此问题中出现的汽车对桥面的压力大于或小于车重的现象,是发生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或失重现象.
教学设计方案
匀速圆周运动的实例分析
教学重点:分析向心力来源.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主要设计:
一、讨论向心力的来源:
例如: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人造地球卫星);弹力提供向心力(绳系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的匀速圆周运动);摩擦力力提供向心力(物价在转盘上随转盘一起转动);合力提供向心力(圆锥摆等).
二、讨论火车转弯:
(一)展示图片1:火车车轮有凸出的轮缘.
(二)展示课件1:外轨作用在火车轮缘上的力F是使火车必须转弯的向心力.
(三)展示课件2:外轨高于内轨时重力与支持力的合力是使火车转弯的向心力.
(四)讨论:为什么转弯处的半径和火车运行速度有条件限制?
三、讨论汽车过拱桥:
(一)思考:汽车过拱桥时,对桥面的压力与重力谁大?
(二)展示课件3:汽车过拱桥在最高点的受力情况(变变)
(三)展示课件4:汽车过凹形桥时低点时的受力情况(变变)
(四)总结在圆周运动中的超重、失重情况.
探究活动
1、荡秋千时,你对秋千底座的压力大小恒定吗?请你想办法实际验证一下,并解释为什么?
2、请观察一下,建筑工地上用来砸实地面的“电动夯”工作时的情况:什么时候底座离开地面?什么时候砸向地面?为什么会出这样的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