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白求恩》读后感1200字
白求恩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

白求恩的故事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白求恩的故事读后感范文(通用7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个暑假大姐在外帮我买了一本书——《白求恩》。
刚送到我的手中,我就迫不及待的读了起来。
这本书说的是一个加拿大的外科医生得知中国遇到了日本的侵略,他从加拿大带着大批药物和先进的医疗机器来到中国,但是他拒绝接受特殊待遇,在工作艰难时,也不愿意去休息。
他还曾用69个小时为115个伤员作手术。
但他在一次手术中,手指不小心被割破了遭到了感染,他最终还是被病毒夺去了人生最为宝贵的东西那就是——生命,但是他的名字被中国人民记在心中,他的样子被中国人民记在了心里,他永远的活在了中国人民的心中。
我读完这本书后被白求恩的无私奉献的行为打动了,他是多么多么的伟大啊!作为一个外国人,却对我国的伤员如此关心,就好像伤员的亲人一样,他工作起来认真,严谨,不怕吃苦。
他就一心想着伤员,实在让我心声敬意。
如果他没有来中国,那有多少生命在那段时间消逝。
他作为白衣天使,所做的奉献已经超出了他个人的意义,我也要向他学习。
近期,我们学校开展了“静觅书香校园,”的阅读活动。
在这次活动中,我阅读到了许许多多有意义的书籍,这些书籍增长了我的知识,开阔了我的眼界,陶冶了我的情操。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白求恩》这本关于革命烈士的书籍了。
《白求恩》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位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北部小城格雷文赫斯特的著名胸外科专家——白求恩的故事。
他是一个蓝眼睛、白皮肤的外科医生。
在中国抗日战争打响后,白求恩带着大批药品和先进的医疗器械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怀着对中国人民的民族解放事业的无限热忱,投身到革命事业中去。
他凭借着自己的高超的医术,救活了许许多多的伤员们。
可不幸的事还是发生了,在一次手术中,白求恩的手指被割破了,感染了病毒,一九三九年十一月十二日清晨五时二十分,伟大的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战士,中国人民的朋友,勇敢正直,充满热情的共产党员诺尔曼·白求恩永远地停止了呼吸。
毛概实践课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有感(精选五篇)

毛概实践课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有感(精选五篇)第一篇:毛概实践课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有感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有感星期六的下午,怀着敬佩的心情,读了毛主席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
在读之前,以为《纪念白求恩》是一本厚厚的书,结果上网一查发现原来《纪念白求恩》只是一篇短短的文章。
虽然文章很短,但是读完之后却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思索万千。
《纪念白求恩》一文是毛主席得知白求恩同志牺牲的消息后,为缅怀他的崇高精神和感人事迹、感佩他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寄托深切的哀悼和思念,并号召全体同志向他学习而写就。
全文语言简练,朴实无华,但字字充满真情、处处蕴含深意,每每读来都有荡涤心灵之感。
从文中我们可以简单的得知白求恩的一些个人信息: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他是一名医生,他本该在加拿大免受战争的侵扰。
但他选择来到了战火纷飞的中国,全身心的投入到为全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中去。
在中国短暂的一年多岁月中,他和中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他奔走于各条战线,每天救助伤员。
他不顾炮火袭击的危险,连续工作69个小时,给115名伤员做了手术。
有一次,当某伤员急需输血时,他主动献了300毫升的血,并且他还倡议成立并参加了志愿输血队。
有些伤员分散在游击区居民家里,他就和医疗队冒着危险去为他们做手术。
4个月里,行程1500余里,做了手术315次,建立流动医院。
1939年10月下旬,在涞源县摩天岭战斗中抢救伤员时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割破,后来给一个外科传染病伤员做手术时受感染。
因伤势恶化,转为败血症,医治无效,于11月12日凌晨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
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有两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第一句话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
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
”这句话让我想到了现在全国各地的某些官员,做出了一点点成绩就大肆宣扬自己的政治业绩,向领导汇报工作首先要进行自我表扬,开会前要先进行自我吹擂,做民生工程要专门叫来媒体记者大肆的报告。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4e24802b5acfa1c7aa00ccba.png)
[课文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纪念白求恩》读后感(一)当我学习了毛泽东写的那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才知道白求恩是一个非常伟大高尚的人,我们要学习他那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和他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品质。
白求恩对工作是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是极端的热忱,对技术又是精益求精,白求恩的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出了他对人民对同志都是无微不至。
他不像有些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别人,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自己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像现在的社会,大多数都是这样的人,我从小到大,从来都没有见到过像白求恩这样的大好人。
就拿我班的同学来和他相比的话,我班像白求恩这样的人真是寥寥无几,我班的每个同学都是为了自己过的好就可以了,根本不会去管别人,我也是其中的一个,都是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我们的老师常常教我们要助人为乐,我们帮助了别人的忙,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当我读了这篇《纪念白求恩》的时候,我在想,我们根本就不能和白求恩相比。
我们学习了这篇《纪念白求恩》时,有很多同学都要学习白求恩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这种精神和对技术精益求精的这种高尚的品质。
白求恩五十多岁了,他还为人民为同志做了这么多的事,白求恩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技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像白求恩这种高尚的人格,纯粹的品质,真是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大家还要学习白求恩那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二)当我打开《毛泽东选集》第二卷时,一个熟悉的名字吸引住了我了我—《纪念白求恩》,我不禁想起了他感动过几代人的事迹!白求恩医生是 __著名的外科医生,为了帮中国抗日战争,他不惜生命,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中国,并很快就到了抗日前线。
纪念白求恩心得体会

纪念白求恩心得体会纪念白求恩心得体会(一)《纪念白求恩》是毛主席在得知白求恩去世的消息后,为了纪念他,也为了让全体人民学习白求恩精神而写的。
如今,重读这篇文章依然被白求恩的精神所感动。
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简简单单一句话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表达的准确到位。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着名的医生。
1936 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1937 年中国的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 年初来中国,3 月底到达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
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939 年在河北省唐县逝世。
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从三个方面讲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工作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从前线回来的人说道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就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他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这也正是我们医疗行业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医务工作者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
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
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白求恩精神是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灵魂;学习白求恩精神是提高医疗质量的客观要求。
更是我们每一位医务人员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医院必须进一步加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力度,强化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教育,特别要针对社会上一切向钱看的趋势,以及广大患者普遍关注的看病贵、看病难等热点问题,我们要再度唱响白求恩精神,用白求恩精神引导医务人员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促进医务人员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自觉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在广大群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医德医风形象,为医院的发展打好基础。
精选学习白求恩精神心得体会通用5篇

精选学习白求恩精神心得体会通用5篇精选学习白求恩精神心得体会通用5篇【一】如今,再次重读《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依然被白求恩同志的精神所感动。
文章中“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简简单单一句话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表达的准确到位。
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医生,于1938年初来中国,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由于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939年在x省唐县逝世。
他的牺牲精神、工作热忱、责任心,均称模范。
《纪念白求恩》中从三个方面讲述了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对工作极端的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的热忱;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白求恩精神就是医疗卫生工作的根本宗旨。
医务工作者有三重境界。
第一重叫治病救人,就是看好病人的疾病。
第二重叫人文关怀,不仅看好病人的病,还有悲天悯人之心,对待病人要像对待亲人一样。
第三重,那就是进入病人的灵魂,成为他们的精神支柱!无论我们身处何等部门,做何等工作,这正是我们各行各业最应该学习的地方。
做为一名21世纪新时代的.工人阶级一员,白求恩精神不仅是医院、医务工作者的灵魂;更是我们每一位爱国者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我们更要学习白求恩敬业精神,他的精神是新时期学习楷模。
就本人来说,自己要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我认为要着重从四个方面加以努力:一是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自己行动的指南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科学发展观为主导,保持政治上的坚定性;二是要牢记党的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一行爱一行,勤政为民,为人民谋利益;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正确对待名利地位,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关系,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廉洁自律,秉公办事,弘扬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提高自身修养,杜绝拜金主义思想;四是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为党和人民的利益无私奉献,奋力拚搏,做一个有益于人民、有利于国家的人。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读《纪念白求恩》有感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读《纪念白求恩》有感
《纪念白求恩》这本书由著名的建筑学家、文化学者郑建秀所著,回顾了白求恩的一生,揭示了中国人民在这一特殊历史时期取得光荣的动人事迹。
通过对白医生的故事,传
递着中国人必须承受巨大挫折,但又勇敢地抗击病魔,致力与苦难斗争,改变历史的精神。
白求恩真正成为发自内心的人民爱护的象征,不仅是他的精神格局得到了卓越的体现,而且是他的成果也受到了高度的肯定。
在这个多样化的时代,他临危受命,在黑暗的疫情中,他的行为让人欣慰。
他加入了革命斗争,势不可挡的将国家的人民群体拯救出来,赢
得了人民的敬仰与尊重。
白求恩的一生,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他坚守道义,以殷切的仁爱将苦难与欢乐分
享给每一个人。
他让人民永存在内心深处,对他的祝福和尊重没有任何减弱,他也会永远
铭记在中国人的心中,代代相传。
白求恩的故事让我们认识到,负重前行的时刻不必灰心放弃,要怀着希望望向前去。
即使是困境中,在任何环境下,也要学会坚持信念,用坚定的步伐去支持任何不平等的事情,践行公平正义。
在斗争中取得胜利,推动历史不断前进,让更多美好的正义走向理想。
故事越发让我们宽慰,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看到一个牺牲了自己,改变历史的人物,
这股十足的勇气,覆盖在我的血液里,让我不由热血沸腾,有幸拥有这样的精神,让我们
脚步不断前行,乐观坚定地走向未来,乘风破浪!。
课文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范文精选

课文纪念白求恩读后感范文精选导语:正是白求恩精神的不断鼓舞,才使得我们医护人员在最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最不平凡的事,把最平凡的事业做到了最不平凡。
下面是语文迷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纪念白求恩》的读后感,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纪念白求恩读后感【1】诺尔曼·白求恩,一个在中华大地传颂了半个多世纪的英名! 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可以说是妇孺皆知。
我最早了解白求恩还是在中学课本里,那时只是觉得白求恩伟大、了不起,虽然知道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但是却并没有真正读懂这位非凡的人物。
真正了解白求恩,还是最近加强党性学习,满怀着对白求恩无限敬仰的心情,我抓紧一切时间、珍惜一切机会,充分利用各种文献去熟知白求恩、解读白求恩。
一个伟大的、可敬的、动人的、丰满的白求恩大夫的形象穿越历史的硝烟,慢慢地在我的眼前展现出来,他不仅仅是一位医学专家、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他还是一个发明家,一个散文家,一个热爱艺术、富有情趣的人,一个忠贞的爱人!1890 年白求恩出生在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一个牧师家庭里,他从小就有着优越的生活条件,自幼勤奋好学,受其祖父的影响,从8 岁开始就对医学产生了兴趣,后来考入多伦多医学院并获得博士学位,为了支付大学的学费,他做过侍者、消防队员、记者、伐木工人、小学教师等,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报名去法国战场当过担架员,还参加过英国海军。
1929 年年轻的他就荣任了加拿大维多利亚皇家医院的外科主任,几年后,他已成为著名的胸外科专家。
他先后改进过12 种医疗手术器械,包括肋骨剥离器在内的许多医疗器械直到今天仍然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中。
他发明了“人工气胸”疗法治愈了自己所患的在当时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肺结核。
在西班牙的反法西斯战场上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流动医疗车,它可以储备为500 个人进行包扎和做100 个手术所需的药品和器械。
凭着白求恩的天赋和不懈追求的奋斗精神,他完全可以过着充裕富足的生活,但是,他追求真理、为了世界和平,决然的选择了另一条路,一条为共产主义奋斗的路。
白求恩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

白求恩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白求恩故事读后感(通用10篇)白求恩故事读后感1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生。
1890年3月3日,出生在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
白求恩是我们中国人的大恩人,这位蓝眼睛、白皮肤的加拿大外科医生,在抗战时期的艰苦斗争中,带着他先进的医学器材与大批药物以及高超的医疗技术,放下自己在加拿大的事业,离开自己的老婆孩子,不惜一切代价,来到了中国做了一名普通的志愿者。
从此,哪里有伤员,哪里就能看见白求恩大夫。
白求恩是那样热爱中国,热爱医学,每当他看见自己救治的伤员一个个好转、一个个又精神抖擞冲上阵地打仗时,他的心里是多么高兴啊,因为,这不仅让他又多了一些成就感,而且还为他热爱的中国又做出了一丝贡献。
这本书,用一些简洁明了的语句,记录了白求恩那时的许多瞬间,有些使人感动,有些又觉得轻松,但最令我敬佩的,还是白求恩的精神,即使在那么混乱、那么艰苦的时候,白求恩还是尽心尽力地为中国做贡献。
他曾经,为给受伤的战士们做手术而坚持69个小时不睡觉;他曾经,为了司令员担心他太累而让他休息不要做手术而不满生气;他曾经,为给一个脑部感染病毒的伤员做手术而感染病毒,最后牺牲了自己……白求恩,这位敬业的跨国英雄,我们不仅要记住他,还要学习他的精神,传承他的美德。
白求恩故事读后感2《白求恩医生》这个故事主要讲了白求恩医生在中国与日本抗战之时来到了中国,并直奔抗日前线去救助伤员。
白求恩把临时手术台设在了离火线约七里远的孙家庄的小庙里,伤员一个又一个地被抬了进来,白求恩和其他医生紧张地忙碌着。
就在这时,在外面负责了望的哨兵气喘吁吁地跑了进来,对白求恩他们说:“发现有敌军在进攻。
”有一位医生问道:“敌军有多少人?”哨兵回答,说:“几百人。
”白求恩从容地走到外面,看了看,走进来兑其他医生说:“没事,敌人还有十华里才到这里。
”“还有多少名伤员?”“还有十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白求恩》读后感1200字
他要求伤员的一切东西都是最好的,不能有丝毫马虎。
他对伤员的认真态度,有目共睹,是当时任何一个中国医生都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他的最后一次的工作中,不幸感染了病毒,他不顾众人的阻挠,毅然放弃休息的机会,冲上抗战的第一线,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共手术150例,创下了他在抗战救援中的最高记录!胜利回来的路上,疲劳加上手伤,白求恩从马上摔了下来,就再也站不起来了,当天夜里,白大夫合上了双眼,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当地的乡亲们,战士们,自发地抬着他的遗体走了整整五天五夜,漫天飘舞的鹅毛大雪,仿佛在为他作最后的告别。
仅仅1年零9个月,白求恩就从一个精英阶层变得一无所有,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白求恩死后,毛主席亲笔写了“学习白求恩的国际精神、学习他的牺
牲精神、责任心与工作热忱”,并于12月21日又写了那篇人人知晓,并“流传千古”的名篇《纪念白求恩》。
白求恩虽然死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存。
正如臧克家的名篇《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白求恩以他的博大之爱赢得了人民永远的爱戴,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品质和模范行为,感动和激励着一代代人,他这种无私之爱在一代代后来者这里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把白求恩的伟大国际主义、共产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无私奉献的精神、对工作极端热忱、精益求精的精神牢记心中,在实际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我们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