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鱼类生长的七种水体因素

合集下载

鱼类生态学期末论文--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概述

鱼类生态学期末论文--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概述

影响鱼类的生长的因素概述西南大学荣昌校区水产系2010级3班学号:222010602043080孟子豪前言鱼类的生长是受内在的遗传基础和外在的生活条件所制约的[1]。

内在的遗传基础是生长发育的一个前提,而外在的生活条件又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条件,二者是互为条件的。

所以我们该如何协调诸多因素,为鱼类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呢?在这些因素里面我们又该如何把握呢?正文生长的体内基本因子是物质代谢中的蛋白质代谢,而这个基本引自收到体内很多其他因子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因素:能量的促进作用、酶的作用、物质的转化、细胞的分裂和衰老、细胞和糖核酸的影响、各器官系统的相关活动、以及性产物对他的抑制、神经体液调节、阶段发育和衰老等方面[2],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主要就鱼类的内分泌活动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做详细概述。

鱼类的内分泌器官主要包括脑垂体、肾上腺、甲状腺、胸腺、胰岛、性腺等一些组织,他们分布于鱼体的全身的各个固定的位置,有的功能单一,有的与其他腺体有密切的联系。

在这些内分泌器官中鱼类的甲状腺激素在生长及器官的形成方面有明显的作用,此外甲状腺与性成熟和呼吸代谢也有很大的关系[3]。

鱼类生长不仅受到内在因子的影响,外界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

在这些物理、化学、生物因素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与鱼类直接接触的水环境因子。

水体是鱼类生活、生存的重要环境条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鱼类的生长、发育。

俗话说“鱼水深情”,就如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空气一样[4]。

饵料食物的供应可能是影响生长的最主要因子,只要食物的数量充足,质量合适,在可以生存的理化环境条件下,鱼是可以达到最大的生长。

不同饵料对象的数量、质量和个体的大小也影响鱼类的生长,热量大的饵料能保证预提较快的生长。

物理因子水温水直接影响鱼类的代谢强度,其生长、发育、繁殖都受到水温的影响,温度能改变代谢过程的速度,鱼是变温动物,它的代谢强度在适宜温度范围内,一般是与温度成正比的关系[5]。

养殖对象的不同对水温也有差异,一般最适的生长温度为18℃~26℃,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摄食量增加、生长加快。

1淡水养殖技术之养殖水体的八大要素

1淡水养殖技术之养殖水体的八大要素

• 检测工具:试纸、试剂盒比色法
• 酸性水体产生原因:酸性土质、酸雨、有机质的分解,酸性环境中藻 类、浮游动物等生物量很少,鱼摄食偏少。 • 碱性水体产生原因:养殖中后期投料量多、盐碱地。
• PH测量结果与调控:
PH测量结果 小于6 6-7 7-8 大于9 形成原因及危害
酸中毒:体色明显发白,透明度 明显降低,水体有许多死藻
1.55
1.6 1.5 1.4 2.8 1.7 1.6 1.4 1.5 1.8 1.4 1.2 1.5
0.4
0.5 0.2 0.7 1.5 0.6 0.5 0.6 0.8 0.7 0.4 0.3 0.5
日本 鳗 鱼
斑节 对 虾
溶氧的测定与调控 • 检测工具:便携式溶氧测定仪、DO试剂盒 • 溶氧的调控措施
调控措施
1.立即调节,上午用生石灰浆全塘泼 洒,20-30斤/亩。(调高一个PH值1 米1亩水深30斤生石灰)2.四天后使 用强效利水素,300-500g/亩 可定期少量泼洒强效利水素200300g/亩 不需要处理
正常范围,稍有偏低 比较适宜的范围
碱中毒:受刺激狂游,鳃丝腐烂, 1、立即调节,用醋酸500毫升/亩; 水体有许多死藻 2、加注新水,调低PH;3、强效利 水素300-500g/亩
、硫化氢的检测与调控 • 检测工具:硫化氢快速分析盒 • 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氮的调控
测量结果 <0.1mg/L 对鱼的影响及调控措施
符合渔业水质标准,表明硫化氢含量较低,不需处理 对鱼有轻微影响。可通过增氧、改善底质等措施调控。调控 措施:1、晴天中午开增氧机,加速底质还原物的氧化;2、 定期泼洒水质改良剂,如:强效利水素改善池塘生态环境; 水质恶化、发黑、发臭,可引起硫化氢中毒,导致鱼类死亡。 调控措施:1、向水体中施氧化铁剂,双氧水等氧化剂;2、 换水,同时开动增氧机;3、强效利水素300-500g/亩.米;3、 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部杂物及多余的淤泥。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
14
八、底质及悬浮物
底质有砂砾、软泥、岩石及珊瑚礁等类型。底 质与鱼类的繁殖、索饵和越冬均有密切关系。
水中悬浮微粒在许多方面对鱼类产生影响:
首先是悬浮微粒对鱼类的机械作用。
其次,悬浮微粒过多时,将导致水的混浊度
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
第三,水中大量存在的悬浮微粒会使鱼类造
鱼类不但能感受声音,而且许多种类还能发出 声音。许多鱼类的发声器官是具有特殊肌肉组织的鳔。 在产卵繁殖季节,鱼类的发声对于吸引异性和 集群活动均有一定的生物学意义。
13
七、电流
鱼类对电流反应灵敏,同时有许多鱼类能用发 电器官放电,在其身体周围形成电磁场。 鱼类所进行的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即用于攻 击或自卫的强放电和具有信号作用的弱放电。 现代渔业已进行电流捕鱼,或利用电流将鱼引 向集鱼工具,或使鱼类发生暂时性休克麻痹以利捕捞。 此外电流还可用于电拦鱼装置,使鱼类不能接近水电 站的涡轮机或进入灌溉渠道,或将鱼类引入鱼道进口 等等。
2. 溶解氧
大多数鱼类适应于用鳃来吸收水中溶解的氧气。 少数鱼类尚具有辅助呼吸器官。 溶氧不仅对鱼类有直接影响,而且亦产生间接影 响:充足的溶解氧有利于天然饵料的繁生,为养殖鱼 类提供更多的食料。溶解氧不足,可能引起嫌气性细 菌的滋生,对鱼类和天然饵料起到毒害作用或不良影 响。
鱼类以提高呼吸活动来应付溶氧之不足。当严重 缺氧时,则产生“浮头”现象。若水体含氧量继续锐 减,鱼类将陷入麻痹状态,最后窒息而死。
氨对于鱼类是极毒物质,即使其浓度很低也会抑 制鱼类生长。
10
五、光照
光线的刺激,通过视觉器官和中枢神经,影响 到内分泌器官特别是脑垂体的活动,从而影响到鱼 类的生长、发育。 经实验证明,较长时间的光照,不一定能取得 较好的生长效果。

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快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对鱼类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分析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影响,并探讨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水体污染的种类水体污染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两大类。

有机污染物包括工业废水、农业化肥和农药残留等,它们会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鱼类免疫力下降;无机污染物则主要包括重金属和氨氮等,它们会引起水生生物中毒、鱼类生长发育受阻等问题。

二、水体污染对鱼类的直接影响1. 生存环境退化:水体污染导致水中氧含量下降,造成鱼类无法正常呼吸。

此外,污染物可致使水中富营养化,引发藻类爆发,造成水质寡营养,影响鱼类食物链的稳定。

2. 免疫力下降:有机污染物如工业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和农药残留会降低鱼类的免疫力,增加疾病感染的风险。

这不仅对鱼类本身的生存构成威胁,还可能导致疾病在整个水生生态系统中扩散。

3. 繁殖受阻:水体污染还会对鱼类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

某些有机物质如农药和工业废水中的化学物质对鱼类的生殖器官造成损害,导致繁殖能力下降,甚至无法完成繁殖过程,对鱼类种群的长远发展造成威胁。

三、水体污染对鱼类生态系统的间接影响除了对鱼类个体直接造成负面影响外,水体污染还会对鱼类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 食物链塌陷:水中富营养化增加藻类繁殖,导致藻类过度生长,形成赤潮现象。

这会消耗大量的氧气,导致缺氧环境,进而破坏鱼类食物链的稳定,使得鱼类缺乏足够的食物供应。

2. 生态系统紊乱:水体污染对其他生物如浮游动物和底栖生物的影响,也会间接影响到鱼类生活。

当污染物进入鱼类的食物链时,它们会在食物链上逐渐积累,从而对鱼类产生潜在危害。

四、解决水体污染问题的可能方案1. 加强环境监测:建立完善的水体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报告水体污染问题,制定应对措施。

2.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与实施:建立健全的水体污染防控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并加大处罚力度。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水域生态系统中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是指由水体、生物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生境条件对水域生态系统中的鱼类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水体类型、水质状况和底质特征等方面探讨不同生境对鱼类的影响。

一、水体类型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类型是指水域生态系统中的湖泊、江河、海洋等不同类型的水体。

不同类型的水体具有不同的环境特征,对鱼类的生存和繁殖产生着不同的影响。

首先,湖泊是一种相对封闭的水体,水流缓慢。

在这样的环境下,湖泊可以提供稳定的栖息地和丰富的食物资源。

许多鱼类选择在湖泊中生活和繁衍,如蓝鳍太阳鱼和鲤鱼等。

湖泊的生境条件对鱼类的适应和生存起着重要作用。

其次,江河是一种流动性比较强的水体。

江河中水流湍急,提供了更多的氧气和食物。

这些环境条件对一些喜欢洄游的鱼类非常有利,比如鲑鱼和扬子鳄鱼等。

江河的水体特征为鱼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地和繁殖条件。

最后,海洋是一种广阔的水域,淡咸水交汇于此。

海洋具有更高的盐度和更复杂多样的生境条件。

海洋中的鱼类种类繁多,有些鱼类喜欢游弋在大洋中,如鲨鱼和旗鱼,而有些鱼类则喜欢靠近海岸线,如沙丁鱼和鲈鱼。

海洋作为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为不同类型的鱼类提供了适宜的生存环境。

二、水质状况对鱼类的影响水质状况是指水体中溶解氧、温度、营养盐和污染物等因素的含量和浓度。

水质状况的好坏对鱼类的生长和繁殖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存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水中溶解氧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鱼类的呼吸功能。

当水体中溶解氧含量过低时,鱼类会出现窒息和死亡现象。

相反,溶解氧含量足够高的水体更有利于鱼类的生长和繁殖。

其次,水温是水域生态系统中另一个重要的生态因子。

水温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对鱼类的生理机能和代谢率产生影响。

不同鱼类对水温的适应范围不同。

一些淡水鱼类,如鲫鱼和鳠鱼,更喜欢温暖的水域,而一些河流中的鱼类,如鲑鱼和鲈鱼,则更喜欢较冷的水温。

最后,水质状况还与营养盐和污染物的含量有关。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

水产养殖中的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产养殖是一种重要的农业养殖方式,而水体温度作为其中的关键环境因素之一,对鱼类的生长和发育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其原因和相应的调节方法。

一、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水体温度是水产养殖中必不可少的环境因素之一,它直接影响着鱼类的新陈代谢、食欲、免疫能力和生理活动等。

合适的水体温度可以提高鱼类的饲料转化率、促进其生长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水体温度则会导致鱼类的生长不良甚至死亡。

1. 高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高会导致鱼类代谢加快,消耗过多的能量,从而影响其正常生长。

此外,高温环境还会导致鱼类食欲减退,消化系统功能下降,从而影响其对饲料的吸收和利用能力。

同时,高温还会诱发鱼类免疫功能下降,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发生的风险。

2. 低温环境的影响水体温度过低会导致鱼类的代谢减缓,影响其生长发育。

低温环境下,鱼类的食欲会降低,消耗的能量减少,从而影响鱼类的生长速度。

此外,低温环境还会降低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影响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率。

同时,低温还会影响鱼类的免疫功能,使其易感染各种病原体,增加疾病的风险。

二、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原因水体温度对鱼类生长的影响主要源于其对鱼类新陈代谢、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影响。

首先,水体温度影响鱼类的新陈代谢速率,高温环境加快鱼类代谢,消耗更多的能量,而低温环境则减缓鱼类代谢,消耗较少的能量,进而影响其生长速度。

其次,水体温度还会直接影响鱼类的消化功能和吸收能力,高温环境下消化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消化功能减缓,从而影响鱼类对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利用效率。

最后,水体温度还会对鱼类的免疫功能造成影响,高温环境下免疫功能下降,低温环境下免疫功能减弱,鱼类易受到病原体的感染。

三、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为了保证鱼类养殖的良好生长发育,合理调节水体温度是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调节水体温度的方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1. 温度调控系统在养殖池或箱中安装温度调控系统,通过控制加热器或制冷器的启停来调节水体温度。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硬度与盐度调节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硬度与盐度调节

鱼类的适宜养殖水体硬度与盐度调节水体硬度与盐度是影响鱼类养殖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鱼类养殖中,合理的水体硬度和盐度调节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的关键。

本文将探讨不同鱼类对水体硬度和盐度的适应能力,并介绍如何准确地调节水体硬度和盐度,以提高鱼类养殖的成功率。

1. 水体硬度对鱼类的影响水体硬度是指水中溶解的钙、镁等离子含量的浓度。

不同鱼类对水体硬度有不同的适应能力。

一般来说,软水(低硬度)环境对于鳟鱼、鲤鱼等冷水鱼类的生长较为有利,而硬水(高硬度)环境更适合肺鱼、刺鳅等热带鱼类的生长。

为了提供适宜的水体硬度,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调节:1.1 添加化学物质:根据水体硬度测试结果,可以使用饲料添加剂、石灰、石膏等化学物质来增加水体硬度。

1.2 使用硬度过滤器:硬度过滤器可以过滤水中的硬度物质,降低硬度。

1.3 混合水质:将高硬度水和低硬度水按一定比例混合,以达到合适的硬度。

2. 水体盐度对鱼类的影响盐度指的是水中盐类溶解物的浓度。

不同鱼类对水体盐度有不同的耐受能力。

举例来说,海水鱼类对较高盐度的水体更适应,而淡水鱼类对低盐度的水体更适应。

要准确调节水体盐度,可以采取以下方法:2.1 加盐:在养殖过程中,可以向水体中添加盐类,逐渐提高盐度。

2.2 淡水冲洗:通过定期用淡水进行冲洗,可以调节水体中的盐度。

2.3 盐度检测与调整:利用盐度计进行定期检测,并根据结果调整水体盐度,以保持适宜的水体环境。

3. 鱼类适宜养殖水体硬度与盐度的选择在鱼类养殖中,选择适宜的水体硬度和盐度对于保证鱼类的健康生长至关重要。

以下是几种常见鱼类的适宜水质范围:3.1 金鱼:适宜水质硬度为2-8°dH,盐度为0 ppt。

3.2 虹鳟鱼:适宜水质硬度为4-8°dH,盐度为0 ppt。

3.3 孔雀鱼:适宜水质硬度为4-20°dH,盐度为0 ppt。

3.4 海水鱼类:适宜盐度范围为30-35 ppt,水质硬度与淡水鱼类的适宜范围有所差别。

环境因素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

环境因素对鱼类生长速度的影响

而只有非离子氨 N H , 对水产动物有害 , N H 。 和p H值 和水温关 系密切 , p H值 < 7时 ,总氨几乎都 以 N H 4  ̄ 形 式 存在 , p H值 越大 , 水温越高 , NH , 比例越 大 , 毒 性 越大。国家渔业水质标准规定 N H , < 0 . 0 2 毫克 / 升。
8 金 属 离 子
如钠 、 钾、 钙、 铁、 镁、 铝
动 物 生 活生 长所 必 需物 质 。 如汞、 锌、 铬 等 金属 离 子
6 p H值 p H值是水中的酸碱度 , 是一个综合指标 , 可间接
反应水质的好坏。 p H值并不是不变的 , 由于光合作用 和水呼吸作用 ,白天 中午至 4点左右 p H值最高 , 凌
晨 最低 , 但 日夜 变化 不应 >0 . 5 , 如 果 变化 小说 明水 中 藻类 已老 化 , 接 近于 死 亡边 缘 , 一 旦 藻类 死 亡 水质 变 坏, 形 成 浮 膜或 转水 , 就 会 出 问题 , 如果 p H值 日夜变 化大 , 鱼虾蟹易产生应激反应 , 造成病害 , 并 说 明水 中藻类 繁 殖过 度 , 造 成 透 明度 低 。特别 蓝 藻等有 害藻
组织与血液 , 与血红素 中的铁集合 , 破坏血红素的结 构, 使 血红 蛋 白丧 失 结 合氧 分子 的能 力 , 同时 硫化 氢 对鱼类 的皮肤和粘膜有很强 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 使 组 织 产 生 凝 血 性 坏 死 导 致 鱼 虾 呼 吸 困难 甚 至 死 亡 , 水 中 的硫化 氢与水 中 的 p H值关 系密切 , 当p H值 <6
1水温
鱼类 生 长 速 度 一般 规 律 是 随着 水 温 上 升 而速 度 加快 , 在2 5 ~ 2 8 %生 长 最 快 , 但 当水 温 > 3 0 ℃ 时生 长 速度 反 而减 慢 。处 于一 样 的大气 候 条件下 , 有 的塘 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鱼类生长的七种水体因素
影响鱼类生长的因素很多,但水体也是不可忽视的主要因素之-,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水色养鱼用水根据水中所含水生生物种类的不同,-般要求水色呈茶褐色、淡褐色、豆绿色。

如果水体呈灰色、蓝色或棕红色,水面出现-层油膜或绿色的浮膜、水质发生异味,这种水叫“老水”,对鱼的生长不利,遇此情况应抽出l/3老水补充同量新水。

ニ、透明度-般要求养鱼用水透明度为3O—4O公分,这种水属营养型水和肥水。

若透明度低于2O公分说明水质肥度太大,水质要变坏。

反之,若透明度大于4O公分,说明水体中饵料生物量少,不适宜鱼类生长。

三、水温养殖鱼类最适水温为23—29摄氏度。

水温过高会影响鱼类生长,因此,夏季若水温超过29摄氏度应采取降温措施。

水温过低会增加饲料消耗,同样不利于鱼类生长。

四、溶氧水体中的溶氧是鱼类的生命元素。

鱼类对水体中溶解氧的要求是5—8毫克/升。

-般不低于3毫克/升,若低于2毫克/升时,鱼类就会浮头,严重时造成浮头死亡。

五、ニ氧化碳ニ氧化碳是水体中浮游生物的必需元素,在直射阳光照射下,水中浮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吸收ニ氧化碳释放出氧气。

如果养鱼用水太瘦,水生浮游生物光合作用减弱,鱼类易浮头。

所以ニ氧化碳的含量不能过高,-般要求水中ニ氧化碳的含量在8O毫克/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