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家是最温暖的地方〃中的第2课。

第1课《父母多爱我》重点讲父母对子女的爱,引导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家人的爱是相互的,本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承接上一课,重点讲子女对父母的爱,引导学生了解、体贴父母,教育学生的感恩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对他们的感激、尊敬和关心。

将自己对父母的爱落实在日常行动中,学会料理自己的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心家庭生活,主动分担家务,有一定的家庭责任感。

学情分析:孩子都是爱父母的,都有爱父母的自然情感,但这个年龄的孩子对父母的了解并不深,不清楚怎样去爱父母,也不知道怎样表达对父母的爱。

教学目标:1.通过分享,感受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对我们的爱,体会自己对父母的理解、思念、心疼、担心都是爱父母的表现。

2.在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中学习了解父母的的基本方法,并为父母写档案。

3.通过父母的档案,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深入了解父母并学会更好地爱父母。

教学重点:通过为父母写档案的方式,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并学会更好地爱父母。

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缺乏主动观察了解父母的习惯,在为父母写档案的过程中不太了解父母的生活。

教法:谈话法、欣赏法、发现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准备:PPT课件,心形贴纸教学过程:一、音乐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非常好听的歌送给大家。

每当老师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脑海里总会浮现出许多许多的画面,待会你们听完以后也跟老师说说你们想到了什么,好吗?2.教师播放《我爱我的家》。

3.接下来请大家说说你在听这首歌的时候想到了什么?4.请你来说:生:我想到了爸爸妈妈。

生: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们一起玩耍的情景。

5.教师小结:父母最爱我们,同时我们也会心疼、担心和想念他们。

在我们的心里,他们也是我们最爱的人。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一),请大家举起右手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的一节课。

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育学生要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为目标,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开始懂得父母的辛苦和付出,但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此外,学生的个性差异较大,家庭背景也各不相同,对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对父母的感情也有所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培养学生回报父母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知道父母为自己付出的辛苦和努力。

2.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尊敬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培养学生回报父母的意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切入点,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张全家福照片,让学生分享自己与父母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案例分析:出示一些关于父母关爱和教育孩子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和思考,讨论父母对孩子的付出,引导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

3.情感体验: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父母为自己付出的瞬间,分享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如何回报父母的关爱,让学生提出自己的实际行动,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父母的爱,从而激发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初步理解父母的爱,并对父母有一定的依赖。

但他们的认识水平有限,可能无法深刻体会父母的爱。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生动具体的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激发他们的敬爱之情。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感受父母的爱。

2.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关心他人。

四.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理解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敬爱之情,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具体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2.讨论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3.实例分析法:分析爸爸妈妈在生活中对自己成长的关心和照顾,让学生理解父母的爱。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用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准备PPT,用于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课堂讨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组父母关爱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爸爸妈妈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对我们有什么样的爱?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爸爸妈妈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父母的爱,以及父母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4.巩固(5分钟)提问:爸爸妈妈的爱有哪些表现?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父母的爱。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教学内容: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教学目标:1、知道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

2、了解父母对于孩子的作用。

3、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父母观念。

教学重点:1、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

2、孩子对父母的看法。

3、家庭的重要性及家庭成员的作用。

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父母观念。

2、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学方法:1、观察法。

2、讨论法。

3、体验法。

4、归纳法。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先让学生看一段视频: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视频演示了一个小女孩对父母的感情和对家庭的看法,学生可以通过这个视频更深刻地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感知(10分钟)让同学们搭桥,说出他们眼中的“家”。

询问家庭结构,家庭成员对孩子的影响等等,引导学生思考,肯定家庭的重要性。

3、讨论(10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讨论一下爸爸妈妈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是怎样的。

4、分享(10分钟)让学生代表小组分享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父母在孩子心中的重要性及形象。

5、体验(10分钟)分组进行情境演绎,让学生切身感受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6、展示(10分钟)让每个小组展示情境演绎的结果,通过展示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7、归纳(5分钟)引导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评价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家庭的重要性,是否能够树立起正确的父母观念。

以及学生的讨论、表达能力。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

部编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重要性;2.能够说出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的贡献;3.能够感恩家庭成员及其关爱。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到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重要性;2.让学生感受到家庭成员对自己的关爱和付出;3.培养学生感恩家庭成员及其关爱的情感。

教学难点1.如何在学生之间建立出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2.如何激发学生内心感恩的情感和愿意付出的行动。

教学方法1.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尽可能真实地模拟家庭情境,感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2.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家庭情形,找出家庭成员对家庭的贡献;3.亲身体验法:建议学生回家后,主动做家务、帮父母解决难题等,回报家庭成员。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1.学生收看教育类节目,探讨家庭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Step 1. 情感体验1.教师耐心陪伴学生,让学生想起一个自己曾经遇到的不能自理的情境,然后思考“在这种情况下,老师或班上的哪位同学能给你呵护或帮助?”2.教师在黑板前画一个五个角分别代表“我、爸爸、妈妈、姐姐、弟弟”,让学生在心中将角色分配给自己的家庭成员。

3.教师给学生看一段短暂的视频,视频中,孩子在家中受伤,父亲和母亲为她照顾,弟弟陪她开心。

视频结束后,教师问学生“如果你在这个视频里面该是哪个位置呢?”Step 2. 体验式教学1.教师播放一个PPT,让学生看到幸福家庭的照片,并问学生“如何才能让家庭成员感到幸福?”2.教师呈现五个题目,并让学生在小组中探讨并回答:–父亲的贡献–母亲的贡献–什么是孝顺–你如何孝顺你的家长–你如何让自己的家庭成员幸福3.学生完成上述的任务后,教师在班级范围内评选出最优秀的5组,比较这5组的答案和其他组的答案,以期达到更完美的效果。

Step 3. 亲身体验1.教师要求学生回家后帮父母或家中长辈做一事。

2.在下一节课,教师会邀请5位学生分享他们在家中的“贡献”。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11课的主题。

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和孝顺之情。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懂得如何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

他们可能已经能够意识到父母对他们的关爱,但还缺乏深入理解和表达的能力。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激发他们的感恩之情。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知道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学会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养成良好的孝顺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感受父母对子女的爱,学会尊敬父母,回报父母的爱。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父母爱的理解和感受。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从而增进对父母的理解。

4.情感激励法:通过鼓励、表扬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出示一张父母关爱孩子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幅画让你感受到了什么?从而引出本课主题。

2.讲授新课:a.介绍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明白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私的。

b.通过观看视频、听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感受父母的爱。

c.学生讨论:父母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小事体会父母的爱。

3.实践体验:a.让学生扮演父母的角色,体验父母的爱。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备课说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爸爸妈妈在我心中》优秀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这一课是部编版三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的一篇课文。

课文通过讲述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让孩子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孩子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课文内容贴近生活,情感丰富,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文主要通过故事讲述、情感体验、行为指导等方式,让学生认识到父母的爱,学会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情感认知能力,他们开始能够理解和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容易忽略父母的感受,对父母的付出缺乏认识。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需要通过具体的故事和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引发他们的情感共鸣,培养他们的感恩之心。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父母的爱。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故事讲述、情感体验、行为指导等方式,培养学生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父母的爱,感受到父母的辛苦和付出。

2.难点:学生能够从内心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和付出。

2.情感体验法:通过情感体验,让学生从内心产生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3.行为指导法:通过行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父母的爱。

问题:你们觉得父母的爱是什么?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什么?2.故事讲述:讲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父母的爱。

课文讲解:爸爸妈妈是如何关心我们的,他们为我们付出了什么。

3.情感体验:让学生分享父母的关爱和付出,感受父母的辛苦。

分享环节:让学生讲述父母的关爱和付出,分享感受。

4.行为指导:让学生学会尊重父母,回报父母。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部编版(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部编版(第一课时)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说课稿《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部编版(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爸爸妈妈在我心中》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一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懂得尊重父母,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一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关爱和教育;二是我们如何理解父母的心意,与父母沟通;三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

在教材中,通过生动的案例、图片和对话,引导学生了解父母的辛苦和付出,学会理解、关心父母,培养孝敬父母的良好品质。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对家庭、父母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在孝敬父母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对父母的关爱和教育理解不深,沟通方式不当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心意,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理解父母的心意,与父母沟通。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树立回报父母养育之恩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学会理解父母的心意,与父母沟通。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父母的爱,培养孝敬父母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播放音频、视频资料,让学生感受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

2.案例分析法:针对典型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孝敬之心,培养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情感。

4.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实效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歌曲《爸爸妈妈》,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妈妈的工作___________
爸爸每天工作的时间_______ 妈妈每天工作的时间________
爸爸的身体状况________
妈妈的身体状况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最近关心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的好习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高兴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爸爸妈妈烦心的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 爱父母,在行动
爸爸累了,我帮爸爸捶背
妈妈烦心时,我会……
拓展延伸
大声地说出你的心声:
爸爸妈妈我们爱您, 爸爸妈妈您们辛苦了!
作业布置
我为父母写档案
爸爸的生日___________
属相_____________
妈妈的生日___________

活动一 我们都爱父母(寻找爱)
爸妈在外地打工, 每次回来都很匆忙,但 是我从来不会抱怨,因 为他们打工是为了让我 生活的更好。
活动二:分享你的爱
小组合作交流:在什么时候, 你们会担心、心疼或思念爸爸妈妈?
活动三 表达你的爱
写出你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活动四 爱父母,在行动
我们都爱自己的父母,你可以为 父母做什么呢?
新课导入
第四单元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
11.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利通区第三小学 马晓霞
活动一 我们都爱父母(寻找爱)
天都黑了、爸 爸怎么还没回来 呀?
活动一 我们都爱父母(寻找爱)
看到妈妈难受的样 子,我心疼的不得了 ,真想替妈妈分担一 点痛苦。
活动一 我们都爱父母(寻找爱)
奶奶,元旦快 到了,爸爸妈妈能 回来看我们吗?我 想他们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