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这一辈子》阅读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 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现代文阅读阅读训练含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天使的失误①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

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惨死在车轮底下。

②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③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④天使鄙夷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谁上天堂。

”⑤主人失望地问:“哦,那么什么比赛呢?”⑥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⑦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

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

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⑧天使恍然大悟:原来,这条导盲犬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

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⑨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⑩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走着,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⑪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主人。

⑫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

四年级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题

四年级阅读与理解能力训练题

四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现代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含答案)忠实的狗七百多年前,威尔士的王子有条很大的狗,它的名字叫吉尔特,它很勇敢。

它经常跟王子一起去打猎,深得王子喜爱。

有一天,王子把吉尔特留在家里,让它照看正在小木床上睡觉的年幼的儿子。

几小时后,当王子回到家时,吉尔特欢快地从屋后跑过来迎接主人。

突然,王子看到吉尔特的下巴和头上有血迹。

“你干了些什么?”王子警觉地问。

他立刻冲到房间里,发现小床侧翻在地板上,他儿子的衣服摊在地上,上面也有血迹。

“你杀了我的儿子!”王子愤怒地喊着,“你这条不忠实的狗!”他拔出剑,一下子刺中了吉尔特。

就在这时,他听到了婴儿的哭声。

王子冲出屋子,到处找了找,发现他的儿子躺在屋后的空地上。

在他儿子的身旁还有一只死去的狼,这狼曾试图把婴儿从家里叼走。

此时,王子才意识到吉尔特为了救他的儿子而杀死了狼。

王子跑回屋里,但是已经太晚了,勇敢的吉尔特已经死了。

当王子意识到他杀害了他忠实的朋友时,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

他把吉尔特的尸体背到一个山顶并把它埋葬在那里。

后来,王子经常爬上山顶,只为了在吉尔特的墓旁站几分钟,陪陪他的老朋友。

假如你到威尔士的斯诺登山,人们会告诉你吉尔特的墓在哪里。

它让人们想起一只勇敢而忠实的狗,它也提醒人们在未充分了解事实前,不要匆忙下结论。

1.当王子看到小床侧翻在地板上,婴儿的衣服上也有血迹时,他的心情是()的A.警觉B.愤怒C.懊悔D.惊讶2.下列句子中,与文中画线句子相照应的一项是()A.它经常跟王子一起去打猎,深得王子喜爱。

B.他拔出剑,一下子刺中了吉尔特。

C.吉尔特欢快地从屋后跑过来迎接主人。

D.王子才意识到吉尔特为了救他的儿子而杀死了狼。

3.“当王子意识到他杀害了他忠实的朋友时,泪水从他的脸上流了下来。

”如果你是王子,你当时的心情会是怎样的?你会想到什么?4.短文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长白山瀑布穿过林海长廊,拐过“托云松”的弯道,有一块偌大的青石。

刘亮程《狗这一辈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刘亮程《狗这一辈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狗这一辈子刘亮程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剥了皮炖了肉。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

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身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人早好了伤疤忘了疼。

有头脑的人大都不跟狗计较,有句俗话:狗咬了你你还能去咬狗吗?与狗相咬,除了啃一嘴狗毛你又能占到啥便宜。

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在乡下,家家门口栓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转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山东省市中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山东省市中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

山东省市中区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1. (6分) (2019高二下·来宾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导致经学在二十世纪衰落的直接原因,应该是1912年以后经学这门学科的消亡。

晚清的式失败带来一种客观效应,似乎中国传统的经学不足以济时之难。

这是后来新文化运动的推动者否定经学乃至文化传统的理由。

因此,经学研究必须要发生改变。

经学应该取精用宏,()。

在这方面,无论晚周、汉唐、宋明还是清代,都产生了具有自己风格的重要的经学著作,但能够代表中西会通时代的经学注疏,却仍然。

中国经学学者应该自觉进行自身义理的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与其他文化的深入对话。

在这一方面,二十世纪留下了不少遗产,这就是新儒学的各种形态。

经学不能,应该重新回到世界之中。

经学要重新恢复自身的社会实践性。

经学应该显示出其应对时代问题的能力,经学学者应提出,而不是寻章摘句。

经学实践性最初的表现形式便是礼学,贯注于古典时代的人伦日用之中。

但古礼的原则由于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在经权之辨中,权的流变性超过了经的恒常性,这造成了唐宋、特别是明清以来中华文明的某些根本弊端,譬如诚信的内在动力缺失。

如何持守古礼中的常道,是当下经学应该致力的问题之一。

(1)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 摧枯拉朽凤毛麟角故步自封真知灼见B . 排山倒海鹤立鸡群安之若素真知灼见C . 摧枯拉朽鹤立鸡群故步自封远见卓识D . 排山倒海凤毛麟角安之若素远见卓识(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 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B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C . 发掘经典自身意蕴,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D . 广泛吸收人类文化遗产,形成能够与目前人类文明对话的新的经典诠释,发掘经典自身意蕴(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 但由于古礼的原则至少在汉代以后就遭到了损坏,礼俗逐渐取代了礼的精神原则。

广州市重点中学市联考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广州市重点中学市联考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

广州市重点中学市联考2019年高一语文期末学业水平测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古代文学作品的传播具有强烈的“时差性”,有些作家的作品一写出来就立即得到迅速而广泛的传播,特别是知名度高的作家,其作品基本上能及时传播,如宋代苏轼、黄庭筠等人的诗文一落笔,即为人传诵。

而有些作家的作品就很难及时传播,常常是生前藏之名山,身后才得以传之后世。

宋人的文集,有一些是在作者本人去世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后由其子孙亲友刊印流传的。

文学传播的“时差性”必然会造成作家影响的延后性,即作品传播滞后的作家,不可能对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产生影响,而只有当他的作品传播之后才会产生影响。

一般说来,作家知名度的高低与传播的速度与广度成正比。

作品传播的速度与广度,除与作家的知名度有关之外,又与作品本身的审美趣味有关,如北宋柳永的词作,符合当时市民大众的审美趣味,故传播及时而广泛,以至于“凡有井水饮处,背可歌柳词”。

而北宋中后期的黄裳,是神宗朝的状元,在社会上的名气不算小,因为他写词,不注重娱乐性,不考虑听众的审美趣味,只是按自己的志趣写风雅之词,“以清淡为正,悦人之听者鲜”,所以无人传唱,也无人欣赏,只好孤芳自赏。

作品传播的历程,常常不是直线型的而是曲线型的,有沉寂期也有盛行期,有低谷也有高峰。

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具有连续性。

在当时及后世都盛传不衰,如宋代欧阳修、苏轼和辛弃疾的作品,问世后历来都为人传诵,基本不断。

有些作家作品的传播,则呈现出间歇性的特点。

盛行一时后,就湮没无闻,沉寂一段时间后,又重新崛起。

比如李清照的作品,在南宋盛极一时,当时刊行的李清照作品集有《李易安集》十二卷本,《易安居士文集七卷本》等多种版本。

到了明代,李清照的作品集又全部失传,以致于像杨慎那样博学的学者,也未见过李清照的调集,而近代以来,随着李清照在文学史上地位的不断攀升,她的作品又得到了重新整理,并广泛传播。

作品的传播,又有突起的现象。

当时流传不广,在后代某个时期,因为某种特别的机缘而大受关注,广为流传,之后又复式微。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 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

部编七年级上册语文现代文阅读训练试题及答案(Word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现代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天使的失误①一天,一个盲人带着他的导盲犬过街时,一辆大卡车失去控制,直冲过来,盲人当场被撞死。

他的导盲犬为了守卫主人,也惨死在车轮底下。

②主人和狗一起到了天堂门前,一个天使拦住他俩,为难地说:“对不起,现在天堂只剩下一个名额,你们两个中必须有一个去地狱。

”③主人一听,连忙问:“我的狗又不知道什么是天堂,什么是地狱,能不能让我来决定谁去天堂呢?”④天使鄙夷地看了这个主人一眼,皱起了眉头,她想了想说:“很抱歉,先生,每一个灵魂都是平等的,你们要通过比赛决定谁上天堂。

”⑤主人失望地问:“哦,那么什么比赛呢?”⑥天使说:“这个比赛很简单,就是赛跑。

从这里跑到天堂的大门,谁先到达目的地,谁就可以上天堂。

不过,你也别担心,因为你已经死了,所以不再是瞎子,而且灵魂的速度跟肉体无关,越单纯善良的人速度越快。

”主人想了想,同意了。

⑦天使让主人和狗准备好,就宣布赛跑开始。

她满心以为主人为了进天堂,会拼命往前奔。

谁知道主人一点也不忙,慢吞吞地往前走着。

更令天使吃惊的是,那条导盲犬也没有奔跑,它配合着主人的步调在旁边慢慢跟着,一步都不肯离开主人。

⑧天使恍然大悟:原来,这条导盲犬多年来已经养成了习惯,永远跟着主人行动,在主人的前方守护着他。

可恶的主人,正是利用了这一点,才胸有成竹,稳操胜券,他只要在天堂门口叫他的狗停下,就能轻轻松松赢得比赛。

⑨天使看着这条忠心耿耿的狗,心里很难过,她大声对狗说:“你已经为主人献出了生命,现在,你这个主人不再是瞎子,你也不用领着他走路了,你快跑进天堂吧!”⑩可是,无论是主人还是他的狗,都像是没有听到天使的话一样,仍然慢吞吞地走着,好像在街上散步似的。

⑪果然,离终点还有几步的时候,主人发出一声口令,狗听话地坐下了,天使用鄙夷的眼神看着主人。

⑫这时,主人笑了,他扭过头对天使说:“我终于把我的狗送到天堂了,我最担心的就是它根本不想上天堂,只想跟我在一起。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

山西省宁武县高三语文模拟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1. (4分) (2019高二上·台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后各题。

我若是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甲]苏东坡的人品、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高度的智力,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正如人所说,具有蛇的智慧,兼有鸽子的温柔敦厚,在苏东坡这些方面,其他诗人是不能望其项背的。

这些品质荟萃于一身,是天地间的凤毛麟角,不可多见的。

他保持天真纯朴,终身不渝。

[乙]政治上的勾心斗角与利害谋算,与他的人品是格格不入的;他的诗词文章,或一时即兴之作,或是有所不满时有感而发,都是自然流露,顺乎天性,刚猛激烈,正如他所说的“春鸟秋虫之声”;[丙]也未曾不可比作他的诗句:“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他一直卷在政治漩涡之中,但是他却光风霁月,高高超越于狗苟蝇营的政治勾当之上。

(1)文段中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 引起B . 荟萃C . 未曾D . 光风霁月(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A . 甲B . 乙C . 丙2. (2分) (2017高二下·朔州月考) 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 . 全球100多个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城市,在世博会举行期间将围绕“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的主题,就当前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举办“全球论坛”。

B . 技术创新的浪潮正使我们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存储和处理有关我们星球的各种环境和文化现象的信息。

C . 张老师今年搬到了钓鱼台小区,上班路远了,我问他从家到单位得用两个小时吧,他说两个小时到不了。

D . 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文学界就散文运动的得失、散文的可能走向等问题的讨论提供一个争论和思考的平台。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7分)3. (6分)(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小升初语文10阅读理解-现代文(二)重点题型训练(有答案)

2021小升初语文10阅读理解-现代文(二)重点题型训练(有答案)

2021小升初语文10.阅读理解-现代文(二)重点题型训练现代文阅读1. 阅读下面文章,按要求回答问题。

动物的葬礼①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恻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具各种各样的“葬礼”。

②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

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

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者投去,很快将其掩埋。

然后,首领带着大家一起用脚踩土,将墓穴踩得严严实实。

最后,首领发出一声号叫,大家便绕着“墓穴”慢慢行走,以示哀悼。

③栖息在澳大利亚草原上的一种野山羊见到同类的尸骸便会伤心不巳,它们愤怒地用头、角猛撞树干,使之发出阵阵轰响,颇似人类“鸣枪致哀”的场面。

生活在炎热非洲的一种獾,常常采取“水葬”的方式处理死者。

一旦有同伴死去,群体就立即聚拢过来,小心翼翼地将同伴的尸体拖入江中,伴随着滚滚的江水,仰头呜咽不已,表示哀悼。

④猕猴的情感更为深沉。

老者断气以后,后代们就会围着它凄然泪下,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

它们把死者的尾巴留在外边,然后静悄悄地观察动静。

如果吹来一阵风,把死猴的尾巴吹动,就兴奋地把死者再挖出来,百般抚摸,以为能够复活。

只有见到死者毫无反应之后,才绝望地重新将其掩埋。

⑤在鸟类中,鹤类是极富情感的种类。

生活在北美洲沼泽地带的美洲鹤,如果发现死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其尸体上空盘旋徘徊。

然后,由首领带着群体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转圈,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

生活在亚洲北部的灰鹤则停立在尸体前面,发出凄楚的叫声,眼中似乎泪光闪闪,垂首泣涕,似乎在召开庄严肃穆的“追悼会”。

⑥在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的森林中,生活着一种体态娇小的文鸟,___它们用嘴叼来绿叶、浆果和五颜六色的花瓣,撒在同类的尸体上,以示悼念。

同样栖息在南美洲的一种秃鹫,则选择了“崖葬”的方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狗这一辈子
刘亮程
①一条狗能活到老,真是件不容易的事。

太厉害不行,太懦弱不行,不解人意、太解人意了均不行。

总之,稍一马虎便会被人吃了肉剥了皮。

狗本是看家守院的,更多时候却连自己都看守不住。

②活到一把子年纪,狗命便相对安全了,倒不是狗活出了什么经验。

尽管一条老狗的见识,肯定会让一个走遍天下的人吃惊。

狗却不会像人,年轻时咬出点名气,老了便可坐享其成。

狗一老,再无人谋它脱毛的皮,更无人敢问津它多病的肉体,这时的狗很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世界已拿它没有办法,只好撒手,交给时间和命。

③一条熬出来的狗,熬到拴它的铁链朽了,不挣而断。

养它的主人也入暮年,明知这条狗再走不到哪里,就随它去吧。

狗摇摇晃晃走出院门,四下里望望,是不是以前的村庄已看不清楚。

狗在早年捡到过一根干骨头的沙沟梁转转;在早年恋过一条母狗的乱草滩转转;遇到早年咬过的人,远远避开,一副内疚的样子。

其实被狗咬过的人,大都把仇恨记在主人身上,而主人又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

一条狗随时都必须准备着承受一切。

④在乡下,家家门口拴一条狗,目的很明确:把门。

人的门被狗把持,仿佛狗的家。

来人并非找狗,却先要与狗较量一阵,等到终于见了主人,来时的心境已落了大半,想好的话语也吓得忘掉大半。

狗的影子始终在眼前窜悠,答问间时闻狗吠,令来人惊魂不定。

主人则可从容不迫,坐察其来意。

这叫未与人来先与狗往。

⑤有经验的主人听到狗叫,先不忙着出来,开个门缝往外瞧瞧。

若是不想见的人,比如来借钱的,讨债的,寻仇的……便装个没听见。

狗自然咬得更起劲。

来人朝院子里喊两声,自愧不如狗的嗓门大,也就缄默。

狠狠踢一脚院门,骂声“狗养的”,走了。

⑥若是非见不可的贵人,主人一趟子跑出来,打开狗,骂一句“瞎了狗眼了”,狗自会没趣地躲开。

稍慢一步又会挨棒子。

狗挨打挨骂是常有的事,一条狗若因主人错怪便赌气不咬人,睁一眼闭一眼,那它的狗命也就不长了。

⑦一条称职的好狗,不得与其他任何一个外人混熟。

在它的狗眼里,除主人之外的任何面孔都必须是陌生的、危险的,更不得与邻居家的狗相往来。

人养了狗,狗就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人,而不应该给另一条狗。

⑧狗这一辈子像梦一样飘忽,没人知道狗是带着什么使命来到人世。

⑨人一睡着,村庄便成了狗的世界,喧嚣一天的人再无话可说,土地和人都乏了。

此时狗语大作,狗的声音在夜空飘来荡去,将远远近近的村庄连在一起。

那是人之外的另一种声音,飘忽、神秘。

莽原之上,明月之下,人们熟睡的躯体是听者,土墙和土墙的影子是听者,路是听者。

年代久远的狗吠融入空气中,已经成寂静的一部分。

⑩在这众狗狺狺的夜晚,肯定有一条老狗,默不作声。

它是黑夜的一部分,它在一个村庄转悠到老,是村庄的一部分,它再无人可咬,因而也是人的一部分。

这是条终于可以冥然入睡的狗,在人们久不再去的僻远路途,废弃多年的荒宅旧院,这条狗来回地走动,眼中满是人们多年前的陈事旧影。

(选自刘亮程散文集《一个人的村庄》)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第一句话是对狗这一辈子的高度概括,也是全文的总起;“不容易”三字揭示出了狗的命运,是文章的文眼所在。

B.第②段写到狗命的安全,竟然是因为皮已脱毛、肉本多病成为了严重的废物而无人问津,获得相对安全,其颇具嘲讽的理由令人心酸。

C.文章通过大量的叙事来写狗的一生,不假议论,冷静客观的将动物的命运与人的沧桑叠化在一起,展现出了一个人类透视自身命运的独特窗口。

D.作者主要以拟人手法来写“狗这一辈子”,并未简单地将“狗”作为驱遣情思的物象和工具,从而由衷地表达出了对自然万物的理解与尊重。

2.文章多次提到狗的“主人”,从文本看,“主人”对狗的态度体现在哪些方面?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狗又是怎样的态度?请简要说明。

3.作者在文章的结尾说,一条老狗是“黑夜的一部分”,是“村庄的一部分”,也是“人的一部分”。

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些说法?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C;(“不假议论、冷静客观”错,文中有大量的议论,可以说是夹叙夹议,让叙事散文带有了杂文的味道。


2.“主人”对狗的态度:
①打骂是常有的事,甚至随意就把狗剥皮炖肉;
②等到自己和狗都衰老时,才会给狗自由;
③一古脑把责任全推到狗身上,不管它能否承受;
④要求狗必须把所有爱和忠诚奉献给自己。

作者对狗的态度:
把狗当作人来对待,寄予深深的理解和同情。

3.①从最后一段看,在夜晚,众狗吠叫时,它保持沉默;从全文看,它忠心为主,失去了自己,晚景凄凉,故说是“黑夜的一部分”;
②第3段写到它在村子的沙沟梁乱草滩等地转悠过,为了看家把门与村中人较量过,在夜晚也曾经在村庄中吠叫过,故成为了“村庄的一部分”;
③老狗不再咬人,动物性消褪;作者全文将狗拟人化来写,实际上是以狗的一辈子暗喻人的一辈子,故说是“人的一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